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李白 Li Bai  唐代   (701~762)
菩薩蠻 Song Form
憶秦娥 Same Name
靜夜思 IN THE QUIET NIGHT
古風 archaism
公無渡河 No public cross the river
蜀道難 Hard Roads in Shu
梁甫吟 Liang Fu Yin
烏夜啼 Wu Yeti
將進酒 Bringing in the Wine
遠別離 apo- leave
行行遊且獵篇 Trekking Youqieliepian
登金陵鳳凰臺 On Climbing in Nanjing to the Terrace of Phoenixes
行路難之一 The Hard Road
夢遊天姥吟留別 Tianmu Mountain Ascended in a Dream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A FAREWELL TO SECRETARY SHUYUN AT THE XIETIAO VILLA IN XUANZHOU
贈汪倫 To Wang Lun
獨坐敬亭山 Alone Looking at the Mountain
早發白帝城 Through the Yangzi Gorges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DOWN ZHONGNAN MOUNTAIN TO THE KIND PILLOW AND BOWL OF HUSI
月下獨酌 Drinking Alone under the Moon
春思 IN SPRING
關山月 THE MOON AT THE FORTIFIED PASS
子夜四時歌:春歌 BALLADS OF FOUR SEASONS: SPRING
子夜四時歌:夏歌 Ballads of Four Seasons: Summer
多首一頁
古詩 ancient style poetry
聞王昌齡左遷竜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竜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賞析】   《新唐書·文藝傳》載王昌齡左遷竜標(今湖南省黔陽縣)尉(古人尚右,故稱貶官為左遷),是因為“不護細行”,也就是說,他的得罪貶官,並不是由於什麽重大問題,而衹是由於生活小節不夠檢點。在《芙蓉樓送辛漸》中,王昌齡也對他的好友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即沿用鮑照《白頭吟》中“清如玉壺冰”的比喻,來表明自己的純潔無辜。李白在聽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後,寫了這一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從遠道寄給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首句寫景兼點時令,而於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着“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此句已於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敘其事。“聞道”,表示驚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五溪,雄溪、樠溪、酉溪、溪、辰溪之總稱,均在今湖南省西部。)不着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
  
    後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裏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竜標。這裏的夜郎,並不是指位於今貴州省桐梓縣的古夜郎國,而是指位於今湖南省沅陵縣的夜郎縣。沅陵正在黔陽的南方而略偏西。有人由於將夜郎的位置弄錯了,所以定此詩為李白流夜郎時所作,那是不對的。
  
    這兩句詩所表現的意境,已見於前此的一些名作中。如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缺,隔千裏兮共明月。臨風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曹植《雜詩》:“願為南流景,馳光見我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都與之相近。而細加分析,則兩句之中,又有三層意思,一是說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衹有將這種愁心托之於明月;二是說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她;三是說,因此,也衹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它法。
  
    通過詩人豐富的想象,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瞭解自己,富於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願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她,是多麽地多情啊!
  
    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的特點之一和優點之一。當詩人們需要表現強烈或深厚的情感時,常常用這樣一種手段來獲得預期的效果。
  
    (瀋祖棻)



【北美枫文集】月亮杜鵑鳥楊樹花

【資料來源】 172_13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