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   夏代   商代   周代   秦代 Qin Period   漢代 Han Period   三國 Three Kingdoms   孫吳 Sun Wu   晉代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十國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中國   現代中國   
孫吳 Sun Wu  國號:吳 首都:建業 (221年280年)   總朝代: 三國

國君紀年姓名開端年份終結年份延續時間
吳始祖孫堅 Sun Jian191年
長沙桓王孫策 Sun Ce200年
東吳吳大帝孫權黃武孫權 Sun Quan222年十月229年四月6年零7個月
吳大帝孫權黃竜孫權 Sun Quan229年四月231年3年
吳大帝孫權嘉禾孫權 Sun Quan232年238年八月7年
吳大帝孫權赤烏孫權 Sun Quan238年八月251年四月12年零9個月
吳大帝孫權太元孫權 Sun Quan251年五月252年元月9個月
吳大帝孫權神鳳孫權 Sun Quan252年二月252年四月3個月
吳廢帝孫亮建興孫亮 Sun Liang252年四月253年2年
吳會稽王吳廢帝孫亮五鳳孫亮 Sun Liang254年256年十月3年
吳會稽王吳廢帝孫亮太平孫亮 Sun Liang256年十月258年十月2年零1個月
吳景帝孫休永安孫休 Sun Xiu258年十月264年六月5年零9個月
吳文皇帝孫和 Sun He253年
吳末帝孫皓元興孫皓 Sun Hao264年八月265年三月8個月
吳末帝孫皓甘露孫皓 Sun Hao265年四月266年七月1年零4個月
吳末帝孫皓寶鼎孫皓 Sun Hao266年八月269年九月3年零2個月
吳末帝孫皓建衡孫皓 Sun Hao269年十月271年3年
吳末帝孫皓鳳凰孫皓 Sun Hao272年274年3年
吳末帝孫皓天册孫皓 Sun Hao275年276年六月2年
吳末帝孫皓天璽孫皓 Sun Hao276年七月276年十二月6個月
吳末帝孫皓天紀孫皓 Sun Hao277年280年三月4年

  吳國(222年-280年5月1日)是中國三國時期由孫權建立的政權,史稱孫吳或東吳,在三國之中,水軍最強,占領揚州與荊州大部地區及交州全境。與曹魏、蜀漢合稱“三國”。
  
  東漢末年,吳郡富春人孫堅任長沙太守,曾帶兵參與討伐董卓。191年(初平三年),孫堅徵荊州劉表、黃祖時戰死,年僅37歲。
  
  孫堅子孫策在孫堅死後投靠袁術,嚮袁術藉兵馬,率兵攻占揚州。在袁術自行稱帝後,與其决裂,自立門戶。曹操控製的許昌朝廷拜其為討逆將軍,封吳侯。建安五年(200年)夏,孫策被前吳郡太守許貢的門客暗殺,死亡,時年二十六歲。
  
  孫策死後,其弟孫權繼位,繼承其兄遺志,在短時間內穩住了江東形勢。其後孫權一方面鎮壓揚州境內的山越反叛,同時三徵黃祖,謀求據有荊州。建安十三年(208年),荊州牧劉表死。曹操軍也在這時南下徵荊州。繼任荊州牧的劉琮投降曹操。曹操在獲得荊州之後,進一步謀劃攻打孫權占據的江東。後孫權聯合劉備,在赤壁之戰中大破曹操。此後曹操退守北方,占據荊州(今湖南、湖北、河南南部)北部的南陽郡、江夏郡局部及南郡局部地區。孫權派周瑜攻占江陵。
  
  這一時期,劉備則攻下了荊州南部的長沙、桂陽、武陵、零陵四郡。後孫權將南郡藉給劉備。同時在建安十五年,孫權取得了交州。在劉備取蜀之後,孫權嚮劉備索討荊州,最後雙方同意以湘江為界,長沙、桂陽、江夏屬孫權;零陵、武陵、南郡屬劉備。建安二十四年,孫權嚮曹操稱藩,派呂蒙趁關羽攻襄陽時襲奪荊州,至此劉備勢力被逐出荊州。
  
  220年曹丕稱帝,次年劉備稱帝,分別建立魏、蜀。劉備稱帝後,即以復仇之名嚮孫權發動夷陵之戰。孫權先嚮曹丕稱臣,被封為吳王,都武昌(今鄂州市),以避免兩綫作戰。222年,劉備在猇亭被吳將陸遜擊敗,幾乎全軍覆沒,劉備不久就在永安病死了。戰爭結束後,蜀相諸葛亮遣鄧芝出使吳國,吳蜀恢復同盟。
  
  孫權斷絶了與曹魏的短暫同盟,導致魏文帝曹丕先後三次對吳用兵,均無功而還。後曹休又在228年對吳用兵,亦遭失敗。黃竜元年(229年,魏太和三年,蜀建興七年)四月丙申,孫權稱帝,國號吳,改元黃竜,是為吳大帝。
  
  嘉禾二年(233年),孫權封割據遼東的公孫淵為燕王,並派使者與軍隊渡海,試圖控製遼東,結果使者被公孫淵斬殺。同時數次攻打魏國,但皆無功。
  
  赤烏四年(241年),孫權的長子孫登死亡。次年孫權立孫和為太子,不久又封孫霸為魯王,引發“二宮之爭”,又稱“南魯黨爭”,朝中大臣亦分為兩派。最終孫和被廢,孫霸被賜死,名臣陸遜亦在二宮之爭中被逼死,最後幼子孫亮反而被立為太子。吳國經此事件,非但皇室遭刑,而且舉國分歧,埋下內部鬥爭的禍根,逐漸開始衰敗。
  
  252年四月,孫權駕崩,年七十一。孫亮即位,改元建興。由諸葛恪、孫弘、孫峻等輔政。253年春,諸葛恪徵淮南,慘敗。諸葛恪被孫峻所殺,大權落入孫峻之手。
  
  256年孫峻病死後,事付從弟偏將軍孫綝。後孫綝廢孫亮為會稽王,改立孫休為帝。不久孫綝又為孫休所殺。
  
  元興元年(264年),孫休病死。這時蜀漢剛亡,交趾又叛吳降魏,東吳國內形勢不穩,欲立一個較年長的君主。左典軍萬彧嚮丞相濮陽興、左將軍張布推薦孫和的長子孫皓即位。孫皓即位之初曾一度施行仁政,但不久其殘暴一面就開始顯露。民怨不絶。幸陸抗、陸凱等人的全力支撐纔讓吳國茍延殘喘。
  
  274年,陸抗病死。鹹寧五年,晉武帝下令分六路大局伐吳。晉軍勢如破竹,吳國防綫快速崩潰,孫皓投降,吳亡。
  
  吳國滅亡時,領州四、郡四十三、縣三百一十三、戶五十二萬三千,米𠔌二百八十萬斛,舟船五千餘艘,後宮五千餘人
  
  人口
  
  孫權在早期即擊敗江夏太守黃祖,虜掠男女數萬口。他建國後為了提升人口數,平定山越並以其“羸者充戶,強者補兵”,並且騷擾淮南來獲得人口。
  
  軍事制度
  
  吳軍以舟師為主,步兵次之。孫吳水軍發達,在濡須口和西陵設有水軍基地,在侯官(今福建閩侯)設有造船廠。其所造名為“長安”的戰船,可載士兵千餘人。其精銳軍隊有車下虎士、丹陽青巾軍與交州義士等。孫吳還有設有山越兵、蠻兵、夷兵等少數民族部隊。由於比較特殊的社會政治環境,孫吳除了有世兵製外,還有世襲領兵製。各將領所領軍隊算是其部麯,軍隊除了服從中央指揮參與戰役,但還要為其將領提供其它耕種雜役等。在將領死後軍隊須繼續聽令將領之子或其弟等繼承者。
  
  經濟
  
  塑像罐,出自孫吳。
  
  由於吳國據處江南,而這一帶在三國時還是人煙不稠密之地,孫權一登位後已設置農官,實行屯田。由於地處海邊,吳國在造船和????業都相當發達,甚至遠超曹魏,同時海上貿易亦有所興起。單是所生産的船衹,高度已達五層,動輒可載數千人。
  
  孫吳所處的江南,社會經濟起步較晚,在三國時還是人口稀薄之地。然而由於這裏戰亂較少,使得北方人民大量遷居,帶來先進生産技術和勞動力。孫權登位後設置農官,實行屯田製,江南地區的農業生産和社會經濟得到發展。紡織業方面,江南以産麻布出名,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的雞鳴布名傳千裏。三吳出産“八蠶之綿”,諸暨、永安一帶所産絲的質量很高。冶鑄業以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為最發達,孫權曾在開採銅礦,打造兵器。由於地處江南及海邊,吳國在造船和????業都相當發達,在海????(今浙江嘉興海????)、沙中(今江蘇蘇州常熟)設官員,來管理這兩地的????業生産。孫吳在建安郡(治所在今福建省福州市)設典船校尉,海船南抵南海、北達遼東。海上貿易亦有所興起,孫吳的商業都市以建業(今江蘇省南京市)、吳郡(今江蘇省蘇州市)、番禺(今廣東省廣州市附近)為主,其中番禺以國外貿易為主。
  
  政治
  
  東吳在政治上大體跟東漢相近,地方上仍實行行州郡製,中央方面也是同樣。唯一不同者,則是東吳主要受江南本地豪族影響,單是在朝朝臣,有不少顧姓人士(如顧雍)、朱姓人士(如朱然)、陸姓人士(如陸遜)和張姓人士(如張溫),就是後世稱為吳四姓,這些世族都是漢朝時長居江南的望族。
  
  行政區劃
  
  東吳州郡
  
  州 州治 郡名 縣數 郡治
  
  揚州 建業 丹陽郡 16 建業
  
  吳郡 10 吳縣
  
  蘄春郡 2 蘄春郡
  
  會稽郡 10 山陰縣
  
  豫章郡 16 南昌
  
  廬江郡 2 皖縣
  
  廬陵郡 10 高昌縣
  
  鄱陽郡 9 鄱陽縣
  
  新都郡 6 始新縣
  
  臨川郡 10 南城縣
  
  臨海郡 7 章安縣
  
  建安郡 9 建安縣
  
  吳興郡 9 烏程縣
  
  東陽郡 9 長山縣
  
  毗陵典農校尉 3 毗陵縣
  
  廬陵南部都尉 6 雩都縣
  
  荊州 江陵 南郡 9 江陵
  
  武陵郡 11 臨沅縣
  
  零陵郡 10 泉陵縣
  
  桂陽郡 6 郴縣
  
  長沙郡 10 臨湘縣
  
  武昌郡 6 武昌縣
  
  安成郡 6 安成縣
  
  彭澤郡 4 彭澤縣
  
  宜都郡 3 夷道縣
  
  臨賀郡 6 臨賀縣
  
  衡陽郡 10 湘南縣
  
  湘東郡 6 酃縣
  
  建平郡 6 巫縣
  
  天門郡 3 漊中縣
  
  昭陵郡 5 昭陵縣
  
  始安郡 7 始安縣
  
  始興郡 7 麯江縣
  
  廣州 番禺 南海郡 6 番禺縣
  
  蒼梧郡 11 廣信縣
  
  鬱林郡 9 布山縣
  
  高涼郡 3 思平縣
  
  高興郡 5 廣化縣
  
  桂林郡 6 武安縣
  
  合浦北部尉 3 安廣縣
  
  交州 竜編 交阯郡 14 竜編
  
  日南郡 5 朱吾
  
  九真郡 6 胥浦
  
  合浦郡 5 合浦縣
  
  武平郡 7 武寧
  
  九德郡 6 九德
  
  新昌郡 4 嘉寧
  
  朱崖郡 2 徐聞縣
  
  文化
  
  文學
  
  孫吳作傢有張紘、薛綜、華核、韋昭等。張紘為孫權長史,與建安七子中的孔融、陳琳等友善。薛綜為江東名儒,居孫權太子師傅之位。華核則是孫吳末年作傢。
  
  韋昭善寫史,著有《吳鼓吹麯十二麯》,內容為整部孫吳發展史,與繆襲的《魏鼓吹麯十二麯》南北相對。他又著有《吳書》55捲等。
  
  宗教
  
  三國時期的佛教重鎮,北方以洛陽為主,南方則為建業。孫吳方面,當支謙、康僧會先後入吳,受孫權推崇並支持發展。孫皓稱帝時,本要毀壞佛寺,因康僧會說法感化,終而放棄。在蜀漢,佛教不是很興盛,規模不大。
  
  藝術
  
  皇象的作品《急就章》
  
  孫吳有很多擅長各種藝術的名士,時人稱為吳國八絶。有吳範、劉惇、趙達、嚴武、皇象、曹不興、宋壽和鄭嫗等人。例如嚴武擅下圍棋,同輩中無人能勝,有“棋聖”之稱。至於曹不興則擅繪畫、皇象則擅書法。
  
  孫吳曹不興,擅長寫生與繪佛畫,被譽為“佛畫之祖”,作品有《維摩詰圖》、《釋迦牟尼說法圖》等等。他曾把五十尺絹連在一起,畫一人像,心明手快,運筆而成。其作品富有立體感,世人有“曹衣出水”之稱,號“曹傢樣”。孫吳吳王趙夫人,吳丞相趙遠之妹,善於書法山水繪畫,時人譽為“針絶”。她為孫權繪各國山川地形圖,實開山水畫之首。
  
  孫吳的著名碑刻有《天發神讖碑》、《禪國山碑》、《𠔌朗碑》等。其中《天發神讖碑》以圓馭方,勢險局寬,氣勢雄偉奇恣。皇象擅小篆、隸書,尤精章草。流傳作品有《急就章》、《文武將隊帖》及《天發神讖碑》等。
  
  科技
  
  孫吳位於江南地區,水路發達,造船技術發達。其戰船有的上下五層,有的還能容納士兵三千人。
  
  外族
  
  孫吳內部還有山越,其為據守江南山地各族人的總稱。他們自給自足,且與曹魏聯繫,孫吳屢次徵討皆難以根除。234年諸葛恪使用堅壁清野的戰術圍山三年,降伏山越,並收編其精壯為軍隊。在嶺南地區還有俚人,範圍涵蓋孫吳廣州、交州及蜀漢益州南部。孫權也展開海上的發展,他派使臣朱應、康泰泛海到 夷洲(今臺灣)、亶洲補充人口、到遼東、朝鮮半島、林邑(今越南南部)、扶南(今柬埔寨)和南洋群島等地溝通聯繫,這些都擴大孫吳在海外的影響力。大秦商人和林邑使臣也曾到達吳都建業。
  
  封爵的大臣
  
  受封者:41位
  
  皇族:9位
  
  孫和:南陽王
  
  孫霸:魯王
  
  孫奮:齊王
  
  孫休:琅琊王
  
  孫亮:會稽王
  
  孫慮:建昌侯
  
  孫峻:富春侯
  
  孫英:吳侯
  
  孫鬆:都鄉侯
  
  大臣:33位
  
  張昭:婁侯-221年
  
  顧雍:醴陵侯-226年
  
  呂蒙:孱陵候-220年
  
  朱然:當陽侯-223年
  
  呂岱:番禺侯-226年
  
  步騭:臨湘侯-229年
  
  陸遜:江陵侯-229年
  
  陸景:毗陵侯-274年
  
  呂範:南昌侯
  
  韓當:石城侯-222年
  
  周泰:陵陽侯
  
  潘璋:溧陽侯
  
  諸葛瑾:宛陵侯
  
  朱桓:嘉興侯
  
  陸凱:嘉興侯-264年
  
  潘瀎:劉陽侯
  
  文欽:譙侯
  
  虞汜:余姚侯
  
  諸葛誕:壽春侯
  
  丁奉:安豐侯-252年
  
  周胤:都鄉侯
  
  陳表:都鄉侯
  
  徐盛:都亭侯
  
  陳脩:都亭侯
  
  魯淑:都亭侯
  
  駱統:新陽亭侯
  
  韋昭:高陵亭侯-264年
  
  程咨:亭侯-229年
  
  凌封:亭侯
  
  凌烈:亭侯
  
  黃柄:關內侯-229年
  
  周魴:關內侯
  
  陳永:侯
  
  追封謚號的大臣
  
  有追封謚號的大臣有4位:
  
  皇族:1位
  
  孫登:宣太子
  
  大臣:3位
  
  張昭:文侯
  
  顧雍:肅侯
  
  陸遜:昭侯
  
  君主列表
  
  三國孫吳君主與年號 編輯 廟號 謚號 君主名 年號 年期 陵墓
  
  始祖 武烈皇帝 孫堅 - - 高陵
  
  - 長沙桓王 孫策 - - -
  
  太祖 大皇帝 孫權 黃武註
  
  黃竜
  
  嘉禾
  
  赤烏
  
  太元
  
  神鳳 222年-229年
  
  229年—231年
  
  232年-238年
  
  238年—251年
  
  251年—252年
  
  252年 蔣陵
  
  - 會稽王 孫亮 建興
  
  五鳳
  
  太平 252年—253年
  
  254年—256年
  
  256年—258年 -
  
  - 景皇帝 孫休 永安 258年—264年 宣陵
  
  - 文皇帝 孫和 — - 明陵
  
  - 歸命侯 孫皓 元興
  
  甘露
  
  寶鼎
  
  建衡
  
  鳳凰
  
  天册
  
  天璽
  
  天紀 264年—265年
  
  265年—266年
  
  266年—269年
  
  269年—271年
  
  272年—274年
  
  275年—276年
  
  276年
  
  277年—280年 -
  
  註:孫權受曹魏册封為吳王後,於222年自立年號黃武,至229年方稱帝建國。


  Eastern Wu (simplified Chinese: 东吴; traditional Chinese: 東吳; pinyin: Dōng Wú), also known as Sun Wu (simplified Chinese: 孙吴; traditional Chinese: 孫吳; pinyin: Sūn Wú), was one of the Three Kingdoms competing for control of China after the fall of the Han Dynasty in the Jiangnan (Yangtze Delta) region of China. During its existence, its capital was largely at Jianye (建業), modern Nanjing), but at times was at Wuchang (武昌, in modern Ezhou, Hubei).
  
  History
  
  During the decline of the Han dynasty, the region of Wu - a region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surrounding Nanjing - was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warlord Sun Quan. Sun Quan succeeded his brother Sun Ce as the lord over the Wu region paying nominal allegiance to Emperor Xian of Han (who was, at that point, under the control of Cao Cao). Unlike his competitors, he did not really have the ambition to be Emperor of China. However, after Cao Pi of Cao Wei and Liu Bei of the Shu Han each declared themselves to be the Emperor, Sun Quan decided to follow suit in 229, claiming to have founded the Wu Dynasty.
  
  Sun Quan's long reign resulted in the stabilizing of the south. Wu and Shu had a military alliance, to defeat Wei in the north. Wu never managed to gain territory north of the Yangtze river, but Wei never managed to take territory south of the river.
  
  Eastern Wu was finally conquered by the first Jin emperor, Sima Yan, in 280. Wu was the longest-lived of the three kingdoms.
  
   Legacy
  
  Under the rule of Eastern Wu,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regarded in early history as a barbaric "jungle" developed into one of the commercial, cultural, and political centers of China. Within five centuries, during the Five Dynasties and Ten States, the development of Southern China centered around Jiangnan had surpassed that of the north. The achievements of Wu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the cultural and political division between Northern and Southern China that would repeatedly appear in Chinese history well into modernity.
  
  The island of Taiwan may have been first reached by the Chinese during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Contacts with the native population and the dispatch of officials to an island named "Yizhou" (夷州) by the Eastern Wu navy might have been to Taiwan, but the location of Yizhou is open to dispute; some historians believe it was Taiwan, while others believe it was the Ryūkyū Islands.
  
   List of sovereign
  
  Eastern Wu 222-280 Posthumous Names ( Shi Hao 諡號) Personal names Year(s) of Reigns Era Names (Nian Hao 年號) and their range of year
  
  Convention: use personal name
  
  Da Di (大帝 dà dì) Sun Quan (孫權 sūn quán) 222-252
  
  Huangwu (黃武 huáng wǔ) 222-229
  
  Huanglong (黃龍 huáng lóng) 229-231
  
  Jiahe (嘉禾 jiā hé) 232-238
  
  Chiwu (赤烏 chì wū) 238-251
  
  Taiyuan (太元 taì yuán) 251-252
  
  Shenfeng (神鳳 shén2 fèng) 252
  
  Kuaiji Wang (會稽王 kuaì jī wáng) Sun Liang (孫亮 sūn liàng) 252-258
  
  Jianxing (建興 jiàn xīng) 252-253
  
  Wufeng (五鳳 wǔ fèng) 254-256
  
  Taiping (太平 taì píng) 256-258
  
  Jing Di (景帝 jǐng dì) Sun Xiu (孫休 sūn xiū) 258-264 Yong'an (永安 yǒng ān) 258-264
  
  Wucheng Hou (烏程侯 wū chéng hóu)
  
  or Guiming Hou (歸命侯; gūi mìng hóu) Sun Hao (孫皓 sūn haò) 264-280
  
  Yuanxing (元興 yuán xīng) 264-265
  
  Ganlu (甘露 gān lù) 265-266
  
  Baoding (寶鼎 baǒ dǐng) 266-269
  
  Jianheng (建衡 jiàn héng) 269-271
  
  Fenghuang (鳳凰 fèng huáng) 272-274
  
  Tiance (天冊 tiān cè) 275-276
  
  Tianxi (天璽 tiān xǐ) 276
  
  Tianji (天紀 tiān jì) 277-280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