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王维 Wang Wei  唐代   (701~761)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On the Mountain Holiday Thinking of my Brothers in Shandong
終南山 Mount Zhongnan
送友 Seeing Off a Friend
竹裏館 Lodge Among the Bamboos
鹿柴 Deer-park Hermitage
鳥鳴澗 Bird Stream
送別 AT PARTING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TO QIWU QIAN BOUND HOME AFTER FAILING IN AN EXAMINATION
青溪 A GREEN STREAM
渭川田傢 A FARM-HOUSE ON THE WEI RIVER
西施詠 THE BEAUTIFUL XI SHI
洛陽女兒行 A Song of a Girl from Loyang
老將行 Song of an Old General
桃源行 A Song of Peach-blossom River
輞川閑居贈裴秀纔迪 A Message from my Lodge at Wangchuan to Pei Di
山居秋暝 An Autumn Evening in the Mountains
歸嵩山作 Bound Home to Mount Song
酬張少府 Answering Vice-prefect Zhang
過香積寺 Toward the Temple of Heaped Fragrance
送梓州李使君 A Message to Commissioner Li at Zizhou
漢江臨眺 A View of the Han River
終南別業 My Retreat at Mount Zhongnan
和賈至捨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An Early Audience at the Palace of Light Harmonizing Secretary Jia Zhi Poem
奉和聖製從蓬萊嚮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製 Looking Down in a Spring-rain on the Course from Fairy-mountain Palace to the Pavilion of Increase Harmonizing the Emperor's Poem
多首一頁
五律仄起首句押韻 An eight-line poem with five characters to a line and a strict tonal pattern and rhyme scheme narrow At first sentence rhyme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终南山
終南山
Mount Zhongnan

王维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衆壑珠。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譯者: Witter Bynner

【白話文】 巍巍的太乙山高接天都星,
山連着山一直蜿蜓到海邊。
白雲繚繞回望中合成一片,
青靄迷茫進入山中都不見。
主峰把終南東西隔開,
各山間山𠔌迥異陰晴多變。
想在山中找個人傢去投宿,
隔水詢問那樵夫可否方便?
(劉建勳)

【注釋】 1、太乙:即"太一",終南山主峰,也是終南山別名。

【賞析】   詩旨在詠嘆終南山的宏偉壯大。首聯寫遠景,以藝術的誇張,極言山之高遠。頷聯寫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見,鋪敘雲氣變幻,移步變形,極富含孕。頸聯進一步寫山之南北遼闊和千岩萬壑的千形萬態。末聯寫為了入山窮勝,想投宿山中人傢。"隔水"二字點出了作者"遠望"的位置。
  全詩寫景、寫人、寫物,動如脫兔,靜若淑女,有聲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畫。
  
  [鑒賞]
  藝術創作,貴在以個別顯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劉勰所謂“以少總多”,古代畫論傢所謂“意餘於象”,都是這個意思.。作為詩人兼畫傢的王維,很懂得此中奧秘,因而能用衹有四十個字的一首五言律詩,為偌大一座終南山傳神寫照。
  
    首聯“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先用誇張手法勾畫了終南山的總輪廓。這個總輪廓,衹能得之於遙眺,而不能得之於逼視。所以,這一聯顯然是寫遠景。
  
    “太乙”是終南山的別稱。終南雖高,去天甚遙,說它“近天都”,當然是藝術誇張。但這是寫遠景,從平地遙望終南,其頂峰的確與天連接,因而說它“近天都”,正是以誇張寫真實。“連山接海隅”也是這樣。終南山西起甘肅天水,東止河南陝縣,遠遠未到海隅。說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實,說它“與他山連接不斷,直到海隅”,又何嘗符合事實?然而這是寫遠景,從長安遙望終南,西邊望不到頭,東邊望不到尾。用“連山接海隅”寫終南遠景,雖誇張而愈見真實。
  
    次聯寫近景,“白雲回望合”一句,“回望”既與下句“入看”對偶,則其意為“回頭望”,王維寫的是入終南山而“回望”,望的是剛走過的路。詩人身在終南山中,朝前看,白雲彌漫,看不見路,也看不見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幾步,就可以浮遊於白雲的海洋;然而繼續前進,白雲卻繼續分嚮兩邊,可望而不可即;回頭看,分嚮兩邊的白雲又合攏來,匯成茫茫雲海。這種奇妙的境界,凡有遊山經驗的人都並不陌生,而除了王維,又有誰能夠衹用五個字就表現得如此真切呢?
  
    “青靄入看無”一句,與上句“白雲回望合”是“互文”,它們交錯為用,相互補充。詩人走出茫茫雲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靄,仿佛繼續前進,就可以摸着那青靄了;然而走了進去,卻不但摸不着,而且看不見;回過頭去,那青靄又合攏來,蒙蒙漫漫,可望而不可即。
  
    這一聯詩,寫煙雲變滅,移步換形,極富含孕。即如終南山中千岩萬壑,蒼鬆古柏,怪石清泉,奇花異草,值得觀賞的景物還多,一切都籠罩於茫茫“白雲”、蒙蒙“青靄”之中,看不見,看不真切。唯其如此,纔更令人神往,更急於進一步“入看”。另一方面,已經看見的美景仍然使人留戀,不能不“回望”,“回望”而“白雲”、“青靄”俱“合”,則剛纔呈現於眉睫之前的景物或籠以青紗,或裹以冰綃,由清晰而朦朧,由朦朧而隱沒,更令人回味無窮。這一切,詩人都沒有明說,但他卻在已經勾畫出來的“象”裏為我們留下了馳聘想象的廣阔天地。
  
    第三聯高度概括,尺幅萬裏。首聯寫出了終南山的高和從西到東的遠,這是從山北遙望所見的景象。至於終南從北到南的闊,則是用“分野中峰變”一句來表現。遊山而有“分野中峰變”的認識,則詩人立足“中峰”,縱目四望之狀已依稀可見。終南山東西之綿遠如彼,南北之遼闊如此,衹有立足於“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於眼底;而“陰晴衆壑殊”,就是盡收眼底的全景。所謂“陰晴從壑殊”,當然不是指“東邊日出西邊雨”,而是以陽光的或濃或淡、或有或無來表現千岩萬壑千形萬態。
  
    對於尾聯,歷來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評價。有些人認為它與前三聯不統一、不相稱,從而持否定態度。王夫之辯解說:“‘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則山之遼廓荒遠可知,與上六句初無異緻,且得賓主分明,非獨頭意識懸相描摹也。”(《薑齋詩話》捲二)瀋德潛也說:“或謂末二句與通體不配。今玩其語意,見山遠而人寡也,非尋常寫景可比。”(《唐詩別裁》捲九)
  
    這些意見都不錯,然而“玩其語意”,似乎還可以領會到更多的東西。第一,欲投人處宿”這個句子分明有個省略了的主語“我”,因而有此一句,便見得“我”在遊山,句句有“我”,處處有“我”,以“我”觀物,因景抒情。第二,“欲投人處宿”而要“隔水問樵夫”,則“我”還要留宿山中,明日再遊,而山景之賞心悅目,詩人之避喧好靜,也不難於言外得之。第三,詩人既到“中峰”,則“隔水問樵夫”的“水”實際上是深溝大澗;那麽,他怎麽會發現那個“樵夫”呢?“樵夫”必砍樵,就必然有樹林,有音響。詩人尋聲辨嚮,從“隔水”的樹林裏欣然發現樵夫的情景,不難想見。既有“樵夫”,則知不太遙遠的地方必然有“人處”,因而問何處可以投宿,“樵夫”口答手指、詩人側首遙望的情景,也不難想見。
  
    總起來看,這首詩的主要特點和優點是善於“以不全求全”,從而收到了“以少總多”、“意餘於象”的藝術效果。
  
    (霍鬆林)



【北美枫文集】千傢詩唐詩300首

【資料來源】 126_65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