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杜甫 Du Fu  唐代   (712~770)
詠懷古跡之五 Thoughts of Old Time V
登高 A Long Climb
客至 A Hearty Welcome to Vice-prefect Cui
春望 A Spring View
八陣圖 The Eight-sided Fortress
月夜 On a Moonlight Night
兵車行 A Song of War-chariots
詠懷古跡之二 Poetic Thoughts on Ancient Sites II
秋興八首 Autumn 8
傷春五首 Spring and 5
述古三首 Above the ancient 3
遣興五首 Qian xing 5
蜀相 The Temple of the Premier of Shu
望嶽(岱宗) A VIEW OF TAISHAN
望嶽(西嶽) Wang Yue Huashan Mountain
望嶽(南嶽) Wang Yue another anme for the Heng Mountain
登樓 From an Upper Story
登嶽陽樓 On the Gate-tower at Youzhou
詠懷 sing of one's feelings
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A SONG OF A PAINTING TO GENERAL CAO
江南逢李龜年 On Meeting Li Guinian Down the River
月夜憶捨弟 Remembering my Brothers on a Moonlight Night
贈衛八處士 TO MY RETIRED FRIEND WEI
佳人 ALONE IN HER BEAUTY
多首一頁
七言律詩 Qiyan lushi,a poem of eight lines
南邻
南鄰

杜甫


  錦裏先生烏角巾,園收芋粟不全貧。
  慣看賓客兒童喜,得食階除鳥雀馴。
  秋水纔深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對柴門月色新。

【白話文】 錦官城有一位帶黑色頭巾的隱士,園子裏能收穫芋艿和慄子,所以尚不算十分貧寒。
總有人來人往,孩子們高高興興不懼怕生客,在房屋臺階上吃食的小鳥也不怕見人。
秋日溪清水落後深不過四五尺,野外渡船剛好坐下兩三個人。
溪邊白沙屋邊翠竹籠罩在江村的暮色中,山人送客到柴門邊,明月當空別有一番景象。

【注釋】 一題與朱山人
不全貧:一作未全貧
江村暮:一作江村路

【賞析】   距離浣花草堂不遠,有位錦裏先生,杜甫稱之為“南鄰”。在一個秋天的傍晚,杜甫從他傢走出,路上,也許是回傢以後,寫了這首《南鄰》詩。說它是詩吧,卻又是畫;是用兩幅畫面組成的一道詩。前半篇展現出來的是一幅山莊訪隱圖。
  
    到人傢作客,這傢人傢給予杜甫的印象是怎樣的呢?詩人首先看到的,主人是位頭戴“烏角巾”的山人;進門是個園子,園裏種了不少的芋頭;慄子也都熟了。說“未全貧”,則這傢境況並不富裕。可是從山人和全家的愉快表情中,可以知道他是個安貧樂道之士,很滿足於這種樸素的田園生活。說起山人,人們總會連想到隱士的許多怪脾氣,但這位山人卻不是這樣。進了庭院,兒童笑語相迎。原來這傢時常有人來往,連孩子們都很好客。階除上啄食的鳥雀,看人來也不驚飛,因為平時並沒有人去驚擾、傷害它們。這氣氛是多麽和諧、寧靜!三、四兩句是具體的畫圖,是一幅形神兼備的絶妙的寫意畫,連主人耿介而不孤僻,誠懇而又熱情的性格都給畫出來了。
  
    隨着時間的推進,下半篇又換了另一幅江村送別圖。“白沙”、“翠竹”,明淨無塵,在新月掩映下,意境顯得特別清幽。這就是這傢人傢的外景。由於是“江村”,所以河港縱橫,“柴門”外便是一條小河。王嗣奭《杜臆》曰:“‘野航’乃鄉村過渡小船,所謂‘一葦杭之’者,故‘恰受兩三人’”。杜甫在主人的“相送”下登上了這“野航”;來時,他也是從這兒擺渡的。
  
    從“慣看賓客兒童喜”到“相送柴門月色新”,不難想象,主人是殷勤接待,客人是竟日淹留。中間“具雞黍”、“話桑麻”這類事情,都略而不寫。這是詩人的剪裁,也是畫傢的選景。
  
    (馬茂元)
  
  [題解]
  
    此杜甫住在成都浣花溪畔寫的詩歌,朱山人為其好友。



【北美枫文集】千傢詩

【資料來源】 226_21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