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杜甫 Du Fu  唐代   (712~770)
詠懷古跡之五 Thoughts of Old Time V
登高 A Long Climb
客至 A Hearty Welcome to Vice-prefect Cui
春望 A Spring View
八陣圖 The Eight-sided Fortress
月夜 On a Moonlight Night
兵車行 A Song of War-chariots
詠懷古跡之二 Poetic Thoughts on Ancient Sites II
秋興八首 Autumn 8
傷春五首 Spring and 5
述古三首 Above the ancient 3
遣興五首 Qian xing 5
蜀相 The Temple of the Premier of Shu
望嶽(岱宗) A VIEW OF TAISHAN
望嶽(西嶽) Wang Yue Huashan Mountain
望嶽(南嶽) Wang Yue another anme for the Heng Mountain
登樓 From an Upper Story
登嶽陽樓 On the Gate-tower at Youzhou
詠懷 sing of one's feelings
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A SONG OF A PAINTING TO GENERAL CAO
江南逢李龜年 On Meeting Li Guinian Down the River
月夜憶捨弟 Remembering my Brothers on a Moonlight Night
贈衛八處士 TO MY RETIRED FRIEND WEI
佳人 ALONE IN HER BEAUTY
多首一頁
五絶仄起首句不押韻 Poem of four lines having five characters to each line narrow At first Goubu rhyme
八阵图
八阵图
八阵图
八阵图
八阵图
八阵图
八阵图
八阵图
八阵图
八阵图
八阵图
八阵图
八阵图
八阵图
八陣圖
The Eight-sided Fortress

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譯者: Witter Bynner

【白話文】 三國鼎立,孔明功勳最為卓著,他創製八卦陣,更是名揚千古。
任憑江流衝擊,石頭卻依然如故,千年遺恨,在於劉備失策想吞吳。

【注釋】 1、八陣圖:由八種陣勢組成圖形,用來操練軍隊或作戰。
2、三分國:指三國時魏、蜀、吳三國。
3、石不轉:指漲水時,八陣圖石塊仍然不動。
4、失吞吳:是吞吳失策意思。

【賞析】   這是一首詠懷詩。作者贊頌了諸葛亮豐功偉績,尤其稱頌他在軍事上才能和建樹。三、四句,對劉備吞吳失師,葬送了諸葛亮聯吳抗曹統一中國宏圖大業,表示惋惜。末句照應開頭,三句照應二句;在內容上,既是懷古,又是抒懷,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絶句中別樹一格。
  
  [鑒賞]
  這是作者初到夔州時作一首詠懷諸葛亮詩,寫於大歷元年(766)。“八陣圖”,指由天、地、風、雲、竜、虎、鳥、蛇八種陣勢所組成軍事操練和作戰陣圖,是諸葛亮一項創造,反映了他卓越軍事才能。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這兩句贊頌諸葛亮豐功偉績。第一句是從總方面寫,說諸葛亮在確立魏蜀吳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勢過程中,功績最為卓絶。三國並存局面形成,固然有許多因素,而諸葛亮輔助劉備從無到有地創建蜀國基業,應該說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這一高度概括贊語,客觀地反映了三國時代歷史真實。第二句是從具體方面來寫,說諸葛亮創製八陣圖使他聲名更加卓著。對這一點古人曾屢加稱頌,如成都武侯祠中碑刻就寫道:“一統經綸志未酬,布陣有圖誠妙略。”“江上陣圖猶布列,蜀中相業有輝光。”而杜甫這句詩則是更集中、更凝煉地贊頌了諸葛亮軍事業績。
  
    頭兩句詩在寫法上用是對仗句,“三分國”對“八陣圖”,以全局性業績對軍事上貢獻,顯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在結構上,前句劈頭提起,開門見山;後句點出詩題,進一步贊頌功績,同時又為下面憑吊遺跡作了鋪墊。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這兩句就“八陣圖”遺址抒發感慨。“八陣圖”遺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宮前平沙上。據《荊州圖副》和劉禹錫《嘉話錄》記載,這裏八陣圖聚細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圍,縱橫棋布,排列為六十四堆,始終保持原來樣子不變,即使被夏天大水衝擊淹沒,等到鼕季水落平川,萬物都失故態,唯獨八陣圖石堆卻依然如舊,六百年來巋然不動。前一句極精煉地寫出了遺跡這一富有神奇色彩特徵。“石不轉”,化用了《詩經·邶風·柏舟》中詩句“我心匪石,不可轉也”。在作者看來,這種神奇色彩和諸葛亮精神心志有內在聯繫:他對蜀漢政權和統一大業忠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動搖。同時,這散而復聚、長年不變八陣圖石堆存在,似乎又是諸葛亮對自己賫志以歿表示惋惜、遺憾象徵,所以杜甫緊接着寫最後一句是“遺恨失吞吳”,說劉備吞吳失計,破壞了諸葛亮聯吳抗曹根本策略,以致統一大業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遺恨。
  
    當然,這首詩與其說是在寫諸葛亮“遺恨”,無寧說是杜甫在為諸葛亮惋惜,並在這種惋惜之中滲透了杜甫“傷己垂暮無成”(黃生語)抑鬱情懷。
  
    這首懷古絶句,具有融議論入詩特點。但這種議論並不空洞抽象,而是語言生動形象,抒情色彩濃郁。詩人把懷古和述懷融為一體,渾然不分,給人一種此恨綿綿、餘意不盡感覺。
  
    (吳小林)



【北美枫文集】唐詩300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