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歷史始於東斯拉夫人,亦是後來的俄羅斯人、烏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基輔羅斯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傢。
斯拉夫人之前的居民
原始印歐人遷徙路綫
公元前,俄羅斯南部廣袤的大草原上居住着原始印歐人和斯基泰人。科學家在20世紀的伊帕托夫、辛塔沙塔和阿爾凱姆等地發現了與之相關的令人驚異的遺跡。
公元前7世紀,希臘商人隨着貿易將古典文明帶到了塔奈斯和凡納戈裏亞等黑海一帶的地方。公元前3世紀至前6世紀,博斯普魯斯王國繼承了希臘殖民地,卻不斷受到以匈奴人和阿瓦爾人為首的好戰遊牧民族的攻擊。
公元8世紀,可薩人統治了裏海和黑海之間的伏爾加河下遊盆地,他們以法律、寬容和四海一傢的信念而聞名。可薩人成為波羅的海國傢與以巴格達為中心的伊斯蘭教阿拔斯王朝之間的商業紐帶。可薩人還是拜占庭帝國的重要盟友,曾資助了一係列針對阿拉伯哈裏發的戰爭。公元8世紀,可薩人接納了猶太教
東斯拉夫人
俄羅斯人的祖先是斯拉夫人,一些學者認為他們的最初居住地是森林茂密的平斯剋沼澤。東斯拉夫人沿着兩條綫路---一條從基輔到蘇茲達爾和穆羅姆、一支從波洛茨剋到大諾夫哥羅德和羅斯托夫---來到日耳曼人西遷留下的空地並逐漸在俄羅斯西部定居下來。從7世紀開始,東斯拉夫人逐漸成為俄羅斯西部人口最多的民族,並緩慢而和平地吸收了當地使用芬蘭-烏戈爾語的族群。
基輔羅斯
11世紀的基輔羅斯
在西歐被稱作“維京人”而在東歐被稱作“瓦蘭吉人”的古代斯堪的納維亞人在北歐從事着海盜和商人的雙重工作。9世紀中葉,他們開始沿着從波羅的海東部到黑海和裏海的水路探險。沿河居住的斯拉夫人經常雇傭這些人為保護者。根據俄羅斯編年史記載,一個名叫留裏剋的瓦蘭吉人在860年左右被選舉為大諾夫哥羅德的統治者。後來,他的繼任者將觸角伸到了南方並徵服了原先由可薩人統治的基輔。
9世紀,第一個東斯拉夫人的國傢---基輔羅斯在第聶伯河𠔌成立,它控製了斯堪的納維亞和拜占庭帝國之間經由伏爾霍夫河和第聶伯河進行的貿易路綫。
據一些學者考證,“俄羅斯(Russia)”這個名稱與羅斯拉根有關。至於“羅斯(Rus)”的含義,目前尚有爭議,部分學者認為其詞源來自斯拉夫語或芬蘭語。意即槳手
蒙古人入侵
成吉思汗死後其子窩闊臺繼任蒙古大汗。1235年蒙古大軍開始進攻欽察、俄羅斯,攻占莫斯科等城市。1240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攻占基輔。
羅斯-韃靼關係
俄羅斯人被蒙古人打敗後,被分割為三部分.西北方的諾夫哥羅德,南方的烏剋蘭,中,東北部森林區的羅斯公國,諾夫哥羅德獨立,但是要繳納重稅,烏剋蘭被金帳汗直接管理,俄羅斯公國需定期到薩萊可汗大帳叩頭領取汗敕,繳稅和提供兵源,是嚴格的封臣關係,俄羅斯法理上沒有自己的政府,其最高統治者是蒙古大汗。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蒙古大汗實際上幹預了俄羅斯和欽察汗國的事務,蒙古人是間接統治,因為俄羅斯未統一,政治上維持分裂狀態。如派人治理,耗時費力。在徵稅上最初派八思哈,後來改為任命一位弗拉基米爾大公,全體公國也要服從,這麽是俄羅斯在政治上聯合起來的最早嘗試,使大公聽從莫斯科公國,汗使王公聽命於他們所愛戴的大公。使羅斯統一位全俄羅斯大公,隨着金帳汗控製越來越鬆,莫斯科在1378年打了一次勝仗,但是在1382年受到脫脫迷失入侵,再過100年,羅斯獨立。俄羅斯在別兒迪別分裂為東俄與西俄,出現兩個俄國是因為立陶宛的入侵,金帳汗無力干涉。俄羅斯後來再分裂成烏剋蘭,白俄羅斯。
後果
俄羅斯在蒙古徵服後反省失敗,認為分權,分裂是最大錯誤,正是基輔羅斯分權分裂因此一蹶不振,因此衹有中央集權才能令自己強大,因此後來的莫斯科公國專製獨裁,一方面是蒙古,另一方面是東羅馬帝國的傳統,查士丁尼法典提出君權神授,皇帝是代表上帝管理世界,沒有比皇帝更重要,巧的是蒙古人也認為可汗的權力由上天授予,不容分割,因此俄羅斯日後行共和民主製,民主形式和西方差異極大。
另一方面,俄羅斯長期和蒙古人交往,學習他們的外交禮節,當他們擴張到西伯利亞和衛拉特,漠北蒙古,自稱白可汗。另一方面,在君王面前俯身在蒙古人的習俗,後成為莫斯科公國的傳統。
在蒙古入侵前,基輔羅斯的市民有權在市民大會(維契)上對國傢事務發言,貴族也有若幹自主權。王權、教權與民權這三者是平等的。基輔羅斯時代,農民遷徙自由,在16世紀,農業危機,限製活動權,逐漸形成農奴製。在1649年法典,把農奴變成永久製。貴族原本亦有若幹自由,貴族如不滿意王侯,也可脫離關係,另覓王侯效力。莫斯科公國時間,王權提升,二者要無條件服從大公。為之效勞,並受嚴格控製,連昔日獨立的王公貴族也變成了沙皇的奴僕。市民大會成為了叛逆的同義詞。可汗的律令提高了大公的威嚴。俄羅斯的大公是由可汗册封的,如果國內反抗,他們可隨時請求可汗支持,市民大會在可汗與大公活動下完了。可汗的册封是有法律效力的,也可抑製貴族活動,使他們成為臣下。
在軍事上,在彼得大帝改革軍製前,俄羅斯人是使用蒙古人的軍製,口袋戰術,大範圍圍剿也是蒙古人的遺産。在莫斯科公國時期,按照蒙古軍製分為五個軍團:中軍(俄羅斯稱為大軍團),左翼,右翼,前衛,殿軍。各單位俄文是polki。俄羅斯人原本不重視騎兵,後來莫斯科公國每一位大公的遺囑是重視馬政。基輔時代,俄羅斯由王室侍衛,民團長統領的城市軍人組成,行動不一,聯而不合。而且農民不參加動員。莫斯科時代,軍隊衹由大公指揮。
經濟上,蒙古人對城市大破壞,另一方面,蒙古人不斷徵收工匠,使俄羅斯手工業落後。使人有回歸農村的意思,在基輔時代,農民不用服勞役。地主在國有土地上的纔要交稅。農民在1391年被大主教普塞林緻君士坦丁堡僧院的訓練中稱為基督徒。農民勞作的土地四種:教會土地,黑地(徵稅國有土地),大公土地,服役貴族土地。教會土地免稅,農民衹有對教會的義務。其地農民一律免稅,在蒙古時代,農民活動自由。十六世紀,農業危機加深,大量土地作為貴族采邑,為解决人力問題,開始限製活動,農奴製開始。蒙古人的戶籍制度與人頭稅制度使俄羅斯人有初步財政概念,蒙古人那套攤派稅款制度在俄羅斯確定下來,以索哈為一徵稅單位保留至17世紀,這制度也要提供驛站所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