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àn dài zhōng guó zuòzhělièbiǎo
liǔ Liu Yazi(xiàn dài zhōng guó)shěn yǐn Shen Yinmo(xiàn dài zhōng guó)hǎi Hai Zi(xiàn dài zhōng guó)
luò Lo Fu(xiàn dài zhōng guó)shū tíng Shu Ting(xiàn dài zhōng guó) zhì Xu Zhimo(xiàn dài zhōng guó)
róng Ximurong(xiàn dài zhōng guó) guāng zhōng Yu Guangzhong(xiàn dài zhōng guó)shí zhǐ Si Zhi(xiàn dài zhōng guó)
liú bàn nóng Liu Bannong(xiàn dài zhōng guó)běi dǎo Bei Dao(xiàn dài zhōng guó) chéng Gu Cheng(xiàn dài zhōng guó)
biàn zhī lín Bian Zhilin(xiàn dài zhōng guó)dài wàng shū Dai Wangshu(xiàn dài zhōng guó)duō duō Duo Duo(xiàn dài zhōng guó)
chāng yào Chang Yao(xiàn dài zhōng guó)xiàng míng Xiang Ming(xiàn dài zhōng guó) shǎng Gu Yeshangyu(xiàn dài zhōng guó)
Chi Chi(xiàn dài zhōng guó)chén zhōng kūn Chen Zhongkun(xiàn dài zhōng guó)xióng yàn Xiong Yan(xiàn dài zhōng guó)
jué xiá Jue Biguxia(xiàn dài zhōng guó) bài DiBai(xiàn dài zhōng guó) hóng shēng Qi Hongsheng(xiàn dài zhōng guó)
bēi zhōng chōng làng Wang XuSheng(xiàn dài zhōng guó) gāng Lu XuGang(xiàn dài zhōng guó) rèn Yu Ren(xiàn dài zhōng guó)
bái lín Bai Lin(xiàn dài zhōng guó)tài yáng dǎo Tai Yangdao(xiàn dài zhōng guó)qiū Qiu She(xiàn dài zhōng guó)
míng Yi Ming(xiàn dài zhōng guó)zhōu mèng dié Zhou Mengdie(xiàn dài zhōng guó)zhèng chóu Zheng Chouyu(xiàn dài zhōng guó)
lán níng yān Lan Yuningyan(xiàn dài zhōng guó)liú huá míng Liu Huaming(xiàn dài zhōng guó) huá jūn Liu Huajun(xiàn dài zhōng guó)
kāi Chi Kai(xiàn dài zhōng guó)guō ruò Guo MoRuo(xiàn dài zhōng guó)lín líng Lin Ling(xiàn dài zhōng guó)
shāng qín Shang Qin(xiàn dài zhōng guó)luó mén Luo Men(xiàn dài zhōng guó) chuān Xi Chuan(xiàn dài zhōng guó)
ōu yáng jiāng Ouyang Jianghe(xiàn dài zhōng guó) yǒng míng Di Yongming(xiàn dài zhōng guó)yáng liàn Yang Lian(xiàn dài zhōng guó)
zhāng cuò Zhang Cuo(xiàn dài zhōng guó)tián jiān Tian Jian(xiàn dài zhōng guó)ā lǒng A Long(xiàn dài zhōng guó)
xián Ji Xian(xiàn dài zhōng guó)huī Hui Wa(xiàn dài zhōng guó) huá Ma Hua(xiàn dài zhōng guó)
qín háo Qin Zihao(xiàn dài zhōng guó)lín hēng tài Lin Hengtai(xiàn dài zhōng guó)róng Rong Zi(xiàn dài zhōng guó)
xián Ya Xian(xiàn dài zhōng guó)yáng huàn Yang Huan(xiàn dài zhōng guó)yáng lìng Yang Lingye(xiàn dài zhōng guó)
lín huī yīn Lin Huiyin(xiàn dài zhōng guó)bái qiū Bai Qiu(xiàn dài zhōng guó)guǎn guǎn Guan Guan(xiàn dài zhōng guó)
'áo Li Ao
xiàn dài zhōng guó  (1935niánsìyuè25rì2018niánsānyuè18rì)
míng: ān chén
zì: áo zhī

sǎnwén leisurely corpuschuán tǒng xià de bái
'áo yòu huà shuō
bǎi quán shū cyclopediayào jīn zhēn rén
zuò jiā píngzhuàn Author critical biography 'áo huí
wén huà kǎo civility apprehendwéi zhōng guó xiǎng xiàng qiú 'àn
liǎng xìng shēng huó Ounce oz. sex lifezhōng guó xìng yán jiū
yóu wén huà Tourist festivals represented by the Beijing International Tourist Culture Festival shall be further improved.běi jīng yuán
zhuànjì biographysūn zhōng shān yán jiū
Miscellany 'áo kuài 'ēn chóu
huó zhejiù yòu liào

yuèdòu 'áo Li Aozài小说之家dezuòpǐn!!!
yuèdòu 'áo Li Aozài散文天地dezuòpǐn!!!
yuèdòu 'áo Li Aozài旅游地理dezuòpǐn!!!
yuèdòu 'áo Li Aozài百家争鸣dezuòpǐn!!!
李敖
李敖(1935年4月25日-2018年3月18日),敖之、幼名安辰,或称李大师
李敖(1935年4月25日—),字敖之。吉林省扶余县人。祖籍山东省潍县,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台湾作家、中国近代史学者、时事批评家、思想家。被称作台湾第一狂人、斗士、“文化顽童”。曾狂言:“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其著作有96种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被查禁。1971年3月19日,当局终于在“台独”分子的栽赃陷害下,找到了借口,以“预备以非法之方法颠覆政府”罪,将李敖这颗当时中等亮度的“星星”沉入了大牢。李敖的刑期原为10年,后因蒋介石去世改为8年6个月。。2006年获厦门大学颁发终生荣誉教授,台湾立法委员,2008年立委任满,宣布退出台湾政坛,同时出版新书《李敖政坛哀思录》。2007年于凤凰卫视主持《李敖有话说》,结束后,于新加坡亚盛卫视主持《李敖语妙天下》,面向22亿全球全球华人。《李敖语妙天下》于2009年6月14日停播,原因不明。
李敖 - 生平
李敖1935年生于哈尔滨,父亲李鼎彝曾在抗战期间在日本人在华北的傀儡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工作(太原禁烟局局长)。1949年因国共内战随父亲李鼎彝、母亲张桂贞从上海来到台湾的台中。1961年,李敖在于《文星》杂志以《给谈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一文掀起中西文化论战,与胡秋原等人开始笔战,以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的形象力抗多位学者,从此成为文化界的知名人物之一。1960年代-1990年代的戒严时期,他与当时的党外人士合作,不但以批评时政的杂志文章活跃于文界,试图挑战国民政府当时的言论限制政策,还把“党外”杂志汇集成的文章,出版一系列书籍,批评国民党政权,或讲述历史。不过因触犯当时《出版法》等法令,因此通常为禁书。李敖的博闻强记,加上他的搜集资料的天份,被人予以“奇才”、“大师”的评价。汪荣祖教授就曾说:“李敖是两岸研究蒋介石的学术权威。”此外,他还曾和钱穆、殷海光、雷震、梁实秋等人有来往。1980年5月6日与影星胡茵梦闪电结婚。结婚后3个月又22天(8月28日)即宣布离婚,1999年胡茵梦出版自传“死亡与童女之舞—李敖与我”中详细讲述了她与李敖相识、结合、又快速结束婚姻的一段经历。
李敖 - 李敖年表

一九三五年生于哈尔滨的李敖
1935年
4月25日出生在哈尔滨。
1937年
全家迁至北平(今北京)。
1942年
开始就读于北京新鲜胡同小学,1948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四中。
1949年
1月25日转到上海,考入上海市立缉规中学(现市东中学)重念初二。
4月12日,随家人到了台湾,就读台中一中。
1951年
十六岁。暑假后高中一年级。参加台中市论文赛、本校论文赛,皆获第一名。
1953年
十八岁。暑假后高中三年级,念了一个多星期,即自愿休学在家。因老师严侨被补,乃饿早饭不吃,存钱义助严师母和三个小孩。
1955年
二十岁。考入台湾大学法律系,4月27日,父亲去世,面对两、三千人的送葬场面,特立独行,改革丧礼,“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时,有人曾诬陷李敖,说他爸爸是被他气死的。但是,李敖的母亲及家人却对此表示否认。
1956年
6月27日,从台湾大学法律系自动退学,重考入台湾大学历史学系一年级。在校内的长袍装扮常引人侧目,并有“长袍怪”之称。实行“大学生同居”,小女生叫君若。但是因为太穷,且坚持不信基督教,为女方全家所排斥。君若的妈妈说:“你将来阔到了做总统,我们也不上你门;你将来穷得讨了饭,讨到我们家门口,请你多走一步!”不再是处男。
1957年
二十二岁。暑假后历史系三年级。
3月1日在“自由中国”第十六卷第五期发表中学旧作《从读‘胡适文存’说起》。
毕业后依法服役于中华民国军队,位阶则为少尉预备军官。

李敖二十岁生日1955.04
1961年
2月5日在澎湖退伍。8月18日考入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一年级。
1961年
开始向《文星》杂志投稿,大力提倡“全盘西化”,并鼓吹自由主义思潮,反对中国国民党独裁,为争取言论自由而努力。其第一篇稿子是《老年人和棒子》。八月十八日考入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一年级。
1963年
3月19日自动在历史研究所休学。
9月1日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传统下的独白》。
1964年
王尚勤在纽约生下了李敖的长女李文。
1965年
《文星》遭查禁,次年李敖本人的作品《孙逸仙与中国西化医学》、《传统下的独白》等书也开始被封杀。李敖出版作品超过一千五百万字,并创办过多份报章、杂志。
1966年
三十一岁。“孙逸仙与中国西化医学”、“传统下的独白”、“历史与人像”、“为中国思想趋向求答案”、“教育与脸谱”、“上下古今谈”、“文化论战丹火录”、“闽变研究与文星讼案”等书全被查禁。十一月五日出版“李敖告别文坛十书”,在装订厂被治安人员抢走。“乌鸦又叫了”、“两性问题及其他”、“李敖写的信”、“也有情书”、“孙悟空和我”、“不要叫罢”等书全被查禁。 警总开始一再“约谈”我,均于当日放回。“约谈”重点是调查我十八岁时想和老师严侨偷渡回大陆的事。
1967年
三十二岁。国民党加紧算旧帐。台湾高等法院首席检察官发文侦办我,四月八日以“妨害公务”被提起公诉。自此官方正式配合私方,以诉讼手段,形成夹杀。四月十四日起义助殷海光看病。夏天起,小蕾成为小情人。
1968年

年轻时的李敖
三十三岁。以贩卖旧电器维生,暗中支援其他出版活动。义助柏杨(我看不起柏杨,但柏杨入狱,却基于同情与人权而义助柏杨)。
1969年
因帮助台湾异议人士彭明敏偷渡,被国民党当局诬指为“台独份子”,遭到软禁。九月三日,在被跟踪中约集外国记者,接雷震出狱。
1971年
3月19日晚被以叛乱犯罪名正式逮捕。由保安处处长吴彰炯少将主持刑求,在不见天日的保安处,住了近一年。被捕后,“纽约时报”等刊出照片,详细报导。
1972年
三十七岁。二月二十八日自警总保安处移军法处看守所。旋以叛乱判十年。李敖不写答辩状、不上诉,准备坐十年,但检察官上诉,说判得太轻了。国民党当局另以“背信”冤狱判一年。

李敖在台湾
1975年
四十岁。在军法处看守所。四月二十五日,个人在二坪小房里过生日。同案难友刘辰旦送来一个蛋糕,等李敖十个月后已嫁人的小蕾送来一部 The Best of Life,萧孟能没有任何表示。赶上因蒋中正之死而来的减刑,九月二十二日,又改判八年六个月。十二月二十二日,改判五年八个月,并自警总军法处看守所移土城仁爱教育实验所,被隔离监禁。
1976年
四十一岁。仁爱教育实验所每周请教授一名来“洗脑”,李敖旁若无人,一言不发。十一月十九日服刑期满,无保出狱(李敖说:“我不愿连累朋友保我出狱,如因没有保人而不放人,我愿继续坐牢”)。在李敖未出狱前,国民党派李敖的老师吴俊才与李敖洽商,李敖指陈在叛乱案外,另以杠上开花的背信冤狱整我、判李敖一年的不当,经吴俊才查明确是冤狱,乃透过协调,以“不执行”解决。吴俊才相对要求李敖任政大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敖以叛乱案的褫夺公权六年也可就此不了了之,可证明所谓国民党法治,不过乃尔!乃同意。于是在出狱后第十一天(十二月一日),有了生平第一个正式职业。
1977年
四十二岁。与 Martha 同居。做土木包工。坚辞国际关系研究中心职务,主任蔡维屏不肯放人。我感觉是:“那次短暂的‘副研究员’,就好像一个人上街买菜,突然被抓去当兵,他一有机会,必然要开小差,还回去买菜一样。”最后,“在中心我待了十三个月,但是全部上班的时间,不到十三个小时。不但拒绝研究,也拒绝讨论拒绝听演讲会拒绝签到、拒绝请领书报,最后拒绝领薪水。”
1978年
四十三岁。做土木包工。吴俊才自萨尔瓦多返台,亲到我家,同意李敖辞职,但邀李敖去“中央日报”任主笔,再准备接任总主笔,李敖笑著说:“我不会给国民党做打手的,谢谢老师啦!”
1979年
四十四岁。六月复出,出版“独白下的传统”,并在“中国时报”写专栏。出版“李敖文存”、“李敖文存二集”。
1980年
出版《李敖全集》,同年5月6日与台湾著名影星胡茵梦结婚,但三个月后便火速离婚。替萧孟能的前妻朱婉坚打抱不平,却被萧孟能控告其侵占财产,李敖被判有期徒刑(一说是被人诬告,李敖声称是是国民党介入司法对他政治迫害)胡茵梦受国民党唆使,做斗李敖秀,我在八月二十八日通知胡茵梦离婚。胡茵梦一方面招待记者宣告她对李敖的恨,一方面离婚第二天向李敖哭著诉说她的爱;一方面作证头一天告诉我报上登她骂李敖的话是乱写的、很没有斟酌的、太过分的,一方面作伪证时,又照旧太过分的很没有斟酌的乱说不误。 8月10日再度因案入狱半年。
1981年
四十六岁。八月十日被国民党当局迫害,再度入狱。在入狱前十六天,认识汝清,同居十六天。汝清是我不认识的某个留学生的新婚夫人,这是我生平第二次和有夫之妇私通(第一次是我二十八岁时候,和一个我不认识的流氓的太太),我真正做到了罗素“婚姻与道德”名著的境界。在这一两年里,在我床上,虽然不乏歌星解带、空姐横陈,但对我却是“目中有色,心中无色”。汝清却是一个例外(在我一生中,张敏英是最令我作梦的女人、君若是最慧*多才的女人、尚勤是最有幽默感的女人、海蒂是最美丽的女人、小蕾是最可爱最令我怀念的女人、Martha 是最好的女人、胡茵梦是最风华绝代的女人、汝清是最惹我怜爱的女人。在正规之外,我一生中只有过五次和妓女在一起,并调查妓女生活,我是主张灵肉一致的人,我不喜欢没有爱情的性行为,我觉得我在这一方面,比一般人高得太多了)。
1982年

中年时期的李敖
2月10日出狱后被平反。李敖并循法律程序反击,萧孟能两次入狱,最后被迫离开台湾。
1982年
四十七岁。入狱后即开始每月出版一册“李敖千秋评论丛书”,一直不断。二月十日出狱,发表有关司法黑暗、监狱黑暗文字,并陆续为许多冤狱抱不平,引起行政院院会、中外舆论、电视、立法院以被迫害者的重视。在国民党立委温士源疾呼阻止李敖英雄形象流传后一周,新竹少年监狱即发生空前大暴动。出狱后大量为党外杂志写文章,公论所在,蔚为重镇。“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四月二十五日,党外人士为我在紫藤庐祝寿,虽然许荣淑等监邀,我不肯露面。六月出版“三情之书”──“李敖的情诗”、“李敖的情书”、“李敖的情话”。八月二十八日起,实行“隐而不退”。
1983年
四十八岁。继续每月出版“李敖千秋评论丛书”。二月一日出版“李敖全集”第七册、第八册。八月至十一月另出版“李敖千秋评论号外”三册,全年密集写作,生平仅见。
1984年
四十九岁。继续出版“李敖千秋评论丛书,三月六日,美国 James T.M. Pan 写信说:“台湾一千八百万人口,但自海外看岛内,全岛只有李敖一人而已!现在如此,将来在历史上更加如此,这是中外正义之士的一致看法。”总之,我生平侠骨柔情、敢说敢做,多少年来,一直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独行其是,而不在乎小人们争言其非。我是顽童、是战士、是英雄、是善霸、是文化基度山、是社会罗宾汉、是痛恨国民党和伪君子的第一真人,中国有史以来,没人能像我这样集正义、力量、勇气、真诚、血性、智慧、博学和活泼于一身的人了。有李敖在,是中国人之光,岂止一千八百万而已,有朝一日,历史将为我作证。
1985年
五十岁。最高法院平反四年前冤狱。继续出版“李敖千秋评论丛书”(其中第四十期被查禁)和“万岁评论丛书”(其中第十三期、第十四期、第十五期、第十六期、第十七期均遭查禁),在国民党疯狂查禁政策下,事实上,连残余的没禁的,也难以正常上市。员警、特工之流威胁售书小贩说:“反正凡是有李敖两个字的书就不要卖!”所以处境是苦撑待变,备极艰辛。
1991年
五十六岁。二月二十七日,创办一张四个版的“求是报”,至八月二十日,一共出了一百八十七天。六月,出版长篇小说“北京法源寺”。十一月一日,创办“李敖求是评论”月刊,共出版六期。
1993年
获聘为东吴大学历史系教授,教授中国思想史等课程...
1996年
开始在真相电视台开讲“李敖笑傲江湖”节目,因批评时政,成为电视媒体焦点。
2000年
代表新党参加竞选中华民国总统,却于投票日数日前宣布支持另一个候选人宋楚瑜。 但是,在阳明山小区李敖的投票区,李敖却仅得了一票。由此,有人诬赖李敖,大骂李敖不要脸自己投自己。
2004年
再度进军政坛,以无党籍身份参加2004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获得当选。
2005年
赴中国大陆展开“神州文化之旅”,用技巧普及公民自由,获得社会各界赞誉。
2006年
十月十五日,以无党籍身份参加台北市长选举。
2006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在中国大陆拥有大量观众的凤凰卫视节目《李敖有话说》播出最后一集,李敖说他自己将开始专心写作(包括多部中文小说、英文小说和一部总结古往今来经典中文词汇、句式的大辞典)。
2007年
结束《李敖有话说》节目。当选台湾伪立法委委员。
2008年
卸任台湾伪立法委委员,并出版新书《虚拟的十七岁》(李敖研究网连载中:http://leeao.com.cn/bbs/forumdisplay.php?fid=1)。并发扬其在2000年竞选台湾伪中华民国总统时的竞选词“勃起台湾、挺进大陆、威尔刚世界”之精神中的“威尔刚世界”,继“挺进大陆”的李敖有话说后,与新加坡亚太卫视合作,主持新节目《李敖语妙天下》。2008年11月起在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播出。2009年元月1号在中国大陆、台湾地区、澳大利亚、北美、新西兰、印度等地区播出。李敖声称,将以薄薄的两片唇影响全球华人。称其节目一周七天,天天播出。将原来《李敖有话说》的时长20分钟增加了一倍,称如果不能超越自己的过去,将不会再做。
2009年
于新加坡亚太卫视,主持《李敖语妙天下》节目。台湾高点卫视同步播出。
李敖 - 著作列表
散文
1947年
妄心,《好国民杂志》
人类的冷藏,《好国民杂志》
1952年
6月25日,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他,《学生杂志》,46期。
8月1日,合作制度与节制资本,《合作经济》,第2卷第12期。
“英伦归来”的启示,《新生报》
生也有涯知无涯,《新生报》
学习英语的目的
诸葛亮的军政
虚字的对联
字型的对联
毋忘在莒的初处
行李考
报纸
初三上甲组报,1950年。 求是报
书籍
《李敖大全集》,目前出版四十册,收录了其大部分著作。
第一册《北京法源寺》、《传统下的独白》
第二册《历史与人像》、《教育与脸谱》、《为中国思想趋向求答案》
第三册《文化论战丹火录》、《上下古今谈》
第四册《胡适研究》、《胡适评传》
第五册《孙逸仙和中国西化医学》、《大学后期日记甲集》、《大学后期日记乙集》
第六册《独白下的传统》、《李敖文存》、《李敖文存二集》
第七册《读史指南》、《要把金针度与人》
第八册《孙中山研究》、《蒋介石研究》
第九册《蒋介石研究续集》、《蒋介石研究三集》
第十册《蒋介石研究四集》、《蒋介石研究五集》
第十一册《蒋介石研究六集》、《蒋经国研究》、《论定蒋经国》、《国民党研究》
第十二册《国民党研究续集》、《民进党研究》
第十三册《冷眼看台湾》、《郑南榕研究》
第十四册《中国性研究》、《中国命研究》
第十五册《李敖情书集》、《李敖书信集》
第十六册《李敖对话录》、《爱情的秘密》
第十七册《波波颂》、《大学札记》、《李敖札记》、《李语录》
第十八册《胡适与我》、《世论新语》
第十九册《求是新语》、《李敖随写录前集》、《李敖随写录后集》
第二十册《李敖自传》、《我最难忘的事和人》、《你不知道的彭明敏》
第二十一册《给国民党难看》、《给外省人难看》、《给台湾人难看》
第二十二册《一个预备军官的日记(上)》
第二十三册《一个预备军官的日记(下)》、《早年日记》
第二十四册《蒋介石评传》(上)
第二十五册《蒋介石评传》(下)、《蒋介石的真面目》
第二十六册《李登辉的真面目》、《李登辉的假面具》、《为自由招魂》
第二十七册《你不知道的二二八》、《另一面的二二八》
第二十八册《李敖回忆录》、《李敖书序集》
第二十九册《李敖快意恩仇录》、《李敖报刊集》
第三十 册《李敖书翰集》、《李敖书简集》、《李敖书札集》
第三十一册《李敖书笺集》、《李敖书函集》、《李敖书牍集》
第三十二册《李敖书启集》、《李敖好讼集》、《李敖放刁集》
第三十三册《李敖闹衙集》、《李敖弄法集》、《李敖刀笔集》
第三十四册《丑陋的中国人研究》、《白眼看台湾》、《法眼看台湾》
第三十五册《国民党臭史》、《蒋家臭史》、《老贼臭史》
第三十六册《中国近代史新论》、《中国现代史正论》、《中国现代史定论》
第三十七册《李敖秘藏日记》、《李敖五五日记》、《为历史拨云》
第三十八册《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白色恐怖述奇》
第三十九册《李敖论人物》、《中国艺术新研》、《中国迷信新研》
第四十 册《我是天安门》、《你是景福门》、《为文学开窗》
以上关于彭明敏与天安门的部分,在北京的中国友谊版本的李敖大全集,给删得最厉害!
李敖 - 其他著作
《闽变研究和文星讼案》(编著)
《传统下的再白》(李敖告别文坛十书)
《妈离不了你》(李敖告别文坛十书)
《借古不讽今》
《战斗是检验党外的唯一标准》(邓维桢编)
《上山·上山·爱》
《红色11》
《李敖祸台五十年庆祝十书》
《李敖语录》六册(应凤凰编)
《李敖全集》八册,四季
《李敖作品集》25册,桂冠
《李敖作品精选集》20册,桂冠
《李敖著作丛刊》桂冠
《李敖新刊》7册
《李敖三情之书》远景
《李敖电子五书》
《李敖诺贝尔奖提名文选》
《洗你的脑,掐他脖子--李敖总统挑战书》
《陈水扁的真面目》(与李庆元合著)
《李远哲的真面目》
《你不知道的司法黑暗》
《你不知道的228》(与陈境圳合著)
《周越墨迹研究--你不知道的故宫博物院》(与陈兆基、王裕民合著)
《李敖有话说》 
《快意还乡--李敖神州文化之旅》
《十二天心灵之旅》
《阳痿美国》
李敖 - 主编
《胡适选集》
《胡适语粹》
《胡适文存外编》
《胡适给赵元任的信》
《中国历史演义全集》
《中国名著精华全集》
《诺贝尔和平奖全集》
《罗素选集》
《林语堂选集》
《蒋廷黻选集》
《左舜生选集》
《真相丛书》(74册)(有:《汪政权的开场与收场》、《安全局机密文件--历来办理匪案汇编》,等等名著!)
《陈竞存(炯明)先生年谱》(陈定炎编,桂冠出版)
《文星版图书》(22册)
《文风杂志》(1期)
《乌鸦评论杂志》(24期)
《李敖求是评论杂志》(6期)
李敖 - 思想倾向
《自由中国》结束,到六零年代再起来的,是《文星》杂志。它是五七年创刊的,到六五年停刊。它前面一半的生命没有引起注意,后来到胡适去世的前后,李敖在上面写文章,有几篇非常脍炙人口,一出来全台湾轰动,文化界轰动。胡适去世时,《文星》杂志纪念胡适的专号卖了三版,从那时起,《文星》就成为台湾最重要的文化刊物。 当时,李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强调的是反传统和西化,李敖的《传统下的独白》等,在学生圈里震动很大,好象眼睛一下子睁开了,那时的李敖是文化英雄!对那一代人,包括比那一代大一些的人,形成很大的冲击。不过,李敖基本上是批评中国传统的文化与社会。

早年他是一个文化批评者,比较不谈当代的政治、经济与社会议题。他对中国文化的批判,基本上是站在现代化、西化的角度,当然这个现代化里面有不少自由主义成份。就政治议题而言,《文星》对台湾自由主义的贡献,没有脱出《自由中国》的大的架构,只是重复其中的一个局部。这份杂志的意义,在文化领域。政治批评的部分 ,则大量出现在李敖后来的《李敖千秋评论》当中。2005年李敖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表示希望中国大陆逐步走向“成熟”的、自由和民主的现代社会。他一方面规劝在中国大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能够更加自信的扩大言论自由和接受舆论监督,另一方面他也劝导中国大陆的民众在处理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矛盾时采取“温和”及“非对抗性”的博弈方式。李敖的这种政治主张,部份中国大陆人士认为这是他一贯坚持的自由主义思想以及追求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体现。对于文化大革命,他指称:“那么长的一段时间,中国陷入艰苦的状态;救死,这是第一优先的,所以花了这么多年时间来处理这个问题。当然共产党因为在摸索,也犯了错误。这个错误,邓小平评估过。我们在《邓小平文选》里面看得很清楚,邓小平说:‘我们从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犯了二十年的错误。’”李敖对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政权的批评是不遗余力的,在不同的媒体和他自己的出版物中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蒋介石的抨击。
政治生涯
政治上,李敖长期反对国民党在台湾的独裁专政,支持民主自由。 对于两岸问题,李敖支持两岸统一,认为两岸统一最符合台湾的根本利益。
2000年
伪中华民国总统大选期间,他曾公开支持邓小平所提出的“一国两制”同时他也强调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是二十年前提出的未来式陈述,而二十年后他所谈的一国两制已不太算未来式了,简言之邓小平讲的是未来式,而他讲的是现在式。
2004年
李敖以他的高知名度,不插旗、不拉票、不发传单、不做广告的竞选方式,无党籍身分当选立法委员,持续对台湾和大陆发挥影响力。
2005年
2月一日就职宣誓,别人都对“国父”孙中山的照片宣誓,唯独李敖对着自己的照片。
2006年
10月15日,李敖领表宣布参选年底台北市长选举。最终投票结果其以0.61%的得票率落选。
李敖 - 社会活动
李敖在北大演讲
李敖目前担任台湾、香港、新加坡的一系列电视政论节目的嘉宾、主评,针贬时弊。在大陆的有抱负、有思想的年轻人心中反应最为强烈,许多人都视他为权威。对台湾政治心直口快的批判,反对军购与政府的乱政。2005年9月19日李敖赴中国大陆展开“神州文化之旅”,行程包括北京和上海、香港。过程中,分别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进行了演讲,自认为演讲的目的在于向大陆人民“播撒自由主义的种子”,复旦大学姜义华教授认为,李敖是自由主义的实践者。虽然此行程受到了香港与台湾媒体普遍的重视并以“李敖炫风”为头版,但是李敖的演讲在大陆并没有得到官方媒体的直播。但其演讲稿以及演讲视频,仍借助因特网而得到了极为广泛的传播。
两次入狱经历:1971年3月19日国民党当局以“预备以非法之方法颠覆政府罪”迫害李敖十年徒刑。后遇蒋介石死亡改为八年六个月。1981年8月李敖因与萧孟能的财务纠纷被国民党抓住机会再次迫害入狱,刑六个月。义捐:李敖为救助台湾慰安妇,拍卖自己收藏的字画古董,包括胡适曾经送给他的书法作品等,总共捐出一百万美金,约合三千三百多万新台币,轰动一时。李敖还曾捐钱给立法委员金高素梅一百万新台币帮助她去联合国抗议日本不承认暴行。他经常也会时不时地捐款,如偶尔捐钱给抗议陈水扁的团体,救助给他的朋友等等。访问大陆时,他也向北京大学捐款三十五万人民币,希望北京大学给胡适建立铜像。
李敖 - 主讲节目
真相卫星电视台《李敖笑傲江湖》1995-2001
东森电视台《李敖黑白讲》 1997~1998
环球电视 《挑战李敖》 1999~2000
环球电视 《李敖挑战》2000
台湾电视公司《李敖TALK秀》短暂 2000
中天电视《李敖大哥大》2001-2002
凤凰卫视《李敖有话说》2004-2006
年代新闻台《笑敖年代》2006
亚太卫视(新加坡)、高点卫视 《李敖语妙天下》

李敖 - 参政形象
在台湾,李敖以独特的问政方式,力图争取新闻关注,突显若干被多数人忽略的民意诉求。包括:
2005年3月17日,李敖在立法院程序委员会质询国防部长李杰时,拿出狗链,讽刺台湾作为美国的看门狗却要自费买武器的荒谬。他并亮出防身的小刀,提议:既然美国表示要台湾买武器是为了要台湾展现自我防卫的决心,干脆直接请李杰割卵葩算了。 2006年6月16日,在陈水扁总统罢免案公听会上,李敖解开自己的裤裆,要当时外传滞留美国治疗摄护腺癌的新光医院副院长黄芳彦尽速回到台湾找治疗他摄护腺癌的医生(因为李敖开刀三天之后即可起床讲话)。 2006年10月15日,李敖前往台北市选举委员会登记参选台北市长时,不用支票而是准备好现金新台币200万元(参选所需保证金),表示他的参选台北市长是“玩真的”。 2006年10月24日,李敖为了表示对朝野欲将军购案排入议程的严重质疑,以个人防身的实际行动来阻挡当日程序进行。他先大骂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内定要让军购案过关,再戴上防毒面罩(外表为电影《V怪客》主角的面具),表示不畏后果要求立法院程序委员会本次会议中止,希望在场委员离席;并出示个人防身电击棒、防狼喷雾罐,对空喷射催泪瓦斯共八次,呛得朝野立委眼泪直流,议事中断约二十分钟。 2006年11月10日,为了抗议军购案,李敖在立法院总质询中,秀出自己年轻时的“露鸟”照,三点全露。 2007年1月19日,破天荒支持民进党提名检察总长人选陈聪明,理由是陈聪明曾起诉他的前妻胡因梦,决定投下同意票。
李敖 - 爱情盘点

小蕾成为小情人
与“罗”的生死初恋:
1951年,在台中市高中读书的李敖,热烈追求低年级女同学罗,1955年秋天,李敖进入台大历史系,而罗也考进了台大化学系。很快,两人开始热恋,但后来罗的父母对李敖的特立独行反感至极,即使李敖亲自去见罗的父母也未能挽回恋情,为此李敖曾服药自杀。
与王尚勤的碧潭情丝:
李敖是王尚勤大哥的同窗好友,两人的恋情开始于1962年2月一次公交车上的偶然相逢。热恋中,王尚勤从台大毕业,1964年9月,她毅然留学,后王尚勤发现自己怀孕,这一年圣诞节前夕,她在西雅图产下一个女婴。
李敖给自己的女儿取名李文。1966年春,王尚勤带着已经快3岁的女儿飞回了台北。就在她即将离开台北的前几天,她发现了代号H的少女与李敖的情书,王尚勤自己带女儿飞回了美国。
与小“Y”的文学浪漫之梦:
李敖和小Y的交情,可以说是“打”出来的。因为1965年1月,李敖从许多读者来信中,意外地发现一篇文笔非常犀利的来稿,也是抨击他的一篇文稿。这让李敖大为震怒,但更让他吃惊的是,后来他发现作者小Y居然是位漂亮的女学生。后来他约她下班后一起吃顿便饭。从此,他与她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毕业后小Y去了香港,在那里圆自己的作家梦。1970年,李敖从小Y寄来的香港《明报》 副刊里隐隐听出了她的心声,才认识到,他错过了许多可以与小Y更走近一些的机缘。而第二年春天,当小Y从香港飞回台北时,同样发现自己回来得太晚了,这时已有另一位漂亮女孩走进了李敖寂寞的生活。
与小蕾的患难之交: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笔为生计的李敖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职业后,开始做起了贩卖旧家用电器的生意。在他连供养女儿文文的钱也发生困难的时候,给予他精神上鼓励与安慰的红颜知己是小蕾。
李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认识小蕾在1967年9月26日,那时她19岁,正从高雄女中毕业……看到她,我立刻喜欢上她。”李敖失去自由以后,曾劝小蕾离开他。可是小蕾重感情讲义气,最后的选择当然是留下来。1971年李敖入狱的最初日子,小蕾是一个人在国泰大楼里度过的,后来她不得不离开。5年之后李敖终于出狱,可是那时的小蕾早已为人妻母了。

李敖喜获麟儿李戡后, 与妻子小屯之全家福
与刘会云的冰雪爱情:
1976年冬,李敖刚从监狱出来不久,应邀到老朋友萧孟能的寓所赴 宴。就在这次人数不多的家宴上,他见到了一位日后引为挚友的漂亮女子,她就是同在台大毕业的刘会云女士。
1978年春天,刘会云开始了与李敖的同居生活。1979年旧历春节过后,由于刘会云的穿针引线,远景书局老板沈登恩拜会了李敖,随之出版了其《独白下的传统》,李敖由此复出,震动台湾文坛。电影明星胡茵梦也为李敖出山写了一篇叫好的文章。此时的刘会云发现,李敖变了!刘会云主动从三个人的关系中退了出来。
与王小屯的爱之归宿:
1985年3月11日下午,在台北市仁爱路上,李敖看到一个候车的女孩子正在看他坐牢时编发的 《李敖千秋评论》丛书第三期。再看那读杂志十分投入的女孩子,身高几乎与小蕾相同,也有一米七以上,颀长而丰满。特别是她读书的神态几乎与小蕾一模一样。李敖看着看着,就情不自禁地走近了女孩子。就这样他和王小屯相识了。1988年6月,在经历了漫长的三年爱情长跑以后,王小屯终于成为了李敖的妻子。1992年8月3日,李敖喜得一子李戡。1994年11月23日又喜得一女李谌。
李敖 - 2010中国作家富豪榜
2010年11月15日,《2010年度中国作家富豪榜》出炉,李敖以300万元的年版税收入排名第十三。


Li Ao (Chinese: 李敖; pinyin: Lǐ Áo) (born April 25, 1935), is a writer, social commentator, historian, and independent politician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He is considered by many to b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odern Chinese essayists today, although critics have termed him an intellectual narcissist. His political inclinations are more controversial; he is a very vocal critic of both the Kuomintang and th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and their many politicians, including Chiang Kai-shek, Ma Ying-jeou and Chen Shui-bian. Although he favors unification, especially under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Li refuses to call himself Pan-Blue due to its association with the KMT. He firmly believes in Chinese nationalism and, in Taiwan, is given much media exposure thanks to his popularity as a writer.

Background

Li was born in Harb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to Li Dingyi (李鼎彝), a professor of Chinese, and Zhang Kuichen (張桂貞). His family has ancestry in Wei County (濰縣), Shandong Province, and Fuyu County (扶餘縣), Jilin Province. The entire Li family, except for two children, moved to Taiwan at the end of the Chinese Civil War in 1949.

Dissident writer

Li Ao was credited for his contributions to the democratic movement in Taiwan between the 1960s and 1980s. In the 1960s, he was the editor-in-chief of Wenxing (文星), a magazine that promoted democracy and personal freedom. He was jailed by the Kuomintang government for more than five years (from 1972 and 1976, and again from 1981 to 1982) after helping a pro-Taiwan independence political prisoner, Peng Ming-min, escape to Japan in 1963. Ironically, Li Ao had a long history of being an advocate of reunification.
Throughout the 1970s, Li Ao received much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for his imprisonment. He was highlighted by Amnesty International as one of the three most important political prisoners in Taiwan in 1974.
After his release, Li Ao continued to publish magazines and newspapers, criticizing the government. Ninety-six of his books were banned in Taiwan before 1991. In the 1980s he also sponsored other numerous anti-Guomintang magazines.
His novel Mountaintop Love (《上山.上山.愛》), about a mother and daughter who fall in love with the same man, though several years apart, solidified Li's status as a serious novelist. His other novel, Martyrs' Shrine: The Story of the Reform Movement of 1898 in China (北京法源寺), is about the beginning and the failure of the Hundred Days' Reform. Li also published his autobiography in 2001, revealing more than ten of his romantic affairs in the book. The bulk of his work, however, is non-fiction, consisting mainly of essays and historical commentaries.

Entry into politic

Li Ao strongly supports the idea of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proposed by Deng Xiaoping. He believes that the unification of China is inevitable and at one point advocated immediate surrender. He thinks that if reunification were to come as soon as possible, it would be more beneficial for Taiwan. This, in combination with his past as a political dissident and his witty style, has made him a popular figure among supporters of Chinese reunification. Conversely, it has also made him an unpopular figure amongst supporters of Taiwan independence.
Li participated in 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 in 2000 as a candidate for the New Party. Li usually plays the role of a political gadfly, and his campaign was largely symbolic. He took the election as an opportunity to "educate" the people of Taiwan. Both he and his party publicly encouraged people to vote for James Soong to the point of stating during the presidential debates that he was not planning to vote for himself and that people should vote for Soong.
Since the 2000 presidential election, Li Ao has bitterly spoken out against pro-independence Nobel laureate Yuan T. Lee, who publicly supported Chen Shui-bian. He has also accused former President Lee Teng-hui of corruption. In October 2004 Li ran in the December 11 legislative election as a non-partisan candidate in the South Taipei constituency, for which he was subsequently elected in the last winning place. He took office as an independent legislator on February 1, 2005.
In February 2005, Li held a press conference, accusing PFP leader, James Soong of having changed his opposition towards military weapons purchas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eople of Pro-American inclination, people with CIA backgrounds and arms traders who would receive kick-backs. Li threatened Soong that he will reveal the names of the people with CIA backgrounds, who were influencing Soong, to the general public unless Soong reverted to his previous opposition position. PFP legislators dismissed the accusation and responded that Li Ao should reveal his evidence to support his story.
Later that year, in June, Li claimed to the Taiwanese press that he had exclusive information from the CIA concerning the 3-19 shooting incident. He alleged that the real motive of the killer was to assassinate Vice-President Annette Lu in order to garner sympathy votes for Chen Shui-bian, and that the killer had been condoned by the governing party for ulterior political reasons. After flashing a series of supposedly CIA-endorsed documents to reporters, he mailed them to Annette Lu, claiming that she would need to know the full extent of truth about the assassination attempt.
On September 19, 2005, Li Ao returned to Mainland China for the first time in 56 years. He was invited to give speeches at Peking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where he was warmly received, and this trip is claimed to have had significant impact on observers of the China-Taiwan strait relations issue. His speech at Peking University was particularly noteworthy as Li publicly urge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o protect the freedom of speech as laid down in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PRC. But he also praised the achievement of the CCP in bringing economic progress and prosperity; at one point he even alluded to the Tiananmen Square massacre and take it as an example to sustain his point that freedom should be obtained through "cleverer" means, rather than mass revolutions that could result in numerous deaths.
Li Ao was a candidate for the 2006 Taipei Mayoral election.

Family life and trivia

Li is known for his quick wits and energetic vocal style. Although not primarily a novelist, he has released two novels to date.
Li has had many tempestuous love affairs. His eldest daughter by his first wife, Li Wen, is an Asian American
who now teaches in Beijing. He had a very short-lived marriage to Taiwanese movie star Hu Yin-meng in 1980; they divorced after just 4 months, 22 days. His present wife, 29 years his junior, was accosted at the streets of Taipei. They have a son and daughter.
Li is interestingly known for generally appearing in public wearing a Fred Rogers-like cardigan sweater. He also has a habit of taking pictures of the audience at public events where the media is present since he believes that it is only fair to take pictures of the people who are taking pictures of him.
On October 24, 2006, Li sprayed tear gas and wielded a stun gun during a Legislative Yuan National Defense Committee meeting, forcing several members of parliament to flee. He was attempting to stop debate on purchasing attack submarines and Patriot anti-aircraft missiles for $16 billion dollars from the U.S. He was also wearing the mask from V for Vendetta.
Li frequently hosts a show on the Mandarin-language Hong Kong channel Phoenix TV called "Li Ao wants to talk" (李敖有話說).
    

pínglú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