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许浑 Xu Hun  唐代   (?~858)
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Inscribed in the Inn at Tong Gate on an Autumn Trip to the Capital
早秋 Early Autumn
陪王尚書泛舟蓮池 To accompany the king Shang shu Go boating Lotus
贈裴處士 Pei gifts Department disabilities
對雪 Of snow
王居士 amir a layman Buddhist
洛東蘭若夜歸(一作自溪東蘭若夜歸) Nakdong Temple Of late One for self River East Temple Of late
送段覺歸杜麯閑居
寄天鄉寺仲儀上人富春孫處士 Send heaven Temple Zhongyi Buddhist monk Fuchun Sun Department disabilities
寄契盈上人
晨起二首(後首一題作山齋秋晚) Early morning after the first two questions for a fast Qiu Wan Shan
曉發鄞江北渡寄崔韓二先輩(一作曉發鄞江寄崔壽韓) Fat Yin Xiao North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Send Choi Han II transition Antecedent 1 for aldo yinjiang Send Cui Ting Han
盈上人 full Buddhist monk
廣陵道中 Guangling Road
宿開元寺樓(一作宿開元寺西樓聞歌感賦) lodge for the night Kai yuan temple Floor for residential Kai yuan temple West tower Wengeganfu
洞靈觀鼕青 Spirit View dong ilex
送友人自荊襄歸江東(友人新喪偶) lose one's wife
送同年崔先輩 accompany Class (surname) antecedent
山雞 a pheasant
孤雁 Lone Wild Goose
寓懷 Apartments Huai
洛中遊眺貽同志 (surname) Middle reaches (of a river) Tiao Yi compeer
夏日戲題郭別駕東堂
長安旅夜 Chang'an Night Journey
多首一頁
古詩 ancient style poetry
汴河亭

许浑


  廣陵花盛帝東遊,先劈昆侖一派流。
  百二禁兵辭象闕,三千宮女下竜舟。
  凝雲鼓震星辰動,拂浪旗開日月浮。
  四海義師歸有道,迷樓還似景陽樓。

【賞析】   隋煬帝楊廣為了東遊廣陵(揚州),不惜傾全國民力財力開鑿一條運河,即今通濟渠。其東段叫汴河,汴河之濱築有行宮,即“汴河亭”。這首《汴河亭》詩,當是作者在南遊中經過汴河時寫的。詩寫得筆力勁健,氣勢雄壯,語言華美,意境闊大,且感慨深沉,譏諷無情。詩人對隋煬帝這個歷史亡靈的鞭撻,實際上是針對晚唐政治腐敗,統治者生活奢靡的現實而發的。
  
    這首詩在藝術表現上有三個特點:
  
    一是在寫景敘事上的“示觀”描寫。所謂“示觀”,就是通過藝術想象把未曾見過的事物描繪得栩栩如生,如臨其境。許渾經過二百年前修築的煬帝的行宮汴河亭時不由得感慨萬千,浮想聯翩,煬帝當年那種窮奢極欲的情景仿佛呈現在眼前。這就是詩的前三聯所描寫的內容:煬帝為了東遊廣陵賞花玩樂,將那從昆侖山流下來的黃河水分引鑿渠,修了一條運河;運河一修成,“百二禁兵”即皇帝衛兵就跟着皇帝辭別了宮庭,“三千宮女”也伴隨着皇帝下到竜舟;一路上鼓聲震天,旌旗如林,浩浩蕩蕩,奔赴廣陵。這一切,詩人都衹是“想見”而並未親見,但卻寫得這般情景生動,使讀者猶如親見,這就是作者進行的“示觀”描寫及其産生的藝術效果。
  
    二是詩的意境的動態描繪。詩中“劈昆侖”、“下竜舟”、“星辰動”、“日月浮”等句中的“劈”“下”“動”“浮”,以及“遊”、“震”、“拂”、“開”等字,都是動詞,因而就賦予全詩意境以活動的體態,形成了駿馬走坂之勢,給人以形象飛動之感。特別引人註意的是,詩人在進行這種動態描寫時,能夠在史實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虛構和誇張。象頸聯“凝雲鼓震星辰動,拂浪旗開日月浮”兩句,其中的“鼓震”、“旗開”當是歷史事實,但是鼓聲能上入雲霄,把行雲擋住並使星辰搖動;旗幟能“拂浪”,在旌旗閃動時又能使人看到波浪中日月的浮影;這卻分明是詩人的創造性想象,是虛構和誇張。詩的首聯、頷聯本來已經寫得很活脫,很有氣魄,再加上這樣一個頸聯,就更顯得造形生動,氣象雄豪,簡直是把楊廣東遊的那種赫赫聲勢、巍巍壯觀的豪華盛況活靈活現地展現在人們眼前。這兩句詩實是全篇的“警策”。
  
    三是“卒章顯其志”。白居易曾說他的“新樂府”是“卒章顯其志”。許渾這首詩也巧妙地運用了這種寫法,詩的前三聯基本上是冷靜地客觀地寫景敘事,單看這三聯幾乎看不出作者的傾嚮所在。衹是到了最後一聯,“四海義師歸有道,迷樓還似景陽樓”,纔忽然筆鋒一轉,把對事件的評判,寫詩的旨意,一下子襢露了出來。詩人“顯志”的方式也很別緻。他筆下的末聯不是前三聯所創造的形象的自然延伸,也不是對煬帝東遊景象的直接批判,而是另起爐竈,凌空一躍,一下子躍到“義師”、“迷樓”上去了,對煬帝遊蕩荒淫所招致的亡國後果作了嚴肅的評論和無情的嘲諷。但又不是直言指斥,而是把煬帝為了淫樂而修的“迷樓”與南朝陳後主的“景陽樓”相比,把人們的視綫和思緒又回到眼前的汴河亭,解景生情,發人深思,無限感慨都在意象之外,這樣的結尾是很有韻味的。
  
    (賈文昭)

【資料來源】 534_8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