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   夏代   商代   周代   秦代 Qin Period   漢代 Han Period   三國 Three Kingdoms   晉代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十國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太平天國   近代中國   現代中國   

太平天国
  太平天國(其中“國”原作“囯”,“天”字的兩橫上長下短,1851年—1864年)是中國清朝後期,由洪秀全(稱號“天王”)所建立的政權,前身為1843年創立之“拜上帝會”。1851年成立太平天國,1853年建都天京(今南京),曾占領長江中下遊地區。至1864年天京陷落止,計存在14年。太平軍在全盛時期的兵力超過一百萬人(包括女兵十餘萬人)。有人估計太平天國運動造成約兩千萬人喪生。現代有人估計1850年的中國人口大約有4.1億人,經過太平天國、捻軍及回族等起事後,到1873年人口下降至大約3.5億人。
  太平天國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許多特例,例如以西方宗教名義組織勢力,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認定之“中國農民起義”且“第一次遭到中外勢力共同鎮壓”。而於清朝初年剃發留辮後,太平軍因拒絶此俗,亦被清廷稱作“長毛”、“長毛賊”、“發賊”、“發逆”;因為太平軍起自廣西,以兩廣人為主,故清廷稱其為“粵匪”(如《欽定剿平粵匪方略》)。
  名稱
  天國自稱太平天囯,其中的“囯”,和一般的書寫筆劃不同,“囯”字裏面是一個“王”,是指一個國傢裏有王在內;另外“天”字中的橫劃是上長下短。
  創立及發展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洪秀全與表親馮雲山、族弟洪仁玕從梁發《勸世良言》中吸取某些基督教義,後來自行洗禮,並在廣東花縣首創“拜上帝教”。
  1844年,洪秀全和馮雲山到廣西傳教。
  1847年,洪秀全和洪仁玕到廣州跟隨美國美南浸信會傳教士羅孝全學習《聖經》,因聽洪秀全說曾夢見他自己是上帝的兒子,羅孝全拒絶給他施洗。洪秀全離開廣州,重返廣西桂平,與馮雲山會合。7月,洪秀全與馮雲山一起製定“十款天條”。
  1848年春天,拜上帝會的領導人之一馮雲山被地方團練逮捕,送往廣西桂平知縣衙門囚禁。洪秀全前往廣州欲以“傳教自由”為由,找上層關係營救。後馮雲山被信徒集資賄賂桂平知縣,而得到釋放。
  1849年,洪秀全、馮雲山、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結為異姓兄弟。
  1850年9月初,洪秀全發佈總動員令,會衆立即到金田團營編伍,達兩萬人。同年11月太平軍在蓉村江木橋伏擊清軍成功。農歷十二月,他們在金田村內的韋氏大宗祠,舉行拜上帝儀式,並宣佈國號為太平天國。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生日,拜上帝會衆萬人在金田村“恭祝萬壽”起義,是為金田起義。洪秀全稱天王,建立“太平天國”。同年3月23日,洪秀全封楊秀清為“左輔正軍師”、蕭朝貴為“右弼又正軍師”、馮雲山為“前導副軍師”、韋昌輝為“後護又副軍師”。同年秋季,太平軍占廣西永安州(今蒙山縣)。12月在永安封東、西、南、北、翼五王,其他四王皆歸東王楊秀清節制。南王馮雲山製訂了太平天國初期的官製、禮製和軍製,又創造了一套獨特歷法,在太平天國內使用,並且實行公有財産製。
  1852年(鹹豐二年)4月5日,太平軍自永安突圍,5月19日離開廣西進入湖南省,5月太平軍路經全州時,馮雲山被清軍炮火擊中,6月傷重死亡。8月21日蕭朝貴、石達開攻長沙(太平天國第一場硬仗),9月12日蕭朝貴在攻城時戰死。太平軍攻長沙近三個月仍未能成功,撤圍北上。
  1853年1月太平軍攻剋武昌,人數增至五十萬,3月攻占南京,改名“天京”並定都在此,隨即展開北伐及西徵。
  北伐軍雖然一度進至天津附近,因孤軍深入,最終在1855年全軍覆沒。西徵軍的進展比較順利,先後攻下安慶、九江、武昌等地。
  1854年西徵軍在湖南遭遇新建立的湘軍抵抗,湘軍反攻至九江附近。
  1855年初,翼王石達開大破湘軍,復陷武昌。
  太平天國前期,軍政大事由軍師負責,洪秀全退居幕後少理朝政,大權落在東王楊秀清手上。
  因太平天國首義發生在廣西,故有大量壯族人民參加了太平天國起義,西王蕭朝貴,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他的母親是壯族人),北伐主將林鳳祥、李開芳等等,皆為壯族人。太平天國第一位烈士、後被追封為嘏王的盧六以及後封的慕王譚紹光、贊王蒙得恩皆為壯人。盧六是太平天國起義前的洪秀全、馮雲山最得力的助手,為發動太平天國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摘自黃現璠撰《太平天國革命中的壯族子弟》——載於1956年5月10日《光明日報》)
  太平天囯前期作戰地圖天京事變1856年(鹹豐六年)6月,太平軍攻破清軍嚮榮的江南大營,解天京三年之圍。嚮榮在8月9日死後,其死訊不久便傳入天京,東王楊秀清見當時太平天國形勢大好,另有圖謀,假裝“天父下凡”迫天王封他為“萬歲”。
  北王韋昌輝在這時請求天王誅殺東王,天王不肯。後來陳承瑢嚮天王告密,謂東王有弒君篡位之企圖,天王密詔北王、翼王及燕王秦日綱鏟除東王。
  韋昌輝在9月1日到天京,與秦日綱在夜間入城,2日凌晨突襲東王府,楊秀清及其傢人被殺,東王部屬、他們的傢人及其他軍民共2萬多人亦被殺,史稱“天京事變”。
  翼王石達開抵達天京後,責備韋昌輝濫殺,二人不歡而散,石達開當夜逃出城外,韋昌輝其後盡殺翼王府中傢屬。
  石達開從安慶起兵,聲討韋昌輝,此時在天京以外的太平軍大多支持石達開。洪秀全為平衆怒,11月2日將韋昌輝處死,不久又處死秦日綱和陳承瑢。
  翼王出走
  1856年12月,太平軍撤出武昌。
  1857年春天,李秀成與陳玉成擊敗清軍秦定三部,北上六安、霍丘,與捻軍會合。
  天京事變後,洪秀全開始提防石達開,任用洪氏兄弟牽製他,石達開日益不安,從天京出走到安慶,再從安慶出走,脫離天王指揮,跟隨他出走的太平軍有二十萬人,嚴重削弱太平天國的力量。
  1858年石達開經浙江到福建,再到江西。同年5月,九江失守,湘軍進圍安慶,11月太平軍在三河之戰獲勝,湘軍撤安慶之圍。
  1859年石達開入湖南,攻寶慶府(今邵陽市)不剋,南下廣西。
  1860年李秀成在擊破清軍的江南大營後,乘勝攻下江蘇南部多個地方。同年9月,太平天國部署第二次西徵,以陳玉成、李秀成軍為江北江南兩支主力,目的為進攻清軍後方以援救安慶。同年,在廣西的石達開與部衆出現分歧,部將彭大順、朱衣點、吉慶元等人與之决裂,次年重返天朝。
  1861年上半年,北路的陳玉成因英國官員幹預而不敢進攻武漢;南路的李秀成進至湖北東南部,在附近地方招兵30萬人,李知道其他太平軍吃敗仗後,放棄進攻武漢三鎮,改嚮東進軍,攻下浙江大部份地區。
  1861年9月安慶失守(見安慶保衛戰)。同年石達開率十萬之衆北上湘西,經湖北進入川東。
  1862年1月李秀成率軍攻上海,在清軍和洋人聯合抵抗下,太平軍久攻之下,仍未能占領上海。
  1862年(同治元年)6月,洪秀全命令李秀成回援天京,李集結二十萬人兵力,10月起大戰湘軍四十多天,未能取勝。同年6月陳玉成被清軍處死。12月,李秀成奉命北渡長江。同年李鴻章攻江蘇南部,左宗棠攻浙江。
  石達開在四川南部時,多次企圖渡過長江北上,為清軍所阻。1863年初,石達開渡過金沙江,5月到達大渡河邊,當地土司千戶王應元拆橋防河,加上河水暴漲和清軍堵截了太平軍的進路和退路,石達開部隊在紫打地進退無路,睏二十餘日,糧食將盡,部隊損失過半。6月13日,石達開嚮清軍主帥駱秉章請降以救全軍,清軍偽稱同意,縛送成都,6月25日在成都被凌遲處死。石達開的降兵中,老弱及新加入者被遣散,剩下的二千人不久被殺。
  1863年12月4日蘇州守將譚紹光被部下殺死,蘇州失守。
  陷落與敗亡
  太平天囯後期形勢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饑後病逝,幼天王洪天貴福繼位。7月天京失守,李秀成帶領幼天王突圍,混亂中失散,於同月22日在江寧方山被俘,親書供狀數萬字後,於8月7日被曾國藩殺害。10月幼天王洪天貴福在江西石城荒山山洞被搜俘,11月18日在南昌被凌遲處死。
  長江以南的太平軍餘部譚體元部隊在1866年初於廣東梅縣被肅清,江北的太平軍賴文光部投入捻軍,於1865年殺清軍名將僧格林沁,繼續對抗清軍直至1868年。
  東捻軍於1868年1月5日在揚州東北瓦窯鋪覆滅,西捻軍於同年8月16日在山東茌平徒駭河被李鴻章消滅。
  最後一支使用太平天國年號的殘餘捻軍袁大魁部於1869年在陝北保安被左宗棠消滅。
  太平軍逃嚮
  1874年太平天國亡國十周年,楊輔清自美國易容潛返回福州加入緑營發展組織,遭到閩浙總督發現逮捕殉難,證實確有為數不詳太平軍涌入太平洋部份島嶼。
  政治綱領
  太平天國是中國近代的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其疆域最廣阔之時曾占有長江中下遊數省。因此它有着當時時代的顯著特徵。另一方面,洪秀全在這次起義假藉了當時從西方宗教傳入的新興宗教基督教,亦使一般老百姓感到新鮮。這可能與當時老百姓希望求變的思想有關。
  太平天國的理論綱領都包括在《原道救世歌》、《原道覺世訓》、《原道醒世訓》等幾本書之內。洪秀全的太平天國聲稱結合西方基督教義、中國儒傢大同思想、農民平均主義。不過,太平天國排斥儒傢,稱儒傢經書為“妖書”。他們接受基督教上帝,教名為“拜上帝教”,但其實對基督教一知半解。他們的宗教思想,可能全部源於當時的中國籍基督教傳教士梁發所寫的《勸世良言》。後來有外國傳教士知道了這件事,試圖嚮他講述聖經的道理,反而被洪秀全斥為異端。不過,洪秀全從基督教得到啓發的這些思想,對於當時處於半殖民地社會的群衆有着很大的號召力。
  《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解决生産資料與産品分配的政治綱領,要求廢除舊有土地所有製。
  《資政新篇》是幹王洪仁玕在後期提出的中國第一套具有發展資本主義意願的政治綱領,由於客觀上周邊環境的惡劣與主觀上農民階級的漠視,沒有起到預期的作用。
  另有意見認為,太平天國存在本質上的缺陷,進步的表徵底下存在理性的倒退。政治上,太平天國由神權與王權結合,朝中不但階級森嚴,為王為官者的為所欲為,更甚於儒傢思想約束下的朝廷。文化上,太平天國對固有傳統文化完全推倒,對傳統知識分子仇視。洪秀全諸王定都天京後,生活糜爛腐化,朝政綱紀紊亂,聖靈亂封。制度上,天朝田畝、資政新篇等綱領衹屬紙上談兵,從未有認真推行,亦不見有任何成效可言。至於所謂“開放科舉考試予女子應考”,僅有一次。
  這個政權在歷史上存在非常大的非議,他的“先進性”並沒有得到所有歷史學家的贊同;有觀點認為太平天國是建立在欺壓人性基礎上的另一個殘暴的政權,更加傾嚮於一個封建社會暴力政權。洪秀全本人也並不被認為是理解基督教教義,他的政策大都未能成功實施或取得成效。郭廷以在《太平天國的極權統治》一文認為:“太平天國是一個低級的迷信,絶對的暴力集團,神權、極權、愚昧的統治,衹為滿足自己的無限欲望,絲毫不顧及大衆的福利,所造成的是遍野的白骨,滿地的荊棘,喪失的生命最少為二千萬至五千萬。”值得註意的是,中國史學界近年來也有對太平天國和洪秀全重新評價的聲音。
  行政區劃
  太平天國在立國後,把占有地的行政區劃改為“省、郡、縣”製,全國分為21個省份,除江南省有12郡以外,每省十一郡:
  江南省 (南京周邊地區,又稱天京省)
  天浦省(以江浦為中心)
  蘇福省(首府為蘇州,即今日蘇南東部)
  安徽省 (首府為安慶)
  湖北省(首府為武瑲,即今日之武昌)
  江西省(首府為九江)
  浙江天省(首府為杭州,同今日浙江省)
  桂福省
  湖南省
  福建省
  河南省
  珊東省(同今日山東省)
  廣西省
  廣東省
  雲南省、
  雲北省
  四川省
  貴州省
  陝西省
  甘肅省(分作兩省)
  不過,由於太平天國行政混亂,這些省份的具體劃分都很模糊,很多時更互相重疊。
  聖庫制度
  聖庫制度是太平天國創立的第一個經濟制度。這個制度是伴隨着太平軍金田起義而同時産生的,直到太平天國革命失敗,聖庫制度也隨之泯滅。當太平軍創興之時,聖庫制度對保障部隊供結、吸引貧民參加革命和保證軍事紀律等方面,都起過重大的積極作用。定都天京後,洪楊等人又把城市市民的經濟生活也納入聖庫的供給範圍。而且一度要求以“人無私財”的原則施之於民間,其消極作用便逐漸暴露出來。
  太平天國無論軍中或城鄉都編立軍伍。地方政權每一萬三幹親傢設一軍帥,下轄師帥、旅帥.卒長,最基層的組織單位領導稱兩司馬。從每軍到兩司馬按規定都設有聖庫。在“天朝”則設“總聖庫”主管財物。
  在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啓,在它的中央機構中設立“總聖庫”、“總聖糧”,俱各正副、又正副官四員,“職同檢點”。其下分設備典官任其事。
  太平天國聖庫的物資來源,約有以下五方面;一是起義初期持上帝全會衆交給聖庫的銀糧衣物;二是打敗清軍或攻剋城鎮所獲的戰利品;三是各處城鄉的員獻及對富戶派大捐、打先鋒所得的財物;四是“科派”、田賦與工商稅的收入;五是百工衙的生産品等。天京城中設立的百式衙與諸匠營,是聖庫物資的重要來源之一。
  建立在人無私財的原則基礎上的聖庫供給制度,在太平天國革命初期曾起過重大的積極作用。它首先是吸引了貧民群衆踴躍參加起義。其次,聖庫制度保障了太平軍的供給。戰士們的傢屬在天京,有聖庫解决生活問題,因此無後顧之憂,能專志於“殺妖取城”而開創太平天國的大業。第三,一切繳獲交歸聖庫,保證了太平軍良好的軍紀,也使軍民關係融洽。太平軍前期軍紀較為人所稱。第四,在天京這樣長期被清軍包圍的城市中,實行聖庫供給製有它特殊的必要性。
  太平天國領導階級的特權思想和享受無度破壞了。定都天京後,洪秀全便自視力天下萬國之主,天京被稱作“小天堂”。大建宮室,窮極壯麗。雖有聖庫專管財物,但對諸王與高級官員卻沒有限製,這無疑是對聖庫制度原則的一種破壞。洪楊雖然口頭上也講“節用而愛民”的道理,但進入大城市後,講享受與排場,揮霍公共財物的奢靡之風,像病疫一樣地滋長起來。
  天朝田畝制度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於1853年頒布《天朝田畝制度》。它是太平天國的基本綱領,其基本內容是關於土地改革制度,同時提及中央及地方政製,還涉及經濟制度。
  但由於戰事頻繁及其它原因,許多列出的措施未能在太平天國統治區內有效實施。
  前期王侯表
  爵號 姓名 襲爵
  禾乃師贖病主左輔正軍師東王 楊秀清 天王第五子洪天佑承嗣,稱幼東王九千歲,
  天京陷落後不知下落。
  右弼又正軍師西王 蕭朝貴 長子蕭有和襲爵,稱幼西王八千歲,
  天京失陷後,突圍至湖熟鎮犧牲。
  前導副軍師南王 馮雲山 西王二子蕭有福承嗣,稱幼南王七千歲,
  天京失陷後,突圍至湖熟鎮犧牲。
  後護又副軍師北王 韋昌輝 以罪誅,爵除。
  左軍主將翼王 石達開
  燕王 秦日綱 以罪誅,爵除。
  豫王 鬍以晃 子鬍萬勝襲爵,稱幼豫王強千歲。
  前期侯爵表
  爵號 姓名 備註
  頂天侯 秦日綱 1854年封燕王
  靖鬍侯 林鳳祥 追封求王
  定鬍侯 李開芳 追封請王
  平鬍侯 吉文元 追封祝王
  剿鬍侯 朱錫琨 後期事跡不詳,可能在北伐中戰死。
  滅鬍侯 黃益蕓 1853年軍營火災中喪生
  護國侯 鬍以晃 1854年封豫王
  興國侯 陳承瑢 後改佐天侯
  衛國侯 黃玉昆 後改衛天侯
  鎮國侯 盧賢拔 楊秀清親戚,後期事跡不詳。
  補天侯 李俊昌 後改名俊良,天京事變中被韋昌輝殺死。
  贊天侯 蒙得恩 1859年封贊王
  襄天侯 林大基 楊秀清甥婿
  相天侯 黃期升
  匡天侯 黃維江 楊秀清姊夫
  助天侯 劉紹廷 東殿尚書,天京事變中被韋昌輝殺死。
  翊天侯 吉成子 東殿尚書,天京事變中被韋昌輝殺死。
  扶天侯 傅學賢 東殿尚書,天京事變中被韋昌輝殺死。
  衛天侯 曾錦謙
  後期重要的王
  幹王洪仁玕
  英王陳玉成
  忠王李秀成
  贊王蒙得恩
  侍王李世賢
  輔王楊輔清
  扶王陳得纔
  啓王梁成富
  遵王賴文光
  祜王藍成春
  失敗原因
  太平天國反對中國傳統儒傢思想,因此得不到國內知識分子的普遍支持。
  定都天京後,太平天國領導層日益腐化,他們貪圖享樂,大興土木建造宮室,並實行嚴格的階級制度(早年由南王馮雲山製訂),愈來愈脫離民衆。加上太平天國強製推行一些違背民意的措施,例如在首都天京強製男女分開居住(1855年起放寬),凡此種種皆不得民心。
  主要領導人爭權奪利,最後引緻領導集團的分裂。1856年秋,正當太平軍在戰場上不斷取得勝利的時候,東王楊秀清自恃功高,挑戰洪秀全的地位,引緻洪秀全下密詔誅楊,觸發“天京事變”,楊秀清、北王韋昌輝及二萬餘人被殺,太平天國元氣大傷。後來翼王石達開因受洪秀全猜疑,帶領大軍出走,從此太平天國走嚮衰落。
  洪秀全晚年用人唯親,不太信任外人,政事混亂,人心更加渙散。
  太平天國未能爭取外國支持,後期清軍卻得到洋人支援,形勢此消彼長。西方國傢認為太平天國的拜上帝教與基督教相差甚遠,實為異端。太平天國又不承認清朝與外國訂立的不平等條約,加上禁止鴉片入口,損害西方國傢的利益,因此英、法兩國跟清廷簽訂北京條約後即支援清軍對付太平天國。
  李秀成進攻上海不成功,導致戰局更為不利。
  天王洪秀全後期不肯放棄天京,不肯轉移至外國列強不能深入的內陸地區發展。
  太平天國連年戰爭,造成中國人口大量流失,使生産遭到破壞。江南繁華之地繁華不再,江蘇、浙江兩地人口銳減,太平天國再也無法得到人民支持。
  歷史影響
  太平天國歷時14年,占領長江中下遊富庶地區多年,戰事波及半個中國,使清廷國力大傷。
  由於清廷倚賴漢人組建的湘軍和淮軍才能打敗太平天國,曾國藩、李鴻章等漢臣平亂有功,逼使清廷更加重用漢人,漢人在清廷的權位因而大增,同時滿人對軍隊的控製權減弱。
  清廷曾藉助外國人鎮壓太平軍,因而産生效法西方,推行改革的想法,促成後來“洋務”改革的出現。
  太平天國的事跡及它提出的一些主張,宣揚了民族思想和革命精神,對日後的反清革命有一定的影響。
  太平軍在江南徵戰時,大量富戶及平民逃到上海避難,促進了上海的發展。
  太平天國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農民運動,是中國幾千年來農民戰爭的最高峰,它沉重的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並對亞非人民的反殖民鬥爭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相關評價
  可能出於反滿的需要,洪秀全等人是孫中山等革命黨的崇拜者。湖南的辛亥革命黨人常稱要洗盡湖南人曾國藩給他們帶來的羞恥。不過孫中山也衹贊賞太平天國反清的“民族主義”,卻直指太平天國“衹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權;衹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過是歷史上的又一個封建王朝而已”,根本不值得效法。並在《民權主義》第三講中說:“中國的革命思潮是發源於歐美,平等自由的學說是由歐美傳進來的。”他認為太平天國並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因為他們的領袖還有皇帝,實行的是封建專製。“大傢若是有了想做皇帝的心理,一來同志就要打同志,二來本國人更要打本國人,全國長年相爭相打,人民的禍害便沒有止境。”
  對太平天國的評價, 民國學者可以說是十分分歧,羅爾綱和簡又文等人正面評價太平天國對後世革命的影響和意義,但郭廷以等史傢卻抨擊太平軍領導人的殘暴反動本質。例如鬍適看到羅爾綱寫的第一本書《太平天國史綱》後,憤憤然指責書上“專門表揚太平天國”為不當。照他看來,“太平天國之亂”,使中國幾十年來不曾恢復元氣,是應該譴責的。
  近來,雖然中國大陸官方教科書上依舊正面評價太平天國為主,但是近年來夏春濤等現代大陸學者開始負面評價太平天國,批評太平天國欺騙、落後、殘暴。批評強調太平天國對中國社會的巨大破壞性,激烈的批評甚至認為是典型的邪教叛亂。其教義、教規、戒律從精神到物質嚴厲地控製着參加造反者,以中國奴隸主和封建帝王的腐朽思想、條規,對他控製下的軍民實行極其殘酷的剝奪與統治,實際上是一種極端利己主義的政治性邪教。洪秀全造反獲得局部成功,是以中國社會的大動亂、大破壞、大倒退為代價的,以數以百萬計軍民的生命、鮮血為代價導致中國喪失近代的最後機遇。”更重要的是,平定了太平天國之亂,迎來了同治中興。
  歷史博物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49年建國後,承認並認同洪秀全的先進階級領導下農民起義,推翻滿清的運動,因而受到中共官方重視,在1951年太平天國建立百周年,人民日報由鬍繩執筆的題為《紀念太平天國革命百周年》的社論,另外並認同其提倡四大公平的革命運動。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其中一個浮雕就是以金田起義為題材的。
  1951年開始籌建並於1956年10月1日在南京堂子街太平天國某王府建立太平天國紀念館,1958年5月遷至瞻園路128號(館址曾為東王楊秀清住處、幼西王蕭有和王府),1961年1月正式更名為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現館藏歷史文物2140件,一級藏品33件套與大量原始檔案資料、圖書。
  藏寶之謎
  太平天國有三個至今未能揭開的藏寶之謎。一個是天京藏寶之謎,一個是石達開大渡河藏寶之謎,浙江湖州藏寶之謎。
  影視作品
  《太平天國》1988年在香港無綫電視首播,共45集。
  《太平天國》2000年在中國中央電視臺首播,共48集。
  《巾幗梟雄》2009年在香港無綫電視首播,共25集。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