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马戴 Ma Dai  唐代  
灞上秋居 An Autumn Cottage at Bashang
楚江懷古 Thoughts of Old Time on the Chu River
橫吹麯辭·出塞 The music diction 古
相和歌辭·關山麯 In proper proportion songs Fortress and mountains bend
相和歌辭·雀臺怨 In proper proportion songs Bird _set_s complain
校獵麯 School hunting song
蠻傢
春思 Spring Thinking
送從叔赴南海幕
江行留別 River Bank give souvenir on parting
將別寄友人 Will do lodge at friend
客行 Off line
過野叟居
答光州王使君 answer Gwangju amir honorific fitle of civil governor of a province in ancient China
下第再過崔邵池陽居 Fail in an exam In a few Cui Shao Chi Yang Home
夕次淮口
落日悵望 the _set_ting of the sun to long pensively or wistfully
早發故山作 Premature Reason mountain work
下第別郜扶(一作大,一作秩)
寄終南真空禪師 Send zhongnanzhen Vacuum honorific title for a Buddhist monk
長安寓居寄贈賈島(一作長安贈賈島) Chang'an Live lodge at Present jia dao 1 for Chang'an present Jia Dao
秋郊夕望
贈越客
送顧非熊下第歸江南 accompany Gu feixiong Fail in an exam return south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多首一頁
五言律詩 Wuyan lushi,a poem of eight lines
灞上秋居
灞上秋居
An Autumn Cottage at Bashang

马戴


  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
  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譯者: Witter Bynner

【白話文】 灞原上的秋風細雨初定,
傍晚看見雁群南去不停。
面對他鄉樹木落葉紛紛,
寒夜的孤燈獨照我一人。
空園裏白露頻頻地下滴,
單門獨戶衹與野僧為鄰。
寄臥荒涼郊居為時已久,
何時才能為國致力獻身?

【注釋】 1、郊扉:猶郊居。
2、致此身:意即以此身為國君盡力。

【賞析】   詩寫客居霸上而感秋來寂寞,情景蕭瑟。首聯寫灞原上空蕭森的秋氣,秋風秋雨已定,雁群頻飛。頷聯寫在他鄉異土見落葉和寒夜獨處的悲凄。頸聯寫秋夜寂靜,臥聽滴露,孤單無依,與僧為鄰,更進一步寫出孤獨的心境。末聯抒發詩人的感慨,表達懷才不遇,進身渺茫的悲憤。寫景樸實無華,寫情真切感人。
  
  此詩純寫閉門寥落之感。整首詩篇好似一幅形象鮮明、藝術精湛的畫捲。我們把它慢慢地打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灞原上空蕭森的秋氣:撩人愁思的秋風秋雨直到傍晚纔停歇下來,在暮靄沉沉的天際,接連不斷的雁群自北嚮南急急飛過。連番的風雨,雁兒們已經耽誤了不少行程,好不容易風停雨歇,得趕在天黑之前找到一個宿處。這裏用一個“頻”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聯想起雁兒們急於投宿的惶急之狀。古人每見雁回,易惹鄉思。下面我們繼續打開畫捲,景象則由寥廓的天際漸漸地轉到地面,轉到詩中的主人。衹見風雨中片片黃葉從樹上飄落下來,而寄居在孤寺中的一個旅客正獨對孤燈,默默地出神。“落葉他鄉樹”這句,很值得玩味。中國有句老話叫做“樹高千丈,葉落歸根”,詩人在他鄉看到落葉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觸。自己羈留異地,何時才能回到故鄉東海(今江蘇連雲港市西南)呢?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滲透在這句詩的字裏行間。“寒燈獨夜人”,一個“寒”字,一個“獨”字,寫盡客中凄涼孤獨的況味。不難想象:一燈如豆,伴着一個孤寂的身影。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氣包圍中,燈光更顯得黯淡無力,而詩人孤獨凄苦的心情也隨之更進了一層。“寒”與“獨”起着相互映襯的作用:由寒燈而顯出夜長難捱,因孤獨而更感到寒氣逼人。
  
    五、六兩句讓畫捲再嚮下推移,它不僅顯示了更大的空間,更細的景物,而且出神入化,展現了詩人的心境。這時夜闌人靜,連秋蟲都已停止了歌唱,衹有露珠滴落在枯葉上的響聲,一滴接着一滴,雖很微弱,卻很清晰。這句“空園白露滴”用的是以“動”烘托“靜”的手法,比寫無聲的靜更能表現環境的寂靜,露滴的聲音不但沒有劃破長夜的寂靜,反而更使人感到靜得可怕。試想,連露滴的聲音都可聽到,還有什麽比這更寂靜的呢?下一句“孤壁野僧鄰”同樣是用烘托的手法。明明要說的是自己孑然一身,孤單無依,卻偏說出還有一個鄰居,而這個鄰居竟是一個絶跡塵世、猶如閑雲野鶴的僧人。與這樣的野僧為鄰,詩人的處境的孤獨就顯得更加突出了。這兩句在寫景的同時進一步寫出了詩人的心境:秋夜孤房連露滴的聲音都可聽到,正說明他思潮起伏,長夜無眠;而所與為鄰的衹有一個野僧,表明他正想到自己已經被拋出世外,不知何日才能結束這種生涯。正是因為這樣,所以詩的最後兩句也就與前面的描寫自然銜接起來,不顯得突兀。
  
    最後兩句直接說出詩人的感慨:“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詩人為了求取官職來到長安,在灞上(又作“霸上”,長安東)已寄居多時,一直沒有找到進身之階,因而這裏率直道出了懷才不遇的苦境和進身希望的渺茫。
  
    這首詩寫景,都是眼前所見,不假浮詞雕飾;寫情,重在真情實感,不作無病呻吟。因此,儘管題材並不新鮮,卻仍有相當強的藝術感染力。
  
    (王鬆)



【北美枫文集】唐詩300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