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町時代(むろまちじだい 1338年-1573年),是日本史中世時代的一個劃分,名稱源自於幕府設在京都的室町。
足利尊氏對應後醍醐天皇的南朝建立了北朝,於1336年建立室町幕府。兩個朝廷對立的南北朝時代一直持續到公元1392年,最後被北朝統一。以應仁之亂為契機日本進入了戰國時代。雖然戰亂持續但內外通商繁盛,農業、工業技術也有所提高。同時此時的倭寇襲擊了朝鮮和中國。
室町幕府的建立
1338年,足利尊氏被北朝光明天皇任命為徵夷大將軍,足利尊氏公佈施政方針《建武式目》,開始了足利尊建立的足利幕府統治。1378年,足利氏在京都的室町修建豪華的花禦所作為住宅和幕府的辦公地,所以足利幕府又稱室町幕府。但是,一直到第二代將軍足利義銓時期,由於足利氏的內部鬥爭,幕府始終處於不穩定狀態。1349年,足利幕府內部開始出現內訌,足利尊和他的弟弟足利直義在南、北兩朝之間來回搖擺。直至1355年,足利尊纔在京都穩住腳跟。到1368年,足利尊氏的孫子足利義滿(1358-1408)任第三代將軍時,以細川、斯波等足利傢族為首的守護領國製已在日本全國建立,室町幕府在有實力的守護大名的勢力均衡上鞏固了基礎,足利幕府進入全盛時代。
足利幕府的形式一如鐮倉幕府,衹是更多由自己的親族擔任重要職務,委任親信擔任守護大名,控製地方的軍政大權。其基本社會結構是:將軍——守護大名(地方上層領主、武士首領)——地方下層領主、武士。
足利氏政權是兩支貴族係統——軍政和民政融為一體的政權。足利氏和其重要陪臣在京都過着舊平安時代的貴族生活,其政權的根本變革是成為將軍傢臣的地頭被擔任守護的傢族,即守護大名所取代。禦傢人組織崩解,成為地方性的次級團體。足利政權的權力結構變為以守護傢族聯盟的形式(1390年,全國有26個守護傢族)瓜分了全國的軍事勢力。但是,由於守護傢族的坐大和相對獨立,足利氏想要維持其穩固的霸權也是不太容易。
到了足利義滿時代,隨着幕府基礎的鞏固,開始削弱那些強大的守護大名的勢力。如當時日本較為顯赫的大名——山名氏,大內氏等先後被消滅。此時,南朝的勢力明顯下降,最後僅存的九州據點也被平定。1392年,經過足利義滿的斡旋,南北朝合併。足利氏的地位愈加穩固,他還在朝廷兼任了太政大臣,掌握了幕府和朝廷兩方面的實權。
足利義滿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實際上都與太上皇別無二緻。他出巡時的儀仗規模和天皇一樣,見了天皇平起平坐,兩人好像是平級的同事,他的兒子過繼給天皇做幹兒子,兩人又不像是同輩的兄弟。足利義滿死時,天皇臨時放假,還贈以“太上天皇”的稱號。
幕府的武傢政權對從中國傳來的禪宗文化表現了極大的興趣和熱情,所以禪宗被稱為“武傢的宗教”。禪宗註重頓悟,武士階級大概在殺伐之餘對生命的無常感觸頗深,因此反而容易接受這種玄而不玄的宗教文化。禪宗受到足利氏幕府將軍們的保護,禪宗五山十剎(五個頭等寺院,十個二等寺院)的僧人多被足利幕府聘請為政治顧問,更使禪宗在日本大行其道。其主要宗派有臨濟宗、曹洞宗等。
室町幕府的衰落
1398年,室町幕府實行“三管領四職”制度,規定管領(即執權)一職由足利氏內部的三個傢族輪流擔任;主要的行政機構“侍所”由足利氏其他四個傢族擔任。其目的是為了防止任守護大名的武士形成世襲的政治勢力。可是,事實上此時地方守護大名的武士形成世襲的政治勢力。可是,事實上此時地方守護大名的職權比鐮倉時代要擴大許多;守護大名勢力急遽膨脹,地方分權統治的傾嚮突顯出來。例如,1438年鐮倉的足利持氏欲以武力奪取將軍職位,史稱“永享之亂”。1441年,擔任四職的武士竟殺死幕府將軍,稱為“嘉吉之亂”。幕府、守護大名、領主之間,勾心鬥角,蠶食對方的領地,使矛盾不斷激化。
室町幕府是在莊園制度走嚮沒落的時候建立的,其基礎已經不穩固,所以和鐮倉時代是不可比擬的。
第101代天皇:稱光天皇(1401-1428)(在位1412-1428)
第102代天皇:後花園天皇(1419-1470)(在位1428-14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