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首一頁 |
【白話文】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後,夕陽西墜我關閉柴扉。
春草明年再緑的時候,遊子呵你能不能回歸?
【注釋】 1、柴扉:柴門。
2、王孫:貴族的子孫,這裏指送別的友人。
【賞析】 (一)
這首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依依不捨,卻更進一層寫冀望別後重聚。這是超出一般送別詩的所在。開頭隱去送別情景,以"送罷"落筆,繼而寫別後回傢寂寞之情更濃更稠,為望其再來的題意作了鋪墊,於是想到春草再緑自有定期,離人回歸卻難一定。惜別之情,自在話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別運,高人一籌。
(二)
詩題一作「送別」,一作「送友」。作為一首送別詩,本詩最顯著的特點在於並非就「送別」二字大作文章,而是着墨於送別以後的動作和思緒。
首句很精練,一個「罷」字將送別的種種情形統統略去,如此便可騰出筆墨來寫別後的行為和思緒。二句似乎是說現在友人已經離去,詩人的心境大概也能隨着這柴門的關閉而逐漸平靜下來吧。而後兩句以一年一度緑的青草作比,說無知的青草尚有信用,年年均有轉緑之時,難道友人你就能一去不返嗎?這兩句是詩人在友人離去以後的思忖之辭,表面上看似有對友人的預警意義,而其實卻是亟盼友人盡早歸返,兩人可重續友誼。
末句中的「王孫」指被送的友人,典出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乍看王維似有抄襲之嫌。其實《招隱士》中那句的詩意是感嘆遊子不歸,但見滿目荒草叢生,愈顯其凄涼氣氛;但王維之作卻是以草緑反襯,問遊子於草長鶯飛之時能否歸來,兩者雖同有王孫及草的意象,但運用的角度卻大相徑庭,絶不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