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 人物列錶
柳亞子 Liu Yazi(現代中國)瀋尹默 Shen Yinmo(現代中國)海子 Hai Zi(現代中國)
洛夫 Lo Fu(現代中國)舒婷 Shu Ting(現代中國)徐志摩 Xu Zhimo(現代中國)
席慕容 Ximurong(現代中國)餘光中 Yu Guangzhong(現代中國)食指 Si Zhi(現代中國)
劉半農 Liu Bannong(現代中國)北島 Bei Dao(現代中國)顧城 Gu Cheng(現代中國)
卞之琳 Bian Zhilin(現代中國)戴望舒 Dai Wangshu(現代中國)多多 Duo Duo(現代中國)
昌耀 Chang Yao(現代中國)嚮明 Xiang Ming(現代中國)孤夜賞雨 Gu Yeshangyu(現代中國)
離離 Chi Chi(現代中國)陳忠坤 Chen Zhongkun(現代中國)熊焱 Xiong Yan(現代中國)
絶壁孤俠 Jue Biguxia(現代中國)迪拜 DiBai(現代中國)祁鴻升 Qi Hongsheng(現代中國)
杯中衝浪 Wang XuSheng(現代中國)魯緒剛 Lu XuGang(現代中國)餘刃 Yu Ren(現代中國)
白琳 Bai Lin(現代中國)太陽島 Tai Yangdao(現代中國)秋葉 Qiu She(現代中國)
佚名 Yi Ming(現代中國)周夢蝶 Zhou Mengdie(現代中國)鄭愁予 Zheng Chouyu(現代中國)
蘭語凝嫣 Lan Yuningyan(現代中國)劉華明 Liu Huaming(現代中國)陸華軍 Liu Huajun(現代中國)
離開 Chi Kai(現代中國)郭沫若 Guo MoRuo(現代中國)林泠 Lin Ling(現代中國)
商禽 Shang Qin(現代中國)羅門 Luo Men(現代中國)西川 Xi Chuan(現代中國)
歐陽江河 Ouyang Jianghe(現代中國)翟永明 Di Yongming(現代中國)楊煉 Yang Lian(現代中國)
張錯 Zhang Cuo(現代中國)田間 Tian Jian(現代中國)阿壠 A Long(現代中國)
紀弦 Ji Xian(現代中國)灰娃 Hui Wa(現代中國)馬驊 Ma Hua(現代中國)
覃子豪 Qin Zihao(現代中國)林亨泰 Lin Hengtai(現代中國)蓉子 Rong Zi(現代中國)
瘂弦 Ya Xian(現代中國)楊喚 Yang Huan(現代中國)羊令野 Yang Lingye(現代中國)
林徽因 Lin Huiyin(現代中國)白萩 Bai Qiu(現代中國)管管 Guan Guan(現代中國)
曹禺
現代中國  (1910年九月24日1996年十二月13日)
名: 萬傢寶
籍貫: 湖北潛江

閱讀曹禺在历史大观的作品!!!
閱讀曹禺在影视与戏剧的作品!!!
閱讀曹禺在散文天地的作品!!!
閱讀曹禺在诗海的作品!!!
曹禺
  曹禺(1910-1996),原名萬傢寶,湖北 潛江人。1910年9月24日出生於天津。幼年在傢塾讀書。1923年考入南開中學,同時開始了他的演劇生涯。1930年秋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係。1934年,在他23歲的時候,由巴金任編委的《文學季刊》發表了他創作的名著《雷雨》。此劇一經發表和演出,便轟動了當時的文壇和劇壇。茅盾先生曾有“當年海上驚雷雨”的詩贊。
  其父曾任總統黎元洪的秘書,後賦閑在傢,抑鬱不得志。曹禺幼年喪母,在壓抑的氛圍中長大,個性苦悶而內嚮。三歲即隨繼母看戲,是一個小戲迷。1922年,入讀南開中學,並參加了南開新劇團。導師張彭春對他格外器重,他則以扮演娜拉等角色而聞名,綻露表演才華。少年時,喜寫新詩,常吐露着感傷和凄婉的調子。1928年,入南開大學政治係,翌年轉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係。在校期間,繼續演劇並攻讀了大量的中外劇作。於1933年畢業前夕,年僅23歲,即完成了處女作《雷雨》。繼而又發表了《日出》 1936)、 《原野》(1937)。他的三部麯,猶如一道道的豐碑,矗立在中國的劇壇上,從而决定了曹禺在中國話劇發展上,特別是話劇文學上的奠基地位。
  曹禺 - 筆名來歷
  筆名“曹禺”的來歷 :曹禺取自本姓萬的繁體“萬”,拆開便是草禺,草字不取,取曹,故名曹禺。
  曹禺 - 創作經歷
  曹禺以他的《雷雨》 《日出》 《原野》 《北京人》等劇作蜚聲海內外。特別是在當代,研究曹禺、改編他的劇作,使他的劇作以多種藝術形1922年曹禺考入南開中學。首次以“曹禺”筆名發表了小說《今宵酒醒何
  
  曹禺
  處》。同時,還嶄露戲劇表演的天賦。先後演過《少奶奶的扇子》 《打漁殺傢》 《南天門》 《國民公敵》等多部戲。最為成功和為他帶來莫大聲譽的是他男扮女裝演《玩偶之傢》的女主角娜拉。
  1928年曹禺被保送進入南開大學政治係學習,後又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係。在清華期間,他仍積極參加戲劇演出,有時還集導、編、演於一身。由於他出色的表演和才能,繼錢鐘書“清華之竜”後被譽為“清華之虎”。
  1933年,23歲的曹禺創作了《雷雨》,成為中國劇壇上升起的一顆光芒四射的新星。隨後,陸續發表《日出》、《原野》、《北京人》。期間,擔任了國立南京戲劇學院教授。
  抗戰爆發後,前往重慶、江安。1947年奔嚮解放區。解放後,長期任文藝界領導職條。1951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成立,擔任首任院長。
  曹禺 - 寫作感受
  “寫《雷雨》是種情感的迫切需要”
  大多數作傢的創作都是由情感的洶涌激流推動的,不僅如此,這種情感的潮水還將強烈的折射到創作的具體過程和創作內容。曹禺就是這類情感十分豐富的作傢。他在創作《雷雨》時,就“隱隱仿佛有一種情感洶涌流來推動我,我發泄着被壓抑的憤懣,毀謗着中國的家庭和社會”。同時,他還力求通過對故事的真實描寫,把嚴酷的人生深刻地描繪出來,並通過人物命運的高度巧合提示人物命運的殘酷性。
  
  雷雨劇照
  在《日出》的創作中,曹禺更是較之寫《雷雨》憋滿了一腔憤怒之情,這是他情感的又一次更強烈、更深沉的輸出,是作傢崇高的人道主義對舊世界的控訴。
  《北京人》是曹禺寫的最好的劇本,它是經過很長時間的思索而完成的。它既藴含着作傢的希望和憧憬,又體現了作傢對戲劇審美境界更高的追求和嚮往,它是曹禺創作歷程的一個高峰,是一部傳世的傑作。  
  觀察與思考是創作的必經之路
  觀察生活是曹禺的習慣。他總是揣着一個小本子,隨時把觀察到的生活景象、人物的言談、動作記在筆記本上。一次,一位做豆腐的老婆婆使他他産生了興趣,他一觀察就是三天。
  在寫《日出》的時候, 他經常到妓院聚集的地方去瞭解、調查。 有一次差一點被打瞎了眼睛。 他還冒着被熟人看見,名譽受損的危險。為了獲得資料,為了在黑暗的角落從那些污穢的“可憐人身上”發現人間美好的心靈,他遭受了不知多少折磨、傷害,甚至侮辱。曹禺就是這樣以一個藝術傢獨特的人格魅力去實現自己所追求的美好目標,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在創作過程中,曹禺是一個不敷衍的人。他潛心設計結構,他在戲劇結構上的高超和妙手天成,是“五四”以來任何一位劇作傢都無可比擬的。在人物塑造上,他更是花費了全部心血。在創作《雷雨》時,他給人物寫小傳、札記,所以,每個人物出場時都有一段非常精彩的人物介紹。這是曹禺的發明,在他以前還沒有人這樣做過。
  曹禺是現代文學史上時代特色比較鮮明的作傢。他不像有的文人那樣懂得和善於保護自己,甚至有時顯得缺少獨立思考。通過他,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極其偉大的、天才的人是如何被時代蠱惑、扭麯、吞筮。可以這樣說:由於時代、社會的原因,妨礙了他成為莎士比亞式的人物。儘管如此,從《雷雨》、《日出》、《原野》到《北京人》,曹禺以不懈的藝術探索精神,在現代話劇的思想和藝術高度上,奠定了自己作為中國現代話劇史上一代藝術宗的無可爭辯的歷史地位。
  曹禺 - 人物生平
  曹禺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父親萬德尊曾任鎮守使,都統和黎元洪秘書。曹禺生母早逝,繼母酷愛戲劇,常攜曹禺觀看戲麯和文明戲。曹禺沒上過小學,延師在傢,誦經讀史,但常偷看《紅樓夢》、《水滸》、《西廂記》等書。
  曹禺青少年是在天津度過的。天津是個商業發達、水陸交通便利的北方重鎮。曹禺在這裏目睹了帝國主義分子的暴行,也看到了許多“高級流氓、高級惡棍”及“苦力”的勞動,聽見了深夜小巷傳來的賣兒賣女之聲。這對曹禺反帝愛國思想的形成和他一生創作的思想傾嚮,起了巨大的作用,也為他的一些作品提供了素材和人物原型。
   1922年秋。曹禺進入南開中學。這是一個有民主精神的學校。學校的南開新劇團是當時全國有名的學校演劇團體。1925年曹禺加入南開新劇團,並成為重要骨幹,一方面演出古典名着,如莫裏哀的《吝嗇鬼》(一譯《慳吝人》)、易卜生的《人民公敵》,另一方面編演時事新劇,進行民主宣傳鼓動工作。在此前後,他閱讀了大量“五四”以來新文學作品。他曾說,魯迅、郭沫若等人的作品使他“激動”,超過了他喜歡的易卜生。因為這些作品“啓發他必須關心中國的社會問題”。
  1928年曹禺升入南開大學政治學係。1929年轉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係。但他大部分時間是在圖書館和書庫裏,貪婪地研讀着世界名着,特別是希臘悲劇及莎士比亞、奧尼爾、契訶夫等人的戲劇作品。同時他也時常和朋友去廣和樓欣賞京戲名傢的表演,到天橋去聽麯藝。曹禺還涉獵了東西方的一些哲學着作。他“讀老子、讀佛、讀聖經”,贊美柏拉圖的“神奇的‘理想國’”,“同情叔本華對生活深沉的憂鬱”,也熱愛過“尼采豐盛的生命力與超人的思想”,而“所羅門的智慧”、“耶穌對人類所寄予的真誠熱愛”,都曾使他“仰嘆”、“折服”。但是,他是作為一個藝術傢被這些先哲們的精神所感動,卻沒有成為任何一種哲學思想的俘虜。他感到“這個社會非改變不可”,於是想“搜尋出一條大道”來解决他所感到的中國社會的“嚴重問題”。但是讀了這些哲學着作之後,答案仍“苦思不得”。而他那種執着地、熱誠地求索精神,卻熔鑄在他早期的創作裏,增強了作品的思想內涵和感染力。
  “三部麯”創作時期
  1933年,曹禺完成了第一部多幕話劇《雷雨》。1934年7月發表在《文學季刊》13期。他從自己青少年時期熟悉的社會圈子裏,提取了《雷雨》的題材,通過周魯兩傢8個人物的歷史與現實糾葛,反映了從光緒二十年(1894)到1920年以後約達30年的復雜社會生活和衝突。故事寫某礦董事長周樸園,年輕時遺棄了為他已生二子的婢女侍萍,長子周萍留在周傢,侍萍攜次子投河遇救,離鄉遠走。周誤以為她已死。後周傢亦北遷,與侍萍再嫁的魯傢共居一地,互不相知。魯傢父女皆在周傢為僕,次子大海在礦上做工,周妻繁漪與長子周萍有私情,後知周萍愛魯女四鳳,繁漪欲遣去四鳳乃召來侍萍,兩傢關係始被揭開。周萍與四鳳知為異父同母兄妹,雙雙自殺。繁漪之子周衝為救護四鳳也觸電身亡。大海為罷工代表在周傢受辱被毆,逃奔而去。侍萍與繁漪不堪重壓,一呆一瘋,衹剩下周樸園煢煢孑立、形影相吊。作者在這常見的“始亂終棄”和“亂倫”的社會現象中,開掘出具有時代特點的社會悲劇。他在劇中寫了尖銳的思想衝突和階級壓迫與鬥爭,但主要是描寫新舊交替時期3個不同階層、不同性格的女性,以不同的方式對命運所做的抗爭和她們走嚮毀滅的悲劇結局。《雷雨》情節的豐富性、生動性,尖銳的戲劇衝突,嚴謹的結構,渾厚凝重的格調,濃重的悲劇氣氛,深受希臘悲劇和易卜生、奧尼爾劇作的影響。但曹禺寫的是地道的“中國人的事、中國人的思想感情”。他是把民族的內容和外來的藝術形式結合得最為熨貼、最有光彩的一個。因此《雷雨》把中國年輕的話劇藝術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雷雨》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美學價值。《雷雨》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人物刻畫的成功是其生命力所在。也是曹禺戲劇的共同特點。
  1935年4月,留日學生戲劇團體中華話劇同好會在東京首演《雷雨》,由杜宣、吳天等導演。國內首演的是天津的孤鬆劇團,接着上海復旦劇杜、中國旅行劇團演出了此劇,引起轟動。《雷雨》不僅奠定了曹禺在中國話劇史上傑出的現實主義劇作傢的地位,同時也是中國年輕的話劇藝術成熟的標志。
  清華大學畢業後,曹禺短期到河北保定明德中學教英文。未幾,又回到清華研究院專門研究戲劇。不久因經濟睏難輟學回天津,到天津河北女子師範學院任教。
  1935年,曹禺開始構思和寫作《日出》。曹禺自幼生長在天津,1934年,他第一次去上海。當時這兩個殖民地化的城市,正經受着帝國主義轉嫁經濟危機的折磨,民族工、商、金融企業大批倒閉,失業的下級職員和工人掙紮在死亡綫上。農村則因遭受着連續不斷的內戰蹂躪,無以為生的農民流入城市,加入失業大軍,妻女淪為娼妓。另一方面,帝國主義的代理人、暴發戶、“高級流氓”和“高級惡棍”卻在吮吸着人血,滋養它們荒淫無度的生活。年輕的曹禺在這裏看到了許多“夢魘一般可怖的人事”,於是他决定以此為素材寫《日出》。
  《日出》沒有傳奇性的故事。學生出身的交際花陳白露,住在大旅館裏,靠銀行傢潘月亭的供養過着夜生活。童年和學生時代的好友方達生聞知她墮落了,從家乡跑來“感化”她,讓她跟自己結婚並隨自己回去。但對社會和戀愛家庭生活都已失望的陳白露拒絶了他。此時同樓的孤女“小東西”為了逃避蹂躪闖到她的房間,她雖全力救助,但終於還是被黑幫頭子金八手下的人賣到妓院裏,不堪凌辱而死。潘月亭也被金八擠垮,銀行倒閉。陳白露懾於黑暗之濃重,看不見出路,黯然自殺。方達生則表示要與黑暗勢力抗爭,迎着日出而去。
  《日出》在思想和藝術上都比《雷雨》更成熟,更顯露了作傢獨特的創作個性與藝術風格。作者利用陳白露的“休息室”和翠喜的“寶和下處”有限的空間,召來了三教九流,全聲色地表現了魑魅魍魎盤據的舊世界,揭示了“損不足以奉有餘”的剝削制度的本質,因而使《日出》既有鮮明的時代性,又具有深廣的歷史內容。在藝術上,作者“試探一次新路”,他捨棄了《雷雨》中“太象戲”的結構和“用的過份”的“技巧”。采取了與表現“損不足以奉有餘”的社會形態相適應的“橫斷面的描寫”。用“片斷的方法”,用“色點點成光彩明亮的後期印象派圖畫”的技法,寫出“社會的真實感”,因而《日出》具有紀實性的特點,開放,真切、自然。人物形象的刻畫,仍是《日出》最成功之點。對於陳白露和李石清,作者主要是寫他們性格的復雜性、內心的激烈衝突和他們被室息被毒化的心靈歷程。而對鬍四、顧八奶奶、張喬治,福生等形象的刻畫,則是着眼於他們性格的主要特點,用誇張、重複、強調的手法,使它更突出,更鮮明,如:鬍四的“賤”、顧八的“俗”、張喬治的“洋奴相”。翠喜的刻畫體現了作者主觀的感情與客體描寫高度有機的融臺。他寫出了一個老妓女的職業特點、生活習慣、人生哲學和感情表達的方式,沒有人為美化她,但卻寫出了與粗俗的外表形成對比的“一顆金子的心”,使這個悲劇形象具有強烈的震撼力。
  1937年2月,《日出》由復旦大學學生和畢業同學組織的業餘演劇團體戲劇工作社在上海卡爾登大戲院首次演出,導演歐陽予倩。鳳子扮演陳白露。同年3月,中華留東同學話劇協會在東京神田一橋講堂公演《日出》,鳳子應邀赴日飾演陳白露。接着曹禺自任導演,由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學生在南京中正堂演出了《日出》,葉子主演陳白露。
  1936年8月,曹禺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校長餘上沅之邀,前往南京該校任教,教授《劇作》和《西洋戲劇》等課程。
  在南京任教期間,曹禺住在第一模範監獄附近。犯人服勞役的景象,勾起他童年的記憶:宣化府“大堂”看軍法官嚴刑拷問“土匪”;聽奶媽講血淚身世和鋌而走險的農民故事。於是曹禺開始構思和創作《原野》。民國初年的北方農村,既是軍閥混戰的戰場,又是軍隊兵源和糧草基地。一些流氓地痞,跟着“大帥”就是“兵”,攜槍回鄉就是“匪”。兵匪一傢,搶男霸女。占田奪地,使農村的階級矛盾空前尖銳。曹禺把握了這個歷史時期的特點,寫了連長出身的焦閻王回鄉後,勾結綁匪,活埋了仇虎之父,把其妹賣與娼門,又誣仇虎是土匪,關進大獄,奪了仇傢的土地。8年後,仇虎越獄回來,欲報兩代冤仇,卻得知仇人焦閻王已死,而曾經“許給了”他的姑娘金子,也被焦閻王生前“押來”做了兒子焦大星的媳婦。大星與仇虎自幼就是好友,對焦閻王的罪惡一無所知,這次見到仇虎仍待之如兄如友。但是仇虎兩代冤仇難以泯滅。經過內心激烈衝突,終於在“父仇子報”、“父債子還”的觀念支配下,殺死了大星,使大星之子小黑子誤死在欲殺仇虎的焦母之手。大星父子之死,使仇虎內心情與理的衝突達於沸點,陷於迷惘、惶惑、半瘋狂之中,在攜金子外逃時,迷路於“黑林子”,被偵緝隊包圍,不屈自殺而死。
  《原野》是曹禺在戲劇創作上的一次新開拓。他用浪漫主義、象徵主義等手法,表現了這個傳奇故事。他沒有更多地描寫農村生活和鬥爭的現實。而是藉鑒了傳統戲麯有戲的地方大力渲染,無戲一筆帶過的手法,集中刻畫了仇虎復仇前後的心理活動,把歷史與現實、幻覺與真實結合在一起,寫情,寫戲,把人的生活伸延到鬼的世界,以揭示天上、地下、陽世、陰曹都沒有“公道”和“天理”。《原野》中的人物造型、民俗風情、服飾色彩,都深受民間傳說和戲麯的影響,鮮明,濃烈。
  《原野》發表於1937年《文叢》12~5期。同年8月7日由上海業餘實驗劇團在卡爾登大戲院首次公演。應雲衛導演,由趙曙、魏鵝齡、舒綉文、吳茵主演。1939年秋昆明的戲劇工作者聯合演出了《原野》,由曹禺自導,着名教授聞一多親自參與設計,特邀鳳子主演金子。此次演出被譽為雲南話劇運動三大里程碑之一。
  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開始,曹禹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裏。1938年1月,曹禺隨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西遷,一路跋涉,一路宣傳。還親自導演了街頭劇《瘋了的母親》、《覺悟》等,在湘鄂川一帶演出。
  1938年春抵重慶。為了參加第一屆戲劇節的演出,曹禺和宋之的改編了宋之的等人集體創作的《總動員》為《全民總動員》(《黑字二十八》),旨在動員全民抗戰,反對敗類、漢姦。此劇於10月29日在重慶上演,導演應雲衛,主演趙丹、白楊、舒綉文、張瑞芳等人,曹禺扮演其中金店老闆。1939年春,曹禺隨劇校再遷川南江安,完成了構思已久的《蛻變》。該尉描寫一個省立傷兵醫院,在腐朽的官僚和發國難財的群小統治之下,傷兵無法救治,正直愛國的大夫也無法救死扶傷,到處一片混亂。後來來了一個“梁專員”,樸素清廉,一心抗日。他團结全院愛國職工,整頓了醫院,使醫院終於成為名副其實的模範戰地醫院。此劇於1939年鼕由國立戲劇學校師生在重慶正式公演。此後,曹禺又先後完成了劇本《正在想》的編寫、《北京人》的創作和《傢》的改編。《北京人》寫的是一個曾經顯赫一時的封建世傢的敗落。雖然曾老太爺還夢想傢道中興,逼着兒子出去謀事,管教孫子夜讀詩書,但最後這個傢還是潰散了,死的死了,走的走了,曾老太爺連自己的漆了十幾年的棺材也沒保住。這是一個描寫“家庭瑣事”的劇本,卻寓意深沉,富於哲理,在鮮明、生動的形象裏,流露着對幾千年來封建“禮教”“文明”的徹底否定。《北京人》的藝術創造,進入了一個高境界。戲裏沒有“技巧”的痕跡,其風格也由以前幾部劇作火辣辣的濃烈轉為淡遠和雋永。但人物形象仍然生動鮮明。1941年10月在重慶中央青年劇社首演此劇。導演張駿祥,由張瑞芳、江村、瀋揚、趙藴如等主演。
  l942年初,曹禺辭去國立戲劇專科學校的教職離開江安。盛夏,在重慶附近唐傢沱的一艘停泊的輪船上,用3個月時間完成了巴金原着長篇小說《傢》的改編。劇本以覺新、瑞珏、梅表姐、鳴鳳為主角,着重寫舊禮教對青春和愛情的摧殘。全劇是以覺新與瑞珏結婚開始,而以瑞珏夭折,覺慧出走結束。中間寫了覺新、瑞珏與梅表姐在戰亂中相遇和互訴衷腸以及鳴鳳對覺慧傾心而無望的愛情。曹禺為了表現自己的主題,對原着做了增刪取捨,使話劇《傢》的情節更為單純、集中。雖然他對“傢”中的群醜和道學家也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和無情的揭露,但全劇主要筆墨還是對青春和愛情的頌歌與輓歌。《傢》的一個顯着藝術特點是它濃郁的詩情。這主要表現在作者善於洞察人物的心麯,善於把握和傳達人物內在的詩情。他們的臺詞都是詩化了的,因而“洞房”獨自是詩,鳴鳳說“夢”和“訣別”是詩,覺新、梅與瑞珏三人的“傾訴”與“話別”也是詩,而瑞珏、梅、鳴鳳本人也各是一首溫婉、凄清、哀怨的詩。《傢》的改編得到了原作者巴金的“欣然肯定”。因為兩位作傢心靈相通、愛憎與共。《傢》於1943年4月由中國藝術劇社在重慶首演。導演章泯,張瑞芳飾瑞珏,金山飾覺新,凌琯如、舒強等參加了演出。《蛻變》、《北京人》、《傢》是曹禺抗戰時期的3部力作,也是曹禺創作的第二個高峰。其中《北京人》則是他戲劇藝術發展到爐火純青時的標志。1943年1月曹禺應重慶怒吼劇社之邀參加了焦菊隱翻譯,張駿祥導演的《安魂麯》的演出,飾演莫紮特。他還翻譯了莎士比亞的《柔密歐與幽麗葉》,又把已經多次演出的根據法國作傢臘皮虛的《迷眼的沙子》改編的《鍍金》定稿發表在1943年11月《戲劇時代》1l期上,並開始了多幕劇《橋》的創作。但直到1946年4月在《文藝復興》13~5期發表時,衹完成了兩幕三場,終未寫完。這個時期,曹禺除應邀講學外,還參加了一些社會活動。他是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和中華全國戲劇界抗敵協會理事,曾參與聯名發表保障劇作傢權益的“宣言”和反對審查制度的活動。在重慶他結識了周恩來,這對他政治思想有很大影響,他曾說是周恩來使他在這個時期沒有失掉對國傢和自己前途的信心。
  抗戰勝利後
  1946年2月曹禺回到上海,應美國國務院的邀請赴美講學。3月初和老捨一道離滬去美,開始為期一年的參觀、訪問、講學和戲劇考察。在美期間,他結識了正在美國的德國着名戲劇傢布萊希特,並到加拿大作短期遊覽觀光,1947年1月回國。
  1947年2月應熊佛西校長之聘,到上海實驗戲劇學校任教,同時開始構思創作電影劇本《豔陽天》。它通過一個律師申張正義的故事,反映了抗戰勝利後國民黨統治區的種種黑暗,呼喚豔陽天。1948年,由文華影業公司拍成影片,曹禺自任導演,由石揮、李麗華等主演。1949年初,曹禺接受中國共産黨地下組織的安排,由滬去香港。2月28日離港北上,3月18日抵達北平。
  1949年以後
  曹禺進入北平以後,即參與籌備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並隨郭沫若一起出席了在布拉格舉行的世界和平大會。1949年7月全國文代會召開,曹禺被選為主席團成員。大會後,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全國文協、全國劇協等相繼成立,曹禺均被選為常務委員或理事。9月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會後,負責政協的外事活動。1950年、1952年又先後被任命為中央戲劇學院副院長和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後又當選為歷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2年當北京展開高等院校教師思想改造運動後,曹禺决定以協和醫學院為“故事情節背景,寫一個以知識分子思想改造為主題的劇本”。這就是《明朗的天》的創作。作者雖滿懷熱情努力表現新的生活和他對生活的新認識。劇本也受到了歡迎和好評,但在藝術上沒有突破和超越以往的創作。1954年9月,《劇本》和《人民文學》同時發表了《明朗的天》,同年12月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演。導演焦菊隱,刁光覃、葉子、董行佶、楊薇、童超等參加了演出,並於1956年獲第一屆全國話劇觀摩演出的劇本、導演、演出一等奬。60年代初期,他目睹了人民的災難和國傢面臨的考驗,和梅阡、於是之一起,藉古老的“吳越之爭”的故事,寫了歷史劇《膽劍篇》,發出了“一時強弱在於力,千古勝負在於理”的正義呼聲,激勵人們“個個執劍,人人扶犁,就在這方圓不滿百裏的疆土上,也要興起一片騰騰的王氣”。《膽劍篇》不囿於史料,它是從歷史生活中引伸出於今天有益的教訓。《膽劍篇》氣魄宏大,場面雄偉,有一種悲壯的美。《膽劍篇》發表於1961年《人民文學》7、8兩期,10月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演。梅阡導演,刁光覃、蘇民、周正、鄭榕、童超、狄辛等參加演出。
  1966~1976年,在“文化大革命”中,曹禺遭到迫害,被迫擱筆。“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曹禺馬上拿起筆來,於1978年《人民文學》11期發表了歷史劇《王昭君》,並於1979年7月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演,導演梅阡,主演狄辛、藍天野、田衝、董行佶等。觀衆從戲中看見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為鬍漢和好自願請行的“笑嘻嘻”的王昭君。王昭君雖史有其人,但史書記載很少。曹禺的構思頗為獨特,他藉宮廷之地實際上表現的是兩個有抱負的孤寂的心靈,“長相知,不相疑”的愛情之歌。《王昭君》中神來之筆是孫美人的創造。這個白發紅顔的美人,已被深宮鎖住了歲月,鎖住了心,一生等待着皇帝的宣召和恩寵。她不是死於陰鬱,不是死於絶望,而是死在盛妝鳳輦、滿心歡悅去會“皇上”的路上。作者用喜劇形象,寫出了後宮美人的千古悲劇。這是一個詩的形象。
  逝世
  1996年12月13日,曹禺逝世,噩耗傳來。當日,在京的市領導前往曹禺傢中吊唁,並對曹禺傢屬進行慰問。潛江翌日,市領導與曹禺夫人及傢屬商議,將曹禺骨灰安放潛江,讓他永遠安息在這片他魂牽夢繞的故土上。1997年5月28日,曹禺骨灰安葬於森林公園裏的曹禺陵園。 
  曹禺 - 家庭  
  
  曹禺雕像
  曹禺父親萬德尊。萬德尊同治十二年(1873年)生於潛江城門外亞侯街(又名衙後街),逝世於1928年,享年55歲。萬德尊小時候很聰明,讀書又極用功,15歲便考中了潛江縣的秀纔。元配燕氏為了丈夫爭取功名,變賣了嫁妝金飾供萬德尊到張之洞創辦的武昌兩湖書院讀書。燕氏在生了女傢瑛、子傢修不久後去世,一雙兒女留在潛江由曹禺祖父萬啓文照顧,後被接到天津。清末,洋務運動興起,1904年萬德尊報名考取了官費留學日本,先後入日本振武學校和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1909年學成歸國,考取了清廷陸軍步兵科武舉。續娶武昌商人薛氏女為妻後,舉傢遷往天津。萬德尊歷任清直隸總督衛隊標統,民國黎元洪總統府秘書、察哈爾都統、宣化府鎮守使、陝西鎮守使,被授予“藩威將軍”,陸軍中將銜。他經常囑咐曹禺是“窶人之子”,意為窮人的孩子。
  曹禺與繼母薛詠南。1910年9月24日薛氏生下傢寶(曹禺),三天後因産褥熱去世。薛氏孿生妹妹薛詠南承擔起了撫養傢寶的重任,不久,成為了萬德尊的第三任妻子。薛詠南終身沒有生兒育女,把傢寶視為親生骨肉,並成為傢寶走嚮戲劇之路的第一個引路人。薛詠南喜歡看戲,她是萬公館獨一無二的戲迷,抱着傢寶跑遍了天津所有的戲院,傢寶從三歲開始就跟着繼母看了很多京戲、地方戲和文明戲。薛詠南看戲很專註,很投入,傷心處,用手帕不停地拭淚,無形中給了傢寶潛移默化的熏陶。看完戲,狡黠的傢寶總說沒有看懂,要繼母把劇中的故事重講一遍。從小受到戲劇文化的熏陶,為傢寶日後從事戲劇演出和創作奠定了基礎。
  曹禺 - 演劇生涯
  曹禺是愛美劇的業餘演員,但他作為業餘演員的歷史,則早在"愛美劇"出現之前就開始了。1915年,5歲的曹禺由表兄劉其珂作家庭教師,讀詩背經,並開始與小同學演戲編戲,但沒有上過正規的小學。1920年結束私塾學習,進入天津銀號"漢英譯學館"學習英語,並開始接觸莎士比亞等外國作傢的作品。“愛美劇”作為一個運動,出現在1921年以後。
  1922年進入南開中學二年級學習,與靳以(章方敘)同學,並成為終身好友。1923年開始熱衷於新文學作品,尤其是魯迅的《吶喊》和郭沫若的《女神》,但他承認,“《狂人日記》當時沒讀懂”,而《女神》卻使他的血“沸騰”起來。1925年,15歲的曹禺正式加入南開中學文學會和南開新劇團(這是我國話劇界較早的劇團之一,由南開學校創始人嚴範孫、張伯苓創建於1909年,周恩來曾是其中的活躍分子)的活動,開始了他的演劇生涯。
  曹禺 - 寫作生涯
  1926年開始在天津《庸報》副刊《玄背》上連載小說《今宵酒醒何處》,第一次使用筆名“曹禺”。後陸續在《南開周刊》、《國聞周報》等報刊上發表詩歌、雜文,以及莫泊桑的翻譯小說等多篇。其詩作《四月梢,我送別一個美麗的行人》和《南風麯》有着郭沫若《女神》的影響。1927年他還參加了丁西林、田漢和易卜生劇作的排演。
  曹禺作為左翼戲劇運動影響下的作傢,雖然是1934年以後的事,但在1928年,曹禺擔任《南開雙周》的戲劇編輯後,就開始了《雷雨》的構思。他父親希望他成為一名醫生,但兩次投考協和醫學院都未被錄取。同年夏天,曹禺以優異成績從南開中學畢業後,免試升入南開大學政治係,但他對政治經濟學課程不感興趣,1930年暑假專程去北京報考清華大學。9月,曹禺與八位同學一起轉入清華大學,插入西洋文學係二年級就讀,廣泛涉獵西方文學特別是戲劇文學,課餘還常常與巴金、靳以去看京劇。年底,與錢鍾書等人一起成為《清華周刊》編輯。
  1933年,23歲的曹禺開始寫作構思了長達五年的劇本《雷雨》和畢業論文《論易卜生》。曹禺參加清華大學留美考試,未被錄取。畢業後去保定明德中學任英語教師。年底生病回京,病愈後回清華研究院,專事戲劇研究。1934年1月,由鄭振鐸主編,巴金、靳以編輯的《文學季刊》創刊,巴金在靳以那裏看到《雷雨》後,主張立即發表,7月,《雷雨》發表於《文學季刊》第一捲第三期。當時並沒有引起國人的註意,而引起了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的好評。1935年,由東京帝國商科大學的中國學生邢振鐸譯為日文,由留日學生劇團中華話劇同好會於4月27日在東京神田一橋講堂首演,郭沫若看後立即撰文《關於曹禺的〈雷雨〉》,大加贊賞。8月17日,在天津市立師範學校孤鬆劇團作國內的首次公演(也是該劇第三次公演),立即引起轟動,著名京派戲劇傢兼評論傢劉西渭(李健吾)發表《〈雷雨〉》一文稱:這是“一出動人的戲,一部具有偉大性質的長劇”。  
  1934年9月,應邀去天津在河北女子師範學院任教。1936年5月,在巴金等到人的鼓勵和催促下,開始創作《日出》,白天為女師學生上課,晚上埋頭寫作,6月至9月開始在《文季月刊》第1-4期上連載。1936年,在曹禺尚未寫出第二部作品《日出》時,《雷雨》即作為《曹禺戲劇集》(第一種)由巴金主持的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單行本。因此,《日出》不僅是巴金的期待,也引起了文壇的廣泛關註。《日出》發表後,由蕭乾主持,天津《大公報?文藝》副刊邀請了當時文壇上各種派別的幾乎所有大傢,包括茅盾、巴金、葉聖陶、瀋從文、靳以、李廣田、朱光潛、楊剛、荒煤和燕京大學西洋文學係主任"中國通"謝迪剋等,進行了兩次集體討論,盛況空前。為一個劇本,整個評論界如此迅速、如此興師動衆,在中國話劇史乃至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還是第一次。1936年8月,應國立戲劇學校校長餘上沅邀請,赴南京任教,講授“劇作”、“西洋戲劇”和“現代戲劇與戲劇批評”等課程。11月,在南京導演話劇《鍍金》。1937年4月至8月,《原野》在靳以主編的《文叢》第一捲第2-5期上連載。  
  1938年初,隨劇校遷往重慶。10月,與宋之的合作改編《全民總動員》(原劇為宋之
  
  曹禺與女兒萬方
   的、陳荒煤、羅烽、舒群集體創作的《總動員》),當月公演,轟動重慶。1939年春,隨校遷往江安。暑假期間,創作《蛻變》。夏末去昆明導演《原野》和《黑字二十八》(即《全民總動員》)。初鼕率劇校師生赴重慶演出《蛻變》,蔣介石看後下令禁演。1940年秋開始創作《北京人》,翌年公演。1942年初辭去劇校教職,夏,到重慶唐傢沱,創作改編巴金的《傢》。1943年8月,為創作歷史劇《李白與杜甫》作準備,與友人赴西北旅行,回重慶後以此行的感想創作表現大後方民族資本傢與官僚資本傢矛盾的《橋》。1946年,與老捨同時接到美國國務院邀請,經上海赴美講學,並兩次會見德國著名劇作傢布萊希特。1947年返回上海,後進入上海文華影業公司任編導,寫成電影劇本《豔陽天》,自導演。1948年底,到香港。1949年初經中共地下黨安排經煙臺到北平。
  1949年7月參加第一次文代會。1950年任中央戲劇學院副院長。1951年自編《曹禺選集》,對《雷雨》、《日出》、《北京人》作大量修改。同年任《劇本》、《人民文學》編委。1952年6月,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專演話劇的國傢劇院)成立,任院長。同年,為創作以一個知識分子思想改造為主題的劇本《明朗的天》收集素材,1954年開始創作,1956年獲“第一屆全國話劇觀摩演出”劇本、導演、演出一等奬。195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60年,與梅阡、於是之合作創作歷史劇《臥薪嚐膽》(後改名為《膽劍篇》),並就劇中的若幹史料問題請教瀋從文,瀋從文回長信詳細敘說戰國時期吳越社會各方面的狀況,後又對該提出修改意見。1962年8月,在北戴河度假期間開始創作《王昭君》。文革期間曾先後被糾鬥、在北京人藝劇團和宿舍看守傳達室。1973年經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親自過問,被安排在北京話劇團工作。1975年參加第四屆人大。1978年北京話劇團恢復原名"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再次任院長。同年8月,為創作《王昭君》去新疆,並完成初稿,載《人民文學》當年第11期。1996年12月13日逝世。享年86歲。
  曹禺 - 作品
  著作書目
  《雷雨》(劇本)1936,文生
  《日出》(劇本)1936,文生
  《原野》(劇本)1937,文生
  《編劇術》(理論)1940,正中
  《黑字二十八》(劇本)與宋之的合著,1940,正中
  《蛻變變》(劇本)1940,商務
  《正在想》(劇本)1940,文生
  《北京人》(劇本)1941,文生
  《傢》(劇本)1942,文生
  《豔陽天》(電影劇本)1948,文生
  《曹禺劇本選》1949,文生
  《明朗的天》(劇本)1956,人文
  《迎春集》(散文)1958,北京
  《膽劍篇》(劇本)與梅阡、於是之合作,曹禺執筆,1962,戲劇
  《王昭君》(劇本)1979,四川人民
  《論戲劇1985》,四川文藝
  《曹禺論創作》(理論集)1986,上海文藝
  翻譯書目
  《羅密歐與朱麗葉》(劇本)美國莎士比亞著,1944,文生
  研究資料書目
  《曹禺論》(肖賽)1943,成都燕風出版社
  《曹禺研究資料匯編》 1960,山東師院中文係編版
  《曹禺劇作論》(田本相)1981,戲劇
  《曹禺的戲劇藝術》(辛憲錫)1984,上海文藝
  《曹禺論》(孫慶升)1986,北大
  《論曹禺的戲劇創作》(朱棟霖)1987,人文
  《曹禺傳》(田本相)1988,十月
  《曹禺劇作藝術探索》(華忱之)1988,四川文藝
  曹禺 - 個人榮譽
  
  《雷雨》劇照
  首屆中國戲劇奬頒出曹禺劇本奬
  首屆中國戲劇奬·曹禺劇本奬昨天上午在廣州揭曉並舉行了頒奬儀式,8個劇本從73部報送作品中脫穎而出,其中,由孟冰創作、總政話劇團演出的話劇《黃土謠》和李莉創作、上海京劇院演出的京劇《成敗蕭何》分別榮膺話劇、滑稽戲和戲麯的第一名。另外,4部現實題材作品入圍為近些年陷入睏境的現實題材劇本創作帶來了小小的希望。中國戲劇奬·曹禺劇本奬創建於1980年,其前身是全國優秀劇本奬、中國曹禺戲劇文學奬、中國曹禺戲劇奬·劇本奬。中國戲劇奬是去年全國性文藝新聞出版評奬整頓後,經中宣部批準的全國性戲劇藝術綜合奬項,曹禺劇本奬是其子奬項之一,每兩年評選一次。
  在昨天的頒奬現場,最為引人註目的莫過於總政話劇團團長孟冰,除了因為由其編劇的話劇《白鹿原》正在上演之外,第四次獲得曹禺劇本奬也令他對當下劇本創作擁有了更多的發言權。在談到目前劇本創作面臨的問題時,孟冰表示,除了主旋律題材和軍旅題材也要以情動人外,作者和觀衆對臺詞的淡漠造成了當下戲劇語言的粗糙以及觀衆欣賞能力的下降。
  “話劇創作是一種非常獨特的創作感受,當然有好的文學修養、較高的文學學歷和高級職稱是可以寫出閱讀性很強的文本的,但這未必適合舞臺演出。話劇是靠臺詞作為和觀衆交流的主要手段的,我們能從《茶館》中舉出若幹經典臺詞,但實際上今天的創作中這樣的臺詞其實並不少見,可為什麽今天的觀衆不能像以前那樣脫口而出呢?這與今天時代對文學和文本的認識有直接關係,人們在欣賞時更多的是關註立體的、偏感官刺激的衝擊力,而對文學的關註已經淡化到最低的限度了。很可惜,現在很多人已經不會欣賞話劇了,看《白鹿原》,一部分人是來看明星,一部分人是來看林兆華,還有一部分人是帶着對原著的敬仰走進劇場的,而真正從臺詞入手領略話劇的人已經不多了。正因為這樣,創作者對臺詞不講究,不下工夫琢磨已成為目前創作上最大的問題。”
  “以我自己的成長經歷,創作者真的需要嚮人民群衆學習語言。李竜雲的作品就能做到什麽人說什麽話,但是我們現在的很多戲劇所有的人說的都是一樣的話,也就是觀衆戲稱的‘不說人話’,這樣的戲肯定不好看。話劇有其獨特的敘述方式,非小說也非電視劇,這也正是話劇的魅力所在,因此好的話劇是改編不成影視的,《茶館》和《雷雨》的改編都有些牽強。當年我們的《紅白喜事》演出後,很多人都想搞影視,但是都沒成功,這也正說明話劇的結構和敘述方式是獨特的。今天的很多編劇都會不自覺地嚮導演、觀衆以及當今的審美潮流妥協,雖然戲劇發展到今天可以有多媒體,有聲光色,也可以進行各種探討,但我所堅守的仍是以臺詞刻畫人物作為基本手段的話劇文本。”
  曹禺 - 曹禺名言
  一時強弱在於力,千秋勝負在於理。我有一種謬論:戰士應該死在戰場上,作傢應該死在書桌上,演員應該死在舞臺上。……引伸說,一個真正的人,應該為人民用盡自己的才智,專長和精力,再離開人間。不然,他總會感受到遺憾,浪費了有限的生命。   長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長相知。   我覺得,真正打動人的東西,是作傢的那個極其親切又極其真實,他感受到的,思考過的問題和他的答復。當然,無疑問的,還包括作傢刻畫人物的本領,文字的美,豐富的語言藝術,以及豐富的知識。但是,如果作傢沒有那個活生生的思想,那個深刻的感受,那麽,作品的藝術生命就短,藝術生命長的作品,它總是打動人的靈魂,叫人多懂人生的道理。請你們多讀《紅樓夢》,多讀讀關漢卿的作品,就會感覺到這個道理。
  
  曹禺故居
  
  
  曹禺 - 與鄭秀的婚戀
  清華園定情
  1931年,曹禺在清華大禮堂演《娜拉》時,鄭秀還在北京貝滿中學念高中。演出結束後,清華同學成己嚮鄭秀引見了剛纔演娜拉的曹禺。鄭秀看着面前站着的矮個子男青年,圓圓的臉,戴一副近視眼鏡,真想象不出剛纔臺上活蹦亂跳的娜拉就是他。曹禺則第一面便對她有一種親近感。第二年秋,鄭秀考進清華法律係,曹禺聞訊暗自高興。
  1933年春,清華話劇社排演英國話劇《罪》 。此劇由曹禺翻譯、導演,男主人公拉裏由他主演,拉裏的女友汪達,曹禺特邀鄭秀擔任,藉機可以接近鄭秀。在一個月的接觸中,兩人交談十分投機。
  訂婚宴群賢畢至
  1936年9月,曹禺應國立戲劇學校(後升為“劇專”)校長餘上沅的盛情邀請,來到南京任教。這年夏天,鄭秀從清華畢業後也來到南京,在審計部當科員,住在青年會,與曹禺每周都見面。
  這年11月16在南京平倉巷德瑞奧同學會,曹禺和鄭秀舉行了隆重的訂婚儀式。許多文化名人,像巴金、靳以、馬彥祥、張天翼等都參加了這次典禮。
  如川執教遇新歡
  1939年4月,日機大肆轟炸重慶,劇校奉令疏散到川南小縣城江安。婚後兩年,曹禺漸漸發現自己與妻子鄭秀在性格、志趣、生活習慣上矛盾越來越大。
  次年夏天的一個傍晚,劇校女學生鄧宛生把一位年輕女學生帶到曹禺面前,這名女子是鄧宛生的姐姐,名叫鄧譯生。她眉清目秀,氣度大方,穿一身淺藍色的舊旗袍,服飾淡雅。曹禺對她的第一印象是,這是一個文靜的女子。此後,曹禺和她逐漸産生了愛戀之情。鄭秀知道後,與曹禺産生了矛盾。
  
  感情破裂協議離婚
  
  1950年春,中央戲劇學院成立,歐陽予倩任院長,曹禺與張庚任副院長。
  
  曹禺
  新中國《婚姻法》頒布之後,曹禺以感情不合為理由,提出與鄭秀離婚。起初鄭秀不同意離婚。後來,鄭秀的弟弟鄭還等人多次對鄭秀做說服工作。最後法院裁决:兩個女兒歸鄭秀撫養,曹禺每月負責撫養費。
  1966年夏,曹禺被勒令隔離審查,每周寫一份思想匯報,經受無休止的批鬥。曹禺被造反派指派每天早晨打掃北京人藝宿舍史傢鬍同附近的地面。鄭秀得知後十分痛心,她想也許自己的出現,會多少讓曹禺感到一些安慰。於是,她毅然每天默默去陪着曹禺,哪怕是看他一眼,她心裏也舒暢一些。
  贈花籃了卻前緣
  
  在曹禺挨批鬥的日子裏,鄭秀常常催女兒們去看看父親。後來,在周總理的直接關懷下,曹禺走出了“牛棚”。
  1989年8月,鄭秀因病逝世。曹禺重病住在北京醫院,不能前來吊唁,關照女兒買了一隻花籃,恭恭敬敬地放在鄭秀的靈前。鄭秀去世之後,曹禺在給次女萬昭的一封信中,心情復雜地寫道:“媽媽故去,我內疚很深。你們——你和黛黛小時我未能照護,衹依媽媽苦苦照顧,纔使你們成纔。想起這些,我非常愧疚。事已過去,無法補過。人事復雜,不能盡述。”
  曹禺 - 三部麯
  一鳴驚人的《雷雨》
  《雷雨》是一部糾纏着復雜的血緣關係和聚集着許多的巧合但卻透露着必然的悲劇。也許,它寫得太像戲,但卻藴含着深刻的思想內涵和令人驚心動魄的藝術震撼力。
  
  曹禺雷雨
  周樸園是《雷雨》中的成功藝術形象,他是悲劇的製造者,也是這一切的承擔者。一切罪孽都來自他的專製統治。《雷雨》的深刻之處在於,在周樸園這個人物身上,曹禺揭示了中國的資産階級同根深蒂固的封建傳統有着政治的、思想的緊密聯繫,揭示了中國資産階級的封建性。在他那糾集着復雜矛盾的心理和似乎具有人性的外觀中,讓人看到一個可怖的封建暴君的黑色靈魂。
  曹禺曾說過,繁漪的性格是最“雷雨”的,這是因為,她素來有些陰鷙怪異,時而斂聲息氣,時而瘋狂爆發,還有她那畸形的愛情、欲望的衝動,都裹挾着一種閃電雷鳴般的突發性和猛烈性。作為周樸園的繼室,她不甘心為人擺布,厭倦了冷寂陰沉的家庭,在形如枯井的心底卻跳躍着一絲如火的熱情,她愛上了周傢的長子周萍,落到了“母親不像母親,情婦不像情婦”的地步,在追求憧憬中的幸福的時候,恰恰將自己帶入了一個既毀滅着自己又毀滅着別人的處境。這個人物的深刻之處,在於她從又一個側面,揭示了這個家庭和社會,猶如一個封閉禁錮的黑匣子,是連一點人的自由都不可能的。人性被扭麯異化,美的心靈被扼殺窒息。“雷雨”的世界,是一個令人靈魂戰慄的世界。
   《雷雨》在藝術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也許得力於希臘悲劇的啓示,或由於易卜生戲劇的影響,以及對佳構劇的熟諳;但它决不是模仿,而是來自作者對中國家庭和社會的憤懣,以及他那雷雨般的詩情。因此,我們在那扣人心弦的懸念中,也許可以領略中國傳奇的魅力;而在火爆的場面中,卻可以透視一個中國戲劇詩人特有的熱情和個性;特別是它的戲劇語言,洗煉、純淨、具有豐富的潛臺詞,歷來為世人所稱道。
  《雷雨》發表不久,留日學生立即將其搬上日本東京舞臺。在國內,中國旅行劇團將其視為保留劇目,在京、津、滬多次演出。郭沫若稱它是“一篇難得的力作”。茅盾曾有“當年海上驚《雷雨》”之譽。80年代以來,《雷雨》再度興起,久演不衰。
  名震劇壇的《日出》
  於《雷雨》發表不到兩年,《日出》即問世。在1935年和1936年之交, 《大公報》連續三天,用三個整版的篇幅,發表了茅盾、巴金、瀋從文、葉聖陶、黎烈文等人的評論,給《日出》以高度評價。它還獲得了《大公報》的文藝奬金。
  
  曹禺
  曹禺的目光,由家庭轉嚮社會。他選取了一個豪華大飯店和一個三等妓院作為強烈對比的場景,前者,環繞着一個交際花陳白露以及麇集在她周圍的銀行經理、富婆、面首、洋教授,展開了上層社會的紙醉金迷的生活,而後者,則環繞着妓女翠喜以及一個被賣到寶和下處的女孩“小東西”的命運,揭示了人間地獄般的黑暗。曹禺要通過這種對比的結構,來鞭撻那個“損不足以奉有餘”的社會制度。
  曹禺在《日出》中,更顯示了他作為一個戲劇詩人的特色。他寫交際花,寫妓女,但他善於發現這些被侮辱損害的人身上的詩意,發現他們都有“一顆金子般的心”。翠喜,這個不幸的女人,受盡人間的侮辱,但她那顆善良的心,透露着不盡的詩意。
  《日出》較之《雷雨》,進一步展現了曹禺雕塑人物的能力,像出場不多的李石清、黃省三,都刻劃得入木三分,而像富孀顧八奶奶、張喬治等,也猶如漫畫形象,幾筆就被生動地描繪出來。在《日出》中,曹禺的戲劇筆墨更豐富了,在悲劇的基調上,他還運用着喜劇,甚至鬧劇的手法。
  《日出》中,有着更多的隱喻和象徵。在戲的結尾,於大紅的朝陽中,夯歌激揚,曹禺以此象徵對勞動的贊頌和對理想的憧憬。而尤為深刻的是,在其形象的展示中,揭示這個社會的金錢制度對社會和人的毒化,展示那是怎樣一個“不公正的禽獸世界”,它透過人物和場面流露出來的是:這是一個“應該改造或被推翻的”世界。
  
  原野
  別具一格的《原野》
  《原野》一改曹禺以往所擅長表現的都市生活,而去寫一個發生在舊中國農村中的復仇故事。
  此劇受到美國劇作傢奧尼爾的《瓊斯皇》的影響。奧尼爾希望用表現主義的方法,把人的靈魂,人的潛意識,以及人的靈魂中的自我搏鬥,能夠展現在舞臺上。曹禺並非全然的模仿,而是把表現主義同現實主義結合起來。而其最具獨創之處在於,透過這新的角度,新的手法,更深刻地揭示了農民精神的沉重負擔,以及農民從反抗到覺醒的麯折而復雜的心靈歷程。
  《原野》問世之後,曾經産生過爭論,但其特有的戲劇美學價值隨着時間的推移而為人們所認識,而今,它成為曹禺劇作中,一顆獨放異彩的明珠。
  曹禺 - 藝術成就
  曹禺在中國話劇史上是繼往開來的重要作傢。在他之前的話劇先驅者們,大都是以話劇作為宣傳鼓吹民主革命思想的工具,因此沒有機會更多推敲話劇的藝術問題。曹禺繼承了先驅者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和為人生的藝術主張,同時廣泛藉鑒和吸收了中國古典戲麯和歐洲近代戲劇的表現方法,把中國的話劇藝術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因此,他的《雷雨》成為中國話劇藝術成熟的標志。其後的《日出》、《北京人》、《傢》也都是公認的傑出作品。曹禺的作品,不但提高了戲劇文學的水平,對導演、表演藝術和舞臺美術也發生了深刻的影響,使話劇成為真正的綜合性藝術,為話劇爭取了更多的觀衆,並使職業劇團得以存在,從而發展提高了劇場藝術。他的作品,特別是《雷雨》和《日出》,是60年來演出場次最多的劇目,也是各劇團的保留劇目和院校的實驗演出劇目,同時被譯成多種文字在國外上演。
  曹禺 - 父女雙雄
  曹禺和萬方,也可以說是中國戲劇史上著名的父女兵。曹禺是中國現代卓越的戲劇傢,他在天津南開中學學習期
  
  萬方
  間參加戲劇活動,曾擔任易卜生《玩偶之傢》等劇的主角。1929年考入清華大學外文係,廣泛鑽研從古希臘悲劇到莎士比亞戲劇及契訶夫、易卜生、奧尼爾的劇作。1933年大學即將畢業前夕,曹禺創作了四幕話劇《雷雨》,於次年公開發表,很快引起強烈反響,它不僅是曹禺的處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其後,曹禺分別出版了他的重要劇作《日出》和《原野》。直到今天,曹禺的很多劇作還被翻拍成電視劇、電影,廣受觀衆們喜愛。虎父無犬女,曹禺的女兒萬方從小受父親熏陶,對文學藝術産生濃厚興趣。萬方從八十年代開始創作小說,同時創作舞臺劇、電影及電視劇本。她把父親的劇作《日出》改編成電影,獲得1986年中國電影金雞奬最佳編劇奬。我們最熟悉的萬方電視劇作品當屬《空鏡子》,這部作品一經播放就在國內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在電視劇《空鏡子》取得成功之後,萬方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註
  曹禺 - 曹禺現象
  1934年曹禺的處女作《雷雨》問世,在中國現代話劇史上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它被公認為是中國現代話劇真正成熟的標志。之後,1936年曹禺發表《日出》、1937年發表《原野》,1938年發表《黑字二十八》 (又名《全民總動員》,與宋之的合作),1939年發表獨幕劇《正在想》 ,1940年發表《蛻變》 ,直至1941年《北京人》完成,短短幾年時間,曹禺的創作水準不論從思想上還是從藝術上看,都已經達到了相當成熟的境界。尤其是被譽為“四大名劇”的《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其藝術功力所達到的境界,迄今為止,尚無人能超越,而彼時他僅有31歲。1942年曹禺將巴金的小說《傢》改編為話劇,風格與《北京人》頗有相通處。此後,他所寫的獨幕劇《鍍金》,《橋》(未完成),以及解放後寫的《明朗的天》(1954)、《膽劍篇》(1961,與梅阡、於是之合作,曹禺執筆)和《王昭君》(1978)等劇,其藝術魅 力大不如前,這是大傢所公認的一個事實。
  有許多學者認為,曹禺藝術創造力的衰退主要在於解放後受睏於行政事務,加上無休止的政治運動的幹擾,使他無法集中精力從事創作,因此,1949年成為他創作生涯的重要轉折點。學界一般趨嚮於認為曹禺藝術創作進入衰退期是在1949年之後。事實上,自從《北京人》之後,曹禺的創作就已經開始呈現出走下坡路的跡象,具有強大藝術感染力的原創性作品已不復出現,人們現在依然津津樂道的還是他前期所寫的“四大名劇”。
  為何曹禺在短短數年內能以令人驚嘆的速度在文壇迅速崛起,而後又在正當盛年之時其藝術創造力很快下滑?曹禺前期劇作的原創性和生命力究竟在哪裏?是哪些因素賦予這些劇作如此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曹禺後期劇作的生命力為何迅速衰退?導致他衰退的根本原因是什麽?這是諸多研究者在反復探究的問題。
  應該說,曹禺的迅速崛起主要得益於他站在人類的高度去看待和表現人的生存睏境,他是用一種人類所共同擁有的心靈語言去講述人的不幸遭遇,以一種深廣的悲憫情懷來看待人的痛苦。他的立足點,他的悲憫情懷,讓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不同的民族都能深切理解並産生強烈共鳴。而曹禺創作生命力的衰退,與其說是他被睏於行政事務與政治運動的結果,不如說是他前期的作品在當時中國特殊的社會語境中被廣泛誤讀的結果。尤其是當時過分強調切近時勢的文學批評理論,對曹禺産生了巨大影響。曹禺劇作中凡是與時勢相切合的內容受到評論界的高度贊揚,與時勢相對有距離的內容則大受攻擊 。這些誤讀所形成的強有力的社會輿論最終使曹禺對自己的創作方向産生了誤解,並由此導致他的創造力偏離了自己所熟悉的軌道而進入了他人設定的軌道。也可以說,正是始於三四十年代並持續到新中國成立後相當長的時期內占據社會主導話語的意識形態化的文學批評,使曹禺極富原創性的創作受到了嚴格的製約而無法自由發展。
  曹禺 - 以往趣事
  曹禺真讀書假洗澡:抗日戰爭期間,曹禺在四川江安國立劇專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傢屬準備了澡盆和熱水,要他去洗澡,此時曹禺正在看書,愛不釋手,一推再推,最後在傢屬的再三催促下,他纔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書步入內室。一個鐘頭過去了,未見人出來,房內不時傳出稀落的水響聲,又一個鐘頭過去了,情況依舊。曹禺的傢屬頓生疑惑,推門一看,原來曹禺坐在澡盆裏,一手拿着書看,另一隻手拿着毛巾在有意無意地拍水。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