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土桃山時代是1573年至1603年之間的一個年代,又稱織豐時代,是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稱霸日本的時代。起於織田信長驅逐最後一個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終於德川傢康建立江戶幕府。以織田信長的安土城和豐臣秀吉的伏見城(又稱“桃山城”)為名。
他們作為強大的軍事領導者,擊敗了其他大名,統一了日本,成為統一日本的實際領導者。三個主要人物相繼成為這個時期的主導者:織田信長(1534年至1582年)、豐臣秀吉(1536年至1598年)、德川傢康(1542年至1616年)。他們通過與京都的朝廷的合作取得政治的權威,然後以朝廷的名義徵伐其他大名。
早年
1573年,織田信長放逐了足利義昭,開創了安土桃山時期。信長在琵琶湖畔的安土建造了七層的用石頭墻壁圍着的城堡。城堡可以承受火槍的打擊,成為戰國時期的標志。信長授予被徵服大名封地,清除免稅商業的障礙,把受貶抑的宗教團體和商人拉攏到他自己的軍事體係中,因此增長了自己的實力。他通過大規模的戰爭控製了全日本大約三分之一的國(州),還設立並實施了一係列的行政管理制度,例如係統的村莊組織,稅收和標準化的量度。同時,其他的大名——包括已經被信長徵服的和他控製之外的——也建造了他們自己的極其堅固的城堡並使他們的駐軍現代化。1577年,信長派他的主要戰將豐臣秀吉去攻占西本州的十二個國(州)。1582年,當信長帶領軍隊支援秀吉的時候,部將明智光秀發動叛亂,被迫於本能寺燒殿自焚而亡(參見本能寺之變)。
信長死後
羽柴秀吉在山崎之戰擊敗明智光秀後,成為信長未成年後嗣的保護者之一。1584年,秀吉消滅了其他三個保護者,完全控製了京都,成為信長無可爭議的繼承人。秀吉生來是沒有姓氏的普通人,原名木下藤吉郎。他曾被藤原傢收為養子,後來被天皇賜姓豐臣,並得到了關白的職位。這意味着全日本的內政和軍事都為他所控製。之後的一年中,他維持了與九個主要大名中三個的同盟,並繼續在四國和北九州的戰爭。1590年,秀吉動用20萬軍隊,戰勝了控製東本州關東地區的最後一個敵手,剩下的大名都投降了,日本戰國時代的戰爭就此結束。
秀吉獨裁控製全日本,通過直接的手段或是盟誓的陪臣。新的中央政府體係開始運作。國傢被一個大名聯盟統一了,但是還是分散化的。再一次的分配領土成為實力的標準。作為丈量和評價土地的新的單位——石——被設立。1石大約等價於180立升的大米。擁有能生産一萬石或更多大米的土地的那些人,被定義為大名。日本全國檢地有1850萬石(1598年數據),而秀吉一個人擁有其中的200萬石。德川傢康——強大的中本州大名(並不完全受到秀吉的控製)——掌握著250萬石。儘管秀吉擁有強大的力量並擔心傢康所擁有的實力,德川傢康的位置還是絶對的安全。秀吉試圖削弱大名的利益,例如委派德川傢管理關東地區,並用可信賴的陪臣包圍他的新領土。在大坂(今大阪)的城下町,他將諸大名的妻子和後嗣作為人質,並用姻盟加強封建約束。他利用石體係和檢地重新分配全國土地。1590年,秀吉宣佈結束更進一步的階級運動或社會地位的改變,這加大了農民階級和武士(衹有後者才能佩帶武器)階級之間的差距。1591年,他有計劃的讓養子(秀吉姊姊的兒子)秀次當上關白,自己作為太合攝政。秀吉被稱為“天下人”,從尾張中村的一介平民開始,達到權傾天下的高位,遺憾的是一直沒有親生的子嗣。直到過了五十歲之後,纔由側室澱君生下第二個兒子秀賴(第一個兒子鶴鬆三歲時夭折)。老來得子的秀吉對此子非常寵愛,此時秀吉所有的行動,都以將天下傳給秀賴為目的,在他生命結束之前,秀吉為了平衡權力,試圖透過制度的設計,讓大名們輔佐秀賴直到其可以執政為止,這個制度包括:“五大老”(武將出身,以德川傢康和加賀百萬石的前田利傢為首,負責决定政策),嚮秀吉宣誓維護和平並支撐豐臣氏;“五奉行”,以石田三成等文官為首,製訂日常工作方針和行政上的事務;“三中老”,維護大老和奉行之間的和睦。臨死前已瀕臨瘋狂的秀吉,甚至要求大名們立下誓書。
1592年,豐臣秀吉率領20萬軍隊侵略朝鮮,最終目的是要侵略明朝。他的軍隊在半島上迅速蔓延,直到在朝中聯軍面前失去勢頭(參見壬辰衛國戰爭)。在和平會談期間,秀吉要求分割朝鮮半島,自由貿易,並讓一個中國公主成為日本皇后。但日本的要求被拒絶,於是和平的努力完結了。1597年開始了第二次入侵,但是,1598年因秀吉的死而中止。
藝術文化與貿易
桃山藝術(1573年至1615年)——以秀吉在伏見(京都南方)修建城堡的小山為名——在這時期十分繁榮。這個時期,對外界産生興趣,以大都市為中心發展,商業手工業者地位上升。華麗的城堡建築和室內裝飾,用金葉子修飾的彩繪屏風,表現了大名的實力和財富。南蠻貿易有所發展,外來的“南蠻”(即歐洲人)變得很普遍。
在1587年,秀吉已經占領了長崎——日本與外界接觸的主要地點。他控製各種貿易團體,並試圖管製全部的海外活動。儘管中國拒絶了他保障貿易特許權的努力,但是秀吉還是成功的把商業使節送到了現在的馬來西亞,菲律賓群島和泰國。他不相信天主教,並且迫害了一些傳教士。這可能破壞了大名的忠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