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温庭筠 Wen Tingyun  唐代   (812~866)
菩薩蠻 Song Form
南歌子 Southern Poems
送人東遊 To a Friend Bound East
利州南渡 Near the Lizhou Ferry
蘇武廟 The Temple of Su Wu
瑤瑟怨 She Sighs on Her Jade Lute
雞鳴埭麯 Tai Ji Ming Qu
織錦詞
夜宴謠 Ballad Banquet
蓮浦謠
郭處士擊甌歌 (surname) Department disabilities Blow ou cantus
遐水謠 Ya Knot
曉仙謠
錦城麯 brocade City song
生禖屏風歌
嘲春風 ridicule vernal breezes
舞衣麯 Costumes Qu
張靜婉採蓮歌 Zhang Jingwan Lotus cantus
湘宮人歌
黃曇子歌
觱篥歌(李相妓人吹) Fever horn Lee Sang Song Prostitute who blow
照影麯
拂舞詞(一作公無渡河) Brush dance One word for No public cross the river
雉場歌 Pheasant Field Song
多首一頁
七言律詩 Qiyan lushi,a poem of eight lines
苏武庙
苏武庙
蘇武廟
The Temple of Su Wu

温庭筠


  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
  雲邊雁斷鬍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
  回日樓臺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
  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嚮秋波哭逝川。


    譯者: Witter Bynner

【白話文】 蘇武初遇漢使,悲喜交集感慨萬端;而今古廟高樹,肅穆莊嚴久遠渺然。
羈留北海音書斷絶,頭頂鬍天明月;荒隴牧羊回來,茫茫草原已升暮煙。
回朝進謁樓臺依舊,甲帳卻無蹤影;奉命出使加冠佩劍,正是瀟灑壯年。
封侯受爵緬懷茂陵,君臣已不相見;空對秋水哭吊先皇,哀嘆逝去華年。

【注釋】 1、雲邊句:漢要求蘇武回國,匈奴詭言武已死。後漢使至,常惠教漢使嚮單於說:漢帝射雁,於雁足得蘇武書,言其在某澤中,匈奴才承認蘇武尚在。雁斷:指蘇武去國久。鬍天:指匈奴。
2、隴上句:指蘇武回國後,羊仍回原處。隴:通"壟",高地。
3、冠:古男子二十歲加冠典。
4、茂陵:意謂蘇武回國時,武帝既死,也得不到他封侯之賞。

【賞析】   這一首憑吊古人的詩。詩頌揚了富有民族氣節、忠貞不屈、心嚮故國的蘇武。晚唐國勢衰頽,民族矛盾尖銳;表彰民族氣節,歌頌忠貞不屈,心嚮祖國的時代的需要。溫庭筠這首詩正是塑造了一位堅持民族氣節的英雄形象。頸聯的對仗頗為工巧,且用"逆輓法",先說"回日"再說"去時",靈活而不呆板,生動而不拘泥。
  
  蘇武是歷史上著名的堅持民族氣節的英雄人物。武帝天漢元年(前100)他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多次逼降,他堅貞不屈。後被流放到北海牧羊,直至昭帝始元六年(前81),纔返回漢朝,前後長達十九年。這首詩就是作者瞻仰蘇武廟後追思憑吊之作。
  
    首聯兩句分點“蘇武”與“廟”。漢昭帝時,匈奴與漢和親。漢使到匈奴後,得知蘇武尚在,乃詐稱漢朝皇帝射雁上林苑,得蘇武係在雁足上的帛書,知武在某澤中,匈奴方纔承認,並遣武回國。首句是想象蘇武初次會見漢使時的情景。蘇武在異域渡過漫長歲月,歷盡艱辛,驟然見到來自漢朝的使者,表現出極為強烈、激動、復雜的感情。這裏有辛酸的追憶,有意外的驚愕,悲喜交加,感慨無窮,種種情緒,一時奔集,難以言狀,難以禁受。詩人以“魂銷”二字概括,筆墨精煉,真切傳神。第二句由人到廟,由古及今,描繪眼前蘇武廟景物。“古祠高樹”,寫出蘇武廟蒼古肅穆,渲染出濃郁的歷史氣氛,透露出詩人崇敬追思之情。李白《蜀道難》:“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茫然即渺然久遠之意。古祠高樹兩茫然,是說祠和樹都年代杳遠。這就為三、四兩句轉入對蘇武當年生活的追思緬想創造了條件。
  
    “雲邊雁斷鬍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這是兩幅圖畫。上一幅是望雁思歸圖。在寂靜的夜晚,天空中高懸着一輪帶有異域情調的明月。望着大雁從遙遠的北方飛來,又嚮南方飛去,一直到它的身影逐漸消失在南天的雲彩中。這幅圖畫,形象地表現了蘇武在音訊隔絶的漫長歲月中對故國的深長思念和欲歸不得的深刻痛苦。下一幅是荒塞歸牧圖。在昏暗的傍晚,放眼遠望,衹見籠罩在一片荒煙中的連天塞草,和丘隴上歸來的羊群。這幅圖畫,形象地展示了蘇武牧羊絶塞的單調、孤寂生活,概括了幽禁匈奴十九年的日日夜夜,環境、經歷、心情相互交觸,渾然一體。
  
    頸聯遙承首句,寫蘇武“回日”所見所感。《漢武故事》載: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錯雜天下珍寶為甲帳,其次為乙帳。甲以居神,乙以自居”。上句說蘇武十九年後歸國時,往日的樓臺殿閣雖然依舊,但武帝早已逝去,當日的“甲帳”也不復存在,流露出一種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感慨,隱含着對武帝的追思。史載蘇武“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盡白”。李陵《答蘇武書》中也有“丁年(壯年)奉使,皓首而歸”之句。下句說回想當年戴冠佩劍,奉命出使的時候,蘇武還正當壯盛之年。“甲帳”、“丁年”巧對,嚮為詩評傢所稱。此聯先說“回日”,後述“去時”,詩評傢稱之為“逆輓法”,認為可以“化板滯為跳脫”(瀋德潛《唐詩別裁》)。其實,由“回日”憶及“去時”,以“去時”反襯“回日”,更增感慨。一個歷盡艱苦、頭白歸來的愛國志士,目睹物在人亡的情景,想到當年出使的情況,能不感慨欷歔嗎?
  
    “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嚮秋波哭逝川。”末聯集中抒寫蘇武歸國後對武帝的追悼。漢宣帝賜蘇武爵關內侯,食邑三百戶。武帝已經長眠茂陵,再也見不到完節歸來的蘇武封侯受爵了,蘇武衹能空自面對秋天的流水哭吊已經逝去的先皇。史載李陵勸降時,蘇武曾說:“武父子之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兄弟親近,常願肝腦塗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樂之。”回國後,昭帝“詔武奉一大牢謁武帝園廟”。這種故君之思,是融忠君與愛國為一體的感情。最後一筆,把一個帶着歷史局限的愛國志士的形象,更真實感人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晚唐國勢衰頽,民族矛盾尖銳。表彰民族氣節,歌頌忠貞不屈,心嚮故國,是時代的需要。杜牧《河湟》詩云:“牧羊驅馬雖戎服,白發丹心盡漢臣。”溫庭筠這首詩,正塑造了一位“白發丹心”的漢臣形象。
  
    (劉學鍇)



【北美枫文集】唐詩300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