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國君子姓,位於現在河南商丘一帶。
西周
周武王伐紂,商朝滅亡。按照分封製的禮法,朝代雖然滅亡,勝利者仍然不能讓以前的貴族宗祀滅絶,因此當武王分封諸侯時,仍然封紂王的兒子武庚於殷,以奉其宗祀。武王死後,武庚叛亂,被周公平叛殺死,另封紂王的庶兄,當年曾降周的微子啓於商邱,國號宋,以奉商朝的宗祀。孔子的論語堯曰篇曾記載此一原則叫做“興滅國,繼絶世”。
春秋
春秋初年,宋國仍行"兄終弟乃繼"製。前728年,宋宣公卒,其弟宋穆公繼位。宋殤公時,在位不滿十年,即為華督父所殺。宋莊公繼位,華氏專政,宋國常干涉衛國、鄭國內政而發生戰爭。前690年宋國內亂,諸公子紛外逃。宋國後來逐漸發展強大,宋襄公曾經成為春秋五霸之一,但和其他四霸不同,其他四霸(齊、楚、秦、晉)稱霸時都有強大的實力,召集各國會盟較為有成效。宋襄公衹是在齊國內亂時,幫助齊公子復國,想代齊作為盟主,但沒有軍事實力。歷史記載宋襄公在前638年,宋、楚泓水之戰軍事作戰時實行不切實際的“仁義”,結果被楚軍擊敗,宋襄公也因傷重身亡。
以後北方晉國和南方楚國爭霸時,宋國夾在中間,戰事連年不斷。80年間,遭遇了40次以上的戰爭。前546年,宋國大夫嚮戌因為和晉楚兩國令尹有私交,又正當兩國交兵疲憊之際,由宋國權臣華元發起和平大會,倡議弭兵,最終受到響應,在宋國召開十國參加的“弭兵之盟”,使宋國保證了十餘年的和平時期,中原得到四十年較為和平的環境。但是,宋國內部權力鬥爭不斷。
戰國
戰國時期,宋國同齊國發生卿大夫奪取政權的事,子姓的宋桓侯由戴公後裔戴族的司城子罕所取代,成為了宋國國君。具體情況難考。公元前318年,宋君戴偃稱王,是為宋康王。史稱宋康王“行王政”,即實行政治改革,宋遂強盛起來。他東敗齊,南敗楚,受到齊、楚大國的忌恨,後國內亂。前286年,被齊國所滅。
人物
宋國人墨子是墨傢的代表人物。孔子的祖先為宋國貴族,是宋國君的後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