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张九龄 Zhang Jiuling  唐代   (678~740)
感遇十二首(其一) THOUGHTS II: ORCHID AND ORANGE
感遇十二首(其四) THOUGHTS I
感遇之三 THOUGHTS III
感遇十二首(其七) THOUGHTS VII: ORCHID AND ORANGE
望月怀远 Looking at the Moon and Thinking of One Far Away
折杨柳 break poplar and willow
和崔黄门寓直夜听蝉之作
和姚令公从幸温汤喜雪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Establish spring Early morning on snow
三月三日申王园亭宴集 Mar three days Shen Wang Yuanting Feast
三月三日登龙止 Mar three days Tang Lung only
和王司马折梅寄京昌昆弟 And Wang Minister of war in ancient china Plum Send Jingchang brothers
晚男登王六东阁 Late M Teng Wang 6 East Court
苏侍郎紫盔庭各赋一物得芍药 revive, resurrect Assistant minister Purple helmet court was one thing the Fu peony
和黄门卢侍御咏竹 And the yellow door Lushi Yu Yong Zhu
和韦尚书答粹州兄南亭宴集 And Wei Shang shu A brother of the South Pavilion pure state banquets
答陈洽运巴竹蠢 A Yun Chen contact Palestinian bamboo stupid
池注阳韦明府
在洪烬答亲毋学上 Not in Hong embers A study on the pro-
酬王六驿后书怀见示 Wang paid after six relay Form was See show
测王六寒朝贝话
林亭咏 Ting-Yong
奉和圣制烛龙斋祭 Feng and Zhai Ji Sheng Long candle system
奉和圣制喜雨
多首一页
五言律诗 Wuyan lushi,a poem of eight lines
望月怀远
望月怀远
Looking at the Moon and Thinking of One Far Away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者: Witter Bynner

【白话文】 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
和我一同仰望的,有远在天涯的伊。
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长夜之难挨;
孤身彻夜不成眠,辗转反侧起相思。
灭烛欣赏明月呵,清光淡淡泻满地;
起身披衣去闲散,忽觉露珠侵人肌。
月光虽美难采撷,送它给远方亲人;
不如还家睡觉,或可梦见相会佳期。

【注释】 1.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此句写处身异地的亲人在同样的时间里怀着同样的情怀共看明月。
2.情人:亲人。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竟夕:一整夜。
3.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4.末两句说:月光虽可爱,却不能抓一把送给远方的亲人,只好回屋睡觉,希望得个好梦。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赏析】   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这是月夜怀人之作,情深意永,细腻入微。起句高华浑融,历来被人传诵。望月念远,相思难眠,梦中相逢,都是人世间常有的情景,诗人委委道来,亲切感人。《增定评注唐诗正声》引郭云:"清浑不著,又不佻薄,较杜审言《望月》更有余味"。"《唐诗刊选脉会通评林》云:"通篇全以骨力胜,即'灭烛'、'光满'四字,正是月之神。用一'怜'字,便含下结意,可思不可言。"
  
  [鉴赏]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鸟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说是“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这两句采用流水对,自然流畅,具有古诗气韵。
  
    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怪谁呢?是屋里烛光太耀眼吗?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里的“滋”字不仅是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相思不眠之际,有什么可以相赠呢?一无所有,只有满手的月光。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沈熙乾)



【北美枫文集】唐诗300首月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