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4年   甲申猴  
<< 上一年 下一年 >>

东亚 / 亚洲:   
中国 China   日本 Japan   东亚 East Asia   东南亚 Southeast Asia   南亚 South Asia   中亚 Central Asia   西亚 Western Asia   北亚 Northern Asia   阿富汗 Afghanistan   阿塞拜疆 The Republic of Azerbaijan   巴林 Bahrain   
中国 >> 唐代(618年907年)

唐中宗李哲  嗣圣 元年 (684年1月~684年2月)
嗣圣(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是唐中宗李哲第一次在位时所改的唯一的年号,使用时间共计2个月不到。由于该年号使用期间皇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掌握实际大权,所以有些史书把它作为武则天的年号,不过大部分史书还是把它作为唐中宗的年号。该年号仅仅使用1个月又6天(即嗣圣元年二月初六,684年2月26日)后,唐中宗就因一句戏言被母后武则天抓住把柄而废黜,第二天(即嗣圣元年二月初七,684年2月27日)唐睿宗继位,改元文明,“嗣圣”年号随之废止。

“嗣圣”年号的废止和“文明”年号的建立,标志着武则天“圣衷独断”的时代开始,始称“则天朝”。

建年号
大唐第一位皇太后、亦是中国空前绝后的女皇帝——武则天

弘道元年十二月初四丁巳日(683年12月27日),天皇(唐高宗)李治在东都(在今河南省洛阳市)洛阳宫贞观殿驾崩。过了两天,即宏道元年十二月初六己未日(683年12月28日),皇太子李哲在先帝灵柩前即皇帝位,是为唐中宗。同年十二月十一甲子日(684年1月3日),中宗正式受册为皇帝,尊母亲、天后武氏(即武则天)为皇太后(以下称“太后”),太后遂于当日临朝称制。

弘道二年正月初一甲申日元旦(684年1月23日)改元嗣圣。嗣,继承;圣,圣人、先圣、圣王、圣帝,指先帝唐高宗;“嗣圣”即继承先帝遗志的意思。

大事记

中宗一戏言
弘道二年春正月初一甲申日元旦(公元684年1月23日),改年号为嗣圣,大赦天下。立太子妃韦氏为皇后,把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的职位从普州(治所在今四川省安岳县)参军提升为豫州(治所在今河南省汝阳县)刺史。

正月初十癸巳日(684年2月1日),任命左散骑常侍韦弘敏为太府寺卿(九卿之一)、同中书门下三品(相当于宰相级别),接替于去年十二月三十除夕(684年1月22日)被罢免的宰相郭正一。

同年,杞王兼沔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刺史李上金、鄱阳郡王兼岳州(治所在今湖南省岳阳市)刺史李素节以及义阳(随驸马权毅在袁州做刺史,治所在今江西省宜春市)、宣城(随驸马王勖在颖州做刺史,治所在今安徽省阜阳市)两位公主得知父皇高宗的讣告后,从外地赶赴东都洛阳奔丧。左武卫将军检校左羽林将军黑齿常之升迁为左武卫大将军。

唐中宗想把国丈韦玄贞再从豫州刺史提升为侍中(门下省长官、宰相中的第二位),还想封自己乳母的儿子为五品官。中书令(中书省长官、首席宰相)裴炎据理力争,坚持认为不可。中宗发怒,对左右侍臣说道:“我就算把整个天下让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难道就稀罕一个侍中的职位吗?!”裴炎害怕了,退出后把此事向太后禀报,两人便密谋定下了废黜中宗、另立新帝的计划。

武后废中宗
嗣圣元年二月初六戊午日(公元684年2月26日),太后驾临东都洛阳的皇宫正殿——洛阳宫乾元殿,召集百官。中书令裴炎与原北门学士成员中的三人——中书侍郎刘祎之、左骁卫大将军检校左羽林将军程务挺和右领军大将军检校右羽林将军张虔勖率兵进入大殿,宣太后之令,废中宗为庐陵王,把废帝扶下殿。废帝问道:“我有何罪?”太后道:“你想把天下让给韦玄贞,怎么会无罪?”于是把废帝囚禁在别的地方,而刚刚当上皇后的韦氏也被废了,家属更被发配岭南。

武后立睿宗
中宗被废后第二天,即嗣圣元年二月初七己未日(公元684年2月27日),太后下令立小儿子、豫王兼洛州牧(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李旦为皇帝,是为唐睿宗。大小政事取决于太后,让睿宗在别殿居住,不得干预朝政。立豫王妃刘氏为皇后。同一天,大赦天下,改元文明,“嗣圣”年号被废止。

中宗被废的前因后果
嗣圣年间最重要的大事即唐中宗被母后武则天所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结果对后世的影响也颇大,直接导致了此后李唐王朝的灭亡和武周王朝的建立,是武则天发动武周革命的先奏。

武后谋废中宗的原因
中宗的无能和急于求成:中宗的无能是他被废的原因之一,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他急于求成,挑战武则天的权威。中宗继位后,由于为先皇守丧,政事都暂时取决于母后武则天,但丧期过后,母后仍无意还政,他不甘心受制于人,便提拔妻子(韦后)的娘家人试图向母后挑战,任人唯亲,更说出“让天下”的气话,却反而成为母后废他的把柄。
武后的政治野心:武则天自成为高宗皇后以后就开始逐步掌握大唐朝廷的最高权力,高宗驾崩后更无人可制,擅自临朝称制,无意还政,而且已经图谋自立为女皇帝了,她当然不愿意不听话的中宗成为自己称帝道路上的绊脚石,所以要废黜他,让更听话的睿宗来当傀儡皇帝。

裴炎助武后废中宗的原因

有关裴炎历史上颇有争议,因为其人心术不正,曾经排挤多位名臣(如裴行检),被人猜测他有政治野心,甚至想取李唐皇室而代之,所以他助武后成功地临朝称制(见弘道大事记)以后,又助武后废中宗,但终于被武后视为眼中钉而被杀(见光宅大事记),死后也没多少人同情他,反而认为他活该;但也有人认为他对唐室忠心不二;还有人认为他只是贪图权位的普通政客,并非想要篡权。因此,他之所以助武后废中宗也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1. 若他真有篡位野心,那么废中宗只是他行动中的一步,之后他就要全面控制朝廷,效法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的权臣(如曹操、司马懿、刘裕、高欢、宇文泰等),立傀儡皇帝,最后取而代之。
2. 若他真对大唐无二心,那么他参与废中宗是因为他不想让大唐的天下落入外戚(指韦后一族)手中。
3. 若他只是贪恋权位的普通政客,那么他参与废中宗是为了防止宰相权力受到削弱,或者是纯粹希望自己支持的睿宗能够当上皇帝,权势可以更加巩固。

武后废中宗成功的原因
掌控了军队的力量:太后掌控了羽林军,政变当天羽林军的参与是政变成功的军事基础,即获得了武将的支持。
有宰相集团的相助:政变时裴炎是中书令、宰相之首,宰相中的其他人也多是裴炎门下或是武后心腹,有他们相助,便获得了文官的支持。
突袭的成功:太后发动政变当天是农历的双日,按理不上朝。太后在双日上朝出乎中宗的意料之外,使他来不及准备,政变时只能束手就擒。

武后废中宗后的影响
武太后发动废中宗的政变是继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大唐历史上第二次成功的政变,只是玄武门之变流血很多,而太后兵不血刃,发动的是一次极成功的不流血政变。
太后废黜中宗后,立傀儡皇帝睿宗,从此正式临朝称制,掌握了绝对的君权,史称“则天朝”或“则天时代”的正式开始,为她成为千古第一女皇铺平了道路。
太后废黜中宗也遭来一部分人的不服,其中以徐敬业反应最强烈,他于该年(仍然是684年,但已再改元为光宅)的九月在扬州发动反对太后的兵变,号称“匡复”,复称“嗣圣元年”,但很快被镇压。

684年嗣圣元年
二月,中宗被废,弟李旦立,是为睿宗,武则天执政。九月,徐敬业于扬州起兵反武则天,三个月后兵败被杀
 
骆宾王死
 
薛元超卒
 
1月1日改元嗣圣
 
1月6日武后废中宗
 
2月告密之风起
 
2月7日武后立睿宗
 
2月7日改元文明
 
7月9日胡商杀路元睿
 
7月22日哈雷彗星出现
 
9月增置右肃政台
 
9月4日徐敬业起兵讨武后
 
9月6日改元光宅
 
9月6日改东都名及官名
 
9月21日立武氏七庙
 
10月8日裴炎被杀
 
12月王方翼死
 
12月26日程务挺被斩

唐睿宗李旦  文明 元年 (684年2月~684年10月)
文明(684年2月27日—684年10月18日),是唐睿宗李旦第一次在位时所使用的第一个年号,使用时间共计8个月不到。由于该年号使用期间皇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掌握实际大权,所以有些史书把它作为武则天的年号,不过大部分史书还是把它作为唐睿宗的年号。该年号才使用8个月不到(即文明元年九月初五,公元684年10月18日),武则天便以自己的名义发下敕令,改元光宅,并改革官制、旗帜、服色等,“文明”年号随之废止。

“文明”年号的废止和“光宅”年号的建立,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武则天时代正式开始了。

嗣圣元年二月初六戊午日(公元684年2月26日),皇太后武氏(即武则天)废唐中宗李哲为庐陵王。第二天,即嗣圣元年二月初七己未日(公元684年2月27日),太后下令立小儿子、豫王兼洛州牧(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李旦为皇帝,是为唐睿宗。大小政事取决于太后,让睿宗在别殿居住,不得干预朝政。同一天,大赦天下,改元文明。

大事记

告密之风起
唐睿宗即位的当天(公元684年2月27日),有参与前一天废黜唐中宗的飞骑十多人在坊曲聚会饮酒。正饮间,其中一人说:“早知道没有什么功劳赏赐,还不如侍奉庐陵王(即废帝唐中宗)。”另外一人听到后离开座位,直奔东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皇宫(即洛阳宫)的北宫门——玄武门的羽林军驻屯地向上司告发他们。饮酒的军士还未散去,全部被前来的羽林军士兵捕获,关入羽林军的监狱。结果,说话的人被斩首,其余的人因知道谋反而不告发,被判处绞刑,告发的那个人被授予五品官。告密之风自此兴起。

肃清废帝势力
睿宗即位的第二天,即文明元年二月初八庚申日(684年2月28日),武太后把废帝李哲的长子、皇太孙李重照废为庶人,这么做是为了断绝臣民们对废帝一家的希望。

同一天,太后命令西京副留守刘仁轨专门主管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的留守事务,以接替被解职的前西京留守、废帝庐陵王次子李重福。太后写信给刘仁轨,信中说:“从前汉朝的刘邦把关中的事情委托给萧何,现在我委托你也是同样的用意。” 刘仁轨上疏太后,以年老体衰、不能胜任留守之职而推辞,并乘机陈述汉朝吕后惹祸败亡的事实,以申明对太后的劝诫之意。太后派她的侄儿、秘书监武承嗣带去用太后的玺印密封的文书抚慰并告诉他:“如今皇帝因守丧不说话,我暂时代他亲政;有劳你从远方带来对我的劝诫,又以年老体衰推辞职务。你又说‘吕氏为后代所讥笑,吕禄、吕产在汉朝造成祸害’,引用的比喻很深刻,使我感到惭愧和安慰交加。刘公你的忠贞的节操,始终不变,刚直的作风,古今很少有人能比得上。初始时听到你的话,不能不感到迷惑不解,但冷静思考,实在可作借鉴。况且刘公你是先朝德高望重的老臣,为天下人所瞻仰,希望以匡复正义、解救苍生为怀,不要以年老之由而推却。”

太后还把废帝皇后韦氏的父亲、前豫州刺史韦玄贞流放到钦州(治所在今广西钦州市东北),完全肃清了废后娘家的势力。

同年四月廿二癸酉日(684年5月11日),太后下令把废帝庐陵王李哲赶出东都洛阳,迁到房州(治所在今湖北省房县),四月廿六丁丑日(5月15日),又把庐陵王迁到均州(治所在今湖北省丹江口市),软禁在以前唐太宗软禁濮王李泰的住宅中。至此,废帝势力完全被肃清。

正式临朝称制
文明元年二月十二甲子日(684年3月3日),皇太后武氏驾临东都洛阳宫的东便殿——武成殿,睿宗皇帝率领亲王、国公以下的大小官员正式给武氏加上“皇太后”的尊号。二月十五丁卯日(3月5日),太后来到殿前的平台上,派侄儿、礼部尚书武承嗣正式册封李旦为皇帝。从此,太后常常驾临紫宸殿,坐在皇帝宝座上,座前垂挂淡紫色的帷帐,正式开始临朝称制,这也是她在高宗时期以皇后(后改称天后)身份垂帘听政的继续,但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再也没有人可以制止她,她已经是事实上的女皇帝了。

二月廿五丁丑日(3月16日),太后任命太常卿、检校豫王府长史王德真为侍中;中书侍郎、检校豫王府司马刘祎之为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两人是睿宗皇帝即位前在王府的幕僚之长,这一次同升为宰相之列。

三月初五丁亥日(3月26日),太后改封杞王李上金为毕王,鄱阳王李素节为葛王。四月初十辛酉日(4月29日),太后又改封毕王李上金为泽王,授任苏州刺史(治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葛王李素节为许王,授任绛州刺史(治所在今山西省新绛县)。

杀废太子贤
文明元年二月初九辛酉日(684年2月29日),太后命令左金吾将军丘神勣前往巴州(治所在今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检查自己的第三子、原废太子、庶人李贤的住宅(被称为“巴州公馆”)以防备意外,实际上是暗示丘神勣杀死他。

丘神勣到巴州后,把李贤幽禁于巴州公馆的别室(不是主室),并于二月廿七己卯日(3月18日)逼他自杀,李贤死时年仅三十一岁(虚岁,按周岁计算则年仅30岁)。李贤死后太后便归罪于丘神勣。三月十六戊戌日(4月6日),太后率领百官在显福门举行哀悼祭奠之礼,并把丘神勣贬为叠州刺史(治所在今甘肃省迭部县)。第二天,即文明元年三月十七己亥日(684年4月7日),太后下诏追封李贤为雍王。丘神勣不久又回洛阳担任左金吾将军。

归葬天皇大帝
五月十五丙申日(6月3日),睿宗率领百官扶着大行皇帝李治的灵柩向西返回西京长安,太后则依旧镇守东都洛阳。

闰五月(684年6月、7月之间),太后任命侄儿、礼部尚书武承嗣为太常卿(九卿之首)、同中书门下三品(宰相之列)。

八月十一庚寅日(9月25日),大行皇帝李治正式下葬于乾陵,群臣上谥号为天皇大帝,庙号为高宗。

献瑞之风兴
武则天为高宗皇后时,大小祥瑞的出现就已经渐多,例如嘉禾、瑞木、庆云、白龙、石龟、芝草等。等到武则天为太后,废中宗、立睿宗后,有飞骑聚众饮酒、口出怨言,被人告密而被诛杀,不久就有人声称有庆云出现,于是百官上表向太后表示庆贺,以为是“天人合德,宗社降休”,上天示意让“紫宸永固”,也就是说,群臣认为连上天也觉得太后杀得对,所以出现祥瑞以表嘉许。这是高宗驾崩、太后称制以后第一起献瑞事件,用天意来彰显太后肃清敌对势力的正确性,以巩固太后的权威。

当初,尚书左丞冯元常被高宗所信任。高宗晚年多病,各部门奏事时,常说:“朕身体不好,可先与冯元常商量再奏报给朕听。”冯元常曾经私下对高宗说:“中宫(指当时的天后武氏)威权太重,应该稍加抑制。”唐高宗虽然不能采纳,但认为他说得很对。及至天后成为太后而临朝称制时,各地争相报告吉兆祥瑞。高宗下葬之后不久,嵩阳县(今河南省登封市)县令樊文进献一块祥瑞之石,太后命在朝堂上向百官展示,冯元常不以为然,上奏道:“这种献石的行为涉及谄媚和欺诈,不可以欺骗天下人。”太后听了之后很扫兴,调冯元常出东都任陇州刺史(治所在今陕西省陇县)。

其他大事
文明元年秋天的七、八月是多事之秋,其间天灾人祸不断。

七月初九戊午日(8月24日),广州(治所在今广东省广州市)都督路元睿被昆仑人杀死。路元睿昏暗懦弱,属下的幕僚恣意横行,有商船到达,他们就侵夺吞没商人的财物而不知休止。胡商告到路元睿处,他反要取枷锁,将人家治罪。胡商们愤怒,其中有几个昆仑人袖里藏剑直入办公之地,杀死路元睿和他身边的十余人而后扬长而去,没有人敢靠近。他们登船入海,追捕他们的人没有赶上。

路元睿被杀的同一个月,温州(治所在今浙江省温州市)发大水,冲走四千多户人家。

祸不单行,也就在这一个月,突厥(指东突厥灭亡后在其故地兴起的后东突厥)可汗阿史那骨笃禄和谋臣元珍等侵扰朔州(治所在今山西省朔州市),太后命左威卫大将军程务挺率兵抵抗。

八月,彗星在天空西北方出现,彗尾长二丈余,过了三十三日才消失不见。这次出现的彗星就是著名的哈雷彗星,每76.1年“光临”地球一次,而684年正好是它的回归年,所以史书上的记载和科学计算完全吻合。这一年的哈雷彗星光顾地球的确切日期是10月2日,即文明元年八月十八日。但是古代中国人认为彗星出现不吉利,称之为“扫把星”。

八月廿七丙午日(10月11日),太后之侄、太常卿、同中书门下三品武承嗣在担任宰相三个月之后便被免职,依旧任原官礼部尚书。

同月,括州(治所在今浙江省丽水市)发大水,冲走二千多户人家。

改元曰光宅
高宗下葬一个月后的文明元年九月初五甲寅日(684年10月18日),太后颁布《改元光宅敕》,大赦天下,改元光宅,“文明”年号随之废止。

684年文明元年
唐睿宗文明元年
中国 >> 唐代 >> 武周(684年704年)

武则天  光宅 元年 (684年9月~684年12月)
光宅(684年九月—十二月)是唐睿宗李旦的年号,但是实际上武则天操纵朝政,睿宗毫无实权。一般算作武则天的年号。

684年光宅元年
唐武则天光宅元年
中国 >> 唐代 >> 党项(564年881年)

李仁祐   一百二十一年 
李仁祐,是唐朝末年党项族人,原名拓跋仁祐,随父亲拓跋思恭为唐朝立功,赐姓李,死在李思恭的前头,有子李彝昌。乾宁二年(895年),李思恭死后,其孙年幼,其弟李思谏代为定难节度使。 父: 拓跋思恭 子: 李彝昌查看
中国 >> 唐代 >> 吐蕃(620年842年)

杜松芒波杰   九年 (676年704年)
器弩悉弄,又称杜松芒波杰(威利:ˈDul srong mang po rje rlung nam ˈphrul,都松芒布结,670年-704年),按照藏族的传统每他是吐蕃王朝第35任赞普,676年至704年在位。...查看
中国 >> 唐代 >> 突厥 >> 后突厥(682年744年)

阿史那骨咄禄   三年 (682年691年)
骨咄禄(?~691),后突厥汗国(682~744)的创建者,即颉跌利施可汗(Ilterish)。他是东突厥颉利可汗的后裔。东突厥亡国后,其祖父为唐朝任命的右厢云中(今内蒙古河套)都督舍利元英部将,世袭吐屯啜。...查看
中国 >> 唐代 >> 于阗(61年1004年)

 六百二十四年 
于阗(又作于寘),古代西域王国,中国唐代安西四镇之一。古代居民属塞种。11世纪,人种和语言逐渐回鹘化。 于阗地处塔里木盆地南沿,东通且末、鄯善,西通莎车、疏勒,盛时领地包括今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田、民丰等县市,都西城(今和田约特干遗址)。...查看

世界 >> 公元(前4000000年现今)

 六百八十四年
公元,又称西元,是“公历纪元”或“西历纪元”的简称,以当时认定的耶稣生年(中国汉元始元年)为纪元元年。西元纪年早先在欧洲等基督教国家采用,现在成为国际通行的纪年标准。...查看

逝世:
作者: 李贤  
君主: 穆阿威叶二世  
诗人: 骆宾王  
在世:
诗人: 17   查看
君主: 22   查看
作者: 22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