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   夏代   商代   周代   楚國   秦代 Qin Period   漢代 Han Period   三國 Three Kingdoms   晉代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十國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中國   現代中國   
楚國  國號:楚 首都:丹陽 (前1006年前223年)   總朝代: 戰國

張楚(前209年前208年)

國君紀年姓名開端年份終結年份延續時間
熊蚤鬻熊 Xiong Zao
熊麗熊麗 Xiong Li
熊狂熊狂 Xiong Kuang
熊繹熊繹 Xiong Yi
熊艾熊艾 Xiong Ai前1006年前981年26年
熊䵣熊䵣 Xiong Da前981年前970年12年
熊勝熊勝 Xiong Sheng前970年前946年25年
熊楊熊錫 Xiong Yang前946年前887年60年
熊渠熊渠 Xiong Qu前887年前877年11年
熊摯熊摯紅 Xiong Zhi前877年前876年2年
熊延熊執疵 Xiong Yan前876年前847年30年
熊勇熊勇 Xiong Yong前847年前838年10年
熊嚴熊嚴 Xiong Yan前837年前828年10年
熊霜熊霜 Xiong Shuang前827年前822年6年
熊徇熊徇 Xiong Xun前821年前800年22年
熊咢熊咢 Xiong E前799年前791年9年
楚若敖熊儀 Xiong Yi前791年前764年28年
楚霄敖熊坎 Xiong Kan前764年前758年7年
楚鼢冒熊眴 Xiong Xuan前757年前741年17年
楚武王熊通 Xiong Tong前740年前690年51年
楚文王熊貲 Xiong Zi前689年前677年13年
楚莊敖熊艱 Xiong Jian前676年前672年5年
楚成王熊惲 Xiong Yun前672年前626年47年
熊商臣熊商臣 Xiong Shangchen前625年前614年12年
楚莊王熊侶 Xiong Lv前613年前591年23年
楚共王熊審 Xiong Shen前590年前560年31年
楚康王熊招 Xiong Zhao前559年前545年15年
楚郟敖熊員 Xiong Yuan前544年前541年4年
楚靈王熊圍 Xiong Wei前541年前529年13年
楚王比熊比 Xiong Bi前529年前529年1年
楚平王熊居 Xiong Ju前528年前516年13年
楚昭王熊珍 Xiong Zhen前515年前489年27年
楚惠王熊章 Xiong Zhang前488年前432年57年
楚簡王熊中 Xiong Zhong前431年前408年24年
楚聲王熊當 Xiong Dang前407年前402年6年
楚悼王熊疑 Xiong Yi前401年前381年21年
楚肅王熊臧 Xiong Cang前381年前370年12年
楚宣王熊良夫 Xiong Liangfu前369年前340年30年
楚威王熊商 Xiong Shang前339年前329年11年
楚懷王熊槐 Xiong Huai前328年前299年30年
楚頃襄王熊橫 Xiong Heng前298年前263年36年
楚考烈王熊完 Xiong Wan前262年前238年25年
楚幽王熊悍 Xiong Han前237年前228年10年
楚哀王熊猶 Xiong You前228年前228年1年
楚王負芻熊元 Xiong Yuan前227年前223年5年
昌平君昌平君 Chang Pingjun前223年前223年1年
楚義帝熊心 Xiong Xin前208年前206年3年
楚霸王芈籍 Xiang Yu前206年前202年5年

  楚國,又稱荊、荊楚,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楚國祖先族姓芈(音Mǐ),熊氏。最早興起於古荊州之地的楚部落,最終在前223年亡於秦國。其全盛時的最大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湖南、湖北全部、重慶、河南、安徽、江蘇、江西部分地方。
  
  起源
  
  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氏。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顓頊帝後第五代吳回,是帝高辛氏的火正(火官),主管天火與地火,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祝,大也;融,明也)。其部落分佈在商都朝歌的南方(今河南新鄭一帶)。吳回之子陸終,生有六子,幼子曰季連,芈姓,是楚之先祖。季連之後曰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師,其曾孫熊繹,當成王時,封為楚子(意為楚地的子爵)。
  
  西漢史傢司馬遷在《史記·楚世傢》中記載西周初期楚人領袖熊繹:“當成王之時,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陽。”,此一論述認為商末周初,楚先人祝融的後裔從北方遷徙至“丹陽”。這是楚人首次自中原進入湖北省內,也是楚國首次得到周王室的正式承認。
  
  據考古學家劉玉堂、王紅星、高崇文研究,古“丹陽”當位於丹水和淅水交匯之處(今湖北省丹江口水庫淹沒區),因處丹水之北,故稱為丹陽。
  
  建國
  
  楚國由周成王封熊繹於楚地開始,居楚地丹陽(今湖北秭歸,有爭議),從一個“蠻夷”附庸小國逐漸變成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強國,不僅有地千裏,也發展出可與中原比擬的高度文化。
  春秋諸侯
  
  崛起
  
  前706年,不滿自己國大爵小的楚君熊通認為其先祖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師,有輔佐文王推翻殷商建立周王朝的功勞,衹因早死而僅得到子級的爵位,遂攻打姬姓諸侯隨國,目的是要求周天子晉升其爵位,遭拒,熊通率兵再次徵討隨國,迫使隨侯投降。熊通因此在前704年自稱為王(後謚武)。
  
  爭霸中原
  
  熊通子楚文王定都於郢(今湖北省江陵市西北),此後為擴充領域,楚國與中原的中原諸侯國經常發生戰事。
  
  楚成王時,楚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顯強盛。後來的楚莊王武功彪炳,又勵精圖治,選拔孫叔敖施行文冶,使楚國經濟繁榮、文化鼎盛。前606年莊王徵伐陸渾之戎(在雒邑西南),派人嚮周天子問九鼎之輕重。
  
  前597年,楚圍鄭,迫鄭降,晉派兵救鄭,兩軍於邲會戰,晉大敗。此後,陳、蔡、許、鄭俱從楚。公元前594年,楚圍宋,宋告急於晉,晉不能救,宋遂與楚言和,尊楚。這時中原各國除晉、齊、魯之外,盡尊楚莊王為霸主,確立了楚莊王在春秋五霸的歷史地位。史載,透過戰事,楚國先後吞併了四十五個較弱小的諸侯方國。
  
  邲之戰後,楚莊王稱霸一時,但是晉國國勢猶不可忽視,晉、楚雙方形成南北對峙、各霸一方。前546年,宋國執政嚮戌倡議弭兵,奔走於晉國執政趙武和楚國令尹子木之間,使晉、楚、齊、秦、宋、魯、鄭、衛、陳、蔡、曹、許、邾、滕等十四國於宋召開弭兵大會。結果由前述十國簽訂盟約,規定除齊、秦等大國外,小國須既朝晉又朝楚,霸權乃由晉、楚二強平分,尊兩國為共同霸主。史稱‘嚮戌弭兵’。
  
  衰而復興
  
  前506年,楚昭王時,吳國君主闔閭派孫武、伍子胥率軍攻打楚國,楚軍大敗,幾乎楚國覆亡。這時越國勾踐趁機攻打吳國,秦國也出兵幫助楚國,楚國得以保全。
  
  及後楚惠王即位,繼續執行安邦定國、伺機發展的方針。對外,楚惠王四十二年(前447年),楚兼併蔡。兩年後,兼併杞,楚東拓疆土至泗水之上,盡有江淮以北之地。楚簡王元年(前431年),楚又兼併掉莒。
  
  吳起變法
  
  進入戰國時代,主要的六大強國皆曾進行片面或全面性的政經改革,唯有楚國故步自封未曾稍加變法。前400年,自晉分傢的韓、趙、魏三國屢次聯軍攻楚。當時在位的楚悼王為求富國強兵,任用吳起開始變法興革,使楚國國力迅速強大起來。由於楚悼王不幸早逝,吳起失去了堅強的靠山,被舊貴族殘酷殺害。由於變法時間不長,變法的成果並未完全鞏固下來。
  屈原(註意這張圖是左右反了的)
  
  至楚威王時代,楚國的領土已擴張至巴國,逼近越國、興盛一時。前306年,楚懷王派大臣昭滑率軍攻越,攻占原吳國統治的地區,並設立江東郡。
  
  衰落
  
  楚懷王故而在即位後,開始重用屈原等大臣,針對主要弊政進行一係列的革新,卻引來楚國貴族一致性的反對。日久,難以抵擋反對聲浪的楚懷王遂意興闌珊,變法終告失敗。前299年,楚懷王晚年被秦昭襄王騙去秦國,客死鹹陽,欲興兵奪回楚王的楚國軍隊又為秦將白起擊敗。楚國國勢迅速衰弱。
  
  前280年楚頃襄王時代,秦伐楚,楚軍敗。秦昭襄王詐以公主許配給楚頃襄王,屈原長跪城外力諫不果。前278年,秦軍趁頃襄王開城迎親,長驅直進,攻入楚都郢,屈原投河自盡。楚頃襄王遷都於陳。
  
  覆亡
  
  前241年楚考烈王又遷都至壽春。前238年楚考烈王死後,太後李嫣嫣執政,國力更加一蹶不振。秦王政親政後,知楚將項燕擅戰,先遣李信為將,領二十萬兵馬,欲滅楚,慘敗。再遣老將王翦,統秦師六十萬,前224年,大敗楚軍,亡楚國。
  
  但楚人認為當年楚懷王死得太冤枉,國傢亦無罪,所以對秦國懷有切齒之恨,所以後人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後來項燕之孫項羽果然滅秦。
  
  楚國的族源
  
  大致可分為五說:
  
   * 華夏說
   * 苗蠻即土著說
   * 東夷說
   * 西方民族說
   * 民族混成說
  
  楚文化
  
  語言
  
  在春秋時代,楚語和中原語言之間有較明顯的區別。楚國的官名和其他諸侯國不同:楚國宰相叫令尹,司馬叫莫敖。除此之外,《左傳·宣公五年》還記載春秋時代楚語的兩個特殊詞語:
  
   * 於菟wūtú(上古漢語發音為*aa-laa)為“老虎”(有人懷疑可能和緬甸語 kla“老虎”有關)
  
   * 𠔌為“哺乳”
  
  我們之所以知道這兩個詞的意思,是因為令尹子文名字叫做鬬𠔌於菟,《左傳》對他名字的原意做瞭解釋。
  
  《左傳·莊公二十八年》有一句話:“楚言而出”(今譯:“他們講楚語就撤退了”),證明當時的楚語和中原的語言不能通話。
  
  在戰國時代,屈原楚辭的詞彙也顯示出楚國語言的特點。
  
  另見:贛語中的古楚語詞一覽。
  
  音樂
  
  楚國巫風盛行,喜歡舉行祭祀活動,由巫女主持祭祀。祭祀時要奏樂、歌唱、跳舞以娛神。王國維在《宋元戲麯史》中曾談到楚國:“至於浴蘭沐芳,華衣若芙,緩節安歌,歌舞之盛也。乘風載雲之詞,生別新知之語,荒淫之意也。是則靈之為職,或偃蹇以像神,或婆娑以樂神……”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