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 竺 | ||
名: | 法护 | ||
网笔号: | 支法护、昙摩罗刹、昙摩罗察、竺昙摩罗、竺昙摩罗刹、竺昙摩罗察 | ||
籍贯: | 月氏国 | ||
今属: | 甘肃敦煌 | ||
出生地: | 敦煌郡 | ||
阅读竺法护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
竺法护,又称昙摩罗刹(梵 Dharmaraksa ,意为法护), 月氏国人,世居敦煌郡,八岁出家,礼印度高僧为师,随师姓“竺”,具有过目不忘的能力,读经能日诵万言。为了立志求学,不辞辛劳,万里寻师,不但精通六经,且涉猎百家之说。
晋武帝泰始年间(二六五——二七四),寺院、图像、佛像等,普遍受到崇敬,然《般若经》等方等部的经典还在西域,尚未能传布于中国。竺法护发愤立志弘法,随师游历西域诸国。据载,他能通达西域三十六国语言,熟谙印度、西域各国的字体、发音等,具备这样的能力,奠定了他翻译经典的基础。
竺法护为求《般若经》,随师从敦煌经西域南道,先往于阗国,再到疏勒,转往西域北道,经龟兹而回敦煌,完成西域一周之旅。大致游历了安息、月氏、大秦、剑浮、龟兹、于阗、疏勒、鄯善、焉耆、匈奴、鲜卑等十几个地方。依传记所载,他携带大批胡本回中原的途中,从敦煌到长安之间,随时随地都在从事译经工作。总计一生游化二十余年,在武帝太康五年(二八四)译出《修行道地经》、《阿惟越致遮经》,其后,直到怀帝永嘉二年(三〇八)为止,共有二十几年岁月,是他在长安积极从事翻译事业的颠峰时期。竺法护从最初译经到晚年,在译经事业上得到许多得力助手,如聂承远、聂道真、帛元信、竺法首、陈士伦、孙伯虎、虞世雅等人,都担任润笔译校的工作。总计竺法护翻译的经典共有一五四部三〇九卷(《出三藏记集》载),其中,流传较普遍的是《方等泥洹经》、《光赞般若经》、《渐备一切智经》、《舍利弗悔过经》、《普曜经》等。竺法护的晚年,世局动乱,以七十八高龄入寂。他穷其一生心力从事译经大业,是一位伟大的译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