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United Kingdom 爱尔兰 Ireland 比利时 Belgium 荷兰 Netherlands 法国 France 西班牙 Spain 葡萄牙 Portugal 意大利 Italy 希腊 Greece 奥地利 Austria 匈牙利 Hungary 德国 Germany 瑞士 Switzerland 罗马尼亚 Romania 俄罗斯 Russia 波兰 Poland 克罗地亚 Croatia (Hrvatska) 捷克 Czech 芬兰 Finland 瑞典 Sweden 挪威 Norway 冰岛 Iceland 土耳其 Turkey 丹麦 Denmark 阿尔巴尼亚 Albania 爱沙尼亚 Republic of Estonia 安道尔 Andorra 白俄罗斯 Belarus 保加利亚 The Republic of Bulgaria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Bosnia and Herzegovina 梵蒂冈 Vatican City State (Holy See) 黑山 The Republic of Montenegro 拉脱维亚 Latvia 立陶宛 Republic of Lithuania 列支敦士登 Liechtenstein 卢森堡 Luxembourg 马耳他 Republic of Malta 马其顿 The Republic of Macedonia 摩尔多瓦 The Republic of Moldova 摩纳哥 Monaco 塞尔维亚 the Republic of Serbia 斯洛伐克 The Slovak Republic 斯洛文尼亚 the Republic of Slovenia 圣马力诺 San Marino 乌克兰 Ukraine |
Republic of Lithuania Capital:Vilnius Country Code: lt |
立陶宛共和国 (立陶宛文:Lietuvos Respublika,英文:Republic of Lithuania),位于东北欧,是波罗的海三国之一,北接拉脱维亚,东南接白俄罗斯,南接波兰,西南接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西滨波罗的海,首都维尔纽斯。它是欧盟、北约、申根公约及多个国际组织的成员。
立陶宛是一个历史古国,与俄罗斯一直在北欧及东欧争雄。过往曾一度与波兰合邦,后来被沙俄吞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曾一度独立,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被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合并,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1990年再度争取独立并成功。 历史 立陶宛人属远古印欧语系的一支,于公元前即已来到波罗的海沿岸定居。12世纪起受日耳曼人侵略。1240年立陶宛大公国成立。1370年波兰王室绝嗣,1386年波兰公主海德维希嫁给立陶宛大公约盖拉(Jogaila),两国的结合使国力倍增,俨然成为欧洲大国。1569年依据卢布林条约正式合并,成立波兰立陶宛联邦。由于对外长期战争,加上国内动乱不止,国力迅速衰退,最终在1772年、1793年和1795年为俄罗斯、普鲁士及奥地利的三次瓜分后灭亡。立陶宛大公国的领土,自此成为沙俄版图的一部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立陶宛被德意志帝国占领。1917年俄国接连爆发二月革命及十月革命,最后由列宁主导成立苏维埃政权。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布独立。1939年德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立陶宛被划入苏联势力范围,1940年6月14日,即德军进入巴黎的当天,苏联指责立陶宛政府破坏《苏立互助条约》,进行反苏活动,要求马上逮捕挑衅祸首,保证苏军在立陶宛境内自由通行,在战略要地驻军。立陶宛应允,15日,苏军占领立陶宛。<>1941年德苏战事爆发,德军跨出东普鲁士,迅速占领立陶宛。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立陶宛被苏联吞并。1990年3月宣布独立,1991年6月苏联承认其独立地位。 2006年5月30日,阿达姆库斯总统对来自劳动党的两名涉嫌腐败的部长表示不信任,劳动党因此于5月31日宣布退出执政联盟。6月1日,总理布拉藻斯卡斯向总统递交辞呈并获批准。担任财政部长的巴尔齐蒂斯被阿达姆库斯任命为代总理。 政治 议会内阁制,总统由全民直选产生,任期五年,最多可任两届,凡年龄在40岁以上且居住满三年以上者可参选总统,若总统未能履行其职务时由国会议长代理,总理由总统提名经国会同意;国会称为塞玛斯(Seimas),141席,任期四年,其中71席由人民选出,70席由政党得票比率分配。 行政区划 立陶宛行政区划主条目:立陶宛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立陶宛划分为10个县,44个区,92个市,22个镇。 主要城市:维尔纽斯、考那斯、克莱佩达、首莱、潘涅维日 地理 面积:6.5万平方千米。地理位置及特征:位于波罗的海东岸,与下列国家有共同边界 - 拉脱维亚(610千米)、白俄罗斯(724千米)、波兰(110千米)、俄国加里宁格勒州(303千米);海岸线长99千米。除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外,尚有西部不大的丘陵及东南部的高地。森林覆盖率为25%;约3000个大小湖泊;最长的河流-尼曼河。 经济 主条目:立陶宛经济 国内有三个自由经济区:考纳斯、克莱佩达和希奥利艾。 有欧洲标准的公路网,4个国际机场,不冻港(东波罗的海岸)和该地区第一个卫星通讯系统。 盛产琥珀,有少量的粘土、砂石、石灰、石膏、泥炭、铁矿石、磷灰石及石油,所需石油和天然气靠进口。西部沿海地区发现有少量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储量尚未探明。 森林面积197.5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0%以上。多野生动物,有60多种哺乳动物、300多种鸟类和50多种鱼类。 工业是立陶宛的支柱产业,主要由矿业及采石业、加工制造业以及能源工业三大部门组成。工业门类比较齐全,以食品、木材加工、纺织、化工等为主,机械制造、化工、石油化工、电子工业、金属加工工业等发展迅速,生产的高精度机床、仪表、电子计算机等产品行销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 首都维尔纽斯是全国工业中心,全市工业产值占立陶宛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以上。 农业以水平较高的畜牧业为主,占农产品产值的90%以上。农作物有亚麻、马铃薯、甜菜和各种蔬菜,谷物产量很低。 人口 截至2004年1月,立陶宛总人口为344.57万,其中立陶宛族人占83.5%,波兰族人占6.7%、俄罗斯族人占6.3%、其他民族人口占3.5%(白俄罗斯族、乌克兰族、拉脱维亚族等)。使用立陶宛语——两种现存的波罗的海语之一,另外也使用俄语、波兰语。 主要的宗教为罗马天主教,不过也有少数地区信仰东正教、新教或犹太教。 世界之最 立陶宛是世界上核能发电占全国总发电比例最高的国家。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截至2002年底,立陶宛的核能发电在全国总发电比例中占到了80.1%。 十字架山 体育 该国主要体育活动为篮球。 During the 14th century, Lithuania was the largest country in Europe: present-day Belarus, Ukraine, and parts of Poland and Russia were territories of the Grand Duchy of Lithuania. With the Lublin Union of 1569 Poland and Lithuania formed a new state, the Polish–Lithuanian Commonwealth. The Commonwealth lasted more than two centuries, until neighboring countries systematically dismantled it from 1772 to 1795, with the Russian Empire annexing most of Lithuania's territory. In the aftermath of World War I, Lithuania's Act of Independence was signed on 16 February 1918, declaring the re-establishment of a sovereign state. Starting in 1940, Lithuania was occupied first by the Soviet Union then Nazi Germany. As World War II neared its end in 1944 and the Nazis retreated, the Soviet Union reoccupied Lithuania. On 11 March 1990, Lithuania became the first Soviet republic to declare its renewed independence. Prior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f 2008–2009, post-Soviet Lithuania had one of the fastest growing economies in the European Unio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