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杜甫 Du Fu  唐代   (712~770)
詠懷古跡之五 Thoughts of Old Time V
登高 A Long Climb
客至 A Hearty Welcome to Vice-prefect Cui
春望 A Spring View
八陣圖 The Eight-sided Fortress
月夜 On a Moonlight Night
兵車行 A Song of War-chariots
詠懷古跡之二 Poetic Thoughts on Ancient Sites II
秋興八首 Autumn 8
傷春五首 Spring and 5
述古三首 Above the ancient 3
遣興五首 Qian xing 5
蜀相 The Temple of the Premier of Shu
望嶽(岱宗) A VIEW OF TAISHAN
望嶽(西嶽) Wang Yue Huashan Mountain
望嶽(南嶽) Wang Yue another anme for the Heng Mountain
登樓 From an Upper Story
登嶽陽樓 On the Gate-tower at Youzhou
詠懷 sing of one's feelings
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A SONG OF A PAINTING TO GENERAL CAO
江南逢李龜年 On Meeting Li Guinian Down the River
月夜憶捨弟 Remembering my Brothers on a Moonlight Night
贈衛八處士 TO MY RETIRED FRIEND WEI
佳人 ALONE IN HER BEAUTY
多首一頁
古詩 ancient style poetry
悲陳陶

杜甫


  孟鼕十郡良傢子,血作陳陶澤中水。
  野曠天清無戰聲,四萬義軍同日死。
  群鬍歸來血洗箭,仍唱鬍歌飲都市。
  都人回面嚮北啼,日夜更望官軍至。

【賞析】   陳陶,地名,即陳陶斜,又名陳陶澤,在長安西北。唐肅宗至德元載(756)鼕,唐軍跟安史叛軍在這裏作戰,唐軍四五萬人幾乎全軍覆沒。來自西北十郡(今陝西一帶)清白人傢的子弟兵,血染陳陶戰場,景象是慘烈的。杜甫這時被睏在長安,詩即為這次戰事而作。
  
    這是一場遭到慘重失敗的戰役。杜甫是怎樣寫的呢?他不是客觀主義地描寫四萬唐軍如何潰散,乃至橫屍郊野。而是第一句就用了鄭重的筆墨大書這一場悲劇事件的時間、犧牲者的籍貫和身份。這就顯得莊嚴,使“十郡良傢子”給人一種重於泰山的感覺。因而,第二句“血作陳陶澤中水”,便叫人痛心,乃至目不忍睹。這一開頭,把唐軍的死,寫得很沉重。至於下面“野曠天清無戰聲,四萬義軍同日死”兩句,不是說人死了,野外沒有聲息了,而是寫詩人的主觀感受。是說戰罷以後,原野顯得格外空曠,天空顯得清虛,天地間肅穆得連一點聲息也沒有,好象天地也在沉重哀悼“四萬義軍同日死”這樣一個悲慘事件,渲染“天地同悲”的氣氛和感受。
  
    詩的後四句,從陳陶斜戰場轉筆來寫長安。寫了兩種人,一是鬍兵,一是長安人民。“群鬍歸來血洗箭,仍唱鬍歌飲都市。”兩句活現出叛軍得志驕橫之態。鬍兵想靠血與火,把一切都置於其鐵蹄之下,但這是怎麽也辦不到的,於無聲處可以感到長安在震蕩。人民抑製不住心底的悲傷,他們北嚮而哭,嚮着陳陶戰場,嚮着肅宗所在的彭原方向啼哭,更加渴望官軍收復長安。一“哭”一“望”,而且中間着一“更”字,充分體現了人民的情緒。
  
    陳陶之戰傷亡是慘重的,但是杜甫從戰士的犧牲中,從宇宙的沉默氣氛中,從人民流淚的悼念,從他們悲哀的心底上仍然發現並寫出了悲壯的美。它能給人們以力量,鼓舞人民為討平叛亂而繼續鬥爭。
  
    從這首詩的寫作,說明杜甫沒有客觀主義地展覽傷痕,而是有正確的指導思想,他根據戰爭的正義性質,寫出了人民的感情和願望,表現出他在創作思想上達到了很高的境界。
  
    (餘恕誠)

【資料來源】 216_32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