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宋之问 Song Zhiwen  唐代   (656~712)
渡漢江 Du Han River
題大庾嶺北驛 Inscribed on the Wall of an Inn North of Dayu Mountain
息夫人 news begum
初到陸渾山莊 Early Luhun Village
夜飲東亭 Dongting night drinking
芳樹(一作瀋佺期詩) Yoshiki 1 for Shen quanqi poem
送趙六貞固 Zhao sent six valence
題張老松樹 Question Old Mr. Chang conifer
別之望後獨宿藍田山莊
浣紗篇贈陸上人 Wun Sha Lu gift articles Buddhist monk
雨從箕山來
初至崖口
自湘源至潭州衡山縣 From the source to Tanzhou Xiang Hengshan County
入崖口五渡寄李適 Send five crossing into the typical agricultural village Li Shi
洞庭湖 The Dongting Lake
景竜四年春祠海 King Long Quadrennium Spring temple sea
溫泉莊臥病寄楊七炯 Thermae Village Be on one's back Jiyangqijiong
答田徵君(一作敬答田徵君遊岩) A Tianzheng Jun Jing-Quan Tian Zhengjun a tour for rock
自衡陽至韶州謁能禪師 from Hengyang Ye can to Shaozhou honorific title for a Buddhist monk
見南山夕陽召監師不至
遊法華寺 swim Hokkeji
宿雲門寺
春湖古意 Spring Lake interest and charm of antique taste
遊陸渾南山自歇馬嶺到楓香林以詩代書答李捨人適 You Luhun Zhongnanshan from Get down from a horse for a rest Lin Shi Ling fragrant Allograph A Lee Scheeren appropriate
多首一頁
五言律詩 Wuyan lushi,a poem of eight lines
题大庾岭北驿
題大庾嶺北驛
Inscribed on the Wall of an Inn North of Dayu Mountain

宋之问


  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
  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


    譯者: Witter Bynner

【白話文】 陰歷十月的時候,大雁就開始南飛,據說飛到大庾嶺,它們就全部折回。
鳥兒不進,我卻行程未止遠涉嶺南,真不知何日何時,我才能遇赦歸來?
潮水退落了,江面靜靜地泛着漣漪,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氣濃重散不開。
來日我登上高山頂,嚮北遙望故鄉,抑或能看到:那山頭上初放的紅梅。

【注釋】 ①大庾嶺:在江西、廣東交界處,為五嶺之一。北驛:大庾嶺北面的驛站。
②殊:還。"我行"句意謂自己要去的貶謫之地還遠,所以自己還不能停下。
③瘴:南方濕熱天氣山林間對人有害的毒氣。
④望鄉處:遠望故鄉的地方,指站在大庾嶺處。隴頭梅:大庾嶺地處南方,十月即開梅花。

【賞析】   大庚嶺為五嶺之一,古人以此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飛至此不過嶺南之傳說。詩是作者流放欽州途經大庚嶺時所作。 全詩寫貶謫嶺南的傷感,於旅途中抒發情懷。開頭以比興入手,寫望雁思鄉,再寫嶺南境惡,更襯懷鄉情切。最後兩句由寫景轉為抒情,暗祈能見到紅梅采寄親眷,以表衷情。 詩旨在寫“愁”,卻未着“愁”字,情緻凄婉,愁緒滿懷,以情布景,以景托情,情真意切,柔婉動人。
  這是詩人流放時途經大庾嶺之作。全詩通過描寫途中所見景物,藉景抒情,抒發了詩人對官場坎坷的慨嘆和思念家乡的感情。詩先寫詩人見雁南飛,觸景生情,傳說中雁南飛至大庾嶺而北回,而自己卻行程無盡頭,不知何日能歸。人雁相比,人不如雁,深切表現了詩人憂傷哀怨的復雜的內心感情。後四句寫大庾嶺黃昏的凄迷景色,江潮初落,水面平靜,瘴氣繚繞,故鄉何在?明晨踏上嶺頭時,再望一望故鄉吧!雖然見不到她的蹤影,但嶺上盛開的梅花該是可以見到的!悲苦和鄉思在此一露無遺。全詩寫的是“愁”,卻未着一“愁”字。儘管如此,人們還是感到愁緒滿懷,凄惻纏綿。詩人以情布景,又以景襯情,使情景融合,傳情達意,因而情真意切,動人心弦。
  
  [鑒賞]
  這是宋之問流放欽州(治所在今廣西欽州東北)途經大庾嶺時,寫在嶺北驛的一首五律。大庾嶺在今江西大庾,嶺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嶺。古人認為此嶺是南北的分界綫,因有十月北雁南歸至此,不再過嶺的傳說。
  
    本來,在武後、中宗兩朝,宋之問頗得寵幸,睿宗執政後,卻成了謫罪之人,發配嶺南,其心中的痛苦哀傷自是可知。所以當他到達大庾嶺北驛時,眼望那蒼茫山色、長天雁群,想到明日就要過嶺,一嶺之隔,與中原便咫尺天涯,頓時遷謫失意的痛苦,懷土思鄉的憂傷一起涌上心頭。悲切之音脫口而出:“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陽月(即農歷十月)雁南飛至此而北回,而我呢,卻象“孤雁獨南翔”(曹丕《雜詩》),非但不能滯留,還要翻山越嶺,到那荒遠的瘴癘之鄉;群雁北歸有定期,而我呢,何時才能重來大庾嶺,再返故鄉和親人團聚!由雁而後及人,詩人用的是比興手法。兩兩相形,沉鬱、幽怨,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藴其中。這一鮮明對照,把詩人那憂傷、哀怨、思念、嚮往等等痛苦復雜的內心情感表現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人雁比較以後,五六兩句,詩人又點綴了眼前景色:“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黃昏到來了,江潮初落,水面平靜得令人寂寞,林間瘴氣繚繞,一片迷蒙。這景象又給詩人平添了一段憂傷。因為江潮落去,江水尚有平靜的時候,而詩人心潮起伏,卻無一刻安寧。叢林迷瞑,瘴氣如煙,故鄉何在?望眼難尋;前路如何,又難以卜知。失意的痛苦,鄉思的煩惱,面對此景就更使他不堪忍受。
  
    惱人的景象,愁殺了這位落魄南去的逐臣,昏暗的境界,又恰似他內心的迷離惝恍。因此,這二句寫景接上二句的抒情,轉承得實在好,以景襯情,渲染了凄涼孤寂的氣氛,烘托出悲苦的心情,使抒情又推進一層,更加深刻細膩,更加強烈具體了。
  
    最後二句,詩人又從寫景轉為抒情。他在心中暗暗祈願:“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明晨踏上嶺頭的時候,再望一望故鄉吧!雖然見不到她的蹤影,但嶺上盛開的梅花該是可以見到的!《荊州記》載,南朝梁時詩人陸凱有這樣一首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何所有,聊贈一枝春。”顯然,詩人暗用了這一典故。雖然傢不可歸,但他多麽希望也能寄一枝梅,安慰家乡的親人
  
    情緻凄婉,綿長不斷,詩人懷鄉之情已經升發到最高點,然而卻收得含吐不露。宋人瀋義父說:“以景結情最好”,“含有餘不盡之意”。(《樂府指迷》)這一聯恰好如此,詩人沒有接續上文去寫實景,而是拓開一筆,寫了想象,虛擬一段情景來關合全詩。這樣不但深化了主題,而且情韻醇厚,含悠然不盡之意,令人神馳遐想。
  
    全詩寫的是“愁”,卻未着一“愁”字。儘管如此,人們還是感到愁緒滿懷,凄惻纏綿。為什麽會産生這樣的藝術魅力呢?因為“善道景者,絶去形容,略加點綴”,“善言情者,吞吐深淺,欲露還藏”(陸時雍《詩鏡總論》)。這首詩正是在道景言情上別具匠心。詩人以情布景,又以景襯情,使情景融合,寫出了真實的感受,因而情真意切,動人心弦。
  
    (張秉戍)



【北美枫文集】唐詩300首

【資料來源】 52_52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