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返回主頁
方塔園: 永樂五年,鄭和出使西洋因一路順風,奏請奉旨修廟;
黃崖水關: 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始建。
潮音寺: 始建於明永樂二年(1404),原名“南海大寺”。
聖壽寺: 明永樂年間,在該寺南側修建20餘米高、八角四重檐的“萬歲樓”。
賢良港天後祖祠: 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祠壞,朝庭內官司奉旨赴港整修致祭,稱“天妃祖祠”。
清淨寺: 寺內有明成祖於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頒發保護清淨寺和伊斯蘭教的《敕諭》石
支提山: 寺內存有明永樂、萬歷御賜“千聖天冠”鐵佛、“鎏金大毗盧”銅佛,五爪金竜紫
獅峰寺(獅峰廣化禪寺): 明永樂年間(1403—1424)移建於此。
白琳柘裏雙塔: 據清《福鼎縣志》記載為明永樂九年(1141)年建。
桐城八景: 明永樂三年(1404)西園族長高伯泰倡建,為西圓高氏宗祠,祠寺合一,除了祭祀活動
青礁慈濟宮: 明永樂17年,成祖又封吳本為"萬壽無極保生大帝",民間俗稱"大道公"、"花橋公"、
涌泉寺: 明永樂五年(1407)改稱“涌泉寺”。
鼓山涌泉寺: 明永樂五年(1407年)賜名"涌泉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欽筆禦頒"涌泉寺
鄭和公園與鄭和史跡陳列館: 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鄭和登塔察看港口時知該塔為宋徽宗祝壽而建,頗為不
邵武民俗博物館: 媽祖文化於明永樂年間傳入邵武,源於鄭和下西洋調邵武衛營官兵3000護衛,航船
武夷山景區: 賓館、水簾洞、一綫天、星村碼頭、永樂禪寺和蓮花峰等處均設有停車場。
天心永樂禪寺: 天心永樂禪寺投訴電話南平市旅遊投訴電話:0599-8832075
安國市: 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依照宋代臨安(今淅江杭州)的藥王廟,以邳彤墓
泊頭清真寺: 後在建文、永樂、萬歷年間幾經修葺,特別是在崇禎年間進行了擴建,成為規模宏
紀曉嵐墓: 紀氏墓地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面積南北300米,東西100米,墳墓1194座,墓碑136塊
永清縣: 明永樂元年(1403年)改屬順天府。
大廠縣蘆莊清真寺: 史記明永樂年間,燕王朱棣掃北,何氏祖先曾隨燕王徵戰,屢建戰功,受封武德將
南寺頭清真寺: 明朝永樂年間,回族楊氏先人楊國忠在三河縣任職,後定居南寺頭,率傢族各姓穆
玉田縣: 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移光州左屯衛於此,改北平府為直隸順天府,玉田縣屬直
毗盧寺: 有人將它與甘肅敦煌壁畫、山西永樂宮壁畫、北京法海寺壁畫相提並論,足見其受
青天河風景名勝區: 明朝永樂皇帝,清朝乾隆皇帝均曾到此遊歷,留下了許多詩詞墨寶。
月山寺: 永樂三年,都曾重修,天順戊寅賜名“寶光”。
風穴寺: 殿內有永樂七年周王朱肅獻的漢白玉釋迦牟尼佛像一座。
鼎湖灣風景區: 永樂宮,西北遊鶴鵲樓,普救寺,另外還遊靈寶境內的函𠔌關,皇帝鑄鼎原,亞武
長春觀: 長春觀於明永樂十二年(1414年)和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維修和重建。
金殿: 建於明永樂年間,是我國現存最大的銅鑄鎏金大殿。
遇真宮: 永樂年間皇帝命令在此地敕建遇真宮,於永樂十五年竣工,共建殿堂、齋房等97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