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白居易 Bai Juyi  唐代   (772~846)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With Li Eleven Drunk Yi Yuan 9
花非花 Claustrophobia
画竹歌 Bamboo song
放言五首(其一) Boasted 5 first or firstly
杭州春望 Hangzhou Spring Hope
江楼夕望招客 Jiang Xi Wang strokes off floor
钱塘湖春行 Qiantang Lake in Spring
冬至夜思家 Midwinter dark think of one's home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For with the dollars To choose neighbors First there is a gift
采地黄者 pick Glutinous rehmannia person
歌舞 song and dance
京兆府新栽莲 Capital House planted lotus
买花 maihua
肥轻 Fat light
宿紫阁山北村 Suzigeshanbei Village
新制布裘 new system Cloth Qiu
重赋 Re-Fu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Since the Shu River to The dongting lake I felt and to
问刘十九 A Suggestion to my Friend Liu
早秋独夜
周至县北楼望山 Thorough county North tower hope Mountain
赋得古原草送别 Grasses
杨柳枝 poplar osier
忆江南(其次忆吴宫) Recall south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Next Yi Wu Gong
多首一页
七言绝句 Seven quatrains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白居易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赏析】   此留一段唐代诗坛佳话。
  据白居易弟行简《三梦记》载:元和四年(809)三月二十一日,白氏兄弟与李杓直(即李十一)等春游后,至李家饮酒。时元稹出使四川已旬余,席间,白居易忽停杯道:“微之(元稹字,即元九)当已抵梁州了”,随即提此诗于壁。同日夜,元在梁州驿馆梦见与白、李同游曲江和慈恩寺,醒后作《梁州梦》云:“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这一巧合说明了元、白平日交谊之笃和别后相忆之深。
  
  [鉴赏]
  唐人喜欢以行第相称。这首诗中的“元九”就是在中唐诗坛上与白居易齐名的元稹。元和四年(809),元稹奉使去东川。白居易在长安,与他的弟弟白行简和李杓直(即诗题中的李十一)一同到曲江、慈恩寺春游,又到杓直家饮酒,席上忆念元稹,就写了这首诗。这是一首即景生情、因事起意之作,以情深意真见长。
  
    诗的首句,据当时参加游宴的白行简在他写的《三梦记》中记作“春来无计破春愁”,照说应当是可靠的;但《白氏长庆集》中却作“花时同醉破春愁”。一首诗在传钞或刻印过程中会出现异文,而作者对自己的作品也会反复推敲,多次易稿。就此诗来说,白行简所记可能是初稿的字句,《白氏长庆集》所录则是最后的定稿。那么,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修改呢?在章法上,诗的首句是“起”,次句是“承”,第三句当是“转”。从首句与次句的关系看,把“春来无计”改为“花时同醉”,就与“醉折花枝”句承接得更紧密,而在上下两句中,“花”字与“醉”字重复颠倒运用,更有相映成趣之妙。再就首句与第三句的关系看,“春愁”原是“忆故人”的伏笔,但如果一开头就说“无计破春愁”,到第三句将无法显示转折。这样一改动,先说春愁已因花时同醉而破,再在第三句中用“忽忆”两字陡然一转,才见波澜起伏之美,从而跌出全篇的风神。
  
    这首诗的特点是,即席拈来,不事雕琢,以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表达了极其深厚、极其真挚的情意。而情意的表达,主要在篇末“计程今日到梁州”一句。“计程”由上句“忽忆”来,是“忆”的深化。故人相别,居者忆念行者时,随着忆念的深入,常会计算对方此时已否到达目的地或正在中途某地。这里,诗人意念所到,深情所注,信手写出这一生活中的实意常情,给人以特别真实、特别亲切之感。
  
    白居易对元稹行程的计算是很准确的。当他写这首《醉忆元九》诗时,元稹正在梁州,而且写了一首《梁州梦》:“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元稹对这首诗的说明是:“是夜宿汉川驿,梦与杓直、乐天同游曲江,兼入慈恩寺诸院,倏然而寤,则递乘及阶,邮吏已传呼报晓矣。”巧的是,白居易诗中写的真事竟与元稹写的梦境两相吻合。这件事,表面上有一层神秘色彩,其实是生活中完全可能出现的巧合,而这一巧合正是以元、白平日的友情为基础的。唐代长安城东南的慈恩寺和曲江是当时游赏胜地。而且,进士登科后,皇帝就在曲江赐宴;慈恩寺塔即雁塔,又是新进士题名之处。元、白两人想必常到这两处共同游宴。对元稹说来,当他在孤寂的旅途中怀念故人、追思昔游时,这两处长安名胜,不仅在日间会时时浮上他的心头,当然也会在夜间进入他的梦境。由于这样一个梦原本来自对故人、对长安、对旧游的朝夕忆念,他也只是如实写来,未事渲染,而无限相思、一片真情已全在其中。其情深意真,是可以与白诗比美的。
  
    联系元稹的诗,更可见两人的交谊之笃,也更可见白居易的这首《忆元九》诗虽象是偶然动念,随笔成篇,却有其深厚真挚的感情基础。如果把两人的诗合起来看:一写于长安,一写于梁州;一写居者之忆,一写行人之思;一写真事,一写梦境;诗中情事却如《本事诗》所说,“合若符契”。而且,两诗写于同一天,又用的是同一韵。这是两情的异地交流和相互感应。读者不仅从诗篇的艺术魅力,而且从它的感情内容得到了真和美的享受。
  
    (陈邦炎)


贡献者: 晓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