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   夏代   商代   周代   虢国   Qin Period   Han Period   Three Kingdoms   晋代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十国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中国   现代中国   
虢国  Dynasty Title:虢 (1046 BC655 BC)   Parent Dynasty: 春秋

西虢国(1046 BC655 BC)东虢国(1046 BC767 BC)

Chinese EraNameStart YearEnd YearEra Span
虢叔Guo Shu
虢城公Guo Chenggong
虢公Guo Gong
虢厉公Guo Ligong
虢宣公Guo Xuangong
虢文公Guo Wengong
虢石父Guo Danfu771 BC
虢公翰Guo Gonghan
虢公忌父Guo Gongjifu
虢公林父Guo Gonglinfu
虢公丑Guo Gongchou655 BC

  虢国是西周初期的重要诸侯封国。周武王灭商后,周文王的两个弟弟分别被封为虢国国君,一个(虢叔)为雍地的西虢(一说东虢),一个(虢仲)为制地(今河南荥阳)的东虢(一说西虢),起着周王室东西两面屏障的作用。
  
  东虢于公元前767年被郑国所灭(据《竹书记年》)。西虢东迁三门峡后,在原地留有一小虢,于公元前687年被秦国所灭(据《史记·秦本纪》);东迁后的三门峡虢国建都上阳,地跨黄河两岸,史称南虢、北虢,实为一虢,于公元前655年被晋国所灭。虢公丑带领一部分贵族逃往洛阳,后到其岳父家所在的苏国(即河南焦作温县一带),现有东虢村、西虢村;被俘的一部分贵族、平民被晋军带到山西汾阳一带,形成望族;另一部分贵族、平民在当地居住或逃到他处。
  
  虢(郭)姓由来
  虢(郭)姓:源自姬姓,周成王叔父虢叔,封于西虢,虢仲封于东虢,子孙以虢为氏。按,虢,周时的国名;分东虢、西虢、北虢,在今日的河南、陕西、山西境内。
  周武王封叔叔姬仲在东虢(在河南荥阳县东北)。周平王东迁时,郑武公护驾有功,平王就把虢地赏给了他。周平王的做法引起了诸侯的不满,这时南方的楚国逐渐强盛起来,楚王正想向中原扩张势力,就以周平王无辜灭虢为名,兴师问罪,一直打到洛邑附近。平王大为恐惧,只好找来虢仲的后裔姬序,把他封在北虢(河南陕县东南李家窑),号称郭公(郭、虢古代同音通用)。后来北虢被晋国攻灭,子孙便称为郭氏。
  现在湖南长沙尚存虢氏之裔一大支。其迁徙情况是,五代时自山西太原迁江西,明成化年间自赣迁湘之长沙新康都六甲,今属望城县靖港镇大泊湖村。《长沙虢氏族谱》载:“吾族派演天潢,系由二虢勋标王府;三君誉薄遐方。溯博士于春秋,渊源家学;征大夫于晋国,丕丕皇猷。在昔家声,昭垂後裔。迨以郭更虢之後,仍本姓者,仅吾一支,历籍本豫章迁兹,自洪武越十余代,支繁派演……”长沙虢氏一支为古姓“虢”氏南方仅存承嗣,系明成代年间由江西饶州迁湘,姓氏由“郭”复“虢”,至今已历五百多年,丁口繁衍达万,后裔再迁者目前遍及北京、安徽、四川、湖北、广东、台湾等地。
  长沙虢氏堂号为“新平堂”,至明末清初分为邦、爵、庆、锦、颜、曾、思、唐、隆九大房。除庆、锦二房早年徙常德丹洲外,其余七房于清乾隆三十八年共建宗祠,谱则各修,各房在清代均数修支谱,于民国七年纠族共修过族谱,谱名《长沙虢氏族谱》,凡虢氏自明至民国丁口繁衍、迁徙等情况详载备至,共二十二册,计二千四百多页。民国三十七年续修过族谱,因社会变更未梓,现稿本散失。
  
  三门峡虢国墓地
  周初封文王之弟虢仲、虢叔于东、西二虢。东虢在今河南荥阳,春秋初年为郑所灭;西虢在今陕西宝鸡,西周末年迁至河南三门峡及山西平陆一带。公元前655年,晋国假虞灭虢,留下了"唇亡齿寒"的的千古遗训。
  三门峡虢国墓地经两次发掘,发现了包括两座国君墓、一座国君夫人墓、二座太子墓在内的250余座贵族墓葬,出土各类珍贵文物2万多件。1999年又在三门峡市西南李家窑发现虢国都城上阳城遗址。虢国墓地与上阳城的发现具有重大学术价值,被评为中国二十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虢国墓地位于三门峡市区上村岭上。50年代至今,先后经过四次钻探和两次大规模发掘,证明这是一处等级齐全、排列有序、独具特色且保存完好的西周晚期的大型邦国公墓。墓地总面积32.45万平方米,分为南北两区8个组。 2009号墓即虢仲墓属第八组,位于北区,是虢国墓地墓葬最多、级别最高的一组,其所出土文物不仅数量多、品种全,而且有不少填补了我国周代考古空白。
  虢仲的9号墓为土圹竖穴墓,呈南北方向,墓口南北长5.6米,东西宽4.4米;墓底略大于墓口,南北长6.00米,东西宽4.62—4.92米;墓深距现地表19.3米,是虢国墓地已发掘墓葬中形制最大的一座。墓穴四壁从上到下以淡绿色颜料进行了特殊涂抹。墓主人使用的葬具为重棺单椁,外加大型棺罩。从众多出土青铜器铭文来看,墓主人虢仲是虢国的一代国君。其入葬年代在西周晚期历、宣之际。
  青铜礼器随葬的多少,反映墓主人身份的等级。9号墓出土的青铜器仅礼乐器就达120多件,其中用以标志墓主人身份的鼎达29件之多。有44件的铭文均言明为墓主人虢仲的自作用器。出土的两套编钟,一套为八件甬钟;一套为八件纽钟,铭文最长的60多字,从其内容可知此套纽钟为虢仲自作器。且自铭为“宝铃钟”。从铭文可知,墓主人虢仲生前曾辅佐周天子治理天下,管理臣民,并“受天子禄”,其地位、权势与富有明显高于1990年发掘的2001号墓主人虢季。是目前我国考古发掘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两套编钟。该墓出土的4件铜,均铸有“虢仲作虢妃宝,子子孙孙永宝用”铭文,器形大,保存完好,是目前我国同类器中最大的青铜。
  九号墓出土的玉器,数量之多,品种之全,工艺之精,玉质之好,在周代考古中是罕见的。724件(组)玉器,经专家鉴定,分白玉、青玉、青白玉、黄玉、碧玉等,大部分为新疆和阗玉。从制作工艺来看,多为精绝之作。如一件龙纹玉璧,是由和阗白玉精制而成,双面饰抽象变形云龙纹,整器圆度规整,纹饰流畅大方,富有动感。在玉质工具中,如青色饕餮纹玉斧,羊脂白玉钻等,也均采用和阗玉制成,无任何使用痕迹,可见这些玉质工具只是作为一种标志礼玉使用于某种特定场合。在葬玉类中,该墓出土的两件玉握最为典型:左手握为和阗青白玉,呈圆角方管状,周身饰8周弦纹,两端分别饰4只蝉纹,为商代遗物;右手握为和阗青玉,呈圆管状,周身饰旋转龙纹,是西周时期的典型器物。
  玉器中最为精美的当属仿生动物玉雕。有神秘莫测的玉龙,凶猛咆哮的玉虎,展翅欲飞的玉鹰,活泼可爱的玉兔,造型各异的玉鹿以及玉鼠、玉牛、玉蛇、玉羊、玉猴、玉蜘蛛、玉蜻蜓等。据统计,这些仿生玉雕几乎囊括了我国北温带地区所有常见动物品类。
  此外,九号墓出土的玉遣册,上有用毛笔所写的“南仲”字样,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毛笔写字,对研究我国的书法起源有重要价值。
  九号墓中还出土有4件铁刃铜器,兵器两件:一为铜内铁援戈,一为铜铁叶矛;工具两件,分别为铜銎铁锛和铜柄铁削。在西周晚期墓葬中同时出土数件铁刃铜器实属罕见。经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研究室鉴定,一件为人工冶铁,三件为陨铁制品。在西周晚期墓葬中,人工冶铁制品与陨铁制品共出,对于中国考古学和冶金史是非常重要和难得的实物证据。这表明,中国古代工匠选用陨铁作器具至迟从公元前14世纪开始,公元前 9—8世纪在虢国仍在使用,延续500年以上。与之前2001号墓出土的铜柄铁剑(又称中华第一剑)合并来看,说明此时期并未单纯依赖人工冶铁作为制作兵器的唯一来源。在世界其他文明古国如美索不达米亚、埃及、阿纳托利亚等也有同类发现,陨铁与人工冶铁同时使用数百年以上是世界各地区文明古国的共性,中国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理应如此,只是以前尚缺实证。这4件铁刃铜器的出土,为我们提供了极有说服力的实物证据。
  九号墓中,还出土有陶、木、竹、蚌、麻、象牙等器物,特别是出土的一套完整的麻织品衣物,也是我国同时期考古中仅见的。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