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名來由:吳樓居士、司馬翎、天心月,各取吳思明三字之半。
臺灣著名武俠小說傢,生於1933年,1989年7月中旬病逝於汕頭故居。廣東汕頭人,別署“吳樓居士”、“天心月”。
司馬翎-個人簡介
臺灣著名武俠小說傢,本名吳思明(1933~1989年),廣東汕頭人,別署“吳樓居士”、“天心月”。將門之後。
1947年舉傢移居香港。政治大學政治係畢業。曾任《民族晚報》記者、《新生報》編輯。1958年發表處女作《關洛風雲錄》一舉成名。1983年於《聯合報》連載最後一部作品《飛羽天關》,1985年其作品被腰斬而輟筆。1989年7月中旬病逝於汕頭故居。
筆名來由:吳樓居士、司馬翎、天心月,各取吳思明三字之半。
司馬翎-成長經歷
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文藝基礎深厚。
1947年移居香港、為“北派五大傢”武俠小說廢寢忘食,以致學業一度中輟,1957年到臺灣,就讀於臺灣政治大學政治係,而始終不能忘情於武俠小說,大二時試作《關洛風雲錄》一舉成名。接着休學一年,同時撰寫多部小說在港臺報刊連載,一時聲譽鵲起。
畢業後曾任《民族晚報》記者、《新生報》編輯,仍以武俠著稱。他寫武俠小說,最初署名“吳樓居士”其後改署“司馬翎”,到80年代間或旅居香港,則又有一個“天心月”的筆名。他的全盛期從1958年開始,以1965年為界分為前後期,到1971年他改行經商結束。1989年去世,可謂盛年早逝。
司馬翎為臺灣武俠“四大天王”及“三劍各”之一,筆法新、舊交鍺,尤善於運用推理手法鋪陳故事情節。在情感描寫方面,則善寫男女主人公為情所睏的心理變化。成功方面首創以精神、氣勢剋敵製勝的武學原理。他被稱為“綜藝俠情派”,對古竜、上官鼎、易容,蕭逸、蕭瑟等都有不小影響。
司馬翎-作品
代表作:《劍神傳》
作品簡介:寫大俠石軒中的成長過程,彩筆紛披,頗能表現出“玄門正宗”之恢弘氣象,而書中穿插石軒中與愛侶朱玲之間因師門恩怨所交織的悲歡離合故事,亦麯折動人。由於司馬翎弱冠之年即以此書成名,而在臺灣“超技擊俠情派”諸子中,其作品最具有“綜藝”特色,自成一傢,故被認作“綜藝俠情派”代表作。
其他作品:
《關洛風雲錄》
《劍氣千幻錄》
《劍神錄》
《仙洲劍隱》
《白骨令》
《鶴高飛》
《斷腸鏢》
《金縷衣》
《八表雄風》
《劍膽琴魂記》
《聖減飛霜》
《挂劍戀情記》
《帝疆爭雄記》
《鐵柱雲旗》
《纖手馭竜》
《飲馬黃河》
《劍海鷹揚》
《紅粉幹戈》
《血雨檄》
《丹鳳針》
《金浮圖》
《焚香論劍篇》
《檀車俠影》
《浩蕩江湖》
《武道》
《胭脂劫》
《獨行劍》
《玉鈎斜》
《白刃紅妝》
《情俠蕩寇志》
《人在江湖》
《豔影俠蹤》
《杜劍娘》
《迷霧》
《迷雨情霧》
《江天暮雨劍如虹》
《強人》
《驚濤》
《挑戰》
《飛羽天關》
司馬翎-個人榮譽
參與製作過的電影:
劍神傳-上集 (1963) .... 原著
八表雄風 (1963) .... 原著
司馬翎-人物評價
小說兼有“北派五大傢”之長處而以還珠樓主之奇幻玄妙心法為依歸。一九五八年出版處女作《關洛風雲錄》及《劍神傳》、《八表雄風》三部麯,文筆清新跳脫,間有現代意味;刻畫江湖人物各盡其緻,尤其善於運用推理手法鋪陳故事情節。卒以一書成名,時年不過二十五歲而已。
比較起來,司馬翎的三十多部作品水準都很平均(可能是明傢中唯一者)。 不論是前期的《關洛風雲錄》、《劍氣千幻錄》、《劍膽琴魂記》、《帝疆爭雄記》、《聖劍飛霜》、《纖手馭竜》等長篇,及《鶴高飛》、《金縷衣》、《斷腸鏢》、《白骨令》等中篇,或是後期的《飲馬黃河》、《劍海鷹揚》、《紅粉幹戈》、《焚香論劍篇》及《丹鳳針》、《武道》、《胭脂劫》等書,部部可觀,不落俗套,各具創意,殊少雷同;即或偶有失墜,亦瑕不掩瑜。(按:司馬翎創作全盛期起自一九五八年,止與一九七一年,中以一九六五年為前、後期之分界。唯晚期以“天心月”筆名所撰《強人》諸書,則每況愈下矣)。
概況而言,司馬翎博學多才,擅長寫情寫欲,鬥智鬥力。特別是描寫男女在情欲焚身中的心理變化,以及奇正互變,虛實相生的武打藝術,均獨步一時。而其早年首創以精神、氣勢剋敵製勝的武學原理,殆已近乎“道”---與金庸、古竜一脈相承的“無劍勝有劍”說法,有異麯同工之妙,甚而猶有過之。同輩名傢受其影響、啓迪者頗多,如古竜、上官、易容、蕭逸等皆是,可概其餘。可惜他的《浩蕩江湖》及輟筆十年又復出所撰最後一部作品《飛羽天關》二書,均因故未能續完,誠屬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