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李白 Li Bai  唐代   (701~762)
菩萨蛮 Song Form
忆秦娥 Same Name
静夜思 IN THE QUIET NIGHT
古风 archaism
公无渡河 No public cross the river
蜀道难 Hard Roads in Shu
梁甫吟 Liang Fu Yin
乌夜啼 Wu Yeti
将进酒 Bringing in the Wine
远别离 apo- leave
行行游且猎篇 Trekking Youqieliepian
登金陵凤凰台 On Climbing in Nanjing to the Terrace of Phoenixes
行路难之一 The Hard Road
梦游天姥吟留别 Tianmu Mountain Ascended in a Dream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A FAREWELL TO SECRETARY SHUYUN AT THE XIETIAO VILLA IN XUANZHOU
赠汪伦 To Wang Lun
独坐敬亭山 Alone Looking at the Mountain
早发白帝城 Through the Yangzi Gorges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DOWN ZHONGNAN MOUNTAIN TO THE KIND PILLOW AND BOWL OF HUSI
月下独酌 Drinking Alone under the Moon
春思 IN SPRING
关山月 THE MOON AT THE FORTIFIED PASS
子夜四时歌:春歌 BALLADS OF FOUR SEASONS: SPRING
子夜四时歌:夏歌 Ballads of Four Seasons: Summer
多首一页
古诗 ancient style poetry
横江词六首(其五)

李白


  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
  “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赏析】   我国的旧诗中,虽则也间有相互问答之词,如诗经的“女曰:鸡鸣。士曰:昧旦。”(《诗经·齐风·鸡鸣》)以及《孔雀东南飞》中兰芝与使君的对白,但数量少得很,一般都是作者一人在作独白。尤其在一首绝句中,限于字数,要包括双方的问答,的确是不简单的。
  
    李白这一首诗,不但有主客双方的对白,而且除了人地以外,还辅以说话时的手势,奕奕如生,有声有色。第一句“横江馆前津吏迎”,写出李白与津吏(管渡口的小吏)在横江浦(今安徽和县东南)的驿馆前相逢。一个“迎”字点出津吏的社会地位与李白悬殊。第二句“向余东指海云生”形象写得极其活跃,几乎使人在纸上看到这一年老善良的津吏拉着少年李白的袖子,一手指向遥远的天空,在警告李白说:云生海上,暴风雨即将来临。津吏为什么这样说呢?当然为了李白先提出要渡江,否则决不会有对方尚未开口,来意未明之前,就先凑上去的。第三句中的“郎今欲渡”四字,就证实了津吏未举手东指以前,李白就先已提出了“欲渡”,这一手法就将李白所说的话,包括在津吏的话中,不必再加明写,而自然知道是对白,因此笔墨上就非常凝炼,非常精约。
  
    第三句以下纯是津吏的话。“郎今欲渡缘何事?”句中称李白为郎(郎在唐代除了女性称其爱人以外,一般也用来称呼少年),可见那时李白年龄还不大,而津吏则已是老人。津吏问李白缘何事而渡江,言外之意,有可省即省之意,反映出李白当时急于渡江的那种神情,这个问题还没有等李白答复,接下来就从上句的“海云生”,下出了结论,说:“如此风波不可行”。“如此风波”四字好象风波已成为事实,其实海云初生,那有江风江浪立即接天而来之理?这里,这样说法,一则可见津吏对于观察天象积有经验,颇具自信,二则显示老人的善良心情,如老长辈一般的用命令式来肯定他的“不可行”。
  
    全诗虽则有如上所说那些特点,可是在表现形式上,却又那么地爽朗明快,简直是一气呵成。
  
    (沈熙乾)

【资料来源】 卷166_37


发表评论