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
英国 United Kingdom 爱尔兰 Ireland 比利时 Belgium 荷兰 Netherlands 法国 France 西班牙 Spain 葡萄牙 Portugal 意大利 Italy 希腊 Greece 奥地利 Austria 匈牙利 Hungary 德国 Germany 瑞士 Switzerland 罗马尼亚 Romania 俄罗斯 Russia 波兰 Poland 克罗地亚 Croatia (Hrvatska) 捷克 Czech 芬兰 Finland 瑞典 Sweden 挪威 Norway 冰岛 Iceland 土耳其 Turkey 丹麦 Denmark 阿尔巴尼亚 Albania 爱沙尼亚 Republic of Estonia 安道尔 Andorra 白俄罗斯 Belarus 保加利亚 The Republic of Bulgaria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Bosnia and Herzegovina 梵蒂冈 Vatican City State (Holy See) 黑山 The Republic of Montenegro 拉脱维亚 Latvia 立陶宛 Republic of Lithuania 列支敦士登 Liechtenstein 卢森堡 Luxembourg 马耳他 Republic of Malta 马其顿 The Republic of Macedonia 摩尔多瓦 The Republic of Moldova 摩纳哥 Monaco 塞尔维亚 the Republic of Serbia 斯洛伐克 The Slovak Republic 斯洛文尼亚 the Republic of Slovenia 圣马力诺 San Marino 乌克兰 Ukraine |
愛沙尼亞 Republic of Estonia 首都:塔林 國家代碼: ee |
【國名】愛沙尼亞共和國(Republic of Estonia)(Eesti Vabariik)
【國歌】Mu isamaa, mu ǒnn ja rǒǒm (我的土地,我的歡愉) 【國名釋義】 在波羅的語中意為“水邊居住者”地圖 【面積】 45200平方公裏 【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11∶7。旗面由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相連組成,自上而下分別為藍、黑、白三色。藍色象徵國傢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黑色象徵財富,象徵國傢肥沃的土地和豐富的礦産資源;白色象徵吉祥、自由、光明和純潔。 【國徽】盾徽。繪有三頭伸出紅色舌頭、揚起尾巴的藍色的獅子,還有飾物圖案。 愛沙尼亞國徽 【時區】 東2區,采用夏時製,鼕季時間比北京時間晚6小時,夏季晚5小時。 【人口】 139.2萬(2007年底)。性別比0.86 。其中城市人口占65.5%,農村人口占34.5%。男子平均壽命為64.4歲,女子為76.6歲。主要民族有愛沙尼亞族67.9%、俄羅斯族25.6%、烏剋蘭族2.1%和白俄羅斯族。 【語言】 愛沙尼亞語為官方語言(Eesti keel) 【貨幣】 愛沙尼亞剋朗,簡稱剋朗(EEK) 【宗教】 居民多信奉基督教路德教派宗教 ,東正教和天主教。 首都塔林遠眺【首都】 塔林(Tallinn),始建於1248年丹麥王國統治時期,1991年恢復獨立後成為愛沙尼亞共和國首都。塔林市位於愛西北部,瀕臨波羅的海,歷史上曾一度是連接中東歐和南北歐的交通要衝,被譽為“歐洲的十字路口”。塔林港是愛最大的港口。氣候受海洋影響明顯,春季涼爽少雨,夏秋季溫暖濕潤,鼕季寒冷多雪,年均氣溫 4.7℃。共分8個區,總面積為158 . 3平方公裏。2006年全市人口為39.9萬。 【文化古城】塔爾圖/Tartu 【名勝】圖姆皮亞誇堡【世界遺産】塔林歷史中心(老城) 【國傢元首】托馬斯·亨德裏剋·伊爾維斯(Toomas Hendrik Ilves)2006年9月23日當選,同年10月9日就職,任期5年。 【重要節日】獨立日:2月24日,為紀念1918年2月24日愛脫離沙俄統治而獲得獨立;恢復獨立日:8月20日,為紀念1991年8月20日愛恢復獨立;勝利日:6月23日,為紀念1919年愛抗擊德國軍隊獲勝。 【政治】自1991年恢復獨立以來,愛實行多黨議會民主製。2006年,愛國內政局總體穩定。9月23日舉行總統大選,伊爾維斯當選。積極參與歐盟事務,重視與美戰略合作,對俄關係未有明顯改善,在多邊和國際場合更為活躍。 【憲法】 現行憲法於1992年6月28日通過,7月3日生效,除序言部分外共分15章、168條。憲法確定,愛是獨立主權的民主國傢,國傢最高權力屬於人民,獨立和主權至高無上、不可剝奪。愛實行三權分立的多黨議會民主製。 【國際長途代碼】372 【國際域名後綴】EE 自然地理 位於波羅的海海濱東海岸,東與俄羅斯接壤,南與拉脫維亞相鄰,北鄰芬蘭灣,與芬蘭隔海相望,西南瀕裏加灣,邊界綫長1445公裏,海岸綫長3794公裏。屬海洋性氣候,鼕季平均氣溫-5℃,夏季平均氣溫16℃,年平均降水量500-700毫米。 歷史 愛民族形成於12~13世紀。曾先後被普魯士、丹麥、瑞典、波蘭、德國等占領和統治。從1710年開始,愛沙尼亞受沙俄統治長達200多年。1918年2月24日宣佈獨立,成立愛沙尼亞共和國。次日,德軍占領塔林。同年11月,蘇维埃俄國宣佈對愛擁有主權。1920年2月,蘇维埃俄國承認愛獨立。1939年8月,蘇德簽訂秘密條約,將愛劃入蘇勢力範圍。1940年6月,蘇聯出兵愛,同年7月成立愛沙尼亞蘇维埃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1991年8月20日,愛脫離蘇聯,宣佈恢復獨立。9月17日,聯合國宣佈接納愛為成員國。2004年3月29日,愛加入北約,5月1日加入歐盟。 議會 一院製,共101個議席,任期4年。主要職能:通過法律;决定全民公决;選舉共和國總統;批準或宣佈廢除條約;授權總理組成政府;通過並批準國傢預算;决定對共和國政府、總理及部長進行不信任投票;宣佈全國處於緊急狀態;解决憲法所規定的總統、政府、其他國傢機關或地方政府職權以外的所有行政問題等。年滿21周歲且有選舉資格的公民均可競選議員。本屆議會於2007年3月4日議會選舉後組成,共有6個政黨進入議會,改革黨獲31席、中間黨獲29席、祖國聯盟-共和國黨獲19席、社民黨獲10席、人民聯盟獲6席、緑黨獲6席。2007年4月2日,愛議會舉行議長例行年度選舉,恩娜·愛爾瑪(Ene ERGMA,祖國聯盟-共和國黨)當選議長。 政府 2007年3月議會選舉後,4月5日,改革黨、祖國聯盟-共和國黨和社民黨組成具有右翼傾嚮的執政聯盟。改革黨主席安西普連任總理。本屆政府為愛恢復獨立以來的第12屆政府,內閣成員為:總理安德魯斯·安西普(Andrus ANSIP,改革黨),外交部長烏爾馬斯·帕依特(Urmas PAET,改革黨),司法部長萊因·蘭格(Rein LANG,改革黨),社會部長馬麗特·馬瑞普(Maret MARIPUU,改革黨),環境部長雅努斯·塔姆基維(Jaanus TAMKIVI,改革黨),文化部長拉依奈·雅內斯(Laine JANES,改革黨),農業部長赫裏爾-瓦裏多爾·塞德爾(Helir-Valdor SEEDER,祖國聯盟-共和國黨),教育及科學部長特尼斯·盧卡斯(Tõnis LUKAS,祖國聯盟-共和國黨),經濟通訊部長尤漢·帕茨(Juhan PARTS,祖國聯盟-共和國黨),國防部長雅剋·阿維剋索(Jaak AAVIKSOO,祖國聯盟-共和國黨),地區事務部部長瓦洛·雷馬(Vallo REIMAA,祖國聯盟-共和國黨),財政部長依瓦利·帕達爾(Ivari PADAR,社民黨),內務部長尤裏·皮赫爾(Jüri PIHL,社民黨),人口與民族事務部長烏爾維·帕羅(Urve PALO,社民黨)。 行政區劃 全國共分15個省,大小城鎮共254個。省名如下:希尤省、哈留省、拉普拉省、薩列省、裏亞內-維魯省、依達-維魯省、雅爾瓦省、維良地省、耶蓋瓦省、塔爾圖省、維魯省、瓦爾加省、貝爾瓦省、帕爾努省和裏亞內省。 司法機構 分城鄉地區法院、上訴法院和最高法院三級。愛全國有城鄉地區法院4個,另在塔林市和塔爾圖市各設1個行政法愛沙尼亞國傢法院院,共有法官120人;有上訴法院3個,法官48人。最高法院是愛終審法院,同時履行愛憲法法院職能。最高法院院長馬特· 拉斯剋(Mart RASK),2004年5月1日就任。總檢察長諾曼·阿斯(Norman AAS),2005年2月7日就任。 政黨 主要政黨有: (1)改革黨(Estonian Reform Party),執政黨,成立於1994年,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共有5832名成員。屬右翼自由黨,黨主席為安德魯斯 · 安西普(Andrus ANSIP)。 (2)祖國聯盟-共和國黨(Pro Patria and Res Publica Union),執政黨,2006年6月由“祖國聯盟”和“共和國黨”合併而成。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共有8700名成員。屬右翼政黨,該黨兩主席分別為托尼斯·盧卡斯(Tonis LUKAS)和大衛·維斯基馬基(Taavi VESKIMAGI)。 (3)社會民主黨(Social Democratic Party):原名為溫和黨(The Moderates),2004年2月改為現名。執政黨,成立於1996年,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共有3300名成員。屬中右傾嚮的政黨,黨主席為伊瓦爾·帕達爾(Ivari PADAR)。 (4)中間黨(Estonian Center Party),在野黨,成立於1991年,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共有10000名成員。屬中左翼政黨,黨主席為埃德加·薩維薩爾(Edgar SAVISAAR)。 (5)人民聯盟(Estonian People’s Union),在野黨,成立於2000年,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共有10000名成員。屬中左翼政黨,黨主席為維魯·雷堅(Villu REILJAN)。 (6)緑黨(Estonian Greens),在野黨,成立於2006年11月,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共有1400名成員。黨主席為馬列剋·斯特蘭博格(Marek STRANDBERG)。 此外還有愛沙尼亞波羅的海俄羅斯人黨(Russian Baltic Party in Estonia)、基督教人民黨 (Estonian Christian People's Party)、社會民主勞工黨(Estonian Social-Democratic Labor Party)、民主黨(Estonian Democratic Party)、獨立黨(Estonian Independence Party)、農民黨(the Farmers' Party)、俄羅斯人黨(Russian Party in Estonia)和俄羅斯人團结黨(Russian Unity Party)等。 重要人物 托馬斯·亨德裏剋·伊爾維斯(Toomas Hendrik ILVES):愛沙尼亞總統伊爾維斯總統。1953年12月26日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自幼在美國長大。1976和1978年先後畢業於美哥倫比亞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1984~1988年歷任德國慕尼黑“自由歐洲電臺”評論員。1988~1993年任該臺愛沙尼亞語部負責人。1993~1996年先後擔任愛駐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大使。1996年12月至1998年9月任愛外交部長。1999年3月至2002年1月再次擔任愛外交部長。2002年、2004年兩度當選歐洲議員,任歐洲議會外委會副主席。2006年9月23日當選愛沙尼亞總統。 恩娜·愛爾瑪(Ms. Ene ERGMA):議長。女,1944年2月29日生於拉剋維拉市。物理、數學博士。祖國聯盟-共和國黨成員。1969年畢業於莫斯科國立大學。1984年獲物理和數學博士學位。1972~1988年在莫斯科天文學理事會工作。1988~1997年在愛塔爾圖大學任教授。1997~1999年當選愛科學院院士。1999~2003年任愛科學院副院長。2003年3月當選愛第十屆議會議長。2006年3月在議會年度例選中當選副議長。2007年4月2日當選愛第十一屆議會議長。 安德魯斯·安西普(Andrus ANSIP):總理。1956年10月1日出生於塔爾圖市,改革黨主席。1979年畢業於塔爾圖大學化學係。1979~1981年在塔爾圖大學化學院任高級工程師。1981~1983年在蘇聯海軍服役。1993~1995年為塔爾圖人民銀行董事會成員。1994~1996年任社會銀行塔爾圖分行行長。1994~1998年任塔爾圖電臺董事會主席。1995~1996年任利沃尼亞私有化投資基金理事會主席。1998~2004年任塔爾圖市長。2004~2005年3月任經濟與通訊部長。自2005年4月13日起出任愛總理,2007年4月5日連任。 經濟 愛奉行自由經濟政策,大力推行私有化,實行零關稅和自由貿易政策,經濟總體保持發展勢頭。2006年經濟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增長率在歐盟內排名第二。愛吸引外來投資大幅增加,失業率明顯下降,入盟對愛經濟拉動作用持續顯現。2006年主要經濟數據如下: 國內生産總值:164.31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産總值:12262美元 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率:11.4% 貨幣名稱:愛沙尼亞剋朗(Estonian Kroon----EEK),輔幣為分,1剋朗=100分。 匯率:1歐元=15.6466愛剋朗(實行與歐元固定匯率製);1美元=12.47愛剋朗(2006年平均匯率)。 通貨膨脹率: 4.4% 失業率: 5.9% 資源 自然資源匱乏。主要礦産有油頁岩(探明的儲藏量約60億噸)、磷礦(儲量約40億噸),石灰岩等。森林面積211.5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48%,森林蓄積量4.09億立方米,人均木材擁有量達178立方米。 工業 主要工業部門有:機械製造、木材加工、建材、電子、紡織和食品加工業。2006年,製造業産值300.44億剋朗(24.09億美元)、交通、通訊和倉儲業産值216.54億剋朗(17.36億美元)。主要工業産品:油頁岩1410萬噸,水泥84.89萬噸,木材172.55萬立方米,棉紡織品5800萬平方米。 農業 農業以畜牧業為主,主要飼養奶牛、肉牛和豬。農業用地143.31萬公頃,可耕地111.98萬公頃。主要農作物有:小麥、黑麥、馬鈴薯、蔬菜、玉米、亞麻和飼料作物。2006年主要農産品産量分別為:小麥21.44萬噸,黑麥1.79萬噸,大麥29.47萬噸。肉類9.99萬噸,牛奶69.03萬噸,雞蛋1.79億個。 服務業 2006年旅館、酒店銷售額29.35億剋朗(2.35億美元),同比增長20.4%。房地産、租賃服務350.58億剋朗(28.11億美元),同比增長22.8%。服務業從業人員36.29萬人。 旅遊業 2006年旅館入住人數為225.95萬人次,同比增長9%,其中63%為外國遊客。遊客主要來自芬蘭、瑞典、德國、俄羅斯和英國。主要旅遊景點:塔林、塔爾圖、帕爾努、薩列馬島、希尤馬島。 交通運輸 公路:公路總長52037公裏,2006年公路運輸乘客1.42億人次,貨物3034.9萬噸。 鐵路:鐵路總長967公裏。2006年鐵路客運量530萬人次,貨運量6150萬噸。 海運:2006年客運量585.1萬人次。共有101個港口,主要有塔林港、西由拉邁港、昆達港、北帕爾迪斯基港、帕爾努港。 空運:2006年客運量146.5萬人次,貨運量4700噸。 管道運輸:截至2006年,愛輸氣、輸油管道總長2270公裏。 財政金融 實行平衡預算政策。2006年財政總收入為678億剋朗(54.4億美元),總支出為626億剋朗(50.2億美元),分別比2005年增長22.2%和18.8%。收支總體平衡,並略有盈餘。 國際收支情況:2006年經常項目赤字總額304億剋朗(24.4億美元),同比增長67.4%,占GDP總額的14.8%。 外匯儲備及外債:2006年外匯儲備總額為26.49億美元,淨外債為553億剋朗(44.35億美元)。 主要銀行 漢莎銀行(Hansapank):成立於1991年4月30日,資産總額27.7824億歐元。 聯合銀行(Uhispank):成立於1992年12月15日,資産總額12.8232億歐元。 愛沙尼亞諾底亞銀行(Nordeapank Eesti):成立於1995年2月27日,資産總額3.627億歐元。 愛沙尼亞信貸銀行(Krediidipank):成立於1997年8月19日,資産總額1.1695億歐元。 對外貿易 據愛統計局統計, 2006年對外貿易總額2813.61億剋朗(約合225.63億美元),同比增長24.8%。其中,進口1619.34億剋朗(約合129.86億美元),出口1194.27億剋朗(約合95.77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6.3%和22.8%。與歐盟國傢貿易仍處於主導地位,愛歐貿易額占愛進出口貿易額70%以上。 主要進口商品類別依次為:機械設備、電子産品及其零部件等占25.6%,礦産品占14.9%,車輛、航空及船舶占12.2%,五金及其製品占9.7%,化工或相關産業産品占6.7%等。主要出口商品類別依次為:機械設備、電子産品及其零部件等占23.9%,礦産品占16.2%,木材及木製品占9.3%,五金及其製品占9.3%,車輛、航空及船舶占6.8%等。 主要貿易國別:芬蘭、俄羅斯、瑞典、德國、拉脫維亞等。 【對外投資】2006年對外直接投資125.8億剋朗(10.1億美元)。資本主要投嚮以下國傢:德國、拉脫維亞、立陶宛、俄羅斯等。主要投資領域:金融、公共領域、房地産等。 【對外援助】2006年發展合作項目總金額1.2億剋朗(962萬美元),其中,外交部發展合作項目金額1500萬剋朗(120萬美元),主要受援國:烏剋蘭、摩爾多瓦、格魯吉亞和阿富汗等。 【外國資本】2006年外商直接投資200.6億剋朗(16.1億美元)。主要投資國為瑞典和芬蘭等。主要投資領域:金融、房地産、交通、運輸、通訊等。 【外國援助】2006年共接受外國援助45.1億剋朗(約3.62億美元),主要來自歐盟國傢。 【著名公司】 漢莎銀行股份有限公司(AS Hansapank):創建於1992年1月10日,主要從事金融業務,董事會主席Mr. Erkki Raasuke ,總資産為27.7824億歐元。 愛沙尼亞能源公司(Eesti Energia AS):創建於1998年8月11日,主要從事生産及分配電能業務,董事會主席Mr. Sandor Liive ,總資産為194.81億剋朗。 愛沙尼亞電訊公司(AS Eesti Telecom):創建於1991年4月16日,主要從事電訊業務,董事會主席Mr. Jaan Mannik,總資産為45.24億剋朗。 塔林港股份有限公司(AS Tallinna Sadam):創建於1990年11月14日,從事水運業務,董事會主席Mr. Ain Kaljurand。總資産為49.09億剋朗。 人民生活 2006年人均月工資為9351剋朗(約750美元),生産價格指數為4.5%,消費者價格指數為4.4%。2006年領取國傢養老金人數29.2萬人,月均養老金為2558剋朗(205美元)。2006年新建房屋面積39.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0.39%。 軍 事總統是全國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國防委員會是總統國防事務的最高咨詢機構。國防部是政府執行和實施國防政策的部門。國防軍司令是軍隊最高指揮官。國傢實行義務兵役製,服役期8~12個月。愛國防軍總兵力約5000人。 現任國防軍司令安茨·拉納茨(Ants Laaneots),國防軍總參謀長尼姆·瓦利(Neeme Vali)。 文化教育實行9年製義務教育。2006年共有學前機構600所,各類中小學校611所,各類技術職業學校68所,高等教育機構42所,其中大學12所。 2006年共有28.2萬人在各類學校學習,其中中小學18.4萬人,各類技校及職業學校3萬人,大學6.8萬人。 2006年共有各類公共圖書館564個,各類博物館209個。 著名高等學校:塔爾圖大學(University of Tartu),建於1632年瑞典國王阿道夫·古斯塔夫二世(Gustavus II Adoplphus)統治時期,1919年由古斯塔夫學院改稱塔爾圖大學,被尊為“愛沙尼亞的啓蒙聖母”,愛許多政要和知名人士均畢業或曾任教於該校。設有神學、法律、醫學、哲學、生物和地理、物理和化學、教育、體育、經商管理、數學和信息科學、社會學等11個學科,下屬10個係和研究所。師資人員共1368名,其中教授131名。學生1.8萬人。托努·萊特薩爾(Tőnu Lehtsaar)目前代理校長職務。 新聞出版 2006年共發行782種各類期刊雜志,其中包括42種報紙,44種雜志。2006年主要愛文報刊及發行情況:愛沙尼亞晚報(SL Ohtuleht,64800份)、郵差報(Postimees,日報,64100份)、愛沙尼亞快報(Eesti Ekspress,周刊,44600份)、愛沙尼亞日報(Eesti Paevaleht,34800份)等。主要俄文報刊有:愛沙尼亞青年報(Molodezh Estonii,日報、7700份)、每日新聞(日報、8500份)等。 主要通訊社:波羅的海通訊社(Baltic News Service-BNS),成立於1990年4月,私營通訊社,有140名工作人員。 主要電臺: 1、愛沙尼亞電臺(Eesti Raadio),愛國傢電臺,建於1926年,每天24小時用愛沙尼亞語、俄語廣播。 2、布𠔌電臺,私營電臺,成立於1992年,每天24小時用愛沙尼亞語廣播。 3、俄羅斯電臺,私營電臺,1998年建臺,每天21小時用俄語廣播。 主要電視臺: 1、國傢電視臺(Estonian Television-ETV),1955年建臺,用愛沙尼亞語和俄語播放節目。 2、TV3,私營電視臺,用愛沙尼亞語播放節目。 3、Kanal 2,私營電視臺,1993年建臺,用愛沙尼亞語和俄語播放節目。 對外關係 2006年,愛對外交往空前活躍。繼續堅定奉行“西靠”戰略,進一步拉近與美歐關係;與俄保持距離,政治關係發展緩慢;鞏固發展與波海及北歐國傢傳統友誼;進一步拓展外交渠道,不斷提升國際知名度。 外交 【同中國的關係】1991年9月11日,中愛兩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1992年初中國在愛設立大使館。1993年2月,中國嚮愛派駐大使。愛於1997年在華設立大使館並派駐臨時代辦。2002年4月,愛嚮中國派駐首任大使。 2006年,兩國關係穩步發展,友好合作進一步加強。兩國高層保持接觸,各領域交往繼續增多,雙邊關係總體呈現積極良好的發展態勢。10月底,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訪愛,與愛總統、總理、議長就兩國政治關係、議會交往、經貿及國際合作等問題廣泛深入地交換意見,達成了廣泛共識。愛國防部長、議會外委會和愛中友好議員小組代表團相繼訪華,深入瞭解我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及內外政策。 2006年,中愛雙方分別開展了一係列慶祝建交15周年的活動:李肇星和帕依特外長互緻賀電、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舉辦招待會、中國駐愛大使舉行招待會等。 據中國海關統計,2006年中愛雙邊貿易額7.4億美元,同比增長100.8%。其中,愛從中國進口4.6億美元,嚮中國出口2.8億美元,同比增長46.5%和394.2%。愛嚮中國出口的主要商品為:機械設備、電子産品及其零部件等(占81.3%)、五金及其製品(占9.8%)、木材及木製品(占2.5 %)、植物産品(占2.5%)、紙漿、紙張及其製品(占1.2%)等。愛從中國進口的主要商品為:機械設備、電子産品及其零部件等(占54.9 %)、紡織原料及其製品(占12.3%)、五金及其製品(占8.3%)、日雜製品(占7.2%)、塑料、橡膠及其製品(占3.8%)。 雙邊文化交往較為活躍。雙方繼續落實《2005-2007年文化交流計劃》。我針對愛民衆對中華文化興趣濃厚的特點,利用舉辦展覽、嚮愛派出文藝團體、舉辦“中國日”、接受媒體采訪等多種形式擴大對外宣傳。雙方文化團組互訪不斷,愛兒童藝術團應邀參加了天津國際兒童文化交流活動,我中央音樂學院學生參加了塔林國際鋼琴比賽並獲得第二名的好成績。 雙方保持軍事交往。繼中國人民解放軍外事代表團訪愛後,愛國防部長成功訪華。我派出觀察員對“愛爾納突擊”國際偵察兵競賽進行了觀摩。 中國駐愛沙尼亞大使:謝俊平。 愛沙尼亞駐中國大使:安德列斯·翁卡(Andres Unga,候任大使)。 【同美國的關係】愛視美為“最重要的戰略盟國”。2006年愛單方面給予美公民免簽待遇;堅持嚮伊拉剋派兵;在政府、議會及民間層面與美展開全方位合作,年內實現兩國總統互訪。12月,愛議會通過决議,將愛駐伊軍隊任期延長一年至2007年底。 【同北約的關係】2004年3月加入北約以來,一直視北約為安全保障,積極參加北約框架內的活動。愛積極參與北約主導的阿富汗維和行動;積極支持北約創建快反部隊;支持獨聯體國傢加入北約,並願為烏剋蘭、格魯吉亞等國入約提供經驗。2006年9月,北約民防大會在塔林召開,這是愛首次承擔北約框架內的大型會議。2006年11月,北約秘書長夏侯雅伯訪愛。 【同歐盟的關係】2004年5月加入歐盟,積極參與歐盟各項事務,維護本國利益,愛歐關係進一步密切。2006年5月,愛議會以絶對多數批準《歐盟憲法條約》。愛領導人積極參加歐盟各種會議,並利用出席會議之機,闡述立場,表達關切,力爭最大限度地維護愛國傢權益。爭取早日加入歐元區和申根協定是愛近期主要目標。 【同俄羅斯的關係】2006年,愛俄關係尚未出現緩解跡象,政治關係發展依舊緩慢。俄利用愛俄族人地位、邊界條約及能源供應等問題繼續嚮愛施壓。隨着愛右翼政府的成立,愛俄關係更趨復雜化。 【同北歐國傢的關係】愛與北歐國傢歷史淵源深厚,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關係密切。2006年,雙方繼續保持高層互訪,總統伊爾維斯當選後首次出訪即選定芬蘭,總理安西普參加在芬蘭舉行的歐盟首腦會議、亞歐首腦會議。 【同波羅的海國傢關係】愛與波海國傢關係得到加強,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技等各方面的溝通與交流頻繁。愛與拉脫維亞、立陶宛聯名推薦拉總統弗賴貝加為聯合國秘書長候選人。6月7日,愛與拉簽署《邊境地區共同打擊犯罪協定》,是兩國為加入申根簽證協定采取的重要步驟。此外還積極參與“波海及北方國傢”框架內的各項活動。 【對打擊恐怖主義的態度】愛支持並積極參加國際反恐鬥爭。2006年繼續派軍參加北約維和行動,並應美邀請派兵參加伊拉剋戰後維和行動。 人口 愛沙尼亞人口2/3為愛沙尼亞族,其餘為蘇聯統治時期遷入的移民,主要為俄羅斯族,居住在首都塔林。愛沙尼亞境內也有一小部分芬蘭族人。 愛沙尼亞官方語言為愛沙尼亞語,與芬蘭語很接近。俄語也是重要語言,多數俄羅斯族人也通愛沙尼亞語,從2007年起,俄語學校也逐步增加愛沙尼亞語課程。 愛沙尼亞人宗教信仰不強烈,不到1/3的人口信教,其中大多數為基督教新教路德教會。俄羅斯人信東正教。源於古代拜物教的宗教傳統也有一定的保留。 The Estonians are a Finnic people, with the Estonian language exhibiting many similarities to Finnish. The modern name of Estonia is thought to originate from the Roman historian Tacitus, who in his book Germania (ca. 98 CE) described a people called the Aestii. Similarly, ancient Scandinavian sagas refer to a land called Eistland, close to the Danish, German, Dutch, Swedish and Norwegian term Estland for the country. Early Latin and other ancient versions of the name are Estia and Hestia. Esthonia was a common alternate English spelling prior to independence. Estonia is a democratic parliamentary republic and is divided into fifteen counties. The capital and largest city is Tallinn. With a population of only 1.34 million, Estonia is one of the least-populous members of the European Union. Estonia was a member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 from 22 September 1921, has been a member of the United Nations since 17 September 1991, of the European Union since 1 May 2004 and of NATO since 29 March 2004. Estonia has also signed the Kyoto protocol. The settlement of modern day Estonia began around 8500 BC, immediately after the Ice Age. Over the centuries, the Estonians were subjected to Danish, Teutonic, Swedish and Russian rule. Foreign rule in Estonia began in 1227.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Livonian Crusade the area was conquered by Danes and Germans. From 1228–1562, parts or most of Estonia were incorporated into a crusader state Terra Mariana, that became part of the Ordensstaat, and after its decline was formed the Livonian Confederation. During the era economic activities centered around the Hanseatic League. In the 1500s Estonia passed to Swedish rule, under which it remained until 1721, when it was ceded to the Russian Empire. The Estophile Enlightenment Period (1750–1840) led to a national awakening in the mid-19th century. In 1918 the Estonian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was issued, to be followed by the Estonian War of Independence (1918–1920), which resulted in the Tartu Peace Treaty recognizing Estonian independence in perpetuity. During World War II, Estonia was occupied and annexed first by the Soviet Union and subsequently by the Third Reich, only to be re-occupied by the Soviet Union in 1944. Estonia regained its independence on 20 August 1991. It has since embarked on a rapid programme of social and economic reform. Today, the country has gained recognition for its economic freedom, its adapt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was one of the world's fastest growing economies for several years. However, Estonia's economy was second worst hit of all 27 European Union members in the 2008–2009 economic crisis, contracting sharply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200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