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文时代   弥生时代   大和时代   飞鸟时代   奈良时代   平安时代   镰仓时代   室町时代   安土桃山时代   江户时代   明治时代 Meiji period   大正时代   昭和时代   平成时代 Heisei   令和 Reiwa   
室町时代  (1336年1573年)   总朝代: 近世

  室町时代(むろまちじだい 1338年-1573年),是日本史中世时代的一个划分,名称源自于幕府设在京都的室町。
  
  足利尊氏对应后醍醐天皇的南朝建立了北朝,于1336年建立室町幕府。两个朝廷对立的南北朝时代一直持续到公元1392年,最后被北朝统一。以应仁之乱为契机日本进入了战国时代。虽然战乱持续但内外通商繁盛,农业、工业技术也有所提高。同时此时的倭寇袭击了朝鲜和中国。
  
  室町幕府的建立
  
  1338年,足利尊氏被北朝光明天皇任命为征夷大将军,足利尊氏公布施政方针《建武式目》,开始了足利尊建立的足利幕府统治。1378年,足利氏在京都的室町修建豪华的花御所作为住宅和幕府的办公地,所以足利幕府又称室町幕府。但是,一直到第二代将军足利义铨时期,由于足利氏的内部斗争,幕府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1349年,足利幕府内部开始出现内讧,足利尊和他的弟弟足利直义在南、北两朝之间来回摇摆。直至1355年,足利尊才在京都稳住脚跟。到1368年,足利尊氏的孙子足利义满(1358-1408)任第三代将军时,以细川、斯波等足利家族为首的守护领国制已在日本全国建立,室町幕府在有实力的守护大名的势力均衡上巩固了基础,足利幕府进入全盛时代。
  
  足利幕府的形式一如镰仓幕府,只是更多由自己的亲族担任重要职务,委任亲信担任守护大名,控制地方的军政大权。其基本社会结构是:将军——守护大名(地方上层领主、武士首领)——地方下层领主、武士。
  
  足利氏政权是两支贵族系统——军政和民政融为一体的政权。足利氏和其重要陪臣在京都过着旧平安时代的贵族生活,其政权的根本变革是成为将军家臣的地头被担任守护的家族,即守护大名所取代。御家人组织崩解,成为地方性的次级团体。足利政权的权力结构变为以守护家族联盟的形式(1390年,全国有26个守护家族)瓜分了全国的军事势力。但是,由于守护家族的坐大和相对独立,足利氏想要维持其稳固的霸权也是不太容易。
  
  到了足利义满时代,随着幕府基础的巩固,开始削弱那些强大的守护大名的势力。如当时日本较为显赫的大名——山名氏,大内氏等先后被消灭。此时,南朝的势力明显下降,最后仅存的九州据点也被平定。1392年,经过足利义满的斡旋,南北朝合并。足利氏的地位愈加稳固,他还在朝廷兼任了太政大臣,掌握了幕府和朝廷两方面的实权。
  
  足利义满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实际上都与太上皇别无二致。他出巡时的仪仗规模和天皇一样,见了天皇平起平坐,两人好像是平级的同事,他的儿子过继给天皇做干儿子,两人又不像是同辈的兄弟。足利义满死时,天皇临时放假,还赠以“太上天皇”的称号。
  
  幕府的武家政权对从中国传来的禅宗文化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所以禅宗被称为“武家的宗教”。禅宗注重顿悟,武士阶级大概在杀伐之余对生命的无常感触颇深,因此反而容易接受这种玄而不玄的宗教文化。禅宗受到足利氏幕府将军们的保护,禅宗五山十刹(五个头等寺院,十个二等寺院)的僧人多被足利幕府聘请为政治顾问,更使禅宗在日本大行其道。其主要宗派有临济宗、曹洞宗等。
  
  室町幕府的衰落
  
  1398年,室町幕府实行“三管领四职”制度,规定管领(即执权)一职由足利氏内部的三个家族轮流担任;主要的行政机构“侍所”由足利氏其他四个家族担任。其目的是为了防止任守护大名的武士形成世袭的政治势力。可是,事实上此时地方守护大名的武士形成世袭的政治势力。可是,事实上此时地方守护大名的职权比镰仓时代要扩大许多;守护大名势力急遽膨胀,地方分权统治的倾向突显出来。例如,1438年镰仓的足利持氏欲以武力夺取将军职位,史称“永享之乱”。1441年,担任四职的武士竟杀死幕府将军,称为“嘉吉之乱”。幕府、守护大名、领主之间,勾心斗角,蚕食对方的领地,使矛盾不断激化。
  
  室町幕府是在庄园制度走向没落的时候建立的,其基础已经不稳固,所以和镰仓时代是不可比拟的。
  
  第101代天皇:称光天皇(1401-1428)(在位1412-1428)
  
  第102代天皇:后花园天皇(1419-1470)(在位1428-1464)

<< 前一朝政:建武政权
南北朝时代
后一朝政 >>:战国时代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