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   
保加利亞 The Republic of Bulgaria   首都:索菲亞  國家代碼: bg   
  朝政
保加利亞 The Republic of Bulgaria人物列錶 首都:索菲亞
  保加利亞共和國(保加利亞文:Република България)是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上的一個國傢。它與羅馬尼亞、塞爾維亞、馬其頓、希臘和土耳其接壤,東部濱臨黑海。
  
  歷史
  
  現在的保加利亞北部相當於古代默西亞東部,而保加利亞南部相當於古代色雷斯北部。保加利亞古代居民為色雷斯人。公元1年前後此地成為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分屬色雷斯省與默西亞省。隨後拜占廷帝國將其繼承。
  
  6世紀大量斯拉夫人來到這裏,與少量由阿斯帕魯剋(Аспарух)汗率領,從黑海北岸與北高加索遷移到梅西亞的講突厥語的保加爾人融合,産生了保加利亞人。681年,阿斯帕魯剋汗擊敗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二世,與之立約,正式獲得拜占廷之多瑙河以南、巴爾幹山脈以北地區,建立保加利亞第一帝國(約681年~1018年)。此後三百年間,保加利亞是一個強大的獨立帝國,其勢力足以與拜占廷抗衡。
  
  保加利亞-拜占廷戰爭因保加利亞人嚮色雷斯境內的拜占廷堡壘索取貢金而引發。755年,保加利亞首領泰萊茨(Телец)入侵拜占廷,遭拜占廷皇帝君士坦丁五世(718年~775年)擊退。759年在馬切爾萊、763年在阿其亞魯斯,保加利亞連遭敗績。767年簽訂和約。於761年稱汗的泰萊茨,計劃於772年突襲拜占廷,但為拜占廷獲悉。兩軍作戰至775年君士坦丁五世死去。
  
  780年,戰事再起,拜占廷皇后伊林娜(752年~803年)嚮北奪取了保加利亞部分領土,而保加利亞汗卡達姆(Кардам)則迫使拜占廷在792年恢復嚮保加利亞納貢。
  
  809年,拜占廷皇帝尼斯福魯斯一世(?~811年)攻陷保加利亞首都普利斯卡。保加利亞汗剋魯姆(Крум)(?~814年)多次求和,均遭嚴拒。然拜占廷內部發生奪位鬥爭,803年~810年又對法蘭剋的查理曼作戰,導致力量分散。811年,保加利亞夜襲,尼斯福魯斯陣亡,頭骨被剋魯姆做成酒杯。813年的威爾西尼基阿戰役中,拜占廷將軍亞美尼亞人利奧率亞美尼亞軍隊臨陣嘩變,拜占廷皇帝邁剋爾一世(811年~813年在位)大敗。利奧隨即篡奪帝位,稱利奧五世。817年,利奧在邁塞姆布裏亞戰役(米山布裏亞戰役)擊敗保加利亞,迫其簽下30年和平條約。保加利亞汗鮑裏斯一世(Борис I)(852年~889年)於864年改稱大公,865年接受東正教為國教。
  
  889年,因貿易權衝突,戰事又起。894年,保加利亞大公西美昂(西蒙、西緬)一世(Симеон I)(?~927年)擊敗希臘軍。895年,在拜占廷唆使下,阿爾帕德(840年~907年)率馬紮爾人進攻保加利亞。西緬與南俄的遊牧民族佩切涅格人結盟,擊敗馬紮爾。阿爾帕德被迫逃離黑海故土,攻入多瑙河流域,奪取當地斯拉夫人的土地,在今天的匈牙利境內建立了王朝。而西緬擊敗馬紮爾人後揮軍南下,在896年取勝。897年,拜占廷求和,嚮保加利亞繳納年貢。
  
  913年,西緬自稱沙皇(Цар),率軍進逼君士坦丁堡,簽訂苛刻的城下之約,滿載貢金,不戰而歸。拜占廷隨即發生宮廷政變,皇后佐伊(906年~920年)奪權成功。914年,西緬出軍占領馬其頓、阿德裏安堡、阿爾巴尼亞,又於918年試圖奪取希臘北部與帖撒利亞(希臘東部)。此後5年間,西緬4度圍攻君士坦丁堡,均因海上力量不足,無功而返。927年西緬死去,戰事告一段落。西緬因其功績被稱為西緬大帝(Симеон Велики)。
  
  981年,拜占廷皇帝巴西爾二世(958年~1025年)入侵保加利亞,被保加利亞沙皇薩穆伊爾(Самуил)(?~1014年)擊敗於索非亞附近。986年,薩穆伊爾入侵帖撒利亞,占領拉裏撒與都拉基烏姆,並趁拜占廷內訌之機,嚮保加利亞以東擴張。巴西爾率軍奮力抵抗,996年在保加利亞首都奧赫裏德、斯佩切依奧斯擊敗保加利亞。1003年,巴西爾奪回希臘和馬其頓。1014年的貝拉西察戰役中,巴西爾全殲薩穆伊爾主力,1.5萬保加利亞人被俘。巴西爾殘忍的將每100名保加利亞戰俘中的1名剜去一目頭前帶路,99名剜去雙目魚貫相隨,遣返回國。薩穆伊爾見此,驚駭而死。
  
  1018年,被稱為“保加利亞人的屠夫”的巴西爾,將保加利亞並入拜占廷,但允許其自治。1040年,薩穆伊爾之孫P·德爾詹(Петър ІІ Делян) 發動獨立戰爭,在貝爾格萊德被擁為沙皇,與皇族親王阿魯西安努斯共同執政。獨立軍進攻拜占廷的塞薩洛尼基城,被擊退,隨即內訌再起,阿魯西安努斯伏擊德爾詹,剜去其雙目。1041年,獨立戰爭被鎮壓下去。
  
  1072年,薩穆埃爾外曾孫康斯坦丁·博京(Константин Бодин)自立為彼得三世(Петър III),繼續反抗拜占廷。
  
  1185年,彼得四世(Петър IV)、伊凡·阿森一世兩兄弟(Иван Асен I)率領保加利亞人再次起義,迫使拜占廷於1187年承認其獨立,保加利亞第二帝國(1185年—1396年)建立起來。1261年,拜占廷進攻保加利亞,奪取安其亞魯斯港與邁塞姆布裏亞港。1265年,拜占廷皇帝邁剋爾八世(1224年~1282年)出軍奪取保加利亞海莫斯(巴爾幹山脈)以南領土,回軍途中遭伏擊,被生擒,被迫許諾歸還兩港。由於邁剋爾八世食言,保加利亞1272年出軍但失敗,從此放棄了安其亞魯斯港與邁塞姆布裏亞港。
  
  受拜占廷的影響,保加利亞人信奉東正教。今天,大多數保加利亞人仍然信奉東正教。保加利亞的文化也受到拜占廷的深刻影響。
  
  在1389年的科索沃戰役和1396年的尼科堡戰役後,保加利亞失去獨立。成為奧圖曼帝國的一個行省。19世紀後期,在瓦西爾·列夫斯基的領導下,獨立運動興起。1878年,俄土戰爭後,在俄羅斯的幫助下保加利亞獨立,成立保加利亞王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保加利亞站在德國的一邊。二戰後它被劃入蘇聯的勢力圈。1946年,廢除君主製,成立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後來成為華沙條約組織的一個成員。最後一任君主西美昂二世後來於2001年獲選為共和國總理。
  
  隨着蘇聯的瓦解,1990年保加利亞决定實行多黨製,11月大國民議會决定將國名改為保加利亞共和國。華沙條約組織解散後,保加利亞於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約。通過政治和經濟的改革,她於2007年1月1日成為歐洲聯盟的一員。
  
  政治
  
  保加利亞的總統是全民直接選舉的,任期為5年,此後可以再被重選一次。總統是國傢首腦和軍隊最高指揮官。總統也是國傢安全咨詢委員會的首席,他沒有立法的權利,但可以將一個法律駁回讓議會再次討論。通過多數决議議會還是可以讓該被駁回的法律生效。
  
  保加利亞的議會,國民議會(Narodno Sabranie)采取一會製,共240議員,任期是四年。一個黨派必須獲得4%的選票才能進入議會。議會有立法、批準政府開支預算、計劃總統選舉、選舉或撤除總理、宣戰、决定在國外駐軍和批準外交協議的權利。
  
  在2001年6月17日的大選中新組織的“西美昂二世國民運動”獲得42.7%的選票。其首領,保加利亞的末代國王西美昂·薩剋斯科布爾格茨基宣佈要在800天內明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此他要提高薪水,以及降低稅收率。此外許多人希望他的得選可以吸引外來投資。
  
  2004年3月29日保加利亞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保加利亞與歐洲聯盟進行加入談判,希望能夠在2007年加入歐洲聯盟。歐盟已於2006年九月批準其於2007年一月加入歐盟。2007年1月1日正式加入歐盟。
  行政區劃
  
  保加利亞是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傢,下分28個地區(Област)
  地理
  
  巴爾幹山(Стара Планина,意為老山)將保加利亞分為北部的多瑙河平原和南部的色雷斯低地。西南部是羅多彼山脈,其穆薩拉峰高2925米是保加利亞和巴爾幹半島的最高點。
  
  嚮東保加利亞濱臨黑海,多瑙河是保加利亞與羅馬尼亞的界河。
  
  保加利亞屬溫帶大陸性氣候,東部受黑海的影響,南部受地中海的影響而有地中海式氣候。氣溫在一月的-2°和2°之間(在山地到-10°)和七月的19°至25°(山地約10°)之間。年平均降雨量在450至600毫米間(山地達1300毫米)。
  經濟
  
  1989年與蘇聯的經濟聯繫失落後保加利亞的經濟受到巨大打擊。人民生活條件下降40%。聯合國對南斯拉夫和伊拉剋的經濟製裁給保加利亞也帶來了衝擊。1994年經濟開始得到恢復,但由於不充足的經濟改革和不穩定的銀行係統,1996年經濟再次垮臺。從1997年起經濟得到恢復。2003年人民生活水平有望恢復到1990年代前的水平。
  
  保加利亞傳統上是一個農業國,玫瑰、酸奶和葡萄酒歷來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名。工業目前以食品加工業和紡織業為主,旅遊業近年來也有所發展。保加利亞是中歐自由貿易協定組織的成員。
  貨幣政策
  
  因為1996年-1997年保加利亞經濟危機,保加利亞貨幣列弗兌美元匯率從77:1(1996年年中)劇貶到3000:1(1997年年初),年通漲率從310.8%(1996年底)飆升到2047%(1997年3月),國內生産總值下降了10.1%。
  
  1997年5月保加利亞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條件,7月1日,保加利亞中央銀行實行聯繫匯率製列弗與德國馬剋挂鈎:1000列弗兌1德國馬剋。銀行利率由160%(4月)降到6%(10月),實現了金融穩定。目前保加利亞的聯繫匯率製是1.95583列弗兌1歐元。
  玫瑰之國
  
  保加利亞主要的玫瑰産地是位在國土中央的登薩河𠔌,此𠔌素有“玫瑰𠔌”之稱。北面高聳挺拔的巴爾幹山脈擋住了來自北方的寒冷空氣,而溫暖濕潤的地中海氣流沿着河𠔌一路吹進來,帶來了充沛的降水。暖濕的氣候與肥沃的土壤,為玫瑰花的生長提供了最適宜的環境條件,長達一百多公裏的河𠔌則幾乎種滿了玫瑰花。經過300多年培植,盛産7000多種玫瑰,成為吸引各國旅客的旅遊勝地。
  
  保加利亞有種卡贊勒剋玫瑰,相傳是女神用自己鮮血澆灌出來的,特別紅,異常香。其實這種玫瑰原産亞洲,6世紀末纔傳入當地。
  
  每年六月初的第一個星期日為傳統民族節日玫瑰節,人們到玫瑰𠔌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他們認為絢麗、芬芳和雅潔的玫瑰花象徵著保加利亞人民的勤勞、智慧和酷愛大自然的精神。玫瑰遍身芒刺是保加利亞人民在奧斯曼帝國和德國法西斯面前英勇不屈與堅韌不拔的化身。
  交通
  
  保加利亞是中歐與中東之間的一個重要中轉國傢。其鐵路和公路網密集。索非亞、普羅夫迪夫、瓦爾納和布爾加斯擁有飛機場。後兩者是重要海港。
  人口
  
  88%的人口信奉保加利亞東正教,約10%信奉伊斯蘭教。約85%的人口屬保加利亞人,約10%屬土耳其人。都市化程度是65%。許多人離開保加利亞,全國出生率小於死亡率。
  文化
  
  保加利亞擁有長久的合唱的傳統,其合唱隊是非常有名的。
  
  保加利亞是酸奶的故鄉,有一種乳酸桿菌名字就叫“保加利亞乳酸桿菌”。保加利亞人為本國悠久的酸奶文化自豪。保加利亞酸奶呈凝固狀,潔白而柔滑細膩,將酸奶盒倒置也不會傾瀉出來。喝保加利亞酸奶一般不加糖,初入口感覺很酸,但仔細品嚐,頓覺香濃可口,回味無窮。對保加利亞人來說,一日三餐可以不吃肉,但酸奶可是必不可少的。據當地的一項調查顯示,保國人一天能喝三四罐400剋裝的酸奶,人均每月消費的酸奶達28千克,是全世界酸奶消費最多的國傢。早在上個世紀初,俄國著名科學家米奇尼科夫在研究了世界30多個國傢人口壽命情況後發現,保加利亞的百歲老人比例最高。他發現保加利亞人的膳食結構裏,飲用酸奶的數量居各國之首。
  
  “巴爾幹”一詞在保加利亞享有很高的聲譽,因此許多企業、旅館都以此為名。
  
  在保加利亞,點頭表示“不”,而搖頭表示“同意”。
  體育
  
  摔跤、舉重等運動在保加利亞有長久的歷史和傳統。
  節假日
  
  日期 中文名稱 當地名稱 說明
  1月1日 元旦 Нова година
  3月3日 保加利亞解放日 Ден на Освобождението на България от османско иго 紀念1878年聖斯特凡諾條約的簽署
   復活節 Великден 具體日期不固定
  5月1日 五一勞動節 Ден на труда
  5月6日 保加利亞軍隊日 Гергьовден, Ден на храбростта и Българската армия
  5月24日 保加利亞啓蒙、文化和斯拉夫文學日 Ден на българската просвета и култура и на славянската писменост
  9月6日 保加利亞統一日 Ден на Съединението на България 紀念1885年與東盧麥連的統一
  9月22日 保加利亞獨立日 Ден на Независимостта на България 1908年獨立
  11月1日 民族復蘇日 Ден на народните будители - неприсъствен за всички учебни заведения
  12月24日 聖誕夜 Бъдни вечер
  12月25日和12月26日 聖誕節 Коледа, Рождество Христово


  Bulgaria (pronounced /bʌlˈɡɛəriə/ (Speaker Icon.svg listen); Bulgarian: България, Bălgariya, pronounced [bəlˈɡarija]), officially the Republic of Bulgaria (Република България, Republika Bălgariya, [rɛˈpublika bəlˈɡarija]), is a country in the Balkans in south-eastern Europe. Bulgaria borders five other countries: Romania to the north (mostly along the River Danube), Serbia and the Republic of Macedonia to the west, and Greece and Turkey to the south. The Black Sea defines the extent of the country to the east.
  
  Bulgaria includes parts of the Roman provinces of Moesia, Thrace and Macedonia. Old European culture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present-day[update] Bulgaria started to produce golden artefacts by the fifth millennium BC.
  
  The emergence of a unified Bulgarian national identity and state date back to the 7th century AD. All Bulgarian political entities that subsequently emerged preserved the traditions (in ethnic name, language and alphabet) of the First Bulgarian Empire (632/681 – 1018), which at times covered most of the Balkans and spread its alphabet, literature and culture among the Slavic and other peoples of Eastern Europe. Centuries later, with the decline of the Second Bulgarian Empire (1185 – 1396/1422), Bulgarian kingdoms came under Ottoman rule for nearly five centuries. The Russo-Turkish War of 1877–1878 led to the re-establishment of a Bulgarian state as a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in 1878, with the Treaty of San Stefano marking the birth of the Third Bulgarian State. In 1908, with social strife brewing at the core of the Ottoman Empire, the Alexander Malinov government and Prince Ferdinand of Bulgaria formally proclaimed the full sovereignty of the Bulgarian state at the ancient capital of Veliko Turnovo. After World War II, in 1945 Bulgaria became a communist state and part of the Eastern Bloc. Todor Zhivkov dominated Bulgaria politically for 33 years (from 1956 to 1989). In 1990, after the Revolutions of 1989, the Communist Party gave up its monopoly on power and Bulgaria undertook a transition to democracy and free-market capitalism.
  
  Bulgaria functions as a parliamentary democracy within a unitary constitutional republic. A member of the European Union, NATO, UN and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it has a high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of 0.840, ranking 61st in the world in 2009. Freedom House in 2008 listed Bulgaria as "free", giving it scores of 1 (highest) for political rights and 2 for civil liberties.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