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文時代   彌生時代   大和時代   飛鳥時代   奈良時代   平安時代   鐮倉時代   室町時代   安土桃山時代   江戶時代   明治時代 Meiji period   大正時代   昭和時代   平成時代 Heisei   令和 Reiwa   
江戶時代  (1596年1868年)   總朝代: 近世

國君紀年姓名開端年份終結年份延續時間
後水尾天皇慶長政仁1596年十二月1615年九月18年零10個月
後水尾天皇元和政仁1615年九月1624年四月8年零8個月
明正天皇寬永興子 Emperor Ming is1624年四月1644年21年
後光明天皇正保紹仁 Emperor after the light1644年1647年4年
後光明天皇慶安紹仁 Emperor after the light1648年1651年4年
後光明天皇承應紹仁 Emperor after the light1652年1654年3年
後西天皇明歷良仁 After the Western Emperor1655年1657年3年
後西天皇萬治良仁 After the Western Emperor1658年1660年3年
後西天皇寬文良仁 After the Western Emperor1661年1672年12年
靈元天皇延寶識仁1673年1681年9年
靈元天皇天和識仁1681年1683年3年
靈元天皇貞享識仁1684年1687年4年
東山天皇元祿朝仁1688年1703年16年
東山天皇寶永朝仁1704年1710年7年
中禦門天皇正德慶仁 Nakamikado Emperor1711年1716年6年
中禦門天皇享保慶仁 Nakamikado Emperor1716年1735年20年
櫻町天皇元文若宮昭仁1736年1740年5年
櫻町天皇寬保若宮昭仁1741年1743年3年
櫻町天皇延享若宮昭仁1744年1747年4年
桃園天皇寬延遐仁1748年1750年3年
桃園天皇寶歷遐仁1751年1764年14年
後櫻町天皇明和智子1764年1771年8年
後桃園天皇安永英仁1772年十一月1781年四月8年零6個月
光格天皇天明兼仁1781年1788年8年
光格天皇寬政兼仁1789年1800年12年
光格天皇享和兼仁1801年1803年3年
光格天皇文化兼仁1804年1817年14年
仁孝天皇文政惠仁 Rensiao Emperor1818年1829年12年
仁孝天皇天保惠仁 Rensiao Emperor1830年1844年15年
仁孝天皇弘化惠仁 Rensiao Emperor1844年1847年4年
孝明天皇嘉永統仁1848年1853年6年
孝明天皇安政統仁1854年1860年四月7年
孝明天皇萬延統仁1860年1861年2年
孝明天皇文久統仁1861年1864年4年
孝明天皇元治統仁1864年1865年2年
孝明天皇慶應統仁1865年1868年4年

  江戶時代(江戸時代、1603年~1867年),又稱德川時代,是指由江戶幕府(德川幕府)所統治日本時代的日本歷史時代劃分之一。
  
  指慶長8年二月十二(1603年3月24日)德川傢康被委任為徵夷大將軍在江戶(現在的東京)開設幕府時開始,到慶應3年十月十四(1867年11月15日)大政奉還的264年間。
  
  由來
  
  在德川傢康正式就任徵夷大將軍之後,立即成為江戶幕府將軍。
  統治政策
  中央集權
  
  德川幕府的統治行使封建製,不過其統治政策卻不同歐洲或中國的封建制度,德川的統治政策含有極度的集權,可以防止諸侯造反。
  一國一城令
  
  1615年幕府發出一國一城令,限令各藩除藩都以外,所有城堡一律夷平,防止大名軍事實力過高起兵造反。傢臣武士被集中在幕都或藩都城堡周圍的城下町聚居,加強幕府及大名對傢臣的控製
  參覲交代
  
  1633年幕府強製實行參覲交代制度,命令諸侯經常定期來回江戶覲見,在江戶城留府供職,大名一年留國一年留府,關東地區之大名更須每半年覲見一次,而大名留國其間,須將妻子定居江戶府上。此制度除了令他們的錢大多花上旅費上,也令他們無時間組織叛變。
  頒布法令
  
  德川傢康也頒布武傢諸法度、禁中並公傢諸法度、寺院諸法度及諸社彌宜神主法度,分別控製旗下的諸侯大名、住在京都的天皇公傢貴族、佛寺及神社
  
   * 此外,幕府也規定大名有義務嚮將軍作定期捐獻、為將軍作戰及資助幕府大型工程,以增加大名的支出,削弱大名實力
  
  階級封鎖
  
  江戶幕府是封建社會,幕府為維持穩定,不希望人民有階級流動的自由,遂規定人民須遵循世代的傢業,不可轉移職業,安守本份。當時人民的社會地位由高至低如下:
  
   * 武士:人數共有二百多萬人,占全國人口百分之七,包括將軍、三百位左右的大名及旗下傢臣;另外,公傢貴族、神官和僧侶的地位亦等同於武士,人口大致上有六十萬人,占全國人口百分之二,公傢貴族的石高在江戶初年大致占有十萬石,而神官和僧侶的石高在江戶初年大致占有四十萬石
   * 農民:人數共有二千五百多萬人,占全國人口百分之八十五
   * 工匠
   * 商人:工匠及商人人數共有一百八十萬人,占全國人口百分之六
   * 穢多非人:地位等同奴隸的階級,為數三十萬人,占全國人口百分之一,位列於士農工商四民之下
  
  
  重農抑商
  
  幕府本身極力限製階級的流動性,更希望限製着人民的地區流動性,以方便管治。所以德川幕府重視農業,希望絶大部分人民維係在他們的農地上,而反對如商人般可自由流動。農業之所以對幕府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幕府的最主要收入是田賦。針對商人,幕府則可任意強令商人嚮它捐獻。幕府對外支出也使用大米而不用黃金,可見它對商業經濟的否定。需註意的是,所謂重農其實衹是相對抑商而言,幕府重視農業在於維持社會穩定及自身財政,而非厚愛農民,德川傢康自己也曾表示:
  “ “統治農民最好是令他們餓不死又飽不了” ”
  社會結構
  
  在德川日本,全體居民都被嚴格的等級制度分為四個階層:武士、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在德川時期之前,這些階層之間曾經有過一些流動,但是,德川將軍為了維護他們的勢力和特權,限製了這些流動。特別是,他們試圖保護武士階層,使得農民階層不可能成為武士。1586年,豐臣秀吉頒布法令,農民必須在他們的土地上耕作。1587年,他頒布衹有武士纔可以佩帶長劍,之後,這一條成了武士階層的定義。如同經濟狀況的變化那樣,在維護不同階層的嚴格界限上,將軍也不是那麽成功。
  武士
  
  武士就是戰士階層。最頂端的就是將軍本身。在他的下面,是大名,控製着大量土地的地主。大名手下是他們自己聚集的武士,可以在很多方面為他們服務。其中一些是指導教師,一些守衛他的城堡,還有一些組成了他的私人軍隊。另外,在江戶那種大城市裏,武士有各種各樣的功能——幕府中的官員,或者警官。最後,還有浪人,就是沒有主人的武士。他們不用報答主人,同樣也沒有穩定的生活來源。浪人可能會定居在特殊的地方,教授技能或進行其他的工作。不過許多浪人會在鄉下流浪並尋找有酬勞的工作。一些人也會像雇傭兵一樣受雇於出價最高的大名。德川時期日本一共有3000萬人,其中大約200萬是武士,占全國人口百分之七。另外,公傢貴族、神官和僧侶的地位亦等同於武士,人口大致上有六十萬人,占全國人口百分之二。
  農民
  
  大米是粘合社會各階層的膠水,理所當然是由農民生産的。大米的量度標準是石,大約相當於5蒲式耳。一石能供一個人吃一年。在這個時期,日本大米年産量估計是2500萬石。將軍負責分配整個國傢的收成。他自己拿了20%,另外把絶大多數都分給了地主和大名。Charles J. Dunn所說,最強大的大名(日本北部的加賀)能收到130萬石。在德川日本,超過270個大名能收到至少一萬石。那為農民留下了什麽?這取决於天氣。通常,農民上繳一半以上的大米收成。年成不好的時候,將軍和大名並沒有減少他們的需求,因此農民被迫要用更少的糧食生活。在這個時期,農村的饑荒並不罕見。這樣,雖然農民在社會中是握有特權的——地位僅在武士之下,但他們的生活通常十分艱難。種大米需要大量艱苦的體力勞動,而且到了今天,許多工作都要手工操作。在艱難的時候,農民會無視將軍的禁令搬遷到城市裏從事貿易。當他們父親的土地被長子繼承的時候,很多年輕的兒子也會去經商。他們人數共有二千五百多萬人,占全國人口八成半。
  手工業者
  
  很難把手工業者和商人明確的分開,是因為他們的經濟活動經常重疊。比如一個製衣匠可能會賣掉他的産品,他的事業也可以在其他的方向上發展,比如藉貸。在德川社會,武士對某些技術有很高的要求,比如造劍,受到了很高的重視,所以,造劍者有很高的地位。在德川日本,常見的技術包括木工、石工、釀造和塗漆。
  商人
  
  商人,特別是在城市中的那些,變得很富裕,但是處於社會階層的底部。這是由於儒傢的觀點:商人不像農民和手工業者那樣生産任何東西。相反,他們賺那些生産勞動力的的錢。但是,因為有錢賺,所以其他階層的,甚至是低級的武士,有時候也願意接受這個較低的地位。此外,如同德川時期發展的那樣,經濟逐漸的從封建嚮商業轉化,從整體上看,商人可以改善他們的社會地位。在德川日本,貿易通常是一個緩慢而繁重的事業。雖然道路係統規模巨大,而且受到了很好的維護,但將軍為了軍事防禦,禁止用車輛進行貿易。這樣,大部分通過陸路的商品是放在馬或人的背上。工匠及商人人數共有一百八十萬人,占全國人口百分之六。
  其他群體
  
  其他幾個群體存在於這個階級體係之外,包括演員和屠夫。在某些方面,既然它處於組成日本社會的嚴格的階級體係之外,它的成員就有一定的自由度。不過,這個體係有充分的生活保障和生計,所以生活在體係之外也有不利之處。屠夫是被驅逐者——強迫生活在他們自己的團體中,並要避開日本社會的其他成員。他們的地位如此之低是因為他們的工作與死有關:他們處理動物的屍體,鞣獸皮並製革。屠夫面對着大量的宗教中不吉利的東西。日本人受到佛教徒的影響,一般都是食素者,禁止殺生。在神道教中,與死相接觸需要齋戒。在現代日本,仍然堅持區別屠夫。屠夫家庭的名單在社會中秘密的散播。保守的日本家庭為了防止兒子或女兒與一個屠夫世傢結婚,都會參考這樣的名單。如屠夫般被排除在士農工商四民之外,地位等同奴隸的階級,為數三十萬人,占全國人口百分之一
  外交
  海外貿易
  
  德川傢康時,積極與安南、呂宋等地進行貿易(參見南蠻貿易),與中國和葡萄牙商人競爭,他確立持有朱印狀者才能準予貿易的朱印船制度,據說豐臣秀吉時代就有朱印狀,德川時代加以延續,狀上會附上詳細的航行目的地,以及幕府批準的準確日期,右上角則蓋有將軍的紅色官印。日本西南的外樣大名與有勢力的商人便在德川傢光下令鎖國之前,航行着朱印船往來東南亞、臺灣、馬尼拉之間。
  鎖國政策
  
  自豐臣秀吉年代開始,日本政府經已發覺西班牙及教會往往會帶來的威脅,為免日本被殖民、防止西方思想傳入以保障國內政治穩定及意圖壟斷對外貿易,於1624年與西班牙絶交,亦禁止船衹往來日本及菲律賓,1633年正式頒布鎖國令,不準已出國之日本人回國,並於1638年島原之亂後,在1639年頒行最後一次鎖國令,禁止與葡萄牙貿易,今後衹容許荷蘭人及中國人在長崎出島進行貿易。(對朝鮮貿易則集中在對馬島的對馬府中藩、對蝦夷人及西伯利亞民族的毛皮貿易則集中在北海道的鬆前藩、另薩摩藩在江戶時代後期也和琉球進行走私活動)至於其他國傢,則一律拒絶和它們來往。
  教育
  提倡儒學
  
  德川幕府提倡朱熹的儒傢學說,希望藉儒傢強調的三綱五常,來培養人民忠於幕府的思想,以維持社會穩定。早在德川初年,幕府經已任一些著名儒學者(如林羅山)為食客,以宣揚這種理念。江戶時代的學校大致分作下列五種:
  
   * 幕府直轄學校:如昌平學門所,以武士為對象,帶有強製性
   * 藩學:同樣以武士為對象,規模參照幕府學校,以教授儒學、漢詩、漢文、兵學及經濟為主,直至幕末時候約有二百餘所;著名者有會津藩日新館、米澤藩興讓館、熊本藩時習館及水戶藩弘道館
   * 鄉學:幕府及藩主在鄉村興辦,以教育士庶子弟為主
   * 私塾:約一千五百間,由著名學者建立,入學者多是慕名而來
   * 寺子屋:提供類似現代的小學教育,學童年齡大都是六至十多歲,以訓練讀、寫及算盤為主
  
  江戶時代的人們教育水平是在中古型態的國傢中出奇地高的,當時的男性大部分皆識字,女子識字率也較高,一是因為私塾和寺子屋沒有特定收費,富人可繳交銀兩作學費,即使出身寒微,如一般農傢也可交以少量農作土産作學費,學費的相較便宜令多數人皆有機會受教,其二隨着商業化,人流物流增加,生活技藝的提高也迫使人們必須識字以維持生計,故當日之日本社會的教育水平是頗高的。
  衰落原因
  經濟商業化
  倒幕思想崛起
  外國衝擊
  內部分化:將軍繼嗣之爭
  
  由於第十三代將軍德川傢定(1853-1858)體弱多病及無子嗣,因而於1858年前後出現水戶藩德川齊昭之子德川慶喜(1837年出生,時年21歲,他於1847年過繼一橋傢)及紀伊藩德川齊順之子德川慶福(13歲)對繼承權之爭奪,由於慶福在血緣上較親及得到最大勢力的譜代大名近江彥根藩井伊直弼的支持(而井伊直弼與德川齊昭又在開國問題上意見相左),最後慶福亦成功繼位為第十四代將軍,改稱德川傢茂(1858-1866年)。但由於慶喜有水戶藩及其他反對幕府的公卿及大名支持,因而加深了幕府權力核心的分化,更將其中一些公卿大名推嚮倒幕陣營;而傢茂淪為井伊的傀儡,亦使各方對幕府領導失信心
  倒臺
  
  在地方上,與西方列強有過交涉甚至短暫交戰經驗,因而具有維新思想的藩士們(長州、土佐、薩摩等藩),1866年開始結成軍事聯盟,並嘗試與天皇接觸,主張倒幕。1867年新繼位的明治天皇嚮倒幕派送去了許可倒幕的密詔。後來,幕府將軍德川慶喜為了轉移矛盾,在坂本竜馬居間斡旋下,提出“大政奉還”上奏文,表明將政權歸還給天皇,但仍拒絶交出兵權與領地,並計劃利用天皇剛重新掌政,與倒幕派皆對政務運作不熟悉之時,派遣傢臣進入政府,藉協助之名掌控政治。倒幕派對於這樣的結果很不甘心,但由於武力倒幕的正當性銳減,因此衹好暫時按兵不動。
  
  後來,政府內倒幕派與德川派的鬥爭漸趨白熱化。1868年1月3日,明治天皇頒布“王政復古大號令”,宣佈廢除幕府,並命令德川慶喜“辭官納地”,將一切權力重新歸於天皇。當倒幕派得知德川慶喜决定從大坂(今 大阪)出兵進攻時,旋即派出以薩摩藩、長州藩成員為主力的軍隊,在京都附近的鳥羽、伏見兩地展開激烈戰鬥。經過三天的交戰,以寡擊衆的新政府,在新式軍隊與精良武器的助威下取得重大勝利,並决定乘勝追擊,派遣東徵軍攻打德川幕府的中心據點—江戶。
  
  倒幕派組成了新的政府,揭示基本施政方針的“五條禦誓文”則於同年4月6日公佈。新政府軍、舊幕軍雙方决戰江戶之前,幕府代表勝海舟與新政府代表西鄉隆盛達成協議:以國傢為重,一致對外。1868年5月3日,江戶不流血和平開城,幕府至此正式瓦解。

<< 前一朝政:安土桃山時代
後一朝政 >>:明治時代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