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 人物列錶
佚名 Yi Ming林志穎 Jimmy Lin周傑倫 Jay Chou
孫燕姿 Stefanie Sun王心凌 Cyndi Wong林俊傑 wayne,Lam JJ
信樂團 Xin Letuan劉德華 Andy Lau張靚穎 Jane Zhang
譚詠麟 Alan Tam鄧麗君 Teresa Teng王菲 Faye Wong
蔡依林 Jolin Tsai張學友 Jacky Cheung屠洪剛 Tu Honggang
梁靜茹 Fish Leong謝霆鋒 Nicholas Tse遊鴻明 Chris Yu
羅大佑 Lotayu薛之謙 Jacky梁詠琪 Leung Wing Kei
刀郎 Dao Lang黃徵 Shawn Huang宋祖英 Song Zuying
範瑋琪 Fan Weiqi蕭亞軒 Elva Hsiao許巍 Xu Wei
李剋勤 Hacken Lee吳奇隆 Nicky Wu羅志祥 Show
孫楠 Sun Man黃義達 Yi DA鬍彥斌 Anson Hu
東來東往 Danny弦子 Xian Zi韓紅 Han Hong
蔡琴 Tsai Chin溫嵐 Wen, Landy鄭源 Jacky
王傑 Dave,Wang Chieh劉歡 Liu Huan陳楚生 Chen Chusheng
周傳雄 Zhou Chuanxiongs.h.e孟庭葦 mai
湯潮 Tony齊秦 Chyi Chin陳小春 Jordan Chan
伍佰 Wu bai張韶涵 Angela Chang莫文蔚 Karen Mok
阿木 A Mu陳百強 Danny Chan範逸臣 Fan Van
花兒樂隊 THE FLOWERS後弦 HOHO吳剋群 Kenji Wu
周筆暢 Zhou Bichang李聖傑 Sam Lee小虎隊 Xiao Hudui
南懷瑾
現代中國  (1918年三月18日2012年九月29日)
籍貫: 浙江溫州樂清

易類 three T's type, terms, technique《周易今註今譯》
《易經雜說》
《易經係傳別講》
四書類 Class Four Books《孟子旁通》
《中庸》
《原本大學微言》
《論語別裁》
道傢類 Taoism class《道傢、密宗與東方神秘學》
《老子他說 I said》
《禪宗與道傢》
《莊子講記》
《太極拳與道功》
《中國道教發展史略》
釋傢類 Buddhism class《花雨滿天 維摩說法》
《佛教的孝道思想》
《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
《禪話》
《唯識與中觀》
《南禪七日》
《參禪日記》
《習禪錄影》
《現代學佛者修證對話》
《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禪海蠡測》
《中國佛教發展史略》
《藥師經的濟世觀》
《維摩精捨叢書》
《般若正觀略講》
《禪觀正脈研究》
《如何修證佛法》
《楞枷大義今釋》
《楞嚴大義今釋》
《金剛經說什麽》
《圓覺經略說》
《宗鏡錄略講》
文化思考 civility apprehend《歷史的經驗》
《亦新亦舊的一代》
詩詞《南懷瑾老師著作詩詞 Na huaijin Dominie classic Poetry》   《南懷瑾老師詩詞選輯 Na huaijin dominie Poetry anthology Series》   
南懷瑾先生:恢復到兒童的天真,纔是真正的修養

閱讀南懷瑾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閱讀南懷瑾在诗海的作品!!!
南怀瑾
國學大師,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傳播者,其著作多以演講整理為主,內容往往將儒、釋、道等思想進行比對,別具一格。出生於中國浙江溫州樂清南宅殿後村,20世紀80年代末籌資興建金溫鐵路,並於1998年建成通車。現居江蘇。
簡歷
1918年生於浙江溫州樂清;
國立藝術院第二期畢業;
中央軍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畢業;
金陵大學研究院社會福利係肄業;
1945年,前往四川、西康、西藏參訪。期間在峨眉山中鋒大坪閉關兩年。
離藏後赴昆明,講學于云南大學,後又講學於四川大學。
1947年返回故鄉樂清,不久,歸隱於杭州三天竺之間。後又在江西廬山天池寺附近清修。
1949年春前往臺灣,相繼受聘於中國文化大學、輔仁大學和國立政治大學講學。
1969年創立“東西精華協會”,後創立“老古文化事業公司”和“十方叢林書院”。
1971年創辦《人文世界》雜志
1976年到1979年年閉關於鬧市三年
1985年旅居美國,成立弗吉尼亞“東西學院”。
1988年到香港居住。
1993年應妙湛長老之邀到廈門南普陀寺主持“南禪七日——生命科學與禪修實踐研究”。
近年來居住在大陸上海等地。
影響
南懷瑾是許多想進入中國傳統文化人的捷徑,對無法直接瞭解典籍的人作了一個重要引入角色,南懷瑾的言談生動有趣引人,可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忠實代言人,對中國傳統文化復興與普及的作用功不可沒。人們尊稱他為‘教授’、‘大居士’、‘宗教傢’、‘哲學家’、‘禪宗大師’和‘國學大師’,一度名列‘臺灣十大最有影響的人物’。在中國大陸有多數的民衆由西方哲學轉入東方文化,代表作品如‘論語別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學微言’、‘易經雜說’。其中刊正了許多以往對傳統文化誤解。
在臺灣則多由佛道入門(大多數為佛教衆),佛教學方面如‘金剛經說什麽’、‘圓覺經略說’、‘如何修證佛法’、‘藥師經濟世觀’,南懷瑾可說是密教準提法在臺灣香港的重要推動力。
道傢方面,南懷瑾的書籍在命理及中醫學亦扮演不可缺的首階,如‘老子他說’、‘莊子諵嘩’、‘道傢密宗與東方神秘學’、‘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中國道教發展史略述’等
論著
《正統謀略學》
《論語別裁》
《易經雜說》
《老子他說》
《歷史經驗》
《中國文化與佛教八講》
《道傢、密宗與東方神秘學》
《禪觀正脈研究》
《禪海蠡測》
《禪宗與道傢》
《金剛經說什麽》
《如何修證佛法》
《圓覺經略說》
《楞伽大義今釋》
《楞嚴大義今釋》
《藥師經濟世觀》
《禪話》
《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中國道教發展史略》
《中國佛教發展史略》
《易經係傳別講》
觀點
南懷瑾非常尊重中國的傳統文化,甚至因此反對五四運動認為其造成了對傳統文化的破壞。
南懷瑾先生認為中國能歷數朝甚至外來統治仍不亡,乃是中國文化不亡所致。故近幾年來大力推動兒童讀經運動,希望能將讀中國古書的基礎往下紮根, 以輓回目前中國人幾乎對中國自身文化毫無認識的大斷層。惟其兒童讀經運動,以推動“中、英、算”三者並進,非獨厚中國國學也。 而所註重之讀經部分,又以四書五經為主,尤以四書為重, 冀能為中國孕育出經世濟民之材,而非詩詞歌賦之材也。
杏壇春意暖 教化滿人間
——記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
時至今日,在海峽兩岸,在日本、韓國,在東南亞,在北美、歐洲,甚至在世界上其它更多的國傢和地區,南懷瑾先生依然是一位頗富神秘色彩的傳奇人物,且名播遐邇,聲譽日隆……
早在五十餘年前,作為國學大師的南懷瑾先生即在臺灣傾全力講述、印行傳統文化經典,從學界、商界、政界,直到民間大衆,先生不辭辛勞,奔波教化三十餘載,內容涵蓋儒、佛、道及諸子百傢,兼及醫卜天文、拳術劍道、詩詞麯賦,著述凡三十餘種,立足時代科學精神,將古老的中國傳統文化推進到一個新的、更加璀璨奪目的文化層面,開拓了全新的學術視野,其影響之深遠必將是劃時代的。其後,先生又奔走於美國、香港、歐洲等地,雖偶於經貿領域度化,然其根本心願仍在中華傳統文化之弘揚,蓋以文化為民族存亡之根本也。
數十年來,南先生雖旅居海外,然心懷故土鄉梓,深切關懷着祖國大陸經濟、文化、社會的發展,晚年尤甚,諄諄教導海外衆多弟子赴大陸投資,引進先進科技,支持國傢經濟建設,並率先在大陸投資1286萬美元修建金溫鐵路,籌集巨額善款在大陸南北十餘所高校設立“光華教育奬學金”,為希望工程捐助拳拳愛心……凡此種種,令人深為感佩。南懷瑾先生到底是怎樣一位傳奇人物呢?
長憶峨嵋路 繩床月滿天
1918年,一代奇才南懷瑾先生誕生於浙江溫州樂清縣一個世代書香之傢,從孩提時起即接受嚴格的傳統私塾教育。到十七歲時,先生除精研儒傢四書五經外,涉獵已遍及諸子百傢,兼及拳術劍道等多種中國功夫,同時苦心研習文學歷史、琴棋書畫、詩詞麯賦、醫藥卜算、天文歷法諸學,每得其精髓而以為樂焉。這位孜孜以求的好學青年,為深入探究宇宙人生的奧秘,不畏艱險,跋山涉水訪求多位岩穴高隱之士,虛心求教,學到了許多不傳的法門和秘學。
抗戰軍興,年輕的南先生毅然辭親遠遊,入川任教於中央軍校,報效國傢。在川時又入華西壩金陵大學研究院,專研社會福利以便服務社會大衆。當時報載:“有一南姓青年,以甫弱冠之齡,壯志凌雲,豪情萬丈,不避蠻煙瘴雨之苦,躍馬西南邊陲,部勒戎卒,殫力墾殖,組訓地方,以鞏固國防。迄任務達成,遂悄然單騎返蜀,執教於中央軍校。衹以資稟超脫,不為物羈,每逢假日閑暇,輒以芒鞋竹杖,遍歷名山大川,訪盡高僧奇士。復又辭去教職,棄隱青城靈岩寺,再遁跡峨眉山中峰絶頂之大坪寺,學仙修道雲雲。”
離成都不遠的灌縣青城山,有一傢著名的靈岩禪寺,南先生至交傳西法師在此住持。當時不少知名學者如馮友蘭、錢穆等均住在寺內閉關靜修,大居士????亭老人袁煥仙先生也在寺裏閉關。袁老先生乃名重一時的川北禪宗大德,他散盡億萬傢財,行腳遍天下,求法忘軀,大徹大悟,潛心內典,棲志心宗,亦睹明星以悟道,見拈花而破顔者矣。先生悲大道之沉淪,衆生之顛沛,乃以如來傢業、孔老薪傳,立己立人而及國傢天下,與虛雲大法師並世弘法,法鏡高懸,宗風耀爍,一時影從之名流學者不惜千裏跋涉而就教於先生。
南先生於休假閑暇亦時常往來於青城山,在寺裏小住,有緣結識了袁煥仙老先生,晤談之下,遂為忘年之交。袁先生閉關期滿,下山到成都成立了維摩精捨,南先生追隨左右,遂拜門墻,成為維摩精捨開山首座弟子,潛心修道參禪,多有會心之處,竟毅然辭去中央軍校教官之職,而師生情誼甚篤,有如父子焉。南先生其時正值二十五歲華年,已深得袁老先生真傳,並隨袁老先生赴重慶參訪虛雲大法師,親聆教誨,隨老師到潼南玉溪口過鼕,更得老師親炙,心得更非同一般。其後,南先生為求深研佛法,便悄然離開成都,奔赴峨眉山大坪寺閉關修持。
峨眉山是中國佛教五大名山之一,為普賢菩薩道場。中峰的大坪寺由明末避世的得道高僧鬆月法師開山,地處懸崖陡峭的孤峰之上,衹有猴子坡、蛇倒退兩條崎嶇的山路可通,山上無水,所用僅靠雨水和鼕季的冰雪,故人跡罕至,確為閉關靜修的好去處。由於大坪寺藏有全部大藏經,又有摯友印華法師的提議及普欽大法師的首肯,南先生便選定此處閉關了。
三年閉關閱藏,南先生穿上僧衣,於青燈古佛旁齋戒素食,日夜苦讀經、律、論三藏十二部五、六千捲佛傢經典,以經為法,印證個人修持所得,遂致終生受益無窮。其間,袁煥仙先生特地上山看望這位心心相印的弟子,並在大坪寺為僧衆舉行了一次禪七,又欣然題筆為大坪寺作了一幅禪意雋永的對聯——“此地即普賢道場,來天末雁,看嶺外雲,數遍色色塵塵,都是晴空一亙;何處見秀頭和尚,飲趙州茶,讀慈明榜,歷畫山山水水,依然秋月半輪。”
對於這一段生活,南先生留有深深的記憶,“長憶峨嵋金頂路,萬山冰雪月臨扉。”對提議他到此處閉關的印華法師,南先生心中更是時時感念。印華法師為當時川西尼衆翹楚,南先生閉關期間,她是虔誠發心供養的外護之一。南先生在一首憶印華法師的詩中寫道;“印心促膝記當年,定起繩床月滿天。幾點臘梅花欲蕊,經窗相對兩無言。”對當年的修持生活作了精細的描述,亦對同道至交表露了深摯的友情。
後來,南先生從峨眉山又來到樂山竹根灘五通橋多寶寺閉關靜修,由於聞訊而來訪者日見其多,遂移至弟子張懷恕傢書樓之上安居,禪修打坐外,便埋頭於書叢之中,披閱了全套《永樂大典》、《四庫備要》等經史典籍,所獲甚豐。
1945年,南先生在神通俱足的風了和尚陪同下,遠走西康、西藏,參訪密宗各宗各派。風了和尚為其護法並安排行程,滿空法師擔任藏語翻譯,四川高等法院首席檢察官謝子厚大居士則供養他紅教、白教、黃教、花教等多種秘藏法本。許是由於南先生擁有當時西康行轅公署少將參議的頭銜,因此他能在康藏一帶得到順利的安排,並有得以參透密宗各派奧秘的方便。在此期間,南先生參訪了貢噶活佛、根桑活佛等,得到多位上師印證,承認南先生為合格的密宗上師。後來,貢噶活佛還在成都古剎大慈寺,特地為南先生傳授了顯秘大小戒律,並親手書寫了藏文傳法傳戒的證書交付南先生。
在川九年,南先生雖歷盡艱險麯折,然終於修得大成,豈非前世因緣?南先生有詞雲:“雲水萍飄豈偶然,九年足跡遍西川。管他鬢到秋邊白,落得人間月似煙。腸空轉,事難全,又入閻浮欲界天。樽前酒醒荒唐夢,君嚮潼南我嚮滇。”是即將離川的惘悵,還是哀民生之多艱,抑或是若明若暗的禪語,或許是三者兼而有之吧!
人生知何似 景德傳燈時
南先生取道重慶,離川赴滇,講學於春城雲南大學,其間又短期回到蓉城,講學於四川大學。 1947年,先生返回浙江樂清故裏,旋即歸隱杭州天竺,細細披閱了浙江省立圖書館所藏文淵閣《四庫全書》與《古今圖書集成》,繼而避亂世於江西廬山天池寺結茅棚清修。1949年春,先生經波歷險,始來臺灣。
南先生初莅臺灣,受朋友慫恿,一時興起,與友人合作經商,然適逢時變,加之友人經營失誤,竟至本利無歸,陷於睏頓。然先生未加責怪,反於友人多方撫慰,並備酒餚款待,聞者無不感佩。斯時,先生棲身基隆海濱一陋巷中,闔傢六口擠在一小屋內,瓦可漏月,門不閉風,子女尚在髫齡或襁褓,生活甚為清苦。先生自己形容當時之境況:“運厄陽九,竄伏海疆,矮屋風檐,塵生釜甑。”然先生素來超然物外,坦蕩灑脫,故窮而不愁,潦而不倒,依舊滿面春風,並在此睏厄之中完成了他在臺的第一部巨著《禪海蠡測》,就禪宗要旨、公案、機鋒、證悟、神通及與丹道、密宗、淨土諸法之關係,鈎玄剔要,精微闡述,為求證無上菩提大道者,架設一條登堂入室之梯。
不久,先生遷居臺北竜泉街,寓於一處菜市場中,環境喧鬧,污穢堆積,雖身居五濁陋室,仍每每右手執筆疾書,左手抱着幼子,雙腳還要不停地蹬着搖籃,以防其中的孩子哭鬧,又完成了《楞嚴大義今釋》和《楞伽大義今釋》兩部傳世之作。“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前者探尋人生宇宙真理之本原,乃步入佛門、悟證真空妙有的一部奇書,更是抱本修行、閉關悟道、直至證果均須臾不可離身的修持指南。後者解析唯心、唯物之矛盾,列有一百零八個人生思想哲學問題,堪稱佛門唯識學寶典。“楞伽印心”,禪宗五祖宏忍,即以此驗證學人是否開悟。
在此睏頓坎坷境遇,南先生不得不“著書多為稻粱謀”以“煮字療饑”,但先生自奉甚儉,恬淡為樂,雖有在陳之厄,仍安貧樂道,收詹阿仁等弟子悉心指導,以弘揚大法。先生雖三餐不繼,見鄰居無米為炊,卻“人饑己饑”,趁鄰居夜半入睡之時,悄悄將偶得之米袋放在這戶人傢門口,令人有米為炊,免於饑饉,如此嘉言善行,亦不勝枚舉雲。
幾年後,先生相繼受聘於文化大學、輔仁大學執掌教席,且應邀到多所大學、機關、社會團體講學,舌耕筆耕收入漸豐。其間,先生焚膏繼晷,筆耕不輟,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宗旨,面對當時學術界對禪學與道傢的諸多誤解和岐見,先生揮如椽巨筆,寫出《禪宗與道傢》一書,正本清源,全面闡釋禪宗宗旨與宗派源流,深刻剖析了禪宗對中國文化與社會的深遠影響。該書亦以翔實史料縱論正統道傢及隱士、方士、內丹、外丹各派源流變遷及其修煉要旨,使學術界耳目為之一新。該書一經問世,各界讀者若久旱之望雲霓,迅即暢銷島內外,南師之名遂為更多的人所知曉。
1969年,南先生以“熟讀經書徒論議,實行道義太伶仃”,不忍中華傳統文化日趨式微,發願“欲為天心喚夢醒”,巍然自拔,振臂而起,創立“東西精華協會”,意欲為臺港工商社會註入中華文化之清泉,並促進中西文化交流,取精用宏,俾服務於社會與大衆。
東西精華協會座落於臺北市青田街,雖為一室一廳的小公寓,卻是“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廳中懸挂着南先生親筆題寫的兩幅對聯“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裏;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傢言。”“海納百川,竜奮風雷開宇宙;天容萬象,鵬飛窅冥啓東西。”其氣勢自是非凡。難怪莘莘學子、各界賢達深深為之感奮,捐資出力,共襄勝舉。
協會會務繁忙,先生講學範圍又極廣,除深入淺出講述儒、釋、道三傢之學外,尚有中國文化大係、歷代謀略學、中華醫藥、中國建築與園林藝術、中國企業管理,以及詩詞、書畫、星相、堪輿、卜易之學……前往聽講者極為踴躍,名流學子,販夫走卒,靡不俱備,講堂內外,均人滿為患。南先生或青衫布鞋,或西裝革履,風趣幽默,侃侃而談,聽衆每有所得,不時發出會心的微笑。
東西精華協會會務發展,影響日大,三遷其址於臺北信義路二段之復青大廈。其間,南先生不殫勞苦又創辦了《人文世界》月刊,每期撰寫文稿四、五篇,皆為通宵達旦之作。雜志一期期面世,其中連載的長文《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引起衆多讀者的熱列反響。先生此文融合儒、釋、道三傢靜坐原理,參以中西醫學學術成果,對數千年來各傢修道者的修持經驗,予以深入淺出的介紹和解答,揭示了幾千年來修持的秘中之秘。不久,《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和先生對歷代禪門祖師公案予以新解的《禪話》相繼刊印了單行本,以解學人之渴。
接着,先生創立了“老古出版社”,後更名為“老古文化事業公司”,創立了“大乘學捨”,後更名為“十方叢林書院”,並出版發行《知見》雜志。雖日見繁忙,然先生矢志宏揚中華傳統文化,夜以繼日,揮毫寫下係列傳世之作,《論語別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說》、《易經雜說》、《易經係傳別講》、《歷史的經驗》、《新舊的一代》、《中國佛教發展史》、《中國道教發展史》、《金剛經說什麽》、《圓覺經略說》、《禪宗叢林制度與中國社會》、《道傢密宗與東方神秘學》、《觀音菩薩與觀音法門》、《習禪錄影》、《禪觀正脈研究》、《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如何修證佛法》、《藥師經的濟世觀》、《原本大學微言》……其中相當一部分為學生整理的先生講學記錄。與此同時,南先生整理出版了與袁煥仙老師合著之《維摩精捨叢書》、《定慧初修》,出版《金粟軒紀年詩初集》和《金粟軒詩詞楹聯詩話合編》……真是著作等身,蔚為奇觀。南先生將畢生心血結晶盡數貢獻給了社會大衆,如先生者,今世能有幾人?
杏壇春意暖 教化滿人間
1986年11月14日,臺北《中央日報》有一則新聞稱,澎湖馬公市有一對男女青年,男的叫張建勝,女的叫陳淑子,他們以騎馬迎親,按古禮儀式舉行婚禮。當雙方互贈信物時,新郎以《論語別裁》贈予新娘,新娘則以《孟子旁通》回贈。兩書均為南先生著述,先生於臺灣青年之影響,由此可見一斑。難怪臺北一傢刊物將南先生赫然列入在臺灣最且影響力的十位人物排行榜。
南先生的講演錄《論語別裁》,長達67萬言,係先生以淵博學識,旁徵博引、拈提古今而成,對《論語》原文作了翔實、準確、生動的講述,並以經解經,闡發原文意旨及所涉人文掌故,且對原文串講撮編為一個個歷史故事,寓意深遠而妙趣橫生,實為解讀古聖的上乘佳作。儘管先生自謙為“個人一得之見,不入學術預流”,然自《人文世界》雜志和《青年戰士報》慈湖版連載及臺北中央廣播電臺連播後,引起極大轟動。1976年5月,該書由老古文化事業公司出版面世,迄今已印行數十版之多,香港、新加坡等地亦爭相翻印,“洛陽紙貴”,信不謬也。
南先生以其等身著作,空中授受,教化人間,受益者啓迪心智、增廣學識、修養身心、博大襟懷,從東到西又何止千萬?而那些追隨南師左右,耳提面命,親聆教誨者,更是殊勝有加,何其幸運!
東西精華協會與十方叢林書院在南懷瑾先生主持下,會員學員無分老幼尊卑,無分在傢出傢,皆為同窗道友,如兄弟,似手足,儼然一個和睦興隆的大家庭,而南先生便是大傢共同尊崇的傢長。在衆多的學生心目中,身材不高,率常總是身穿一襲青衫、腳踏一雙布鞋的南老師,既是骨格清奇、神采飄逸、眉宇間隱現着智慧之光的仙佛中人,又是才高八鬥、學富五車、博大精深的學界泰鬥,還是淡泊名利、不求聞達、永遠寧靜超脫且情意醇厚的仁慈長者,但更是永遠微笑、呵護備至、較親生父母“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嚴師慈母。
宅心仁厚的南先生,素來輕財好義,慈悲為懷,每每捨已為人。協會會員的會費始終是新臺幣20 元,雖然會員們一再提議增加,但總被先生否决。協會經費儘管十分拮据,但每年仍要捐出不少資助清寒學子的奬學金、救濟金,鼎力贊助社會慈善和公益事業,有時還要供養一些出傢人的零用金,所須經費便全靠先生歷年在各大學研究所任教的薪金及講學、著述的收入來維持。至於先生以密宗上師身份為弟子們灌頂所收受的供養紅包,從不打開看,遇有來訪的小朋友,隨手打開抽屜便拿出來送人。先生之博愛襟懷,素以天下父母為自己父母,以天下兒女為自己兒女,然對親生子女庭訓甚嚴,其子女可孟、聖茵、一鵬、國熙均天真活潑,聰慧過人,大學畢業後,即訓練他們自立。如今,他們在海外自我奮鬥,均已卓然有成。
“友天下士,讀世間書”的南先生頗具古俠義之風,“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凡來訪賓客,無論男女老幼,地位高低,均留下就餐,就是送貨的夥計、來收賬的先生,南師也要讓他們吃完飯再走。凡好酒好菜統統用來招待客人,常常席開四、五桌,先生自己則幾十年如一日,午、晚兩餐各吃一小碗紅薯稀飯,各色菜餚僅淺嘗而已,酒幾乎是點滴不沾。而南師每日的工作卻異常繁忙,講學、會客、教拳、禮佛、誦經、參禪、打坐、處理會務及往來信函,夜晚還要巡視全樓,待夜深人靜時,方能坐擁書城,閱讀寫作,常常是“未眠人在書齋裏,寂寞銀燈曉色臨”,匆匆中又開始了新的一天。
先生嗜書成癖,藏書之富、讀書之多,世人難以企及。所藏之書,上自先秦,下至民國,經史子集、詩詞麯賦、佛道經典、名人傳記、世界經濟、外國史地、哲學論著、各國政論、中西醫藥、當代科技,甚至中外美術、音樂、武俠小說……堪稱收藏宏富的圖書館。先生讀書既多且快,一目十行,過目成誦,隨口引證,令人嘆為觀止,誠天縱之資,非常人所能及也。
集中華傳統文化之大成的南先生,其道德文章,名滿天下,引起各國人士矚目。美、英、法、德、日、韓、加拿大、比利時、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一些名牌大學的專傢、學者和男女學生,仰慕中國文化,崇敬南師的人品學問,紛紛登門拜訪、學習。南先生總是以誠、以禮相待,傾心傳授,不講求代價,更不要求回報,因而不少從南師學習或交往的西方人士,受中國文化薫陶,逐漸進入東方文化的人生境界,與南師有若傢人父子。一位德國來的學生學成歸國時,更嚮南師行中國的跪拜大禮辭行,起來時仍淚眼婆娑,依依不捨。加拿大學子文顥儒從師先生門下,不到一年,竟比不少中國人還中國化,他謙恭有禮,敬業樂群,好學不倦,文質彬彬,堪稱西方儒者,受中國孝道影響,求學期間他還設法將寡母接到臺灣觀光。學成歸國後,文顥儒出任加國文化部專員,公餘之暇,將《論語別裁》譯為法文,以廣教化。委內瑞拉學者達易理擅長禪意書畫,對易學興趣尤深,他專程來臺從師研習易經,經先生親炙及嚴格考試後,獲先生親自簽署之適任海外易學教授證書一紙。達易理欣然返國,執教於委內瑞拉國立大學,專任中國周易課程。
出身紐約時報名記者的美國禪宗巨子卡普勒,法號大心淨圓,其弟子遍及五大洲,為尋禪宗之根,卡普勒率弟子貝剋先生及般森女士特來參訪禪宗大德南懷瑾教授。兩夕徹夜長談,卡氏心悅誠服,受益良多,臨行緊緊擁抱南師,激動地一再說“我不能不再來”。回國後,卡普勒極口稱贊南師是一位現代難得的開悟者,一位了不起的當代禪宗大師,並常介紹他在歐美等地的禪門弟子,不斷到南師處訪談求教。
以一部《中國科技文明史》而聞名於世的英國學者李約瑟博士對道傢學術極為推崇,在寫這部巨著時,曾專程赴臺訪求有關道傢學術方面的學識和資料。陳立夫先生陪同他來南懷瑾教授處訪談,相見之下,晤談甚歡,談了三個多小時仍興致盎然,慶幸自己如入寶山,迭獲寶藏,終不虛此萬裏迢迢之行。
1985年盛夏時節,南先生應邀乘上赴美班機,抵達華盛頓,成立了“東西學院”,致力於東西方文化溝通,弘揚中華固有之學術凡三載。旅美期間,幾乎每天都有不少客人來訪,其中有美國人、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亦有日本人、埃及人和美藉華人、旅美僑胞……多數為學者、教授,也有將軍、議員、政要及工商鉅子,他們不但來請教中國文化和佛學方面的知識,話題亦時常涉及經濟、哲學、宗教及國際關係等等,來時虔誠、尊敬,走時喜悅、滿足,傾心於先生的學識、修養和無窮的魅力。
來看南先生的還有一些小職員,小餐館的老闆、做臨時工的黑人等等,南師與他們歡坐一堂,妙語迭出,笑聲不斷,他們說:“聽老師講話真開心,我們在聽笑話中便懂得了許多道理。”
春風化雨,百草沾恩,南師教化凡五十餘載,其著作惠及當世,亦將澤被後人,有幸銜法乳之惠者,又豈可以數量計?
竜天齊問訊 回首照中原
旅美三載,南先生未嘗一日不思念中華故土,歲在丙寅,中秋月圓,先生夜不能寐,口占一絶以慰思鄉之情;“江山今古一輪渾,海外中秋月在門。百萬竜天齊問訊,何時回首照中原?”
其實又何止是旅美期間,先生旅臺三十六年,因“書劍飄零,不見慈顔”,常常是“幾回好夢到家乡 ”,每逢生日從不言壽,而遵佛陀教誨,將生日稱為“母難日”,每屆此日,均有詩感懷,如“丁巳母難日並聞旱象”詩云:“思親飛夢到傢山,手自焚香淚自潸。化作慈雲功德水,春雷普覆護重關。”思親戀鄉之情發於五內,感人肺腑。就先生而言,對父母的思念和對故土的依戀是統一和諧而不可離分的,久而彌深,老而彌篤。
在美期間,南先生在臺門生絡繹於途,而留美的大陸學子亦紛紛拜於門下,先生關懷愛護青年,使其無不如沐春風。浙江溫州市領導人知悉先生在美情況,遂專程拜訪這位鄉賢前輩,並歡迎先生返鄉貢獻心力。先生對大陸近年來改革開放政策早有認同,對鄧小平先生重視農業之舉尤感欣慰,並認為改革開放須避免“嚮錢看”等弊病,而應實實在在投入資金,引進先進科技,確實達到淑世濟民之目的。
1988年,南先生移居香港,中共溫州市委書記董朝纔等來訪,亟盼先生倡導、推動中山先生《建國方略》中提及的金溫鐵路,以利浙西一千四百萬百姓。金溫鐵路自1915年浙江省長公署嚮北洋政府提出建議起,到1984年浙江省嚮全國人大提案修建該路,並獲鄧小平先生批示,七十年間幾次“胎死腹中”,卻因山高水急,投資過巨而擱淺。先生以蒼生為念,為造福桑梓,振興中華,不避艱險,竟發大願心,慨然應允,挺身作了金溫鐵路的催生者,旋與弟子成立香港聯盈興業有限公司,並撰《對金溫鐵路的淺見》一文交浙江省及溫州市負責人參閱。不久,經大陸多層機構審批,中外合資之金溫鐵道開發公司正式註册登記,聯盈公司1286萬美元亦分期提前註入。
1992年12月18日,金溫鐵路舉行開工典禮,十萬民衆自動涌來參加,人人額手稱慶,大陸、港臺傳媒亦紛紛報道。鐵路施工建設中,雖睏難重重,然先生矢志不移,迭獻良策,鼎力支撐。1997年8月8日上午7時零5分,金溫鐵路全綫鋪通,1400 萬浙西南人民企盼了近一個世紀的夢想,終於成真。在萬民歡騰的喜慶中,國務院發來賀電以示熱烈祝賀。
此刻,無限欣喜的南先生立即决定功成身退,還路於民,將香港聯盈興業有限公司全部股份轉讓給地方,並賦詩一首,詩曰:“鐵路已鋪成,心憂意未平。世間須大道,何衹羨車行?”此刻,南先生想得更多的是北宋大儒張橫渠先生所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絶學,為萬世開太平。”他要在物欲橫流、浮躁不安的現代工商社會重振中華傳統人文精神,為世道人心鋪設一條和諧有序、健康發展的坦途。
幾乎與催生金溫鐵路同時,南先生的著作在大陸不脛而走,熱潮迭起。繼北京團结出版社率先於 1989年推出南先生的《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之後,1990年,在出版界享有盛譽的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不甘人後,隆重推出先生的三部權威著作《論語別裁》、《禪與道概論》與《歷史的經驗》。後者亦為先生講演錄,該書擷取趙蕤《長短經》、劉嚮《戰國策》、桓範《世要經》精華,參以歷史興亡成敗之實例,精闢論述了治世用人,防邪辨姦之道,並對《素書》、《太公兵法》、《陰符經》逐句串講,輔以一百五十則歷史故事,供讀者經史合參,從中悟得創業、待人、處世之真諦。此數部著作出版後,迅即引起轟動,幾經印刷,仍供不應求。
1991年鼕,上海佛學書局恢復伊始,便推出國內信衆早就嚮望的南先生五部佛學專著《如何修證佛法》、《觀音菩薩與觀音法門》、《一個學佛者的信念》、《楞嚴大義今釋》和《楞伽大義今釋》。書局負責人周傢俊先生在序言中介紹出版緣起時敬稱:“南教授對佛學書局素有好感,有深緣。聞悉今夏上海佛學書局恢復,生大歡喜心,即委托老古文化事業公司嚮上海佛學書局聯繫出版事宜,以大法施供養有緣,以示對書局的慶賀和支持。上海佛學書局為滿足廣大信衆的需求,為著弘揚正法,利益人生,亦努力促成此舉。正是因緣殊勝,功德圓滿,謹錄數言,聊以為序,共沾法益。 ”
南先生《如何修證佛法》等重要的佛學著述在大陸印行後,深受僧俗大衆及佛學界人士歡迎,多次加印而仍難購求,往往一書在手尚未讀完,而親朋好友已有十數人等待於後。有鑒於此,老古文化事業公司於1993年再授權有影響的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以簡體字印行《如何修證佛法》,出版後不到一年,又發行三萬餘册。
《如何修證佛法》原名《融會顯密圓通修證次第》,為避免與其他經論混淆,纔改為現在較為淺顯的書名。本書係南先生於1978年春在臺北閉關靜修期間,抽暇為海內外弟子們所作的係列講座,共二十八講,對實際學佛修證的步驟,有精闢講解和具體指引,是絶對的過來人語。尤為難得的是,本書對修持路上的迷惑、歧路,以及不自覺的錯誤,都一一點破,並將楞嚴經所講五十種陰魔境界所藴藏的修行解脫的大秘密合盤托出,對學佛者確是彌足珍貴。
該書於1989年在臺正式出版,迄今已印行十餘版之多。1990年,該書即引起美國學術界關註,美國翻譯界有名的兩兄弟之一傑西·剋裏瑞立即著手將其譯成英文在美出版。傑西·剋裏瑞的弟弟湯瑪斯·剋裏瑞則翻譯了南先生的《禪與道概論》,並已付梓。湯瑪斯在給南師門生、《如何修證佛法》英譯本序言的作者包卓立的信中,談及他們兄弟從1980年便開始閱讀南懷瑾教授的著作,認為南氏學術博大精深,融通各傢,既有理論,又有實證,為當代所罕見。
在大陸“南懷瑾熱”中,北京燕山出版社印行了《道傢密宗與東方神秘學》,中國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則出版了南先生的《孟子旁通》與《老子他說》,中國世界語出版社和復旦大學出版社更隆重推出了南先生係列著述,將大陸“南懷瑾熱”推嚮了新的高潮……
慈雲楊枝露 化雨作春風
南先生移居香港後,居處頓成熱點,在臺、美時的門生故舊往來如梭,大陸政商界重量級人物亦不時來訪,世界各地的參禪修道者更是函電交馳,時時請教。先生一如往昔,不辭辛勞,熱誠相待,有函必復,其情其景,甚為感人。雖然在臺時,蔣經國先生曾嚮先生有所請益,臺北政要如王升、馬紀壯、肖政之、崔之道、劉安祺、廖祖述等都曾拜於先生門下,然先生絶口不談政治,唯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已任,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身體力行,以利益天下衆生。
1993年農歷正月初三,廈門南普陀寺的節日氣氛比往常更濃烈,許多大陸人士從各地紛紛趕來,還有不少人士從美國、加拿大、法國、臺灣和香港等地專程前往,參加這裏舉辦的一次別開生面的禪修實踐活動。尤為引人矚目的是,此次禪修活動的主持人南懷瑾先生,在南普陀寺方丈妙湛老法師的再三邀請下,首次回到了闊別四十餘年的故土。
中國傳統的儒、釋、道三傢之學中藴藏着極為豐富的人體生命科學的內涵,如何使之在現代社會發揚光大,始終是中國文化事業上的一個重要課題,對此南先生已進行了長達數十年的探索與實踐。此次禪修活動,即是南先生以現代科學精神結合古代佛教禪七形式所進行的一次修持實踐。對於此次活動,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親自緻函祝賀,中共廈門市委、市政府為此舉辦了大型歡迎宴會。
在世紀之交,由南先生任理事長的香港國際文教基金會,鑒於臺港等地相繼開展的“兒童讀經”活動已使百萬兒童受益,為中華民族“百年樹人”計,遂將“兒童中華文化導讀”活動嚮祖國大陸及華人世界全面推廣,以傳承中華文脈,開發兒童潛能,陶冶高雅情操。基金會將精心編纂的中國古詩文經典教材、英文文化導讀教材及兒童“珠心算”教材免費提供給讀經兒童,並派專傢輔導,收效頗佳。據不完全統計,迄今為止,海內外已有數以千萬計的兒童從小便以聖賢為友,與經典同行,必將終生受益。更為重要的是,這一活動亦有效促進了全社會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與回歸,厥功至偉。
與此同時,南先生將他關愛的目光投嚮了直接關乎社會與經濟發展的諸多領域。2004年10月中旬,清華大學在上海舉辦高層經理人研討會,特邀南先生前往演講。一連四個小時,南先生以古喻今,妙語連珠,對中國當代社會走嚮及經濟問題進行了深刻剖析,並提出瞭解决這些問題的應對方略,南先生的真知灼見令全場與會嘉賓嘆為觀止。
2005年9月28日,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2556周年的紀念日,這天,南先生應邀為來自全國各地的工商界成功人士發表了精彩演講,話題仍是中華傳統文化。演講中,先生口若懸河,詼諧幽默,既深入淺出,又引人深思。先生精闢地指出,現在很多人還不知道什麽叫“事業”,其中,“事業”的定義在《易經係傳》裏很明白地告訴了我們,那就是“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他解釋說,“一個人一生裏做一件事情,對世界人類永遠有功勞,永遠有利益給大傢,這個纔叫事業。像大禹治水,這叫事業,因此他為萬世所崇仰,其功永不可沒。上面最高到皇帝,下面最倒黴到討飯的,都不是事業,那是職業。在座的工商界老闆生意做的很好,賺錢很多,要講事業那還差得很遠。”對先生鞭闢入裏的論述,與會工商巨子贊不絶口,都說到今天才真正懂得什麽叫“事業”。一位全國工商聯的負責人感慨道:“我是負責光彩事業的,查過《辭海》,竟然找不到‘事業’這個詞。今天聽南先生講中國文化,纔幡然大悟。”
2006年8月4日,南先生為《文匯報》、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電視臺聯合主辦的講座又做了“ 中國傳統文化與大衆傳播”的主題演講,對當今新聞與出版業面臨的種種挑戰提出了自己的獨特看法。他認為,文化人首先要建立一個人生目標,要為社會負起責任來,新聞出版不應稱為媒體,而應是文化先驅。他強調出版應有精品意識,“但得流傳不在多”,而教育的目的是教做人,人做不好,再好的理想目標也沒辦法做到,因為事情是人做的。在演講中,先生鼓勵現代人要讀歷史,要獨具慧眼,讀懂文字背後的東西,要對社會多些善意的建議,他指出,惡意的批評很容易,善意的建議很難,可行的建議就更不容易。先生長達四個小時的講演,令與會二百餘位海峽兩岸新聞、出版界人士眼前一亮,豁然開朗,人人皆感如飲醍醐。
先生以88歲高齡猶盡全部心力度化衆生,不避風霜勞苦,唯以天下蒼生為念,正是:高山蒼蒼,河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而世人也將永遠記得——
“在當今這個時代環境裏,還有這樣一位衆所景仰的國學大師,奉獻自己的全部心力,繼續着孔聖、釋迦文佛以來的偉大教化,薪火相傳,永不止息……”(《海內與海外》)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