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李白 Li Bai  唐代   (701~762)
菩薩蠻 Song Form
憶秦娥 Same Name
靜夜思 IN THE QUIET NIGHT
古風 archaism
公無渡河 No public cross the river
蜀道難 Hard Roads in Shu
梁甫吟 Liang Fu Yin
烏夜啼 Wu Yeti
將進酒 Bringing in the Wine
遠別離 apo- leave
行行遊且獵篇 Trekking Youqieliepian
登金陵鳳凰臺 On Climbing in Nanjing to the Terrace of Phoenixes
行路難之一 The Hard Road
夢遊天姥吟留別 Tianmu Mountain Ascended in a Dream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A FAREWELL TO SECRETARY SHUYUN AT THE XIETIAO VILLA IN XUANZHOU
贈汪倫 To Wang Lun
獨坐敬亭山 Alone Looking at the Mountain
早發白帝城 Through the Yangzi Gorges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DOWN ZHONGNAN MOUNTAIN TO THE KIND PILLOW AND BOWL OF HUSI
月下獨酌 Drinking Alone under the Moon
春思 IN SPRING
關山月 THE MOON AT THE FORTIFIED PASS
子夜四時歌:春歌 BALLADS OF FOUR SEASONS: SPRING
子夜四時歌:夏歌 Ballads of Four Seasons: Summer
多首一頁
五言律詩 Wuyan lushi,a poem of eight lines
夜泊牛渚怀古
夜泊牛渚懷古
Thoughts of Old Time from a Night-mooring Under Mount Niu-zhu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餘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挂帆去,楓葉落紛紛。


    譯者: Witter Bynner

【白話文】 秋夜行舟停泊在西江牛渚山,
天空湛藍湛藍沒有一絲遊雲。
我登上小船仰望明朗的秋月,
徒然記起了東晉的謝尚將軍。
我也是一個善於吟唱的高手,
但識賢的謝尚如今難得有聞。
知音難遇明早衹好挂帆遠去,
前景宛若深秋楓葉飄落紛紛。

【注釋】 1、西江:古稱約自南京至今江西一段長江為西江,牛緒也在西江這一段中。
2、謝將軍:東晉謝尚,今河南太康縣人,官鎮西將軍,鎮守牛渚時,秋夜泛舟賞月,適袁宏在運租船中涌已作《詠史》詩,音辭都很好,遂大加贊賞,邀其前來,談到天明。

【賞析】   望月懷古,抒發不遇知音之傷感。首聯開門見山點明“牛渚夜泊”及其夜景;頷聯由望月過渡到懷古。從謝尚聞袁宏“詠史”事件中,領略到對於文學的愛好和對才能的尊重,是與地位高低無關的。頸聯是由懷古回到現實,發出感慨,抒發不遇知音的深沉感喟。末聯宕開寫景,想象明朝挂帆遠去的情景,烘托不遇知音之凄涼寂寞。寫景清新雋永而不粉飾抒情豪爽豁達而不忸怩作態。詩為五律,卻無對偶。有人認為李白才高,放逸不羈,興之所至,隨口諷誦,不顧及對偶。此說自有其理。
  在一個有着許多動人傳說的地方夜泊,很自然地會發出許多的聯想。山水勝地的文化積澱往往比山水的美自身,更為動人。它常常把人帶進一種如夢如幻的境界。這時候,眼前的秀麗景色,便跨越時間的阻隔而進入歷史,今與古,便銜接起來了。牛渚就是這樣一個充滿歷史魅力的地方。它是一個兵傢要地,周瑜曾屯兵於此。東晉的鎮西將軍謝尚,亦曾鎮此。
  謝尚是謝鯤的兒子,鯤是東晉名士,以放縱不羈,善飲酒而名顯一時。謝尚又是謝安的族 ,安是那位圍棋間打敗苻堅數十萬大軍的風流儒雅的宰相。謝氏一族,後來還出了謝靈運、謝惠連、謝。這個傢族中許多成員,都是李白崇拜的對象。在李白的詩裏,多處提到謝尚、謝安、謝靈運、謝。現在,他來到了有過謝尚蹤跡的牛渚,積存於心中的仰慕之情自然便涌上心頭,懷古與嘆今,一時融通在這秋夜的靜靜的江上。
  詩的一開頭,便寫出這江上的寧靜明淨。有牛渚即采石磯的秀麗身影,不是黑夜,是在月色朗照之下,天上一點雲彩也沒有。有月下的靜靜的長江。這是一個暫時除去塵囂的境界。在 這個境界裏,登舟而望月。最容易引發的,當然就是融通古今的情思了。他想起了什麽呢?他想起了謝尚。
  檀道鸞《續晉陽秋》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鎮西謝尚,時鎮牛渚,乘秋佳風月,率爾與左右微服泛江。會虎(袁宏小字虎)在運租船中諷詠,聲既清會,辭文藻拔,非尚所曾聞,遂往聽之,乃遣問訊。答曰:‘乃袁臨汝郎誦詩。即其詠史之作也。’尚佳其率有興致,即遣要迎,談話申旦。自此名譽日茂。”謝尚從貧寒中識拔袁宏這樣一個愛纔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李白。他還有“我非謝尚邀彥伯,異代風流不一時”的詩句,也記這件事。在這秋月下的采石磯前的舟中,他想起了謝尚。但這懷古的一縷情思,旋又為現實中的失望所代替。袁宏有那樣的機遇,為謝尚所識拔,而自己則沒有。“餘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正是這望秋月而思古人所帶來的一聲輕輕的嘆息。自己雖有曠世才華,卻沒有人能夠賞識。謝尚遠矣,古雖有之,於今則無!故憶為“空憶”。這“空憶謝將軍”,實在是含有難以言說的惆悵的。
  詩的結尾是這惆悵情懷的無限延續。“明朝挂帆席,楓葉落紛紛”,明日又是旅途,匆匆過客,有如人生;秋是時間流駛的見證,故自古有悲秋之主題,此紛紛落之楓葉,正是人生匆匆的嘆息。
  李白詩,常常大開大合,直瀉而下,象這樣寓含無盡情思,藴而不露的詩,是很特出的。這或者與牛渚秋夜的那種藴含深厚文化積澱的特定氛圍有關吧!
  
  [鑒賞]
  牛渚,是安徽當塗西北緊靠長江的一座山,北端突入江中,即著名的采石磯。詩題下有原註說:“此地即謝尚聞袁宏詠史處。”據《晉書·文苑傳》記載:袁宏少時孤貧,以運租為業。鎮西將軍謝尚鎮守牛渚,秋夜乘月泛江,聽到袁宏在運租船上諷詠他自己的詠史詩,非常贊賞,於是邀宏過船談論,直到天明。袁宏得到謝尚的贊譽,從此聲名大著。題中所謂“懷古”,就是指這件事。
  
    從南京以西到江西境內的一段長江,古代稱西江。首句開門見山,點明“牛渚夜泊”。次句寫牛渚夜景,大處落墨,展現出一片碧海青天、萬裏無雲的境界。寥廓空明的天宇,和蒼茫浩渺的西江,在夜色中溶為一體,越顯出境界的空闊渺遠,而詩人置身其間時那種悠然神遠的感受也就自然融合在裏面了。
  
    三、四句由牛渚“望月”過渡到“懷古”。謝尚牛渚乘月泛江遇見袁宏月下朗吟這一富於詩意的故事,和詩人眼前所在之地(牛渚西江)、所接之景(青天朗月)的巧合,固然是使詩人由“望月”而“懷古”的主要憑藉,但之所以如此,還由於這種空闊渺遠的境界本身就很容易觸發對於古今的聯想。空間的無垠和時間的永恆之間,在人們的意念活動中往往可以相互引發和轉化,陳子昂登幽州臺,面對北國蒼莽遼闊的大地而涌起“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之感,便是顯例。而今古長存的明月,更常常成為由今溯古的橋梁,“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月下吟》),正可說明這一點。因此,“望”、“憶”之間,雖有很大跳躍,讀來卻感到非常自然合理。“望”字當中就含有詩人由今及古的聯想和沒有明言的意念活動。“空憶”的“空”字,暗逗下文。
  
    如果所謂“懷古”,衹是對幾百年前發生在此地的“謝尚聞袁宏詠史”情事的泛泛追憶,詩意便不免平庸而落套。詩人別有會心,從這樁歷史陳跡中發現了一種令人嚮往追慕的美好關係—貴賤的懸隔,絲毫沒有妨礙心靈的相通;對文學的愛好和對才能的尊重,可以打破身份地位的壁障。而這,正是詩人在當時現實中求之而不可的得。詩人的思緒,由眼前的牛渚秋夜景色聯想到往古,又由往古回到現實,情不自禁地發出“餘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的感慨。儘管自己也象當年的袁宏那樣,富於文學才華,而象謝尚那樣的人物卻不可復遇了。“不可聞”回應“空憶”,寓含着世無知音的深沉感喟。
  
    “明朝挂帆席,楓葉落紛紛。”末聯宕開寫景,想象明朝挂帆離去的情景。在颯颯秋風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將離開江渚;楓葉紛紛飄落,象是無言地送着寂寞離去的行舟。秋色秋聲,進一步烘托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情懷。
  
    詩意明朗而單純,並沒有什麽深刻復雜的內容,但卻具有一種令人神遠的韻味。清代主神韻的王士禛甚至把這首詩和孟浩然的《晚泊潯陽望香爐峰》作為“不着一字,盡得風流”的典型,認為“詩至於此,色相俱空,正如羚羊挂角,無跡可求,畫傢所謂逸品是也。”這說法不免有些玄虛。其實,神韻的形成,離不開具體的文字語言和特定的表現手法,並非無跡可求。象這首詩,寫景的疏朗有緻,不主刻畫,跡近寫意;寫情的含蓄不露,不道破說盡;用語的自然清新,虛涵概括,力避雕琢;以及寓情於景,以景結情的手法等等,都有助於造成一種悠然不盡的神韻。
  
    李白的五律,不以錘煉凝重見長,而以自然明麗為主要特色。本篇“無一句屬對,而調則無一字不律”(王琦註引趙宧光評),行雲流水,純任天然。這本身就構成一種蕭散自然、風流自賞的意趣,適合表現抒情主人公那種飄逸不群的性格。詩的富於情韻,與這一點也不無關係。
  
    (劉學鍇)



【北美枫文集】唐詩300首月亮

【資料來源】 181_41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