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 释家类>> 竺法护 Dharmaraksa   中国 China   月氏国  
生经
  (经名)五卷,西晋竺法护译。说佛及弟子之种种本事本生。
  
  大正藏 第 03 册 No. 0154 生经
  No. 154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生经 佛教本生经。西晋竺法护译,5卷。主要是讲释迦牟尼的本生故事,也有一些讲释迦弟子们的前生故事,共55个。其中如《佛说救甥经》《佛说五仙人经》、《佛说鳖喻经》、《佛说鳖猕猴经》、《佛说夫妇经》、《佛说兔王经》、《佛说堕珠著海中经》等,歌颂美好、机智、勇敢、善良和正义,颇富教育意义。
第1卷
  大正藏 第 03 册 No. 0154 生经
  
  No. 154
  生经卷第一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佛说那赖经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有族姓子。弃家捐妻子。舍诸眷属。行作沙门。其妇端正殊好。见夫舍家作沙门。便复行嫁。族姓子闻之。心即生念。与妇相娱乐时。夫妇之礼。戏笑放逸。心常想此。不去须臾。念妇在前。面类形貌。坐起举动。愁忧愦恼。不复慕乐净修梵行。便归其家。诸比丘闻。便往启佛。世尊应时。遣人呼比丘来。辄即受教比丘至。皆为佛作礼。却坐一面。佛即为比丘。蠲色欲念。除痴爱失。为说尘劳之秽。乐少忧多。多坏少成。无有节限。唯有佛及诸弟子明智之人。分别是耳。爱欲罪生。不可称限。超越色欲。休息众想。闲居讲谛。时族姓子。寻时证明贤圣之法。时诸比丘。得未曾有。各共议言。且当观此。于是族姓子。弃家牢狱。锒铛杻械。想着妻子。而自系缚。不乐梵行。于时世尊开示如来章句。诸通慧句。有目章句。化人贤圣。时诸比丘白世尊曰。我等观察是族姓子。弃捐家居。信为沙门。还念妻子形类举动家事。世尊为说爱欲之瑕。法律之德。生死之难。无为之安。使至圣证无著之界。自非如来至真等正觉。孰能尔乎。佛告诸比丘。此比丘者。不但今世。心常在欲。迷惑情色。不能自制。志缚在欲。无能制者。独佛劝化。除其所惑爱欲之着耳。乃往过去久远世时。有一国王。名方迹中宫婇女。不可称数。颜貌端正。色像难及。与他人争。与淫荡女。离于慈哀。或与婢使。或与童子。而或斗诤。各各斗诤。不肯共和。适斗诤已。便出宫去。王方迹闻之恚。诸臣吏求诸婇女。不知所趣。愁忧不乐。涕泣悲哀。念诸妇女。戏笑娱乐。夫妇之义。本现前时。诸作伎乐。思念举动坐起之法。反益用愁。不能自解。于时有一仙人兴五神通。神足飞行。威神无极。名曰那赖(晋曰无乐)。见方迹王为爱欲惑不能自解。为兴慈哀。欲为蠲除爱欲之患。飞在空中。而现神足。忽然来下住王殿上。时王即见。寻起迎逆。让之在床。则便就坐。问于王曰。大王何故意在爱欲。劳思多念。思想情色。不能自谏。顿首实然。宫中婇女。共争尊卑上下之叙。不能相和。各驰舍去。是以忧戚不能自解。于是仙人为说爱欲之难。离欲之德。世人求欲不知厌足。假使一人得一切欲。无厌无足。以偈颂曰。
   一切世间欲非一人不厌
   所有有危害云何自丧己
   一切诸众流悉皆归于海
   不以为满足所爱不厌尔
   假使得为梵致尊豪难及
   所欲复超彼不以为厌足
   假使阎浮提树木诸草叶
   烧之不以厌欲不足如是
   设八辈男子端正颜貌姝
   一切加以欲威力端正好
   设为言增恶毁欲于丈夫
   不以轻为轻未厌为用厌
   大王当知此设习爱欲事
   恩爱转增长譬如饮醎水
   于时彼仙人为王方迹讲
   为说辛苦偈令意得开解
  于时仙人。为方迹王。以是法教而开化。时王即开解。无所慕乐。出家为道。修四梵行。断除爱欲具足众行。寿终之后。生于梵天。佛告诸比丘。欲知尔时方迹王者。则此比丘是。那赖仙人者则我身是。尔时相遭。今亦相遇。佛说如是。莫不欢喜。
  佛说分卫比丘经第二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有一比丘。普行分卫。一一次第。入淫荡家舍。于时淫女。见比丘入至其家舍。欢喜踊跃。即从座起。寻而奉迎。稽首足下。请入就座。又问。比丘。仁从何来。比丘答曰。吾主分卫。故来乞丐。于时女人。即为施设肴馔众味。盛之满钵。而奉上之。比丘即受。自退而去。彼时比丘。得是美食甘美丰足。心中欢喜。不能自胜。数数往诣淫荡女舍。时女心念计。此比丘守法难及。频为兴设甘脆肥美之食。而授与之。往返不息。学问未明。所作不办。未伏诸根。见淫荡女颜色妙好。淫意为动。志在放逸。着淫荡女。口出软柔恩情之辞。怀亲附心。与语周旋。彼家日日不懈分卫。比丘睹其好色听闻音声。淫意为乱。迷惑愦错。不能自觉。而佛经曰。目见好色。淫意为动。又世尊曰。虽睹女人。长者如母。中者如姊。少者如妹如子如女。当内观身念皆恶露无可爱者。外如画瓶。中满不净。观此四大。地水火风。因缘合成。本无所有。时彼比丘。不晓空观。但作色视。淫意则乱。为淫女人。而说颂曰。
   淑女年幼童清净颜貌端正殊妙好
   一一观容无等伦吾意志愿共和同
  时淫荡女。见此比丘所说如是。吾本不知凶恶贪淫。反以清净奉戒意待。谓之仁贤。喜犯罪衅。随其来言。当折答之。即时以偈而报颂曰。
   当持饮食来香华好衣服
   若干种供养尔乃与仁俱
  于是比丘。以偈答女颂曰。
   吾无有财业观我行举动
   以乞丐而立所得者相与
  于是淫女。以偈颂曰。
   假使卿身无财业何为立志求难致
   如卿所作无羞惭驰走促出离我家
  时逐出比丘。追至祇树门。诸比丘。即来诣佛。启白世尊。具说本末。佛言。此比丘。宿命曾作水鳖。淫女曾作猕猴。故亦相好。志不得果。还自侵欺。不入正教。增益恼患。于今如是。志愿淫女。愿不从心。逆见折辱。惭愧而去。佛言。乃往过去无数世时。大江水中。鳖所居游。其江水边。树木炽盛。彼丛树间。有一猕猴。止顿彼树。于时彼鳖。从江水出。遥见树木。有此猕猴。而与谈语。稍稍前行。欲亲近之。数数往返。相见有日。日日如是。睹之不懈。则起淫意。心为迷惑。污染秽浊。不能自觉。则时以偈而叹。颂曰。
   颜貌赤黄眼而青游丛树间戏枝格
   吾今欲问毛滑泽欲何志求何所存
  猕猴以偈答曰。
   吾今具知鳖本末为国王子有聪明
   今卿何故而问我我闻此言怀狐疑
  于是鳖复以偈答曰。
   吾心常存志在卿心怀恩爱思想念
   以是之故而相问当以何法而得会
  猕猴以偈报。颂曰。
   鳖当知之我处树不应与君共合会
   假使欲得与我俱在丛树间相供养
  于是鳖复以偈答曰。
   吾所服食以肉活柔软甘美胜果蓏
   不当贪求不可获当为汝致众?果
  尔时猕猴以偈报曰。
   假使卿身不处树何为求我不可致
   如今观我无羞惭且自驰走不忍见
  佛告诸比丘。尔时猕猴。今淫荡女人是。鳖者分卫比丘是。彼时放逸。而慕求之。不得如愿。今亦如是。佛说如是。莫不欢喜。
  佛说和难经第三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和难释子。多求眷属。不睹其人。不察行迹。有欲出家。便除须发。而为沙门。受成就戒。不问本末。何所从来。父母姓字。善恶好丑。识与不识。趣欲得人。而下须发。授具足戒。诸比丘呵不当为此。趣有来人。辄为沙门。欲得眷属。不顾后患。当问本末。何所从来。举动安谛。为见侵欺。后悔无及。和难比丘。都不受谏。值得见人。辄下须发。尔时之世。有凶恶人博掩之子。遥闻和难释家之子。有无央数衣被钵器。好求眷属。趣得来学。不问本末所从来处。便下须发。其身饥冻。无以自活。欲往诳诈。心豫设计。诣和难所。恭敬肃肃。稽首为礼。威仪法则。坐起安详。无有卒暴。和难释子。告其人曰。沙门安隐。无忧无患。亲近爱欲。则非吉祥。懈怠无行。人不知者。为欲所坏。而习爱欲。致无央数愦恼之害。贪着爱欲不能得度。其人答曰。我身不能弃损爱欲而为沙门。和难又问。子何以故。不为沙门。沙门者。多获众利。子便降意。出为沙门。所学德行。吾悉供给。其人答曰。唯诺从命。除诸忧患。假使安隐。便为沙门。则除须发。受成就戒。虽作沙门。受教易使。故自示现。恭顺无失。精进勤修。未曾懈怠。忍辱顺教。时和难见可信可保。不观内态。不复狐疑。信之如一。以诸衣被及钵震越诸供养具。皆用托之。出外游行。意中安隐。不谓作态。悉敛衣钵诸供养具。驰走藏窜。独在一处。与博掩子。俱共饮食。时和难闻彼新弟子所在。即时速还。观其室中。多所窃取。周匝普问。今为所凑。权时不现。但遥闻之。彼博掩子。落度凶暴。佯作沙门。欲欺诈卿。窃取财物。众人答曰。卿性仓卒。不问本末。便下须发。今所取物。在于独处。博掩子俱。而共食饮。以知在彼。恐不禁制。默声内恼。诸比丘闻。具足白佛。于是大圣告诸比丘。此博掩子。落度之人。不但今世。以畏形貌闲居之像。有所窃欺。前世亦然。和难比丘不刈续信之。乃往过去久远世时。时王舍城。有一贤人。入淫荡家。与淫女俱。饮食歌戏。而相娱乐。所有财业。不久殚尽。其财物被淫女人悉夺取之。不复听入其家。淫女逐之。数数发遣。都不肯去。时淫女人。驱出其家。去更求财。尔乃来还。求财不得。用求财故。到郁单国。虽到彼国。无所识知。时郁单国。有大尊者。多财饶宝。势富无量。佯现仁贤。往诣尊者。吾为贾客。众人之导。从某国来。多致财宝。道遇恶贼。悉见劫夺。皆失财业。贫穷委厄。无以自活。才得济命。尽力奔走。今归尊者。给侍左右。于时尊者。见之如此。威仪法则。行步进止。有威神德。此则佳人。吾为设计。令兴复故。其人黠慧。聪明辩才。举动应机。志不懈怠。意性易寤。极可尊者而以自乐。护慎其心。未曾放逸。所作成办。无事不成。身行清净。口言柔软。无有粗犷。工谈美辞。众人见者。莫不欢喜。尊者眷属。家中大小。悉共敬爱。皆共赞誉。尊者见然。踊跃慰劳。咸以为庆。见其行迹。无有漏失。即时付信。于时尊者观其人德。内外表里。不睹瑕短。普劝助之。其人所作。有所成立。第一恭敬。未曾轻慢。最见笃信。如弟如兄。等无差特。戒定安谛。无有欺诳。稍稍付信。以大财业。即时窃取。出之在外。车载财宝诸好物。还至王舍城。与妖淫荡女。饮食相乐。彼于异时。其人不现。普遍行索。不知所凑。观察藏中。大亡财宝。不可称计。见无财宝。遍行求索。不知所凑。乃从人闻。此人还至王舍城。与淫女俱饮食。此博掩子。非是长者。非仁贤人。尊者心念。以走远近。不可复得。甚自嗔恨。叹吒说偈。
   非是贤君子外貌以好华
   不可色信人及柔软美辞
   观察举动行外现如佳善
   明者当远虑共止当察试
   乃知志性恶博掩子扬声
   吾时不弃舍譬如杂毒食
   云何无反复亦复薄恩情
   智者不与俱虽救令当舍
   我时适见之信故见欺侵
   非贤现贤貌窃财而亡走
  佛告诸比丘。尔时尊者。今和难比丘身是。落度欺者。今博掩子作沙门欺和难者是。前世相侵。今世亦然。佛说如是。莫不欢喜。
  佛说邪业自活经第四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时和难释子。为人说经。论生活业。但讲饮食衣被之具。为人说经。讲福德事报应之果。未曾讲论道谊之慧。大获衣被饮食诸馔。摄取此已。立离贤圣。有若干事。说俗经典世间饮食。兴起种种非宜之说。不演度世无极之慧。诸比丘见所行分卫。在于人家。但说俗事衣食之供。即时诃谏。转相告令。众学闻之。即共追随呵谏所为。云何贤者。世尊大圣。已以圣通身最正觉。讲世妙法。难及难了。玄普道教。无念无想。其心离名。安隐无患。明者所达。从无央数亿百千劫。本从诸佛。听闻奉持。皆安隐度。诸比丘闻。以家之信。离家为道。而返更说世俗经典。多想多求。兴发诸事。世俗饮食。无益之义。离圣贤迹。乃复讲论世俗之事。时比丘往启世尊。佛告比丘。是非沙门。此非具足出家之业。因法生活。但求衣食。未曾教导。时佛世尊。以无数事。诃之所作非道法教。告诸比丘。和难释子愚騃丈夫。非但今世以衣食利世俗经典广说法也。欲自显名。令众供养。前世亦尔。乃往过去无数世时。于异闲居。多有神仙。处在其中。有一仙人。愚冥无明。心闭意塞。为国王太子及诸臣吏。唯但讲说饮食诸馔衣服之具。不论经道。处知时节见乘车马。逆为说经。或为迷者而往说经。或处挂碍而为说经。或为衣食世俗诸馔为叹说经。由是之故。致美饮食诸供养具。时异学梵志见之如此。为国王子及诸大臣讲说经典。遥见乘骑。时诸仙人往启和上。及余仙人。闻之如斯。皆共诃谏。非之所为。于时和上五通仙人问之。菩萨即时呵谴。不当如是。其有犯此非义之事。若有诽谤。计此二人。皆非善哉。不为奇雅。为说此经。离圣贤住。不应典籍。其听受者。亦应宜不。则两堕落。于是和难。以偈颂曰。
   两俱不解谊计之两堕落
   说法不得理听经不解义
   于世俗难值神仙讲道谊
   以俗衣食供无知叹说此
   服食粳米饭上美肉全供
   以依圣贤谊欲论解典籍
   游志在闲居饭食采果粮
   是吾所叹乐神仙叹此法
   道德寂所歌法利为梵志
   威仪自调伏无得乐非法
   知节而少求舍家行分卫
   宁以此业活无得违经典
  佛告诸比丘。欲知尔时常以衣食诸馔说法。不论道者。今和难释子是也。净诸梵行。其和上者。今比丘众是。五通仙人我身是。前世相遇。今亦相值。佛说如是。莫不欢喜。
  佛说是我所经第五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有一尊长者。财富无量。金银珍宝。不可称数。勤苦治生。饥渴寒热。触冒诸难。忧戚诸患。不以道理。积此财业。虽为财富。不自衣食。不能布施。不能供养奉事二亲。不能给足妻子仆使。无益中外家室亲里。安能布施为福德乎。衣即粗衣。食即恶食。意中吝惜。父母穷乏。妻子裸冻。家室内外。不与交通。各自两随。常恐烦娆。有所求索。所作悭贪。吝惜如此。少福无智。第一矜矜。无所赍持。本治生时。或能至诚。或不至诚。积累财宝。不可称计。不能衣食。于时寿终。既无子姓。所有财宝。皆没入官。世尊告比丘。且听愚冥下士得微妙宝。不能衣食。不供父母妻子奴客。万分之后。无所复益而有减损。比丘闻此。具足启佛。唯然。世尊。有一长者。名号曰某。财富无量。不能衣食。不供父母妻子仆使。不能布施。一旦寿终。财物没入官。佛告诸比丘。今此尊长者。非但今世。悭贪爱惜财宝。前世亦然。乃往过去无数世时。有大香山。生无央数荜茇诸药。及胡椒树。荜茇树上。时有一鸟。名曰我所。止顿其中。假使春月药果熟时。人皆采取。服食疗疾。时我所鸟。唤呼悲鸣。此果我所。汝等勿取。吾心不欲令人采之。睢叫唤呼。众人续取。不听其声。彼鸟薄福。愁忧叫呼。声不休绝。缘是命过。佛言。如是如是。比丘于是之间。愚騃之子为下士。治行求财。或正或邪。积累财宝。一旦命尽。财不随身。由如彼鸟名我所者。见荜茇树及诸药树。且欲成熟。叫唤悲鸣。皆是我所。人遂采取。不能禁制。于时世尊。则说颂曰。
   有鸟名我所处在于香山
   诸药树成熟叫唤是我所
   闻彼叫唤声余鸟皆集会
   众人取药去我所鸟懊恼
   如是假使人积聚无量宝
   既不念饮食不施如斯鸟
   县官及盗贼怨家水火子
   夺之或烧没如我所药果
   不能好饮食床卧具亦尔
   香花诸供养所有皆如是
   既致得人身来归于种类
   命尽皆舍去无一随其身
   是故当殖德顾念于后世
   人所作功德后世且待人
   无得临寿终心中怀汤火
   吾前为放逸故当造德本
  佛告诸比丘。欲知尔时我所鸟者。则今此尊长者是。是故比丘当修学此。不当悭惜。除垢浊心。常修清净。是诸佛教。佛说如是。莫不欢喜。
  佛说野鸡经第六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佛告诸比丘。乃往过去无数世时。有大丛树。大丛树间。有野猫游居。在产经日不食。饥饿欲极。见树王上有一野鸡。端正姝好。既行慈心。愍哀一切蚑行喘息人物之类。于时野猫心怀毒害。欲危鸡命。徐徐来前在于树下。以柔软辞而说颂曰。
   意寂相异殊食鱼若好服
   从树来下地当为汝作妻
  于时野鸡以偈报曰。
   仁者有四脚我身有两足
   计鸟与野猫不宜为夫妻
  野猫以偈报曰。
   吾多所游行国邑及郡县
   不欲得余人唯意乐在仁
   君身现端正颜貌立第一
   吾亦微妙好行清净童女
   当共相娱乐如鸡游在外
   两人共等心不亦快乐哉
  时野鸡以偈报曰。
   吾不识卿耶是谁何求耶
   众事未办足明者所不叹
  野猫复以偈报曰。
   既得如此妻反以杖击头
   在中贫为剧富者如雨宝
   亲近于眷属大宝财无量
   以亲近家室息心得坚固
  野鸡以偈答曰。
   息意自从卿青眼如恶疮
   如是见锁系如闭在牢狱
  青眼以偈报曰。
   不与我同心言口如刺棘
   会当用何致愁忧当思想
   吾身不臭秽流出戒德香
   云何欲舍我远游在别处
  野鸡以偈答曰。
   汝欲远牵挽凶弊如蛇虺
   捼彼皮柔软尔乃得申叙
  野猫以偈答曰。
   速来下诣此吾欲有所谊
   并当语亲里及启于父母
  野鸡复以偈答曰。
   吾有童女妇颜正心性好
   慎禁戒如法护意不欲违
  野猫以偈颂曰。
   于是以棘杖在家顺正教
   家中有尊长以法戒为益
   杨柳树在外皆以时茂盛
   众共稽首仁如梵志事火
   吾家以势力奉事诸梵志
   吉祥多生子当令饶财宝
  野鸡以偈报曰。
   天当与汝愿以梵杖击卿
   于世何有法云何欲食鸡
  野猫以偈答曰。
   我当不食肉暴路修清净
   礼事诸天众吾为得此婿
  野鸡以偈答曰。
   未曾见闻此野猫修净行
   卿欲有所灭为贼欲啖鸡
   木与果分别美辞佯喜笑
   吾终不信卿安得鸡不啖
   恶性而卒暴观面赤如血
   其眼青如蓝卿当食鼠虫
   终不得鸡食何不行捕鼠
   面赤眼正青叫唤言猫时
   吾衣毛则竖辄避自欲藏
   世世欲离卿何意今相掁
  于是猫复以偈答曰。
   面色岂好乎端正皆童耶
   当问威仪则及余诸功德
   诸行当具足智慧有方便
   晓了家居业未曾有我比
   我常好洗沐今着好衣服
   起舞歌声音乃尔爱敬我
   又当洗仁足为其梳头髻
   及当调譺戏然后爱敬我
  于是野鸡以偈答曰。
   吾非不自爱令怨家梳头
   其与尔相亲终不得寿长
  佛告诸比丘欲知尔时野猫。今栴遮比丘是也。时鸡者。我身是也。昔者相遇。今亦如是。佛说如是。莫不欢喜。
  佛说前世诤女经第七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尔时调达心念毒害。诽谤如来自谓有道。众人呵之。天龙鬼神。释梵四王。悉共晓喻。勿得怀害向于如来。莫谤世尊。佛为一切三界之尊。有三达智。无所挂碍。天上天下。莫不归命。云何诽谤。得罪无量。卿欲毁佛由如举手欲掷日月。如以一尘欲超须弥。如持一毛度于虚空。调达闻之。其心不改。时诸比丘具以启佛。调达有何重嫌。怀结乃尔。佛告诸比丘。调达不但今世。世世如是。乃往久远无数劫时。有一梵志。财富无数。有一好女。端正殊妙。色像第一。诸梵志法其??姓者。假使处女与明经者。于时梵志请诸同学五百之众。供养三月。察其所知。时五百人中。有一人最上智慧。学于三经。博达五典。章句次第。不失经义。问者发遣。无所疑难。最处上座。又年朽耄。面色丑陋。不似类人。两眼复青。父母愁忧。女亦怀恼。云何当为此人作妇。何异怨鬼。当奈之何。于时远方有一梵志。年既幼少。颜貌殊好。聪明智慧。综练三经。通达五典。上知天文。下睹地理。灾变吉凶。皆预能睹。能知六博。妖异蛊道。怀妊男女。产乳难易。愍伤十方蜎飞蠕动。蚑行喘息。人物之类。怀四等心。慈悲喜护。闻彼??姓大富梵志。请诸同学五百之众。供养三月。欲处于女。寻时往诣。一一难问。诸梵志等。咸皆穷乏。无辞以对。五百之众。智皆不及。年少梵志则处上坐。时女父母及女见之。皆大欢喜。吾求女婿。其日甚久。今乃获愿。年尊梵志曰。吾年既老。久许我女。以为妻妇。且以假我。所得赐遗。悉用与卿。可置此妇。伤我年高。勿相毁辱。年少答曰。不可越法以从人情。我应纳之。何为与卿。三月毕竟。即处女用与年少梵志。其年老者。心怀毒恶。卿相毁辱而夺我妇。世世所在。与卿作怨。或当危害。或加毁辱。终不相置。年少梵志常行慈心。彼独怀害。佛告诸比丘。尔时年尊梵志今调达是。年少梵志我身是也。其女者瞿夷是。前世之结。于今不解。佛说如是莫不欢喜。
  佛说堕珠着海中经第八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时诸比丘。于讲堂上坐共议言。我等世尊。从无数劫精进不懈。不拘生死五道之患。欲得佛道救济一切。用精进故。超越九劫。自致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吾为蒙度。以为桥梁。时佛遥闻比丘所议。起到讲堂。问之何论。比丘白曰。我等共议。世尊功德。巍巍无量。从累劫来。精进无厌。不避诸难。勤苦求道。欲济一切。不中堕落。自致得佛。我等蒙度。佛告比丘。实如所言。诚无有异。吾从无数劫以来。精进求道。初无懈怠。愍伤众生。欲度脱之。用精进故。自致得佛。超越九劫。出弥勒前。我念过去无数劫时。见国中人。多有贫穷。愍伤怜之。以何方便。而令丰饶。念当入海获如意珠。乃有所救。挝鼓摇铃。谁欲入海采求珍宝。众人大会。临当上船。更作教令。欲舍父母。不惜妻子。投身没命。当共入海。所以者何。海有三难。一者大鱼长二万八千里。二者鬼神罗刹欲翻其船。三者掁山故。作此令得无怨。适更令已。众人皆悔。时五百人。心独坚固。便望风举帆。乘船入海。诣海龙王。从求头上如意之珠。龙王见之。用一切故。勤劳入海。欲济穷士。即以珠与。时诸贾客。各各采宝。悉皆具足。乘船来还。海中诸龙。及诸鬼神。悉共议言。此如意珠。海中上宝。非世俗人所当获者。云何损海益阎浮利提。诚可惜之。当作方计还夺其珠。不可失之至于人间。时龙鬼神。昼夜围绕。若干之匝。欲夺其珠。导师德尊。威神巍巍。诸鬼神龙。虽欲翻船夺如意珠。力所不任。于时导师及五百人。安隐渡海。菩萨踊跃。住于海边。低头下手。咒愿海神。珠系在颈。时海龙神。因缘得便。使珠堕海。导师感激。吾行入海。乘船涉难。勤苦无量。乃得此宝。当救众乏。于今海神。反令堕海。敕边侍人。捉持器来。吾??海水。至于底泥。不得珠者。终不休懈。即器??水。以精进力。不避苦难。不惜寿命。水自然趣。悉入器中。诸海龙神。见之如是。心即怀惧。此人威势精进之力。诚非世有。若今??水。不久竭海。即持珠来。辞谢还之。吾等聊试。不图精进力势如是。天上天下。无能胜君导师者。获宝赍还。国中观宝。求愿使雨七宝。以供天下。莫不安隐。尔时导师则我身是。五百贾客。诸弟子者是。我所将导。即精进行。入于大海。还得宝珠。救诸贫穷。于今得佛。竭生死海。智慧无量。救济群生。莫不得度。佛说如是。莫不欢喜。
  佛说旃阇摩暴志谤佛经第九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国王波斯匿。请佛及比丘众。于中宫饭。佛出祇树。与大比丘及诸菩萨。天龙神鬼。眷属围绕。释梵四王。华香妓乐。于上供养。香汁洒地。于时世尊与大众俱。入舍卫城。欲诣王宫。有比丘尼。名曰暴志。木魁系腹。似如怀妊。因牵佛衣。君为我夫。从得有身。不给衣食。此事云何。时诸大众。天人释梵四王。诸天鬼神及国人民莫不惊惶。佛为一切三界之尊。其心清净过于摩尼。智慧之明超于日月。独步三世。无能逮者。降伏诸邪。九十六种。莫不归伏。道德巍巍。不可为喻。虚空无形。不可污染。佛心过彼。无有等侣。此比丘尼。既佛弟子。云何怀恶。欲毁如来。于是世尊见众会心。欲为决疑。仰瞻上方。时天帝释寻时来下。化作一小鼠。啮系魁绳。魁即堕地。众会睹之。嗔喜交集。怪之所以。时国王嗔。此比丘尼。弃家远业。为佛弟子。既不能畅叹誉如来无极功德。反还怀妒。诽谤大圣乎。即敕侍者。掘地为深坑。欲倒埋之。时佛解喻。勿得尔也。是吾宿罪。非独彼殃。乃往过去久远世时。时有贾客。卖好真珠。枚数甚多。既团明好。时有一女诣欲买之。向欲谐偶。有一男子。迁益倍价。独得珠去。女人不得。心怀嗔恨。又从请求。复不肯与。心盛遂怒。我前谐珠。便来迁夺。又从请求。复不肯与。汝毁辱我。在在所生。当报汝怨。所在毁辱。悔无所及。佛告诸比丘国王及诸比丘。买珠男子。则我身是。其女身者。则暴志是。因彼怀恨。所在生处。常欲相谤。佛说如是。众会疑解。莫不欢喜。
  佛说鳖猕猴经第十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时诸比丘。会共议言。有此暴志比丘尼者。弃家远业。而行学道。归命三宝。佛则为父。法则为母。诸比丘众以为兄弟。本以道法而为沙门。遵修道谊。去三毒垢。供侍佛法及比丘僧。愍哀一切。行四等心。乃可得度。而反怀恶。谤佛谤尊。轻毁众僧。甚可疑怪。为未曾有。时佛彻听。往问比丘。属何所论。比丘具启向所议意。于时世尊告诸比丘。此比丘尼。不但今世念如来恶。在在所生。亦复如是。吾自忆念。乃往过去无数劫时。有一猕猴王。处在林树。食果饮水。慜念一切蚑行喘息。人物之类。皆欲令度使至无为。时与一鳖以为知友。亲亲相敬初不相忤。鳖数往来。到猕猴所。饮食言谈。说正义理。其妇见之数出不在。谓之于外淫荡不节即问夫婿。卿数出为何所至凑。将无于外放逸无道。其夫答曰。吾与猕猴。结为亲友。聪明智慧。又晓义理。出辄往造。共论经法。但说快事。无他放逸。其妇不信。谓为不然。又嗔猕猴诱??我夫。数令出入。当图杀之。吾夫乃休。因便佯病。困劣着床。其婿瞻劳。医药疗治。竟不肯差。谓其夫言。何须劳意损其医药。吾病甚重。当得卿所亲亲猕猴之肝。吾乃活耳。其夫答曰。是吾亲友。寄身托命。终不相疑。云何相图用以活卿耶。其妇答曰。今为夫妇。同共一体。不念相济。反为猕猴。诚非谊理。其夫逼妇。又敬重之。往请猕猴。吾数往来。到君所顿。仁不枉屈诣我家门。今欲相请到舍小食。猕猴答曰。吾处陆地。卿在水中。安得相从。其鳖答曰。吾当负卿。亦可任仪。猕猴便从。负到中道。谓猕猴言。仁欲知不。所以相请。吾妇病困。欲得仁肝服食除病。猕猴报曰。卿何以故。不早相语。吾肝挂树不赍持来。促还取肝。乃相从耳。便还树上。跳踉欢喜。时鳖问曰。卿当赍肝来到我家。反更上树。跳踉踊跃。为何所施。猕猴答曰。天下至愚。无过于卿。何所有肝而挂在树。共为亲友。寄身托命。而还相图。欲危我命。从今已往。各自别行。佛告比丘。尔时鳖妇则暴志是。鳖者则调达是。猕猴王者则我身是。佛说如是。莫不欢喜。
  佛说五仙人经第十一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与诸菩萨俱。佛告诸会者。乃往久远无数劫时。有五仙人。处于山薮。四人为主。一人给侍。供养奉事。未曾失意。采果汲水。进以时节。一日远行。采果水浆。懈废眠寐。不以时还。日以过中四人失食。怀恨饥恚。谓其侍者。卿给使令。何得如是。如卿所行。可为??咒。不宜族姓。侍者闻之。忧戚难言。退在树下。近水边坐。偏翘一脚。思惟自责。执劳积久。今违四仙时食之供。既失道教。不顺四等。遂感而死。其足常着七宝之屐。翘足而坐。着屐堕水。而没一只。命过之后。即生外道为??咒子。年十余岁。与其同辈。戏于路侧。时有梵志过见戏童。人数猥多。遍观察之。见??咒子。特有贵相。应为王者。颜貌殊异。于人中上。梵志命曰。尔有王相。不宜懊恼游于众内。童子答曰。吾??咒子。何有王相。梵志又曰。如吾经典。仪容形体。与谶书符合。尔则应之。深思吾语。诚谛无欺。斯国之王。当用某日某时薨殒。必禅尔位。童子答曰。唯勿广之。协令静密。设如仁言。当重念恩。不敢自憍。梵志言毕。寻逃遁走。出之他国。后日未几。王薨绝嗣。娉求贤士。以为国胄。群臣议曰。国之无主。如人之无首。宜速发遣使者。勤求有德。以时立之。使者四布。遥见斯童有异人之姿。辄寻遣人。还启群臣。唯严王制。威仪法驾。幸来奉迎。群臣百寮。莫不踊跃。如使者所白。严驾奉迎。香汤洗沐。五时朝服。宝冠剑带。如先王之法。前后导卫。不违国典。即位处殿。南面称制。境土安宁。民庶踊悦。于时梵志。仰瞻天文。下察地理。知已嗣立。即诣宫门求觐。门监启曰。外有梵志。欲求觐尊。王诏见之。梵志进入。占谢咒愿。又白王曰。如我所瞻。今果前誓。宁审谛乎。王曰。诚哉道人神妙。蒙恩获祚。王曰道人。岂欲半国分藏珍宝乎。妇女美人。车马侍使。恣所欲得。梵志答曰。一无所欲。唯求二愿。一曰。饮食进止。衣服卧起。与王一等相须。勿有前后。二曰。参议国事。所决同意。莫自专也。王曰。善哉思嗣二愿。此岂不易乎。王修治国。常以正法。不枉万民。梵志受恩。因自憍恣。轻蔑重臣。群臣忿怨。俱进谏曰。王尊位高。宜与国臣耆旧参议。偏信乞士。遂令悠慢陵侮群职。邻国闻之。将为所嗤。以致寇难。王曰。吾少与之久有本誓。安可废耶。臣谏不止。若王食馔。但勿须之。则必改也。王遂可之。伺梵志出。不复须还。则先之食。梵志恚曰。本要云何。今先独食。王曰。虽吾先食。卿出未归。豫别案馔。卿自来晚。梵志骂曰。咄??咒子。不顾义理。而违本誓。群臣闻之。临臣毁君。咸奏欲杀。王诏群臣。以何罪罪之。各各进曰。或云甑蒸之。或云煮之。或云枝解。或云臼捣。或云五??截耳割舌挑目杀之。王无所听。吾奉道法。慈心愍哀众生之类。不害蠕动。况危人命。但给资粮。驱令出国。群臣奉诏即给衣粮。逐使出境。独涉远路。触冒寒暑。疲极憔悴。无所似类。而到他国。诣异梵志家。旧与亲亲。又而问曰。卿何从来。何所综习。业何经典。能悉念乎。答曰。吾从远来。饥寒见逼。忘所诵习。梵志心念。此人所诵。今已废忘。无所能化。当令田作。辄给奴子及犁牛耕见梵志耕种苦役奴子。酷令平地走使东西。奴子无聊。欲自投水。往到河侧。则得一只七宝之屐心自念言。欲与大家。大家无恩。欲与父母。必卖啖食。梵志困我。役使无赖。吾当奉承。以屐上之。可获宽恣。则赍屐还。用上梵志。梵志欣豫。心自念言。此七宝屐。其价难訾。吾违王意。以屐奉上。??咎可解。寻还王国。以屐上王。深自陈悔前之罪衅。愿得原赦。王曰。善哉。王即纳之幔里。别座坐之。会诸群臣。则诏之曰。卿等宁见前所逐梵志不耶。答曰。不见。设使见者当如之何。答曰。当断其手足。截其耳鼻。断头斩腰。五毒治之。王曰。设使见者。能识之乎。臣曰。不审。王出宝屐。以示群臣。命梵志出。与臣相见。致此异宝。当共原之。群臣启曰。此梵志罪。如山如海。不可赦也。献屐一只。何所施补。若获一緉。罪可除也。王即可之。重逐梵志。令更求一只。梵志懊恼。吾本呼嗟。而转加剧。还故主人。主人问曰。卿至何所。而所从来。梵志匿之。不敢对说。云偶行还。则付犁牛奴子。使令耕种如前。于时梵志。问奴子曰。汝前宝屐。本何从得。奴子俱行。示得屐处。至于水侧。遍恣求之。不知只处。奴子舍去。梵志心念。此之宝屐。必从上流来。下行求之不得。即逆流上行。见大莲华。顺流回波。鱼口衔之。其华甚大。有千余叶。梵志心念。虽不得屐。以此华上之。傥可解过得复前宠。便复执华。则见四仙人坐于树下。前为作礼。问讯起居。圣体万福。仙人曰。然卿所从来。答曰。吾失王意。虽献一屐。不足解过。故逆流来。求之未获。仙人告曰。卿为学人。当知进退。彼国王者。是吾等子。存待爱敬。同食坐起参宜。云何一旦骂之??咒乎。卿之罪重。当相诛害。今不相问。指示树下。则王先身为侍者时。供给仙时。坐翘一脚。憾结而终。宝屐堕水。一只着脚。便自取去。梵志取屐。稽首谢过。还到本国。续以上之。王即欢喜。群臣意解。复其宠位。佛告诸比丘。尔时王者则吾身是。四仙人者。拘留秦佛。拘那含文尼佛。迦叶佛。弥勒佛是也。其梵志者。调达是也。佛说尔时莫不欢喜。
  ◎生经卷第一
  大正藏 第 03 册 No. 0154 生经
第2卷
  生经卷第二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佛说舅甥经第十二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佛告诸比丘。乃昔过去无数劫时。姊弟二人。姊有一子。与舅俱给官御府织金缕锦绫罗縠。珍好异衣。见帑藏中琦宝好物。贪意为动。即共议言。吾织作勤苦不懈。知诸藏物好丑多少。宁可共取用解贫乏乎。夜人定后。凿作地窟。盗取官物。不可赀数。明监藏者。觉物减少。以启白王。王诏之曰。勿广宣之令外人知舅甥盗者。谓王多事不能觉察。至于后日。遂当慑??必复重来。且严警守。以用待之。得者收捉无令放逸。藏监受诏。即加守备。其人久久。则重来盗。外甥教舅。舅年尊体羸力少。若为守者所得。不能自脱。更从地窟。却行而入。如令见得。我力强盛。当济免舅。舅适入窟。为守者所执。执者唤呼。诸守人捉甥不制。畏明日识。辄截舅头。出窟持归。晨晓藏监具以启闻。王又诏曰。舆出其尸。置四交路。其有对哭取死尸者。则是贼魁。弃之四衢。警守积日。于时远方。有大贾来。人马车驰。填噎塞路。奔突猥逼。其人射闹。载两车薪。置其尸上。守者明朝具以启王。王诏微伺。伺不周密。若有烧者。收缚送来。于是外甥。将教僮竖执炬舞戏。人众总闹。以火投薪。薪燃炽盛。守者不觉。具以启王。王又诏曰。若已蛇维。更增守者。严伺其骨。来取骨者。则是原首。甥又觉之。兼猥酿酒。特令醇厚。诣守备者。微而酤之。守者连昔饥渴。见酒宗共酤饮。饮酒过多。皆共醉寐。俘囚酒瓶。受骨而去。守者不觉。明复启王。王又诏曰。前后警守。竟不级获。斯贼狡黠。更当设谋。王即出女。庄严璎珞。珠玑宝饰。安立房室。于大水傍。众人侍卫。伺察非妄。必有利色来趣女者。素教诫女。得逆抱捉。唤令众人则可收执。他日异夜。甥寻窃来。因水放株。令顺流下。唱叫奔急。守者惊趣。谓有异人。但见株杌。如是连昔。数数不变。守者玩习。睡眠不惊。甥即乘株。到女室。女则执衣。甥告女曰。用为牵衣。可捉我臂。甥素??[烈-列+(里*吉)]。预持死人臂以用授女。女便放衣。转捉死臂。而大称叫。迟守者寤。甥得脱走。明具启王。王又诏曰。此人方便。独一无双。久捕不得。当奈之何。女即怀妊。十月生男。男大端正。使乳母抱行周遍国中。有人见与有呜噈者。便缚送来。抱儿终日。无呜噈者。甥为饼师。住饼炉下。小儿饥啼。乳母抱儿。趣饼炉下。市饼餔儿。甥既见儿。即以饼与。因而鸣之。乳母还白王曰。儿行终日。无来近者。饥过饼炉。时卖饼者。授饼乃鸣。王又诏曰。何不缚送。乳母答曰。小儿饥啼。饼师授饼。因而鸣之。不意是贼。何因囚之。王使乳母更抱儿出。及诸伺候。见近儿者。便缚将来。甥酤美酒。呼请乳母及微伺者。就于酒家劝酒。大醉眠卧。便盗儿去。醒悟失儿。具以启王。王又诏曰。卿等顽騃。贪嗜狂水。既不得贼。复亡失儿。甥时得儿。抱至他国。前见国王。占谢答对。引经说谊。王大欢喜。辄赐禄位。以为大臣。而谓之曰。吾之一国。智慧方便。无逮卿者。欲以臣女。若吾之女。当以相配。自恣所欲。对曰不敢。若王见哀其实。欲索某国王女。王曰。善哉。从所志愿。王即有名自以为子。遣使者往。往令求彼王女。王即可之。王心念言。续是盗魁。前后狡猾。即遣使者。欲迎吾女。遣其太子。五百骑乘。皆使严整。王即敕外。疾严车骑。甥为贼臣。即怀恐惧。心自念言。若到彼国。王必被觉。见执不疑。便启其王。若王见遣。当令人马五百骑。具衣服鞍勒。一无差异。乃可迎妇。王然其言。即往迎妇。王令女饮食待客。善相娱乐。二百五十骑在前。二百五十骑在后。甥在其中。跨马不下。女父自出。屡观察之。王入骑中。躬执甥出。尔为是非前后方便。捕何叵得。稽首答曰。实尔是也。王曰。卿之聪哲。天下无双。随卿所愿。以女配之。得为夫妇。佛告诸比丘。欲知尔时甥者则吾身是。女父王者舍利弗是也。舅者调达是也。女妇国王父输头檀是也。母摩耶是。妇瞿夷是。子罗云是也。佛说是时莫不欢喜。◎
  ◎佛说闲居经第十三
  闻如是。一时佛游拘留国转游。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稍至城里聚落。有自然好音。佛顿其中。时彼聚落有梵志长者。与无央数众。悉共普闻。有大寂志。姓曰瞿昙。释族姓子。弃国转游城里聚落。与大比丘五百人俱。彼佛大圣。名称普闻。流遍十方。莫不宣扬。疑者肃惊。战战兢兢。莫不欣戴。号曰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导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则以加哀。天上人间。诸魔梵天。沙门梵志。开化天人。证以六通。独步三界。所说经法。初语亦善。中语亦善。竟语亦善。分别其义。微妙见谛。净修梵行。得觐如斯如来至真等正觉。善哉蒙庆。若能稽首。敬受道教。功祚无量。于时梵志长者。往诣佛所。稽首足下。却坐一面。敬问占谢。叉手白佛者。揖让者。遥见默者。却住一面者。于时世尊告梵志长者。假使有人来问汝者。何所沙门不当供养奉事。答曰。不及唯佛说之。佛言。其有沙门梵志。眼着妙色。耳贪五音。鼻慕好香。口存美味。身猗细滑。志于诸法不舍于欲。贪嫉恩爱。志求无厌。焚烧之痛。如是之比。沙门梵志。不当供养奉事尊敬。白佛言。有来问者。当以是答。乃合善义。则应法化。所以者何。我等着色声香味细滑之法。恩爱之着。贪求无厌。斯辈之类。迷于五阴。惑于六衰。官爵俸禄。财物富贵。不以懈惓。与俗无别。以是之故。不当奉供顺此等类。佛告梵志长者。假使有人来问汝者。当供事奉敬尊重何所沙门。梵志当云何乎。白世尊曰。其不着念五阴六衰淫怒痴。习济色声香味细滑之念。斯等积德。温雅和顺。正当供事如此之辈。沙门梵志。
  佛告城里聚落梵志长者。汝等何故说此言乎。宁有比类。安知沙门梵志。已离淫怒痴。又教人离。及色声香味细滑。恩爱之着。心恼之热。诸情无厌。答佛言。吾等数见沙门梵志。端正殊好。舍色声香味细滑所欲。处在闲居。若树下坐。塳间旷野。弃诸瑕恶。志无所求。燕居独处。彼则永除色痛想行识诸法之念。断求念空。常察此等沙门梵志。离淫怒痴。亦教人离。舍色声香味细滑之念。听闻如是。以斯为乐。恩爱之着。永以除尽。可意色欲。诸所慕求。耀然已离。则以时节供事所乐。五阴六情。亦复如是。我观此等沙门梵志。处在闲居。若树下坐。塳间旷野。独而燕处。则已永除眼色耳声鼻香口味身受心法。积众德本。恭顺和雅。如是比像。我等观之。沙门梵志离淫怒痴。及教人离。我等今日。自归佛及法僧。奉受五戒。为清信士。佛说如是。莫不欢喜。
  佛说舍利弗般泥洹经第十四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中。尔时贤者舍利弗。在那罗聚落。得疾困劣。寝在于床。与诸贤者沙弥俱。于时舍利弗。寻般泥洹。侍者谆那供养奉事。如法已讫。取钵衣服。就王舍城。到竹树间。已日昳时。从燕处起。取钵衣服。至阿难所。稽首足下。退坐一面。谆那沙弥白阿难曰。唯然。仁者欲得知不。贤者舍利弗已取灭度。我今赍持和上舍利及钵衣服。贤者阿难报谆那曰。便与我俱往诣佛所。敬事修礼。傥从世尊。得闻要法。谆那答曰。唯然从命。于时阿难与谆那俱。往诣佛所。稽首足下。退坐一面。叉手白佛。我身羸极。无复力势。柔弱疲劣。不能修法。所以者何。谆那(晋言碎末)沙弥来诣我所。稽首足下。为我说言。仁者欲知。贤者舍利弗已取灭度。并赍衣钵及舍利。佛告贤者阿难。汝意谆那念舍利弗比丘。赍于戒品而灭度。定品慧品解脱品度知见品。而灭度乎。又吾了是法。致最正觉。乃分别说。及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圣道行。佛所现信。汝于今见舍利弗比丘又般泥洹。而反愁戚。涕泣悲哀。不能自胜。贤者白世尊曰。舍利弗比丘不赍持戒定慧解度知见品。而灭度去也。世尊以是分别斯法。成最正觉。分别说耳。及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圣道行。亦不赍此。而灭度也。阿难白佛。唯然世尊。舍利弗比丘奉戒真谛。有妙辩才。讲法无厌。其四部众。听之不惓。说之不懈。多所劝助。开化未解。令心欣豫。莫不奉命。知节止足。常志精进。志常定止。有大圣智无极之慧。卒问之。言辞应机发遣。博达能了。寻音答报。一切能通。智慧为宝。众德具足。舍利弗比丘。巍巍如是。以故我见舍利弗比丘取灭度去。愁忧悲哀。心怀感戚。不能自胜。佛告阿难。生者在世。安可久存。有诸思想缘起之法。必当归尽。坏败永没。法当崩败。法应当坏。欲使不尔终不可得。佛告阿难。佛本自说。一切恩爱。皆当别离。夫生有终。物成有败。合则有散。应当灭尽坏败。欲使不尔。安得如意。应当终没归于无常。离别之法。欲使不散。安得可获乎。佛语阿难。舍利弗所游之处。佛心则安。不以为虑。应当别离。坏败无常。欲使不至。安可获乎。法起有灭。物成有败。人生有终。兴盛必衰。应当无常。别离之法。欲使不至。未可获也。譬如大宝之山。嵩高之顶。一旦崩摧。如是阿难。舍利弗比丘在众僧中。今取灭度。如宝山崩。无常坏败。别离之法。欲使不至。安得如意。佛告阿难。犹大宝树。根芽茎节。枝叶华实。具足茂好。大觚卒堕。则现缺减。视之无威。如是阿难。舍利弗比丘存在众僧。今取灭度。众僧威减。应当灭尽。无常衰耗。欲使不至。岂可得乎。是故阿难。从今日往。自修身行。已求归依。以法为证。归命经典。勿求余归。云何比丘作是行乎。于是比丘。自观身行。内外非我。当自观察。调御其心。观诸世间。皆由无黠。内观痛痒。观外痛痒。内外非我。入于善哉。调御其心。察世无明。内观其心。亦观外心。不得内外。入于善哉。自调其心。观世无黠。观上日月。亦观外法。不猗内外。入于善哉。调御其心。观世无黠。佛告阿难。是为修其身行。自求归依。处于法地。归命于法。不处他地。不归余人。佛告阿难。其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从我受教。自修其身。自求归依。处于法地。归于法地。归命于法。不处他地。不归余人。出家比丘为佛弟子。顺此教者则顺佛教。佛说如是。阿难及沙弥。诸比丘众。闻经欢喜。受教而退。
  佛说子命过经第十五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尔时舍卫城中。有一异人。息男命过。父母爱重。无不欲念。视之无厌。以子之忧。狂乱失志。奔走门户中庭街路求子。愿来见我。当于何所得睹汝形。于时是人随其门路。出舍卫城。至祇树给孤独园。往诣佛所。默然立前。佛问其人。汝何以故。本制其心。今者诸根变没不常。憔悴羸极。其人白佛言。用为问我诸根变异。所以者何。独有一子。举家爱重。莫不敬爱。视之无厌。今以命过。以子之忧。而发狂痴。其心迷乱。开轩[窗/心]及门户求索子。愿来见我。何所求子。佛言。其人恩爱之着。别离则忧。啼泣悲哀。忧恼之患。合会有离。适有所爱。必致恼患。尔时其人。闻佛所语。心中忽然了世无常。三世如幻。即受佛戒。稽首而退。
  佛说比丘各言志经第十六
  闻如是。一时佛游於越只音声丛树。与尊比丘俱。一切圣贤。诸通已达。皆悉耆年。其名曰贤者舍利弗。贤者大目连。贤者迦叶。贤者阿那律。贤者离越。贤者邠耨文陀弗。贤者须菩提。贤者迦旃延。贤者优波离。贤者离垢。贤者名闻。贤者牛呞。贤者罗云。贤者阿难。如是之比。大比丘众五百人。尔时贤者大目揵连。及大弟子。天欲向明。从坐起往诣贤者舍利弗所。时舍利弗遥见诸大弟子相随而来。适睹此已。至离越所。而谓之曰。离越。且观大圣众来。诸目连等。贤者离越。寻时往诣舍利弗所。手执凉扇。诣舍利弗所。所以者何。今日且当因舍利弗得闻讲法。与大弟子。一时同心。时舍利弗见大弟子。寻以劳贺贤者阿难。善来阿难。能自枉屈。为佛侍者。亲近世尊。宣圣明教。当问阿难。心所怀疑。音声丛树。为其乐乎。威神巍巍。华实茂盛。其香芬馥。柔软悦人。云何比丘在于音声丛树之间。而现雅德。阿难答曰。常以时节。修具足行。分别其议。成就微妙。净修梵行。多所发起。多所成就。至于博闻。晓了言教。心意开解。处于快见。为诸四辈。讲说经典。粗举要言。济诸旷野深谷之患。如是。舍利弗比丘。应在音声丛树之间。时舍利弗复问离越。卿意云何。贤者阿难所说辩慧。犹师子吼。今问离越。仁者睹此。音声丛树为快乐不。威神巍巍。华实茂盛。其香芬馥。柔软悦人。云何比丘。在于音声丛树之间。而现雅德。离越答曰。唯舍利弗。假使比丘。闲居燕坐。乐于独处。除去家想。而无爱欲。在于众人。而不放逸。不乐轻戏。憺怕定然。其心不乱。志在空行。如是。比丘。应在音声丛树之间。则现雅德。
  又舍利弗。复问贤者阿那律。卿意云何。在音声丛树。为快乐不。威神巍巍。华实茂盛。其香芬馥。柔软悦人。云何比丘。在于音声丛树。而现雅德。阿那律答曰。唯舍利弗。假使比丘。天眼彻视。道眼清净。睹于天人。三千大千佛之国土。普见无碍。譬如假喻。有眼之人。上高楼阁。从上视下。悉见所有人民行来出入进退。居止屋舍。如是舍利弗。比丘天眼睹见三界。无一挂碍。在于音声丛树之间。则现奇雅。舍利弗问大迦叶曰。卿意云何。在音声丛树。为快乐不。威神巍巍。华实茂盛。其香芬馥。柔软悦人。云何比丘。在于音声丛树。而现雅德。迦叶答曰。唯舍利弗。假使比丘。自处闲居。劝人闲居。自修贤圣。劝人贤圣。自服弊衣。劝人弊衣。自知止足。劝人止足。自身少求。劝人少求。自身寂然。劝人寂然。自身精进。劝人精进。自身制心。劝人制心。自身定意。劝人定意。自身专修。劝人专修。自身戒具三昧智慧解脱度知见慧。劝人亦然。自身教化。劝发众人。听采法义。开化说经。于法无厌。劝人亦然。如是。舍利弗。比丘在于音声丛树之间。则现奇雅。又舍利弗问大目揵连。卿意云何。在音声丛树。为快乐不。威神巍巍。华实茂盛。其香芬馥。柔软悦人。云何比丘。在于音声丛树。而现雅德。目连答曰。唯舍利弗。假使比丘。得大神足。威圣无量。普尊自由。于其神足。所念自在。于变化示现无央数形。能变一身。至不可计。则还合一。于此墙壁山薮溪谷。通过无碍。出无间。入无孔。入地复出。譬如入水。履水不溺。若行陆地。处于虚空。结加趺坐。若如飞鸟。身出光?。如大火聚。身中出水。犹如流泉。其身不濡。今此日月。威神光光。照于天下。从地举手。扪摸日月。化大其身。至于梵天。如是。舍利弗。比丘在于音声丛树之间。则现奇雅。尔时目连问舍利弗曰。卿意云何。在音声丛树。为快乐不乎。威神巍巍。华实茂盛。其香芬馥。柔软悦人。云何比丘。在音声丛树。而现雅德。舍利弗答曰。假使比丘。制心自在。不随身教。自于其室。三昧正受。发意之顷。明旦日中。日冥定意。一心人定。夜半后夜。自由所行。常得自在。无所挂碍。譬如长者。若尊者子。净水洗沐。着新好衣。所有具足。无所少乏。随其所欲。欲得何衣。众宝璎珞。香花伎乐。明晨日中向夜。所欲止处。衣裳服饰。卧起床榻。悉得自在。如是。目连。制心不随乱意。明旦日中。闇冥人定。夜半后夜。随其所欲。禅定三昧。随其所观。皆得自在。比丘音声丛树。则现奇雅。
  尔时贤者舍利弗谓目揵连。贤者已说。吾等之类。盍各言志。随其辩才。各宣其意。宁可俱往诣佛大圣启说此事。如佛所说。吾当奉行。目连答曰。唯命是从。于是舍利弗前白世尊。我等之类。各演所知。今故启白。得其理不。于是世尊赞舍利弗贤者阿难。善哉善哉。阿难所说。所以者何。比丘博闻则持不忘。若有说法。初善中善竟善。分别其义。微妙具足。净修梵行。能分别此。如是像法。博闻普达。睹之自在。其心清净。降伏诸根。皆能晓了。则为四辈。粗略举要。演说经典。各令得所。善哉善哉。离越。若之所说。所以者何。假使比丘。在于闲居。其行寂然。其心清净。分别空无。善哉善哉。阿那律。尔之所说。所以者何。今卿天眼睹见三千大千佛国。如于高楼上察见在下。善哉善哉。迦旃延。尔之所说。所以者何。汝见四谛。无复狐疑。善哉善哉。须菩提。能解说空法。以空为本。善哉善哉。牛呞。尔之所说。所以者何。畏生死苦。乐于泥洹。善哉邠耨。分别经义。演说佛典。善哉善哉。优波离。分别罪福。奉修法律。善哉善哉。离垢。去三毒罪。得三脱门。善哉善哉。名闻。清修善德。并化众人。善哉善哉。罗云。守护禁戒。无所违犯。善哉善哉。大迦叶。乐在闲居。劝他闲居。以十二事。常自修身。亦劝他人。善哉善哉。目揵连。得大神足无量。大尊自在。分一为万。万还合一。能扪摸日月。身至梵天。善哉善哉。舍利弗。明旦日中。日入人定。夜半后夜。禅定三昧。常得自在。如长者子。沐浴着衣。以宝璎珞。昼夜三时。恣意所服。
  佛告诸比丘。汝等各说所知。皆快顺法。无所违错。复听吾言。云何比丘。在音声丛树。为快乐乎。威神巍巍。华实茂盛。其香芬馥。柔软悦人在音声树。而现雅德。于是比丘。明旦从其衣钵。入于聚落。若在异国。处在树下。于是明旦。着衣持钵。入彼国邑。若于聚落。护诸根门。分卫始竟。饭食毕讫。藏去衣钵。洗其手足。独坐燕处。结加趺坐。正身直形。安心在前。则观于世。一切无常。心自念言。假使吾身。漏尽意解。乃从坐起。辄如所言。诸漏不尽。不从坐起。比丘如是。在音声丛树。则现奇雅。于时世尊而说偈曰。
   博闻持法微妙最分别经典解法义
   为无央数而讲说有志闲居乐独处
   内自观身外劝化执御乐禅身自行
   遵修世尊博闻教有在燕处若树下
   其目清净无所著蠲除身病四百四
   睹见众生若干种燕处树间德如斯
   譬如师子由山居独处闲居猗寂静
   止足解脱随类教处在燕处德如斯
   若在天上及梵宫若揵沓和及人间
   普能至彼无所碍处在燕树德如斯
   净妙智慧普解人心得自在诸根定
   一切知足弃诸恶处在燕树德如斯
   如是上人说微妙各各讲法随所知
   所演善哉顺上义往诣世尊叙所说
   其天中天无废碍音声如梵寂志尊
   其诸神通普平等尊师应时开慧门
   彼时世尊曰除云因此兴教听吾言
   如诸比丘所应行燕处树间志奇雅
   贪诸微妙多少求最胜分别其心行
   着衣持钵威仪则其行如鸟游虚空
   其有能修如此妙圣不兴嫉无怀害
   得至寂然去尘垢处在燕树德如斯
  佛说如是。诸大弟子。天龙鬼神。阿须伦。闻经莫不欢喜。
  佛说迦旃延无常经第十七
  闻如是。一时佛游阿和提国。尔时贤者迦旃延告诸比丘。诸贤者听。一切合会。皆当离别。虽复安隐。会致疾病。年少当老。虽复长寿。会当归死。如朝露花。日出即堕。世间无常。亦复如是。年少强健。不可常存。譬如日出照于天下。不久则没。如是。贤者。合会有别。人生有死。兴盛必衰。一切万物。皆归无常。坏败归尽。如树果熟。寻有堕忧。万物无常。亦复如是。合会有离。兴者必衰。譬如陶家作诸瓦器。生者熟者。无不坏败。如是。贤者。合会有离。兴者必衰。生者有死。恩爱离别。所求所慕。不得如意。尔时则有恶应变怪现矣。其病见前。诸相危熟。身得疾病。命转向尽。骨肉消减。已失安隐。得大困疾。懊恼叵言。体适困极。水浆不下。医药不治。神咒不行。假使解除无所复益。医见如是。寻退舍去。最后命尽。至于鞭[革*亢]。与于??危。若使为变。命欲尽时。则有六痛。遭于苦毒。鞭[革*亢]之恼。众患普集。己所不欲。自然来至。转向抒气。或塞不通。但有出气。无有入气。出息亦极。入息亦极。诸脉欲断。失于好颜。卧起须人。人常饮饲。虽得医药糜粥含之。必复苦极。不能消化。欲捉虚空。白汗流出。声如雷鸣。恶露自出。身卧其上。归于贱处。命尽神去。载出野田。或火烧之。身体臭腐。无所识知。飞鸟所食。骨节支解。头项异处。连筋断节。消为灰土。一切无常。当是之时。身为所在。头足手脚。为何所处。初始死时。出在冢间。父母兄弟妻子皆共逐之。亲厚知识。亦复如是。啼哭愁忧。悲哀呼嗟。椎胸殟悯。葬埋已讫。各自还归。亦不能救。身独自当之。弃捐在地。犹如瓦石。不闻声香味。细滑亦不见。色及与五欲。无所识知。以是之故。知身无常。孝顺供养父母。恭敬沙门诸道士。布施持戒斋肃守禁修行。起住迎逆。稽首作礼。叉手自归。今诸贤者。谛省察此。当念无常.苦.空.非身。于是说偈曰。
   已见如此大恐惧计求人身甚难得
   当行精进救头火除诸勤苦立大安
   往古佛时值不闲莫计吾我及放逸
   得无遇此无量苦生死之患地狱酷
   志在爱欲无为恶伏诸根本故说此
   无得念恶及诸想得至寂然如坏贼
   无得念言是我所于是无我亦无吾
   无得不尊自谓势摄身诸事伏其心
   常当羞惭知身时抒弃躯命无所著
   无得长夜在恶趣慎莫为此遭是患
   勿复往至阎罗界常当孝顺供二亲
   积累功德为后护因是疾得贤圣路
   勿求众安而犯恶无承邪教为卒暴
   观察此以常兴施弃捐爱欲诸瑕秽
   然后当求于父母妻子亲属及知友
   常承佛教不违命将无不值就后世
   假使疾病求父母妻子亲属及知友
   欲令救护不能得功德智慧后世明
  贤者迦旃延。为诸比丘。说法如此。比丘欢喜。则时受教。
  佛说和利长者问事经第十八
  闻如是。一时佛游那难国波和奈树间。与大比丘众比丘五百人。尔时和利长者往诣佛所。稽首足下。退坐一面。佛告长者。吾欲问汝。假使魔来。及魔官属。及无央数诸外异道。问以时答。汝当谛听善思念之。唯然世尊。愿乐欲闻。于是长者。与诸大众。受教而听。佛告长者。何谓大魁。长者白曰。唯然世尊。大魁有四。何谓为四。一曰地种。二曰水种。三曰火种。四曰风种。是曰四大魁。佛言。何谓地种。答曰。谓有五事。立坚强不柔粗[麩-夫+黃]。能往返者。佛言。善哉善哉。长者。能解彼诸地种。永不现不。长者答曰。唯然世尊。我身能知地种。灭没不可知。佛言。善哉。复问。何谓水种。答曰唯然。世尊。水有五事。津液通流。细滑微碎。无有形貌。犹如罗网遍至诸脉。佛言。善哉善哉。长者。汝乃能知水种灭没不知处时。答曰。唯然世尊。知归无常永不现也。佛告长者。何谓火种。长者答曰。温暖之类。能令人热。有所消化。而能焚烧。光?之类。佛言。善哉长者。汝乃能知火种灭没不复现耶。答曰。能知无常归尽不现。佛告长者。何谓风种。长者答曰。风有五事。寒冷之类。轻飘駃疾。有所飘吹。出入得通。有诸响声。佛言。善哉善哉。尔乃能知风种。忽然没不复现耶。答曰。唯然世尊。能知风种自然归尽。佛言。善哉善哉。长者。世尊又问。岂不睹见其种寂声。答曰。唯然。知其种声平等如称。其四大魁。为何所处。答曰猗欲饮食恩爱。又问。其四大魁。为何所猗。答曰。展转相依。又问。为何所趣。答曰。趣色诸入。又问。诸入为何所归。答曰。归罪尘劳。又问。何因有罪尘劳。答曰。唯然世尊。其识及身。各自别异。而各离散。又问。命尽身坏。为何所趣。答曰。岂有所趣。身无心意。身识各别。又问。长者续以故识。归于所趣。更得异识耶。答曰。唯然世尊。不赍故识。归于所趣。不离故识。亦无异识。云何长者。见于法乎。譬如世尊眼识非常。耳识有异。不共合同。如是世尊。没生死。如是所见无厌。而以存命。佛言。善哉善哉长者。于今长者。一切所问。报答如应。审实不虚。宁是不实。答曰不实。所以者何。如大圣说。于是世间。所与不实。欲法悉虚。我念世尊。此世俗事。皆以虚立。未曾有法。佛言。善哉善哉。长者。假使有说世事皆虚。悉未曾有。则诸佛说。所以者何。世事悉虚。无有一实。于是世间皆未曾有。佛说如是。和利长者。受教欢喜而退。
  佛说佛心总持经第十九
  闻如是。一时佛游[少/兔]檀[少/兔]国。宾近大海之边。佛所行树。于师子座。与无央数诸天眷属围绕。而为说法。彼时世尊。告安详摩夷亘天及净居身天子。诸天子。当知有总持。名佛心之法。过去如来至真等正觉所说。为四部会。最于后世。救摄拥护。令得自归。普获特胜。所生到处。护一切义。为诸菩萨学大乘者。令蒙法恩。使得普至。一切所为。则有超异。以故说耳。今者诸贤。亦当受之。持讽诵读。我灭度后。最后世时。四辈众会。学大乘者。闻其名者。当分别说。为他人讲。心怀忍辱。心得自在。闻其音难。设致其名。超异德性。如来所说而复摄护。已愿最上所见自在。其有欲闻。当为说之。众会对曰。唯然世尊。当受圣教。如佛所言。终不敢违。使如来教普然具足。众会又问。何谓世尊佛心总持法乎。世尊告曰。今次第说。无垢离垢造一切义。皆已逮得。所作诸德。无有边际。三世平等。一切十方。具足诸慧。示现一切。诸所有藏。诸法自在。具足成就。所作通达。普了周匝。除一切眼。皆于三界。普至十方。寂然憺怕。获诸脱门。分别法界。究竟猗着。皆念一切诸所作为。超度余心。已得解脱。除结转法。普于虚空。本性清净无垢。劝化三处。过去当来现在。平等三世。断除无余。离于所有。第一度证。所行如言。所作成就。一切大慈。而兴大哀。于一切人。而无所度。佛告天子。是为佛心总持法也。为四辈说。求菩萨乘。其有讽诵。怀在身心。谛晓了识。持此经者。怀诸思想。譬若如来立在于顶。思则得见。其有能见。若有闻者。能说经法。若有持者。未曾有忘。究竟于学。当复得住。于道所住。说经寂然。以故讲经。所持当持。未曾忽疑。以是之故。能忍总持一切所闻。所得如海。逮不起法忍。于一切法。而得自在。无所挂碍。至解脱门。如意具足。于现在法。于我法教。当受重任。弃诸重担。此族姓子。则为见佛。若睹此等。当从听受。当观其法。莫察其形。不当毁呰而轻易也。摩夷亘天子白佛言。唯然。受教不敢违也。普当宣传如来之命。然于后世。以是经法。为四辈说。及菩萨乘。当为分别。若有诵得。若有忘者。当为开示。族姓子。汝当令得见。及使听闻。护如来所说言教。我等亦当奉受如来所说。此族姓子。当成大义。佛告摩夷亘天子。卿当奉行。如今所言。是则佛教。佛说如是。摩夷亘天子。净居诸天。一切众会。天龙鬼神。世人阿须伦。闻经欢喜。
   怨家像知识而强结亲友
   诸王所行多则主于土地
   其国多大臣而常兴斗诤
   当为造弊眼于是说如是
  跎饥梨尼 跎饱梨尼
  师比丘 跪罗陀 ??偈陀 沙瑜投陀沤阿夷比兜波 昧瘅翅那旃 跪离那波罗翅提尼陀槃尼 尼披散尼 摩呵曼那[少/兔]陀梨那
  其有于是。于我空耗所有财宝。令逮得之。若过去则以是神咒。当以手授。重其手足拥护于膝重于膑。常皆见重。为胁见重。使下见重。令颈见重。使心见重。令四部众。皆使见重。悉令平等。所从来处。风散其华。
  沤那提奴 沤那提陀 沤弥提屠 沤提屠取披鞬陀 叱阇叱者
  朱陀阇陀 波沙提 波沙檀尼耶醯迦弥仇弥遮罗翅 朱罗铃摩尼 阿提陀
  浮弥羡那伊俞罗头 那翅只禘弥 比阐禘弥 萨披那楼 弥檀[少/兔]南模 摩迦尼 阿禘比耶 令所祝吉 梵天劝助
  佛说护诸比丘咒经第二十
  闻如是。一时世尊。游于摩竭罗阅只城东在于奈树间。梵志丘聚。从是北上。上錍提山中天帝石室。尔时无数比丘。各各驰走。匆匆不安。如捕鱼师。布网捕鱼。鱼都驰散。世尊遥见。无数比丘。各各驰散。扰扰不安。佛问比丘。何为驰散扰动如斯。若鱼畏网。比丘对曰。我遭患所在不安。遇诸贼盗。鬼神罗刹。诸象及龙。饿鬼师子。及诸妖魅。鬼魅非人。熊罴诸邪。沟边溷鬼。蛊道巫咒。佛告比丘。当为汝说。常当救济一切拥护。谛听善思念之。比丘答曰。唯然受教。佛言。何等为一切救济拥护如是。
  阿轲弥 迦罗移 嘻隶嘻隶 般錍 阿罗[金*畀] 摩丘 披赖兜 呵头沙
  翅拘犁因提隶者比丘披沤罗须弥者罗难楼在者罗
  阿耆破耆 阿罗因阿罗耶 耶勿遮坻[金*畀]移阿[金*畀]
  若不解脱我当劝解。为其拥护救济。令安吉祥无患。若贼鬼神罗刹蛊道符咒。护四百里周匝。无敢娆者。其不恭顺。犯是咒者。头破七分。所以者何。佛告比丘。今吾普观天上世间。若如是咒。咒愿拥护。终无恐惧。衣毛不竖。除其宿命。不请南无。世尊所咒者。吉梵天劝助是咒。
  佛说吉祥咒经第二十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城。是名曰转法轮。莫能逾者。是地广普。若有娆者。佛皆说之。今当讲诵。大人圣贤。具足归彼。时佛告贤者阿难。吾为汝说神咒之王。汝当持之。诸佛所说。至诚行。趣道行。十二因缘行。月行。日行。贤者行。日月俱行。谛听善思念之。阿难言。受教而听。如是。
  休楼 牟楼 阿迦罗 [金*畀]罗 莫迦垣罗[颱-台+犮]提 波罗铃波刍阿尼呵 耶提阿尼耶提阿提邪提頞禘末谛卢卢罗罗[颱-台+犮]提摩那罗罗波夷吒
  无量总持。诸印之王。诸佛所说。为至诚行。为修道行。平等迹行。日行。月行。如日月行。佛语阿难。此总持句。为佛之句。为尊上句。为学句。圣贤之句。得利义句。所怀来句。无兵仗句。若族姓子族姓女。若入此句。入无数解百千之门。能分别说。佛告阿难。雪山南胁。有大女神。名设陀怜迦醯(晋名摄声)。有五百子及诸眷属。彼闻此经。即自起往。举声称怨。呜呼痛哉。呜呼何以剧乎。吾身本时。取若千百众生人精。以为饮食。害命服之。于今不堪。不能复犯。沙门瞿昙。为四部众而设拥护。所以者何。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是神咒。童男童女。入于郡国县邑聚落。持是吉祥咒。若讽诵说。无能娆者。所以者何。今沙门瞿昙所说神咒。遣逐非人。灭除众患。常住于此。而现于魔宫。诸弊魔言。天王欲知沙门瞿昙。以空汝界。今者天王。当共被铠。将诸群从。暂勒兵众。譬如菩萨初坐树下。魔被以铠甲。及诸兵众。往诣佛所。于是世尊告阿难曰。是大女神设陀罗迦醯。止于雪山之南。与五百子俱。遥闻如来说是神咒总持印咒。恐怖怀懅。衣毛为竖。及于诸魔一切官属。及余众魔。于时彼魔被其铠翰。与眷属俱。往诣世尊。恶心欲诣沙门瞿昙。彼时有菩萨。名曰降弃魔。降魔及官属。还诣佛所。稽首圣足。叉手归佛。白世尊言。我已摄制于此弊魔及诸官属。发遣诸兵。并设陀迦醯大女神。而制伏之。不敢为非。亦不敢娆。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不敢中害。无所妨废。善哉世尊。愿说总持法印。为四辈众。令皆得拥护。使得安隐。唯佛加哀。普及人民令得安隐。于是世尊。为是神咒。应时欣笑。阿难问佛。世尊何故笑。笑当有意。佛告贤者阿难。汝宁见降弃魔菩萨道行殊特。降魔官属设头迦醯大女神技术皆以坏败。心怀忧戚。于彼忽然没而不现。到斯说是总持之印。尔时世尊。思此总持印王。摄伏一切诸恶鬼神及诸妖魅。除一切娆。伏鸠伏鸠休浮休楼阿只提。如是总持印王咒。其有鬼神.女神.鸠桓.龙.金翅鸟。及诸弊兽一切众魅。至意有意在道断他怀来为食为句。迹甘尝为月动摇善震动意为心。何况细微无不微也。其大德总持。无择无冥。而无所断。其心诵其十事读于今笑。当所作者亦无所选。佛告阿难。是无择句。总持句。无所选句。安隐句。拥护句。于诸众人无所娆句。无所害句。禁制句。讽诵者句。为四部众则设拥护。人与非人。不能犯也。若卧出时。所在寤寐。无敢娆者。况佛所说。其闻此咒。莫不安隐。佛说如是。欢喜而去。
  生经卷第二
  大正藏 第 03 册 No. 0154 生经
首页>> 文学论坛>> 释家类>> 竺法护 Dharmaraksa   中国 China   月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