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王维 Wang Wei  唐代   (701~761)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On the Mountain Holiday Thinking of my Brothers in Shandong
終南山 Mount Zhongnan
送友 Seeing Off a Friend
竹裏館 Lodge Among the Bamboos
鹿柴 Deer-park Hermitage
鳥鳴澗 Bird Stream
送別 AT PARTING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TO QIWU QIAN BOUND HOME AFTER FAILING IN AN EXAMINATION
青溪 A GREEN STREAM
渭川田傢 A FARM-HOUSE ON THE WEI RIVER
西施詠 THE BEAUTIFUL XI SHI
洛陽女兒行 A Song of a Girl from Loyang
老將行 Song of an Old General
桃源行 A Song of Peach-blossom River
輞川閑居贈裴秀纔迪 A Message from my Lodge at Wangchuan to Pei Di
山居秋暝 An Autumn Evening in the Mountains
歸嵩山作 Bound Home to Mount Song
酬張少府 Answering Vice-prefect Zhang
過香積寺 Toward the Temple of Heaped Fragrance
送梓州李使君 A Message to Commissioner Li at Zizhou
漢江臨眺 A View of the Han River
終南別業 My Retreat at Mount Zhongnan
和賈至捨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An Early Audience at the Palace of Light Harmonizing Secretary Jia Zhi Poem
奉和聖製從蓬萊嚮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製 Looking Down in a Spring-rain on the Course from Fairy-mountain Palace to the Pavilion of Increase Harmonizing the Emperor's Poem
多首一頁
五言律詩 Wuyan lushi,a poem of eight lines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An Autumn Evening in the Mountains

王维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譯者: Witter Bynner

【白話文】 一場新雨過後,青山特別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氣格外的涼爽。
明月透過鬆林撒落斑駁的靜影,清泉輕輕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傳出歸傢洗衣女的談笑聲,蓮蓬移動了,漁舟正下水撒網。
任憑春天的芳菲隨時令消逝吧,遊子在秋色中,自可留連徜徉。

【注釋】 1、螟:夜色。
2、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3、春芳:春草。
4、歇:幹枯。

【賞析】   這是一首寫山水的名詩,於詩情畫意中寄托詩人的高潔情懷和對理想的追求。
  首聯寫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霽,幽靜閑適,清新宜人。頷聯寫皓月當空,青鬆如蓋,山泉清冽,流於石上,清幽明淨的自然美景。頸聯寫聽到竹林喧聲,看到蓮葉分披,發現了浣女、漁舟。末聯寫此景美好,是潔身自好的所在。
  全詩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藴豐富,耐人尋味。"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實乃千古佳句。
  這首詩寫出了清新、幽靜、恬淡、優美的山中秋季的黃昏美景。王維所居輞川別墅在終南山下,故稱山居。一場秋雨過後,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時近黃昏,日落月出,鬆林靜而溪水清,浣女歸而漁舟從。如此清秋佳景,風雅情趣,自可令王孫公子流連陶醉,忘懷世事。此詩以一"空"字領起,格韻高潔,為全詩定下一個空靈澄淨的基調。全詩動靜結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月照鬆林是靜態,清泉流溢是動態。前四句寫秋山晚景之幽靜,五六句寫浣女漁舟之喧嘩。詩之四聯分別寫感覺、視覺、聽覺、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還有一點值得註意:古代文人多藉清秋而寫悲傷之意,此詩則屬樂秋之佳作。《增訂評註唐詩正聲》郭雲:"色韻清絶。"《唐詩解》:"雅興淡中有緻趣。"《唐詩矩》:"右丞本從工麗入,晚歲加以平淡,遂到天成。"《唐詩合選詳解》王云翼雲:"前是寫山居秋暝之景,後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見。"
  
  [鑒賞]
    這首山水名篇,於詩情畫意之中寄托着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詩中明明寫有浣女漁舟,詩人怎下筆說是“空山”呢?原來山中樹木繁茂,掩蓋了人們活動的痕跡,正所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鹿柴》)啊!又由於這裏人跡罕到,“峽裏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點出此處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霽,萬物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氣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鬆如蓋。山泉清洌,淙淙流瀉於山石之上,有如一條潔白無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多麽幽清明淨的自然美啊!王維的《濟上四賢詠》曾經稱贊兩位賢隱士的高尚情操,謂其“息陰無惡木,飲水必清源”。詩人自己也是這種心志高潔的人,他曾說:“寧棲野樹林,寧飲澗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嶇見王侯。”(《獻始興公》)這月下青鬆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嗎?這兩句寫景如畫,隨意揮灑,毫不着力。象這樣又動人又自然的寫景,達到了藝術上爐火純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學到。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竹林裏傳來了一陣陣的歌聲笑語,那是一些天真無邪的姑娘們洗罷衣服笑逐着歸來了;亭亭玉立的荷葉紛紛嚮兩旁披分,掀翻了無數珍珠般晶瑩的水珠,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劃破了荷塘月色的寧靜。在這青鬆明月之下,在這翠竹青蓮之中,生活着這樣一群無憂無慮、勤勞善良的人們。這純潔美好的生活圖景,反映了詩人過安靜純樸生活的理想,同時也從反面襯托出他對污濁官場的厭惡。這兩句寫得很有技巧,而用筆不露痕跡,使人不覺其巧。詩人先寫“竹喧”、“蓮動”,因為浣女隱在竹林之中,漁舟被蓮葉遮蔽,起初未見,等到聽到竹林喧聲,看到蓮葉紛披,纔發現浣女、蓮舟。這樣寫更富有真情實感,更富有詩意。
  
    詩的中間兩聯同是寫景,而各有側重。頷聯側重寫物,以物芳而明志潔;頸聯側重寫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時,二者又互為補充,泉水、青鬆、翠竹、青蓮,可以說都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都是詩人理想境界的環境烘托。
  
    既然詩人是那樣地高潔,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個稱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說:“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本來,《楚辭·招隱士》說:“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詩人的體會恰好相反,他覺得“山中”比“朝中”好,潔淨純樸,可以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所以就决然歸隱了。
  
    這首詩一個重要的藝術手法,是以自然美來表現詩人的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表面看來,這首詩衹是用“賦”的方法模山範水,對景物作細緻感人的刻畫,實際上通篇都是比興。詩人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藴豐富,耐人尋味。
  
    (傅如一)



【北美枫文集】唐詩300首月亮松樹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