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藏 第 03 册 No. 0186 普曜经
No. 186 [No. 187]
佛说普曜经卷第一(一名方等本起)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论降神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万二千。菩萨三万二千。一切大圣神智以畅。一生补处当成正觉。损己布施。持戒清和。忍辱调意。精进一心。智慧善权。所度无极。解一切法。如幻野马影响芭蕉化梦月影。悉无所有。有利无利。若誉若谤。若苦若乐。得名失称。已过世间诸所有法。神通自娱逮致总持。独步三界犹如日光。及诸菩萨备悉之愿。周旋五趣救济危厄。分别辩才定意无碍。皆已由己。咸成法忍悉得具足。诸菩萨住无所住处。度脱十方。
其名曰慈氏菩萨。总豪王菩萨。师子英菩萨。吉义意菩萨。寂意行菩萨。分别辩才菩萨。逮无畏菩萨。进寂菩萨。大哀菩萨。如是上首菩萨三万二千。尔时世尊游舍卫城。国王大臣豪尊长者。凡庶万民咸共供养衣被饭食床褥卧具。病瘦医药一切所安。其妙名称普闻十方。是为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为佛世尊。敷演道义上中下善。义达微妙所与清彻。净修梵行。于时其夜净居天子名寂然尊。及神妙天。加欢乐天。加欢天。栴檀天。大悦天。荧然天。尊寂律天。及余无数净居天子。威神巍巍各有光明普照祇树。往诣佛所稽首足下。还住一面。是诸天子前白佛言。曾闻有经号名普曜大方等典。分别菩萨众德之本。从兜术天降神母胎。在于胎中娱乐开化。显示殊特复现出生。皆为一切诸立法行。在宫婇女爱欲之间。显诸艺术。现行学书计挍诸算。医药疗治射御手博。要誓掷象示现道力超诸群生。具足成就诸菩萨行。往来周旋。果实超殊名称流布。以菩萨力而自娱乐。降伏魔场。具足如来十力无畏。颁宣诸佛无量经典。敷演过去如来至真所讲说法。
往昔道义。犹若世尊。莲华上佛。法英佛。定光佛。德英佛。法造佛。仙天佛。谛英佛。习金刚佛。众尊佛。雪像佛。乐清净佛。出家乐行佛。华英佛。胜颜佛。善明佛。善曜佛。仙勋佛。胜轮佛。欣乐佛。天华佛。轮吉祥佛。善首佛。善喜佛。住觉佛。住施佛。谛法普称佛。是世善妙佛。辨普佛。宝称佛。威强佛。梵神佛。无畏善化佛。善音佛。目悦佛。积德佛。音雨佛妙颜佛。寿神佛。与人游佛。羡求佛。降怨佛。供养佛。惟卫佛。式弃佛。随叶佛。拘留秦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如来至真等正觉。道决所化。自昔迄今。善哉世尊。愍哀一切。今亦颁宣如是法训。多所哀念。多所安隐。普护世间及十方人。为诸大乘唯分别之。降伏一切外学众邪。摄伏众魔。宣布菩萨诸所行义。现诸菩萨行大乘者。咸超精进将护正法。三宝自在令不断绝。具足佛身尽现十方。
时佛默然。可诸天子所启白意。欲令一切普蒙其恩。时诸天子见佛默然听启白意。欣然大悦。稽首足下绕佛三匝。以天心华供养散佛。忽然不现还归天上。
于是世尊明旦与诸菩萨及诸声闻眷属围绕。会迦梨讲堂告诸比丘。昨夜半时。净居天子及诸眷属来礼我足。叉手白言。愿为一切重演普曜大方等典。令诸群生普蒙其恩。吾时默然可其所启。
时诸天子欢喜踊跃。忽然不现各还天上。于是众会闻此欣悦。前白佛言。惟天中天。重敢斯问。
尔时世尊告诸菩萨及诸声闻。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无极训诲。一切如来所可宣畅普济众生。
何谓比丘。普曜经典大方等法。于斯菩萨住兜术天。咸见奉敬逮得无余阿惟颜住。百千天人所共咨嗟。名彻十方诸愿普具。晓了一切。诸佛法藏清净无垢。圣智道眼。意念定智往来周旋。圣性坚强耻众未度。其念弘普亘然极远。布施戒忍精进一心智慧渊深。大权方便所度无极。大慈大哀喜护四等弘畅梵迹。无极神通三达无碍。示现圣慧永无闇蔽。道业纯淑意止意断。神足根力。觉意道业。寂然止观。普备一切诸佛道品。达致本际。功勋福祚不可限量。成就相好庄严其体。在彼久长常得自在。仁和无诤言行相应。其心所怀口言无二。斯意质直而无谀谄怨结他念。常自谦逊而不自大。等心众生未曾偏党。供养无数百千载佛。为众重任恒忍灾患。观见无量诸菩萨众。睹其根本释梵四王大神妙天。天龙鬼神阅叉健陀罗。见莫不悦咨受训诲。分别一切章句本末。已逮无为入于有为。随时方便而开化之。心念法器识解一切。诸佛所宣无有愦乱。而不回还。逮得总持深入法藏。乘大法船游十二海接度诸流。三十有七道品之教。合集法宝深奥智慧。为大导师越渡四渎。诸愿具足降伏魔怨。善救外业诸异邪径。开化一切所住坚固。虽在尘劳皆来归命。为众导首。强若金刚行无盖哀。志性和安积精进力。为法优奥善权方便。在众中雄如师子。定意之业不可限载。犹如莲华处污无垢。禁戒博闻而无放逸。慈于十方无有加害。心水清澄而无所著。游世八法。心如大宝。所度无极福祚圣慧。积功累德道藏解明佛之智慧度阐法城。消众患难善开寤之。以四神足度于彼岸。志三脱门显其寂观。清净光曜一心脱门。处在闲室如山旷野。游法丛树行具足成十力无畏未曾怯弱。以度生死无复疑难。衣毛不竖越于无数在外异学。犹如师子游于糜鹿。舍诸放逸无吾我意。设有所畅。为师子吼。人中之雄。解脱禅定智慧道场。放大光明照诸闇冥悉蒙道明。众邪异学。譬如萤火无益于世。愚赣幽昧曜蔽塞心。兴大道力精进之业。宣功德行威神巍巍。除闇冥品具足清白。见莫不欢。诸佛国土无所挂碍。拔诸穷厄荡涤垢秽。脱门一心觉意清凉。晓了圣明禅思清白以开化之。其四部众。诸天人民。行七觉意积累道宝。齐心众生应病与药。志不怀恶行十善业。以是财富奉持具足。不违法王所行殊胜而转宝轮。转轮王种。成就一切深远难限。一切法宝博闻无厌。慧普无极。
尔时所兴不可限量。无能为喻。犹如江海。所总持慧。如地水火风。其心平等。坚强不动如须弥山。消诸结着犹如日光以耀诸垢。心若虚空在大宫殿安处其中。诸床座具二万二千。门户轩窗讲堂棚阁。校饰严整竖众幢盖。交露精舍布散众华。青莲芙蓉。诸玉女众有亿百千俱作伎乐。及杂众华不可称限。诸宝树木次第行列。其地清净平正无邪。香勋普流。飞鸟凫雁哀鸾异类。无数亿众游戏浴池。畅和雅音现在观睹。闻大法声消除一切尘欲之难。摄诸疲厌自大贡高。其心欢悦思念弘广。由是成就大无极法。演出训诲八万四千伎乐妙音。是为菩萨宿世积德。自然宣出此微妙偈。
积功累德行宣布具足音
其心普思道造智慧光明
备无量势力弃损诸所有
分别决众疑诸天之本末
意清净无垢无杂众瑕秽
弃捐于三毒寂灭嗔恚恨
鲜洁消众垢其心如明珠
从往古以来常喜好布施
音响从种姓戒寂行调和
精进禅智慧遵习亿载法
音畅无数称宣说亿载佛
愍伤于众生且观今是时
晓了知终始生死之尘垢
观察其本行天龙诸鬼神
乐百千亿劫听之无厌惓
善智慧无懈充饱久饥渴
卿等虽所慕乐法不好欲
性已无垢秽愍伤天世人
亿那术载天听法心不废
若慕于歌颂观诸地狱难
其目净无垢见十方诸佛
已得闻此法斯经世所尊
宿世种妙德处兜术天宫
直加天慈哀愍悦雨天下
已越于欲界及色界亿载
咸共慕乐圣无上吉祥佛
降伏众魔业消化诸异学
佛道如观掌且察今是时
世尘劳兴盛宜布诸法云
精进雨甘露消灭天世垢
尊医晓诸种授药建疗治
应示三脱门速立无为宅
譬如师子吼诸小虫怖懅
畅佛师子吼降伏外异学
手执明哲灯过伏精进力
总持近目前胜降伏众魔
四天王遥察欲贡上尊钵
亿载天帝梵始生往奉敬
观睹尊音称宝种诸豪姓
见人尊所处行菩萨之道
其来在三有明宝在所胜
无垢如摩尼兴云雨天下
诸伎乐之声演出若干音
劝助愍哀意观察今是时
于是佛告诸比丘。于时菩萨省诸伎乐。宣法音时出大宫殿。有大讲堂号演施法。升彼讲堂坐师子床。其诸天子学大乘业行等慈者。亦复俱升此大讲堂。各从本位次第而坐。舍玉女众及诸天子。咸从同学各来集会。诸眷属众各六十六亿。咸共讲议。当使菩萨现生何种。或有说言。此维提种。摩竭国土最为兴盛。今菩萨者。应在彼土降神母胎。或有说言。菩萨不应生彼国土。所以然者。维提种者。母性真正其父不真种性卒暴而不安详。无可贪乐。其种鲜德福不具足。土地国邑无好浴池苑囿之观。既处边境不宜生彼。或有议言。拘萨大国其种弘广。眷属兴盛。菩萨应下降神彼国。或有报言。菩萨不应。所以然者其拘萨本从摩腾种来生彼国。父母宗族皆不真正。下劣小姓非是天师所可慕乐。福禄鲜薄卑鄙之土。性行不和。无有奇珍殊异之宝。肴馔之供可以奉圣。园观浴池亦复简少。既是边表不宜屈尊。或复说言。和沙大国国王右性人民炽盛。五谷丰登。菩萨应当降神彼国。或复报言。菩萨不应。所以然者。其彼国王杂合小姓。非是高德。土无威神。受他节度来于此国。父母不真不得自在。以是之故不应生彼。或复说言。此维耶离无极大城。人民滋茂安隐丰熟快乐无难。轩窗门户雕文棚阁严饰巍巍。浴池园观男女周旋游戏其中。人民居宅俨然整齐。菩萨应下降神彼土。或复报言。不宜现彼。所以然者。彼土民众喜诤不和。无清净行有外无内。不修道法不别尊卑。各自谓尊独言只步。不能下意。不顺法教。不服高德。以是之故不可屈尊。或复说言。此鏺树国。种性豪强事业无极。行众无首所习第一。菩萨应下降神彼国。或复报言。是亦不应。所以然者。其土凶逆举动虚妄。志性粗犷刚强难化。形笑轻人自大由己。不修事业。以是之故不应生彼。其诸菩萨及诸天子。各各共议观察天下诸大国土。诸王大姓豪尊重位。皆观察之悉不可意。
尔时会中有一天子。名曰幢英。行菩萨道逮不退转畅达大乘。告诸菩萨及诸天子。诸贤者等。可共俱往问于菩萨。何所种姓。最后究竟一生补处。应往降神处于胞胎。佥共叉手。诣菩萨所。而前咨问。惟愿正士究竟菩萨。一生补处所可降神。种姓何类功勋云何。菩萨报曰。其国种姓有六十德。一生补处乃应降神。何谓六十。一国土宽博种姓寂静。二众所宗仰。三不生杂姓。四所生微妙。五种姓真正。六应男女行。七志操坚强。八本业丈夫。九尊习上业。十其行坚要。一作人惔怕。二众所羡乐。三意行勇猛。四所在尊豪。五志行无极。六女行清白。七男子无限。八所生无畏。九无有悭嫉。二十智慧明达。一有艺多术。二弃捐恶趣。三饭食恣意。四逮得自在。五善友兴盛。六虽在虫兽。无所娆害。七种姓温良。八慕修道德。九而无贪欲。三十无有嗔恚。一不怀愚冥。二在乐无赣。三相好弘普。四所造笃信。五好乐布施。六出家坚固。七力势超异。八所由殊胜。九人莫不敬。四十诸天奉之。一鬼神承事。二饿鬼归仰。三无有怨结。四名闻十方。五种类第一。六性行自在。七其眷属强。八无乱伴党。九群类无上。五十孝顺父母。一敬沙门梵志。二财业饶富。三多宝谷藏。四丰于七珍。五象马炽盛。六独步由己。七奴客僮使甚多无数。八利义如意。九无能胜者。十仁慈普覆。是为六十。时诸菩萨及诸天子。闻是六十种姓清净。欣然大悦乃知殊特。前白菩萨。何所种姓功勋巍巍。具足如此。菩萨报曰。今此种姓炽盛。五谷丰熟安隐平贱。快乐无极人生滋茂。殖众德本。迦维罗卫众人和顺。上下相承心念反复。将护情态积三帑藏。舍众殃衅弃众邪见。一切诸释渴仰一乘。奉敬尊长。居士大臣眷属和穆。色像第一。其白净王性行仁贤。夫人曰妙。姿性温良。仁慈博爱。容色难伦。心无倾移无有子姓。厌于世俗不倦道训。犹天玉女睹莫不欢。无女人态言语至诚。初无粗犷。除弃恚恨。不传彼此。好乐布施。禁戒无漏。敬重夫主。知时止足。不怀异心。常吉祥定。发绀青色。颜貌凞怡。言先意至。仁和其性。体行质直而无谀谄。常怀惭愧。性重不轻。三垢薄鲜。忍辱第一。手足柔软犹如莲华。护心口意强如金刚。若玉女宝德本清净。前五百世为菩萨母。释种饥虚宿夜望待。应往降神受彼胞胎。于是颂曰。
清净人喜法处法师子座
自然天围绕此菩萨惔怕
普处讲堂议何种至贤良
菩萨应降神父母淳真正
普观于天下君子王大姓
咸共意思惟释种净无瑕
白净王最胜帝主中殊特
炽盛丰无疵恭恪常行法
一切皆归仰悉慕释淳和
严讲堂园观应降神迦维
咸成大势力像力三十二
学术度无极没身无有害
白净舍自大三千界第一
意乐似诸天后名曰洁妙
端正天玉女形体最清净
诸天人睹之正观无厌惓
无瑕如奇珍质直言柔软
安隐无粗诤面悦颜不变
行法怀惭愧离慢不轻举
所听无谀谄常慈好布施
净邪行十善身口意常谛
以渡女人态未曾有缺漏
不慕世俗荣龙宫及天世
无伦可殊者应宜怀大圣
宿本五百世恒为菩萨母
白净应为父彼应降德神
善见勤修行所奉当尊法
恒与清白俱三十二无欲
所在国进止卧寐及经行
普照其处所净光灭众罪
虽处天神人无敢有欲心
见无威仪行视之如母子
妙后发净业生长国王宫
既尊无所越名称咸普流
如王后应器尊人曜最上
应往彼义土我宜往降神
天下无余人能怀尊圣者
惟妙后应德乃能堪任受
诸天咨大圣菩萨清净智
亦叹王后勋应往生释种
普曜经说法门品第二
佛告比丘。前选菩萨所降神土。其兜术天有大天宫。名曰高幢。广长二千五百六十里。菩萨常坐。为诸天人敷演经典。于时菩萨适升斯宫。普告诸天。有经典名疗治众结终始之患。最后究竟上大高座。班宣正真。令诸法会听斯训诲。时诸菩萨及诸玉女。咸曰当听。于时菩萨观四方城。化作高座。如四天下现若干品。诸好奇妙庄严文饰。悦一切心。其座严好过欲色界。所有床榻。皆是菩萨宿德使然。并师子座无央数宝。而合庄挍。极妙天衣以敷其上。无量香勋而以勋之。烧诸杂香散众名华。百千明珠自然奋光。严交露帐。其交露帐出妙音声。斯大光明遍照十方。竖诸幢盖周匝垂布明珠缯彩。百千玉女须臾皆集。无数床榻亦自然至。亿千功勋普亦现矣。无数释梵皆来稽首护卫菩萨。从无数劫积累功德。亿百千载。诸度无极功报所致。十方诸佛皆遥念之。菩萨适坐。告诸天人及大会众。诸贤者等。观此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十方世界诸兜术天。一生补处咸欲降神。无数百千诸天大众眷属围绕。而侍从之皆令睹焉。佥为班宣法曜道门。菩萨威神之所建立。使诸天众睹于十方。遥稽首礼。各以香华供养神处临成佛者。五体归命。称扬大音赞言善哉。菩萨之德不可思议。令我等身。一时目睹无量菩萨。于时菩萨告诸天众人等。善听。何故名曰法曜道门。皆曰不及。惟分别之法曜道门。有八百事。临欲降神为诸天说。何谓八百。至诚法门。性行成就无所破坏妙喜法门。悦非时心欣乐法门。成就笃信爱敬法门。心自然净护身法门。净于三事护口法门。四善不毁护意法门。弃嫉恚痴念佛法门。见十方佛念法法门。睹法清净念众法门。趣入寂灭念施法门。威神普至念戒法门。具足所愿念天法门。令心清净慈心法门。化之立德悲心法门。第一无害欢然法门。不毁他人其护法门。秽厌爱欲非常法门。能越欲色观苦法门。除断所愿无我法门。无所猗着观音法门。消不直心观惭法门。除灭内行观耻法门。寂消外行观诚法门。不欺天人观实法门。不亲己身观行法门。道御法行观三宝法门。净灭三涂观了达法门。不失德本观作法门。不轻他人解己法门。不自毁身晓人法门。不非他人分别法门。奉行道法知时法门。终不虚妄弃自大法门。具足圣慧舍害法门。不慢彼我弃结法门。无有犹豫好乐法门。不怀狐疑弃不净法门。弃贪欲想无诤法门。断斗讼意无虚法门。度无中伤法义法门。决了诸义乐法法门。逮法光明求闻法门。净观诸法应正法门。奉行平等断名色法门。度诸挂碍厌宝法门。成立慧解舍着法门。不猗名称畅阴法门。别诸恶行身意法门。其体宴静念通法门。拔诸痛痒心趣法门。观心如幻意止法门。慧照众冥意断法门。舍不善本神足法门。身心轻便信根法门。不愿他人进根法门。善释慧明意根法门。善造道业定意法门。解心诸脱智慧法门。现成明哲信力法门。越魔威势进力法门。而不还回意力法门。未曾忘舍定力法门。灭众妄想智力法门。周旋往来意觉法门。解真谛法觉意法门。普曜诸法进觉法门。积行佛道喜觉法门。修平等行信觉法门。所作已办定觉意法门。畅诸法行护觉法门。度诸所生正见法门。好乐入寂正念法门。弃若干想正言法门。晓了一切诸有音声犹如呼响正治法门。无报应罪正业法门。息诸挂碍正便法门。消众欲意正意法门。入无志念正定法门。逮得三昧无有嗔恨道心法门。不断三宝教净性法门。不乐余乘圣达法门。微妙佛法心无结网应时法门。普具诸法施度无极法门。备成相好佛土清净劝化悭嫉戒度无极法门。悉度众恶八难之处摄诸犯禁忍度无极法门。心和调柔摄诸恚怒进度无极法门。奉众善德摄诸懈怠禅度无极法门。兴显一切一心脱门。定意神通摄诸乱意智度无极法门。舍众无明阴蔽窈冥邪见罗网摄诸恶智善权法门。随众所好而现威仪普摄一切诸佛圣慧四恩法门。摄诸众生使成佛道正法由己四等法门。慈悲喜护以斯四等摄诸偏党化众法门。安己弘誓而不懈惓护法法门。蠲除一切众生尘劳积德法门。众生戴仰圣品法门。具足十力寂然法门。成如来定其观法门。慧眼训诲分别辩法门。成就法眼道御法门。具足佛眼总持法门。奉行诸佛之所颁宣辩才法门。所可敷演悦众生心顺忍法门。顺化诸法不起法忍法门。辄得更决不退转地法门。备诸佛法从住至住法门。至阿惟颜一切智业无余法门。处胎出家。诣佛树下。惟诸仁等。略说其要。是为八百法曜法门。菩萨大士临降神时。为诸天子讲说此法。说是法门品时。八万四千天子发无上正真道心。三十万二千天子宿殖德本。寻时逮成无从生忍。三十六载诸天子等远尘离垢诸法眼净。兜术诸天咸皆欣然。皆散天华积至于膝。如是比丘。于时菩萨。为大天众劝助若滋。咨嗟说偈。
其有乐清净在天心思妙
皆宿造德本故致此净果
是故报前世造行清净品
无德归恶趣在苦痛不善
从我闻是法莫起无恭敬
当弃此憍慢致无量大安
罪福无有常无恒无坚固
如梦幻野马空中电忽然
虽以慕五乐犹渴饮碱水
离尘度世圣逮智能充饱
等诸欲伎乐一切诸玉女
女人各异心是时平等业
不见利养伴友亲诸眷属
除余造善业不乐诸恶品
是故俱和合各怀念慈心
奉行真正法善行自充饱
常思念诸佛在法无放逸
乐戒博闻施忍辱仁和要
晓了苦无我专精观察法
从因缘合成转长胜垢浊
睹见诸辩才无极之神足
慧功勋自然造戒闻无逸
修学无极解博闻无驰骋
施调意智慧众生故行慈
常修行愍哀能成众善法
大要行为本言行常相应
勿从他人教已寂然精进
不以作逮得无作亦不安
等意观其本生死甚勤苦
不以习离欲舍邪能究竟
是故得闲静宣布顺慈心
尊敬听法会灭欲烧尘劳
弃捐大贡高执持无谀谄
以时进行道至灭度无为
消愚众浊冥智慧明化之
弃结尘生网兴发所应行
虽有众法师汝等修行义
不在于彼见不违诸法训
若得佛道时转法雨甘露
净洗其心垢咨受最法门
普曜经所现象品第三
佛告比丘。于时菩萨为大天众。敷演经法。劝助开化咸令悦豫。问诸天子。以何形貌降神母胎。或有言曰。儒童之形。或有言曰释梵之形。或曰。大天王之形。或有言曰。息意天王形。或有言曰。阿须伦揵陀罗迦留罗真陀罗摩休勒形。或曰大神妙天日月王形。或曰。金翅鸟形。彼有梵天名曰强威。本从仙道中来。没生天上。于无上正真之道。而不退转。报诸天子言。吾察梵志典籍所载。叹说菩萨应降神母胎。又问。以何形往。答曰。象形第一。六牙白象头首微妙。威神巍巍形像姝好。梵典所载其为然矣。缘是显示三十二相。所以者何。世有三兽。一兔。二马。三白象。兔之渡水趣自渡耳。马虽差猛。犹不知水之深浅也。白象之渡尽其源底。声闻缘觉其犹兔马。虽度生死不达法本。菩萨大乘譬若白象。解畅三界十二缘起。了之本无。救护一切莫不蒙济。如是比丘。于是菩萨处兜术天。普观天下。意欲降体白净王宫。
尔时王宫先现八瑞。一者草秽瓦石诸垢不净。悉为消除自然香洁。生众杂华香气苾芬。二者其雪山边。凫雁鸳鸯鹰鹞赤[口*(隹/乃)]。鹦鹉青雀哀鸾杂鸟。来诣王宫住宫殿上。轩[聰-耳+片]门户屏障笼?。各各畅音柔软妙雅三者白净王宫后园游观流泉众水。冬时始春皆生杂华。若干种宝奇雅妙好。四者陂水浴池诸观屋宅。悉自然生青莲芙蓉。大如车轮其叶百千。五者其苏水器及麻油器石蜜器食之无减。六者其王宫里大鼓小鼓。箜篌琴瑟筝笛箫笳。不鼓自鸣演悲和音。七者其王宫藏众宝奇珍。明珠七宝衣被璎珞。地中藏宝自然发出。八者宫中光明普照内外蔽日月光。万二千婇女欢喜悦乐。眷属围绕来诣王所。见王安坐。侍王之右。坐交露帐和颜悦色咸共贺言。善哉大王。愿听妾言。王得大愿。众宝瑞应咸一时至。当怀悦豫。时节和适国土太平。应八关斋。当抱慈心。不宜嗔喜。敬身爱彼。弃捐悭嫉爱欲邪见。消雪自大众生患厌事。无复诸乱莫不欢喜。已入正真。无怀恨者。不听十恶奉行众善。王愍我等。建立至诚去诸尘意。莫受谗言两舌彼此。慕乐戒禁将护宜适。念行功福慕乐道义。妾等亦当奉戒顺命。弃捐愚冥。抱欢豫心。常自将护。彼乐围绕永得安隐。散华烧香已离诸欲。不怀异心。宿夜七日安和无难。今我等心。不在色声香味细滑之法。其心恋慕欲闻正音。男女悉好犹若天人。游戏乐施不志王荣。璎珞之饰床座綩綖。诸好机延之中思善。皆悉踊跃安隐无乱。今者大王。宜视众民犹若一子。时王闻言。第一欢喜当如所愿。不违汝意辄如所誓。于时其王施宫婇女。如意所愿皆为庄严。交饰清净解散众华。烧其香勋悬缯幢盖。召二万人悉使被铠皆执兵仗侍卫左右。诸眷属俱作诸伎乐。音声悲和拥护王后。诸宫婇女各共围绕。诸天玉女来洗浴之。香勋衣服众宝璎珞。佥然俱鼓百千妓乐。其音悲和。夫人适坐。天女来侍。以若干种众杂天华金银床?。细软綩綖以布其上。明月珠宝诸天玉女各赍香瓶。散华烧香。
普曜经卷第一
大正藏 第 03 册 No. 0186 普曜经
No. 186 [No. 187]
佛说普曜经卷第一(一名方等本起)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论降神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万二千。菩萨三万二千。一切大圣神智以畅。一生补处当成正觉。损己布施。持戒清和。忍辱调意。精进一心。智慧善权。所度无极。解一切法。如幻野马影响芭蕉化梦月影。悉无所有。有利无利。若誉若谤。若苦若乐。得名失称。已过世间诸所有法。神通自娱逮致总持。独步三界犹如日光。及诸菩萨备悉之愿。周旋五趣救济危厄。分别辩才定意无碍。皆已由己。咸成法忍悉得具足。诸菩萨住无所住处。度脱十方。
其名曰慈氏菩萨。总豪王菩萨。师子英菩萨。吉义意菩萨。寂意行菩萨。分别辩才菩萨。逮无畏菩萨。进寂菩萨。大哀菩萨。如是上首菩萨三万二千。尔时世尊游舍卫城。国王大臣豪尊长者。凡庶万民咸共供养衣被饭食床褥卧具。病瘦医药一切所安。其妙名称普闻十方。是为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为佛世尊。敷演道义上中下善。义达微妙所与清彻。净修梵行。于时其夜净居天子名寂然尊。及神妙天。加欢乐天。加欢天。栴檀天。大悦天。荧然天。尊寂律天。及余无数净居天子。威神巍巍各有光明普照祇树。往诣佛所稽首足下。还住一面。是诸天子前白佛言。曾闻有经号名普曜大方等典。分别菩萨众德之本。从兜术天降神母胎。在于胎中娱乐开化。显示殊特复现出生。皆为一切诸立法行。在宫婇女爱欲之间。显诸艺术。现行学书计挍诸算。医药疗治射御手博。要誓掷象示现道力超诸群生。具足成就诸菩萨行。往来周旋。果实超殊名称流布。以菩萨力而自娱乐。降伏魔场。具足如来十力无畏。颁宣诸佛无量经典。敷演过去如来至真所讲说法。
往昔道义。犹若世尊。莲华上佛。法英佛。定光佛。德英佛。法造佛。仙天佛。谛英佛。习金刚佛。众尊佛。雪像佛。乐清净佛。出家乐行佛。华英佛。胜颜佛。善明佛。善曜佛。仙勋佛。胜轮佛。欣乐佛。天华佛。轮吉祥佛。善首佛。善喜佛。住觉佛。住施佛。谛法普称佛。是世善妙佛。辨普佛。宝称佛。威强佛。梵神佛。无畏善化佛。善音佛。目悦佛。积德佛。音雨佛妙颜佛。寿神佛。与人游佛。羡求佛。降怨佛。供养佛。惟卫佛。式弃佛。随叶佛。拘留秦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如来至真等正觉。道决所化。自昔迄今。善哉世尊。愍哀一切。今亦颁宣如是法训。多所哀念。多所安隐。普护世间及十方人。为诸大乘唯分别之。降伏一切外学众邪。摄伏众魔。宣布菩萨诸所行义。现诸菩萨行大乘者。咸超精进将护正法。三宝自在令不断绝。具足佛身尽现十方。
时佛默然。可诸天子所启白意。欲令一切普蒙其恩。时诸天子见佛默然听启白意。欣然大悦。稽首足下绕佛三匝。以天心华供养散佛。忽然不现还归天上。
于是世尊明旦与诸菩萨及诸声闻眷属围绕。会迦梨讲堂告诸比丘。昨夜半时。净居天子及诸眷属来礼我足。叉手白言。愿为一切重演普曜大方等典。令诸群生普蒙其恩。吾时默然可其所启。
时诸天子欢喜踊跃。忽然不现各还天上。于是众会闻此欣悦。前白佛言。惟天中天。重敢斯问。
尔时世尊告诸菩萨及诸声闻。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无极训诲。一切如来所可宣畅普济众生。
何谓比丘。普曜经典大方等法。于斯菩萨住兜术天。咸见奉敬逮得无余阿惟颜住。百千天人所共咨嗟。名彻十方诸愿普具。晓了一切。诸佛法藏清净无垢。圣智道眼。意念定智往来周旋。圣性坚强耻众未度。其念弘普亘然极远。布施戒忍精进一心智慧渊深。大权方便所度无极。大慈大哀喜护四等弘畅梵迹。无极神通三达无碍。示现圣慧永无闇蔽。道业纯淑意止意断。神足根力。觉意道业。寂然止观。普备一切诸佛道品。达致本际。功勋福祚不可限量。成就相好庄严其体。在彼久长常得自在。仁和无诤言行相应。其心所怀口言无二。斯意质直而无谀谄怨结他念。常自谦逊而不自大。等心众生未曾偏党。供养无数百千载佛。为众重任恒忍灾患。观见无量诸菩萨众。睹其根本释梵四王大神妙天。天龙鬼神阅叉健陀罗。见莫不悦咨受训诲。分别一切章句本末。已逮无为入于有为。随时方便而开化之。心念法器识解一切。诸佛所宣无有愦乱。而不回还。逮得总持深入法藏。乘大法船游十二海接度诸流。三十有七道品之教。合集法宝深奥智慧。为大导师越渡四渎。诸愿具足降伏魔怨。善救外业诸异邪径。开化一切所住坚固。虽在尘劳皆来归命。为众导首。强若金刚行无盖哀。志性和安积精进力。为法优奥善权方便。在众中雄如师子。定意之业不可限载。犹如莲华处污无垢。禁戒博闻而无放逸。慈于十方无有加害。心水清澄而无所著。游世八法。心如大宝。所度无极福祚圣慧。积功累德道藏解明佛之智慧度阐法城。消众患难善开寤之。以四神足度于彼岸。志三脱门显其寂观。清净光曜一心脱门。处在闲室如山旷野。游法丛树行具足成十力无畏未曾怯弱。以度生死无复疑难。衣毛不竖越于无数在外异学。犹如师子游于糜鹿。舍诸放逸无吾我意。设有所畅。为师子吼。人中之雄。解脱禅定智慧道场。放大光明照诸闇冥悉蒙道明。众邪异学。譬如萤火无益于世。愚赣幽昧曜蔽塞心。兴大道力精进之业。宣功德行威神巍巍。除闇冥品具足清白。见莫不欢。诸佛国土无所挂碍。拔诸穷厄荡涤垢秽。脱门一心觉意清凉。晓了圣明禅思清白以开化之。其四部众。诸天人民。行七觉意积累道宝。齐心众生应病与药。志不怀恶行十善业。以是财富奉持具足。不违法王所行殊胜而转宝轮。转轮王种。成就一切深远难限。一切法宝博闻无厌。慧普无极。
尔时所兴不可限量。无能为喻。犹如江海。所总持慧。如地水火风。其心平等。坚强不动如须弥山。消诸结着犹如日光以耀诸垢。心若虚空在大宫殿安处其中。诸床座具二万二千。门户轩窗讲堂棚阁。校饰严整竖众幢盖。交露精舍布散众华。青莲芙蓉。诸玉女众有亿百千俱作伎乐。及杂众华不可称限。诸宝树木次第行列。其地清净平正无邪。香勋普流。飞鸟凫雁哀鸾异类。无数亿众游戏浴池。畅和雅音现在观睹。闻大法声消除一切尘欲之难。摄诸疲厌自大贡高。其心欢悦思念弘广。由是成就大无极法。演出训诲八万四千伎乐妙音。是为菩萨宿世积德。自然宣出此微妙偈。
积功累德行宣布具足音
其心普思道造智慧光明
备无量势力弃损诸所有
分别决众疑诸天之本末
意清净无垢无杂众瑕秽
弃捐于三毒寂灭嗔恚恨
鲜洁消众垢其心如明珠
从往古以来常喜好布施
音响从种姓戒寂行调和
精进禅智慧遵习亿载法
音畅无数称宣说亿载佛
愍伤于众生且观今是时
晓了知终始生死之尘垢
观察其本行天龙诸鬼神
乐百千亿劫听之无厌惓
善智慧无懈充饱久饥渴
卿等虽所慕乐法不好欲
性已无垢秽愍伤天世人
亿那术载天听法心不废
若慕于歌颂观诸地狱难
其目净无垢见十方诸佛
已得闻此法斯经世所尊
宿世种妙德处兜术天宫
直加天慈哀愍悦雨天下
已越于欲界及色界亿载
咸共慕乐圣无上吉祥佛
降伏众魔业消化诸异学
佛道如观掌且察今是时
世尘劳兴盛宜布诸法云
精进雨甘露消灭天世垢
尊医晓诸种授药建疗治
应示三脱门速立无为宅
譬如师子吼诸小虫怖懅
畅佛师子吼降伏外异学
手执明哲灯过伏精进力
总持近目前胜降伏众魔
四天王遥察欲贡上尊钵
亿载天帝梵始生往奉敬
观睹尊音称宝种诸豪姓
见人尊所处行菩萨之道
其来在三有明宝在所胜
无垢如摩尼兴云雨天下
诸伎乐之声演出若干音
劝助愍哀意观察今是时
于是佛告诸比丘。于时菩萨省诸伎乐。宣法音时出大宫殿。有大讲堂号演施法。升彼讲堂坐师子床。其诸天子学大乘业行等慈者。亦复俱升此大讲堂。各从本位次第而坐。舍玉女众及诸天子。咸从同学各来集会。诸眷属众各六十六亿。咸共讲议。当使菩萨现生何种。或有说言。此维提种。摩竭国土最为兴盛。今菩萨者。应在彼土降神母胎。或有说言。菩萨不应生彼国土。所以然者。维提种者。母性真正其父不真种性卒暴而不安详。无可贪乐。其种鲜德福不具足。土地国邑无好浴池苑囿之观。既处边境不宜生彼。或有议言。拘萨大国其种弘广。眷属兴盛。菩萨应下降神彼国。或有报言。菩萨不应。所以然者其拘萨本从摩腾种来生彼国。父母宗族皆不真正。下劣小姓非是天师所可慕乐。福禄鲜薄卑鄙之土。性行不和。无有奇珍殊异之宝。肴馔之供可以奉圣。园观浴池亦复简少。既是边表不宜屈尊。或复说言。和沙大国国王右性人民炽盛。五谷丰登。菩萨应当降神彼国。或复报言。菩萨不应。所以然者。其彼国王杂合小姓。非是高德。土无威神。受他节度来于此国。父母不真不得自在。以是之故不应生彼。或复说言。此维耶离无极大城。人民滋茂安隐丰熟快乐无难。轩窗门户雕文棚阁严饰巍巍。浴池园观男女周旋游戏其中。人民居宅俨然整齐。菩萨应下降神彼土。或复报言。不宜现彼。所以然者。彼土民众喜诤不和。无清净行有外无内。不修道法不别尊卑。各自谓尊独言只步。不能下意。不顺法教。不服高德。以是之故不可屈尊。或复说言。此鏺树国。种性豪强事业无极。行众无首所习第一。菩萨应下降神彼国。或复报言。是亦不应。所以然者。其土凶逆举动虚妄。志性粗犷刚强难化。形笑轻人自大由己。不修事业。以是之故不应生彼。其诸菩萨及诸天子。各各共议观察天下诸大国土。诸王大姓豪尊重位。皆观察之悉不可意。
尔时会中有一天子。名曰幢英。行菩萨道逮不退转畅达大乘。告诸菩萨及诸天子。诸贤者等。可共俱往问于菩萨。何所种姓。最后究竟一生补处。应往降神处于胞胎。佥共叉手。诣菩萨所。而前咨问。惟愿正士究竟菩萨。一生补处所可降神。种姓何类功勋云何。菩萨报曰。其国种姓有六十德。一生补处乃应降神。何谓六十。一国土宽博种姓寂静。二众所宗仰。三不生杂姓。四所生微妙。五种姓真正。六应男女行。七志操坚强。八本业丈夫。九尊习上业。十其行坚要。一作人惔怕。二众所羡乐。三意行勇猛。四所在尊豪。五志行无极。六女行清白。七男子无限。八所生无畏。九无有悭嫉。二十智慧明达。一有艺多术。二弃捐恶趣。三饭食恣意。四逮得自在。五善友兴盛。六虽在虫兽。无所娆害。七种姓温良。八慕修道德。九而无贪欲。三十无有嗔恚。一不怀愚冥。二在乐无赣。三相好弘普。四所造笃信。五好乐布施。六出家坚固。七力势超异。八所由殊胜。九人莫不敬。四十诸天奉之。一鬼神承事。二饿鬼归仰。三无有怨结。四名闻十方。五种类第一。六性行自在。七其眷属强。八无乱伴党。九群类无上。五十孝顺父母。一敬沙门梵志。二财业饶富。三多宝谷藏。四丰于七珍。五象马炽盛。六独步由己。七奴客僮使甚多无数。八利义如意。九无能胜者。十仁慈普覆。是为六十。时诸菩萨及诸天子。闻是六十种姓清净。欣然大悦乃知殊特。前白菩萨。何所种姓功勋巍巍。具足如此。菩萨报曰。今此种姓炽盛。五谷丰熟安隐平贱。快乐无极人生滋茂。殖众德本。迦维罗卫众人和顺。上下相承心念反复。将护情态积三帑藏。舍众殃衅弃众邪见。一切诸释渴仰一乘。奉敬尊长。居士大臣眷属和穆。色像第一。其白净王性行仁贤。夫人曰妙。姿性温良。仁慈博爱。容色难伦。心无倾移无有子姓。厌于世俗不倦道训。犹天玉女睹莫不欢。无女人态言语至诚。初无粗犷。除弃恚恨。不传彼此。好乐布施。禁戒无漏。敬重夫主。知时止足。不怀异心。常吉祥定。发绀青色。颜貌凞怡。言先意至。仁和其性。体行质直而无谀谄。常怀惭愧。性重不轻。三垢薄鲜。忍辱第一。手足柔软犹如莲华。护心口意强如金刚。若玉女宝德本清净。前五百世为菩萨母。释种饥虚宿夜望待。应往降神受彼胞胎。于是颂曰。
清净人喜法处法师子座
自然天围绕此菩萨惔怕
普处讲堂议何种至贤良
菩萨应降神父母淳真正
普观于天下君子王大姓
咸共意思惟释种净无瑕
白净王最胜帝主中殊特
炽盛丰无疵恭恪常行法
一切皆归仰悉慕释淳和
严讲堂园观应降神迦维
咸成大势力像力三十二
学术度无极没身无有害
白净舍自大三千界第一
意乐似诸天后名曰洁妙
端正天玉女形体最清净
诸天人睹之正观无厌惓
无瑕如奇珍质直言柔软
安隐无粗诤面悦颜不变
行法怀惭愧离慢不轻举
所听无谀谄常慈好布施
净邪行十善身口意常谛
以渡女人态未曾有缺漏
不慕世俗荣龙宫及天世
无伦可殊者应宜怀大圣
宿本五百世恒为菩萨母
白净应为父彼应降德神
善见勤修行所奉当尊法
恒与清白俱三十二无欲
所在国进止卧寐及经行
普照其处所净光灭众罪
虽处天神人无敢有欲心
见无威仪行视之如母子
妙后发净业生长国王宫
既尊无所越名称咸普流
如王后应器尊人曜最上
应往彼义土我宜往降神
天下无余人能怀尊圣者
惟妙后应德乃能堪任受
诸天咨大圣菩萨清净智
亦叹王后勋应往生释种
普曜经说法门品第二
佛告比丘。前选菩萨所降神土。其兜术天有大天宫。名曰高幢。广长二千五百六十里。菩萨常坐。为诸天人敷演经典。于时菩萨适升斯宫。普告诸天。有经典名疗治众结终始之患。最后究竟上大高座。班宣正真。令诸法会听斯训诲。时诸菩萨及诸玉女。咸曰当听。于时菩萨观四方城。化作高座。如四天下现若干品。诸好奇妙庄严文饰。悦一切心。其座严好过欲色界。所有床榻。皆是菩萨宿德使然。并师子座无央数宝。而合庄挍。极妙天衣以敷其上。无量香勋而以勋之。烧诸杂香散众名华。百千明珠自然奋光。严交露帐。其交露帐出妙音声。斯大光明遍照十方。竖诸幢盖周匝垂布明珠缯彩。百千玉女须臾皆集。无数床榻亦自然至。亿千功勋普亦现矣。无数释梵皆来稽首护卫菩萨。从无数劫积累功德。亿百千载。诸度无极功报所致。十方诸佛皆遥念之。菩萨适坐。告诸天人及大会众。诸贤者等。观此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十方世界诸兜术天。一生补处咸欲降神。无数百千诸天大众眷属围绕。而侍从之皆令睹焉。佥为班宣法曜道门。菩萨威神之所建立。使诸天众睹于十方。遥稽首礼。各以香华供养神处临成佛者。五体归命。称扬大音赞言善哉。菩萨之德不可思议。令我等身。一时目睹无量菩萨。于时菩萨告诸天众人等。善听。何故名曰法曜道门。皆曰不及。惟分别之法曜道门。有八百事。临欲降神为诸天说。何谓八百。至诚法门。性行成就无所破坏妙喜法门。悦非时心欣乐法门。成就笃信爱敬法门。心自然净护身法门。净于三事护口法门。四善不毁护意法门。弃嫉恚痴念佛法门。见十方佛念法法门。睹法清净念众法门。趣入寂灭念施法门。威神普至念戒法门。具足所愿念天法门。令心清净慈心法门。化之立德悲心法门。第一无害欢然法门。不毁他人其护法门。秽厌爱欲非常法门。能越欲色观苦法门。除断所愿无我法门。无所猗着观音法门。消不直心观惭法门。除灭内行观耻法门。寂消外行观诚法门。不欺天人观实法门。不亲己身观行法门。道御法行观三宝法门。净灭三涂观了达法门。不失德本观作法门。不轻他人解己法门。不自毁身晓人法门。不非他人分别法门。奉行道法知时法门。终不虚妄弃自大法门。具足圣慧舍害法门。不慢彼我弃结法门。无有犹豫好乐法门。不怀狐疑弃不净法门。弃贪欲想无诤法门。断斗讼意无虚法门。度无中伤法义法门。决了诸义乐法法门。逮法光明求闻法门。净观诸法应正法门。奉行平等断名色法门。度诸挂碍厌宝法门。成立慧解舍着法门。不猗名称畅阴法门。别诸恶行身意法门。其体宴静念通法门。拔诸痛痒心趣法门。观心如幻意止法门。慧照众冥意断法门。舍不善本神足法门。身心轻便信根法门。不愿他人进根法门。善释慧明意根法门。善造道业定意法门。解心诸脱智慧法门。现成明哲信力法门。越魔威势进力法门。而不还回意力法门。未曾忘舍定力法门。灭众妄想智力法门。周旋往来意觉法门。解真谛法觉意法门。普曜诸法进觉法门。积行佛道喜觉法门。修平等行信觉法门。所作已办定觉意法门。畅诸法行护觉法门。度诸所生正见法门。好乐入寂正念法门。弃若干想正言法门。晓了一切诸有音声犹如呼响正治法门。无报应罪正业法门。息诸挂碍正便法门。消众欲意正意法门。入无志念正定法门。逮得三昧无有嗔恨道心法门。不断三宝教净性法门。不乐余乘圣达法门。微妙佛法心无结网应时法门。普具诸法施度无极法门。备成相好佛土清净劝化悭嫉戒度无极法门。悉度众恶八难之处摄诸犯禁忍度无极法门。心和调柔摄诸恚怒进度无极法门。奉众善德摄诸懈怠禅度无极法门。兴显一切一心脱门。定意神通摄诸乱意智度无极法门。舍众无明阴蔽窈冥邪见罗网摄诸恶智善权法门。随众所好而现威仪普摄一切诸佛圣慧四恩法门。摄诸众生使成佛道正法由己四等法门。慈悲喜护以斯四等摄诸偏党化众法门。安己弘誓而不懈惓护法法门。蠲除一切众生尘劳积德法门。众生戴仰圣品法门。具足十力寂然法门。成如来定其观法门。慧眼训诲分别辩法门。成就法眼道御法门。具足佛眼总持法门。奉行诸佛之所颁宣辩才法门。所可敷演悦众生心顺忍法门。顺化诸法不起法忍法门。辄得更决不退转地法门。备诸佛法从住至住法门。至阿惟颜一切智业无余法门。处胎出家。诣佛树下。惟诸仁等。略说其要。是为八百法曜法门。菩萨大士临降神时。为诸天子讲说此法。说是法门品时。八万四千天子发无上正真道心。三十万二千天子宿殖德本。寻时逮成无从生忍。三十六载诸天子等远尘离垢诸法眼净。兜术诸天咸皆欣然。皆散天华积至于膝。如是比丘。于时菩萨。为大天众劝助若滋。咨嗟说偈。
其有乐清净在天心思妙
皆宿造德本故致此净果
是故报前世造行清净品
无德归恶趣在苦痛不善
从我闻是法莫起无恭敬
当弃此憍慢致无量大安
罪福无有常无恒无坚固
如梦幻野马空中电忽然
虽以慕五乐犹渴饮碱水
离尘度世圣逮智能充饱
等诸欲伎乐一切诸玉女
女人各异心是时平等业
不见利养伴友亲诸眷属
除余造善业不乐诸恶品
是故俱和合各怀念慈心
奉行真正法善行自充饱
常思念诸佛在法无放逸
乐戒博闻施忍辱仁和要
晓了苦无我专精观察法
从因缘合成转长胜垢浊
睹见诸辩才无极之神足
慧功勋自然造戒闻无逸
修学无极解博闻无驰骋
施调意智慧众生故行慈
常修行愍哀能成众善法
大要行为本言行常相应
勿从他人教已寂然精进
不以作逮得无作亦不安
等意观其本生死甚勤苦
不以习离欲舍邪能究竟
是故得闲静宣布顺慈心
尊敬听法会灭欲烧尘劳
弃捐大贡高执持无谀谄
以时进行道至灭度无为
消愚众浊冥智慧明化之
弃结尘生网兴发所应行
虽有众法师汝等修行义
不在于彼见不违诸法训
若得佛道时转法雨甘露
净洗其心垢咨受最法门
普曜经所现象品第三
佛告比丘。于时菩萨为大天众。敷演经法。劝助开化咸令悦豫。问诸天子。以何形貌降神母胎。或有言曰。儒童之形。或有言曰释梵之形。或曰。大天王之形。或有言曰。息意天王形。或有言曰。阿须伦揵陀罗迦留罗真陀罗摩休勒形。或曰大神妙天日月王形。或曰。金翅鸟形。彼有梵天名曰强威。本从仙道中来。没生天上。于无上正真之道。而不退转。报诸天子言。吾察梵志典籍所载。叹说菩萨应降神母胎。又问。以何形往。答曰。象形第一。六牙白象头首微妙。威神巍巍形像姝好。梵典所载其为然矣。缘是显示三十二相。所以者何。世有三兽。一兔。二马。三白象。兔之渡水趣自渡耳。马虽差猛。犹不知水之深浅也。白象之渡尽其源底。声闻缘觉其犹兔马。虽度生死不达法本。菩萨大乘譬若白象。解畅三界十二缘起。了之本无。救护一切莫不蒙济。如是比丘。于是菩萨处兜术天。普观天下。意欲降体白净王宫。
尔时王宫先现八瑞。一者草秽瓦石诸垢不净。悉为消除自然香洁。生众杂华香气苾芬。二者其雪山边。凫雁鸳鸯鹰鹞赤[口*(隹/乃)]。鹦鹉青雀哀鸾杂鸟。来诣王宫住宫殿上。轩[聰-耳+片]门户屏障笼?。各各畅音柔软妙雅三者白净王宫后园游观流泉众水。冬时始春皆生杂华。若干种宝奇雅妙好。四者陂水浴池诸观屋宅。悉自然生青莲芙蓉。大如车轮其叶百千。五者其苏水器及麻油器石蜜器食之无减。六者其王宫里大鼓小鼓。箜篌琴瑟筝笛箫笳。不鼓自鸣演悲和音。七者其王宫藏众宝奇珍。明珠七宝衣被璎珞。地中藏宝自然发出。八者宫中光明普照内外蔽日月光。万二千婇女欢喜悦乐。眷属围绕来诣王所。见王安坐。侍王之右。坐交露帐和颜悦色咸共贺言。善哉大王。愿听妾言。王得大愿。众宝瑞应咸一时至。当怀悦豫。时节和适国土太平。应八关斋。当抱慈心。不宜嗔喜。敬身爱彼。弃捐悭嫉爱欲邪见。消雪自大众生患厌事。无复诸乱莫不欢喜。已入正真。无怀恨者。不听十恶奉行众善。王愍我等。建立至诚去诸尘意。莫受谗言两舌彼此。慕乐戒禁将护宜适。念行功福慕乐道义。妾等亦当奉戒顺命。弃捐愚冥。抱欢豫心。常自将护。彼乐围绕永得安隐。散华烧香已离诸欲。不怀异心。宿夜七日安和无难。今我等心。不在色声香味细滑之法。其心恋慕欲闻正音。男女悉好犹若天人。游戏乐施不志王荣。璎珞之饰床座綩綖。诸好机延之中思善。皆悉踊跃安隐无乱。今者大王。宜视众民犹若一子。时王闻言。第一欢喜当如所愿。不违汝意辄如所誓。于时其王施宫婇女。如意所愿皆为庄严。交饰清净解散众华。烧其香勋悬缯幢盖。召二万人悉使被铠皆执兵仗侍卫左右。诸眷属俱作诸伎乐。音声悲和拥护王后。诸宫婇女各共围绕。诸天玉女来洗浴之。香勋衣服众宝璎珞。佥然俱鼓百千妓乐。其音悲和。夫人适坐。天女来侍。以若干种众杂天华金银床?。细软綩綖以布其上。明月珠宝诸天玉女各赍香瓶。散华烧香。
普曜经卷第一
大正藏 第 03 册 No. 0186 普曜经
普曜经卷第二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降神处胎品第四
于是四天王。天帝释炎天子。兜术天子。无慢天子。善化天子。魔子导师。梵忍迹天。梵满天。善梵天。光净天。光音天。大神妙天。净居天。竟往天。阿迦腻吒天。及余无数百千天人。皆共集会转相谓言。今仁君等。假使菩萨独往降神处于母胎。我等诸天不往侍从。堕无反复不识恩养。谁能堪任侍卫菩萨。降神入胎不离其侧。如影随形。乃至成佛。降伏魔官。而转法轮。和慈四等至大灭度。以怀慈心。欢喜悦心。调和其心。而奉事焉。未曾远离。不违要誓。于是颂曰。
今谁能堪任追侍常悦心
谁得名称力自发长往侍
忉利天谁意舍安不乐天
住在玉女众侍离垢月颜
诸微妙最树虽贪天室宅
屋宅化金色当侍离垢威
心念若干品不慕其诤讼
少欲如妙花大男子所好
言寂兜术天诸天求大威
所生常见敬当乐无量称
慕应化妙本自在诸天宫
心吉皆奉行当好是功勋
魔王怀毒心越度一切尊
及爱此经法自在度欲尊
亦度于欲界亦及梵所居
修行四等心在诸仙中上
游诸天殊特如转轮圣王
室宅常安隐侍离欲威尊
欲得国君安大财无极富
眷属无怨仇侍送可敬顺
致财色豪位名称力功勋
见叹及仁君往侍送梵音
欲得天人乐及致三界安
处安及法安当侍大仙安
若除淫怒痴欲弃众冥尘
寂然心淡泊侍从调定意
学不学缘觉当逮一切智
十力师子吼当侍从江海
意胜闭恶趣致安住甘露
得成八正道侍从降五趣
其欲得见佛欲听大哀法
慕致众福祚往侍自在圣
尽生老死苦欲解宛转缚
清净如虚空侍清明真人
欲致一切敬相好殊异德
常欲济彼己当侍可爱敬
戒定及智慧此及无量称
究竟所生安当侍彼大圣
欲达深难解玄绝难逮义
欲得慧自解当侍大医王
尔时诸天闻叹此偈。其四天王四万人俱。百千忉利天炎天。兜术天。无憍乐天。化自在天。各与百千诸天子俱。六万魔天。前世积德修清净行。梵迦夷天六万八千。乃至阿迦腻吒天与无央数百千眷属。又有四方无数百千皆来集会。是诸天子各各嗟叹歌颂妙偈。
听我无限言意审至三乘
弃欲乐安住所慕此最净
大圣度降神众奉可重敬
守德神仙护微妙无害意
执乐鼓和音叹德海功勋
归命天人尊闻菩萨上慧
散花供养圣奉仁名花香
悦心天人尊离欲安无患
意妙清净花善愿演光明
迦夷散众花等供福清净
处胎无垢着觉窹老病死
悦心侍究竟志怀奉恭敬
天人获善利见举足七步
释梵咸稽首香水洗净意
屈意随世俗天宫处尘欲
普舍释尊位咸悦意侍之
取草坐道场得佛降众魔
梵劝转法轮佥共奉安住
三界作佛事甘露亿载众
权化众清凉皆弃渴名称
于是欲行天人胜室。睹见菩萨姿色殊妙。心自念言。今此真人清净殊貌。其妃如类邪。尊人所厚咸皆羡之。各执花香抱爱敬心。志功福报愿立神足。适作是念。即时寻没天人宫殿。在迦维罗卫大园观中。寂然庄饰。其白净王所可爱乐。难及大殿后宫菀囿。其处巍巍污涂香熏。清净无垢光明福祚。威神成就。天人璎珞一时并至。寻从地起见王妙后。举身一指。现在虚空。各各相和而说偈言。
天玉女游行睹菩萨妙颜
心中发是念菩萨母何类
手各执众花往闻生爱意
既受持花香叉十指作礼
微妙气杂香投身自归命
吾睹名称市善见仁颜色
亦欲睹殊异玉女色最悦
观尊见其形天眠自睹身
是颜第一殊至德生尊人
明珠着好器是器天中天
手脚如甘露来乐胜天人
观像无厌足其心益踊悦
威首照虚空其明耀诸天
离垢众杂香身演晖如是
其色如紫金威神耀诸天
如蜂王成蜜演净涂香熏
眼明如真金光净耀虚空
所没至清净而等于有无
脾踵犹如象其膝微平正
手脚平等净玉女叹决疑
如是多所观散花右绕之
叹名称佛母还入其天宫
尔时四天王。天帝。炎天。及无慢天。天龙厌鬼。及害人鬼。阿须伦。揵陀罗。真陀罗。摩休勒。咸皆来至归人中上。而在前导卫护至尊。将无恶物害意向之。若世俗人勿造危难。诣其王后所居宇宅。皆共清和。眷属围绕游行虚空。一切吉祥令无违娆。众共宿卫。诸天子知悉欲往侍。悦心敬后执持花香。叉手十指为礼。见净尊人。当降神故。师子大哀欲来生故。用道法故。皆当劝助护一切故。于是菩萨欲迁神时。东方极远无数菩萨住兜术天。皆共来至于斯佛土供养菩萨。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十方无限诸佛世界。无数菩萨一生补处住兜术宫。皆来诣此供养菩萨。其四天王八万四千诸玉女众。忉利天。炎天。兜术天。无憍乐天。化自在天。各将侍从八万四千玉女。鼓乐弦歌。来诣此土供养菩萨。于时菩萨。即坐首藏普德等集三昧定意一切现大棚阁。并诸菩萨亿百千载。诸天围绕。动兜术天。适震动已。从身放光。具足广普照此三千大千佛国土靡不周遍。曜幽冥处令睹大明。日月之光所不逮及。照于地狱饿鬼畜生八难中人。蒙斯尊光普获安隐。所蒙光处令其众生消淫怒痴。不怀自大无有恼热。亦无贪嫉。皆怀慈心相视如子如父如母如兄如弟。天人伎乐不鼓自鸣。百千亿载音声相和。无数天人念善思惟。彼大天宫无能毁坏。玉女百千各鼓琴筝在后侍从。以伎乐音嗟叹菩萨前世积德。而说偈言。
前世积功德长夜来善本
布施得真正故今致奉敬
尊本无数劫惠施爱男女
以斯施果报雨天诸花香
害身肉称之用哀愍鸟故
由此布施果饿鬼蒙食酱
尊本无数劫护戒无所犯
由禁获果报消尽恶道难
本无数亿劫志道行忍辱
忍行致此果慈心愍天人
本无数亿劫上进无怯劣
以是精进果身好如须弥
本无数亿劫禅思消众尘
以是一心果不乐众尘欲
本无数亿劫行智断贪欲
以是智慧果光明最清净
被铠善伏尘普愍念众生
仁德度彼岸礼清净安住
光耀悉普照皆除众尘冥
为三千目导礼最胜现道
晓了神通飞显示学究竟
化度以种类稽首善船师
皆学清净辞示现没终始
未曾舍俗法于俗无所著
其见求博闻弘利甚无限
况复听受法得信爱乐者
兜术天忽冥阎浮利日出
无思议亿垓乐道消众尘
安隐快丰盛无数诸天俱
玉女数音乐王舍闻悲和
德威普滋茂睹母最妙颜
子巍巍如此三界最吉祥
不复失本誓无有贪恚诤
恭敬普慈心于人中威神
王国遂增益成转轮王种
迦维当丰茂宝藏又丰满
鬼阅叉厌鬼诸天龙鬼神
往护人中尊不久得解脱
赞佛积功德爱敬而奉事
悉用劝其道速疾成导师
佛语诸比丘。于时菩萨过冬盛寒。至始春之初。修合星宿。春末夏初树木雕落。初始花茂不寒不暑。时三界尊观察十方。适在时宜沸星应下。菩萨便从兜术天上。垂降威灵化作白象。口有六牙诸根寂定。??首奋耀光色魏魏。眼鼻晃昱现从日光。降神于胎趣于右胁。菩萨所以处于右者。所行不左。王后洁妙。时晏然??忽然即觉。见白象王光色如此来处于胎其身安和。从始至今未曾见闻。身心安隐。犹如逮禅致正受矣。于时妙后衣毛为竖。??拭衣服及涂香熏。身心欣喜寻从坐起。与婇女俱前后围绕。从后宫出诣无忧树。即时安坐无忧树下。便遣侍女以此意旨启白净王曰。天王自屈来睹所乐。王闻踊跃即敕严驾。群臣翼从到无忧树不得入门。王自起想乘高象车思惟须臾。即说偈曰。
念曾处象车身重不如今
光明入吾室问谁是何变
于时有天。在虚空中化现半身。为白净王说此偈言。
德行三界尊慈哀成福祚
菩萨迁兜术大圣降妙后
当叉手礼足至神入彼室
妙后观其意若干种微妙
今以用是故而有是变应
示现于宫殿未曾有虚妄
净如雪山王其明超日月
身形甚分明大象强殊胜
坚固犹金刚思念行殊特
而降神入胎是故受我言
睹三界迷冥亿载天叹咏
不厌无嗔怒心寂等安定
时夫人出。为王说偈。
天王召梵志晓了能解梦
为我别此义于国为吉凶
大王受我言梵志学经术
当使在我前听说所梦意
光逾日月明形大好六牙
故勇入我胎当听此意故
时王请梵志问此意。梵志为王说偈言。
梵志闻是言欢喜无不吉
生子有相好在家为圣王
假愍世出家成佛祐三界
甘露普济俗为决所疑网
受梵志好教心中无所畏
以服美饮食其身永安隐
时白净王心自念言。何所屋宅安于妙后使无众难。时四天王诣白净王。而谓王言。大王安意。今我等身当为菩萨造立妙宅。时天帝释。炎天。兜术天。无憍乐天。化自在天。往诣王所各上天宫。王后处中。兜术天王曰。还持本宫奉上菩萨使处其中。化自在天曰。我有宫殿欲界最上。光蔽诸天令如聚黑。当令王后身处其中。花香伎乐奇异之馔供养妙后。如是比丘。一切欲界天王俱来诣迦维罗卫贡上宫殿。一心自归供养菩萨。
时白净王亦在其上。兴立宫宅严好如天。于时菩萨承大净定。使其王后普见宫殿。身处其中皆怀菩萨。时诸天王所上宫殿各不相见。各自念言。今菩萨母在我宫殿不在余所。时佛即说偈言。
住大净三昧所化不可议
普悦诸天意先现瑞所应
佛语比丘。于时菩萨坐于宝净交露棚阁。处妙后右胁所坐宝净棚阁。殊妙栴檀而香熏之。其香遍勋三千世界。魏魏奇异强若金刚。软如天衣。香气芬馥彻于十方。其菩萨交露宫殿。欲界诸天严净宫殿。常皆现在菩萨宫殿。其处菩萨临降神胎。应时其夜下方水界六百六十万由旬。生大莲花上彻梵天永无见者。唯有梵天名音闻。百万诸佛土威神光耀。普遍三千大千世界。皆现目前独见之耳。又其梵天执金刚器。百味食饮奉侍菩萨。菩萨食之。睹观十方无能服食。是一渧之供堪任服消者。独有一生补处菩萨能消化耳。又有宿世功福积德道慧所致。诸尊天帝释梵王。咸来稽首归命听经。于是菩萨举一手指。自然化现别异床?。释梵四王各从本位而坐其上。已见坐定为讲说法。开化其心咸皆悦豫。菩萨睹之欲得还归。下其右手使不复现。释梵四王寻即知之。菩萨遣证。右绕菩萨便即还宫。以是之故菩萨处其右胁。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十方无数百千菩萨。咸来见之稽首作礼欲得听经。菩萨见来演身光明。化清净坐即皆就床。各各启问无极大乘。广为分别。各不相见。以是之故菩萨演寂光明照诸天人。其菩萨母悉不知之。亦无所阂。唯觉己身轻便柔软安隐无横。无淫怒痴不想三毒。亦无寒热及诸饥渴。不污圣体及余手指。无有不可。亦不遇恶色声香味细滑之法。不见恶梦亦无恶露。迦维罗卫及远大国。天龙鬼神干沓和阿须伦加留罗真陀罗摩休勒。男女大小欢喜踊跃不怀异心。若有诸病风寒热气疾。眼耳鼻口身心之疾。唇齿咽痛尘劳狂病颠疾金痍瘢疮。诣菩萨母。母举右手而摩其头。病皆除愈各还其家。于时王后取草作筹。殊妙自然着于地上。持与诸病即得安隐。无复所患。时菩萨母使众疾患住其右边皆得安隐。无复众病。各归其处。诸可来者观后右胁。悉见菩萨降神母胎。鲜洁清净犹如明镜照其面像。欢喜踊跃皆蒙济度。菩萨在胎。自然天乐而相和鸣。雨天香花常以时节。春秋冬夏自然降矣。幢盖缯彩展转往来。国土安隐丰熟炽盛。无有沟坑荆棘之秽。有诸幡盖遍迦维罗卫城。释种诸姓及与万民。饮食娱乐鼓舞歌戏。好喜布施积功累德。皆共相乐周竟四月。其白净王净修梵行。弃舍国事不加刑罚。行法为本不慕世荣。于是菩萨在胎十月。开化训诲三十六载诸天人民。使立声闻及诸大乘。于是颂曰。
菩萨处母胎墙壁屋室地
自然金色光天喜成法王
庄严大宫殿见中跏趺坐
导师处名香其香闻三千
大千下方出大莲花香净
乃彻至梵天取精授菩萨
菩萨能消服余人不能堪
无数劫熟精服食身心净
释梵四天王稽首供养佛
奉事听正法右绕皆还归
乐法菩萨来妙光净无碍
转听尊法乐闻说皆欢喜
四方男女来鬼娆心迷惑
见王后心解意安还归家
得风寒热毒眼耳鼻口病
及若干疾患后摩头得安
若取一筹渧与之病皆愈
无疾安归家处胎为医王
十方诸菩萨目自见王后
如日月在空睹菩萨眷属
无淫怒痴患无贪嫉恚想
其心常欢喜无饿渴寒热
天乐不鼓鸣天雨净花香
天人非人见未曾怀害心
天人乐饮食无数乐悲和
时雨丰贱乐草药花果茂
王宫雨七日贫取食布施
安贫苦稽首礼和众如山
白净王常悦行法不领国
入静问皇后怀圣身安不
欲生时三十二瑞品第五
佛语比丘。满十月已。菩萨临产之时。先现瑞应三十有二。
一者后园树林自然生果。
二者陆地生青莲华大如车轮。
三者陆地枯树皆生华叶。
四者天神牵七宝交露车至。
五者地中二万宝藏自然发出。
六者名香妙熏遍布远近。
七者雪山中出五百师子。罗住城门无所娆害。
八者五百白象子罗住殿前。
九者天为四面细雨泽香。
十者其王宫中自然泉水。百味饮食给诸虚渴。
十一者诸龙玉女在虚空中现半身住。
十二者天万玉女把孔雀拂现宫墙上。
十三者诸天玉女持万金瓶盛满甘露住虚空中。
十四者天万玉女手执万瓶皆盛香水行住虚空。
十五者天万玉女手执幢盖而住侍焉。
十六者诸天玉女罗列而住。鼓百千伎乐在于虚空自然相和。
十七四渎江河清澄不流。
十八日月宫殿停住不进。
十九沸宿下侍诸星卫从。
二十交露宝帐普覆王宫。
二十一明月神珠悬于殿堂光明晃昱。
二十二宫中烛火为不复明。
二十三箧笥衣被被在架上。
二十四奇珍璎珞一切宝藏自然为现。
二十五毒虫隐藏吉鸟翔鸣。
二十六地狱皆休毒痛不行。
二十七地为大动丘墟皆平。
二十八四衢街巷平正散花。
二十九诸深坑堑皆悉为平。
三十渔獦怨恶一时慈心。
三十一境内孕妇产者悉男。聋盲喑哑癃残百疾皆悉除愈。
三十二一切树神半身人现低首礼侍。
是为三十二。当此之时疆场左右。莫不雅奇叹未曾有。
尔时王后临产菩萨。承道威神即于初夜起着服饰。将诸侍女往诣王所听我所言思入园观从来久远假使大王不以为难。不怀嗔妒。乃敢往诣。在彼寂然思惟法典。
时王答曰。今怀圣人亦可行观。树木华实皆以茂盛宜知是时。既有宫殿好妙屋宅。若干种树众果芬华甚可乐喜。无转悔心。
后闻欢喜。王敕严驾及诸侍从。云母宝车婇女围绕。出行游观邻鞞树下。车马人乘皆共同色。光耀人目。二百白象前后导从。众宝明珠垂络诸象。象皆六牙。悉象中王。尽以紫金杂厕象身微风吹之嗷嗷相和。悬诸缯幡皆勇战斗。时世和安无有争心。眷属围绕宿卫王后。邻鞞树下。
天帝释梵四王皆共翼从。诸天散华速行案行。宫殿屋宅时还反意。眷属闻之辄即受教。案行扫除。王后当来。国主当至。还报严净。闻之欢喜。寻入宫宅。是我所喜意中所乐。皆悉平正无有倾邪。可坐禅思。威光辉曜其香芬熏。清凉甘美音声柔软。若干奇宝璎珞其身。庄严要妙见者皆欢。诸音乐器笳箫鼓吹。若干种品相和而鸣。诸天玉女闻柔和应。又见王后处一好车。男女大小色像皆同不异。各御车乘。法无殊特。欲使王后不闻恶音。象马乘步若干种兵。各各严饰住于门外。闻大洪音。始出门时百千声响。皆称万岁。其车严饰行止安详。天师子座作四宝树。枝叶华实皆悉茂盛。凫雁孔雀畅悲和音。竖幢幡盖七宝交露车。时诸天人住于虚空。将御此车亦畅和音。
尔时王后坐师子床。六反震动三千国土。诸天散华。圣今日生。为在邻鞞树下。为天中天。其四天王挽王后车。其天帝释净治道路。又梵天王列在前导。百千天人头面稽首。父王睹此心中欣然。则自念言。是必正真天人之尊。乃使四王天帝释梵咸来供养。果当成佛。未见三界致是恭敬。天龙尊神释梵四王。设遭破首亡失身命。当供养圣终不舍去。
尔时王后象马宝车。步人从者各八万四千。众宝严饰兵仗严整。雄杰勇猛左右重行前后围绕。六万婇女前后导从。
白净王亲释种长者。有四万人皆来侍从。六万四千国王内伎送菩萨母。天玉女龙王妻。揵陀罗。真陀罗。摩休勒。阿须伦诸妻室。各八万四千。各各严饰。众宝璎珞庄校其身。鼓若干乐音声各异。咨嗟歌叹菩萨母德。皆共侍送至邻鞞树。修治道路香汁洒地。以散天华。一切诸树皆生华实。木蜜栴檀香流十方。是诸树者诸天所化。
尔时王后适上宝车。天玉女从。树木奋光名香好熏。供奉王后。殊妙众珠杂宝以成。是树茎节枝叶华实皆香。若干幡彩严饰周遍。其地平正广长无秽。生柔软草自然布地犹如天衣。承如往古诸佛之法。
又诸天人一时咸鼓百千伎乐。侍从王后。王后适至于此树下。菩萨威神树躬屈枝。自归王后。虚空诸天稽首为礼。日月光明清净无垢。诸天玉女[口*咨]嗟功勋。至于树下树神欢喜。何故有是感应。今我等身堪任供养。所往奉敬。从无泽狱。上至上界三十三天。无懈废者。消生老病死。威光超绝除众闇冥。今圣人生。如树茂盛华实芬葩。亿万诸天亦遥稽首。震动天地至乎六反。皆为大明光明清净。百千伎乐亦同俱作。
离欲诸天深大悦喜。今日圣人普愍一切。释梵四王欢喜作礼。其人中尊德超日月。在于胎中演金色光。光蔽日月诸天梵释。亦皆覆蔽其百千亿诸佛国土。消诸恶趣。众生普安无复苦患。诸天百千咸共散华。乐处金刚其精进力。从下方界自然出生七宝莲华。
尔时菩萨从右胁生。忽然见身住宝莲华。堕地行七步显扬梵音。无常训教。我当救度天上天下为天人尊断生死苦。三界无上。使一切众无为常安。天帝释梵忽然来下。杂名香水洗浴菩萨。九龙在上而下香水。洗浴圣尊。洗浴竟已身心清净。所在游居道超具足。生于大姓如正真宝。奇相众好应转法轮。若转轮王处在三界。以一道盖覆于十方。其白净王心中坦然踊跃无量。
尔时五千青衣各各生子。皆为力士。现大小等给使白王。八百乳母亦各生子。百千象生。白马生驹。形色如雪毛衣滑泽。黄羊生羔子。即有二万。交露宝车圣经行时。亦复稽首。今当如行何所施作。德过诸天。然大变化不可限量。生业广大。由是之故。光明普曜。五千玉女香华自熏。各持油香诣菩萨母。志大乘业。诸天来贺。将无劳倦。五千玉女皆来侍卫。各持华香贺菩萨母。衣被屋宅犹若天上。诸童子等请五百席。诣菩萨母。将无劳倦。重以璎珞庄严其身。菩萨无畏必成佛道。佛告比丘。菩萨生时其母安隐。无有疮瘢亦无痛痒。平复如故。应时前后五千玉女。赍天香熏及持油香。奉菩萨母。长跪问讯将无劳惓。
五千玉女奉天医药。五千玉女赍宝璎珞。五千玉女赍天被服。五千玉女赍天伎乐奉菩萨母。各各问讯言。将无劳惓。今此天下五通仙人轻举虚空。忽然来现白净王前。
佛言比丘。菩萨生时夙夜七日。伎乐众供百种饮食。邻鞞树下奉菩萨母。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兴功立德。
时三万二千梵志。常赍所乏。日日供给充饱所欲。天帝梵王化作儒童。端正姝好在梵志众。说吉祥偈。
寂灭诸恶趣使众生普安
众生以和安一切皆无患
如光消众冥诸天光照秽
德彻诸光明令蔽不复现
不见余业时亦复不听闻
佛光适出现为世之大圣
不遇尘劳病慈心愍众生
梵天亿百千来供养无量
如树华茂盛安住于平地
众人皆往归一切悉采取
犹如此世间淤泥生莲华
世护明如是将养洽一切
譬如柔软衣熏以天名香
若有疾病人当为疗医王
假使有离欲在色界和音
叉手为作礼则为说众祐
若诸天人民睹天人柔软
展转相敬重为众之导师
若如清净水普有所茂盛
以是正见故所居常安隐
佛告比丘。于时菩萨生七日后。其母命终。于比丘意所趣云何。七日命终。菩萨咎也。莫作是观。所以者何。本命应然。菩萨察之临母命终。因来下生。怀菩萨时。诸天供养至见生矣。以服天食不甘世养。本福应然。去来今佛皆亦如是。母七日终。所以者何。菩萨生时。母根身具无有[(乖/土)*央]漏。应受忉利天上功祚服食。上忉利天。适升彼天。未生菩萨时。诸天所送宫殿屋宅。所可住止讲堂处所。诸供王后。五千诸瓶所盛香水。五千玉女各移床座。五千玉女手持冠帻。执澡香水在前洒地。五万梵天各执宝瓶。称叹万岁。二万诸龙宝璎珞身。二万白象珠宝珞身。二万车乘建立幢盖。宝交露车在后侍从。四万步兵勇猛杰异。菩萨后行。又虚空中无数亿载天人。忽然兴立紫金墙壁。供养菩萨母。其夜菩萨降神之时。即夜欲界所可庄严无极大殿。二万魔妻手执宝缕。来侍菩萨母。又二万人璎珞严身。应时彼夜两玉女闻。有一婇女非人玉女。若睹面色其欲兴隆。时菩萨德威神所致。此迦维罗卫大城之中。五百长者皆是释种。各各建立五百屋宅。入罗卫城。时为菩萨开其城门。身命自归。白菩萨言。一切义吉。唯屈入此诸天处所。是清净处。普眼降此。有大宫殿名护净华。菩萨应处。
诸大梵志豪姓释种。时白净王。随时屈意入其舍宅。用菩萨故。入五百宅功勋和安。修行正真。
五百车匿各各发言。我等之身奉事供养新生太子。或有说言。太子圣明善制训教。端正殊妙年幼难及。
又今太子转当长大。谁能养育令长大乎。皆和共议。唯大爱道能育慈心。推燥居湿饮食乳哺使长大耳。大爱道者。太子姨母。清净无夫。是能堪任常不远离。
时白净王。与诸释种和同共往。诣大爱道说是意故。太子母终。尔时姨母乳哺令长。时大爱道则然可之。
王会释种欲试问之。今者太子当作国主。若当出家。欲决此疑。众释启曰。窃闻雪山有仙梵志。名阿夷头。耆旧多识明晓相法。王大欢喜因严驾白象。欲诣道人。诸天龙神现无数变。导从侍卫。
时阿夷头睹诸神变。知白净王生圣太子。威神光曜过天世人。心怀欣豫欲往亲觐。于是世尊重为众会。而说颂曰。
仙梵阿夷头见天飞虚空
形貌紫金色睹之大欢悦
天须轮金翅为真陀是佛
闻是要句悦天眼观十方
而名称若干德如山高峻
犹树软华实所住三界尊
普地平若掌如天悦不迷
如海王有宝现法道如是
如灭恶无苦若天游虚空
闻天柔软音三界现宝瑞
阿夷观天下察迦夷白王
见生福相好睹之欢悦往
住于王宫门睹无数亿众
视青衣问曰善哉王所在
欲前觐国王门吏见仙老
欢悦入启白王敕使令前
布座速迎之阿夷闻悦喜
心中怀饥虚问尊圣所在
年杇不数现王告令就坐
问何故自屈见众变故来
生子闻第一身相三十二
欲见普吉义吾身以故来
善来吾乐之今适寂净眠
且待须臾觉见妙如满月
于是阿夷心怀愕然。以偈报王曰。
从无央数劫精进积德行
觉来以久远安得复睡眠
世世行布施愍伤诸穷厄
所有无所吝安得复睡眠
奉清净禁戒护法无所犯
欲愍济一切安得复睡眠
常忍辱仁和其心不怀恨
执心若如地安得复睡眠
精进如月初目前不懈怠
游见十方佛安得复睡眠
一心常禅思未曾有乱想
意定如大山安得复睡眠
智慧无不达圣明逾日光
无所不开解安得复睡眠
常奉四等心行慈悲喜舍
如梵无放逸安得复睡眠
遵修四恩行惠施及仁爱
利人复等利安得复睡眠
奉三十七品意止断根力
神足觉八道安得复睡眠
常行权方便随时而开化
往反度一切安得复睡眠
其心常寂然定意不放逸
入此深三昧安得复睡眠
观彼我本末睹见十方佛
解之悉本无安得复睡眠
常行三脱门空无相诸愿
有无无所着安得复睡眠
大慈无盖哀法船游三界
度脱诸生死安得复睡眠
道德如虚空为众故自下
缘是化三乘安得复睡眠
虚空尚可度海水知几渧
草木悉能计安得复睡眠
愿王听我言子德无可喻
慧过众尘数安得复睡眠
降神于母胎所度不可量
非小节所达安得复睡眠
于是菩萨从寐觉起。大爱道白?裹抱来诣王所。王赐黄金白银各一囊赐道人。道人不受。
披?相太子。见三十二相躯体金色。顶有肉髻。其发绀青。眉间白毛。项出日光。目??绀色。上下俱眴。口四十齿。齿白齐平。方颊车广。长舌七合。满师子膺。身方正。修臂指长。足跟满安平正。内外握网缦掌。手足轮千辐理。阴马藏。鹿腨肠。钩锁骨。毛右旋。一一孔一毛生。皮毛细软不受尘水。胸有卍字。阿夷见此乃增叹。流泪悲不能言。王及大爱道心怀惶惧。拜手而问曰。有不祥乎。愿告其意。举手答曰。吉无不利。敢贺大王。得生此神人。昨暮天地大动。其正为此。
如我相法。曰王者生子。而有三十二大人相者。处国当为转轮圣王。自然七宝千子。主四天下治以正法若舍国出家。为自然佛度脱众生。伤我年已晚暮当就后世。不睹佛兴不闻其经。故自悲耳。
王深知其能相。为起宫室作三时殿。各自异处。凉时居秋殿。暑时居凉殿。寒雪时居温殿。选五百伎女。择取端正。不肥不瘦不长不短。不白不黑。才能巧妙各兼数伎。皆以白珠名宝璎珞其身。百人一番迭代宿卫其殿前。列种甘果树间浴池。池中奇华异类之鸟。数千百种。严饰光明。趣悦太子意欲不令学道。宫墙牢固。门开闭声闻四十里。
佛告比丘。菩萨生已。大神妙天告诸净居。菩萨大士。无数亿载积功累德。净其道场。布施博闻。禁戒清彻。勤修正行。大慈大哀。以是悦护一切众生。使立大安。
菩萨精进坚强无倾。被大弘誓。于过去佛殖大德本。相有百福庄严圣体。所作安和与众超异。心意清明所御无垢。以此净行立成大慧。无极法幢诸有俗力自然为伏。三千大导天人奉事。建立大祠所导无碍。惟重道德断生死原。兴显大乘。
适生堕地在于王家。缘是众生被蒙弘猷。觉未觉者。宜往稽首嗟叹功德奉事供养。为余天人不解法者。贡高自大不识至真。显示大道无极至业。若干菩萨威圣超绝咸来供养。以闻见此。增益国王土地功勋。睹说生时圣慧魏魏观其真谛莫不发意。往到彼还。所度无极。于是颂曰。
生时德如海大神妙说是
无数劫难闻往奉仁中尊
净天具百千明珠庄严身
悉备威仪往自投归至尊
诸天长夜护住众德净门
庄严宝璎珞色好如月满
光光不逮圣闻不及一步
无敢越三界三界无能当
身演清净光言和无能违
识深修善业天人莫能逾
过名香众勋恭敬而奉养
未曾见太子承事天中天
阿夷便白王相师欲求见
威仪德神圣王闻第一喜
门吏启王入人尊以听之
手执华欢喜神入圣屋宅
其王以见入即起叉十指
紫金宝脚床请仁坐此榻
即坐四见达王问所以来
生子身德具行真故来见
圣明相好备不知所归趣
是故烦床坐唯示严相好
此众围绕来家乐上太子
奉敬天示之出门叹未有
见妙胜导师紫金觉圣威
即起睹颜貌稽首离垢光
尽寿见欢喜威德无见顶
白毛天中跱成佛降众魔
嗟叹至真德消除众尘劳
宝师子来现当刈生死垢
三世三垢炽从相起毒垢
法雨疗三千甘露灭尘劳
慈灯见哀勋梵音声柔软
教告三千界口宣大法响
坏外学邪迳众罪所见缚
因缘不闻空法勇化小节
灭痴大火烟净众大圣教
见世智慧明灭众闇冥识
天人获善利及见净真正
空盖兴天路人宝无所诤
迦维天雨华奉礼右绕之
叹佛叹国土升虚空还天
普曜经卷第二
大正藏 第 03 册 No. 0186 普曜经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降神处胎品第四
于是四天王。天帝释炎天子。兜术天子。无慢天子。善化天子。魔子导师。梵忍迹天。梵满天。善梵天。光净天。光音天。大神妙天。净居天。竟往天。阿迦腻吒天。及余无数百千天人。皆共集会转相谓言。今仁君等。假使菩萨独往降神处于母胎。我等诸天不往侍从。堕无反复不识恩养。谁能堪任侍卫菩萨。降神入胎不离其侧。如影随形。乃至成佛。降伏魔官。而转法轮。和慈四等至大灭度。以怀慈心。欢喜悦心。调和其心。而奉事焉。未曾远离。不违要誓。于是颂曰。
今谁能堪任追侍常悦心
谁得名称力自发长往侍
忉利天谁意舍安不乐天
住在玉女众侍离垢月颜
诸微妙最树虽贪天室宅
屋宅化金色当侍离垢威
心念若干品不慕其诤讼
少欲如妙花大男子所好
言寂兜术天诸天求大威
所生常见敬当乐无量称
慕应化妙本自在诸天宫
心吉皆奉行当好是功勋
魔王怀毒心越度一切尊
及爱此经法自在度欲尊
亦度于欲界亦及梵所居
修行四等心在诸仙中上
游诸天殊特如转轮圣王
室宅常安隐侍离欲威尊
欲得国君安大财无极富
眷属无怨仇侍送可敬顺
致财色豪位名称力功勋
见叹及仁君往侍送梵音
欲得天人乐及致三界安
处安及法安当侍大仙安
若除淫怒痴欲弃众冥尘
寂然心淡泊侍从调定意
学不学缘觉当逮一切智
十力师子吼当侍从江海
意胜闭恶趣致安住甘露
得成八正道侍从降五趣
其欲得见佛欲听大哀法
慕致众福祚往侍自在圣
尽生老死苦欲解宛转缚
清净如虚空侍清明真人
欲致一切敬相好殊异德
常欲济彼己当侍可爱敬
戒定及智慧此及无量称
究竟所生安当侍彼大圣
欲达深难解玄绝难逮义
欲得慧自解当侍大医王
尔时诸天闻叹此偈。其四天王四万人俱。百千忉利天炎天。兜术天。无憍乐天。化自在天。各与百千诸天子俱。六万魔天。前世积德修清净行。梵迦夷天六万八千。乃至阿迦腻吒天与无央数百千眷属。又有四方无数百千皆来集会。是诸天子各各嗟叹歌颂妙偈。
听我无限言意审至三乘
弃欲乐安住所慕此最净
大圣度降神众奉可重敬
守德神仙护微妙无害意
执乐鼓和音叹德海功勋
归命天人尊闻菩萨上慧
散花供养圣奉仁名花香
悦心天人尊离欲安无患
意妙清净花善愿演光明
迦夷散众花等供福清净
处胎无垢着觉窹老病死
悦心侍究竟志怀奉恭敬
天人获善利见举足七步
释梵咸稽首香水洗净意
屈意随世俗天宫处尘欲
普舍释尊位咸悦意侍之
取草坐道场得佛降众魔
梵劝转法轮佥共奉安住
三界作佛事甘露亿载众
权化众清凉皆弃渴名称
于是欲行天人胜室。睹见菩萨姿色殊妙。心自念言。今此真人清净殊貌。其妃如类邪。尊人所厚咸皆羡之。各执花香抱爱敬心。志功福报愿立神足。适作是念。即时寻没天人宫殿。在迦维罗卫大园观中。寂然庄饰。其白净王所可爱乐。难及大殿后宫菀囿。其处巍巍污涂香熏。清净无垢光明福祚。威神成就。天人璎珞一时并至。寻从地起见王妙后。举身一指。现在虚空。各各相和而说偈言。
天玉女游行睹菩萨妙颜
心中发是念菩萨母何类
手各执众花往闻生爱意
既受持花香叉十指作礼
微妙气杂香投身自归命
吾睹名称市善见仁颜色
亦欲睹殊异玉女色最悦
观尊见其形天眠自睹身
是颜第一殊至德生尊人
明珠着好器是器天中天
手脚如甘露来乐胜天人
观像无厌足其心益踊悦
威首照虚空其明耀诸天
离垢众杂香身演晖如是
其色如紫金威神耀诸天
如蜂王成蜜演净涂香熏
眼明如真金光净耀虚空
所没至清净而等于有无
脾踵犹如象其膝微平正
手脚平等净玉女叹决疑
如是多所观散花右绕之
叹名称佛母还入其天宫
尔时四天王。天帝。炎天。及无慢天。天龙厌鬼。及害人鬼。阿须伦。揵陀罗。真陀罗。摩休勒。咸皆来至归人中上。而在前导卫护至尊。将无恶物害意向之。若世俗人勿造危难。诣其王后所居宇宅。皆共清和。眷属围绕游行虚空。一切吉祥令无违娆。众共宿卫。诸天子知悉欲往侍。悦心敬后执持花香。叉手十指为礼。见净尊人。当降神故。师子大哀欲来生故。用道法故。皆当劝助护一切故。于是菩萨欲迁神时。东方极远无数菩萨住兜术天。皆共来至于斯佛土供养菩萨。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十方无限诸佛世界。无数菩萨一生补处住兜术宫。皆来诣此供养菩萨。其四天王八万四千诸玉女众。忉利天。炎天。兜术天。无憍乐天。化自在天。各将侍从八万四千玉女。鼓乐弦歌。来诣此土供养菩萨。于时菩萨。即坐首藏普德等集三昧定意一切现大棚阁。并诸菩萨亿百千载。诸天围绕。动兜术天。适震动已。从身放光。具足广普照此三千大千佛国土靡不周遍。曜幽冥处令睹大明。日月之光所不逮及。照于地狱饿鬼畜生八难中人。蒙斯尊光普获安隐。所蒙光处令其众生消淫怒痴。不怀自大无有恼热。亦无贪嫉。皆怀慈心相视如子如父如母如兄如弟。天人伎乐不鼓自鸣。百千亿载音声相和。无数天人念善思惟。彼大天宫无能毁坏。玉女百千各鼓琴筝在后侍从。以伎乐音嗟叹菩萨前世积德。而说偈言。
前世积功德长夜来善本
布施得真正故今致奉敬
尊本无数劫惠施爱男女
以斯施果报雨天诸花香
害身肉称之用哀愍鸟故
由此布施果饿鬼蒙食酱
尊本无数劫护戒无所犯
由禁获果报消尽恶道难
本无数亿劫志道行忍辱
忍行致此果慈心愍天人
本无数亿劫上进无怯劣
以是精进果身好如须弥
本无数亿劫禅思消众尘
以是一心果不乐众尘欲
本无数亿劫行智断贪欲
以是智慧果光明最清净
被铠善伏尘普愍念众生
仁德度彼岸礼清净安住
光耀悉普照皆除众尘冥
为三千目导礼最胜现道
晓了神通飞显示学究竟
化度以种类稽首善船师
皆学清净辞示现没终始
未曾舍俗法于俗无所著
其见求博闻弘利甚无限
况复听受法得信爱乐者
兜术天忽冥阎浮利日出
无思议亿垓乐道消众尘
安隐快丰盛无数诸天俱
玉女数音乐王舍闻悲和
德威普滋茂睹母最妙颜
子巍巍如此三界最吉祥
不复失本誓无有贪恚诤
恭敬普慈心于人中威神
王国遂增益成转轮王种
迦维当丰茂宝藏又丰满
鬼阅叉厌鬼诸天龙鬼神
往护人中尊不久得解脱
赞佛积功德爱敬而奉事
悉用劝其道速疾成导师
佛语诸比丘。于时菩萨过冬盛寒。至始春之初。修合星宿。春末夏初树木雕落。初始花茂不寒不暑。时三界尊观察十方。适在时宜沸星应下。菩萨便从兜术天上。垂降威灵化作白象。口有六牙诸根寂定。??首奋耀光色魏魏。眼鼻晃昱现从日光。降神于胎趣于右胁。菩萨所以处于右者。所行不左。王后洁妙。时晏然??忽然即觉。见白象王光色如此来处于胎其身安和。从始至今未曾见闻。身心安隐。犹如逮禅致正受矣。于时妙后衣毛为竖。??拭衣服及涂香熏。身心欣喜寻从坐起。与婇女俱前后围绕。从后宫出诣无忧树。即时安坐无忧树下。便遣侍女以此意旨启白净王曰。天王自屈来睹所乐。王闻踊跃即敕严驾。群臣翼从到无忧树不得入门。王自起想乘高象车思惟须臾。即说偈曰。
念曾处象车身重不如今
光明入吾室问谁是何变
于时有天。在虚空中化现半身。为白净王说此偈言。
德行三界尊慈哀成福祚
菩萨迁兜术大圣降妙后
当叉手礼足至神入彼室
妙后观其意若干种微妙
今以用是故而有是变应
示现于宫殿未曾有虚妄
净如雪山王其明超日月
身形甚分明大象强殊胜
坚固犹金刚思念行殊特
而降神入胎是故受我言
睹三界迷冥亿载天叹咏
不厌无嗔怒心寂等安定
时夫人出。为王说偈。
天王召梵志晓了能解梦
为我别此义于国为吉凶
大王受我言梵志学经术
当使在我前听说所梦意
光逾日月明形大好六牙
故勇入我胎当听此意故
时王请梵志问此意。梵志为王说偈言。
梵志闻是言欢喜无不吉
生子有相好在家为圣王
假愍世出家成佛祐三界
甘露普济俗为决所疑网
受梵志好教心中无所畏
以服美饮食其身永安隐
时白净王心自念言。何所屋宅安于妙后使无众难。时四天王诣白净王。而谓王言。大王安意。今我等身当为菩萨造立妙宅。时天帝释。炎天。兜术天。无憍乐天。化自在天。往诣王所各上天宫。王后处中。兜术天王曰。还持本宫奉上菩萨使处其中。化自在天曰。我有宫殿欲界最上。光蔽诸天令如聚黑。当令王后身处其中。花香伎乐奇异之馔供养妙后。如是比丘。一切欲界天王俱来诣迦维罗卫贡上宫殿。一心自归供养菩萨。
时白净王亦在其上。兴立宫宅严好如天。于时菩萨承大净定。使其王后普见宫殿。身处其中皆怀菩萨。时诸天王所上宫殿各不相见。各自念言。今菩萨母在我宫殿不在余所。时佛即说偈言。
住大净三昧所化不可议
普悦诸天意先现瑞所应
佛语比丘。于时菩萨坐于宝净交露棚阁。处妙后右胁所坐宝净棚阁。殊妙栴檀而香熏之。其香遍勋三千世界。魏魏奇异强若金刚。软如天衣。香气芬馥彻于十方。其菩萨交露宫殿。欲界诸天严净宫殿。常皆现在菩萨宫殿。其处菩萨临降神胎。应时其夜下方水界六百六十万由旬。生大莲花上彻梵天永无见者。唯有梵天名音闻。百万诸佛土威神光耀。普遍三千大千世界。皆现目前独见之耳。又其梵天执金刚器。百味食饮奉侍菩萨。菩萨食之。睹观十方无能服食。是一渧之供堪任服消者。独有一生补处菩萨能消化耳。又有宿世功福积德道慧所致。诸尊天帝释梵王。咸来稽首归命听经。于是菩萨举一手指。自然化现别异床?。释梵四王各从本位而坐其上。已见坐定为讲说法。开化其心咸皆悦豫。菩萨睹之欲得还归。下其右手使不复现。释梵四王寻即知之。菩萨遣证。右绕菩萨便即还宫。以是之故菩萨处其右胁。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十方无数百千菩萨。咸来见之稽首作礼欲得听经。菩萨见来演身光明。化清净坐即皆就床。各各启问无极大乘。广为分别。各不相见。以是之故菩萨演寂光明照诸天人。其菩萨母悉不知之。亦无所阂。唯觉己身轻便柔软安隐无横。无淫怒痴不想三毒。亦无寒热及诸饥渴。不污圣体及余手指。无有不可。亦不遇恶色声香味细滑之法。不见恶梦亦无恶露。迦维罗卫及远大国。天龙鬼神干沓和阿须伦加留罗真陀罗摩休勒。男女大小欢喜踊跃不怀异心。若有诸病风寒热气疾。眼耳鼻口身心之疾。唇齿咽痛尘劳狂病颠疾金痍瘢疮。诣菩萨母。母举右手而摩其头。病皆除愈各还其家。于时王后取草作筹。殊妙自然着于地上。持与诸病即得安隐。无复所患。时菩萨母使众疾患住其右边皆得安隐。无复众病。各归其处。诸可来者观后右胁。悉见菩萨降神母胎。鲜洁清净犹如明镜照其面像。欢喜踊跃皆蒙济度。菩萨在胎。自然天乐而相和鸣。雨天香花常以时节。春秋冬夏自然降矣。幢盖缯彩展转往来。国土安隐丰熟炽盛。无有沟坑荆棘之秽。有诸幡盖遍迦维罗卫城。释种诸姓及与万民。饮食娱乐鼓舞歌戏。好喜布施积功累德。皆共相乐周竟四月。其白净王净修梵行。弃舍国事不加刑罚。行法为本不慕世荣。于是菩萨在胎十月。开化训诲三十六载诸天人民。使立声闻及诸大乘。于是颂曰。
菩萨处母胎墙壁屋室地
自然金色光天喜成法王
庄严大宫殿见中跏趺坐
导师处名香其香闻三千
大千下方出大莲花香净
乃彻至梵天取精授菩萨
菩萨能消服余人不能堪
无数劫熟精服食身心净
释梵四天王稽首供养佛
奉事听正法右绕皆还归
乐法菩萨来妙光净无碍
转听尊法乐闻说皆欢喜
四方男女来鬼娆心迷惑
见王后心解意安还归家
得风寒热毒眼耳鼻口病
及若干疾患后摩头得安
若取一筹渧与之病皆愈
无疾安归家处胎为医王
十方诸菩萨目自见王后
如日月在空睹菩萨眷属
无淫怒痴患无贪嫉恚想
其心常欢喜无饿渴寒热
天乐不鼓鸣天雨净花香
天人非人见未曾怀害心
天人乐饮食无数乐悲和
时雨丰贱乐草药花果茂
王宫雨七日贫取食布施
安贫苦稽首礼和众如山
白净王常悦行法不领国
入静问皇后怀圣身安不
欲生时三十二瑞品第五
佛语比丘。满十月已。菩萨临产之时。先现瑞应三十有二。
一者后园树林自然生果。
二者陆地生青莲华大如车轮。
三者陆地枯树皆生华叶。
四者天神牵七宝交露车至。
五者地中二万宝藏自然发出。
六者名香妙熏遍布远近。
七者雪山中出五百师子。罗住城门无所娆害。
八者五百白象子罗住殿前。
九者天为四面细雨泽香。
十者其王宫中自然泉水。百味饮食给诸虚渴。
十一者诸龙玉女在虚空中现半身住。
十二者天万玉女把孔雀拂现宫墙上。
十三者诸天玉女持万金瓶盛满甘露住虚空中。
十四者天万玉女手执万瓶皆盛香水行住虚空。
十五者天万玉女手执幢盖而住侍焉。
十六者诸天玉女罗列而住。鼓百千伎乐在于虚空自然相和。
十七四渎江河清澄不流。
十八日月宫殿停住不进。
十九沸宿下侍诸星卫从。
二十交露宝帐普覆王宫。
二十一明月神珠悬于殿堂光明晃昱。
二十二宫中烛火为不复明。
二十三箧笥衣被被在架上。
二十四奇珍璎珞一切宝藏自然为现。
二十五毒虫隐藏吉鸟翔鸣。
二十六地狱皆休毒痛不行。
二十七地为大动丘墟皆平。
二十八四衢街巷平正散花。
二十九诸深坑堑皆悉为平。
三十渔獦怨恶一时慈心。
三十一境内孕妇产者悉男。聋盲喑哑癃残百疾皆悉除愈。
三十二一切树神半身人现低首礼侍。
是为三十二。当此之时疆场左右。莫不雅奇叹未曾有。
尔时王后临产菩萨。承道威神即于初夜起着服饰。将诸侍女往诣王所听我所言思入园观从来久远假使大王不以为难。不怀嗔妒。乃敢往诣。在彼寂然思惟法典。
时王答曰。今怀圣人亦可行观。树木华实皆以茂盛宜知是时。既有宫殿好妙屋宅。若干种树众果芬华甚可乐喜。无转悔心。
后闻欢喜。王敕严驾及诸侍从。云母宝车婇女围绕。出行游观邻鞞树下。车马人乘皆共同色。光耀人目。二百白象前后导从。众宝明珠垂络诸象。象皆六牙。悉象中王。尽以紫金杂厕象身微风吹之嗷嗷相和。悬诸缯幡皆勇战斗。时世和安无有争心。眷属围绕宿卫王后。邻鞞树下。
天帝释梵四王皆共翼从。诸天散华速行案行。宫殿屋宅时还反意。眷属闻之辄即受教。案行扫除。王后当来。国主当至。还报严净。闻之欢喜。寻入宫宅。是我所喜意中所乐。皆悉平正无有倾邪。可坐禅思。威光辉曜其香芬熏。清凉甘美音声柔软。若干奇宝璎珞其身。庄严要妙见者皆欢。诸音乐器笳箫鼓吹。若干种品相和而鸣。诸天玉女闻柔和应。又见王后处一好车。男女大小色像皆同不异。各御车乘。法无殊特。欲使王后不闻恶音。象马乘步若干种兵。各各严饰住于门外。闻大洪音。始出门时百千声响。皆称万岁。其车严饰行止安详。天师子座作四宝树。枝叶华实皆悉茂盛。凫雁孔雀畅悲和音。竖幢幡盖七宝交露车。时诸天人住于虚空。将御此车亦畅和音。
尔时王后坐师子床。六反震动三千国土。诸天散华。圣今日生。为在邻鞞树下。为天中天。其四天王挽王后车。其天帝释净治道路。又梵天王列在前导。百千天人头面稽首。父王睹此心中欣然。则自念言。是必正真天人之尊。乃使四王天帝释梵咸来供养。果当成佛。未见三界致是恭敬。天龙尊神释梵四王。设遭破首亡失身命。当供养圣终不舍去。
尔时王后象马宝车。步人从者各八万四千。众宝严饰兵仗严整。雄杰勇猛左右重行前后围绕。六万婇女前后导从。
白净王亲释种长者。有四万人皆来侍从。六万四千国王内伎送菩萨母。天玉女龙王妻。揵陀罗。真陀罗。摩休勒。阿须伦诸妻室。各八万四千。各各严饰。众宝璎珞庄校其身。鼓若干乐音声各异。咨嗟歌叹菩萨母德。皆共侍送至邻鞞树。修治道路香汁洒地。以散天华。一切诸树皆生华实。木蜜栴檀香流十方。是诸树者诸天所化。
尔时王后适上宝车。天玉女从。树木奋光名香好熏。供奉王后。殊妙众珠杂宝以成。是树茎节枝叶华实皆香。若干幡彩严饰周遍。其地平正广长无秽。生柔软草自然布地犹如天衣。承如往古诸佛之法。
又诸天人一时咸鼓百千伎乐。侍从王后。王后适至于此树下。菩萨威神树躬屈枝。自归王后。虚空诸天稽首为礼。日月光明清净无垢。诸天玉女[口*咨]嗟功勋。至于树下树神欢喜。何故有是感应。今我等身堪任供养。所往奉敬。从无泽狱。上至上界三十三天。无懈废者。消生老病死。威光超绝除众闇冥。今圣人生。如树茂盛华实芬葩。亿万诸天亦遥稽首。震动天地至乎六反。皆为大明光明清净。百千伎乐亦同俱作。
离欲诸天深大悦喜。今日圣人普愍一切。释梵四王欢喜作礼。其人中尊德超日月。在于胎中演金色光。光蔽日月诸天梵释。亦皆覆蔽其百千亿诸佛国土。消诸恶趣。众生普安无复苦患。诸天百千咸共散华。乐处金刚其精进力。从下方界自然出生七宝莲华。
尔时菩萨从右胁生。忽然见身住宝莲华。堕地行七步显扬梵音。无常训教。我当救度天上天下为天人尊断生死苦。三界无上。使一切众无为常安。天帝释梵忽然来下。杂名香水洗浴菩萨。九龙在上而下香水。洗浴圣尊。洗浴竟已身心清净。所在游居道超具足。生于大姓如正真宝。奇相众好应转法轮。若转轮王处在三界。以一道盖覆于十方。其白净王心中坦然踊跃无量。
尔时五千青衣各各生子。皆为力士。现大小等给使白王。八百乳母亦各生子。百千象生。白马生驹。形色如雪毛衣滑泽。黄羊生羔子。即有二万。交露宝车圣经行时。亦复稽首。今当如行何所施作。德过诸天。然大变化不可限量。生业广大。由是之故。光明普曜。五千玉女香华自熏。各持油香诣菩萨母。志大乘业。诸天来贺。将无劳倦。五千玉女皆来侍卫。各持华香贺菩萨母。衣被屋宅犹若天上。诸童子等请五百席。诣菩萨母。将无劳倦。重以璎珞庄严其身。菩萨无畏必成佛道。佛告比丘。菩萨生时其母安隐。无有疮瘢亦无痛痒。平复如故。应时前后五千玉女。赍天香熏及持油香。奉菩萨母。长跪问讯将无劳惓。
五千玉女奉天医药。五千玉女赍宝璎珞。五千玉女赍天被服。五千玉女赍天伎乐奉菩萨母。各各问讯言。将无劳惓。今此天下五通仙人轻举虚空。忽然来现白净王前。
佛言比丘。菩萨生时夙夜七日。伎乐众供百种饮食。邻鞞树下奉菩萨母。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兴功立德。
时三万二千梵志。常赍所乏。日日供给充饱所欲。天帝梵王化作儒童。端正姝好在梵志众。说吉祥偈。
寂灭诸恶趣使众生普安
众生以和安一切皆无患
如光消众冥诸天光照秽
德彻诸光明令蔽不复现
不见余业时亦复不听闻
佛光适出现为世之大圣
不遇尘劳病慈心愍众生
梵天亿百千来供养无量
如树华茂盛安住于平地
众人皆往归一切悉采取
犹如此世间淤泥生莲华
世护明如是将养洽一切
譬如柔软衣熏以天名香
若有疾病人当为疗医王
假使有离欲在色界和音
叉手为作礼则为说众祐
若诸天人民睹天人柔软
展转相敬重为众之导师
若如清净水普有所茂盛
以是正见故所居常安隐
佛告比丘。于时菩萨生七日后。其母命终。于比丘意所趣云何。七日命终。菩萨咎也。莫作是观。所以者何。本命应然。菩萨察之临母命终。因来下生。怀菩萨时。诸天供养至见生矣。以服天食不甘世养。本福应然。去来今佛皆亦如是。母七日终。所以者何。菩萨生时。母根身具无有[(乖/土)*央]漏。应受忉利天上功祚服食。上忉利天。适升彼天。未生菩萨时。诸天所送宫殿屋宅。所可住止讲堂处所。诸供王后。五千诸瓶所盛香水。五千玉女各移床座。五千玉女手持冠帻。执澡香水在前洒地。五万梵天各执宝瓶。称叹万岁。二万诸龙宝璎珞身。二万白象珠宝珞身。二万车乘建立幢盖。宝交露车在后侍从。四万步兵勇猛杰异。菩萨后行。又虚空中无数亿载天人。忽然兴立紫金墙壁。供养菩萨母。其夜菩萨降神之时。即夜欲界所可庄严无极大殿。二万魔妻手执宝缕。来侍菩萨母。又二万人璎珞严身。应时彼夜两玉女闻。有一婇女非人玉女。若睹面色其欲兴隆。时菩萨德威神所致。此迦维罗卫大城之中。五百长者皆是释种。各各建立五百屋宅。入罗卫城。时为菩萨开其城门。身命自归。白菩萨言。一切义吉。唯屈入此诸天处所。是清净处。普眼降此。有大宫殿名护净华。菩萨应处。
诸大梵志豪姓释种。时白净王。随时屈意入其舍宅。用菩萨故。入五百宅功勋和安。修行正真。
五百车匿各各发言。我等之身奉事供养新生太子。或有说言。太子圣明善制训教。端正殊妙年幼难及。
又今太子转当长大。谁能养育令长大乎。皆和共议。唯大爱道能育慈心。推燥居湿饮食乳哺使长大耳。大爱道者。太子姨母。清净无夫。是能堪任常不远离。
时白净王。与诸释种和同共往。诣大爱道说是意故。太子母终。尔时姨母乳哺令长。时大爱道则然可之。
王会释种欲试问之。今者太子当作国主。若当出家。欲决此疑。众释启曰。窃闻雪山有仙梵志。名阿夷头。耆旧多识明晓相法。王大欢喜因严驾白象。欲诣道人。诸天龙神现无数变。导从侍卫。
时阿夷头睹诸神变。知白净王生圣太子。威神光曜过天世人。心怀欣豫欲往亲觐。于是世尊重为众会。而说颂曰。
仙梵阿夷头见天飞虚空
形貌紫金色睹之大欢悦
天须轮金翅为真陀是佛
闻是要句悦天眼观十方
而名称若干德如山高峻
犹树软华实所住三界尊
普地平若掌如天悦不迷
如海王有宝现法道如是
如灭恶无苦若天游虚空
闻天柔软音三界现宝瑞
阿夷观天下察迦夷白王
见生福相好睹之欢悦往
住于王宫门睹无数亿众
视青衣问曰善哉王所在
欲前觐国王门吏见仙老
欢悦入启白王敕使令前
布座速迎之阿夷闻悦喜
心中怀饥虚问尊圣所在
年杇不数现王告令就坐
问何故自屈见众变故来
生子闻第一身相三十二
欲见普吉义吾身以故来
善来吾乐之今适寂净眠
且待须臾觉见妙如满月
于是阿夷心怀愕然。以偈报王曰。
从无央数劫精进积德行
觉来以久远安得复睡眠
世世行布施愍伤诸穷厄
所有无所吝安得复睡眠
奉清净禁戒护法无所犯
欲愍济一切安得复睡眠
常忍辱仁和其心不怀恨
执心若如地安得复睡眠
精进如月初目前不懈怠
游见十方佛安得复睡眠
一心常禅思未曾有乱想
意定如大山安得复睡眠
智慧无不达圣明逾日光
无所不开解安得复睡眠
常奉四等心行慈悲喜舍
如梵无放逸安得复睡眠
遵修四恩行惠施及仁爱
利人复等利安得复睡眠
奉三十七品意止断根力
神足觉八道安得复睡眠
常行权方便随时而开化
往反度一切安得复睡眠
其心常寂然定意不放逸
入此深三昧安得复睡眠
观彼我本末睹见十方佛
解之悉本无安得复睡眠
常行三脱门空无相诸愿
有无无所着安得复睡眠
大慈无盖哀法船游三界
度脱诸生死安得复睡眠
道德如虚空为众故自下
缘是化三乘安得复睡眠
虚空尚可度海水知几渧
草木悉能计安得复睡眠
愿王听我言子德无可喻
慧过众尘数安得复睡眠
降神于母胎所度不可量
非小节所达安得复睡眠
于是菩萨从寐觉起。大爱道白?裹抱来诣王所。王赐黄金白银各一囊赐道人。道人不受。
披?相太子。见三十二相躯体金色。顶有肉髻。其发绀青。眉间白毛。项出日光。目??绀色。上下俱眴。口四十齿。齿白齐平。方颊车广。长舌七合。满师子膺。身方正。修臂指长。足跟满安平正。内外握网缦掌。手足轮千辐理。阴马藏。鹿腨肠。钩锁骨。毛右旋。一一孔一毛生。皮毛细软不受尘水。胸有卍字。阿夷见此乃增叹。流泪悲不能言。王及大爱道心怀惶惧。拜手而问曰。有不祥乎。愿告其意。举手答曰。吉无不利。敢贺大王。得生此神人。昨暮天地大动。其正为此。
如我相法。曰王者生子。而有三十二大人相者。处国当为转轮圣王。自然七宝千子。主四天下治以正法若舍国出家。为自然佛度脱众生。伤我年已晚暮当就后世。不睹佛兴不闻其经。故自悲耳。
王深知其能相。为起宫室作三时殿。各自异处。凉时居秋殿。暑时居凉殿。寒雪时居温殿。选五百伎女。择取端正。不肥不瘦不长不短。不白不黑。才能巧妙各兼数伎。皆以白珠名宝璎珞其身。百人一番迭代宿卫其殿前。列种甘果树间浴池。池中奇华异类之鸟。数千百种。严饰光明。趣悦太子意欲不令学道。宫墙牢固。门开闭声闻四十里。
佛告比丘。菩萨生已。大神妙天告诸净居。菩萨大士。无数亿载积功累德。净其道场。布施博闻。禁戒清彻。勤修正行。大慈大哀。以是悦护一切众生。使立大安。
菩萨精进坚强无倾。被大弘誓。于过去佛殖大德本。相有百福庄严圣体。所作安和与众超异。心意清明所御无垢。以此净行立成大慧。无极法幢诸有俗力自然为伏。三千大导天人奉事。建立大祠所导无碍。惟重道德断生死原。兴显大乘。
适生堕地在于王家。缘是众生被蒙弘猷。觉未觉者。宜往稽首嗟叹功德奉事供养。为余天人不解法者。贡高自大不识至真。显示大道无极至业。若干菩萨威圣超绝咸来供养。以闻见此。增益国王土地功勋。睹说生时圣慧魏魏观其真谛莫不发意。往到彼还。所度无极。于是颂曰。
生时德如海大神妙说是
无数劫难闻往奉仁中尊
净天具百千明珠庄严身
悉备威仪往自投归至尊
诸天长夜护住众德净门
庄严宝璎珞色好如月满
光光不逮圣闻不及一步
无敢越三界三界无能当
身演清净光言和无能违
识深修善业天人莫能逾
过名香众勋恭敬而奉养
未曾见太子承事天中天
阿夷便白王相师欲求见
威仪德神圣王闻第一喜
门吏启王入人尊以听之
手执华欢喜神入圣屋宅
其王以见入即起叉十指
紫金宝脚床请仁坐此榻
即坐四见达王问所以来
生子身德具行真故来见
圣明相好备不知所归趣
是故烦床坐唯示严相好
此众围绕来家乐上太子
奉敬天示之出门叹未有
见妙胜导师紫金觉圣威
即起睹颜貌稽首离垢光
尽寿见欢喜威德无见顶
白毛天中跱成佛降众魔
嗟叹至真德消除众尘劳
宝师子来现当刈生死垢
三世三垢炽从相起毒垢
法雨疗三千甘露灭尘劳
慈灯见哀勋梵音声柔软
教告三千界口宣大法响
坏外学邪迳众罪所见缚
因缘不闻空法勇化小节
灭痴大火烟净众大圣教
见世智慧明灭众闇冥识
天人获善利及见净真正
空盖兴天路人宝无所诤
迦维天雨华奉礼右绕之
叹佛叹国土升虚空还天
普曜经卷第二
大正藏 第 03 册 No. 0186 普曜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