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貫: | 上海 | ||||||||||||||
閱讀嚴歌苓 Yan Geling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
嚴歌苓(1958年11月16日-)是一位美籍華人,美國當代著名中文、英文作傢,好萊塢專業編劇。
生平簡歷
1958年出生於中國上海,自小生活在書香世傢。美籍華人,出生於上海,從軍十五年,一九八九年赴美留學,獲哥倫比亞藝術學院文學碩士學位。現為好萊塢專業編劇。
出版有《一個女兵的悄悄話》、《緑血》、《花兒與少年》、《第九個寡婦》、《一個女人的史詩》等長篇小說;《女房東》、《美國故事》等多部中短篇小說集;《天浴》、《少女小漁》、《扶桑》等電影文學劇本多次獲得國際國內的文學奬項。代表作品《扶桑》
嚴歌苓 生於上海,在安徽的知識分子家庭長大,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2歲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成都軍區文工團,學習舞蹈。在部隊裏開始學習寫作。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緑血》、《一個女兵的悄悄話》和《雌性的草地》,後者開始顯示其獨特的語言風格。1988年赴美留學,獲哥倫比亞藝術學院藝術碩士學位。
現定居美國,着力創作幾代中國移民在美國的生活和命運的小說,在海外、臺灣等華人生活區有很大影響,其短篇小說《少女小漁》和《女房東》分別獲臺灣《中央日報》第三屆、第五屆文學奬、長篇小說《扶桑》獲臺灣《聯合報》副刊小說大奬、《人寰》獲臺灣《中國時報》百萬元小說大奬,根據其小說改編的電影作品也屢獲大奬。還出版有小說集《海那邊》、《少女小漁》、《倒淌河》等。大陸有《嚴歌苓文集》(春風文藝出版社)多捲問世。
個人特點
在華人文學的星空裏,嚴歌苓是一個獨具特色的存在。
和許多擅長抒情和回憶的女作傢不同,她特別擅長講故事。這使她的小說可讀性強,好讀,好看。從《少女小漁》、《天浴》、《白蛇》、《扶桑》、《第九個寡婦》等小說一路走來,嚴歌苓的小說形成了一個有關好故事的星河。這與她的編劇身份不可分離。
事實上,她的很多小說都被改編成電影,獲得很多電影大奬,比如我們熟悉的《天浴》還有《少女小漁》,都曾是獲奬專業戶。當然,這樣的經歷也使她的小說很有“鏡頭意識”,不能說好或不好,但這是她的小說的一個特點。
人物經歷
嚴歌苓說起來也是上海人,她的父親是著名作傢蕭馬,上海人,後來被打成“右派”之後就去了安徽,並且和歌苓的母親離了婚。蕭馬年輕的時候也是一個風流才子,他在北京電影製片廠寫電影,認識了在崔嵬的電影《紅旗譜》裏的美女演員俞平,後來,俞平就成了歌苓的繼母。嚴歌苓和弟弟嚴歌平小的時候是跟着父親在安徽度過的,在合肥安徽省作傢協會的大院裏,她把自己的童年留在了那裏。很多年之後,在歌苓遠渡重洋到美國去定居之後,她把那段難以忘卻的記憶寫成了小說《人寰》,這部以意識流的方式寫成的小說不僅使很多美國的讀者認識到了她藝術傢的個性,而且也給了國內我們這些始終跟蹤文壇的專業人士以再次註意這位很早就出名的漂亮女作傢。
說起來,歌苓寫小說的時間很早了,還是她在部隊當兵的時候她就幾乎已經成名,她那時候已經寫出了名噪一時的長篇小說《雌性的草地》以及短篇小說《天浴》和電影《少年小魚》。
嚴歌苓的初次婚姻是和寫電影《李雙雙》的著名作傢李準的兒子李剋威結的,李剋威也寫小說。八十年代末期,他們兩雙雙出國,嚴歌苓去了美國,而李剋威去了澳大利亞,夫妻就此離異。嚴歌苓到了美國之後,一切從頭開始。她刻苦學習英語,最後居然在芝加哥大學取得了英語寫作的碩士學位。這可真是一個奇跡。
嚴歌苓現在的丈夫是一個老美,曾經做過外交官,會一口流利的中文,而且長得也是一表人才。她現在住在舊金山,和電影演員陳衝住得很近,而且是好朋友。陳衝回上海,嚴歌苓把我也邀請去一起吃飯,陳衝一直希望歌苓能為她寫個理想的劇本。直到她寫出了《扶桑》之後,陳衝纔算是一件心事落地了。她說她已經和好萊塢說好了,準備由她來做導演,要把這部講述一百多年前美國西部開發時代中國移民的故事拍個驚心動魄。
嚴歌苓有個毛病,那就是嚴重的失眠,多少年來,她都靠安眠藥來幫助睡眠。她說,這在西方,就應該算是一種病,憂鬱癥。我看着她慘白的面色,對這個自稱患憂鬱癥的女性,身體裏所藴藏着的頑強的藝術創造力,感到不大好理解。她要是在大街上走着,你看着她那還是很年輕優美的身材,你根本無法想象她是什麽年紀的人。
嚴歌苓 - 經典之作
《少女小漁》1995年劉若英的電影成名作,導演張艾嘉,影片獲亞太地區電影展最佳故事片奬。
《天浴》1998年李小璐的出道作,導演陳衝,影片榮獲美國電影影評人奬、1999年第35屆金馬奬七項大奬。
《扶桑》章子怡主演,陳衝導演,耗資5000萬美元,2006年年底開機拍攝。
嚴歌苓 - 個人影響
嚴歌苓
嚴歌苓,著名旅美作傢,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扶桑》(獲臺灣“聯合報文學奬長篇小說奬”)、《人寰》等。短篇小說《天浴》(根據此作改編的電影獲美國影評人協會奬、金馬奬等七項大奬)、《少女小漁》(根據此作改編的電影獲亞太影展六項大奬)等。作品被翻譯成英、法、荷、西、日等多國文字。
嚴歌苓的小說大多與女人有關,被歸為女性寫作也不為過。但與我們通常以為的那種女性寫作不同。她小說中的女主角們生活坎坷,她小說中的女人們歷盡苦難堅忍生活,她小說中的女人們生活空間遼遠,决不會對着鏡子在空無一人的房間裏踱來踱去有些神經質。
嚴歌苓給予她的女主人公更為寬闊的世界和人生——這些女性經歷的世事不再衹是一個人的世事,還是一個時代,一個民族的世事。她們,與她們的生存背景血肉相連。所以,我們讀到的這些故事變得可親,這些人物們變得可親——她們不再衹是紙片上的人物,她們有了現實生命力。
嚴歌苓 - 個人榮譽
長篇小說《扶桑》獲臺灣聯合報長篇小說奬,《人寰》獲中國時報第二屆“百萬長篇奬”。榮獲國外國內文學奬十五項,電影奬三項。作品被翻譯成英、日、法、荷、意、泰等多種文字。最近她以英文寫作的長篇小說《赴宴者》已經在美國出版,中文長篇小說《第九個寡婦》正被重磅推薦。嚴歌苓文如其人,濃烈其內,淡泊其外,每以作品的現實深度和精妙的藝術感觀震撼文壇。日前,她已應邀擔任陳凱歌新片的編劇,操刀創作電影《梅蘭芳》的劇本。
嚴歌苓 - 人物評價
嚴歌苓
生於上海的嚴歌苓20歲即開始寫作生涯,但真正迎來創作上的成熟是在1990年留學美國之後。《天浴》、《扶桑》、《少女小魚》等作品引起海內外華人評論界的關註,獲得多個文學奬項的同時,又被影視多方傳播。多年旅居海外的生活,並未對嚴歌苓的中文寫作有何阻礙,相反,隔着時空回望祖國,筆下反倒更有一種別樣的客觀、清晰。“文革記憶”和“海外華人生活”,一個是被往昔填滿的遙遙懷念,一個是感同身受的當下場景,都是嚴歌苓運用自如的敘述主題。
在《穗子物語》的“自序”中,作者這樣寫道:“穗子是‘少年的我’的印象派版本。”這就决定了嚴歌苓在這部作品的創作過程中,既容易不動聲色地嵌入個人的情感體驗,又方便隨時果斷地抽離其間,這種作者和人物若即若離的關係構成小說的文字魅力。
這部長篇的時間背景起點是“文革”,故事卻一直跨到改革開放以後。《穗子物語》的好,是縱然故事精彩,離了故事仍舊引得讀者不時對精妙的文字玩味再三。難得嚴歌苓去國多年,被冠以海外作傢之名,寫當年情國內事如此信手拈來,輕而易舉地把讀者帶到故事現場。極度文學化的語言卻可以有電影般的魅力。
雖然書中每一篇都少不了穗子,並且故事的發展是按穗子的成長過程進行的,但穗子之外的人物一樣刻畫得個個令人信服,每一篇每個角色都個性鮮明,令人過目難忘。有“穗子”俠骨柔腸的殘廢老兵外公、紅顔薄命的美女朱依錦、桀驁不馴的個性野貓“黑影”、仿佛女版《動物兇猛》的“拖鞋大隊”、不動聲色經歷愛情起伏寄情於起舞的小“穗子”,還有風雪中忠誠、冥頑的義犬“顆韌”……書中的每一篇都可當成獨立的短篇小說來讀,串到一起又是不拖泥帶水的長篇。嚴歌苓是蘸着記憶中濃縮下來的精華來寫《穗子物語》的,她寫的人物和故事一樣具有很高的普遍性,可是嚴歌苓就是有本事把許多人心有所思卻不知從何說起的感動形諸筆端,平凡人平淡事一樣可以妙筆迭出。
還是說回嚴歌苓的文字,好故事真情感再加上精妙的文字,這些讀者對小說的基本期待在如今大多數的小說中比梅裏雪山上的氧氣還要稀薄,而在《穗子物語》裏,這些卻濃稠得恨不得加以稀釋。寫穗子同幾個女孩去偷拔竹筍,“竹葉響起來,竹林跟着哆嗦了好一陣,筍子纔給拔起來”;寫小顧豔嫁到藝術傢協會大院,“臉蛋兒也是粉紅的,這在一群餓得發緑的藝術傢看,她簡直就是從魯本斯畫裏走下來的”。這樣的好文字在書中比比皆是。值得慶幸的是這種駕馭文字構築情節的能力沒有成為嚴歌苓寫作的羈絆,她把這功力運用得體,既不吝惜也沒怎麽泛濫,於是作品便具有了非凡的感染力。
《穗子物語》可視為作傢胸有成竹的一次旁觀,並不覺得她在故事中遊弋,作品反而立體又冷靜。作為作傢,嚴歌苓依舊值得期待。
Early life
Yan was born in Shanghai, China in 1959. She is the second child of Yan Dunxun and Jia Lin. She has an elder brother Yan Geping (嚴歌平). Her father is an alumnus of the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of Tongji University.
Yan began performing as a dancer at age 12. She served in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in Tibet and later as a journalist in the Sino-Vietnamese War, achieving a rank equivalent to lieutenant colonel.
Career
Works
Her first novel was published in 1985. She is the author of such novels as The Banquet Bug (published as The Uninvited in the UK) and The Lost Daughter of Happiness, as well as a story collection entitled White Snake and Other Stories. Several of Yan's works have been adapted for film, including Xiu Xiu: The Sent-Down Girl, which was directed by Joan Chen, and Siao Yu, directed by Sylvia Chang and screenplay co-written by Ang Lee. Zhang Yimou, the Chinese director of To Live and Raise the Red Lantern adapted her novella 13 Flowers of Nanjing to the screen as The Flowers of War, and his movie Coming Home was based on Yan's novel The Criminal Lu Yanshi. She has worked on other scripts including a biography of Mei Lanfang, the Peking opera star, for Chinese director Chen Kaige.
Novels in English
- The Banquet Bug (written in English, published as The Uninvited in the UK)
- The Lost Daughter of Happiness (tr. Cathy Silber, Chinese title Fusang 《扶桑》)
- The Flowers of War (tr. Nicky Harman, Chinese title Jinling shisan chai 《金陵十三釵》)
- Little Aunt Crane (tr. Esther Tyldesley, Chinese title Xiaoyi Duohe 《小姨多鶴》)
- The Criminal Lu Yanshi (adapted into a movie, titled Coming Home)《陸犯焉識》
Novels in Chinese
Short stories in English
- The Landlady (tr. Lawrence A. Walker)
- Disappointing Returns (tr. David Haysom)
- White Snake and Other Stories (tr. Lawrence A. Walker)
Title
She is a member of the Hollywood Writer's Guild of America, the Writer's Association of China, and the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Education background
Yan holds a bachelor's degree in literature from Wuhan University, and a Master's in Fine Arts in Fiction Writing from Columbia College Chicago.
Personal life
Yan's ex-husband is Li Kewei; they divorced in the 1990s. In 1992, Yan married her second husband Lawrence Walker in San Bruno, California. Walker is a diplomat. They have no biological children together, but have adopted a Chinese girl, Yanyan.
References
- ^ Date information sourced from Library of Congress Authorities data, via corresponding WorldCat Identities linked authority file (LAF).
- ^ Hille, Kathrin (January 19, 2012). "Novelist threatens Apple with US lawsuit". Retrieved February 20, 2018.
- ^ "Peony Literary Agency".
- ^ 嚴歌苓: 翻手蒼涼 覆手繁華 Retrieved 2017-01-14
- ^ “傢”係列之嚴歌苓 Retrieved 2017-01-14
- ^ https://blogs.wsj.com/chinarealtime/2014/07/07/writing-china-yan-geling-the-criminal-lu-yanshi/
-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06/dec/09/featuresreviews.guardianreview13
- ^https://www.nytimes.com/books/01/05/13/bib/010513.rv122843.html
- ^ https://www.independent.co.uk/arts-entertainment/books/reviews/nanjing-requiem-by-ha-jinthe-flowers-of-war-by-geling-yan-trans-nicky-harman-6291808.html
- ^ https://www.amazon.co.uk/Little-Aunt-Crane-Geling-Yan/dp/1846555906
- ^ https://www.nytimes.com/2017/12/14/movies/youth-review.html
- ^ http://granta.com/the-landlady/
- ^ https://paper-republic.org/pubs/read/disappointing-returns/
- ^ http://store.auntlute.com/White-Snake-p228.html
- ^ 嚴歌苓:做一個在美國暢銷的中國作傢 Retrieved 2017-01-14
External links
- Geling Yan's website
- Geling Yan at Peony Literary Agency
- Geling Yan profile at Paper Republic
- Geling Yan on IMDb
- Book Browse Biography
- Works by or about Geling Yan in libraries (WorldCat catalog)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121031733/http://www.redroom.com/author/geling-yan
- Yan Geling Video produced by Makers: Women Who Make America
- Geling Yan on BBC Radio 4 Woman's Hour, 19 November 2015 (07:18 to 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