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
英国 United Kingdom 爱尔兰 Ireland 比利时 Belgium 荷兰 Netherlands 法国 France 西班牙 Spain 葡萄牙 Portugal 意大利 Italy 希腊 Greece 奥地利 Austria 匈牙利 Hungary 德国 Germany 瑞士 Switzerland 罗马尼亚 Romania 俄罗斯 Russia 波兰 Poland 克罗地亚 Croatia (Hrvatska) 捷克 Czech 芬兰 Finland 瑞典 Sweden 挪威 Norway 冰岛 Iceland 土耳其 Turkey 丹麦 Denmark 阿尔巴尼亚 Albania 爱沙尼亚 Republic of Estonia 安道尔 Andorra 白俄罗斯 Belarus 保加利亚 The Republic of Bulgaria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Bosnia and Herzegovina 梵蒂冈 Vatican City State (Holy See) 黑山 The Republic of Montenegro 拉脱维亚 Latvia 立陶宛 Republic of Lithuania 列支敦士登 Liechtenstein 卢森堡 Luxembourg 马耳他 Republic of Malta 马其顿 The Republic of Macedonia 摩尔多瓦 The Republic of Moldova 摩纳哥 Monaco 塞尔维亚 the Republic of Serbia 斯洛伐克 The Slovak Republic 斯洛文尼亚 the Republic of Slovenia 圣马力诺 San Marino 乌克兰 Ukraine |
馬其頓 The Republic of Macedonia 首都:史高比耶 國家代碼: mk |
馬其頓共和國(馬其頓語:Република Македонија)是位於東南歐的巴爾幹半島南部的內陸小國,東臨保加利亞,北臨塞爾維亞,西臨阿爾巴尼亞,南臨希臘。由於希臘反對馬其頓共和國使用“馬其頓”的名稱,世界上絶大多數國傢以及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現在均將該國暫時稱為“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Поранешна Југословенска Република Македонија(ПЈРМ)/Poranešna Jugoslovenska Republika Makedonija(PJRM))。目前全世界約有40個國傢承認“馬其頓共和國”本身使用的名稱。
馬其頓共和國先前是南斯拉夫的一部分,現在的首都與主要都市是斯科普裏(史高比耶)。自獨立以來,馬其頓由於國名問題和希臘發生爭端,問題至今仍待解决。 歷史 馬其頓地區古為希臘文明北端的邊疆地區,該地公元前4世紀時崛起的馬其頓帝國曾徵服小亞細亞、波斯、埃及等地,把希臘文明傳播到中東各地。後來馬其頓先後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希臘人所主導)等統治。5世紀起斯拉夫人開始進入馬其頓地區,並且在該地(尤其是馬其頓的內陸地區)定居,因而奠定了現代馬其頓南北之分(南:希臘人/北:斯拉夫人)的基礎。 837年時保加利亞徵服了馬其頓,並於10世紀末在該地的Ohrid(奧赫裏德)定都。1018年拜占庭帝國又徵服了馬其頓,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裏馬其頓多次在拜占庭、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之間轉手。15世紀初奧斯曼帝國徵服了馬其頓,並開始了長達500年的統治。 19世紀時希臘、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復國運動相繼展開,民族主義高漲,馬其頓也成為三國的必爭之地。1913年三國在共同針對奧斯曼帝國的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獲勝,奧斯曼將馬其頓割予三國,但三國之間又因馬其頓具體分割方案爆發第二次巴爾幹戰爭,最終希臘、塞爾維亞擊敗保加利亞,三國將馬其頓瓜分。塞爾維亞所得到的部分就是現代馬其頓共和國的領土。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塞爾維亞成為南斯拉夫的一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希臘、南斯拉夫為同盟國,保加利亞參加了由德國主導的軸心國陣營,希臘、南斯拉夫被德國攻占之後,保加利亞分得了馬其頓的大部分地區,但戰爭結束後各國之間的邊界又還原到戰前的形勢。 二戰之後,南斯拉夫成為由鐵托所領導的共産主義國傢,1946年時鐵托將馬其頓地區從塞爾維亞分開,成為南斯拉夫的一個加盟共和國。1991年9月17日馬其頓從南聯盟和平分離,但馬隨即和希臘爆發國名爭端,最後馬其頓於1993年以“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的名義加入聯合國。希臘最終在1995年解除對馬其頓共和國的經濟封鎖。 1999年,南聯盟爆發科索沃戰爭,近40萬阿爾巴尼亞族難民從科索沃涌入馬其頓。2001年春,馬其頓西部的阿族人開始進行武裝叛亂,馬國爆發短暫的內戰,後來雙方於6月在歐盟官員的調停下達成停火協議,阿族同意放下武裝,馬國同意給予阿族人更多權力,之後馬國國內民族關係有一定的改善。 政治 馬其頓共和國為實行議會製的民主國傢,行政權由馬其頓議會(一院製)的政黨所組成的聯合政府掌握。國傢元首為象徵性的總統,政府首腦為總理。 馬其頓正在爭取加入北約和歐盟。 馬其頓分為85個市鎮,首都斯科普裏(史高比耶)由10個市鎮所組成。 最近一次的選舉在2009年舉行。 地理 薩摩古堡是一大觀光景點馬其頓為內陸國傢,國土占廣義馬其頓地區的一半。國內多山,主要河流為貫穿南北的Vardar(瓦爾達爾河)。首都斯科普裏(史高比耶)為最大城市,其他主要城市有Bitola(比托拉)、Kumanovo(庫馬諾沃)、Prilep(普裏萊普)、Tetovo(泰托沃)。 經濟 南聯盟解體前,馬其頓地區為國內最貧窮的地區,獨立後由於社會主義經濟轉型、區域局勢動蕩不安、聯合國對塞爾維亞的經濟製裁、希臘於94-95年對馬其頓的經濟製裁、2001年內戰等原因,馬其頓經濟停滯不前,直到2002年纔開始漸漸復蘇,至今該地仍是歐洲最貧窮的國傢之一。 人口 馬其頓的民族有: 馬其頓斯拉夫族:64.18% 阿爾巴尼亞族:25.17% 土耳其族:3.85% 羅姆族:2.66% 塞爾維亞族:1.78% 宗教有: 東正教:70% 伊斯蘭教:29% 人物 德蘭修女在1910年8月27日生於斯科普裏(史高比耶),是仁愛會的創辦人。 爭議 “馬其頓”是古希臘時期希臘北部的國傢的名稱,由亞歷山大大帝統治的馬其頓帝國曾經徵服小亞細亞、波斯、埃及等地,把希臘文明傳播到中東各地。至今希臘仍將其北部地區稱為馬其頓。希臘認為,由斯拉夫民族(馬其頓斯拉夫族)所建立的國傢無權使用屬於希臘的名稱作為國名。由於希臘所提出的抗議,世界上絶大多數國傢、聯合國、歐洲聯盟、國際奧林匹剋委員會等均未承認“馬其頓共和國”的國名,而將該國稱為“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目前全世界僅約40個國傢承認“馬其頓共和國”本身使用的名稱,但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國、俄羅斯等大國。 馬其頓共和國獨立初期時,國旗上曾使用“維伊納的太陽”(即十六道光芒的太陽)圖案,由於該圖案源於古希臘時期的馬其頓國,希臘認為馬其頓共和國無權在國旗上使用。同時由於馬其頓憲法當中提及“關註鄰國馬其頓人的權益”,希臘認為這顯示馬其頓共和國意圖干涉希臘北部的斯拉夫少數民族事務,甚至對希臘北部有領土擴張的野心。 基於前述原因,希臘雅典等地曾於馬其頓獨立初期舉行大規模示威。希臘政府於1994年2月開始嚮馬其頓共和國實行經濟封鎖,重創其對外貿易。馬其頓共和國最終於1995年9月改換國旗以及修改憲法(新條文重申馬其頓對鄰國領土沒有任何主張)。稍後希臘終止經濟封鎖。雖然希、馬兩國的經濟聯繫日益熱絡,唯國名問題迄今懸而未决。 A landlocked country, the Republic of Macedonia is bordered by Kosovo[a] to the northwest, Serbia to the northeast, Bulgaria to the east, Greece to the south and Albania to the west. The country's capital is Skopje, with 506,926 inhabitants according to a 2004 census. Other cities include Bitola, Kumanovo, Prilep, Tetovo, Ohrid, Veles, Štip, Kočani, Gostivar and Strumica. It has more than 50 lakes and sixteen mountains higher than 2,000 m (6,562 ft). Macedonia is a member of the UN and the Council of Europe. Since December 2005 it has also been a candidate for joining the European Union and has applied for NATO membershi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