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平怕看見幹笑,聽見敷衍的話;更怕冰擱着的臉和冷淡的言詞,看了,聽了,心裏
便會發抖。至於慘酷的佯笑,強烈的揶揄,那簡直要我全身都痙攣般掣動了。在一般看慣、
聽慣、老於世故的前輩們,這些原都是“傢常便飯”,很用不着大驚小怪地去張揚;但如我
這樣一個閱歷未深的人,神經自然容易激動些,又癡心渴望着愛與和平,所以便不免有些變
態。平常人可以隨隨便便過去的,我不幸竟是不能;因此增加了好些苦惱,減卻了好些“生
力”。——這真所謂“自作孽”了!
前月我走過北火車站附近。馬路上橫躺着一個人:微側着拳麯的身子。臉被一破蘆葦遮
了,不曾看見;穿着黑布夾襖,垢膩的淡青的襯裏,從一處處不規則地顯露,白斜紋的單
袴,受了塵穢底沾染,早已變成灰色;雙足是赤着,腳底滿塗着泥土,腳面滿積着塵垢,皮
上卻縐着網一般的細紋,映在太陽裏,閃閃有光。這顯然是一個勞動者底屍體了。一個不相
幹的人死了,原是極平凡的事;況是一個不相幹又不相幹的勞動者呢?所以圍着看的雖有十
餘人,卻都好奇地睜着眼,臉上的筋肉也都冷靜而弛緩。我給周遭的冷淡噤住了;但因為我
的老脾氣,終於茫漠地想着:他的一生是完了;但於他曾有什麽價值呢?他的死,自然,不
自然呢?上海像他這樣人,知道有多少?像他這樣死的,知道一日裏又有多少?再推到全世
界呢?……這不免引起我對於人類運命的一種杞憂了!但是思想忽然轉嚮,何以那些看閑
的,於這一個同伴底死如此冷淡呢?倘然死的是他們的兄弟,朋友,或相識者,他們將必哀
哭切齒,至少也必驚惶;這個不識者,在他們卻是無關得失的,所以便漠然了?但是,果然
無關得失麽?“叫天子一聲叫”,尚能“撕去我一縷神經”,一個同伴悲慘的死,果然無關
得失麽?一人生在世,倘衹有極少極少的所謂得失相關者顧念着,豈不是太孤寂又太狹隘了
麽?狹隘,孤寂的人間,哪裏有善良的生活!唉!我不願再往下想了!
這便是遍滿現世間的“漠視”了。我有一個中學同班的同學。他在高等學校畢了業;今
年恰巧和我同事。我們有四五年不見面,不通信了;相見時我很高興,滔滔汩汩地嚮他說知
別後的情形;稱呼他的號,和在中學時一樣。他衹支持着同樣的微笑聽着。聽完了,仍舊支
持那微笑,衹用極簡單的話說明他中學畢業後的事,又稱了我幾聲“先生”。我起初不曾留
意,陡然發見那幹涸的微笑,心裏先有些怯了;接着便是那機器榨出來的幾句話和“敬而遠
之”的一聲聲的“先生”,我全身都不自在起來;熱烈的想望早冰結在心坎裏!可是到底鼓
勇說了這一句話:“請不要這樣稱呼罷;我們是同班的同學哩!”他卻笑着不理會,衹含糊
應了一回;另一個“先生”早又從他嘴裏送出了!我再不能開口,衹蜷縮在椅子裏,眼望着
他。他覺得有些奇怪,起身,鞠躬,告辭。我點了頭,讓他走了。這時羞愧充滿在我心裏;
世界上有什麽東西在我身上,使人棄我如敝屣呢?
約莫兩星期前,我從大馬路搭電車到車站。半路上上來一個魁梧奇偉的華捕。他背着手
直挺挺的靠在電車中間的轉動機(?)上。穿着青布製服,戴着紅纓涼帽,藍的綁腿,黑的
厚重的皮鞋:這都和他別的同伴一樣。另有他的一張粗黑的盾形的臉,在那臉上表現出他自
己的特色。在那臉,嘴上是抿了,兩眼直看着前面,筋肉像濃霜後的大地一般冷重;一切有
這樣地嚴肅,我幾乎疑惑那是黑的石像哩!從他上車,我端詳了好久,總不見那臉上有一絲
的顫動;我忽然感到一種壓迫的感覺,仿佛有人用一條厚棉被連頭夾腦緊緊地捆了我一般,
呼吸便漸漸地低迫促了。那時電車停了;再開的時候,從車後匆匆跑來一個貧婦。伊有襤褸
的古舊的渾沌色的竹布長褂和袴;跑時衹是用兩衹小腳嚮前掙紮,蓬蓬的黃發縱橫地飄拂
着;瘦黑多皺襞的臉上,閃爍着兩個熱望的眼珠,嘴唇不住地開合——自然是喘息了。伊大
概有緊要的事,想搭乘電車。來得慢了,捏捉着車上的鐵柱。早又被他從伊手裏滑去;於是
伊衹有踉踉蹌蹌退下了!這時那位華捕忽然出我意外,赫然地笑了;他看着拙笨的伊,叫
道:“哦——呵!”他頰上,眼旁,霜濃的筋肉都開始顯出勻稱的皺紋;兩眼細而潤澤,不
似先前的枯燥;嘴是裂開了,露出兩個燦燦的金牙和一色潔白的大齒;他身體的姿勢似乎也
因此變動了些。他的笑雖然暫時地將我從冷漠裏解放;但一剎那間,空虛之感又使我幾乎要
被身份的大氣壓扁!因為從那笑底貌和聲裏,我鋒利地感着一切的驕傲,狡猾,侮辱,殘
忍;衹要有“愛底心”,“和平底光芒”的,誰底全部神經能不被痙攣般掣動着呢?
這便是遍滿現世間的“蔑視”了。我今年春間,不自量力,去任某校教務主任。同事們
多是我的熟人,但我於他們,卻幾乎是個完全的生人;我遍嘗漠視和膜視底滋味,感到莫名
的孤寂!那時第一難事是擬訂日課表。因了師生們關係底復雜,校長交來三十餘條件;經驗
缺乏、腦筋簡單的我,真是無所措手足!掙揣了五六天工夫,好容易勉強湊成了。卻有一位
在別校兼課的,資望深重的先生,因為有幾天午後的第一課和別校午前的第四課銜接,兩校
相距太遠,又要回傢吃飯,有些趕不及,便大不滿意。他這兼課情形,我本不知,校長先生
底條件裏,也未開入;課表中不能顧到,似乎也“情有可原”。但這位先生嚮來是面若冰
霜,氣如虹盛;他的字典裏大約是沒有“恕”字的,於是挑戰底信來了,說什麽“既難枵
腹,又無汽車;如何設法,還希見告”!我當時受了這意外的,濫發的,冷酷的諷刺,極為
難受;正是滿肚皮冤枉,沒申訴處,我並未曾有一些開罪於他,他卻為何待我如仇敵呢?我
便寫一信覆他,自己略略辯解;對於他的態度,表示十分的遺憾:我說若以他的失當的譴
責,便該不理這事,可是因為嚮學校的責任,我終於給他設法了。他接信後,“上訴”於校
長先生。校長先生請我去和他對質。狡黠的復仇的微笑在他臉上,正和有毒的菌類顯着光怪
陸離的彩色一般。他極力說得慢些,說低些:“為什麽說‘便該不理’呢?課表豈是‘欽
定’的麽?——若說態度,該怎樣啊!許要用‘請願’罷?”這裏每一個字便像一把利劍,
緩緩地,但是深深地,刺入我心裏!——他完全勝利,臉上換了愉快的微笑,侮衊地看着默
了的我,我不能再支持,立刻辭了職回去。
這便是遍滿現世間的“敵視”了。
(原載1921年11月4日《時事新報·學燈副刊》,11月9日續完)
便會發抖。至於慘酷的佯笑,強烈的揶揄,那簡直要我全身都痙攣般掣動了。在一般看慣、
聽慣、老於世故的前輩們,這些原都是“傢常便飯”,很用不着大驚小怪地去張揚;但如我
這樣一個閱歷未深的人,神經自然容易激動些,又癡心渴望着愛與和平,所以便不免有些變
態。平常人可以隨隨便便過去的,我不幸竟是不能;因此增加了好些苦惱,減卻了好些“生
力”。——這真所謂“自作孽”了!
前月我走過北火車站附近。馬路上橫躺着一個人:微側着拳麯的身子。臉被一破蘆葦遮
了,不曾看見;穿着黑布夾襖,垢膩的淡青的襯裏,從一處處不規則地顯露,白斜紋的單
袴,受了塵穢底沾染,早已變成灰色;雙足是赤着,腳底滿塗着泥土,腳面滿積着塵垢,皮
上卻縐着網一般的細紋,映在太陽裏,閃閃有光。這顯然是一個勞動者底屍體了。一個不相
幹的人死了,原是極平凡的事;況是一個不相幹又不相幹的勞動者呢?所以圍着看的雖有十
餘人,卻都好奇地睜着眼,臉上的筋肉也都冷靜而弛緩。我給周遭的冷淡噤住了;但因為我
的老脾氣,終於茫漠地想着:他的一生是完了;但於他曾有什麽價值呢?他的死,自然,不
自然呢?上海像他這樣人,知道有多少?像他這樣死的,知道一日裏又有多少?再推到全世
界呢?……這不免引起我對於人類運命的一種杞憂了!但是思想忽然轉嚮,何以那些看閑
的,於這一個同伴底死如此冷淡呢?倘然死的是他們的兄弟,朋友,或相識者,他們將必哀
哭切齒,至少也必驚惶;這個不識者,在他們卻是無關得失的,所以便漠然了?但是,果然
無關得失麽?“叫天子一聲叫”,尚能“撕去我一縷神經”,一個同伴悲慘的死,果然無關
得失麽?一人生在世,倘衹有極少極少的所謂得失相關者顧念着,豈不是太孤寂又太狹隘了
麽?狹隘,孤寂的人間,哪裏有善良的生活!唉!我不願再往下想了!
這便是遍滿現世間的“漠視”了。我有一個中學同班的同學。他在高等學校畢了業;今
年恰巧和我同事。我們有四五年不見面,不通信了;相見時我很高興,滔滔汩汩地嚮他說知
別後的情形;稱呼他的號,和在中學時一樣。他衹支持着同樣的微笑聽着。聽完了,仍舊支
持那微笑,衹用極簡單的話說明他中學畢業後的事,又稱了我幾聲“先生”。我起初不曾留
意,陡然發見那幹涸的微笑,心裏先有些怯了;接着便是那機器榨出來的幾句話和“敬而遠
之”的一聲聲的“先生”,我全身都不自在起來;熱烈的想望早冰結在心坎裏!可是到底鼓
勇說了這一句話:“請不要這樣稱呼罷;我們是同班的同學哩!”他卻笑着不理會,衹含糊
應了一回;另一個“先生”早又從他嘴裏送出了!我再不能開口,衹蜷縮在椅子裏,眼望着
他。他覺得有些奇怪,起身,鞠躬,告辭。我點了頭,讓他走了。這時羞愧充滿在我心裏;
世界上有什麽東西在我身上,使人棄我如敝屣呢?
約莫兩星期前,我從大馬路搭電車到車站。半路上上來一個魁梧奇偉的華捕。他背着手
直挺挺的靠在電車中間的轉動機(?)上。穿着青布製服,戴着紅纓涼帽,藍的綁腿,黑的
厚重的皮鞋:這都和他別的同伴一樣。另有他的一張粗黑的盾形的臉,在那臉上表現出他自
己的特色。在那臉,嘴上是抿了,兩眼直看着前面,筋肉像濃霜後的大地一般冷重;一切有
這樣地嚴肅,我幾乎疑惑那是黑的石像哩!從他上車,我端詳了好久,總不見那臉上有一絲
的顫動;我忽然感到一種壓迫的感覺,仿佛有人用一條厚棉被連頭夾腦緊緊地捆了我一般,
呼吸便漸漸地低迫促了。那時電車停了;再開的時候,從車後匆匆跑來一個貧婦。伊有襤褸
的古舊的渾沌色的竹布長褂和袴;跑時衹是用兩衹小腳嚮前掙紮,蓬蓬的黃發縱橫地飄拂
着;瘦黑多皺襞的臉上,閃爍着兩個熱望的眼珠,嘴唇不住地開合——自然是喘息了。伊大
概有緊要的事,想搭乘電車。來得慢了,捏捉着車上的鐵柱。早又被他從伊手裏滑去;於是
伊衹有踉踉蹌蹌退下了!這時那位華捕忽然出我意外,赫然地笑了;他看着拙笨的伊,叫
道:“哦——呵!”他頰上,眼旁,霜濃的筋肉都開始顯出勻稱的皺紋;兩眼細而潤澤,不
似先前的枯燥;嘴是裂開了,露出兩個燦燦的金牙和一色潔白的大齒;他身體的姿勢似乎也
因此變動了些。他的笑雖然暫時地將我從冷漠裏解放;但一剎那間,空虛之感又使我幾乎要
被身份的大氣壓扁!因為從那笑底貌和聲裏,我鋒利地感着一切的驕傲,狡猾,侮辱,殘
忍;衹要有“愛底心”,“和平底光芒”的,誰底全部神經能不被痙攣般掣動着呢?
這便是遍滿現世間的“蔑視”了。我今年春間,不自量力,去任某校教務主任。同事們
多是我的熟人,但我於他們,卻幾乎是個完全的生人;我遍嘗漠視和膜視底滋味,感到莫名
的孤寂!那時第一難事是擬訂日課表。因了師生們關係底復雜,校長交來三十餘條件;經驗
缺乏、腦筋簡單的我,真是無所措手足!掙揣了五六天工夫,好容易勉強湊成了。卻有一位
在別校兼課的,資望深重的先生,因為有幾天午後的第一課和別校午前的第四課銜接,兩校
相距太遠,又要回傢吃飯,有些趕不及,便大不滿意。他這兼課情形,我本不知,校長先生
底條件裏,也未開入;課表中不能顧到,似乎也“情有可原”。但這位先生嚮來是面若冰
霜,氣如虹盛;他的字典裏大約是沒有“恕”字的,於是挑戰底信來了,說什麽“既難枵
腹,又無汽車;如何設法,還希見告”!我當時受了這意外的,濫發的,冷酷的諷刺,極為
難受;正是滿肚皮冤枉,沒申訴處,我並未曾有一些開罪於他,他卻為何待我如仇敵呢?我
便寫一信覆他,自己略略辯解;對於他的態度,表示十分的遺憾:我說若以他的失當的譴
責,便該不理這事,可是因為嚮學校的責任,我終於給他設法了。他接信後,“上訴”於校
長先生。校長先生請我去和他對質。狡黠的復仇的微笑在他臉上,正和有毒的菌類顯着光怪
陸離的彩色一般。他極力說得慢些,說低些:“為什麽說‘便該不理’呢?課表豈是‘欽
定’的麽?——若說態度,該怎樣啊!許要用‘請願’罷?”這裏每一個字便像一把利劍,
緩緩地,但是深深地,刺入我心裏!——他完全勝利,臉上換了愉快的微笑,侮衊地看着默
了的我,我不能再支持,立刻辭了職回去。
這便是遍滿現世間的“敵視”了。
(原載1921年11月4日《時事新報·學燈副刊》,11月9日續完)
在很古的時候,做父母的對於子女,是不知道有什麽責任的。那時的父母以為生育這件
事是一種魔術,由於精靈的作用;而不知卻是他們自己的力量。所以那時實是連“父母”的
觀念也很模糊的;更不用說什麽責任了!(哈蒲浩司曾說過這樣的話)他們待遇子女的態度
和方法,推想起來,不外根據於天然的愛和傳統的迷信這兩種基礎;沒有自覺的標準,是可
以斷言的。後來人知進步,精靈崇拜的思想,慢慢的消除了;一班做父母的便明白子女衹是
性交的結果,並無神怪可言。但子女對父母的關係如何呢?父母對子女的責任如何呢?那些
當仁不讓的父母便漸漸的有了種種主張了。且衹就中國論,從孟子時候直到現在,所謂正統
的思想,大概是這樣說的:兒子是延續宗祀的,便是兒子為父母,父母的父母,……而生
存。父母要教養兒子成人,成為肖子——小之要能掙錢養傢,大之要能榮宗耀祖。但在現
在,第二個條件似乎更加重要了。另有給兒子娶妻,也是父母重大的責任——不是對於兒子
的責任,是對於他們的先人和他們自己的責任;因為娶媳婦的第一目的,便是延續宗祀!至
於女兒,大傢都不重視,甚至厭惡的也有。賣她為妓,為妾,為婢,寄養她於別人傢,作為
別人傢的女兒;送她到育嬰堂裏,都是尋常而不要緊的事;至於看她作“賠錢貨”,那是更
普通了!在這樣情勢之下,父母對於女兒,幾無責任可言!普通衹是生了便養着;大了跟着
母親學些針黹,傢事,等着嫁人。這些都沒有一定的責任,都衹由父母“隨意為之”。衹有
嫁人,父母卻要負些責任,但也頗輕微的。在這些時候,父母對兒子總算有了顯明的責任,
對女兒也算有了些責任。但都是從子女出生後起算的。至於出生前的責任,卻是沒有,大傢
似乎也不曾想到——嚮他們說起,衹怕還要吃驚哩!在他們模糊的心裏,大約衹有“生兒
子”、“多生兒子”兩件,是在子女出生前希望的——卻不是責任。雖然那些已過三十歲而
沒有生兒子的人,便去納妾,吃補藥,千方百計的想生兒子,但究竟也不能算是責任。所以
這些做父母的生育子女,衹是糊裏糊塗給了他們一條生命!因此,無論何人,都有任意生育
子女的權利。
近代生物科學及人生科學的發展,使“人的研究”日益精進。“人的責任”的見解,因
而起了多少的變化,對於“父母的責任”的見解,更有重大的改正。從生物科學裏,我們知
道子女非為父母而生存;反之,父母卻大部分是為子女而生存!與其說“延續宗祀”,不如
說“延續生命”和“延續生命”的天然的要求相關聯的,又有“擴大或發展生命”的要求,
這卻從前被習俗或禮教埋沒了的,於今又擡起頭來了。所以,現在的父母不應再將子女硬安
在自己的型裏,叫他們做“肖子”,應該讓他們有充足的力量,去自由發展,成功超越自己
的人!至於子與女的應受平等待遇,由性的研究的人生科學所說明,以及現實生活所昭示,
更其是顯然了。這時的父母負了新科學所指定的責任,便不能像從前的隨便。他們得知生育
子女一面雖是個人的權利,一面更為重要的,卻又是社會的服務,因而對於生育的事,以及
相隨的教養的事,便當負着社會的責任;不應該將子女衹看作自己的後嗣而教養他們,應該
將他們看作社會的後一代而教養他們!這樣,女兒隨意怎樣待遇都可,和為傢族與自己的利
益而教養兒子的事,都該被抗議了。這種見解成為風氣以後,將形成一種新道德:“做父母
是‘人的’最高尚、最神聖的義務和權利,又是最重大的服務社會的機會!”因此,做父母
便不是一件輕率的、容易的事;人們在做父母以前,便不得不將自己的能力忖量一番了。—
—那些沒有父母的能力而貿然做了父母,以致生出或養成身體上或心思上不健全的子女的,
便將受社會與良心的製裁了。在這樣社會裏,子女們便都有福了。衹是,慚愧說的,現在這
種新道德還衹是理想的境界!
依我們的標準看,在目下的社會裏——特別註重中國的社會裏,幾乎沒有負責任的父
母!或者說,父母幾乎沒有責任!花柳病者,酒精中毒者,瘋人,白癡都可公然結婚,生育
子女!雖然也有人慨嘆於他們的子女從他們接受的遺傳的缺陷,但卻從沒有人抗議他們的生
育的權利!因之,殘疾的、變態的人便無減少的希望了!窮到衣食不能自用的人,卻可生出
許多子女;寧可讓他們忍凍挨餓,甚至將他們送給人,賣給人,卻從不懷疑自己的權利!也
沒有別人懷疑他們的權利!因之,流離失所的,和無教無養的兒童多了!這便决定了我們後
一代的悲慘的命運!這正是一般作父母的不曾負着生育之社會的責任的結果。也便是社會對
於生育這件事放任的結果。所以我們以為為了社會,生育是不應該自由的;至少這種自由是
應該加以限製的!不獨精神,身體上有缺陷的,和無養育子女的經濟的能力的應該受限製;
便是那些不能教育子女,乃至不能按着子女自己所需要和後一代社會所需要而教育他們的,
也當受一種道德的製裁。——教他們自己製裁,自覺的不生育,或節制生育。現在有許多富
傢和小資産階級的孩子,或因父母溺愛,或因父母事務忙碌,不能有充分的受良好教育的機
會,緻不能養成適應將來的健全的人格;有些還要受些祖傳老店“子曰鋪”裏的印板教育,
那就格外不會有新鮮活潑的進取精神了!在子女多的家庭裏,父母照料更不能周全,便更易
有這些傾嚮!這種生育的流弊,雖沒有前面兩種的厲害,但足以為“進步”的重大的阻力,
則是同的!並且這種流弊很通行,——試看你的朋友,你的親戚,你的傢族裏的孩子,乃至
你自己的孩子之中,有哪個真能“自遂其生”的!你將也為他們的——也可說我們的——運
命擔憂着吧。——所以更值得註意。
現在生活程度漸漸高了,在小資産階級裏,教養一個子女的費用,足以使家庭的安樂縮
小,子女的數和安樂的量恰成反比例這件事,是很顯然了。那些貧窮的人也覺得子女是一種
重大的壓迫了。其實這些情形從前也都存在,衹沒有現在這樣叫人感着吧了。在小資産階級
裏,新興的知識階級最能銳敏的感到這種痛苦。可是大傢雖然感着,卻又覺得生育的事是
“自然”所支配,非人力所能及,便衹有讓命運去决定了。直到近兩年,生物學的知識,尤
其是優生學的知識,漸漸普及於一般知識階級,於是他們知道不健全的生育是人力可以限製
的了。去年山順夫人來華,傳播節育的理論與方法,影響特別的大;從此便知道不獨不健全
的生育可以限製,便是健全的生育,衹要當事人不願意,也可自由限製的了。於是對於子女
的事,比較出生後,更其註重出生前了;於是父母在子女的出生前,也有顯明的責任了。父
母對於生育的事,既有自由權力,則生出不健全的子女,或生出子女而不能教養,便都是他
們的過失。他們應該受良心的責備,受社會的非難!而且看“做父母”為重大的社會服務,
從社會的立場估計時,父母在子女出生前的責任,似乎比子女出生後的責任反要大哩!以上
這些見解,目下雖還不能成為風氣,但確已有了肥嫩的萌芽至少在知識階級裏。我希望知識
階級的努力,一面實行示範,一面盡量將這些理論和方法宣傳,到最僻遠的地方裏,到最下
層的社會裏;等到父母們不但“知道”自己背上“有”這些責任,並且“願意”自己背上
“負”這些責任,那時基於優生學和節育論的新道德便成立了。
這是我們子孫的福音!
在最近的將來裏,我希望社會對於生育的事有兩種自覺的製裁:一,道德的製裁,二,
法律的製裁。身心有缺陷者,如前舉花柳病者等,該用法律去禁止他們生育的權利,便是法
律的製裁。這在美國已有八州實行了。但施行這種製裁,必需具備幾個條件,才能有效。一
要醫術發達,並且能得社會的信賴;二要戶籍登記的詳確(如遺傳性等,都該載入);三要
舉行公衆衛生的檢查;四要有公正有力的政府;五要社會的寬容。這五種在現在的中國,一
時都還不能做到,所以法律的製裁便暫難實現;我們衹好從各方面努力罷了。但禁止“做父
母”的事,雖然還不可能,勸止“做父母”的事,卻是隨時,隨地可以作的。教人知道父母
的責任,教人知道現在的做父母應該是自由選擇的結果,——就是人們於生育的事,可以自
由去取——教人知道不負責及不能負責的父母是怎樣不合理,怎樣損害社會,怎樣可恥!這
都是愛作就可以作的。這樣給人一種新道德的標準去自己製裁,便是社會的道德的製裁的出
發點了。
所以道德的製裁,在現在便可直接去着手建設的。並且在這方面努力的效果,也容易見
些。況不適當的生育當中,除那不健全的生育一項,將來可以用法律製裁外,其餘幾種似也
非法律之力所能及,便非全靠道德去製裁不可。因為,道德的製裁的事,不但容易着手,見
效,而且是更為重要;我們的努力自然便該特別註重這一方向了!
不健全的生育,在將來雖可用法律製裁,但法律之力,有時而窮,仍非靠道德輔助不
可;況法律的施行,有賴於社會的寬容,而社會寬容的基礎,仍必築於道德之上。所以不健
全的生育,也需着道德的製裁;在現在法律的製裁未實現的時候,尤其是這樣!花柳病者,
酒精中毒者,……我們希望他們自己覺得身體的缺陷,自己懺悔自己的罪孽;便藉着懺悔的
力量,决定不將罪孽傳及子孫,以加重自己的過惡!這便自己剝奪或停止了自己做父母的權
利。但這種自覺是很難的。所以我們更希望他們的傢族,親友,時時提醒他們,監視他們,
使他們警覺!關於瘋人、白癡,則簡直全無自覺可言;那是衹有靠着他們保護人,傢族,親
友的處置了。在這種情形裏,我們希望這些保護人等能明白生育之社會的責任及他們對於後
一代應有的責任,而知所戒懼,斷然剝奪或停止那有缺陷的被保護者的做父母的權利!這幾
類人最好是不結婚或和異性隔離;至少也當用節育的方法使他們不育!至於說到那些窮到連
“養育”子女也不能的,我們教他們不濫育,是很容易得他們的同情的。衹需教給他們最簡
便省錢的節育的方法,並常常嚮他們懇切的說明和勸導,他們便會漸漸的相信,奉行的。但
在這種情形裏,教他們相信我們的方法這過程,要比較難些;因為這與他們信自然與命運的
思想衝突,又與傳統的多子孫的思想衝突——他們將覺得這是一種罪惡,如舊日的打胎一
樣;並將疑惑這或者是洋人的詭計,要從他們的身體裏取出什麽的!但是傳統的思想,在他
們究竟還不是固執的,魔術的懷疑因了宣傳方法的巧妙和時日的長久,也可望減縮的;而經
濟的壓迫究竟是眼前不可避免的實際的壓迫,他們難以抵抗的!所以衹要宣傳的得法,他們
是容易漸漸的相信,奉行的。衹有那些富傢——官僚或商人——和有些小資産階級,這道德
的製裁的思想是極難侵入的!他們有相當的經濟的能力,有固執的傳統的思想,他們是不會
也不願知道生育是該受限製的;他們不知道什麽是不適當的生育!他們衹在自然的生育子
女,以傳統的態度與方法待遇他們,結果是將他們裝在自己的型裏,作自己的犧牲!這樣盡
量摧殘了兒童的個性與精神生命的發展,卻反以為盡了父母的責任!這種誤解責任較不明責
任實在還要壞;因為不明的還容易納入忠告,而誤解的則往往自以為是,拘執不肯更變。這
種人實在也不配做父母!因為他們並不能負真正的責任。我們對於這些人,雖覺得很不容易
使他們相信我們,但總得盡我們的力量使他們能知道些生物進化和社會進化的道理,使他們
能以兒童為本位,能“理解他們,指導他們,解放他們”;這樣改良從前一切不適當的教養
方法。並且要使他們能有這樣决心:在他們覺得不能負這種適當的教養的責任,或者不願負
這種責任時,更應該斷然采取節育的辦法,不再因循,緻誤人誤己。這種宣傳的事業,自然
當由新興的知識階級擔負;新興的知識階級雖可說也屬於小資産階級裏,但關於生育這件
事,他們特別感到重大的壓迫,因有了徹底的瞭解,覺醒的態度,便與同階級的其餘部分不
同了。
但是還有一個問題留着:現存的由各種不適當的生育而來的子女們,他們的父母將怎樣
為他們負責呢?我以為花柳病者等一類人的子女,衹好任憑自然先生去下辣手,衹不許謬種
再得流傳便了。貧傢子女父母無力教養的,由社會設法盡量收容他們,如多設貧兒院等。但
社會收容之力究竟有限的,大部分衹怕還是要任憑自然先生去處置的!這是很悲慘的事,但
經濟組織一時既還不能改變,又有什麽法兒呢?我們衹好“盡其在人”罷了。至於那些以長
者為本位而教養兒童的,我們希望他們能夠改良,前節已說過了。還有新興的知識階級裏現
在有一種不願生育子女的傾嚮;他們對於從前不留意而生育的子女,常覺得冷淡,甚至厭
惡,因而不願為他們盡力。在這裏,我要明白指出,生物進化,生命發展的最重要的原則,
是前一代犧牲於後一代,犧牲是進步的一個階梯!願他們——其實我也在內——為了後一代
的發展,而犧牲相當的精力於子女的教養;願他們以極大的忍耐,為子女們將來的生命築堅
實的基礎,願他們牢記自己的幸福,同時也不要忘了子女們的幸福!這是很要些涵養工夫
的。總之,父母的責任在使子女們得着好的生活,並且比自己的生活好的生活;一面也使社
會上得着些健全的、優良的、適於生存的分子;是不能隨意的。
為使社會上適於生存的日多,不適於生存的日少,我們便重估了父母的責任:
父母不是無責任的。
父母的責任不應以長者為本位,以傢族為本位;應以幼者為本位,社會為本位。
我們希望社會上父母都負責任;沒有不負責任的父母!“做父母是人的最高尚、最神聖
的義務和權利,又是最重大的服務社會的機會”,這是生物學、社會學所指給的新道德。
既然父母的責任由不明了到明了是可能的,則由不正確到正確也未必是不可能的;新道
德的成立,總在我們的努力,比較父母對子女的責任尤其重大的,這是我們對一切幼者的責
任!努力努力!
(原載1923年2月3日《新民意報·星火副刊》)
事是一種魔術,由於精靈的作用;而不知卻是他們自己的力量。所以那時實是連“父母”的
觀念也很模糊的;更不用說什麽責任了!(哈蒲浩司曾說過這樣的話)他們待遇子女的態度
和方法,推想起來,不外根據於天然的愛和傳統的迷信這兩種基礎;沒有自覺的標準,是可
以斷言的。後來人知進步,精靈崇拜的思想,慢慢的消除了;一班做父母的便明白子女衹是
性交的結果,並無神怪可言。但子女對父母的關係如何呢?父母對子女的責任如何呢?那些
當仁不讓的父母便漸漸的有了種種主張了。且衹就中國論,從孟子時候直到現在,所謂正統
的思想,大概是這樣說的:兒子是延續宗祀的,便是兒子為父母,父母的父母,……而生
存。父母要教養兒子成人,成為肖子——小之要能掙錢養傢,大之要能榮宗耀祖。但在現
在,第二個條件似乎更加重要了。另有給兒子娶妻,也是父母重大的責任——不是對於兒子
的責任,是對於他們的先人和他們自己的責任;因為娶媳婦的第一目的,便是延續宗祀!至
於女兒,大傢都不重視,甚至厭惡的也有。賣她為妓,為妾,為婢,寄養她於別人傢,作為
別人傢的女兒;送她到育嬰堂裏,都是尋常而不要緊的事;至於看她作“賠錢貨”,那是更
普通了!在這樣情勢之下,父母對於女兒,幾無責任可言!普通衹是生了便養着;大了跟着
母親學些針黹,傢事,等着嫁人。這些都沒有一定的責任,都衹由父母“隨意為之”。衹有
嫁人,父母卻要負些責任,但也頗輕微的。在這些時候,父母對兒子總算有了顯明的責任,
對女兒也算有了些責任。但都是從子女出生後起算的。至於出生前的責任,卻是沒有,大傢
似乎也不曾想到——嚮他們說起,衹怕還要吃驚哩!在他們模糊的心裏,大約衹有“生兒
子”、“多生兒子”兩件,是在子女出生前希望的——卻不是責任。雖然那些已過三十歲而
沒有生兒子的人,便去納妾,吃補藥,千方百計的想生兒子,但究竟也不能算是責任。所以
這些做父母的生育子女,衹是糊裏糊塗給了他們一條生命!因此,無論何人,都有任意生育
子女的權利。
近代生物科學及人生科學的發展,使“人的研究”日益精進。“人的責任”的見解,因
而起了多少的變化,對於“父母的責任”的見解,更有重大的改正。從生物科學裏,我們知
道子女非為父母而生存;反之,父母卻大部分是為子女而生存!與其說“延續宗祀”,不如
說“延續生命”和“延續生命”的天然的要求相關聯的,又有“擴大或發展生命”的要求,
這卻從前被習俗或禮教埋沒了的,於今又擡起頭來了。所以,現在的父母不應再將子女硬安
在自己的型裏,叫他們做“肖子”,應該讓他們有充足的力量,去自由發展,成功超越自己
的人!至於子與女的應受平等待遇,由性的研究的人生科學所說明,以及現實生活所昭示,
更其是顯然了。這時的父母負了新科學所指定的責任,便不能像從前的隨便。他們得知生育
子女一面雖是個人的權利,一面更為重要的,卻又是社會的服務,因而對於生育的事,以及
相隨的教養的事,便當負着社會的責任;不應該將子女衹看作自己的後嗣而教養他們,應該
將他們看作社會的後一代而教養他們!這樣,女兒隨意怎樣待遇都可,和為傢族與自己的利
益而教養兒子的事,都該被抗議了。這種見解成為風氣以後,將形成一種新道德:“做父母
是‘人的’最高尚、最神聖的義務和權利,又是最重大的服務社會的機會!”因此,做父母
便不是一件輕率的、容易的事;人們在做父母以前,便不得不將自己的能力忖量一番了。—
—那些沒有父母的能力而貿然做了父母,以致生出或養成身體上或心思上不健全的子女的,
便將受社會與良心的製裁了。在這樣社會裏,子女們便都有福了。衹是,慚愧說的,現在這
種新道德還衹是理想的境界!
依我們的標準看,在目下的社會裏——特別註重中國的社會裏,幾乎沒有負責任的父
母!或者說,父母幾乎沒有責任!花柳病者,酒精中毒者,瘋人,白癡都可公然結婚,生育
子女!雖然也有人慨嘆於他們的子女從他們接受的遺傳的缺陷,但卻從沒有人抗議他們的生
育的權利!因之,殘疾的、變態的人便無減少的希望了!窮到衣食不能自用的人,卻可生出
許多子女;寧可讓他們忍凍挨餓,甚至將他們送給人,賣給人,卻從不懷疑自己的權利!也
沒有別人懷疑他們的權利!因之,流離失所的,和無教無養的兒童多了!這便决定了我們後
一代的悲慘的命運!這正是一般作父母的不曾負着生育之社會的責任的結果。也便是社會對
於生育這件事放任的結果。所以我們以為為了社會,生育是不應該自由的;至少這種自由是
應該加以限製的!不獨精神,身體上有缺陷的,和無養育子女的經濟的能力的應該受限製;
便是那些不能教育子女,乃至不能按着子女自己所需要和後一代社會所需要而教育他們的,
也當受一種道德的製裁。——教他們自己製裁,自覺的不生育,或節制生育。現在有許多富
傢和小資産階級的孩子,或因父母溺愛,或因父母事務忙碌,不能有充分的受良好教育的機
會,緻不能養成適應將來的健全的人格;有些還要受些祖傳老店“子曰鋪”裏的印板教育,
那就格外不會有新鮮活潑的進取精神了!在子女多的家庭裏,父母照料更不能周全,便更易
有這些傾嚮!這種生育的流弊,雖沒有前面兩種的厲害,但足以為“進步”的重大的阻力,
則是同的!並且這種流弊很通行,——試看你的朋友,你的親戚,你的傢族裏的孩子,乃至
你自己的孩子之中,有哪個真能“自遂其生”的!你將也為他們的——也可說我們的——運
命擔憂着吧。——所以更值得註意。
現在生活程度漸漸高了,在小資産階級裏,教養一個子女的費用,足以使家庭的安樂縮
小,子女的數和安樂的量恰成反比例這件事,是很顯然了。那些貧窮的人也覺得子女是一種
重大的壓迫了。其實這些情形從前也都存在,衹沒有現在這樣叫人感着吧了。在小資産階級
裏,新興的知識階級最能銳敏的感到這種痛苦。可是大傢雖然感着,卻又覺得生育的事是
“自然”所支配,非人力所能及,便衹有讓命運去决定了。直到近兩年,生物學的知識,尤
其是優生學的知識,漸漸普及於一般知識階級,於是他們知道不健全的生育是人力可以限製
的了。去年山順夫人來華,傳播節育的理論與方法,影響特別的大;從此便知道不獨不健全
的生育可以限製,便是健全的生育,衹要當事人不願意,也可自由限製的了。於是對於子女
的事,比較出生後,更其註重出生前了;於是父母在子女的出生前,也有顯明的責任了。父
母對於生育的事,既有自由權力,則生出不健全的子女,或生出子女而不能教養,便都是他
們的過失。他們應該受良心的責備,受社會的非難!而且看“做父母”為重大的社會服務,
從社會的立場估計時,父母在子女出生前的責任,似乎比子女出生後的責任反要大哩!以上
這些見解,目下雖還不能成為風氣,但確已有了肥嫩的萌芽至少在知識階級裏。我希望知識
階級的努力,一面實行示範,一面盡量將這些理論和方法宣傳,到最僻遠的地方裏,到最下
層的社會裏;等到父母們不但“知道”自己背上“有”這些責任,並且“願意”自己背上
“負”這些責任,那時基於優生學和節育論的新道德便成立了。
這是我們子孫的福音!
在最近的將來裏,我希望社會對於生育的事有兩種自覺的製裁:一,道德的製裁,二,
法律的製裁。身心有缺陷者,如前舉花柳病者等,該用法律去禁止他們生育的權利,便是法
律的製裁。這在美國已有八州實行了。但施行這種製裁,必需具備幾個條件,才能有效。一
要醫術發達,並且能得社會的信賴;二要戶籍登記的詳確(如遺傳性等,都該載入);三要
舉行公衆衛生的檢查;四要有公正有力的政府;五要社會的寬容。這五種在現在的中國,一
時都還不能做到,所以法律的製裁便暫難實現;我們衹好從各方面努力罷了。但禁止“做父
母”的事,雖然還不可能,勸止“做父母”的事,卻是隨時,隨地可以作的。教人知道父母
的責任,教人知道現在的做父母應該是自由選擇的結果,——就是人們於生育的事,可以自
由去取——教人知道不負責及不能負責的父母是怎樣不合理,怎樣損害社會,怎樣可恥!這
都是愛作就可以作的。這樣給人一種新道德的標準去自己製裁,便是社會的道德的製裁的出
發點了。
所以道德的製裁,在現在便可直接去着手建設的。並且在這方面努力的效果,也容易見
些。況不適當的生育當中,除那不健全的生育一項,將來可以用法律製裁外,其餘幾種似也
非法律之力所能及,便非全靠道德去製裁不可。因為,道德的製裁的事,不但容易着手,見
效,而且是更為重要;我們的努力自然便該特別註重這一方向了!
不健全的生育,在將來雖可用法律製裁,但法律之力,有時而窮,仍非靠道德輔助不
可;況法律的施行,有賴於社會的寬容,而社會寬容的基礎,仍必築於道德之上。所以不健
全的生育,也需着道德的製裁;在現在法律的製裁未實現的時候,尤其是這樣!花柳病者,
酒精中毒者,……我們希望他們自己覺得身體的缺陷,自己懺悔自己的罪孽;便藉着懺悔的
力量,决定不將罪孽傳及子孫,以加重自己的過惡!這便自己剝奪或停止了自己做父母的權
利。但這種自覺是很難的。所以我們更希望他們的傢族,親友,時時提醒他們,監視他們,
使他們警覺!關於瘋人、白癡,則簡直全無自覺可言;那是衹有靠着他們保護人,傢族,親
友的處置了。在這種情形裏,我們希望這些保護人等能明白生育之社會的責任及他們對於後
一代應有的責任,而知所戒懼,斷然剝奪或停止那有缺陷的被保護者的做父母的權利!這幾
類人最好是不結婚或和異性隔離;至少也當用節育的方法使他們不育!至於說到那些窮到連
“養育”子女也不能的,我們教他們不濫育,是很容易得他們的同情的。衹需教給他們最簡
便省錢的節育的方法,並常常嚮他們懇切的說明和勸導,他們便會漸漸的相信,奉行的。但
在這種情形裏,教他們相信我們的方法這過程,要比較難些;因為這與他們信自然與命運的
思想衝突,又與傳統的多子孫的思想衝突——他們將覺得這是一種罪惡,如舊日的打胎一
樣;並將疑惑這或者是洋人的詭計,要從他們的身體裏取出什麽的!但是傳統的思想,在他
們究竟還不是固執的,魔術的懷疑因了宣傳方法的巧妙和時日的長久,也可望減縮的;而經
濟的壓迫究竟是眼前不可避免的實際的壓迫,他們難以抵抗的!所以衹要宣傳的得法,他們
是容易漸漸的相信,奉行的。衹有那些富傢——官僚或商人——和有些小資産階級,這道德
的製裁的思想是極難侵入的!他們有相當的經濟的能力,有固執的傳統的思想,他們是不會
也不願知道生育是該受限製的;他們不知道什麽是不適當的生育!他們衹在自然的生育子
女,以傳統的態度與方法待遇他們,結果是將他們裝在自己的型裏,作自己的犧牲!這樣盡
量摧殘了兒童的個性與精神生命的發展,卻反以為盡了父母的責任!這種誤解責任較不明責
任實在還要壞;因為不明的還容易納入忠告,而誤解的則往往自以為是,拘執不肯更變。這
種人實在也不配做父母!因為他們並不能負真正的責任。我們對於這些人,雖覺得很不容易
使他們相信我們,但總得盡我們的力量使他們能知道些生物進化和社會進化的道理,使他們
能以兒童為本位,能“理解他們,指導他們,解放他們”;這樣改良從前一切不適當的教養
方法。並且要使他們能有這樣决心:在他們覺得不能負這種適當的教養的責任,或者不願負
這種責任時,更應該斷然采取節育的辦法,不再因循,緻誤人誤己。這種宣傳的事業,自然
當由新興的知識階級擔負;新興的知識階級雖可說也屬於小資産階級裏,但關於生育這件
事,他們特別感到重大的壓迫,因有了徹底的瞭解,覺醒的態度,便與同階級的其餘部分不
同了。
但是還有一個問題留着:現存的由各種不適當的生育而來的子女們,他們的父母將怎樣
為他們負責呢?我以為花柳病者等一類人的子女,衹好任憑自然先生去下辣手,衹不許謬種
再得流傳便了。貧傢子女父母無力教養的,由社會設法盡量收容他們,如多設貧兒院等。但
社會收容之力究竟有限的,大部分衹怕還是要任憑自然先生去處置的!這是很悲慘的事,但
經濟組織一時既還不能改變,又有什麽法兒呢?我們衹好“盡其在人”罷了。至於那些以長
者為本位而教養兒童的,我們希望他們能夠改良,前節已說過了。還有新興的知識階級裏現
在有一種不願生育子女的傾嚮;他們對於從前不留意而生育的子女,常覺得冷淡,甚至厭
惡,因而不願為他們盡力。在這裏,我要明白指出,生物進化,生命發展的最重要的原則,
是前一代犧牲於後一代,犧牲是進步的一個階梯!願他們——其實我也在內——為了後一代
的發展,而犧牲相當的精力於子女的教養;願他們以極大的忍耐,為子女們將來的生命築堅
實的基礎,願他們牢記自己的幸福,同時也不要忘了子女們的幸福!這是很要些涵養工夫
的。總之,父母的責任在使子女們得着好的生活,並且比自己的生活好的生活;一面也使社
會上得着些健全的、優良的、適於生存的分子;是不能隨意的。
為使社會上適於生存的日多,不適於生存的日少,我們便重估了父母的責任:
父母不是無責任的。
父母的責任不應以長者為本位,以傢族為本位;應以幼者為本位,社會為本位。
我們希望社會上父母都負責任;沒有不負責任的父母!“做父母是人的最高尚、最神聖
的義務和權利,又是最重大的服務社會的機會”,這是生物學、社會學所指給的新道德。
既然父母的責任由不明了到明了是可能的,則由不正確到正確也未必是不可能的;新道
德的成立,總在我們的努力,比較父母對子女的責任尤其重大的,這是我們對一切幼者的責
任!努力努力!
(原載1923年2月3日《新民意報·星火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