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 竺 | ||
名: | 法護 | ||
網筆號: | 支法護、曇摩羅剎、曇摩羅察、竺曇摩羅、竺曇摩羅剎、竺曇摩羅察 | ||
籍貫: | 月氏國 | ||
今属: | 甘肅敦煌 | ||
出生地: | 敦煌郡 | ||
閱讀竺法護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
竺法護,又稱曇摩羅剎(梵 Dharmaraksa ,意為法護), 月氏國人,世居敦煌郡,八歲出傢,禮印度高僧為師,隨師姓“竺”,具有過目不忘的能力,讀經能日誦萬言。為了立志求學,不辭辛勞,萬裏尋師,不但精通六經,且涉獵百傢之說。
晉武帝泰始年間(二六五——二七四),寺院、圖像、佛像等,普遍受到崇敬,然《般若經》等方等部的經典還在西域,尚未能傳布於中國。竺法護發憤立志弘法,隨師遊歷西域諸國。據載,他能通達西域三十六國語言,熟諳印度、西域各國的字體、發音等,具備這樣的能力,奠定了他翻譯經典的基礎。
竺法護為求《般若經》,隨師從敦煌經西域南道,先往於闐國,再到疏勒,轉往西域北道,經龜茲而回敦煌,完成西域一周之旅。大致遊歷了安息、月氏、大秦、劍浮、龜茲、於闐、疏勒、鄯善、焉耆、匈奴、鮮卑等十幾個地方。依傳記所載,他攜帶大批鬍本回中原的途中,從敦煌到長安之間,隨時隨地都在從事譯經工作。總計一生遊化二十餘年,在武帝太康五年(二八四)譯出《修行道地經》、《阿惟越緻遮經》,其後,直到懷帝永嘉二年(三〇八)為止,共有二十幾年歲月,是他在長安積極從事翻譯事業的顛峰時期。竺法護從最初譯經到晚年,在譯經事業上得到許多得力助手,如聶承遠、聶道真、帛元信、竺法首、陳士倫、孫伯虎、虞世雅等人,都擔任潤筆譯校的工作。總計竺法護翻譯的經典共有一五四部三〇九捲(《出三藏記集》載),其中,流傳較普遍的是《方等泥洹經》、《光贊般若經》、《漸備一切智經》、《捨利弗悔過經》、《普曜經》等。竺法護的晚年,世局動亂,以七十八高齡入寂。他窮其一生心力從事譯經大業,是一位偉大的譯經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