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皮日休 Pi Rixiu  唐代   (834~884)
补周礼九夏系文。九夏歌九篇 a classical book in ancient china 9 Department of Culture 9 Xia Xia Song 9
三羞诗三首 3 shame poem 3
七爱诗。房杜二相国(玄龄、如晦) 7 Elsie Housing du two phase country Xuanling Ru Hui
七爱诗。李太尉(晟) 7 Elsie Litai Yu Sheng
七爱诗。卢征君(鸿) 7 elsie Lu zheng Jun Hong
七爱诗。元鲁山(德秀) 7 elsie Yuan Lu Shande show
七爱诗。李翰林(白) 7 elsie (a surname) Member of the imperial academy white
七爱诗。白太傅(居易) 7 elsie white A power offical Home Easy
正乐府十篇。卒妻怨 correctitude Official conservatory in the han ynasty (206b.c.-a.d.220) 10 Death wife complain
正乐府十篇。橡媪叹 Correctitude official conservatory in the han ynasty (206b.c.-a.d.220) 10 Rubber old woman sighed,
正乐府十篇。贪官怨 Correctitude official conservatory in the han ynasty (206b.c.-a.d.220) 10 Corrupt officials complain
正乐府十篇。农父谣 Correctitude official conservatory in the han ynasty (206b.c.-a.d.220) 10 The parent agriculture rumor
正乐府十篇。路臣恨 Correctitude official conservatory in the han ynasty (206b.c.-a.d.220) 10 Nelson hate
正乐府十篇。贱贡士
正乐府十篇。颂夷臣 Correctitude official conservatory in the han ynasty (206b.c.-a.d.220) 10 Chung Yi Chen
正乐府十篇。惜义鸟
正乐府十篇。诮虚器
正乐府十篇。哀陇民 Correctitude official conservatory in the han ynasty (206b.c.-a.d.220) 10 Ai Long Man
奉献致政裴秘监 Dedicate To Zhengpeimijian
秋夜有怀 Autumn night Are pregnant
喜鹊 magpie
蚊子 gnat
鹿门夏日 Lumen summertime
偶书 Even the book
多首一页
古诗 ancient style poetry
正乐府十篇。橡媪叹

皮日休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
  伛偻黄发媪,拾之践晨霜。
  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
  几嚗复几蒸,用作三冬粮。
  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
  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
  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
  如何一石余,只作五斗量。
  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
  农时作私债,农毕归官仓。
  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
  吾闻田成子,诈仁犹自王。
  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

【注释】 伛偻: 一作伛伛

【赏析】   《橡媪叹》是皮日休的一篇代表作。诗人通过对“橡媪”这一老妇进行具体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唐末农民起义前夕的社会现实。诗人把他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不加修饰、不事雕琢地流注笔端,使作品质朴无华,自然动人。
  
    首先描写老妇拾橡子为食的艰辛生活。一开始诗人就用四句诗勾勒出一幅老妇深山拾橡子的图画:深秋季节,正是橡子熟的时候,一个黄发驼背的老妇人,爬上草木丛生的山冈,踏着晨霜,来拾橡子。“黄发”,说明人已经很老了,再加上生活的重担,压得她弯腰曲背。深秋早晨,风冷霜寒,拾一点橡实,她要付出多少艰辛!紧接着,又细细描绘她拾橡子的过程。“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由“盈掬”到“满筐”,她要花费一整天的劳动。拾来橡实经过几番蒸晒,整个冬天全靠它充饥。
  
    为什么黄发老妇要以橡实充饥?是因山区土地瘠薄,还是因灾荒歉收?诗人先不作正面回答,他笔墨一新,用四句诗写出了一派丰收美景:新稻初熟,紫穗飘香。“袭人香”三字,描写出秋风习习、送来阵阵稻香的喜人情景。“紫穗袭人香”,一句诗色香俱全,是一幅农村秋景的写意画,充满了生活气息。农民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稻谷的丰收。他们仔细收割,避免带进杂质;又精心舂米,舂好的米,粒粒都象玉耳坠般的圆润晶莹。一面是丰收美景,一面是橡实充饥的现实,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又怎么会同时发生呢?诗人笔锋又一转,写出了橡媪身受的三种压迫:一是租税之苛重。农民的全部收获,除了“纳于官”之外,竟一无所余。丰年尚且如此,荒年就更不堪设想了。二是贪官污吏的勒索。他们趁丰收之年大捞一把。“如何一石余,只作五斗量!”官吏从中剥削比官税还要多!这“如何”二字,表现了农民出乎意料之外的惊诧心理。三是“私债”的剥削。晚唐社会“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他们利用“农时”以官粮放私债,“农毕”自己获得厚利,再把本钱归回“官仓”。国家的官粮竟变成了官吏残农害民、大饱私囊的本钱。这三重剥削夺了农民的口中食,农民只好“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橡实本不是食粮,却硬要当作食粮吞下肚去。一个“诳”字,我们仿佛听到了农民的辘辘肠鸣!面对人民的悲惨境遇,面对统治者的残酷剥削,诗人按捺不住自己的激情,他直接出面发表感慨了。当时的统治者连假仁假义这层伪装都不要了,一心只想从人民身上刮取更多的财富。通过橡媪的遭遇,诗人感到了现实的可悲可惧,于是“不觉泪沾裳”了。在诗的结尾几句中,诗人用对比的手法,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统治者。他没有把统治者同古圣先贤进行对比,而是同被人唾骂的田成子进行对比。连田成子都不如!意思更深了一层。
  
    描写拾橡老妇的苦难生活时,侧重刻画人物的形体外貌和行为过程,让人同情,催人泪下;揭示造成这种恶果的根源时,则侧重在刻画人物的心理情绪,让人愤怒,使人扼腕。诗人是用事实讲话,用真挚热烈的感情打动读者的。
  
    (张燕瑾)

【资料来源】 卷608_1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