作者 人物列表
刘半农 Liu Bannong向明 Xiang Ming郭沫若 Guo MoRuo
李叔同 Li Shutong夏承焘 Xia Chengdao方诗铭 Fang Shiming
柯劭忞 Ke Shaomin连横 Lian Heng吴则虞 Wu Zeyu
吕思勉 Lv Simian费正清 John King Fairbank钱穆 Qian Mu
何兹全 He Ciquan柏杨 Bai Yang梁启超 Liang Qichao
林语堂 Lin Yutang吴晗 Wu Han蔡东藩 Cai Dongfan
陈汝衡 Chen Ruheng孙希孟 Sun Ximeng平江不肖生 Ping Jiangbuxiaosheng
徐枕亚 Xu Zhenya储仁逊 Chu Renxun陆士谔 Liu Shie
冷佛 Leng Fo王利器 Wang Liqi马非百 Ma Feibai
朱谦之 Zhu Qianzhi杨伯峻 Yang Bajun王明 Wang Ming
马叙伦 Ma Xulun欧阳竞无 Ouyang Jingmo道源法师 Dao Yuanfashi
岑仲勉 Cen Zhongmian徐珂 Xu Ke余嘉锡 Yu Jiaxi
袁珂 Yuan Ke何刚德 He Gangde李葭荣 Li Jiarong
孟森 Meng Sen陶希圣 Tao Xisheng辜鸿铭 Gu Hongming
张春帆 Zhang Chunfan程善之 Cheng Shanzhi周大荒 Zhou Dahuang
张恨水 Zhang Henshui叶楚伧 She Chucang周汝昌 Zhou Ruchang
俞平伯 Yu Pingba张爱玲 Zhang Ailing胡适 Hu Shi
朱一玄 Zhu Yixuan冯其庸 Feng Jiyong叶嘉莹 Ye Jiaying
钱绍武 Qian Shaowu南怀瑾 Na Huaijin梁漱溟 Liang Shuming
许地山 Xu Dishan欧阳竟无 Ou Yangjingmo熊十力 Xiong Shili
陈青云
作者  (1928年)
籍贯: 云南

武侠 Martial Arts《亡命天涯》
《女血神》
《乾坤令》
《七巧神刀》
《青山剑客多情女》
《青衣修罗》
《三皇圣君》
《死城》
《十剑表雄风》
《石剑春秋》
《铁笛震武林》
《天涯浪子》
《天涯侠客》
《武当争雄记》
《浪子神鹰》
《血谷幽魂》
《雪剑冰心》
《血剑狂人》
《仙女与杀手》
《一剑三鹰》
《血帖亡魂记》
《玉剑香车千里花》
《幽灵门》
《英雄长剑女儿情》
《异乡客》
《阴阳界---生死河》
《醉书生》
《挥剑问情》
《病书生》
《彩虹剑影》
《丑剑客》
《残人传》
《残肢令》
《刀剑金鹰》
《毒手佛心》
《复仇者》
《飞刀神剑》
《鬼堡》
《鬼脸劫》
《怪侠古二少爷》
《霸剑集》
《黑儒传》
《寒星冷月仇》
《鹤形十二》
《剑傲霜寒》
《江湖三杀手》
《劫火鸳鸯》
《金剑曲》
《金石盟》
《剑影侠魂》
《快手》
《冷面客》
《罗刹门》

阅读陈青云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陈青云
  生平不详。著名作品有《铁笛震武林》(1962年),《残肢令》(1963年),《鬼堡》(1964年),《丑剑客》(1965年)等。
  
  生于1928年
  
  陈青云
  1946年离开云龙,保送进了云南省行政干部训练团。
  1947年去昆明学习度量衡检验,后来又进了兽医训练班。
  1948年考入昆明北校场26军通讯干部训练班受训。
  1949年调职前往蒙自。
  1950年随军从蒙自经过近3个月的徒步跋涉,抵达越南的金兰湾。
  1953年抵达台湾省高雄市。
  1960年因健康原因,退役。
  1961年和夫人陈素霞结婚,次年长子若之出生。
  1962年首部小说《残人传》完稿,《铁笛震武林》出版,次年随着《残肢令》出版,奠定“鬼派”第一人的江地位。
  
  陈青云
  1975年任台中科教中心主任。
  1983年辞职,专心于小说创作。
  1989年携次子若华返乡探亲。次年母亲去世,闻讯后健康情况进一步恶化,创作了最后一部小说《怪侠古二爷》。
  1997年检查出癌症,拒绝截肢,次年癌细胞扩散。
  1999年去世,终年71岁。
  陈青云-写作经历
  陈青云
  1961年的一天,在台湾云阳的北港一间出租屋内,陈青云问妻子:你存折上还有多少钱?妻子拿出存折,陈青云拿过来,取出最后一点钱,去了高雄,半个月后回来时多了一部书稿,这就是《残人传》。书稿寄去了台湾的清华出版社,一家人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等了多长时间无从考证,只知道他们那天已经没米下锅,夫妻二人正陷入绝境之时,门外来了一个人,站在院子里问道:陈青云先生的家在这里吗?陈青云便将来人请入屋内,来人进屋之后表明是清华出版社的编辑,说出了那句让陈青云终身难忘的话:你的书稿我们社决定出版!
  之前陈青云写作过一些散文和诗歌,但是一直都没能打响,用内地的话来说,是个典型的文学青年。当时在台湾,武侠小说是禁书,说它是“腹诽文学”,当时台湾的社会非常黑暗,人民物质和精神非常贫乏、压抑,或许这也和台湾后来武侠小说盛极一时有关,它给人们提供一种暂时的安慰,一个逃避现实的空间。而60年之后,气氛开始宽松,也正是这个时候,卧龙生和诸葛青云等人开始写作武侠小说。陈青云写的第一部是《残人传》,但实际上出版的第一部书是《铁笛震武林》,以其鲜明的风格引起极大的反响,到写作《鬼堡》的时候,他已经奠定了“鬼派第一人”的江湖地位。60年解禁以后,光台湾便先后有348人写武侠小说,发行2000余部,40000余集。可以说陈青云在这样的环境中最终能成为一代名家,极为不易。他最畅销的作品是《死城》,在内地前后印了5版,每一版都不会少于5万册,这还只是正版。香港评论界最推崇他的《醉书生》、《黑儒传》,陈昆俊先生比较欣赏《罗刹门》,但他认为,陈青云最好的作品是他的中篇武侠小说和他后期的推理小说。海内外评论界对陈青云作品的评价,主要认为他的作品语言古朴,较好地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字之美,早期作品情节怪异,但后期作品偏重于更为深刻的内容,思想更为精辟。
  陈青云
  陈青云最后一部作品是他回大理探亲之后写就的《怪侠古二少爷》,从此封笔,把书稿寄到弟弟手中,由内地的花城出版社出版。陈青云笔耕数十年,具体到底有多少作品,实际上连他自己也不完全清楚,大概有百余部,近三百集,三千六百万字之多,现在很多国外图书馆都收藏有陈青云的书,特别是华人多的地方,象多伦多的图书馆就藏有他的作品集。陈青云的电影和电视实际上也拍过不少,但是在内地放映的不多。言谈中,陈昆俊老先生一再为陈青云在内地的影响不大而感到自责。他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把陈青云的作品尽量搜集齐全,然后为他出一套全集。
  陈昆俊老先生认为帮他的大哥出一套全集,是他应尽到的义务,他觉得他这个大哥靠写作吃饭非常不容易。他特别提到陈青云晚年在家信中说过,写作是一条寂寞而漫长的道路。
  
  陈青云
  上世纪60年代的台湾第一代新派武侠作家,大多是由内地迁去,又多半以军人居多,如当过通信兵的陈青云、装甲兵的柳残阳及卧龙生等。战争的阴影往往会在他们的作品中体现,如陈青云在越南集中营的非人经历,不仅对他的健康造成了摧残(一直有肺结核和痛风的疾病),还对他的创作造成了重大影响,使得他的早期作品多有影射集中营的意象(如《鬼堡》和《死城》)。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风光的武侠小说家背后隐藏的不幸经历。写作是一条寂寞而漫长的道路
  在晚年的时候,陈青云把自己毕生的积蓄,都投入了一家投资公司,打算就此封笔养老,谁料那家公司后来却卷款外逃,血本无归。该事件可算得上是台湾当年的一件轰动社会的大事,受牵连的投资者达到一万多人。具体损失情况不得而知,陈昆俊老先生只是叹息着说,那一次把陈青云的棺材本都赔进去了。
  云龙有千年的诺邓古村,有八大盐井的繁华往事,有“中国桥梁博物馆”的美誉,出过王九龄、董泽这样创办了东陆大学的名人,如今,环抱它的群山上,又多了一座衣冠墓,一位落叶归根的老人结束了历经磨难的一生,回到了他的故乡,不再离去。
  陈青云-为什么写作
  陈青云
  陈青云为什么会走上写作武侠小说的路,陈昆俊先生道出了真相。陈家祖上几代人都是贡生,他的姑父则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父亲是滇缅公路盐务转运站的主任,自幼家庭富足,家教良好,后来情况突变,父亲被下属的亏空所累,又不肯妥协,便被投入保山的监狱,后来遭到日本人的轰炸,监狱被夷为平地,父亲才死里逃生。从此家道中落,之后陈青云在昆明学习度量衡检验,毕业的时候,他的旅费被科长装进了自己的腰包。那时候他还在东陆大学中文系旁听,正值当时的《正义报》招编辑,他去考试取得了第一名,却被总编的内弟把他顶替了……再加上后来他被迫参军,一路从开远徒步走到越南的金兰湾,路上所受非人的折磨实在非笔墨所能形容。而陈青云年幼时的性格是非常浪漫的,据陈昆俊先生所说,每到月明风清的夜晚,陈青云就邀约一帮同学到云龙的虎山上,带上酒和乐器,饮酒唱歌,通宵达旦。他还演话剧,写诗歌。可以说后来所有的遭遇,和他之前的生活形成了太过巨大的反差,逐步地改变了他对世界的看法。陈青云书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容貌俊美,心中却有太多仇恨,可以说这在某种程度上正是陈青云的真实写照。他之所以被误解成“鬼派”,主要是因为他以《鬼堡》和《死城》系列而成名,书中虽然没有鬼神,但是他最擅长营造阴森恐怖、有如地狱一般的氛围,台湾评论家叶洪深因此为他定义为“鬼派”,虽然陈青云为人低调,不愿介入门户之争,但据陈昆俊先生介绍,他实际上是不同意这种分类的。类似的风格,只是出现在他早期作品中,而从1970年开始,陈青云便开始转型,作品更加注重整体结构以及推理,因此对他简单地归以“鬼派”,实在值得商榷。坊间传说陈青云模仿诸葛青云的说法也值得商榷,一则是陈青云的笔名是从初中开始就使用了,它实际上来自于云龙当地的一座桥,该桥名字就叫青云桥。青云桥是由陕西巡抚杨名飏所建,距今已有180年的历史。二则陈青云作为所谓的“鬼派武侠第一人”,其源头是大理白族民间传说,以及一本叫《大理古遗文摘抄》的书,陈昆俊先生说他们小的时候都看过那个书,书的内容很怪异,可以说是大理这块神奇的土地给予了他最初的灵感。据说在阔别家乡几十年后回家探亲的时候,陈青云依然能讲一口流利的白族话。
  陈青云-代表作《鬼堡》
  陈青云
  鬼堡关闭15年后,标志黑骷髅重现江湖、韩尚志全家遭血流,母亲改嫁天齐教主。他立志报仇,迭得奇遇,成为天南一派掌门人,再入鬼堡,终于发现一切皆因天齐教主挑唆,而天齐教只是鬼堡的叛逆,韩尚志最后寻得生母,杀死天齐教主,报了大仇。《残肢令》甘露帮掌门人因《乌木宝录》全家被杀,20年来乔装残肢令主报仇雪恨。临终嘱咐徒弟杨宗义找回秘籍。杨宗义巧服牛龙蛟内丹和天鹏彩卵,又得海鸥令主暗助,以残肢令主身份杀了五大首敌,找回秘糟,练成乌木神功。最后找到母亲,海鸥令主则是他的生父。《丑剑客》甫宫仇因得了《一元宝萧》上册被追杀打下悬崖,巧遇受伤的丑剑客传授绝世神功。他从母亲遗书得知当年二贤庄修案皆由此秘籍而起,仇人以金剑盟为首。南宫仇打入金剑盟作了近卫长,暗中扮成丑剑客诛杀仇家。最后终于夺回《一元宝篆》下册,又在君山武林盟主大会上手刃了仇人金剑盟主诸葛武雄,又与当年二贤庄二庄主之女何瑛、白石岛主万老邪之女万凤真喜结良缘。
  陈青云-作品
  《死城》《铁爪》《武圣》《血榜》《血情》《快手》《残人传》《摧心笛》
  
  陈青云
  《大头鬼》《复仇者》《孤剑吟》《鬼脸劫》《黑儒传》《金剑曲》
  《金蛇梭》《龙虎榜》《冷面侠》《乾坤令》《丧魂掌》《神龙令》
  《碎尸人》《索血令》《血魔劫》《异龙宫》《异乡客》《音客劫》
  《阴魔法》《银剑恨》《幽灵门》《彩虹剑影》《苍穹血引》《大义灭亲》
  《地狱书生》《飞刀神箭》《复仇小子》《盖世女侠》《鬼手佛心》
  《化血金刀》《剑荡群魔》《剑影侠魂》《剑冢痴魂》《江湖狼女》
  《劫人鸳鸯》《金菊四绝》《金月密盟》《狂龙傲凤》《怒剑飞魔》
  《罗刹三绝》《魔琴三叠》《七巧神刀》《青衣修罗》《神鹰浪子》
  《圣心鹰花》《石剑春秋》《四海青龙》《铁饭娇娃》《亡命天涯》
  《威凤神龙》《血剑留痕》《血剑魔花》《雪剑冰心》《艳女杀手》
  《阎罗书生》《幽谷剑影》《云菊一秀》《珠剑宏道》《残虹零蝶记》
  《孤剑泣残红》《孤星零雁记》《华夏三女侠》《剑出鬼神惊》
  《江湖三杀手》《楼外楼情恋》《女神·女神》《三才流云刀》
  《铁笛震武林》《铁拐丧江湖》《旋风绝情剑》
  《血帖亡魂记》《铁剑屠龙十八招》《无回玉丈冷修罗(冷面修罗)》
  陈青云-台湾武侠与香港武侠
  陈青云
  从地域上来说,我们可以将这个时期的作品做一个划分:台湾作家作品和香港作家作品。台湾的以古龙、司马翎、慕容美诸人为代表,而香港 则以金庸、梁羽生、倪匡为代表。他们的划分不单是地域的不同,更重要的是由地域和文化背景所产生的风格上的不同。比较如下:
  1.应该来说,香港的作家受旧武侠小说家的影响比较地大些,他们一般注重文字,情节上不讲究明显的悬念感,人物的塑造以标准的正人君子为多,在道德标准上接受的是中国儒家的一套,但带有不少三教合一的思想和倡佛理论。就是说讲恩仇的比较少,讲解脱的比较多。而台湾的作家一律西化的比较严重,在作品中表现的思想都带有明显的西方色彩。 明显的一个标志就是对待女子的态度和个人自由上。金庸他们强调的是社会对于一个人的约束和个人的责任感,而古龙司马翎则更注重于个人的好恶。当然,台湾也有些作家比较怀旧,学一些还珠楼主、朱贞木的笔法行文。但这毕竟是门面的东西,不能作为论据。台湾的作家还比较讲究求变,敢于突破,敢于求新。他们从不讳言写作和生活的关系,可以说是真有务实的精神。
  
  陈青云
  2.在写作方面,台湾作家比较夸张一些,基本都是完全架空的历史背景, 突如其来的恩仇冲突,不太固定的武林门派,一般还都有对正派的蔑视。 台湾派个人的特色都不十分固定,唯一一个还算是固定的古龙还天天说 的是求变求变。台湾的作家并不是没有自己的个人特色,而是他们不刻意地去保留这些。这样对读者也有好处:就是可以看到些新鲜的东西。 香港的作家们就相对地不太同了,他们的个人风格都相当地鲜明,金庸, 梁羽生,陈青云,那个不是头角峥嵘,几十年都没变个样子?不过香港的作家们对待武侠的态度应该说是更尊重一些。陈青云虽然写的粗糙一 些,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倪匡、金庸等人的态度。武侠对他们来说,绝对不是写写哄哄观众就可以的了,他们更倾向于将个人感情的注入。这一 点,或许也可以拿来形容古龙,但他更应该说是将个人好恶的注入,而不是感情的东西。
  陈青云
  3.在内容方面,台湾派能够从那个永恒的主题——爱情中走出来,多写写友情、人生等方面的内容。象高庸甚至将武侠运用到讽刺世人方面, 可以说是将武侠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相对来说,香港诸人倒象是鸳鸯蝴蝶派的了。但他们更有自己的特色:可以将家国恨等很大的、牵 扯到民族性的东西拉进来,比较之下,又显得技高一筹,究竟谁优谁劣, 考评起来颇费功夫。自然从武侠本身的角度来看,也不必要写这些东西, 写些个性解放倒更好,但是有了这些在里面,武侠不是更适合于大多数人的阅读么?
  
  当然,这样的划分只是一种很片面的方法,要从这样的划分中得出武侠发展的什么规律性的结论,也有些不可能。在这个大时代中,是武侠发展、繁荣、鼎盛、辉煌的时期,也是武侠争取自身的合法存在,正群众 之观感的时期。这一时期有一个很奇怪的特色,就是看武侠的人越来越 多,说武侠好的却只限在青年人之中。当我们现在在讨论金庸的艺术性 的时候,可曾回想起那个躲在被窝里偷偷看“小书”的时代么?又可曾想过这样的抬高金庸,是不是也象刚开放的时期那种盲目的崇洋呢?是不是现在之痴迷黄易也有些这样的作用呢?问题很明显地在这里,几人肯明白地思考。然而大武侠时代却总算是过去了。伴随武侠的地位合法化的居然是没有武侠看看了,这实在又是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事实。
  陈青云-评价
  陈青云
  首先陈青云简化了武功的概念,而用“功力”一词代而言之,将人的武学修为综合为一个量的比较,虽然多为人诟病,但也不失为作者的一种思维。可惜陈的写法还是太单纯了一点,其书中大量出现的诸如“金刚不坏之身”、“全身不畏指掌兵刃”等等,只能满足读者一时的意念冲动,本身架空了武功的理论,加之其描述对战斗场面极其乏力,最终也不过停留在文字本身。不过换一角度而言,这种做法间接加快了读者的阅读速度,到也有助于突出鬼派的特点。
  陈不单简化了武功,对人物智商的压缩也不遗馀力。无以致疑,陈的人物性格上都是“单纯”的,即都有种共性的缺陷,以智商论之皆无入流之辈。表现在情节上,初读可能觉陈书的悬念颇多,稍稍理理脉路就会发现很多东西一看即破,而陈却反复以此类浪费笔墨,奔波角色,久而久之,不得不怀疑陈的智商是否也为不堪之数。
  人说陈书以“恨”为宗旨,确有道理,不过我窃以为陈书基本点在于毁灭,盖其书大都体现了一个结论:江湖无人便无是非。结局自然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人即是非,则是非之人必不能存于世上,待到众皆毁灭,主角亦弃世而去,天下方得太平。其实武侠小说大都有此意,不过陈书突出了毁灭的概念,把毁灭当作了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陈书的情节大抵有相似之处,主角出场时大都身负血海深仇,而关系人物常喜隐去身份,以“XX人”自称,身份本身也成为推动情节的隐藏线索。陈书的层次结构并不好,在人物的安排上往往不注意铺衬,读来常有生硬的感觉,不过陈倒是善用气氛来掩盖,往往使读者忽略了衔接。陈驳架长篇的能力有限,故其作品常有无奈的用笔,可速读而不能细品,而且其结尾的功力实在不怎么样,甚少有回环点睛,生辉之笔,有些本来颇佳的故事也写不出好结局,象他的代表作《鬼堡》《死城》等,皆都不必要的败笔。
  一言蔽之,陈写武侠难成大气却自有风格,当年销路实也在情理之中。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