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白居易 Bai Juyi  唐代   (772~846)
憶江南 recall south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長相思 long lovesickness
琵琶行並序 The Song of a Guitar
長恨歌 A Song of Unending Sorrow
立秋日麯江憶元九 The beginning of autumn (13th solar term) Yi Yuan nine days Qujiang
三月三十日題慈恩寺 Mar Thirty Japanese title Jionji
和武相公感韋令公舊池孔雀 And a sense of Wei Wu xianggongzhuang make public the old pool peafowl
禁中九日對菊花酒憶元九 Ban in The ninth day of the ninth noon, a festival on the lunar calendar right Chrysanthemum drink by the company of prosititutes Yi Yuan 9
浦中夜泊 Pu in the Night
七夕 the seventh evening of the seventh moon(when according to legend the Cowherd and the Weaver Maid meet in Heaven)
惜牡丹花 pity, regret, rue, begrudge peony
夜雪 Night Snow
與薛濤 AND Xue Tao
招東鄰 attract East
直中書省 Directly in the book Province
杜陵叟 Empress Du Marceau
紅綫毯 red cotton blanket
繚綾 Aya wind
賣炭翁 Mai Tanweng
上陽白發人 ascending Yang pai Fat people
????商婦 Salt women
大林寺桃花 Dalin temple on lushan mountain Peach blossom
後宮詞 A Song of the Palace
暮江吟 Mo Jiang Yin
多首一頁
長律 Long law
上阳白发人
上阳白发人
上陽白發人
      ——愍怨曠也。

白居易


  上陽人,紅顔暗老白發新。
  緑衣監使守空門,一閉上陽多少春。
  玄宗末歲初選入,入時十六今六十。
  同時采擇百餘人,零落年深殘此身。
  憶昔吞悲別親族,扶入車中不教哭。
  皆云入內便承恩,臉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見面,已被楊妃遙側目。
  妒令潛配上陽宮,一生遂嚮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長,夜長無寐天不明。
  耿耿殘燈背壁影,蕭蕭暗雨打窗聲。
  春日遲,日遲獨坐天難暮。
  宮鶯百囀愁厭聞,梁雀雙棲老休妒。
  鶯歸燕去長悄然,春往秋來不記年。
  唯嚮深宮望明月,東西四五百回圓
  今日宮中年最老,大傢遙賜尚書號。
  小頭鞋履窄衣裳,青黛點眉眉細長。
  外人不見見應笑,天寶末年時世妝。
  上陽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兩如何。
  君不見昔時呂嚮美人賦,
  又不見今日上陽白發歌。

【注釋】 一作上陽人
【側目】怒視,妒忌貌
【休】停止
【大傢】宮中口語稱皇
【美人賦】自註“天寶末,有密采豔色者,當時號花鳥使,呂嚮獻《美人賦》以諷之”

【賞析】   這是白居易《新樂府》五十首中的第七首,是一首著名的政治諷諭詩。詩的標題下,作者註云:“愍怨曠也。”古時,稱成年無夫之女為怨女,成年而無妻之男為曠夫。這裏“怨曠”並舉,實際寫的衹是怨女,是指被幽禁在宮延中的可憐女子。原詩前另有一小序說:“天寶五載以後,楊貴妃專寵,後宮人無復進幸矣。六宮有美色者,輒置別所,上陽是其一也。貞元中尚存焉。”上陽,指當時東都洛陽的皇帝行宮上陽宮。
  
    詩中沒有一般化地羅列所謂“後宮人”的種種遭遇,而是選取了一個終生被禁錮的宮女做為典型,不寫她的青年和中年,而是寫她的垂暮之年,不寫她的希望,而是寫她的絶望之情。通過這位老宮女一生的悲慘遭遇,極形象而又富有概括力地顯示了所謂“後宮佳麗三千人”的悲慘命運,揭露了封建最高統治者摧殘無辜女性的罪惡行徑。
  
    開頭八句,以簡潔的素描,勾勒了上陽宮的環境和老宮女的身世。上陽宮已沒有往日的豪華,再不見喧赫的車馬,更沒有輕妙的歌舞,詩人看到的是緑衣監使嚴密監守下一閉多少春的宮門,上陽宮死一般的沉寂,簡直象一座監獄,一座活墳墓。詩人以無限憂鬱、哀嘆的調子,彈出了全篇作品的主旋律。上陽女子由年僅十六的妙齡少女變成白發蒼蒼的六十老人,在深宮內院幽禁了四十四年,當時被采擇進宮的同命運的女子,如今都已春華秋草般地被摧折而凋零殆盡了,活在世上的衹剩下她一人了。從“殘此身”的“殘”(餘剩)字中,透露出一種十分悲苦之情。
  
    “憶昔”以下八句,轉入對往事的追憶,重現一個如花似玉的少女,在被脅迫離傢入宮時,那種與親人告別的悲慟場面。據記載,唐天寶末年,朝廷專設所謂“花鳥使”,到民間專為皇帝密采美女。這個上陽女,被掠奪離開親人時,連哭都不準哭。“皆云入內便承恩”,實際上衹是哄騙之詞,結果連君王的面也未得見,就被當時專寵、嫉妒的楊妃,瞞着皇帝把她暗地裏打入冷宮。
  
    “秋夜長”、“春日遲”兩節,以兩個具體場景,極寫上陽女子一生被幽禁的凄怨生活。作者先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寫秋夜:秋風,暗雨,殘燈,空房,長夜不寐,形影相吊。這裏,環境的凄涼、冷落與主人公內心的寂寞、孤苦融合在一起,寫景與抒情巧妙地交織在一起,製造出一種濃郁的悲劇氣氛。接着以情景映襯的手法來寫春日:春光裏,繞梁燕子雙雙飛,宮中黃鶯自在啼,襯托了這個宮女被遺棄,被監禁,不得自由,愁苦寂寞的心情。黃鶯動人的鳴叫,本會引起人們的無限欣喜、高興,可是卻“愁厭聞”;梁燕成雙作對地同飛同棲,會引起一個年輕女子的羨慕、嚮往,甚至嫉妒,可是對於這位老宮女,卻再也惹動不起這種感情。這是十分委婉含蓄而又深刻細緻的心理刻畫。“梁燕雙棲老休妒”的“休妒”二字,有着深沉的內容,在它的後面,分明包含了一個辛酸的過程。“休妒”,不是簡單的不妒,而正說明年年妒,月月妒,直至今天才“休妒”。它包含了上陽宮女由希望到失望以至絶望的悲慘一生。這句話和前面的“宮鶯百囀愁厭聞”,後面的“春往秋來不計年”相對照,正表現了上陽宮女在殘酷折磨下對生活、對愛情、對一切都失去信心和樂趣,心灰意懶,昏昏度日的麻木狀態。她深鎖宮中,既嫌“秋夜長”,又怨“春日遲”:天明盼着天黑,“日遲獨坐天難暮”;天黑又盼着天明,“夜長無寐天不明”。青春在消亡,生命在無聲中泯滅,春去秋來,年復一年,究竟流走多少年月,已經恍惚難記。百無聊賴之中,衹有望月長嘆:“惟嚮宮中望明月,東西四五百回圓”。“惟”字寫出主人公的孤寂;“東西”二字指月亮的東升西落,寫出主人公從月出東方一直望到月落西天,長年纍月,徹夜不眠,在痛苦中熬煎。
  
    出人意料的是,在淋漓盡致地抒發了寂寞苦悶的心情之後,詩中主人公卻以貌似輕鬆的口吻,對自己發出了嘲笑。由於“年最老”,得到了“大傢”(內宮對皇帝的習稱)的恩典,從京都長安發旨到洛陽上陽宮,“遙賜”給“女尚書”的空銜,可是,以垂暮之年,擔着一個所謂“尚書”的虛名,能抵償一個人一生被幽禁的悲哀嗎?這恰恰證明了“皇恩”的極端虛偽。接着,她對自己的妝束進行嘲諷:外面已是“時世寬裝束”了,描眉也變成短而闊了,而她還是“小頭鞋”,“窄衣裳”,“青黛點眉眉細長”,一幅天寶末年的打扮,無怪她要自嘲道:“外人不見見應笑”,其中無疑是飽含着眼淚的。這也許不符合一般生活邏輯,然而卻是生活的真實。同是悲哀,不一定都痛哭流涕;同是憤怒,不一定都橫眉竪目。悲哀時可能笑,快樂時可能哭;有人傾訴苦難,聲淚俱下,痛不欲生;有人卻把痛苦拿來消遣,憤世嫉俗。這裏以貌似輕鬆的自我解嘲的口吻,表現主人公沉痛的感情,把她悲痛到無以復加的接近變態的心理刻畫盡致。
  
    詩的尾聲部分,用感嘆的情調和調諭的語詞,寫出詩人的一片惻隱胸懷和“救濟人病,裨補時闕”的社會理想,顯示出詩人“惟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的良苦用心。
  
    這首詩,語言通俗淺易,具有民歌的風調。它采用“三三七”的句式,和“頂針”等句法,音韻轉換靈活,長短句式錯落有緻。詩中熔敘事、抒情、寫景、議論於一爐,描述生動形象,很有感染力,在唐代以宮女為題材的詩歌中,堪稱少有的佳作。
  
    (褚斌傑 王振漢)



【北美枫文集】月亮
貢獻者: 晓松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