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李白 Li Bai  唐代   (701~762)
菩薩蠻 Song Form
憶秦娥 Same Name
靜夜思 IN THE QUIET NIGHT
古風 archaism
公無渡河 No public cross the river
蜀道難 Hard Roads in Shu
梁甫吟 Liang Fu Yin
烏夜啼 Wu Yeti
將進酒 Bringing in the Wine
遠別離 apo- leave
行行遊且獵篇 Trekking Youqieliepian
登金陵鳳凰臺 On Climbing in Nanjing to the Terrace of Phoenixes
行路難之一 The Hard Road
夢遊天姥吟留別 Tianmu Mountain Ascended in a Dream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A FAREWELL TO SECRETARY SHUYUN AT THE XIETIAO VILLA IN XUANZHOU
贈汪倫 To Wang Lun
獨坐敬亭山 Alone Looking at the Mountain
早發白帝城 Through the Yangzi Gorges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DOWN ZHONGNAN MOUNTAIN TO THE KIND PILLOW AND BOWL OF HUSI
月下獨酌 Drinking Alone under the Moon
春思 IN SPRING
關山月 THE MOON AT THE FORTIFIED PASS
子夜四時歌:春歌 BALLADS OF FOUR SEASONS: SPRING
子夜四時歌:夏歌 Ballads of Four Seasons: Summer
多首一頁
古詩 ancient style poetry
春夜洛城闻笛
春夜洛城闻笛
春夜洛城闻笛
春夜洛城闻笛
春夜洛城闻笛
春夜洛城闻笛
春夜洛城闻笛
春夜洛城闻笛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傢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麯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賞析】   洛城就是現在河南的洛陽,在唐代是一個很繁華的都市,稱為東都。一個春風駘蕩的夜晚,萬傢燈火漸漸熄滅,白日的喧囂早已平靜下來。忽然傳來嘹亮的笛聲,凄清婉轉的麯調隨着春風飛呀,飛呀,飛遍了整個洛城。這時有一個遠離家乡的詩人還沒入睡,他倚窗獨立,眼望着“白玉盤”似的明月,耳聽着遠處的笛聲,陷入了沉思。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楊柳》麯,它屬於漢樂府古麯,抒寫離別行旅之苦。古代離別的時候,往往從路邊折柳枝相送;楊柳依依,正好藉以表達戀戀不捨的心情。在這樣一個春天的晚上,聽着這樣一支飽含離愁別緒的麯子,誰能不起思鄉之情呢?於是,詩人情不自禁地吟了這首七絶。
  
    這首詩全篇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這笛聲不知是從誰傢飛出來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衹管自吹自聽,並不準備讓別人知道他,卻不期然而然地打動了許許多多的聽衆,這就是“誰傢玉笛暗飛聲”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風滿洛城”,是藝術的誇張,在詩人的想象中,這優美的笛聲飛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聽到了。詩人的誇張並不是沒有生活的依據,笛聲本來是高亢的,又當更深人靜之時,再加上春風助力,說它飛遍洛城是並不至於過分的。
  
    笛聲飛來,乍聽時不知道是什麽麯子,細細聽了一會兒,纔知道是一支《折楊柳》。所以寫到第三句纔說“此夜麯中聞折柳”。這一句的修辭很講究,不說聽了一支折柳麯,而說在樂麯中聽到了折柳。這“折柳”二字既指麯名,又不僅指麯名。折柳代表一種習俗,一個場景,一種情緒,折柳幾乎就是離別的同義語。它能喚起一連串具體的回憶,使人們藴藏在心底的鄉情重新激蕩起來。“何人不起故園情”,好象是說別人,說大傢,但第一個起了故園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嗎?
  
    熱愛故鄉是一種崇高的感情,它同愛國主義是相通的。自己從小生於斯、長於斯的故鄉,作為祖國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難以忘懷。李白這首詩寫的是聞笛,但它的意義不限於描寫音樂,還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這纔是它感人的地方。
  
    (袁行霈)



【北美枫文集】柳樹

【資料來源】 184_19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