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   
歐洲 Europe     國家代碼: eu   
  朝政
欧洲
  歐洲,全稱歐羅巴洲(希臘文:Ευρώπη),字源於希臘神話的“歐羅巴”,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積10,180,000平方千米(3,931,000平方英裏),人口7億12百萬(2008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亞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裏70人,共有48個已獨立國傢,歐洲東以烏拉山脈、烏拉河,東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脈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蘭海、丹麥海峽與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與非洲相望。歐洲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馬羅基角,歐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陸,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歐亞大陸,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歐洲名字的來歷可能是來自希臘神話中的一個叫做歐羅巴的女子,她受到變成公牛的宙斯的引誘。一個更學術性的說法是:這個詞可能來源於閃族語(ereb),表示“日落之地”。
  
  通常,根據政治、經濟、文化或實際考慮,歐洲的邊界綫並不總是一樣的。這就使得人們産生了幾個不同“歐洲”的觀念。
  
  地理
  
  地形
  這張歐洲地理環境的衛星照片很詳細的顯示了山脈、半島、島嶼以及幹旱與寒冷的地區
  
  歐洲的地形樣貌頗為豐富。不列顛群島及愛爾蘭島是平原、丘陵與高地混雜的地形,在西歐法國、荷蘭、比利時部分以平原為主,其中荷蘭有許多低窪地區是填海造陸而成。法國與西班牙、安道爾以比利牛斯山山脈為界,南歐的伊比利半島多丘陵地,各丘陵間則有平原,意大利半島亦以丘陵地為主,穿插許多小面積平原,巴爾幹半島則多山地。阿爾卑斯山山脈橫亙歐洲中部,也就是德國南部、瑞士、捷剋、斯洛伐剋及意大利北部;德國北部則為平原地型。東歐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地形,歐洲的東南界為高加索山脈,其主峰鄂爾布魯士峰海拔5642米,是歐洲最高峰。北歐則多冰河地形,斯堪地納維亞半島及丹麥的沿海有許多冰河切割消溶入海後所造成的峽灣地形,冰島則除了冰河地形以外有很多火山地形。
  水文
  
  歐洲流經數國的大河有萊茵河、多瑙河、易北河、奧德河等。此外主要河流還有法國境內的塞納河、盧瓦爾河、加隆河等、俄國境內的窩瓦河、第聶伯河、烏拉爾河、英國境內的泰晤士河、意大利境內的波河等。
  
  除了河流,歐洲有許多湖泊。其中冰河所遺留下的冰蝕湖使芬蘭被稱為萬湖之國。
  氣候
  
  歐洲緯度是在北緯35度以北,大部分屬溫帶氣候,並嚮北延伸至北極圈,故北歐西部及南部屬溫帶氣候。整個歐洲不存在最熱月平均氣溫高於30攝氏度的酷暑區,亦不存在最冷月平均氣溫低於零下20攝氏度的酷寒區。在西風的吹拂及洋流的調節之下,西歐的氣候鼕無嚴寒,夏無酷暑,宜人居住,多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東歐則屬溫帶大陸性氣候,鼕冷夏熱,但較同緯度的東亞大陸為溫和。南歐緊鄰地中海,夏幹鼕雨,全球具有此類特徵的氣候即被稱為地中海型氣候。北歐及東歐的北冰洋沿岸地區屬於寒帶苔原氣候。
  歷史
  
  英國倫敦西南部的巨石陣
  
  歐洲擁有悠久而輝煌的歷史。早在公元前4000年-前2500年西歐的凱爾特人就出現了巨石文化,現在還留有歐洲巨石建築遺跡。地中海東部的愛琴海被認為是歐洲文明的發祥地。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希臘人的祖先就定居在愛琴海的剋裏特島,它也成為了古希臘文明的發源地,並且逐漸發展出城邦文化。公元前5世紀,伯羅奔尼撒戰爭過後,古希臘本土逐漸走嚮衰落,但是其文化影響力繼續擴大,公元前3世紀,來自希臘邊境馬其頓王國的亞歷山大大帝徵服埃及和波斯,建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將希臘文化傳播到亞洲和非洲地區,史稱希臘化時代,給人類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産。
  屋大維,羅馬帝國的建立者
  
  繼希臘後,羅馬興起,於公元前27年成立羅馬帝國,成為了一個統治歐洲、西亞和北非的大帝國,地中海成為其內海。亞平寧半島是當時歐洲政治和經濟的中心地區。公元1世紀後,基督教逐漸在羅馬境內傳播開來。313年,被定為羅馬國教,取得了在歐洲的統治地位。3世紀後,羅馬帝國逐漸衰弱,395年分裂成為東西兩個帝國。北歐的日爾曼人及東歐的斯拉夫人相繼興起。在4世紀,來自東方的匈奴人迫使東歐各族不斷嚮西遷移。376年,匈奴人擊敗東哥德王國,哥德人被迫渡過多瑙河進入西羅馬帝國。西哥德人於436年滅亡西羅馬帝國,西歐進入中世紀,但帝國的東半部(東羅馬帝國)則持續發展至1453年被鄂圖曼土耳其人所滅。
  
  中世紀時期,許多民族相繼建立王國,采行封建采邑製,戰爭不斷。查理曼大帝在公元800年建立了查理曼帝國,但在843年即分裂,該帝國的東半部發展成為神聖羅馬帝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等許多國傢的雛型都是在這一時期形成建立起來的。天主教教會在西歐握有極大力量,所有知識傳承都在修道院中進行,宗教迫害和十字軍東徵給歐洲人民帶來了很大的災難,這一時期被啓蒙時代的學者稱為黑暗時代。在這段時間內,歐洲,尤其是南歐和東歐遭受了亞洲遊牧民族的多次入侵,比如阿拉伯人、馬紮爾人、阿瓦爾人、蒙古人和土耳其人。
  法國大革命時,人民攻陷巴士底監獄
  
  從14世紀開始,在南歐和西歐的一些國傢中,特別是西班牙、葡萄牙、法國和英國,資本主義開始萌芽,通過地理大發現和對海外的冒險,足跡遍及了非洲、美洲和亞洲。同一時期歐洲開始發生文化的大量精進,被稱為文藝復興,這也引發了宗教革命,許多國傢脫離天主教教會的管轄而改奉新教,政教合一的各國常因教派不同而引發政爭,甚至有許多的宗教戰爭。在西歐的政教紛擾之際,東方信奉東正教的俄羅斯則在彼得大帝及隨後的幾位沙皇領導下逐漸強盛。
  
  17世紀末,英國政治上發生了光榮革命,18世紀英國開始了工業革命,隨即影響了歐洲大陸,也促進了民族國傢的興起,北美十三州從英國殖民地的地位獨立建國,歐陸上的法國則發生法國大革命及拿破侖稱帝;德國、意大利則在19世紀完成統一,隨着科技的進步、對外界的不斷探索及進化論的提出,歐洲成為帝國主義的搖籃,撂奪全世界的資源。
  
  20世紀初,帝國主義的極度擴張終於導致歐洲變為戰爭策源地,發生兩次世界大戰,使歐洲遭受了很大的創傷並喪失世界霸權,老牌殖民主義國傢英國及法國等歐洲國傢,紛紛喪失其殖民地統治權。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歐洲各個帝國主義國間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除了亞洲、非洲,歐洲還是主要的戰場。第一次世界大戰其間,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傢——蘇聯。二戰後,在蘇聯的影響下,又出現了一批社會主義國傢。從1950年代開始,出現了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國及以蘇聯為首的華沙條約組織締約國兩個集團對峙的局面。歐洲被劃分為兩個主要的政治經濟陣營:東歐的共産主義和西歐的資本主義,直到1990年左右,隨着蘇聯解體,冷戰結束,歐洲的政治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傢多數爆發革命,部分重新返回資本主義陣營。
  
  現在,“歐洲”這個詞被更廣泛的用來作為歐洲聯盟的代名詞。現在歐盟有27個成員國,更多的一些成員身份談判正在或即將進行。所有歐洲聯盟成員國都是歐洲議會的成員國。
  地區
  
  歐洲可分為西歐、中歐、東歐、北歐和南歐、亞歐交界國地區:
  
  西歐
  
  英國
  愛爾蘭
  荷蘭
  比利時
  盧森堡
  法國
  摩納哥
  
  
  中歐
  
  德國
  奧地利
  瑞士
  列支敦士登
  波蘭
  捷剋
  斯洛伐剋
  匈牙利
  
  
  東歐
  
  白俄羅斯
  烏剋蘭
  愛沙尼亞
  拉脫維亞
  立陶宛
  摩爾多瓦
  
  
  北歐
  
  冰島
  丹麥
  挪威
  瑞典
  芬蘭
  
  
  南歐
  
  葡萄牙
  西班牙
  安道爾
  意大利
  梵蒂岡
  聖馬力諾
  馬耳他
  (以下統稱巴爾幹半島國傢)
  塞爾維亞
  剋羅地亞
  斯洛文尼亞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黑山
  馬其頓
  科索沃(未被國際普遍承認)
  阿爾巴尼亞
  羅馬尼亞
  保加利亞
  希臘
  
  
  亞歐交界國
  
  俄羅斯
  土耳其
  格魯吉亞
  阿塞拜疆
  亞美尼亞
  哈薩剋斯坦
  政治
  
  歐盟的旗幟
  
  歐洲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主要發源地。在政治制度方面,無論是民主製、共和製、君主立憲製(內閣製)、雙首長製等均源自於歐洲,世界各國普受影響。
  
  在政治色彩上,歐洲政治思潮從左到右,一列俱全,諸如無政府主義、納粹主義、法西斯主義、中庸主義乃至社會主義、共産主義,均在歐洲政治史上扮演一定角色,此較諸其他各大洲,是為歐洲獨特之處。現在歐洲某些國傢左派與右派輪流執政,形成鐘擺效應也為頗值關註。
  
  歐洲一體化越來越成為了歐洲發展的趨勢。歐洲許多國傢的政黨之間組成了各自的聯盟,例如歐洲共同體社會黨聯盟,歐洲共同體自由黨和民主黨聯盟,歐洲共同體自由民主改革黨聯盟,歐洲基督教民主聯盟,歐洲緑黨,歐洲民主聯盟。歐洲人民黨等。除美國以外,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會員國主要是由歐洲各國所組成。目前歐洲在聯合國共有44個會員國,其中英、法、俄是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
  
  現在的歐洲是世界最為關註的戰略重點,歐盟的發展加強了歐洲一體化,現時歐盟更為一個超國傢組織,的是影響世界經濟政治發展的重要因素。在冷戰結束後,美歐爭奪歐洲主導權的鬥爭開始浮現出來。
  經濟
  
  一枚2歐元(€ 2)的硬幣
  
  資本主義最早就是從歐洲發展起來的,工業和農業的機械化水平也是各洲中最高的。歐洲絶大多數國傢都屬發達國傢,其中以北歐、西歐和中歐一些國傢經濟發展水平最高。
  
  隨着歐盟的發展,歐洲經濟一體化程度越來越高,1979年3月13日開始在歐洲共同體內部使用歐洲貨幣單位作為計價結算的一種貨幣單位。現在歐元(€ ISO 4217碼EUR)是目前歐盟25個會員國中的16國(也有這16國以外的國傢,已經是31個國傢和地區的官方貨幣)所使用的貨幣。歐盟各國對於是否加入歐元區皆有自身利益的考量,目前有一半以上的歐盟會員國仍發行自己國傢的貨幣,並未加入歐元區的行列,例如:英鎊等。歐元區是目前世界主要經濟體之一,歐元區經濟的榮枯深深地影響着全世界的景氣。
  
  在歐洲一些傳統産業中,農業的現代化水平很高。全洲耕地總面積約2.9億公頃,農業人口比重為15%。但是由於人口稠密,消費高,大多數國傢糧食不能自給。歐洲的工業産值是各洲中最高的,交通運輸業極其發達,全洲有35萬千米鐵路;公路總長420萬千米;海運總噸位約占世界的45%,具有很強的外貿經濟的特點。此外,歐洲航空業和旅遊業也很發達。
  人口
  
   主條目:歐洲人口
  
  歐洲各國的人口數
  
  歐洲的人口約有7.28億人(2005年數據),約占世界總人口的11%。其平均人口密度居各大洲的第一位。目前歐洲各國多面臨生育率下降及人口老化的問題,而推行各種政策以使人口正常成長。
  年份 人口(單位:萬人)
  1950 5 4740.5
  1960 6 0440.6
  1970 6 5586.2
  1980 6 9243.5
  1990 7 2139.0
  2000 7 2846.3
  2005 7 2838.9
  
  民族及語言
  
  歐洲各民族主要是屬於印歐語係語言的民族(超過百分之九十的歐洲居民),最為廣泛使用的有波羅的語族、羅曼語族、日爾曼語族、斯拉夫語族、凱爾特語族以及阿爾巴尼亞語、希臘語,也有從東方遷徙過去的使用烏拉爾語係語言的各民族和古老的巴斯剋民族,在俄羅斯的歐洲部分尚有一部分使用阿爾泰語係的民族。基本是以民族國傢劃分,有的生活在不同國傢的操同一語言的人群承認屬於同一民族,但有的不願意承認,衹強調自己是那一國傢的人。
  
  歐洲人分屬多個不同的語族,其中有:
  
   * 印歐語係
   o 波羅的語族:拉脫維亞語、立陶宛語
   o 羅曼語族:法語、加泰羅尼亞語、羅馬尼亞語、羅曼什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
   o 日爾曼語族:冰島語、丹麥語、德語、荷蘭語、盧森堡語、挪威語、瑞典語、英語
   o 斯拉夫語族:白俄羅斯語、波蘭語、波斯尼亞語、俄羅斯語、捷剋語、剋羅地亞語、馬其頓語、塞爾維亞語、斯洛伐剋語、斯洛文尼亞語、烏剋蘭語
   o 凱爾特語族:愛爾蘭語、蘇格蘭語、威爾士語
   o 孤立語言:阿爾巴尼亞語、希臘語
   * 烏拉爾語係:
   o 芬蘭烏戈爾語族:愛沙尼亞語、芬蘭語、匈牙利語
  
  教育與文化
  
  所有歐洲國傢的公民都要接受義務教育,或者至少是接受某種教育培訓。歐洲的義務教育大概從6、7歲開始,一直持續到15、16歲。在大多數歐洲國傢,基礎教育的時間大概衹持續四到五年,而在少數國傢,卻需要七八年。基礎教育完成之後,學生所繼續接受教育的高一級的學校就有多種類型了,有繼續為高等學校預先培養人才的文理中學,還有一些技工學校。與此同時,在許多國傢還有許多很有名望的高等專科學校和綜合性大學,接納那些已經完成初中等教育的學生。在這種教育體製的促進下,幾乎所有歐洲國傢的文盲率都很低。
  
  雕刻藝術建築、美術、文學以及音樂都是在歐洲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的東西。許多城市,比如巴黎、維也納、羅馬、柏林以及莫斯科等,今天都是在作為首都的同時,也被視作該國的文化中心。此外,在許多城市還有很多重要的劇院、博物館、交響樂團以及其他很重要的文化設施。
  古代文化
  
  歐洲具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藴。歐洲史前美術體現了歐洲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建築、雕刻、繪畫和工藝的成就,其中歐洲舊石器時代藝術是迄今所知人類最早的真正的藝術品。此外歐洲史前器具藝術具有很強的表現力,被學者們稱之為活動藝術。
  
  11~17世紀,歐洲中世紀大學的興起奠定了現代高等教育的模式。
  科學文化的交流與合作
  
  歐洲各國在科學、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也很緊密。
  
  在文化方面,1950年創立了以西歐和地中海沿岸國傢廣播電視機構為主的歐洲廣播聯盟。1957年8月21日創立的歐洲新聞社聯盟增進了各國新聞社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在科學技術方面,由法國、德國、比利時、瑞典、荷蘭、丹麥、意大利、瑞士8個國傢共同經營的歐洲南天天文臺是位於南半球的大型綜合性天文臺,其研究課題幾乎涉及天文學的各個領域。1973年由30多個國傢建立的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促進了歐洲各國在分子生物學領域的迅速發展。1975年5月30日由歐洲多個國傢組成的歐洲太空局在航天領域很有競爭力。
  宗教
  
  歐洲的宗教信徒主要是基督教徒(包括天主教、基督新教以及東正教)。
  
  8%是伊斯蘭教徒,其中大多數在俄羅斯生活(兩千五百萬),除此之外,在土耳其(590萬)、法國(550萬)、德國(320萬)、阿爾巴尼亞(140-250萬)以及意大利(110萬)等歐洲廣大地區都有穆斯林分佈,西歐的穆斯林主要為移民。
  
  僅有少於1%的歐洲居民信仰猶太教(將近200萬人)。其他的宗教(如印度教、佛教等)也都衹有僅有低於1%的信徒。
  
  在歐洲,越是發達的地區,無神論者人口的比例越高;越是落後的地區,信神的宗教信徒的比例越高。根據歐洲聯盟2005年公佈的調查結果,不相信存在神的人口比例,超過60%的有英國、法國、荷蘭、瑞典等國,超過50%的有德國、比利時、瑞士、挪威等國,而低於10%的有羅馬尼亞、土耳其等國,低於20%的有葡萄牙、希臘、波蘭等國。
  國際關係
  歐亞
  
  歐洲各國現在已與中國建立了正常的外交關係。歐洲各國在亞洲各地曾建立廣大的殖民地,例如:英國擁有印度、香港、馬來西亞等;法國擁有印度支那,即今日中南半島東部地區;葡萄牙曾管治澳門和東帝汶(已獨立);荷蘭曾擁有東印度群島,亦即今日的印尼。也因此東南亞國傢與歐洲國傢的關係非常深厚,由於這般深厚的關係,今日國際關係中,歐洲對於東南亞仍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在曾受西班牙統治,以天主教為國教的菲律賓,教宗所指派的樞機主教亦有政治及社會上的影響力。東北亞的日本曾與德國、意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組成軸心國,現在日本、韓國與歐洲各國主要是以經濟關係為主,政治上的結盟已漸次減少。
  歐美
  
  歐洲與美國雖然在文化、民風等各方面,有着濃厚的歷史淵源和聯繫,但大致上於二十世紀中葉,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和歐洲有一種較緊密的盟友關係。在此之前,由於美洲在17世紀時期,曾是歐洲國傢流放異見人士和囚犯的地方,所以,在美國開國1786年的初期,與歐洲殖民主義者,尤其是曾經統治過美國的英國,有着對立的關係。其後由於美國和歐洲長時期實施政治互不幹預的政策,兩者在18至19世紀各自發展。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令歐洲元氣大傷,但美國經濟卻有高度增長,西歐諸國均需要美國的經濟援助,自然靠近美國。再加上東歐諸國加入社會主義陣營,因而與美國關係降落冰點。冷戰時期,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威脅加強了除東歐外其他歐洲國傢與美國的親密度。但是在冷戰結束後,威脅消失,歐洲(主要是歐盟成員國)與美國的關係發生了一些變化,歐洲更需要有自己的聲音,因此某些歐洲國傢在九一一事件、伊拉剋問題、以巴衝突等方面與美國産生了不同意見,甚至有較大的分歧,但是其根深柢固的盟友關係還將保持不變。英國卻在上述事件中更加靠攏美國,與美國結成極為堅定的同盟關係,但也遭人取笑這個美國原屬的殖民主幾乎反倒成了美國的附庸。西班牙、波蘭等在美伊第二次戰爭時對美國的強力支持,使得美國稱贊這些國傢為新歐洲,但隨着恐怖份子對西班牙發動攻擊,西班牙已退出她與美國間的盟約,自伊拉剋撤軍。
  歐洲與中東
  
  地理上,歐洲與中東是緊鄰,歷史上,歐洲與中東的關係一嚮緊張,基本上是由於兩者在宗教理念上的根本不同:歐洲大部份國傢以基督教為主要信仰,而中東阿拉伯國傢多以回教為國教。中東多個地區曾經在20世紀初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成為英國和法國的委任統治地。歐洲帝國主義統治者在區內製造民族矛盾,導致今時今日中東地區的政治動蕩。橫跨歐洲與小亞細亞的回教國傢土耳其本身與傳統歐洲各國的關係就非常微妙,它既終結了拜占庭帝國,現在又極渴望加入歐盟。另外,歐洲各國對於阿拉伯世界遭到美國的控製與攻擊産生同情,而歐洲亦對於阿拉伯國傢所擁有的石油資源有所需求。二次大戰納綷德國雖曾屠殺猶太人,但仍有許多視阿拉伯人為宿敵的猶太人居在歐洲,並發揮影響力。
  歐非
  
  歐洲和北非的關係,跟她與中東的關係差不多,因為北非與歐洲隔地中海相望,而北非亦是回教國傢地區。歷史上,衹有中世紀時期,阿拉伯帝國曾經統治過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國南部。自歐洲殖民主義興起,非洲各地成為歐洲的殖民地,法國在中非、西非和北非建立的法屬西非洲殖民地,是非洲大陸當時最大的殖民地。歐洲殖民主義者在非洲爭奪自然資源,情況直至1950年代開始非洲國傢各民族的獨立運動浪潮,多個國傢紛紛獨立,纔有所改進。歐洲和非洲亦循着經貿的方向發展。
  歐澳
  
  跟美國一樣,歐洲開發澳大利亞的初期亦以流放囚犯的作用。但由於歐洲和澳大利亞在地理上相距甚遠,令到兩者有着各位發展的空間,但在經濟、文化和宗親的聯繫上,澳大利亞和歐洲仍然有着很緊密的聯繫。澳大利亞及新西蘭的主要移民群種均來源於歐洲,與當地土著民族及其他移民發展大洋洲。


  Europe (pronounced /ˈjɜrəp/ or /ˈjʊərəp/) is, by convention, one of the world's seven continents. Comprising the westernmost peninsula of Eurasia, Europe is generally divided from Asia to its east by the water divide of the Ural Mountains, the Ural River, the Caspian Sea, and by the Caucasus Mountains, the Kuma-Manych Depression, and the Black Sea to the southeast. Europe is washed upon to the north by the Arctic Ocean and other bodies of water, to the west by the Atlantic Ocean, to the south by the Mediterranean Sea, and to the southeast by the Black Sea and the waterways connecting it to the Mediterranean. Yet the borders for Europe—a concept dating back to classical antiquity—are somewhat arbitrary, as the term continent can refer to a cultural and political distinction or a physiographic one.
  
  Europe is the world's second-smallest continent by surface area, covering about 10,180,000 square kilometres (3,930,000 sq mi) or 2% of the Earth's surface and about 6.8% of its land area. Of Europe's approximately 50 states, Russia is the largest by both area and population, while the Vatican City is the smallest. Europe is the third most populous continent after Asia and Africa, with a population of 731 million or about 11%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United Nations (medium estimate), Europe's share may fall to about 7% in 2050. In 1900, Europe's share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was 25%.
  
  Europe, in particular Ancient Greece, is the birthplace of Western culture. It played a predominant role in global affairs from the 16th century onwards, especially after the beginning of colonialism. Between the 17th and 20th centuries, European nations controlled at various times the Americas, most of Africa, Oceania, and large portions of Asia. Both World Wars were ignited in Central Europe, greatly contributing to a decline in European dominance in world affairs by the mid-20th century as the United States and Soviet Union took prominence. During the Cold War Europe was divided along the Iron Curtain between NATO in the West and the Warsaw Pact in the East. European integration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Council of Europe and the European Union in Western Europe, both of which have been expanding eastward since the fall of the Soviet Union in 1991.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