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   夏代   商代   周代   Qin Period   Han Period   Three Kingdoms   晋代   南北朝   北齐   隋代   唐代   五代十国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中国   现代中国   
北齐  Dynasty Title:北齐 Capital:邺 (550 AD577 AD)   Parent Dynasty: 北朝

Chinese EraNameStart YearEnd YearEra Span
北齐文穆帝Gao Shu
北齐神武帝Gao Huan
北齐世宗Gao Cheng
文宣帝高洋天保Gao YangMay, 550 ADDecember, 559 AD9 year(s) 8 month(es)
废帝高殷乾明Gao YanJanuary, 560 ADAugust, 560 AD8 month(es)
孝昭帝高演皇建Gao YanAugust, 560 ADNovember, 561 AD1 year(s) 4 month(es)
武成帝高湛太宁Gao ZhanNovember, 561 ADApril, 562 AD6 month(es)
武成帝高湛河清Gao ZhanApril, 562 ADApril, 565 AD3 year(s) 1 month(es)
后主高纬天统Gao WeiApril, 565 ADDecember, 569 AD4 year(s) 9 month(es)
后主高纬武平Gao WeiJanuary, 570 ADDecember, 576 AD6 year(s) 12 month(es)
后主高纬隆化Gao WeiDecember, 576 ADDecember, 576 AD1 month(es)
安德王高延宗德昌Gao YanzongDecember, 576 ADDecember, 576 AD1 month(es)
幼主高恒承光Gao HengJanuary, 577 ADMarch, 577 AD3 month(es)
北齐任城王Gao Jie577 AD577 AD1 year(s)
北齐范阳王Gao Shaoyi

  北齐是中国南北朝时的北方王朝之一,公元550年—577年。550年(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国号齐,建元天保,建都邺,史称北齐。历经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六帝,577年被北周消灭,共享国二十八年。
  北齐是一个地方性政权,继承了东魏所控制的地盘,占有今黄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以及苏北、皖北的广阔地区。同时与其并存的王朝有西魏、北周(取代西魏)、南朝梁、南朝陈等。
  北齐天保三年(552年)以后,北击库莫奚、东北逐契丹、西北破柔然,西平山胡(属匈奴族),南取淮南,势力一直延伸到长江边,这时北齐的国力达到鼎盛。北齐的农业、盐铁业、瓷器制造业都相当发达,是同陈、北周鼎立的三个国家中最富庶的。北齐继续推行均田制,大体上与北魏相同,但也略有变化。例如,北齐取消了受倍田的规定,不过一夫一妇的实际受田数仍相当于倍田,北魏对奴婢受田没有限制。北齐则按官品限制在300人至60人之间。另外还规定了赋税。
  北齐特别是其后期的统治者,自皇帝至各级官吏,多昏庸残暴,狗马鹰亦得加封官号,赋敛日重,徭役日繁,造成人力竭尽,府库空虚。阶级矛盾日趋尖锐,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更加表面化。
  此外,魏收于此时编写了魏书。
  北齐君主死亡简答
  姓名
   谥号
   死因
  
  高洋
   文宣帝
   暴病昏醉而死
  
  高演
   孝昭帝
   重病而死
  
  高殷
   废帝
   被杀
  
  高湛
   武成帝
   病死
  
  高纬
   后主
   被北周所杀
  
  高恒
   幼主
   被处死
  
  
  起始:高欢在魏末起义中崛起
  家境贫寒 落草为寇
  高欢,字贺六浑,渤海蓨人(今河北景县)。六世祖高隐曾为晋朝的太守。后来的三位先祖又仕慕容氏燕国。他曾祖父高湖在慕容宝亡国时降附魏朝。他爷爷高谧官至魏朝待御史,因犯法被流放到怀朔镇。到他父亲高树生时早已家世沦落,树生又是个“性通率”、“不事产业”、游手好闲的浪荡子弟,高欢的少年时代是“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成长。”由于自小生长于边镇,周围都是鲜卑军人,高欢是个完全鲜卑化的汉人,终日舞枪弄棒。直到他和鲜卑族的老婆结婚,才从女方的嫁妆中得到匹马,有马才有在边镇队伍中当队主(班长)的资格。当时没什么人对这个破落户子弟感兴趣,惟有镇将段长觉得高欢相貌不凡,资质卓异,对他说:“你有康济时世的才能,这辈子不会白活!我这岁数见不到你发达了,希望你日后能照顾我的儿孙。”当时这几句小小的鼓励,高欢一生不忘。等他掌握魏朝国柄后,追赠段长为司空,并提拔段长的儿子段宁为官。
  讲起高欢,必须先讲北魏末年的六镇起义。六镇是沿长城而筑的六个军镇。自西向东,有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北魏为防御柔然等民族的入侵,专门派鲜卑族兵马长年驻守于此。六镇的汉人和其他民族的人或是内地犯罪官民被发配到这里来或是早期军事贵族。魏朝早期对边将待遇不错。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快速汉化,王公朝士多以清流自居,六镇兵民不仅被边缘化,还受到朝贵的鄙视和轻蔑。魏孝明帝正光四年(523年),柔然南侵,怀荒镇兵民无粮可食,请示镇将开仓放粮。镇将不准许。兵民忍不无忍,聚众杀镇将起义,六镇大乱。524年,沃野镇破六韩拨陵(匈奴族)起义,声势浩大,席卷边城。北魏大惊,联合柔然一同镇压,击杀破六韩拨陵,把二十多万被俘兵民全部安置到河北一带。河北本来连年水旱灾害不断,一下子又来了这么多俘囚,矛盾激化,反叛不断,接连有杜洛周、鲜于修礼、葛荣等镇兵镇将的起义,且相互兼并攻杀,乱成一团。最后,这些起义、叛乱皆为魏朝权臣尔朱荣的势力所镇压。高欢早期混迹于起义队伍中,后认为其不能成事遂投靠尔朱荣并得到其信任,被提拔为尔朱荣的卫队长(都督)。
  精明善谋 乘乱而起
  尔朱荣在其鼎盛时期有一次忽然问左右:“哪天我死了,谁能够做军中统帅呢?”周围人都回答:“尔朱兆”。尔朱荣不以为然。他说:“尔朱兆虽然勇猛善斗,但能统领的人马不过是三千左右,军马多些他就乱了阵法。能代我统军的,只有贺六浑(高欢)。”虽然英雄识英雄,惶惶相惜又相戒。对高欢产生疑戒心后,他一方面指醒尔朱兆要暗加提防,一方面把高欢远调为晋州刺史。不久,尔朱荣为魏庄帝诛杀,尔朱家族纷纷乘兵反叛朝廷,身为一方之将的高欢审时度势,又打上了尔朱氏领下降兵的主意。
  六镇造反的降兵大多是鲜卑人,还有不少汉人、匈奴人、高车人、氐人、羌人。他们被迁置于河北后,不断受到尔朱氏契胡兵士的凌暴,屡屡造反,大小二十六次,被杀过半,仍造反不已。刚刚缢死魏庄帝、掌握魏国朝政的尔朱兆(尔朱荣侄子)对此感到头痛,向高欢咨询意见。高欢回答:“六镇降兵反叛不休,又不能全部杀掉,大王您应选心腹之人去统领他们。再有反叛,就归罪其将领,不能每次都杀掉大批的兵士。”尔朱兆觉得建议很好,就问谁能去当统领。一席饮酒的贺拨允在建议,让高欢去统领六镇降兵。高欢佯装大怒,起身一拳打得贺拨允满嘴冒血,门牙落地,骂道:“太原王(尔朱荣)活着的时候,说怎么样就怎么样,现在太原王死了,天下事都听尔朱兆王爷的,你是什么东西,王爷没发话能轮到你说三道四!”尔朱兆很感动,觉得高欢忠心耿耿,就趁酒劲宣布高欢为六镇降兵的统军。高欢心中大喜过望。一直以来在尔朱氏手下混事,缺的就是自己能直接指挥的军队,天假其便,出了贺拨允这个大傻冒给自己提名,尔朱兆又喝酒过量,发出这么一个命令。恐怕尔朱兆酒醒后后悔,高欢出大营后马上宣令:“我受命统管镇兵,都到汾东受我号令。”立刻驰奔阳曲川,建立统军大营。六镇降兵一向厌恶尔朱氏和他手下的契胡兵士,极短时间内就奔赴高欢处集合完毕。
  不久,高欢上书尔朱兆,表说山西霜旱灾多,兵士没有粮食,请求移师山东,解决军粮问题。高欢本意是远离尔朱兆,摆脱他的威胁和控制。尔朱兆长史慕容绍宗见书立即劝道:“不可!现在四方乱起,人怀异望。高公雄才盖世,又握兵于外,正如借蛟龙以云雨,再也不能控制他了。”尔朱兆勇而无谋,说自己和高欢是拜过把子的兄弟。慕荣绍宗说:“亲兄弟尚不可信,何况是把兄弟!”尔朱兆大怒,把慕容绍宗关进牢房,下令高欢移军山东。高欢率军自晋阳出发,中途遇见尔朱荣的老婆带着大车小车的财物从洛阳返山西,又有好马三百匹,就派兵把马匹全都抢为已有。尔朱兆听婶子哭诉后大怒,忙把慕容绍宗放出来问计。慕容绍宗说:“高欢现在还跑不掉。”于是尔朱兆自己亲率军队追赶。追至襄垣,恰值漳水暴涨,高欢隔河拜谢:“我借公主马(尔朱荣的老婆获封为北乡长公主,不是魏朝宗室女)是为了用来抵御山东盗贼。如果您相信公主的谗言,我就过河受死,只怕您把我杀了,我属下这些人马上就叛亡而去。”尔朱兆胆大无脑,策马渡水,与高欢在营帐间坐定,抽出佩刀给高欢,伸出脖子让高欢砍。高欢大哭,诉说尔朱家族对自己的恩惠和自己的忠心。于是两个人欢饮极醉,又杀白马盟誓。夜间,高欢属下尉景埋伏壮士要杀掉尔朱兆,高欢马上阻止:“现在杀了尔朱兆,他的党羽一定奔归聚结报仇,我们马少兵饥,不能相敌,如果有英雄趁机而起,将成大祸。尔朱兆凶悍无谋,还是放了他好。”转天早晨,尔朱兆归营,又下令让高欢渡水过到他的大营。高欢也想壮着英雄胆过去,被部将孙滕劝止。尔朱兆隔河破口大骂,无奈河水奔涌大军又过不去,只得驰还晋阳。高欢回营,到了军中统管兵士家属的念贤那里假意寒暄。念贤是尔朱兆安插在高欢营中的心腹,用以监视高欢。高欢坐下后就夸念贤腰中宝刀漂亮,取来观看。念贤不知是计,递刀与高欢。高欢随手一刀,消除了尔朱氏在军中最后一个钉子。
  高欢到山东后,严肃军纪,秋毫无犯,每过麦地,自己下马拉住缰绳,当地人民非常欢喜,受到拥戴(这和《三国演义》中曹操的表演同出一辙)。,高欢尚不知自己属下对尔朱氏控制的魏朝有多么忠心,他还不敢明挑和尔朱氏决裂。为了让属下军人无路可退,和他一道起兵,他想出一计——他派手下人伪造尔朱兆的军令,下令高欢所率六镇降兵全部要回山西,作为契胡军人的部曲去攻打稽胡。本来六镇降兵就一直饱受尔朱氏契胡兵的欺凌,现在要被征发去当契胡人的奴兵,都有生不如死的感觉。高欢假装军命严急,从军中简选万余兵士,马上催促出发。部将孙滕和尉景也假装为士兵请命,宽缓五日。士兵又忧又惧,高欢接着又假意再宽缓五日行期。待到六镇军士的惊恐酝酿得差不多,火候正好,高欢作为统帅,与这支万余人的先遣军举行告别式,他自己也泪落如雨,作出一副万般无奈的样子。即将踏上去山西之路的士兵一片嚎哭之声,悲从中来,惊天动地。高欢叹息一声,说:“我和你们都是镇户出身,一家人呵。现在西去打仗,肯定得死!迟误军期,到目的地后也得死;发配给契胡人当部曲,还得死!总之,都是死路一条。我们该怎么办呢?”士兵在下马上齐呼:“只有造反!”高欢很焦急的样子,“造反是不得已的事情,谁能带头呢?”将士雀呼,共推高欢。高欢一副万不得已,为众担罪的样子。踌躇再三,他对六镇降兵说:“你们这些人乡里乡亲很难统驭。想想看,葛荣有百万之众,就是没有军规战纪,散漫无制,最后难逃败亡。如果你们推我为领军,就不能再象从前一样,不能随意欺负汉人(六镇降兵多为鲜卑人),不能违犯军令。不然的话,我可不和你们一起造反。”“生死由您做主!”万余军同声呐喊。于是高欢杀牛宰羊,犒赏士兵,在信都起兵。
  为了名正言顺,高欢与属下拎出魏朝宗室、渤海太守元朗为帝。532年,高欢初次与尔朱氏交锋,以少胜多,在广河大败尔朱兆,俘获五千多人。尔朱兆、尔朱世隆等人在尔朱荣死后兴兵,杀入洛阳后缢死魏庄帝,立节闵帝,宰制天下。后来一家窝里斗,各怀异心,相互猜阻。忽然之中生出高欢这么个共同的敌人,反而一条心联合起来。尔朱天光从长安出发,尔朱兆从晋阳举兵,尔朱度律发自洛阳,尔朱仲远从东郡赶赴,四路大军共二十万人在邺城汇集,夹洹水列阵,准备和高欢决战。
  高欢派封隆之留守邺城,亲自率兵马屯兵紫陌。其时,高欢战马不满两千,兵不过三万,而敌兵有二十万之众。众寡不敌情势之下,高欢用牛驴连系在一起堵塞自家军队的退路,在韩陵一带摆成圆阵,兵无退路,都有必死之心。两军交战在即,尔朱兆立马于阵前责骂高欢反叛尔朱氏。高欢此刻理不亏辞不穷:“本来我们是想一起共同辅佐皇帝,现今天子何在?”尔朱兆策马言道:“永安王(被杀的孝庄帝即位前的封号)枉杀太原王(尔朱荣),我为报仇才做出这样的事。”高欢大声叱责:“从前我们一同在尔朱荣帐下,你劝他造反的事我都清楚。况且,帝王杀大臣,何报之有!今天我和你恩义断绝!”言毕,两军交战。高欢自领中军前突,大将高敖曹将左军,高欢堂弟高岳将右军。高欢中军迎战不利,被逼后退。尔朱兆军直扑而来。高岳率五百骑兵突前迎敌兵,高欢另外一个将领斛律敦收拾败退四散的兵士重整旗鼓从尔朱兆后面又扑上去,大将高敖曹自率一千多骑兵横击而入阵中,尔朱兆军大败。败逃之际,尔朱兆对慕容绍宗捶胸大叫:“不用公言,以至于此。”
  此后,高欢立魏朝宗室元修为皇帝,即北魏孝武帝。
  五月,元修鸩杀节闵帝(时年三十五)。又杀曾经为帝的安定王元朗、东海王元晔。又杀孝武帝叔父汝南王元悦。
  魏朝孝武帝纳高欢女儿为皇后。高欢成为国丈。
  转年,尔朱家族最后一个漏网之鱼尔朱兆在秀容兵败,被逼自缢。尔朱氏最后一个钉子被拔掉。尔朱兆大将慕容绍宗携尔朱兆妻子及余众归降,高欢以其忠义,待其甚厚。他深知“各为其主”的道德,并未因从前慕容绍宗向尔朱兆进言要杀自己而记前嫌。
  宰制朝廷 魏裂东西
  原属节闵帝臣下、又奔抢回洛阳杀光尔朱氏党羽的斛斯椿见到高欢势力强大,心中很不舒服,他与南阳王元宝炬,武卫将军元毗和王思政一同劝说孝武帝除掉高欢。斛斯椿重新安排宫内都督人选,增加侍卫人数,选出数百骁勇武士担任孝武帝的近卫军。皇帝又多次以出猎为名,与斛斯椿排兵步阵,互相密谋。又派人与在外拥兵的贺拨岳、贺拨胜兄弟暗中联络,准备内外响应。魏朝司空高乾本是高欢的死党,孝武帝想收买高乾以为已用,借一次在华林园宴饮的机会忽然要与高乾拜盟结为兄弟。由于事出忽然,高乾来不及多想,表示自己“以身许国,不敢有二心。”而后见到孝武帝增加武卫,又屡屡交结外臣贺拨岳等人,知道事变即将发生,暗中劝高欢准备。高欢把高乾召至并州面议,高乾就劝高欢自立为帝。高欢当时觉得时机还不成熟,拒绝了高乾的提议。高乾在都城朝廷里夹在两派之间很难受,于是密启高欢要求外派,被任命为徐州刺史。孝武帝获悉高乾要外任为官,害怕他泄漏自己密图高欢的事,就先发制人,诏告高欢说高乾与自己立过盟誓,反复两端。高欢得知高乾与孝武帝盟约一事也很生气,就把高乾与自己以往的来信给魏帝。元修手持证据,把高乾召至殿上质问。高乾被双方所卖,这位自少就“性明悟、俊伟有智略”的河北豪杰也无计可施,说:“陛下您自立异图,现在反过来说为臣我反复。人主加罪,无话可说!”于是赐死。孝武帝又派人去杀高乾的弟弟高敖曹。高敖曹劫夺诛杀自己的敕令,带领十几个人奔晋阳投奔高欢。高欢与他抱头痛哭,大叫“天子枉杀高司空。”高乾另一个弟弟高行密也投奔高欢。借皇帝之刀杀人之兄,而又能获得被杀者二弟的尊信,高欢手腕之高,由此可见一端。
  534年,魏孝武帝准备率军攻伐驻扎在晋阳的高欢,下诏戒严,声称要南伐梁国。又和斛斯椿征发河南诸州兵马,在洛阳近郊进行大阅兵。为了麻痹高欢,他密诏给高欢说要带兵攻打关西的宇文泰和贺拨胜。高欢何等人,他马上回复,说自己属下五路兵马共二十二万已出发,助援皇帝征讨,并清除朝中奸佞,实际上是讲明了我已带兵赶赴洛阳要和你争个高下。孝武帝此时不得不和高欢摊牌了,他以宇文泰为关西大行台、尚书左仆射,赐以公主为妻。又下诏宣示高欢的罪恶,两人从此公开绝裂。高欢宣示自己的军队说;“孤以尔朱擅命,建大义于海内,奉戴主上,诚贯幽明,横为斛斯椿构谗,以忠为逆。今表南迈,诛椿而已。”以高敖曹为先锋,浩浩荡荡而来。宇文泰也发檄各地声言高欢罪恶,从高平出发到弘农屯军。贺拨胜屯军汝水。两人都观望待变。534年7月,魏孝武帝亲帅十万军队屯于河桥,以斛斯椿为前驱列阵于邙山之北。斛斯椿请两千兵马趁夜渡黄河趁高欢立脚未稳进行偷袭。孝武帝开始时觉得此计很好,黄门侍郎杨宽劝道:“现在这紧急关头把兵权给别人,恐生他变。万一斛斯椿渡河偷袭成功,那可是灭掉一个高欢又生出另外一个高欢啊。”孝武帝闻言马上下令斛斯椿停止发兵。斛斯椿叹息道:“皇上不用我计,真是天意不兴魏室。”在关中附近的宇文泰也听到风声,对左右讲:“高欢数日内急行军八、九百里,疲军迎敌,是兵家大忌,正好乘其疲惫奇袭。当今皇上以万乘之尊御驾亲征,不主动出击渡河决战,反而沿河据守,很是失策。而且长河万里,只要一个地方被突破,必败无疑。”
  两军未交锋,孝武帝一方已有贾显智、田怙等人暗中约降,高欢很快就率军渡河。魏孝武帝慌忙召集众臣商议对策,有的讲要奔依梁国,有的讲南依贺拔胜,有的讲西投宇文泰,有的讲守洛口死战,众口纷纷,不能定夺。朝臣元斌之与斛斯椿争权,从军中跑至孝武帝处,欺骗皇帝说高欢军队已经逼近。孝武帝又惊又急,一面派人召斛斯椿还军,一面带着几个本家王爷率五千兵马准备出逃。
  高敖曹为兄高乾报仇心切,帅劲骑追孝武帝一直到陕西,终于没有赶上一路狂逃的皇帝。孝武帝一路饥渴困顿,缺粮少食,最后在长安东阳驿遇见帅兵迎驾的宇文泰。高欢自晋阳发兵以来,给皇帝上了四十多封奏表,都没有答复。他还亲自帅兵追赶孝武帝,目的是把皇帝追回以掩盖逐君出逃的过错,最终没有实现此愿。无奈,高欢回洛阳后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时年十一。当时清河王元檀自己已经准备好当皇帝,高欢很看不惯他出入警跸(皇帝才有的礼仪)以皇帝自居的丑态,同时也为了便于控制,就选择了这么个少年推上帝位。从此,魏朝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东魏高欢与西魏宇文泰的争霸
  两魏五战英雄辈出
  魏孝武帝果然是才出虎穴,又入狼口。史载孝武帝闺门无礼,有堂妹三人皆不令出嫁,名义封为公主,在宫中实际上充当嫔妃。其中一个平原公主元明月最受他宠爱。宇文泰怂勇西魏元姓诸王把平原公主从孝武帝身边抢出来杀掉,以消乱伦之丑。孝武帝恨恨不平,美人被夺,悲愤可知,他不时在宫内弯弓搭箭,或以刀砍击桌案,宣泄不平,言语之间也掩饰不住对宇文泰的恨意。宇文泰在皇帝身边耳目甚多,闻此也做事干脆,派人把毒药放进孝武帝酒里,毒死了这位很有主见的皇帝,史书记载如此,不过相信宇文泰不会为此等有伤风雅的小事而如此大动干戈,终究还是权力的争夺。随之,他立平原公主的亲哥哥元宝炬为帝。
  宇文泰,字黑獭,是鲜卑化的匈奴人。其父宇文肱最早是六镇叛军中鲜于修礼的将领。其父战死唐河后,宇文泰又加入葛荣军。尔朱荣击灭葛荣后,喜欢他的骁勇善战,授他为统军一职。高欢灭尔朱氏后,他受贺拨岳之托去并州查看虚实,高欢见他身长八尺,垂手过膝,相貌非常,想留下他为自己效力。宇文泰固请返军复命,高欢犹豫中允许他回去。过后马上反悔,想杀掉宇文泰以绝后患,追至关口也未赶上,正如项羽不杀刘邦、曹操放走刘备、桓玄容纳刘裕。
  高欢换掉皇帝后,又觉洛阳西近西魏,南近梁国,就决定迁都邺城。命令下达后,三日即行,四十万户民众狼狈就道。又任命司马子如为尚书左仆射(此人就是尔朱荣被杀后不顾妻子随尔朱荣一家逃跑的那位流氓文人。他又劝尔朱世隆反攻洛阳,魏孝武帝之死,究其根由实出其谋),高隆之为右仆射,高岳为侍中,孙滕留守邺城,共执朝政。
  小关之战
  536年,高欢率大军造三座浮桥,在蒲坂准备抢渡黄河。第一次东西魏大战小关之战拉开序幕。宇文泰确实是独具慧眼,他对诸将说:“高欢三面围住我军,搭建浮桥表示他要过河进击,实际上是想吸引我军注意力,使窦泰从西进军两面夹功我们。窦泰是高欢一员骁将,屡战屡胜,将士必起骄心,我们发奇兵先击窦泰,高欢则不败而败。”诸位将领都不以为然,认为高欢近在眼前,不战不防反而掉头击窦泰,万一出了差错会全军覆没。宇文泰的族侄宇文深与他意见相同,认为如果在蒲坂迎击高欢军,窦泰肯定乘机从反面扑来,双方夹击下一定会失败。他建议选精锐兵骑直出小关(在潼关之左),窦泰性急必来赴战,而高欢行事谨慎,肯定观望,战胜窦泰后再回击高欢,敌军可破。果然,西魏军突至小关,窦泰猝不急防,引兵赴阵,宇文泰从马牧泽中杀出,大破窦泰,东魏兵死伤殆尽,窦泰自杀。由于黄河冰薄,人兵辎重无法过去,只能撤毁浮桥回军。西魏军从后追击,高欢殿后的大将薛孤延一战之中砍坏十五把钢刀,战事异常惨烈。双方第一次交手,以高欢失败告终。
  沙苑之战
  公元537年,高欢自己带兵二十万自壶口出发赶往蒲津。第二次东西魏大战(沙苑之战)开始。宇文泰由于关中旱灾大饥,带着不到一万的军马在恒农谷仓休整了五十多天,好容易才让饿得几乎皮包骨的军士歇缓过来。听说高欢渡河来战,赶忙入关准备。高敖曹带三万兵马就把桓农团团围住。高欢的参谋劝说道:“西魏贼兵连年饥荒,所以冒险到陕州来抢仓粟粮食,现在高敖曹已经围住恒农粮仓,粮食运不出去。我们最好分兵诸道,不与敌兵接战,等到麦秋时分,敌方军民饿死大半,宇文泰不死也得投降。所以我们最好别渡黄河。”大将侯景也劝告:“我军几十万士兵一举前来,万一不胜,一时难以集结兵马。不如把大军一分为二,相继而进。前军若胜,后军全力攻上;前军若败,后军可以接应,到时作为后备队出击迎敌。”高欢为窦泰报仇心切,这两条意见都没有听进去,自蒲津渡过黄河前进。
  宇文泰到了渭水南岸,征召的诸州兵马都没有到位。他手下诸将以为众寡悬殊,建议待高欢军队再往西行后才出兵相会。宇文泰坚持不可:“高欢如果到了长安,肯定人情民心全都会降服于他。现在趁他远来新到,正好一举可以击破。”于是造浮桥渡渭河,令军士精装带三天粮食,踞高欢军六十里屯军。又派手下将领达奚武带三个骑兵化装成东魏军士,傍晚混入高欢营内侦知军中口令,昂首扬鞭,假装成督察官,各个军营都转了一圈,看见有衣冠不整或不遵法纪的高欢兵士,还上前举鞭乱打一顿,转了个通宵,查明高欢军中一切部署后才返回营中复命。
  高欢得知宇文泰兵到,引兵会敌。宇文泰手下李弼认为敌众我寡,不能平地置阵,可在十里以外渭曲长满芦苇的沼泽地埋伏。宇文泰觉得此计可行,命令军士都偃旗息鼓,埋伏在芦苇丛中,听见鼓声就一齐冲出。高欢部下都督斛律羌举劝说:“宇文泰只想决一死战,就象个疯狗一样,豁上命也要咬人。渭曲芦苇茂密,泥泞不堪,士兵交战用不上全力,不如与其相持,再暗中派精兵掩袭长安,端掉敌军的老窝,如此则宇文泰必可生擒。”高欢听说渭曲芦苇丛生,灵机一动,“放把大火把敌军烧死,怎么样?”一向精明的侯景这时出了个馊主意,认为:“应该生擒宇文泰宣示百姓,如果他被烧成焦炭,谁会相信我们真的大胜呢。”躇踌之间,高欢大将彭乐盛气请战,大声嚷嚷道:“我们人多势众,百人擒一,还怕不打胜仗吗?”于是高欢下令进击。东魏兵望见西魏兵寥寥无几,个个贪功冒进,应有的战阵散不成形。西军相交之际,宇文泰亲自擂响鼓号,埋伏于芦苇丛中的兵士奋身挺兵而起,李弼师一支铁甲骑兵又从侧面突出横击,东魏军队被截成两段,军卒大恐。李弼的弟弟李标是个小个子,勇奋异常,每次跃马陷阵时都隐伏于马背上左劈右砍,东魏兵只要看见他那匹好像是“无人驾驶”的马匹就惊呼“避开这个小个子”。宇文泰远处望见,对左右叹道:“胆略如此,何必八尺之躯!”其下征虏将军耿贵也是武艺绝伦,每次入阵一圈身上的铠甲袍裳全被敌人鲜血染得透红。宇文泰说:“观其甲裳,就知杀了不少敌人,何必数首级论功呢。”高欢将领也不是草包。大将彭乐深入西魏阵中,被数根长予刺得肠子都流出来,他用手把肠子填回腹内又抡枪再战。看见军伍散乱,高欢想先收兵集结后再出击。点名官过了一会回来,禀告说:“众营皆空,兵士死散,没人应答。”高欢不甘心,还在犹豫。大将斛律金劝说:“众心离散,不可复用,我们应该立即奔往黄河以东。”高欢据鞍叹息不动,斛律金以鞭击打战马,一行人逃走,到了河边差点没找到船,狼狈渡河。此战下来,高欢丧甲士八万人,丢弃铠仗十八万。高敖曹闻听败闻,也从桓农撤围,退保洛阳。西魏宇文泰经此一胜,兵精粮足,皆大欢喜。 
  河桥之战
  隔年,538年,高欢大将侯景高敖曹重兵包围洛阳金墉城,烧毁洛阳大量民居官寺。宇文泰已带着西魏文帝元宝炬回洛阳祭扫魏朝先帝陵庙,闻讯后率军驰援,临阵斩杀高欢大将莫多娄贷文。侯景连夜撤围北返,宇文泰追击。侯景摆长阵,北据河桥,南依邙山,与宇文泰大军交战。混战之中,宇文泰战马中流矢惊逸,把宇文泰甩在地上。东魏大军追围上来,左右皆散走。都督李穆下马,用马鞭击打狼狈趴在地上的宇文泰,假装叫骂:“你这个糊涂兵,你们王爷跑到哪里去了,怎么自己留在这里?”追围的东魏兵翻蹄亮掌,听李穆的口气认定宇文泰不是什么贵人大官,都扭头回散去追杀更值钱的目标。李穆扶宇文泰上马,双双逃去。由于此时西魏后军大至,军势复振,掉头迎击侯景军,景军大败,败北而去。高敖曹心气高傲,一直看不起宇文泰,命左右大张写有官品将名的旌旗和显示贵重的伞盖,跨马临阵。西魏军调动最精锐的军队围攻高敖曹,致使其全军尽没,最后单骑跑往河阳南城。恰巧守将是高欢的一个堂叔高永乐,素与高敖曹有过结,关闭城门不让高敖曹进城。大英雄龙卧浅滩,仰呼城上求绳,没人应答;他又拔刀猛砍城门,想劈出个洞来逃入城中。城门坚厚,砍了许久也砍不开。西魏大队追兵赶到,高敖曹知道性命不保,转身昂头迎前,奋声大叫:“来!与汝开国公!”(意思是来人斩其头,西魏肯定是会以开国公的重衔封赏)。斩去高敖曹头颅的兵士回到西魏后,获赏绢万段,每年按量发给,直至宇文泰奠定的北周灭亡,赏绢还没有给完。高欢听见高敖曹死讯,如丧肝胆,把高永乐打了二百军棍,追赠高敖曹为太师、大司马、太尉。话说西魏万俟普自投奔东魏以来,因为其年岁较高高欢对他总是格外照顾,更是曾经亲自扶万俟普上马,他的儿子万俟洛脱帽跪地叩头道;“愿出死力以报深恩。”此役,溃散的东魏各军纷纷过河桥北渡,只有万俟洛一军不动如山,西魏军追至河桥,万俟洛慨然陈词;“万俟受洛干在此,能来可来也!”(受洛干是字)颇有张翼德当阳长阪坡的风范,西魏人畏惧而去,这就是隋朝回洛仓地名的由来。当天,东西魏交战的阵形很大,首尾不能相望,双方从破晓战至未时(一点到三点),你争我斗数十个回合无不舍死忘生,恰逢此时天降大雾,彼此之间不能分辨,僵弛的形势开始出现转机,西魏独孤信,李远的右军,赵贵,怡峰的左军战况急转直下,同时又失去了同宇文泰,元宝炬的联系,纷纷放弃部队先行溜之大吉,后军的李虎,念贤见独孤信等开蹽也一起向后方撤退,宇文泰见诸军瓦解,不敢独留,与元宝炬烧了大营后遁去。东魏军来势汹汹,西魏王思政下马迎敌,每次举起长枪便放倒数人,然而战况空前,又入阵过深,身边随从一个不剩,全部阵亡,自己也身受重创,休克在战场中,王思政每次出战时常穿戴破战袍旧甲胄,东魏人没想到他是统帅,这才幸免于难。夜暮降临后,东魏兵退去,王思政的亲信在战场上找到他,回到大营已是深夜。西魏平东将军蔡佑在战斗中下马步斗,随从劝他上马以防万一,蔡佑大怒说道:“丞相爱我像亲生子一般,我今天怎么能怕死!”带领左右十多人一齐高声大喝奋勇杀敌,东魏兵将其包围十几层,一名身裹重甲手持长刀的东魏兵径直杀向蔡佑,蔡佑张弓搭箭,待来人只差十步之遥,只听嗖的一声,敌兵应声而倒,东魏兵微微后撤,蔡佑徐徐全身而返。此时元宝炬与宇文泰退到恒农,城中守将早作鸟当散去,东魏被俘士兵乘机闭门自守,宇文泰攻破城池,斩杀为首作乱的数百人。当晚,蔡佑也赶到恒农,宇文泰大喜"承先(蔡佑字)你来了我就不用担心了。"当天的战事令宇文泰胆战心惊,竟夜不能寐,后来枕着蔡佑大腿,才可安心入睡。此刻高欢带七千骑兵匆匆赶往前线,而西魏已撤走,高欢随即进攻金墉,守将长孙子彦将城中房屋宫室付之一炬弃城逃跑,高欢铲平金墉而还。此役,东魏虽夺回中原要冲一一洛阳,西魏也折损部分兵马,但并未伤及西魏要害,致使当年十二月西魏的局部反攻中洛阳再次沦陷。
  邙山之战
  公元543年,两魏第四次大战(邙山大战)揭开序幕。此次战争的导火索是由于高敖曹的哥哥高仲密以北豫州投降西魏引起。而更深入的原因,则是由于高欢的儿子高澄贪色引发。高澄十四时就因与其父的宠妾郑氏通奸,差点被高欢杀掉,经司马子如从中周旋,杀掉首告的奴婢灭口,父子才重新和好。后来,高澄又看高仲密美丽的妻子李氏,一见面就扑上去乱扯衣带想要强奸。李氏不从,衣带尽裂,脱身后向高仲密哭诉。恰值高仲密即将外放为北豫州刺史,惊惧气恼之下,一到任上就向西魏投降,东魏的战略要地虎牢关落入西魏之手。宇文泰亲师诸军接应高仲密,军至洛阳,包围河桥南城。高欢也亲自将兵十万,自黄河北岸渡河,据邙山为阵,数日不战。宇文泰尽留辎重,趁夜登邙山想突袭高欢。侦察骑兵火速通知高欢,说西魏军只携兵械士粮而来,已距高欢四十里。高欢勒兵,正阵待敌。黎明时分,两军相交,高欢大将彭乐以数千骑兵直冲入西魏北军,所向皆溃,一直深入西魏营内。有人奔告高欢说彭乐临阵叛逃,高欢大怒。不久,西北方向尘土飞扬,彭乐遣使告捷,俘获西魏临洮王元柬等五个王爷及督将参谋等总共四十八人。高欢鸣鼓进击,俘敌三万余人,斩首三万余级。高欢派彭乐追击宇文泰。宇文泰狼狈不堪,边跑边在马上向彭乐哀求:“这不是彭乐将军吗?今天你杀掉我,明天你还有用吗?干嘛不马上还营,把我丢下的金银宝物一并取走呢?”彭乐粗人,也觉此话有理,舍掉宇文泰,回至宇文泰丢弃的营中把一大袋金宝放在马上奔回向高欢复命。看来“玩寇”、“养寇”不是唐朝将领发明,自从勾践诛文仲,刘邦杀韩信,“兔死狗烹”一直是武人最害怕的事情,以后被唐、元、明等诸多武将奉为长策,时不时就纵“匪”漏网,这样天下有事,才保武人位重权尊,更免鸟尽弓藏之祸。彭乐见高欢,张着大嘴报告:“黑獭侥幸逃跑,已经吓得破胆。”高欢既高兴彭乐大战又极怒他放走宇文泰,命彭乐趴在地上,亲自上前抓住老爷们的大脑袋猛往地面撞,咬牙切齿良久,手中刀举了几次要当场砍下彭乐脑袋,权衡再三,未忍下手。鼓乐满脸是血,扬头乞求高欢再给他五千人马,回阵复追宇文泰。高欢骂道:“你把人都放跑了,还说什么回阵复追。”派人取来三千匹绢压堆在彭乐背上,因以赏其战胜之功。
  转天,东西魏两军重整旗鼓复战。宇文泰三军合击东魏军,高欢大败,步兵全被俘虏。高欢一时间连坐骑也被射死,手下赫连阳顺自己下马把马让给高欢,连同七个人随后保护。追兵聚至,高欢的亲信都督尉兴庆说:“大王您赶快离开,我腰中有百箭,足以射杀百人,保护您撤走。”高欢感动说:“如果我们都能生还,以你为怀州刺史。如果你战死,让你儿子做刺史。”尉兴庆说:“我儿子太小,希望用我哥哥做刺史。”高欢允诺。尉兴庆一人殿后拒战,矢尽,被西魏兵乱刀砍杀。东魏有投降的兵士为了请功,把高欢逃跑的方向向西魏报告,宇文泰招集三千敢死队,都执短兵,以大都督贺拨胜为首带军急追。乱阵之中,贺拨胜发现正在苍皇逃命的高欢,执槊与十三骑追赶上来,追了数里,好几次槊尖都几乎刺及高欢,大喊:“贺六浑(高欢字),我贺拨破胡(贺拨胜字破胡)今天一定宰了你!”高欢力竭惊恐,几乎心脏病发登时死在马上。他的随从在旁边发箭,射翻西魏两骑,又毙贺拨胜座骑。等到副马赶到,高欢已经跑得没影。贺拔胜叹道:“今天竟然忘记带弓箭,真是天意啊!”战后,高欢回邺城,把贺拔岳留在东魏的几个儿子全部整家杀尽。贺拔胜听说后活活气死。宇文泰听到贺拨胜死讯,流泪良久,对左右说:“诸将临敌,神色都显慌张,惟独贺拔公临阵颜色如常,真正是大勇之人啊。”
  由于西魏赵贵等五个将领的手下军队败退,战场形势又发生变化。东魏兵重新集结,冲杀过来。宇文泰出击,不敌而退,率军逃跑,东魏军队追击。由于独狐信等人收集西魏散卒从后袭扰东魏追兵,宇文泰才得幸逃脱,屯军渭河上游。高欢将兵入陕州,部下封子绘劝高欢乘胜追击,定能一统两魏。但其余将领皆无斗志,志气衰竭,不敢再战。其时宇文泰已成强弩之末,只要高欢军至,必死无疑。高欢见众将志沮,便下令还军,失去绝佳的机会。一直为宇文泰坚守桓农粮仓的王思政听说西魏军大败的消息,不仅不逃,反而让人大开城门,自己解衣躺在城楼上,慰勉将士,以激励士卒,表示自己的胆略。几天后东魏兵杀到城下,见城门大开,又知道王思政的名声,心中大怯,竟不战逃走。东魏军自此重新夺回北豫州和洛州,侯景俘获高仲密妻儿送至邺城。
  玉壁之战
  三年后,即公元546年,东西魏第五次大战——玉壁之战爆发。当年十月,年过五旬的高欢又率大军十万围攻西魏位于汾河下游的重要据点玉壁(今山西稷县)。西魏守将韦孝宽守城。
  玉壁城中,兵士不过数千。高欢十万大军,昼夜攻城,一刻不停。韦孝宽目不交睫,指挥拒战。西魏守军从汾河汲水供城内人马饮用,高欢派人改掘河道,一夕而成。他又在城南堆起土山,想凭高冲下入城。韦孝宽在原先城楼上的两个高亭之间绑缚木柱,一直使木桥高于土山,投石掷火,使东魏兵不能近城。高欢派人对韦孝宽叫喊:“即使你韦孝宽搭楼上与天齐,我也会穿地入城取你人头!”高欢军士果然从地下挖掘地道,想从城根上挖穿涌入城中。韦孝宽在城周挖出一条大沟,高欢兵只要从地道尽头跌入长沟,马上派人就地擒杀。他还在长沟内堆满木柴,只要有地道通口暴露,就派人往洞口填塞柴草,放入火把之后,以气排往地道内鼓气,洞中东魏兵顿时烧焦成为烂骨。高欢又用前面安有巨木尖铁的攻车撞城,由于攻车极重极尖,撞上什么马上随声摧垮。韦孝宽缝制无数大布为巨幔,士兵搭吊两端,随攻车方向而转移,由于大幔悬空,攻车以硬碰柔,撞物之前力量已经被消解一空。此计不行,东魏兵又把松薪麻骨绑在长竿上,浸满油烧着,想烧掉大幔同时焚着城门。韦孝宽又作利刃缚在长竿上,砍断对方的长竿。无计可施之下,高欢派人在城四周穿地道二十条,中间施以梁柱,再以猛火燃烧,地道内梁柱崩塌,好多段城墙也随之塌毁。韦孝宽在城崩处又树以大木栅,后面施以尖槊弓弩,东魏兵还是不能攻入。不久,韦孝宽又派人夺取土山的制高点。高欢派参军祖珽说降韦孝宽:“您孤城据守,四方无救,最终怕坚持不住,早早投降算了。”韦孝宽答道:“我城池严固,兵食有余。攻者自劳,守者常逸。我怕的是你们军队回不去呀。我韦孝宽关西男儿,绝不会作投降将军。”祖珽于是对城中大喊“城中人有能斩韦孝宽的人,拜太尉,封开国公,赏帛万匹!”并向城内射赏格(悬赏令)。韦孝宽在赏格背面亲笔书写“能斩高欢者也按此赏。”射还城外。东魏苦攻玉壁五十多天,战死病死七万多人。久攻不下,又死了这么军人,高欢忧愤发病,一卧不起。一天夜里有大星坠于营中(古人认为陨石是将星坠落),高欢惊惧,解围而走。归途中,军中讹传韦孝宽大弩射杀高丞相,西魏闻知此消息,又派大军四处高喊:“劲弩一发,凶身自殒。”为使军心不致摇荡,高欢不顾病重之身,在露天大营召集诸将宴饮,令斛律金唱敕勒歌:“敕勒川,天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高欢亲自和唱,哀感流泪。
  547年,正月朔日,恰巧日蚀。垂死的高欢叹道:“日蚀为了我吗?死亦何恨!”
  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独担魏朝大任,将篡未篡之时,被家奴刺杀。次子高洋袭位,这位“内虽明敏、貌若不足”的丑陋男子一鸣惊人,很快废掉东魏的傀儡皇帝孝静帝,建立齐国,史称北齐。
  前期:高澄、高洋时期的北齐内政
  高澄是高欢的长子,为娄氏所生,自幼聪明过人,深得高欢喜爱。531年高欢攻下邺城后,将他立为世子。532年高澄被加街侍中,开府仪同三司。高澄12岁娶孝静帝妹妹冯翊公主为妻。天平元年(534)东魏迁都邺城后,14岁的高澄成为尚书令、大行台、并州刺史。天平三年(536),高澄要求到国都邺城辅助皇帝处理朝中事务。起初高欢没有答应,后来丞相主簿孙搴从中求情,高欢便同意了高澄的要求。高澄到邺城后,孝静帝任命他为尚书令兼领军、京畿大都督。
  高澄到邺城后执法严厉,处事果断,人们为之震惊。当时在邺城朝中的事务主要由孙腾、司日马子如、高岳、高隆之等人管理,都城人称他们是“四贵”,这些人自恃功高,在邺城大都专横放肆,骄蛮贪婪,不可一世。高澄到邺城后对“四贵”采取了压制的办法。孙腾一次见高澄时,不愿表现得恭恭敬敬,高澄便命令左右把他从床上拉下来,让他立在门外,身边围上刀环,狠刹了孙腾的威风。
  东魏武定五年(547)正月初八高欢逝世,高澄被孝静帝元善见任命为使持节、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大行台、承袭其父渤海王位。549年4月,又加封高澄为相国、齐王,“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权势至高无上。然而高澄并不满足,他一直认为皇帝的宝座应该是他高家人,而不应该元氏坐。他的父亲只不过是为了顾大局,才让元善见坐上去的,因此根本不把孝静帝放在眼里。为了控制孝静帝,高澄专门安置了自己的亲信崔季舒做黄门侍郎,负责监视皇上的一举一动,随时向他报告。547年8月,高澄从晋阳写信问崔季舒孝静帝近来表现如何?崔季舒报告说,皇上近来脾气挺大,经常发泄对你们兄弟的不满。高澄一听,马上赶到邺城,气冲冲地找到孝静帝。孝静帝只好设宴招待他。高澄乘着酒兴,端起满满一大杯酒,强迫孝静帝喝下去。那样子好像他们是平起平坐,决不是高欢在世时侍宴的样子。孝静帝对此愤恨不已,推开酒杯,大声呵斥高澄说:“自古无不亡的国家,朕连饮酒都不能自主,还这样活下去干什么?”高澄见这位昔日温顺的皇帝竟然讥讽他,于是恼羞成怒,一脚把桌子踢翻,大骂:“什么朕!朕!狗脚朕!”喊来崔季舒连打孝静帝三拳,然后站起来甩袖而去。崔季舒也跟着跑了出去,只剩下个满脸通红的皇帝在那里独自发呆。第二天高澄怒气渐消,又让崔季舒到宫里慰问皇帝,孝静帝只好对这种慰问表示感谢,还赏赐他一百匹绢。
  549年8月,高澄再次来到邺城,邀请死党崔季舒、陈元康、杨等人在北城东柏堂住所,密谋篡夺皇位的勾当。因高澄淫乐成性,不仅偷偷和他父亲的宠妃郑氏暗中往来,而且就连弟妹,高洋妃李氏也是百般调戏,人伦纲常全然不顾。再说东柏堂环境优雅、僻静,正好约会他新宠幸的琅琊公主。为不受外人打搅,好让琅琊公主往来无顾忌,高澄把自己的侍卫打发的远远的。那天高澄与心腹密议受禅之事,侍卫更是不能沾边。兰京抓住这个机会,伺机下手。兰京捧着盘子进来。高澄见是兰京,气都不打一处出,吼道:“我不愿让你送吃的,怎么来胡闹?”兰京也不搭话,上前呈上饭盒盘,迅速抽出藏在盘底的尖刀,迎面向高澄刺去,并厉声说:“我要杀你!”话还没说完,从门外跑来阿改等四五个人,手提尖刀,来助兰京。高澄见寡不敌众,慌忙钻入床下,陈元康上前独身阻挡,结果多处被刺,倒在地上。杨狼狈逃出密室,崔季舒跑进厕所躲藏起来。兰京一伙一拥而上,抬起木床,挥刀乱砍,顿时把高澄剁成肉酱。
  文宣帝高洋(529年—559年;在位550年—559年),字子进,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东)人。南北朝时期北齐开国皇帝,在位10年。他是东魏权臣、北齐神武皇帝(追谥,实际尚未即位)高欢次子、北齐文襄皇帝(亦为追谥,实际尚未即位)高澄的同母弟。
  幼时其貌不扬,沉默寡言,其实大智若愚,聪慧过人,虽偶然被兄弟嘲笑或玩弄,但其才能甚得父亲欣赏。高澄被奴隶刺杀以后,高洋便牢牢地掌握了大权。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只好封他为丞相、齐王。高洋不甘当傀儡皇帝的大臣,就于550年就废掉了元善见,自立为帝,改元“天保”,建都邺,北齐建立,年仅二十岁。
  东魏武定七年(549),其兄大将军高澄谋取代东魏,未及实现而死。高洋继掌朝政。次年五月,禅代称帝,国号齐,史称北齐。高洋统治时期,北齐与北周关系比较平稳,因而得以集中兵力、财力向北方和南方扩张。天保三年(552)以后连年出塞 ,伐库莫奚,俘获甚众。四年大败契丹,虏获10余万口,杂畜数百万头。五年击败山胡。五至六年连续大败柔然,筑长城自幽州至恒州900余里。大量人口、牲畜的虏获有助于北齐国力的增强。南朝梁正当侯景之乱后,国势骤衰。三年,北齐兵锋南抵长江。以后曾两度兵临建康城下,都被陈霸先击退,但其疆土已扩展至淮南,终与陈朝以江为界。高洋初即帝位时,比较谨慎,以法驭下,虽勋贵外戚也不宽容,政治清明,人得尽力。军国大政多独自决断,每临战阵身当矢石,所向有功。几年以后,开始以功业自傲,荒淫酗酒,肆为暴虐。北齐一代出现对魏孝文帝以来汉化政策的反动,鲜卑化占优势,与高洋很有关系。但他虽昏虐而尚能任用汉人士族,如杨愔为宰辅,“维持匡救,实有赖焉”。所以时有“主昏于上,政清于下”的说法。
  他在位初年,留心政务,削减州郡,整顿吏治,训练军队,加强兵防,使北齐在很短的时间内强盛起来。高洋便出兵进攻柔然、契丹、高丽等国,都大获全胜。同时,北齐的农业、盐铁业、瓷器制造业都相当发达,是同陈、西魏鼎立的三个国家中最富庶的。可是他没过多久就腐败起来,整日不理朝政,沉湎于酒色之中,他在都城邺修筑三台宫殿,十分豪华,动用了十万民夫,简直是奢侈至极。高洋在位后期对人民的压迫更重。朝政的腐败,国势的衰落,使军队也日益削弱。腐化的生活缩短了高洋的寿命。在位后期,生活荒淫,草菅人命。幸丞相主持朝政令:“主昏于上,政清在下”才不至于亡国。后病死,终年31岁,庙号显祖,谥文宣皇帝。北齐天保十年(559年),高洋死,时年仅31岁。
  高洋死后,北齐统治阶级内部愈来愈混乱了。
  高殷、高演和高湛的皇位更替
  北齐废帝高殷(公元545年—公元561年),字正道,小名道人,北齐文宣帝长子。生母为李皇后。然文宣帝临终前委托高演照顾他,使他位高权重,令他觊觎皇位。终于560年,其六叔高演发动政变,高殷被废为济南王,次年杀高殷,死时十七岁。高演(公元535年—公元561年),在位1年。性格深沉聪敏。父高欢,母娄昭君。字延安,高欢第六子,文宣帝同母弟。高演长于政术,善于理解事情的细节;天保朝起开始参预朝政,政治经验逐渐成熟丰富,眼见次兄文宣帝沉湎酒色,大臣趋炎附势,惟高演满脸忧愁,不时直谏。他素来受兄文宣帝宠信,文宣帝临终时,命高演照顾新君高殷。废帝即位,独揽朝政。560年,高演发动政变,杀高殷登上皇帝宝座,改元皇建,时年二十六岁。高演在位期间,文治武功兼盛,帝留心于政事,积极寻求及任用贤能为朝廷效力,政治清明;帝关心民生,轻徭薄赋,并下诏分遣大使巡省四方,观察风俗,问人疾苦,考求得失。并亲征亲戎北讨库莫奚,出长城,虏奔遁,分兵致讨,大获牛马。即位翌年,高演得重病死,为了保住儿子高百年的性命,传位给九弟长广王高湛。高湛(公元537年—公元568年),在位4年。性格优柔荒淫。父高欢,母娄昭君。高欢第九子,孝昭帝高演之同母弟也。幼时亦得父亲喜爱。北齐建国后,被文宣帝封为长广王。孝昭帝高演继位后,甚为宠信他,权倾朝野。不久高演患得重病,临死时为了不让自己的儿子高百年落得高殷的命运,劝他莫学自己将侄子杀死继位。决定传位于弟,但高百年还是被杀。561年,高湛继位,改元太宁,是为武成帝。武成帝昏庸无能,沉湎于美色之中,不思国事,北齐岌岌可危。565年,传位于太子高纬,自任太上皇,最后也因为酒色过度而死,年仅三十二岁。谥号武成帝,庙号世祖。
  北齐后主的乱政
  北齐后主高纬(公元556年—公元577年),在位12年。性格吝啬荒淫。父高湛,母胡皇后。字仁纲,他即位时,腐朽的北齐政权已经风雨飘摇,他自己仍然荒淫无道,自称“无愁天子”,政治腐败,尤其最大致命伤是诛杀名将斛律光,这使得北齐失去得以抗击北周侵略的有能将领,北周来攻,齐军大败,周军不久破北齐京师邺,高纬慌忙将皇位传于自己8岁的儿子高恒,然后带着幼主高恒等十余人骑马准备投降南方的陈朝,但他们刚逃到青州被周军俘虏,不久与幼主高恒一起被辣椒塞口而死,终年23岁。
  宠信和士开、穆提婆
  北齐帝国是北朝后期的鲜卑化政权。文宣帝北齐诸帝大多昏庸,荒淫无耻。而上行下效,朝廷出现了一大批奸佞小人,如穆提婆、和士开、高阿那肱等人,专权弄事,加速了朝政的腐化。北齐佞臣之多,在历史上是很突出的一个现象。武成帝无论是在外朝处理国家大事,还是在内廷宴客,一刻也离不开和士开。和士开或者一次人宫几个月不回家,或者一天几次人宫,或者放还之后,又马上赦回,他受到的宠幸与日俱增,他的动作言辞,都非常鄙亵,唯以取悦武成帝为能事,君臣之间没有半点礼节。他曾劝武成帝说:“自古帝王,都已经化为灰土,尧舜,桀纣,又有什么两样呢?陛下您应该趁年轻力壮的时候,恣意作乐,一天快活胜达万年,国事可以吩咐大臣办理,您没有必要亲自操劳。”武成帝听后非常赞同,把政事都委托给大臣去办理,而自己三四天才上一次朝,而且就是上朝也不过是划几个数目字而已,不说什么话,一会儿就罢朝。
  和士开权倾朝野,任人唯亲,荒淫无耻。又加上与胡太后的奸情日益公开,因此引起了一部分王公大臣的极大愤慨,他们对国家,政局:忧心重重,对和士开的所作所为极为痛心疾首,想方设法要除掉和士开。这一天终于来了。武平二年(公元570年)七月三十日,和士开像往常一样,一大早就起床,整整衣冠,走出家门,他准备入宫早朝,他的心情并不平静:最近琅琊王高俨等人老是反对他,他确实感到了自己的地位在动摇。他一面走,一面在想着如何除掉这个琅琊王,以至于连早晨初升的太阳都没有留意去看一眼。他当然绝不会想到这会是他生命中最后一次见到阳光。他走得那么匆忙,但却未料到去的地方是自己的刑场。
  琅琊王高俨等人早就做好了准备,首先由王子宣写了一道表文,弹劾和士开,罗列了大量罪名,请求后主批准逮捕法办。然后,由冯子琮将表文夹在许多其他公文中,呈奏给后主。素来不理朝政的后主高纬,连看都没看,大笔一挥,批准照办。之后,由领军大将军库狄伏连在神兽门外埋伏了50名士兵,在和土开刚踏入门内的刹那,50人一拥而上,将他擒伏并立即斩首。高纬听说之后,虽然追悔莫及,却也毫无办法。据说和士开一死,洛阳全城欢腾。
  穆提婆为陆令萱之子,本姓骆,因母为齐后主乳母而得宠于皇后穆昭仪,奏引入侍,并赐穆姓,拜官左丞相,是个趋炎附势的奸佞小人,北周灭北齐后,为北周武帝所诛杀。
  诛杀良将斛律光
  斛律光(515~572)中国北齐名将。字明月,朔州(今山西朔县)人,高车族。出身将门。初任都督,善骑射,号称“落雕都督”。后拜大将军、太傅、右丞相、左丞相。他骁勇善战,在与北周近20年的争战中,多次指挥作战,均获胜利。北齐天统五年(569)十二月,周军围攻宜阳,断齐军粮道。武平元年(570)正月,他率步骑3万破宜阳周军,再通粮运;周军复攻,他领军迎战,又获胜利,俘北周开府仪同三司宇文英等。二年,率众于平陇等地筑垒,迎战北周骠骑大将军韦孝宽所率步骑万人,大破之,俘斩千计。他治军严明,身先士卒,不营私利,为部下所敬重。三年,北齐后主高纬听信谗言,将其诱杀。女亦被废。
  北周名将韦孝宽屡与斛律光交战皆不能获胜,他知道高纬昏庸,又听说斛律光与祖廷等权臣有隙,便制造了斛律光篡位的谣言,在邺城歌唱,歌曰:“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百升为一斛,明月是斛律光的字,谣言暗喻斛律光有篡位野心。祖廷等乘机向高纬进谗言,又指使人诬告斛律光谋反。
  武平三年(公元572年)六月,高纬假赏给斛律光骏马一匹,约其第二天游观东山,诱到宫中,将其杀害,时年58岁。并以谋反罪尽灭其族,还派人抄家,结果只得到一些宴射用的弓箭刀鞘,并无余财。
  齐后主高纬自毁栋梁,朝野为之痛惜。而周武帝得到斛律光被害消息极为高兴,下令大赦境内,于公元577年发兵长驱攻入邺城,灭了北齐。他下诏追封斛律光为上柱国、崇国公,并指着诏令对众人说:“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北齐书·斛律光传》)
  杀害同胞兄弟兰陵王
  兰陵王高肃是高澄的第四个儿子,天生长的柔美俊秀,但他骁勇善战,多次立下汗马功劳。最著名的那场邙山战役使他威名远扬。一天,高纬在与兰陵王谈及邙山之捷时说道“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兰陵王深情地回了一句“家事亲切,不觉遂然。”之后高纬开始猜忌拥有兵权的兰陵王是否想取而代之,想把“国事”变成“家事”。兰陵王深感大难将至,尽管一再低调行事,但终是躲不过悲剧宿命。武平四年五月的一天,后主高纬派使者看望皇兄高肃,送来一杯毒酒。兰陵王悲愤至极,回想一年前重臣老将斛律光,也是无辜被引诱入宫、用弓弦残忍勒死。万念俱灰的兰陵王,毅然喝完毒酒,离开了这个世界,年仅30岁。重要军事统领兰陵王的遇害,预示着北齐王朝的行将终结。四年后,北齐被北周灭掉,高氏子孙几乎全遭屠戮。
  结局: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
  北齐武平七年(公元575年),北周武帝率军攻北齐,因病班师。次年十月,复攻北齐,以越王宇文盛、杞公宇文亮、隋公杨坚为右三军;谯王宇文俭、大将军窦泰、广化公丘崇为左三军;齐王宇文宪、陈王宇文纯为前军。宇文邕率军至晋州,驻于汾曲,命宇文宪领兵2万守雀鼠谷,宇文纯率步骑兵2万人守千里径,宇文盛率步骑兵1万人守汾水关,达奚震率步骑兵1万人守统军川,以阻遏晋阳的齐军南下;命韩明率步骑兵5000人守齐子岭,尹升率步骑兵5000人前往鼓钟镇,以阻遏河内的齐军北上;另派辛韶率步骑兵5000扼守蒲津关,以保证后方的安全;命宇文招率步骑兵1万自华谷攻打北齐汾水以西诸城,派内史王谊指挥主力进攻平阳城。北齐海昌王尉相贵据城固守。北齐帝高纬率诸军自晋阳向晋州进发。宇文邕从汾曲到晋州城下督战,北齐行台左丞侯子钦出城降周。北齐晋州刺史崔景嵩防守北城,见无后援,请降于北周宇文邕令上开府仪同大将军王轨应之。王轨遣部将段文振率数十人为先遣,在崔景嵩接应下,首先登城。俘尉相贵及士卒8000人。北齐兵溃散,北周军占领平阳。十一月,齐帝高纬率援军至平阳。宇文邕见齐军兵盛,引军西还以避其锋。北周诸将皆认为不可撤军,宇文邕权衡利弊得失后,将主力撤出晋州,留兵一万,命梁士彦坚守。齐军追击西撤的周军,周军后卫宇文宪、宇文忻等,在阻击中斩齐骁将贺兰豹子等,齐师乃退。宇文邕命宇文宪率军6万屯于涑川,声援平阳,并留诸军于河东,自返长安。周军退走后,齐军包围平阳,昼夜攻之,梁士彦激励将士奋勇抵抗,以一当百,多方固守,击退齐师。宇文邕回长安后,得知北齐军攻平阳甚急,又率军赴救。十二月,宇文邕复至平阳。周军集结约8万人,近城列阵,东西20余里。周军奋力进击,大败北齐援军,斩万余人,齐后主败退晋阳,周军乘胜向晋阳进军。
  隆化元年(公元576年),北齐帝高纬于平阳战败后,退至晋阳。周武帝率军乘胜追击。北齐高阿那肱率军1万镇守高壁。宇文邕率军至高壁,高阿那肱望风而逃。十二月,宇文邕与宇文宪在介休会师。逼降北齐守将韩建业后,向晋阳和北朔州急进。高纬欲奔突厥,随员多散,乃回奔邺城。宇文邕亲率诸军攻破晋阳,疾趋邺城。高纬退至邺城后,禅位于皇太子高恒,恒时年八岁。六年正月,高恒从邺城出逃济州。宇文邕围攻邺城,焚烧西门,北齐军战败。高纬率百骑东走。北周军攻入邺城,北齐王公以下官员皆降。高恒在济州遣人持玺绂至赢州,禅位于任城王高湝,高纬等再逃青州,宇文邕派尉迟勤追击高纬和高恒至青州,齐将高阿那肱降,高纬、高恒率十余骑仓促南逃,欲奔陈朝。在南邓树,被周军俘获。二月,周军攻下信都,俘北齐任成王高湝,广宁王高孝珩等。随后,周武帝遣军平定各地反抗势力。北齐亡。北周统一北方。
  社会经济
  北齐最早脱离军镇制度,实现了兵农分离。而相比之下,北周则比北齐晚了十年。
  北齐实行均田制,但实际执行情况很不好,士族地主占地广,并占有大量奴婢。
  577年北齐亡于北周时,北周得州50、郡162、县380,户3032500,口两千余万。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