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李白 Li Bai  唐代   (701~762)
菩薩蠻 Song Form
憶秦娥 Same Name
靜夜思 IN THE QUIET NIGHT
古風 archaism
公無渡河 No public cross the river
蜀道難 Hard Roads in Shu
梁甫吟 Liang Fu Yin
烏夜啼 Wu Yeti
將進酒 Bringing in the Wine
遠別離 apo- leave
行行遊且獵篇 Trekking Youqieliepian
登金陵鳳凰臺 On Climbing in Nanjing to the Terrace of Phoenixes
行路難之一 The Hard Road
夢遊天姥吟留別 Tianmu Mountain Ascended in a Dream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A FAREWELL TO SECRETARY SHUYUN AT THE XIETIAO VILLA IN XUANZHOU
贈汪倫 To Wang Lun
獨坐敬亭山 Alone Looking at the Mountain
早發白帝城 Through the Yangzi Gorges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DOWN ZHONGNAN MOUNTAIN TO THE KIND PILLOW AND BOWL OF HUSI
月下獨酌 Drinking Alone under the Moon
春思 IN SPRING
關山月 THE MOON AT THE FORTIFIED PASS
子夜四時歌:春歌 BALLADS OF FOUR SEASONS: SPRING
子夜四時歌:夏歌 Ballads of Four Seasons: Summer
多首一頁
古詩 ancient style poetry
陪侍郎叔遊洞庭醉後三首(其三)

李白


  剗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
  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

【賞析】   《陪侍郎叔遊洞庭醉後三首》是李白的一組紀遊詩。它由三首五言絶句組成。三首均可獨立成章,其中第三首,更是具有獨特構思的抒情絶唱。
  
    此詩作於乾元二年(759)秋。是年春,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行至巫山,幸遇大赦放還。九死一生,喜出望外,立即“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趕忙返至江夏。李白獲得自由以後,為什麽迫不及待地返至江夏呢?“天地再新法令寬,夜郎遷客帶霜寒”(《江夏贈韋南陵冰》),原來他又對朝廷産生了幻想,希望朝廷還能用他。但是他在江夏活動了一個時期,毫無結果,幻想又落空了,衹好離開江夏,出遊湘中。在嶽州遇到族叔李曄,時由刑部侍郎貶官嶺南。他們此次同遊洞庭,其心情是可以想見的。李白才華橫溢,素有遠大抱負,而朝政昏暗,使他一生蹭蹬不遇,因而早就發出過“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的感嘆,而今到了晚年,九死一生之餘,又遭幻想破滅,竟至無路可走,數十年憤懣,便一齊涌上心頭。因此當兩人碧波泛舟,開懷暢飲之際,舉眼望去,兀立在洞庭湖中的君山,擋住湘水不能一瀉千裏直奔長江大海,就好象他人生道路上的坎坷障礙,破壞了他的遠大前程。於是,發出了“剗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的奇想。他要鏟去君山,表面上是為了讓浩浩蕩蕩的湘水毫無阻攔地嚮前奔流,實際上這是抒發他心中的憤懣不平之氣。他多麽希望鏟除世間的不平,讓自己和一切懷才抱藝之士有一條平坦的大道可走啊!然而,這畢竟是浪漫主義的奇思幻想。君山是鏟不平的,世路仍然是崎嶇難行。“何以解憂,惟有杜康”,還是盡情地喝酒吧!詩人醉了,從醉眼裏看洞庭湖中的碧波,好象洞庭湖水都變成了酒,而那君山上的紅葉不就是洞庭之秋的緋紅的醉顔嗎?於是又發出了浪漫主義的奇想:“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這兩句詩,既是自然景色的絶妙的寫照,又是詩人思想感情的麯折的流露,流露出他也希望象洞庭湖的秋天一樣,用洞庭湖水似的無究盡的酒來盡情一醉,藉以衝去積壓在心頭的愁悶。這首詩,前後兩種奇想,表面上似乎各自獨立,實際上卻有着內在聯繫,聯繫它們的紐帶就是詩人壯志未酬的千古愁、萬古憤。酒和詩都是詩人藉以抒憤懣、豁胸襟的手段。衹有處在這種心情下的李白,才能産生這樣奇特的想象;也衹有這樣奇特的想象,才能充分表達此時此際李白的心情。
  
    李白在江夏時期寫過一首《江夏贈韋南陵冰》,內容也是醉後抒憤懣之作。中有句云:“人悶還心悶,苦辛長苦辛。愁來飲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陽春。”“我且為君捶碎黃鶴樓,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此詩的“剗卻君山好”,用意與彼正同。假若我們一定要追問“捶碎黃鶴樓”、“倒卻鸚鵡洲”和“剗卻君山”的動機與目的是什麽?即使起李白於地下,恐怕他自己也說不出究竟,可能衹會這樣回答:“我自抒我心中不平之氣耳!”
  
    (安旗)

【資料來源】 179_31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