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ō shǒu yī yè |
【shǎng xī】 乾 元二年( 759)春, 唐军 在相 州( 治 所在 今 河南 安阳)大 败,安 史 叛军 乘 势 进 逼 洛阳。如 果洛阳 再 次 失 陷,叛军 必将西 攻长安, 那 么 作为长安 和关 中 地 区 屏 障 的潼关势必 有一 场 恶战。 杜 甫 经 过 这 里 时, 刚 好 看 到 了 紧 张的备战 气 氛。 开 头 四 句 可 以 说 是 对筑城的士兵和潼关关防的 总 写。 漫漫潼关道 上, 无 数的士卒在 辛 勤地修筑 工 事。“草草”, 劳 苦的 样 子。 前 面 加一“何” 字, 更 流 露 出诗人无 限 赞 叹的 心 情。 放 眼四望, 沿 着 起 伏的山势 而筑的大小城 墙, 既高 峻 又 牢 固, 显 示出一 种 威 武的 雄 姿。这里大城小城 应作 互 文来 理 解。一开 篇杜甫 就用 简 括的诗 笔写出唐军加紧修筑潼关所 jǐyǔ他的总 印 象。
“借问潼关吏: ‘修关还备胡? ’”这 两句引出了“潼关吏”。胡, 即指安史叛军。“修关”何为, 其 实杜甫是不 须问而自 明的。这里 故 意 发问。而 且又有一 个“还”字, 暗暗 带出了三年前潼关 曾经失守一事, 从而引起人 们对这次潼关防卫 效能的关心 与 悬 念。这对 于开 拓下文,是带关 键 性的一笔。
接下来,应 该是潼关吏的 回 答了。可是他 似 乎 并不 急于作答, 却“要( y ā o 邀)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从 结 构上看,这是在两 段对 话中 插 入一段 叙述,笔姿无 呆 滞之 感。 然而,更 主要的是这两句暗 承了“修关还备胡”。杜甫不是忧心 忡忡 吗?而那 位潼关吏看来对所筑工事 充 满了 信心。他可能以为这个问 题不必 靠解 释, 口说不 足为信,还是请下马来 细细看一下 吧。下面八句,都是潼关吏的话,他首 先指看高 耸的山 峦说:“ 瞧,那 层层战 栅,高接云 天,连鸟 也难以飞 越。 敌兵来了, 只要 坚 决自守,何须再 担心长安的安 危 呢!” 语 调 轻 松而自 豪,可以 想象,关吏
【zīliàoláiyuán】 卷 217_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