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自清 Zhu Ziqing (1898~1948) 浙江紹興 |
朱自清
(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 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現代著名作傢、散文傢、學者、民主戰士。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朱自清祖父朱則餘,號菊坡,本姓余,因承繼朱氏,遂改姓。為人謹慎,清光緒年間在江蘇東海縣任承審官10多年。父親名鴻鈞,字小坡,娶妻周氏,是個讀書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朱鴻鈞由東海赴揚州府屬邵伯鎮上任。兩年後,全家遷移揚州城,從此定居揚州。朱自清妻子名叫陳竹隱。幼年在私塾讀書,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學。 朱自清在揚州生活了13年,在這裏度過了他的童年時期和少年時期。對古城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復雜的。大概是生活過於單調,所以他後來曾說,兒時的記憶衹剩下“薄薄的影”, “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驚程度!”但是,在漫長麯折的人生旅途上,兒時畢竟是首發的"驛站"。 揚州是一個風景秀麗的文化城,其湖光山色,風物宜人,曾使多少詩人如李白、杜甫、蘇東坡、歐陽修等流連於此,尋幽探勝,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瑰麗詩章。揚州也是一個英雄的歷史城,在抵禦異族侵略的歷史上,曾譜寫下無數輝煌的篇章,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古城的綺麗風光和濃郁的崇尚文化的風氣,於無形中陶冶着少年朱自清的性情,養成他和平中正的品性和嚮往自然美的情趣。而揚州美麗的山水,更如雨露般滋潤他的心靈,哺育他的感情,豐富他的想象力,使他的情懷永遠充溢着詩情和畫意。揚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對他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又是深遠的。 1916年中學畢業後,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2月寫的《睡罷,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詩處女作。他是五四愛國運動的參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響走上文學道路。毛澤東曾贊揚過朱自清的骨氣,說他“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救濟糧’”。 1920年北京大學哲學係畢業後,在江蘇、浙江一帶教中學,積極參加新文學運動。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創辦《詩》月刊,是新詩誕生時期最早的詩刊。他是早期文學研究會會員。1923年發表的長詩《毀滅》,這時還寫過《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等優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華大學任教,開始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創作則以散文為主。1927年寫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學英國,漫遊歐洲,回國後寫成《歐遊雜記》。1932年9月任清華大學中文係主任。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隨校南遷至昆明,任西南聯大教授,講授《宋詩》、《文辭研究》等課程。這一時期曾寫過散文《語義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華大學中文係主任。 朱自清晚年身患嚴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僅夠買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夠,更無錢治病。當時,國民黨勾結美國,發動內戰,美國又執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吳晗請朱自清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絶領美援面粉”的宣言書上簽字,他毅然簽了名並說:“寧可貧病而死,也不接受這種侮辱性的施捨。”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貧睏交加,在北京逝世。臨終前,他囑咐夫人:“我是在拒絶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傢以後不買國民黨配給的美國面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表現了中國人的骨氣。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辭世。 著作 朱自清有著作27種,共約190萬言,包括詩歌、散文、文藝批評、學術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開明書店出版的4捲《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蘇教育出版社對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 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雖在“五四”運動後開始新詩創作,但是,1923年發表的《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卻顯示出他的散文創作方面的才能。從此以後他致力於散文創作,取得了引人註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為當時負有盛名的散文作傢。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敘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題材可分為三個係列:一是以寫社會生活抨擊黑暗現實為主要內容的一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價格 ──七毛錢》《白種人──上帝的驕子》和《執政府大屠殺記》。二是以《背影》《兒女》《悼亡婦》為代表的一組散文,主要描寫個人和家庭生活,表現父子、夫妻、朋友間的人倫之情,具有濃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寫自然景物為主的一組藉景抒情的小品,《緑》《春》《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後兩類散文,是朱自清寫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樸縝密、清雋沉鬱,以語言洗煉,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 他的寫景散文在現代文學的散文創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運用白話文描寫景緻最具魅力。如《緑》中,就用比喻、對比等手法,細膩深切地畫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質和色,文字刻意求工,顯示出駕禦語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他的爐火純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比如在描寫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時,作者將它比喻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時,又用了“仿佛遠處高樓上飄過來的渺茫的歌聲似的”一句,以歌聲比喻香氣,以渺茫比喻香氣的輕淡,這一通感手法的運用準確而奇妙。 朱自清還有另一語言風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語言,在樸素的敘述中寄寓真摯深沉的情愫。這類作品常常能表現作者正直、熱情、進步的心懷,如《生命的價格—— 七毛錢》、《白種人——上帝的驕子!》等均為這一風格的代表作,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背影》。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鉛華,透過父親的一舉一動,讀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慘淡的傢境及父親對兒子深摯的愛。 著作書目 《雪朝》(詩集)1922年,商務 《蹤跡》(詩與散文)1924年,亞東圖書館 《背影》(散文集)1928年,開明 《歐遊雜記》(散文集)1934年,開明 《你我》(散文集)1936年,商務 《倫敦雜記》(散文集)1943年,開明 《國文教學》(論文集)1945年,開明 《經典常談》(論文集)1946年,文光 《詩言志辨》(詩論) 1947年,開明 《新詩雜話》(詩論)1947年,作傢書屋 《標準與尺度》(雜文集)1948年,文光 《語文拾零》(論文集)1948年,名山書屋 《論雅俗共賞》(雜文集)1948年,觀察社 《朱自清文集》(1—4)1953年,開明 《朱自清古典文學論文集》(上下册)1981年,古籍 《朱自清序跋書評集》(論文集)1983年,三聯 《朱自清散文選集》1986年,百花 《朱自清全集》(1-3)1988年,江蘇教育(未出齊) |
關於朱自清不領美國“救濟糧” Qing not receive the United States on "relief food" |
關於朱自清不領美國“救濟糧” 作者:吳晗 “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毛澤東選集》第4捲,第1499頁)。 我對這件事特別感到親切、悲憤。事隔十幾年了,現在讀到這幾句話,當時情景還歷歷在目。 所謂“救濟糧”是這麽一回事:1948年6月間,當時國民黨政府的法幣像大江東下一樣,時時刻刻在貶值,買一包紙煙要幾萬塊錢。教授的薪水月月在漲,但法幣貶值更快,物價漲得更快,原來生活比較優越的教授們,此時也和廣大人民一樣難以生活下去。特別是傢口衆多的人,生活更為睏難。 國民黨政府也知道人民的怨恨,特別是高等學校知識分子,他們更是對這種情況忍受不下去。於是便耍了一個手法,發了一種配購證,可以用較低的價格買到“美援的面粉”。 也正當這個時候,美國政府積極扶助日本,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對中國人民發出誣衊和侮辱的叫囂。 一面是廉價收買,一面是扶植日本,侮辱中國人民。我們一些人商量了一下,要揭穿國民黨政府的陰謀,抗議美國政府的侮辱,發表一個公開聲明。聲明是這樣的: 為反對美國政府的扶日政策,為抗議上海美國總領事卡寶德和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對中國人民的誣衊和侮辱,為表示中國人民的尊嚴和氣節,我們斷然拒絶美國具有收買靈魂性質的一切施捨物資,無論是購買的或給與的。下列同人同意拒絶購買美援平價面粉,一致退還購物證,特此聲明。 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聲明寫好了,要徵集簽名,也和往常一樣,决定每人負責聯繫若幹人,年紀大一點的教授多半是歸我跑腿的。我拿着稿子去找朱自清先生。 當時,他的胃病已很重了,衹能吃很少的東西,多吃一點就要吐,且面龐瘦削,說話聲音低沉。他有許多孩子,日子過得比誰都睏難。但他一看完稿子,便立刻毫不遲疑地簽了名。他嚮來寫字是規規矩矩的。這次,他還是用顫動的手,一筆不苟地簽上了他的名字。 於此,也應該交代一筆,1946年從昆明回到清華園以後,他的態度有了顯著的改變,不再沉默了。他反對內戰,討厭國民黨。對共産黨的看法也開始改變了,他曾在公開集會上朗誦解放區的詩歌,有時候還和學生們一起化裝扭秧歌,弄得滿頭是汗。在反對美國反對國民黨的一些宣言、通電、聲明等等的鬥爭中,我總是找他。他一看見我,也就明白來意,“是簽名的吧?”看了稿子,就寫上自己的名字。就我記憶所及,大概十次中有八九次他是簽名的。也有不簽的時候,原因是文字的火氣大了一些。 這次,我也曾找了另外一些教授,都是平時比較熟的,或是住在附近的,大多數簽了名,但也碰過釘子。有個教授衹有三個孩子,但他的答復很幹脆:“不!我還要活!” 朱自清的胃病是餓出來的,傢裏人口多,要他養活。在昆明的後期,有人算過帳,我們這類人的薪水折合戰前的銀元僅約十幾元錢。 朱自清對政治是關心的,但不大發表意見,可說是溫文爾雅,沒有火氣。抗戰時期,消息被國民黨封鎖了,對於國民黨對日本帝國主義消極抗戰,對共産黨卻積極摩擦,掀起幾次反共高潮的真實情況,大後方的人們是不清楚的。他認為衹要抵抗,生活過得苦一些也應該,很少發牢騷。昆明的許多政治活動,他雖然同情,但很少參加。到了國民黨反動派暗殺了聞一多,他感到極大憤慨。復員回到北平以後,又看到美帝國主義幫助國民黨發動內戰,大打特打,他的態度變了,在美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除了很少幾次的例外,他參加到我們的行列裏來了。 有幾件事值得提出,一件是他對編纂《聞一多全集》的努力,我在全集的跋文中曾指出: 佩弦先生是一多十幾年來的老友和同事,為了這部書,他花費了一年的時間,搜集遺文,編綴校正。擬定了目錄……一句話,沒有佩弦先生的努力,這集子是不可能編輯的。 在當時,編印一多全集這一舉動,就是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抗議和譴責。相反,和有些人相比,這些人曾經是一多的同班或者舊時同學,有二三十年的交誼,但在一多死後,卻從來沒有關心過這件事,也沒有寫一篇紀念的文字。 另一件是他對青年學生的愛護。舉一個例子,有一回他係裏的兩個學生打架,一個是民主青年同盟的,一個是國民黨三青團的。打架的原因當然是政治性的,兩人都到老師面前告狀。自清先生怕民青這位同學吃虧,背地裏勸他讓一點。我在知道這件事情以後,便寫一封信提出意見,請他要考慮政治上誰對誰不對,大概措辭的口氣尖銳了一些。第二天他就到我傢裏來了,非常認真嚴肅他說明他的用意,春秋責備賢者,他說了進步的學生幾句,目的是為了保護他,免遭三青團的報復,同時,他也同意我的意見是正確的。事後我把這情況告訴了民青的同學,這個同學也很感動。 他對國民黨特務統治的反對,雖然沒有大聲疾呼,卻也可以從我親身接觸的一件事看出來。這時候,國民黨反動派為了輓救瀕於死亡的命運,加強了對高等學校的特務控製。為了抗議,我寫了一篇學術論文《明初的學校》,說的是明初,駡的是國民黨反動派,送給學校刊物《清華學報》發表。學報的編輯有些是國民黨員,他們當然不肯發表,認為這不算學術性文章。我和自清先生談起,他也是學報的編輯委員,寫信給主編,極力主張發表,終於發表了這篇文章。從這件事,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感情的變化。由於他被胃病長期折磨,身體過度衰弱,但他也明白天快亮了,烏雲就要過去了,好日子要來到了。他感到欣慰,在自己的書桌上玻璃板下,寫了兩句詩:“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是從唐人李商隱詩“夕陽無限好,衹是近黃昏”套來翻案的。這兩句詩十分貼切地表達了他當時的心情。 7月23日,在清華大學工字廳舉行“知識分子今天的任務”的座談會,這是他最後一次參加的政治活動。我親自到他傢請他,和他一起漫步從北院走到工字廳。他走一會兒,停一會兒,斷斷續續地對我說:“你們是對的,道路走對了。不過,像我這樣的人,還不大習慣,要教育我們,得慢慢地來。這樣就跟上你們了。”開會時他也發了言,主要一段話也還是這個意思,他說:“知識分子的道路有兩條:一條是幫兇幫閑,嚮上爬的,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都有這種人。一條是嚮下的。知識分子是可上可下的,所以是一個階層而不是一個階級。要許多知識分子都丟開既得利益,是不容易的事。現在我們過群衆生活還過不來。這也不是理性上不願意接受,理性是知道應該接受的,是習慣上變不過來。” 自清先生在理性上知道要丟開既得利益,要過群衆生活,他又進了一步了,這是大踏步前進的一步。 他拒絶購買美援面粉,在簽了名以後,這天的日記記了這件事: 6月18日,此事每月須損失600萬法幣,影響傢中甚大,但餘仍定簽名。因餘等既反美扶日,自應直接由己身做起。 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决心。不止如此,在逝世前一天,他還告訴他夫人:“有一件事得記住,我是在拒絶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 自清先生是舊時代知識分子中的典型人物,他曾經是自由主義者,他不大喜歡參加政治活動,特別是比較激烈、鬥爭性較強的政治活動。但是,他具有正義感,隨着國民黨和美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奴役、壓迫的加強,和嚮中國人民的武裝挑釁、屠殺、鎮壓,他畢竟忍受不住了。他說話了,行動了,通過文化生活、朗誦詩歌和扭秧歌,表明了他的態度 。另一方面,他堅决不走中間路綫,第三條道路,當時有人要他參加國民黨辦的中間路綫刊物《新路》,他堅决地拒絶了。但是他卻帶病參加了我們的座談會。 他明辨是非,愛憎分明,在衰病的晚年,終於有了明確的立場,擡起頭來,挺起脊梁,寧肯餓死,堅决拒絶敵人的“救濟”,這種品德,這種氣節,是值得我們今天學習的。 “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毛澤東選集》第4 捲,1499頁)毛澤東同志贊揚了聞一多、朱自清的骨氣,說“應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這是我們未死者,特別是一多先生和自清先生生前戰友的責任。這種表現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的頌歌,還有待於未來。這一篇文字,衹能算是重讀《別了,司徒雷登》一文所引起的一些回憶罷了。 |
|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生於光緒年間,原名朱自華,字佩弦,號秋實。生於江蘇連雲港,江蘇揚州人,原籍浙江紹興人。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後來到清華大學任教。現代著名散文傢、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因三代人定居揚州,自己又畢業於當時設在揚州的江蘇第八中學高中,且在揚州做過教師,故自稱“揚州人”。
朱自清祖父朱則餘,號菊坡,本姓余,因承繼朱氏,遂改姓。為人謹慎,清光緒年間在江蘇東海縣任承審官10多年。
父親名鴻鈞,字小坡,娶妻周氏,是個讀書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朱鴻鈞由東海赴揚州府屬邵伯鎮上任。兩年後,全家遷移揚州城,從此定居揚州。朱自清1912年入高等小學,1916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2月出版他的處女詩集《睡罷,小小的人》。1920年北京大學哲學係畢業。
1931年留學英國,漫遊歐洲,回國後寫成了《歐遊雜記》。並參加了拒絶接受美國救濟糧的運動,本來就是身患肺病的他更是虛弱不堪,終於在貧病之中逝世,年僅50歲。 朱自清的作品可分為3種:1、寫社會生活抨擊黑暗現實為主題的。2、主要描寫個人和家庭生活,表現父子、夫妻、朋友間的人倫之情。3、以寫自然景物為主的一組藉景抒情的作品。
他在這朱自清和陳竹隱。生活了13年,在這裏度過了他的童年時期和少年時期。對古城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復雜的。大概是生活過於單調,所以他後來曾說,兒時的記憶衹剩下“薄薄的影子”,“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驚程度!”但是,在漫長麯折的人生旅途上,兒時畢竟是首發的“驛站”。
朱自清有著作27種,共約190萬字,包括詩歌、散文、文藝批評、學術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開明書店出版的4捲《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蘇教育出版社對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雖在“五四”運動後開始新詩創作,但是,1923年發表的《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卻顯示出他的散文創作方面的才能。從此以後他致力於散文創作,取得了引人註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紀實性散文《背影》,使朱自清成為當時負有盛名的散文作傢。他著名的詩集有《蹤跡》,散文集有《背影》《你我》。 |
名傢論佩弦 Pei string of famous |
毛澤東評價他“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北京在國民黨統治時期,物價飛漲,北大的教授們沒法生活下去。國民黨就嚮人們發美軍的救濟糧。可是,以朱先生為代表的一批教授們寧可餓死也不去領救濟糧。當時朱自清已經因為饑餓全身浮腫,很虛弱了,可是躺在床上還對傢人說“不要去”。於是,朱先生就這樣離開了人世。
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聲明寫好了,要徵集簽名,也和往常一樣,决定每人負責聯繫若幹人,年紀大一點的教授多半是歸我跑腿的。我拿着稿子去找朱自清先生。當時,他的胃病已很重了,衹能吃很少的東西,多吃一點就要吐,且面龐瘦削,說話聲音低沉。他有許多孩子,日子過得比誰都睏難。但他一看完稿子,便立刻毫不遲疑地簽了名。他嚮來寫字是規規矩矩的。這次,他還是用顫動的手,一筆不苟地簽上了他的名字。於此,也應該交代一筆,1946年從昆明回到清華園以後,他的態度有了顯著的改變,不再沉默了。他反對內戰,討厭國民黨。對共産黨的看法也開始改變了,他曾在公開集會上朗誦解放區的詩歌,有時候還和學生們一起化裝扭秧歌,弄得滿頭是汗。在反對美國反對國民黨的一些宣言、通電、聲明等等的鬥爭中,我總是找他。他一看見我,也就明白來意,“是簽名的吧?”看了稿子,就寫上自己的名字。就我記憶所及,大概十次中有八九次他是簽名的。也有不簽的時候,原因是文字的火氣大了一些。這次,我也曾找了另外一些教授,都是平時比較熟的,或是住在附近的,大多數簽了名,但也碰過釘子。有個教授衹有三個孩子,但他的答復很幹脆:“不!我還要活!”朱自清的胃病是餓出來的,傢裏人口多,要他養活。在昆明的後期,有人算過帳,我們這類人的薪水折合戰前的銀元僅約十幾元錢。 朱自清對政治是關心的,但不大發表意見,可說是溫文爾雅,沒有火氣。抗戰時期,消息被國民黨封鎖了,對於國民黨對日本帝國主義消極抗戰,對共産黨卻積極摩擦,掀起幾次反共高潮的真實情況,大後方的人們是不清楚的。他認為衹要抵抗,生活過得苦一些也應該,少發牢騷。昆明的許多政治活動,他雖然同情,但很少參加。到了國民黨反動派暗殺了聞一多,他感到極大憤慨。復員回到北平以後,又看到美帝國主義幫助國民黨發動內戰,大打特打,他的態度變了,在美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除了很少幾次的例外,他參加到我們的行列裏來了。有幾件事值得提出,一件是他對編纂《聞一多全集》的努力,我在全集的跋文中曾指出:
佩弦先生是一多十幾年來的老友和同事,為了這部書,他花費了一年的時間,搜集遺文,編綴校正。擬定了目錄……一句話,沒有佩弦先生的努力,這集子是不可能編輯的。
在當時,編印聞一多全集這一舉動,就是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抗議和譴責。相反,和有些人相比,這些人曾經是一多的同班或者舊時同學,有二三十年的交誼,但在一多死後,卻從來沒有關心過這件事,也沒有寫一篇紀念的文字。另一件是他對青年學生的愛護。舉一個例子,有一回他係裏的兩個學生打架,一個是民主青年同盟的,一個是國民黨三青團的。打架的原因當然是政治性的,兩人都到老師面前告狀。自清先生怕民青這位同學吃虧,背地裏勸他讓一點。我在知道這件事情以後,便寫一封信提出意見,請他要考慮政治上誰對誰不對,大概措辭的口氣尖銳了一些。第二天他就到我傢裏來了,非常認真嚴肅地說明他的用意,春秋責備賢者,他說了進步的學生幾句,目的是為了保護他,免遭三青團的報復,同時,他也同意我的意見是正確的。事後我把這情況告訴了民青的同學,這個同學也很感動。他對國民黨特務統治的反對,雖然沒有大聲疾呼,卻也可以從我親身接觸的一件事看出來。這時候,國民黨反動派為了輓救瀕於死亡的命運,加強了對高等學校的特務控製。為了抗議,我寫了一篇學術論文《明初的學校》,說的是明初,駡的是國民黨反動派,送給學校刊物《清華學報》發表。學報的編輯有些是國民黨員,他們當然不肯發表,認為這不算學術性文章。我和自清先生談起,他也是學報的編輯委員,寫信給主編,極力主張發表,終於發表了這篇文章。從這件事,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感情的變化。
由於他被胃病長期折磨,身體過度衰弱,但他也明白天快亮了,烏雲就要過去了,好日子要來到了。他感到欣慰,在自己的書桌上玻璃板下,寫了兩句詩:“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是從唐人李商隱詩“夕陽無限好,衹是近黃昏”套來翻案的。這兩句詩十分貼切地表達了他當時的心情。
7月23日,在清華大學工字廳舉行“知識分子今天的任務”的座談會,這是他最後一次參加的政治活動。我親自到他傢請他,和他一起漫步從北院走到工字廳。他走一會兒,停一會兒,斷斷續續地對我說:“你們是對的,道路走對了。不過,像我這樣的人,還不大習慣,要教育我們,得慢慢地來。這樣就跟上你們了。”開會時他也發了言,主要一段話也還是這個意思,他說:“知識分子的道路有兩條:一條是幫兇幫閑,嚮上爬的,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都有這種人。一條是嚮下的。知識分子是可上可下的,所以是一個階層而不是一個階級。要許多知識分子都丟開既得利益,是不容易的事。現在我們過群衆生
活還過不來。這也不是理性上不願意接受,理性是知道應該接受的,是習慣上變不過來。”
朱自清先生在理性上知道要丟開既得利益,要過群衆生活,他又進了一步了,這是大踏步前進的一步。他拒絶購買美援面粉,在簽了名以後,這天的日記記了這件事:6月18日,此事每月須損失600萬法幣,影響傢中甚大,但餘仍定簽名。因餘等既反美扶日,自應直接由己身做起。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决心。
不止如此,在逝世前一天,他還告訴他夫人:“有一件事得記住,我是在拒絶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自清先生是舊時代知識分子中的典型人物,他曾經是自由主義者,他不大喜歡參加政治活動,特別是比較激烈、鬥爭性較強的政治活動。但是,他具有正義感,隨着國民黨和美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奴役、壓迫的加強,和嚮中國人民的武裝挑釁、屠殺、鎮壓,他畢竟忍受不住了。他說話了,行動了,通過文化生活、朗誦詩歌和扭秧歌,表明了他的態度。
另一方面,他堅决不走中間路綫,第三條道路,當時有人要他參加國民黨辦的中間路綫刊物《新路》,他堅决地拒絶了。但是他卻帶病參加了我們的座談會。
他明辨是非,愛憎分明,在衰病的晚年,終於有了明確的立場,擡起頭來,挺起脊梁,寧肯餓死,堅决拒絶敵人的“救濟”,這種品德,這種氣節,是值得我們今天學習的。"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毛澤東選集》第4捲,1499頁)毛澤東同志贊揚了聞一多、朱自清的骨氣,說“應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這是我們未死者,特別是一多先生和自清先生生前戰友的責任。這種表現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的頌歌,還有待於未來。這一篇文字,衹能算是重讀《別了,司徒雷登》一文所引起的一些回憶罷了。 |
著作概論 Introduction to work |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敘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題材可分為三個係列:一是以寫社會生活抨擊黑暗現實為主要內容的一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價格──七毛錢》、《白種人──上帝的驕子》和《執政府大屠殺記》。二是以《背影》、《兒女》、《悼亡婦》為代表的一組散文,主要描寫個人和家庭生活,表現父子、夫妻、朋友間的人倫之情,具有濃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寫自然景物為主的一組藉景抒情的小品《緑》、《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荷塘月色》和《春》等,是其代表佳作,伴隨一代又一代人喜怒哀樂。後兩類散文,是朱自清寫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樸縝密、清雋沉鬱,以語言洗煉,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
朱自清散文感情的真摯更是有口皆碑。他的《背影》、《悼亡婦》等,被稱為“天地間第一等至情文學”。在淡淡的筆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沒有半點矯揉造作,而有動人心弦的力量,尤其是在《背影》中,朱自清對父親朱鴻鈞的感情之深讓讀者感到了一絲絲的懷念和感動。他在《論逼真和如畫》、《論標語口號》、《鐘明<嘔心苦唇錄>序》等文章裏,強調“真”“就是自然”,強調“修辭立其誠”,強調“宣傳與寫作都不能缺少……至誠的態度”。正是這種“至誠的態度”,使他把自己的真情實感,都傾註在字裏行間。而這種從心靈深處流露出來的喜怒哀樂之情,更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朱自清走上文學道路,最初以詩出名,發表過長詩《毀滅》和一些短詩,收入《雪朝》和《蹤跡》。從20世紀20年代中期起,致力於散文創作,著有散文集《背影》、《歐遊雜記》、《你我》、《倫敦雜記》和雜文集《標準與尺度》、《論雅俗共賞》等。他的散文,有寫景文、旅行記、抒情文和雜文隨筆諸類。先以縝密流麗的《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寫景美文,顯示了白話文學的實績;繼以《背影》、《兒女》、《悼亡婦》等至情之作,樹立了文質並茂、自然親切的“談話風”散文的一種典範;最後以談言微中、理趣盎然的雜感文,實現了詩人、學者、鬥士的統一。他對建設平易、抒情、本色的現代語體散文作出了貢獻。
作為學者,他在詩歌理論、古典文學、新文學史和語文教育諸方面研究上都有實績。論著有《新詩雜話》、《詩言志辨》、《經典常談》、《國文教學》(與葉聖陶合著)和講義《中國新文學研究綱要》等。著述收入《朱自清全集》
《匆匆》被選為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學期第2課,《春》被選入人教版初一上學期第9課和蘇教版初2上學期第14課,《背影》被選為初二第11課。 |
|
《雪朝》(詩集)1922年出版 商務
《背影》(散文集)1928年出版 開明
《蹤跡》(詩與散文集)1929年出版 亞東圖書館
《歐遊雜記》(散文集)1934年出版 開明
《你我》(散文集)1936年出版,商務
《倫敦雜記》(散文集)1943年出版,開明
《國文教學》(論文集)1945年出版,開明
《經典常談》(論文集)1946年出版,文光
《詩言志辨》(詩論) 1947年出版,開明
《新詩雜話》(詩論)1947年出版,作傢書屋
《標準與尺度》(雜文集)1948年出版,文光
《語文拾零》(論文集)1948年出版,名山書屋
《論雅俗共賞》(雜文集)1948年出版,觀察社
《朱自清文集》(1—4)1953年出版,開明
《朱自清古典文學論文集》(上下册)1981年出版,古籍
《朱自清序跋書評集》(論文集)1983年出版,三聯
《朱自清散文選集》1986年出版,百花
《朱自清全集》1990年出版,江蘇教育
19餘本書 |
|
1 《匆匆》
2 《歌聲》
3 《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
4 《溫州的蹤跡》
5 《背影》
6 《航船的文明》
7 《荷塘月色》
8 《我愛的女人》
9 《<梅花>後記》
10《白種人——上帝的驕子》
11《懷魏握青君》
12《阿河》
13《兒女》
14《哀韋傑三君》
15《旅行雜記》
16《飄零》
17《說夢》
18《白采》
19《一封信》
20《序》
21《春》
22《緑》
23 《海行雜記》
24 《荷塘月色》
列舉散文:<荷塘月色>
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裏坐着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裏,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墻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裏拍着閏兒,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條麯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周,長着許多樹,蓊蓊(wěng)鬱鬱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衹我一個人,背着手踱(duo)着。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裏。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麽都可以想,什麽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裏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麯麯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着些白花,有裊娜(niǎo,nuó)地開着的,有羞澀地打着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着,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顔色;而葉子卻更見風緻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裏。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着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着和諧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語violin小提琴的譯音)上奏着的名麯。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衹在小路一旁,漏着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裏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衹有些大意罷了。樹縫裏也漏着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裏的蛙聲;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麽也沒有。
忽然想起採蓮的事情來了。採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裏可以約略知道。採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蕩着小船,唱着豔歌去的。採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採蓮的人。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梁元帝《採蓮賦》裏說得好:
於是妖童媛(yuán)女,蕩舟心許;鷁(yì)首徐回,兼傳羽杯;欋(zhào)將移而藻挂,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餘,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jū)。
可見當時嬉遊的光景了。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於是又記起,《西洲麯》裏的句子:
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採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衹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這樣想着,猛一擡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麽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一九二七年七月,北京清華園。 |
|
Zhu Ziqing
朱自清
代散文傢、詩人、文學研究傢。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1898年11月22日生於江蘇東海;因祖父、父親長期定居揚州,故自稱揚州人。幼年在私塾讀書,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1912年進中學學習。1916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翌年,升入本科哲學係,於1920年修完課程提前畢業。
在北大期間,朱自清積極參加“五四”愛國運動,嗣後又參加北大學生為傳播新思想而組織的平民教育講演團。他大學畢業後,在浙江、江蘇的多所中學任教,繼續參加新文學運動,成為文學研究會的早期會員。此外,還參與發起新文學史上第一個詩歌團體“中國新詩社”和創辦第一個詩歌雜志《詩》月刊等工作,支持由青年學生組成的湖畔詩社及晨光文學社的活動,為開拓新詩的道路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朱自清於1919年底開始發表詩歌,作為新文學運動初期的詩人之一,他以清新明快的詩作,在詩壇上顯出自己的特色。1922年商務印書館出版文學研究會8位詩人的合集《雪朝》第一集,內收朱自清的詩作19首。1923年朱自清發表了近 300行的抒情長詩《毀滅》,表明自己對生活的嚴肅思考和“一步步踏在土泥上,打上深深的腳印”,這種進取不懈的人生態度,在當時有較大影響。1924年,詩和散文集《蹤跡》出版。他的詩,數量不多,卻在思想和藝術上呈現出一種純正樸實的新鮮作風。其中如《光明》、《新年》、《煤》、《送韓伯畫往俄國》、《羊群》、《小艙中的現代》等,或熱切地追求光明,憧憬未來,或有力地抨擊黑暗的世界,揭露血淚的人生,洋溢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是初期新詩中難得的作品。
朱自清詩手跡
1925年,朱自清任清華大學中文係教授,開始從事文學研究,創作方面則轉以散文為主。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集中所作,均為個人真切的見聞和獨到的感受,並以平淡樸素而又清新秀麗的優美文筆獨樹一幟。
這一時期,朱自清的散文着力於揭示社會的黑暗、軍閥的暴行和帝國主義的罪惡,對被壓迫者、被損害者充滿了熱愛和同情,表現出他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義思想、愛國主義的熱情、人道主義的精神和正直誠實的性格。朱自清寫得更多、也最為人們稱道的則是寫景抒情的篇什。這一類散文在藝術上呈現出多樣而又統一的風格。記述秦淮河風光的《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抒寫靜夜裏獨自漫步池邊的《荷塘月色》,是文情並茂、膾炙人口的名篇。這些滿貯着詩意的散文,於新異獨得的觀察和委婉有緻的描寫之中,寄寓着大革命失敗後他在黑暗現實面前悵然若失的寂寥和鬱悶。《背影》則以樸實無華的文字,真摯強烈的感情,描寫了家庭遭到變故,父親到車站送別遠行的兒子這一極富情味的動人場景,“做到了文質並茂,全憑真感受真性情取勝”(葉聖陶《朱自清新選集序》)。朱自清以其散文的嫻熟高超的技巧和縝密細緻的風格,顯示了新文學的藝術生命力,被公認為新文學運動中成績卓著的優秀散文作傢。
1931年8月,朱自清留學英國,進修語言學和英國文學;後又漫遊歐洲五國。1932年7月返國,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係主任,自此與聞一多同事論學。1934年出版的《歐遊雜記》和1943年出版的《倫敦雜記》,是用印象的筆法寫成的兩部遊記。1935年編輯《〈中國新文學大係〉詩集》並撰寫《導言》。翌年出版散文集《你我》,其中,《給亡婦》娓娓追憶亡妻武鐘謙生前種種往事,情意真摯,凄婉動人。這一時期,朱自清散文的情緻雖稍遜於早期,但構思的精巧、態度的誠懇仍一如既往,文學的口語化則更為自然、洗練。葉聖陶曾指出:講授中國文學或編寫現代文學史,“論到文體的 |
|
- : Zhu Ziqing
|
|
朱佩弦, 朱自華, 佩弦, 秋實 |
|
學習 | 文學 | 經典 | 散文 | 歌麯 | 散文集 | 荷 | 語文 | 中國文學 | 音樂 | 詞語 | 漢語 | 聲音 | 佛教百科 | 手稿 | 比較文學 | 南開大學 | 基督教文化 | 更多結果... |
|
|
朱自清墓 | 朱自清故居 | 朱自清散文 | 朱自清說詩 | 傾聽朱自清 | 朱自清講國學 | 朱自清散文集 | 朱自清散文名篇 | 朱自清散文經典 | 朱自清名作欣賞 | 朱自清散文精選 | 朱自清經典作品 | 朱自清散文精編 | 朱自清人生筆記 | 朱自清散文全集 | 大傢國學(朱自清捲) | 春的美文春朱自清 | 朱自清古典文學論文集 | 月色背影:朱自清美文選讀 | 匆匆 作者 朱自清 若蘭 | 匆匆作者朱自清若蘭 | 中國現代散文經典文庫-朱自清散文 | 家庭書架-朱自清散文經典全集 | 春的美文《春》(朱自清) | 詩言志辨朱自清上海開明書店 | 詩言志辨自序朱自清國文月刊 | 詩言志辨自序朱自清國文月刊期 | 詩言志辨朱自清北京古籍出版社 | 讀朱自清先生詩言志辨吳小如北京大學學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